#2018年的西馬探路行 Day2-1
▲愛心筆、雙子星塔、神秘竹筒飯▲
這天我的計畫很單純,就是弄懂吉隆坡中央車站的運輸系統,搭上觀光巴士到雙子星塔,晚上再和朋友會合逛康樂夜市。
第一個任務就失敗,在中央車站上下裡外轉了六圈後,我非常沮喪的到旁邊商場又吃了一次叨沙麵,邊補血邊思考究竟我的邏輯死掉還是突然地球磁場混亂?數十次照著指示一路走出站外,卻只看見計程車招呼站和私家車臨停區,到處張望搜尋都沒有巴士站牌的蹤影。
到後來才知道,觀光巴士月台得走出站外後,再左轉走一小段路才有站牌,印證了吉隆坡的交通規劃邏輯是以開車者優先。
我一直照大眾運輸的邏輯去想,難怪以為很簡單的任務就這樣華麗麗的失敗。
沒關係,改條路線照樣能到,我決定改搭地鐵到雙子星塔,還好捷運系統的邏輯和台北捷運很像,很快找到LRT(捷運)五號線的KLCC站(雙子星塔站)。
穿過層層商場,就從雙子星對面出站,準備要馬路的時候突然有個年輕人湊過來說話,勉強聽懂他在推銷手上的商品,我就結結巴巴的用爛英文拒絕了,果然是有經驗的推銷員,馬上切換成中文:「姊姊哪裡來的?一個人旅行嗎?我是學生,這是我們自己做的OO文具……」
沒料到會在吉隆坡最著名的地標前被推銷愛心筆,感覺一秒回台灣。
本來想去雙子星塔的景觀台卻忘了先在訂票網買票,我在附近探頭探腦一陣子,實在被赤道中午的太陽曬到暈眩,躲進旁邊的商場喝杯飲料和甜點,炎熱的天氣讓人體力快速消耗殆盡,難怪馬來西亞的店家不管口味如何,冰塊和糖份下手完全沒在客氣的。
稍微恢復精神後就往KLCC(雙子星塔)後面的城中城公園前進,終於近距離拍到很帥的雙塔身影。
城中城公園是個很多當地人會帶著小孩來散步閒逛的地方,也有不少觀光客來這邊拍網美照,但小廢物我待不到五分鐘就覺得快熱死了,熱帶國家人民的耐熱力實在太強大。
下午大約四點多,想去的馬來當地市集New Village Night Market應該佈攤完成了,上次誤打誤撞闖進去有著非常愉快的美食體驗,這次我想挑戰自己搭車去逛逛。
不過這時還在齋戒月期間,大白天在穆斯林面前進食很失禮,所以會全部外帶回旅館慢慢吃。
從 KLCC 到 Kampung Baru只要一站,New Village Night Market市集又離捷運站超近,或許是齋戒月的關係,街上的攤子面貌和之前來時有些不同,畢竟要等到日落後才能吃飯嘛,上次非常驚豔的串串攤也就沒出攤了,雖然有一大堆想試的餐點,惦量自己的胃容量實在太廢,只買了幾樣最好奇的。
結果下午四點半到還有些太早,許多攤子還在準備,不過熟食攤明顯比上次來時多了許多。
其中最讓我好奇的是竟然有竹筒飯?老闆直說這個很特別,只有現在才有,於是我就買了一份,老闆另外給一大包甜絲絲的椰絲當配料,吃起來是我不懂的搭配。
回來查資料才知道,原來這種馬來式竹筒飯不是想吃就有的佳餚,尤其都會區只有在開齋節等重大節慶時才會出現,用椰漿、糯米做成的竹筒飯,不只能搭配耶絲,也能和咖哩等多種醬料搭配。
逛到炸物攤簡直要失心瘋,馬來西亞的炸物從不讓人失望,種類多,放到回旅館照樣酥脆又美味,如果能邊走邊吃,我一定會咬一口後回頭再買一大堆,配兩罐啤酒吃到直接放棄晚上的夜市。
回旅館後把戰利品攤開,買的東西就這麼少,還是留下一大半吃不完,最推的就是炸物攤,種類多,又可以每樣都買少量,也合台灣人口味,烤豆腐則是很平淡。
椰絲竹筒飯很特別,雖然搭配椰絲的吃法我不懂,但未來還遇到我應該會買熟食攤的咖哩來搭配。
