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市長爭取「自由貿易經濟特區」設置在高雄,和馬政府時代推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有何異曲同工之妙?
⬇回顧馬政府自經區草案的爭議⬇
#免租稅
企業進到自經區進行加工享有免關稅、免貨物稅、免營業稅,包括該類產品以及下游工廠,都不須繳稅。換句話說,這些企業使用了台灣的水、電、土地等資源,生產營利卻不須繳稅給台灣。
#進口原料出口變MIT
國外農產品到自經區加工後就能掛上MIT賣到國外。中國農產品便宜,恐衝擊台灣的在地原料,以茶葉為例,若福建廣東海南的茶葉進來,全世界標榜MIT茶葉,可能都來自中國了。
#前店後廠禁制品趴趴走
所謂的前店後廠,使得原本禁止入關的東西,可以透過自經區(前店)進入台灣,再運到區外工廠進行加工(後廠)後轉回區內外銷。區內接受了過去禁止的農產品,外來種或毒化物,再流入區外的工廠,就會有互相流通的問題。
自經區1.0草案爭議不只有以上這幾點,因質疑聲浪過大而擱置。自經區2.0在韓市長質詢時重新被提出,回顧過往的政策,這樣有稍稍瞭解自經區是什麼了嗎?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