至於那盒在車站買的水果切盤大家都說太貴了,但我實在按捺不了爆棚的好奇心,咬了一輪的結論是:買台灣沒種的種類就好。
吃了這頓後洗了舒服的澡,稍微躺一下,晚上九點再度搭車,這次要搭KTM KOMUTER (通勤鐵路)到Bandar Tasik Selatan,準備和10點下班的K子一起逛康樂夜市。
#吉隆坡 #馬來西亞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立法委員林佳龍今(12)日出席由台中市政府與交通局主辦的「大台中軌道運輸建設願景藍圖」說明會。林佳龍委員在會中強調,他將在立院中向交通部長毛治國提出專案補助大台中軌道運輸建設,並應將全國唯一的單線軌道追分到大甲日南站擴大為雙線軌道,並於目前豐原到大慶段山線高架捷運化工程的同時,推動大慶到大甲段海線雙...
通勤鐵路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國際滑「鐵」盧】港鐵海外投資連番觸礁實錄 #永續港鐵霸權 #7月專研
港鐵公佈2021年中期業績,當中除了顯示一如以往的發展地產業務龐大紅利外,海外投資業務的財政狀況亦十分值得關注,正反映出港鐵投資核心逐漸傾向海外,愈來愈偏移以香港為本位的發展實況。
港鐵自2009年開始運用多年來從香港所得的巨利,向海外市場拓展進軍。然而,檢視十多年來財務報告,可發現回饋香港的「盈利」卻只有蠅頭小利,這間自稱「國際級鐵路公司」在本地已經建立霸權壟斷,但極少提及海外投資策略原來連番觸礁? 一直引而自豪的鐵路加物業模式究竟是一套「完美方程式」,還是一場「國際滑鐵盧」?
▌海外投資「窮忙」
港鐵由2009年起,先後在澳洲、英國、瑞典、中國等地發展及營運多項鐵路項目,由2010至2020年十年間,大型海外鐵路項目數量由2個變成12個。而最新2021中期業績公佈顯示,港鐵將於2021年12月接管瑞典Mä lartå g的營運服務,顯示未來將會開拓更多海外業務。翻查近年港鐵年報:
—2020年海外業務總收入:214億
—2020年海外投資盈利:4.76億 (利潤率只有約2.2%)
港鐵於2020年海外業務總收入超過本地票務收入成為港鐵最大收入來源。然而,當扣除開支成本後,海外投資盈利非常微薄,雖然相對香港業務過去兩年虧損為佳,但仍可明顯見到港鐵一直在「窮忙」。如果從應佔利潤分析,剔除包括物業業務的票務的收入的內地及澳門業務,海外業務營業額佔絕對大多數,達195.92億元,但應佔利潤只有5,700萬,利潤率僅有0.3%。
可見走出國門的港鐵,利潤確實非常可憐,當中依靠墨爾本鐵路項目佔收入最多。而不少項目每年大多只賺幾千萬。而英國西南鐵路項目(South Western Railway)更「損手爛腳」,在2019年要港鐵額外撥備港元4.3億【註一】,連港鐵自己在當年年報亦表示英國及瑞典鐵路表現欠佳。
在「窮忙」財政數字背後,反映的是港鐵不斷「輸出」香港人才、技術及資源的實況。近十年港鐵年報顯示【註二】:
—員工薪酬總額中海外業務開支
2015年:50億
2020年:92.6億
—海外員工人數
2015年:8,157個
2020年:16,921個
—海外業務資產
2010年:87.79億
2020年:332.35億
除了海外員工已佔現時港鐵全部員工近49%外,根據立法會就港鐵公司鐵路業務質詢,顯示港鐵公司於2016年會調動近80名專職支援香港以外鐵路業務的員工,而到2020年已經上升近200名,當中更會調動本地管理及技術員工至不同鐵路城市「輸出」技術,明顯見到港鐵有發展比重愈來愈偏向海外的傾向。
然而,港鐵海外業務亦由於當地的工程延誤、當地基建配套持有人以及疫情影響,而遇到不少阻礙;瑞典斯德哥爾摩的通勤鐵路(Stockholm commuter rail)於18年因當地基建配套問題,就準時度與顧客滿意度承擔重大罰款【註三】;各地項目亦曾出現大大小小的罷工。(已更正此段落關於港鐵海外營動的內容)
隨著港鐵海外投資數字日益飆升,特區政府往往解釋指,港鐵會為海內外的投資額定下風險管理指標。然而,問題在於,明明政府作為最大股東的港鐵,港鐵利用本地業務的盈利去不斷投資這些「冇肉食」的海外項目,也不善用解決本地鐵路營動時所帶來的各種超支延誤加價等民生問題,這是否合乎港鐵以香港為本的定位?當本港業務是由香港市民、公帑補貼與政策傾斜支撐而成,此舉是否有違公共基建「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本意呢?亦是現時市民對港鐵海外財政運用原則的一大質疑。
▌完美方程式的「觸礁」
「完美方程式」鐵路加物業發展模式一直是港鐵引以為傲的投資策略,2017年時任港鐵主席馬時亨多次接受訪問稱,港鐵本地鐡路「開一條蝕一條」,需積極拓展海外市場,將「鐵路加物業」的完美方程式推銷至海外,「聲稱」會將盈利回饋香港【註四】,嘗試合理化港鐵近年積極開辦海外新鐵路的原因。
2017年港鐵大肆宣傳港鐵鐵路加物業模式進軍海外,連享負盛名的麥健時公司(McKinsey & Company)亦要為其在官網上放上一篇 ”Hong Kong’s successful self-financing formula” 來歌頌【註五】。而其中最受矚目正是港鐵聯合其他外國發展商入圍參與競投成為倫敦尤斯頓車站重建發展項目(項目地盤面積約22公頃)。然而,翻查現時倫敦尤斯頓車站(Euston railway station)重建的項目進度,原來項目早於2019年由澳洲聯實集團(Lendlease Group)中標【註六】,怪不得港鐵沒有公佈後續消息。
港鐵雖一直嘗試向各政府推銷其「賺錢大計」,卻處處碰壁。除了英國外,港鐵的地產方程式在瑞典亦面臨同樣的挑戰。2017年港鐵同時入圍的瑞典斯德哥爾摩城市Upplands Vasby 其中一個市郊鐵路車站附近的重建項目。當時瑞典日報(Svenska Dagbladet)有報章標題亦提及當地專家表示非常喜歡其規劃理念,但時任斯德哥爾摩市議員則表示當地不需中國國有的商鋪,並表明沒興趣向港鐵出售土地【註七】。而時至今日,港鐵仍未見有公佈項目的最新進展消息。另一篇瑞典日報的報導標題亦有提及瑞典國防委員會主席Pål Jonson 希望在外國公司在營運鐵路前要先進行安全審查【註八】。瑞典政府是否會將項目交予港鐵,或需要因應當地的政經考量。可見,所謂「完美方程式」其實不一定通行於國際,當遇上複雜的地緣政治時,就更加寸步難行。
▌未竟北上之路
港鐵國際間推銷「完美方程式」處處碰壁,而中國市場則成為其中一個重要依靠。根據最新2021年港鐵中期業績公佈,港鐵今年3月在中國杭州取得杭州西站南側的建設用地使用權。除此之外,現時亦在北京、深圳及天津擁有地鐵周邊物業的經營權,算是港鐵多年靠攏中國市場的「成果」。
港鐵多年中國投資多個鐵路項目,足跡遍及深圳丶北京丶杭州,某些項目更在兩鐡合併前已經簽署協議。然而,單單中國就概括多達5個城市的鐡路項目,包括北京(4號線、大興線、14號線、16號線、17號線)、深圳(4號線及北延線)、杭州(1號線及下沙延伸段、5號線)、澳門(輕軌氹仔線),各大城市業務總和只佔2020年總海外業務收入約8.5%,佔收入比例則只有約4%。同時,港鐵亦擔任「廉價勞工」不斷輸出技術、人手及資金,換取地方政府的合作機會。早於2017年港鐵在杭州籌備建港鐵學院,輸出鐵路人才返大陸或到一帶一路。此外,北上為配合大灣區發展,港鐵更在2018年順德區陳村站毗鄰綜合物業發展項目【註九】,負責「冇肉食」的顧問技術支援。
即使成功取得上蓋鐵路項目,港鐵在中國要面對的問題仍然很多,發展進程似乎也不太順利。如深圳龍勝站上蓋物業項目「天頌」,作為首個港鐵獨資開發的地產項目,港鐵亦包攬發展商的角色。這有別於叫特區政府送地、交由發展商開發,坐定定等收錢的慣常「二房東」模式。然而,天頌由興建到售銷卻引發一系列工程問題,例如停車場未開放已經出現發霉和積水,住宅內的客廳更是天花板高低不平,地板存在不同空鼓等等【註十】,而有報道亦指天頌地產項目的售樓疑涉貪污問題,港鐵三高層遭解僱【註十一】。至於天津的項目,根據去年年報指出,指由於建造地庫時需進行額外鐵路安全保障工程,北運河站商場發展項目的完工日期已延至2024年,距2017年獲得項目至今已蹉跎7年【註十二】。可見,港鐵北上之路仍非一帆風順,尤其面對現時內房國鐵競爭、中港土地制度差異等挑戰。
可見,相比起港鐵在香港營運上受到政府送上蓋可以保持壟斷霸權,到海外就「見光死」。即使港鐵不斷在海外投入大量技術、資金及人力資源,但每年的利潤仍然少得可鄰。而箇中原因相信跟港鐵海外「鐵路加物業」模式失效息息相關。當港鐵在海外失去政府送上蓋物業發展權的政策庇護,「完美方程式」的鍊金術就會失效,更顯所謂「國際級典範」的港鐵發展模式少有人提及脆弱的一面。
參考資料:
【註一】HK01:港鐵就英國業務 撥備4.3億元 https://bit.ly/2VVPocm
【註二】港鐵2011年至2020年財務統計數字:https://bit.ly/2Uc9sX8
【註三】港鐵2018年年報:https://bit.ly/3jVfKn7
【註四】明報﹕港市場飽和 新線「開一條蝕一條」 港鐵「走出去」 海外盈利回饋本港
https://bit.ly/3CJOfoR
【註五】Mckinsey&Company:The ‘Rail plus Property’ model: Hong Kong’s successful self-financing formula. https://mck.co/3yJB3y2
【註六】 Lendlease Wins $7bn London Euston Project (26 February, 2018). https://bit.ly/3CIPncs
【註七】瑞典日報(18 Augest, 2018). Stockholm behöver inte statliga kinesiska butiker” https://www.svd.se/stockholm-behover-inte-statliga-kinesiska-butiker/om/mtr
【註八】瑞典日報(Svenska Dagbladet) (20 February, 2020). T-banedriften: ”Vi måste vara ytterst försiktiga” https://www.svd.se/t-banedriften-vi-maste-vara-ytterst-forsiktiga
【註九】港鐵2018年年報:https://bit.ly/3jVfKn7
【註十】【曝光】港鐵天頌交樓遭遇“質量門”,“港式服務”哪去了?https://www.gushiciku.cn/dc_hk/101065990
【註十一】立場新聞:傳港鐵一負責內地事務高層捲貪污調查 被即時解僱 https://bit.ly/37CdOdp
【註十二】港鐵2020年年報:https://bit.ly/3jOws7s
港鐵霸權專研系列全部成果一覽:https://liber-research.com/features/07_2021/
研究自主 月捐撐起港鐵霸權專研系列: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通勤鐵路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林園線延伸線地下化:效益須審慎思考!】
林園延伸線今晚召開說明會,市府提出「#全線地下化方案」,希望在2022年9月動工,工期7年。好過日過去就有論述,林園延伸線絕非捷運二期路網的「優先路線」,甚至在自償率上排不上路網前10,會被拉到優先計畫,原因在於:1. #補償小港林園居民長期受工業污染之害 2. #作為延伸屏東的優先路廊。
然而,捷運林園線規劃近十年,財報一直慘不忍睹,也因此計畫根本無法通過,上一版2018年的評估中有兩種計畫:
#高架輕軌捷運案
經費198.33億元,預估2041年運量11,360人次。經濟效益(綜合效益/興建+營運重置成本)1.09倍,營運收支(營運收入/營運成本)0.47。
#紅線捷運地下轉高架延伸案
經費454.99億元,預估2041年運量13,500人次。也就是增加250億元成本只換來2000人次運量,因次益本比掉到0.47倍,營運收支比掉到0.33。
也就是說,林園延伸線「20年後」的輸送密度,大約是紅線「目前」的1/4,比「目前」輕軌一階還低,相當於BRT的運送量改以捷運系統興建,完全不符合邏輯。不要說收回建造成本,光是開門營業,林園延伸線每年就會淨損3~4億元以上(營運成本以紅橘線1/4估計),這會立刻吃掉目前紅橘線營運的盈餘,讓高捷從每年賺錢變成負債。
但有趣的是,本次經過修改過後:
#紅線捷運地下化延伸案
經費537.11億元,預估2041年日運量40,000人次,經濟效益1.24倍,營運收支比1.01,自償率25.1%。
效益大幅改善,甚至營運收支也打平,然而卻是建立在日運量「大增為3倍」,且自償性經費達135.27億元的前提上。
試問,一條站點、速度、車廂幾乎都不變的捷運系統,預估日運量為何會大幅上升? 原因可能在於捷運局「樂觀估計」沿線聯開效益,並估計新建園區利用捷運比例高,但以林園人口不過7萬多人,且開發密度低的狀況,此處土地聯開的吸引力,遠遠不及黃線等市區路線。同樣是捷運站聯開,廠商當然寧願去投標市區站點,林園線周邊聯開恐不斷流標。再者,若市府將招商精力都放在林園,相對稀釋市區軌道TOD發展的力道,反而對於軌道路網的建設是負面影響。
林園線未來延伸東港與大鵬灣,雖採高架興建,然而沿線居住人口不到紅線市區段1/10,仍是屏東縣財政巨大負擔,恐排擠高屏未來十年投資於其他重大建設之經費,影響城市命運甚巨!
這已經不是「中央支持建造經費」可以解決的了,捷運路網往郊區一再延伸而不增加市區路網覆蓋率,將拖垮捷運公司財政,最糟狀況下,高雄捷運將必須挹注大量公務預算營運。
我們當然認為林園應有良好的大眾運輸系統,但以林園東港延伸線的定位來說,較接近「#郊區通勤鐵路」,如法國RER(Réseau Express Régional)、德國S-bahn,或日本常見傳統鐵路與地鐵系統直通運轉模式。在市區固然為地下化,但郊區則以平面或高架為主,並簡化車站、拉大站距、加快車速,以達郊區居民快速抵達市區的需求,而非在郊區也如市區地下化密集設站。
而若市府要增加市政投資,改善長期被忽視的林園生活環境,以當地人口與生活圈特性而言,與其大量投資於地鐵,不如改為通勤鐵路興建,減少站點,省下成本配合主要車站站場共構,提供更多社宅、運動中心、公托公幼、長照、圖書館等更多元服務。
市府在地下化必要性中,以沿海路有高壓電塔、未來國七路廊、地下有管線等理由,因而必須地下化,此理由也難稱充分。例如總電塔遷移費用為2.8億,遠比高架改地下每公里增加的20億元來得少,而且以有國七路廊為理由,未來興建國七高架橋時,還不是要遷移電塔? 再者,因為地下有管線所以潛盾隧道要埋更深,那就直接保持高架,和國七部分墩柱共構就好。工程上均有解決方式,但捷運局選擇價昂者,考量難稱完整。
我們擔心的是,最新報告中,存在為了迎合計畫而調整數字之痕跡(營運收支比從0.33變成剛好1.01),更令人擔憂落入紅橘線興建初始運量預估過於樂觀之陷阱中。
懇請市府回歸專業,以務實態度,尋找以合理經費興建林園延伸線之最佳方案!
通勤鐵路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立法委員林佳龍今(12)日出席由台中市政府與交通局主辦的「大台中軌道運輸建設願景藍圖」說明會。林佳龍委員在會中強調,他將在立院中向交通部長毛治國提出專案補助大台中軌道運輸建設,並應將全國唯一的單線軌道追分到大甲日南站擴大為雙線軌道,並於目前豐原到大慶段山線高架捷運化工程的同時,推動大慶到大甲段海線雙軌捷運高架化工程。
林佳龍委員提到他將在立院中向交通部長毛治國提出專案補助,要求比照台北市和高雄市捷運中央補助前例,補助一千億元,台中縣市合併升格才有意義,山線和海線才不會被邊緣化。林佳龍委員強調,中央過去補助地方捷運經費高達一兆元,光台北市就有七千多億元,高雄市也有一千七百多億元,台中市同為直轄市,八位區域立委也都非常關切大台中捷運網建設,他將不分黨派共同連署提案。林佳龍也在會場請交通局長林良泰回去轉告胡市長,請市長動起來,與市議會帶頭來衝,不能讓台中的捷運軌道運輸遠遠落後北高。
林佳龍表示,海線鐵路現在還有部份路段為單軌,遇到兩列火車交會車時必需要停車,非常落伍,應趁此推動捷運化、高架化時,推動雙軌化一併解決。交通局長林良泰表示,市政府已動起來,會愈來愈快,也請林佳龍委員在立院中能多幫忙爭取中央預算援助。
交通局長林良泰也讚賞林佳龍委員在七年前即對大台中提出「大台中山手線」的主張是一項創見,配合台中獨有的台鐵山線與海線,連結大甲站和后里站、清水站和潭子站之間的捷運化通勤鐵路工程,以連結台鐵山線、海線形成環狀捷運化鐵路網,猶如日本東京都環狀鐵道運輸系統,並感謝林佳龍委員長期持續推動。林佳龍委員表示,縣市合併後,更需要應以鐵道交通運輸串連山海屯與市區,避免原台中縣被邊緣化,促進周邊區域人才與資源的流通,台中市既已升格,就要有直轄市的交通運輸網,但以市政府規畫捷運「圖上畫畫,牆上掛掛」的進度來看,「市政府真的要加把勁」。
林佳龍委員也表示,他已在立法院院會已提出打造「大台中山手線」臨時提案,獲得院會通過函請行政院研議辦理,接下來市府若有完整計畫,他會在中央極力爭取預算建設台中,打造升格後的大台中「山手線」交通運輸網,以繁榮中台灣產業、交通、經濟、文化、生活等。
通勤鐵路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今(16)日立法委員林佳龍在交通委員會針對雪隧交通事故改善方案質詢交通部長毛治國。林佳龍委員要求交通部務必落實監控及廣播系統,特別是針對違規車距部分,並要求就行使長隧道的車齡以及輪胎的使用的年限有所規範。毛部長承諾林委員將會透過電腦試算車距,若有違規將以廣播方式規勸,並透過監理系統強化車齡及輪胎使用年限的管理。
林佳龍委員表示,近日雪隧的交通事故大家都得到教訓,通過這麼長的隧道,車齡或車況不好是非常危險的。林佳龍委員指出個人的親身經歷,兩周前由他本人率團去宜蘭參訪,他的太太自行開車,進入雪隧後,就有一部貨車亦步亦趨以三公尺的近距離不斷的迫近,相當危險,結果兩天後就發生大的事故。林佳龍委員認為,雪隧應該有即時監控系統,當車子違規時就應該發出即時廣播,韓國在道路上就有這種即時的監控系統,並以廣播立即指揮交通秩序。
交通部官員答詢時指出,雪隧每175公尺就是有閉路電視錄影機,原則上有五個工作席在監視路況,若有角度可以看到違規的車牌是可以透過廣播來糾正。林佳龍委員不表贊同的回擊,這麼長的隧道不是有監控系統就好,重點是要落實真的有去執行維護交通安全的作為。
毛部長表示完全認同林佳龍委員的理念,他指出,目前閉路電視重點是放在偵測路況,同意林委員所說在隧道裡車距的保持比任何因素造成交通事故的機率都要高,交通部正在研議使用新的技術,透過攝影機數位化連結電腦程式,希望能自動把經過車子車距經過試算後由電腦挑出來違規的車輛,用廣播的方式予以警告,林委員所講的這部分會納入這次的檢討的項目中。
林佳龍委員表示,除了車距,通過隧道這麼長隧道的車齡以及輪胎的使用的年限也會影響隧道內的交通安全。毛部長表示大客車遊覽車的車齡目前在台灣不是問題,毛部長同意林委員所說的輪胎老化易生交通事故,近期會研議透過監理來強化,至於有關車距的保持,交通部會將大客車列為最優先鎖定的對象。
林佳龍委員昨(15)日在院會臨時提案大台中山手線,並決議通過交由行政院研議處理,在委員會中林佳龍委員也向毛部長質詢過大台中環狀鐵道運輸系統規劃的可行性,包括追分到大甲日南站擴大為雙線軌道,並於目前豐原到大慶段山線高架捷運化工程的同時,推動大慶到大甲段海線雙軌捷運高架化工程,並進行規劃執行連結大甲站和后里站、清水站和潭子站之間的捷運化通勤鐵路工程等,交通部是否於本會期前可以提供評估規畫情形?毛部長承諾林佳龍委員將在本會期前提出大台中山手線的評估報告。
通勤鐵路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院委員林佳龍等12人,鑒於台中縣市合併升格後應以軌道運輸串連山海屯與市區,以鞏固大台中市中心並促進周邊衛星城市的整體發展,應將全國唯一的單線軌道追分到大甲日南站擴大為雙線軌道,除落實豐原到大慶段山線高架捷運化工程,推動大慶到大甲段海線雙軌捷運高架化工程,並規劃連結大甲站和后里站、清水站和潭子站之間的捷運化通勤鐵路工程,以連結台鐵山線和海線形成環狀捷運化鐵路網,猶如日本東京都環狀鐵道系統,打造升格後的「大台中山手線」交通運輸網。是否有當,請公決案。
提案人: 林佳龍
連署人: 許添財、黃偉哲、田秋堇、陳亭妃、劉建國
潘孟安、鄭麗君、高志鵬、林岱樺、黃文玲
葉宜津
主席:本案作如下決定:「函請行政院研處。」請問院會,有無異議?(無)無異議,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