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總統蔡英文及眾人的見證下,高雄車站在19年後,以新生之姿在此展現在所有人的面前。
高雄車站是高雄人的共同記憶,也是重要的歷史地標。在我擔任高雄市長期間,有幸陪高雄一起走過鐵路地下化的漫長旅程,今天非常開心和大家一起見證高雄車站的重生,我想,對所有高雄人來說,這一刻我們期待了非常久。
2002年原高雄車站為配合鐵路地下化,被暫時移開原址,並以賦予「願景」之名續存。高雄新車站的規劃設計其實在2000年間即啟動,為了讓新車站的設計更符合大眾使用需求,2014年市府舉辦一系列高雄車站論壇,廣邀並蒐集在地民眾、專家學者、地方社團與政府部門的想法,轉化為市府後續審議車站設計的依據,最後我們委託荷蘭麥肯諾(Mecanoo)建築師事務所進行設計,歷經多次修正後,終於在2016年經高雄市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審查通過。
19年過去,我們看到新的高雄車站逐漸成形,也終能將舊高雄車站移回原址,這個過程,有賴高雄市民、高雄市政府以及中央政府三者的合作,除了為高雄再造百年城市意象,更是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典範。
除了新車站帶來更多功能、舊車站延續高雄歷史文化外,我們同時規劃車站周邊的都市計畫變更,推動第71期公辦重劃,投入平均地權基金超過20億,總面積約24.7公頃。規劃園道、公園、廣場,以及車站專用區、商業區,並拆除原有鐵道、廠房、地下道和陸橋,開闢15條道路,串連南北高雄,讓交通更為便利,有效活化土地,提昇利用價值。
事實上,經費高達998億元的鐵路地下化工程,更是為高雄整體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性。過去,市區因為縱貫鐵路長年隔閡,除了影響市容外,也阻隔車站兩側地區的都市發展。鐵路地下化後,這樣的藩籬被打破,除了高雄市區,包括左營及鳳山,過去鐵路所及之處,都得到重新發展及活化的契機,而原來長達15.37公里的鐵路廊道,我們重新規劃成為兼具交通、遊憩、景觀的綠園道,再造都市新景觀,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鐵路地下化不僅是高雄的交通革命,更是高雄進步發展的轉骨方,城市的空間獲得解放,為高雄未來的城市規劃取得更多的籌碼,在未來的發展中有更多的可能與實踐,而這樣的過程裡,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我說過:「高雄不是好命囝」,所以我們努力打拚,創造高雄的經驗、高雄的驕傲、高雄的美學、高雄的文化,讓世人看見高雄,也讓高雄贏得尊敬。所以,我在這裡要特別感謝蘇貞昌院長以及時任交通部長的賀陳旦先生,因為他們的支持,才有高雄鐵路地下化的完成。
高雄今天能有這樣的成就,除了感謝中央對高雄的支持、在地立委的協助,以及歷任願意用心經營高雄的市長、努力讓高雄變得更好的市府團隊,最重要的,是所有熱愛、疼惜這塊土地、這座城市的高雄人支持。我十分榮幸,有機會與所有高雄人一起努力、打拚,讓這座城市充滿榮耀、站上世界的舞台,我也相信在其邁市長的帶領下,能讓我們更加見證美好、便捷的高雄。高雄,一定會繼續向前、更加耀眼璀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其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爭取中央支持,緊拚高雄發展! 今天和 #蔡英文總統、#林佳龍部長 一起到大港橋、高雄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第二階段)。 高雄的產業轉型、亞洲新灣區的未來發展、交通路網捷運黃線及紅線的路竹延伸段等重大建設,都需要中央給予大力協助及支持,消除南北差距、平衡區域發展。 #大港橋 從開放以來,已經超過4...
遊憩景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後庄埤
一個聽名字
就有美麗想像的埤塘🏝
串起在地珠珍
今天縣府特別來到
斗六市龍潭里玉安官👍🏻
舉辦地方說明會
向大家分享💡
#後庄埤滯洪排水設施環境改善計畫
施作範圍位於
斗六後庄埤北側
既有閒置窪地
該區位北隔雲林縣文化中心🕍🛕
與鎮南里相鄰
往東為雲科大商圈及校區
南鄰龍潭北路及大潭排水
該區域擁有獨特之水域景觀👀
現況以排水為主要功能💦
缺乏完整之空間規劃❌
縣政府透過前瞻建設
提出水環境建設改善計畫
盼為地方營造兼具生態、遊憩景觀
一個宜居休閒的空間✨
後庄埤滯洪排水設施環境改善計畫
計畫分為三期
第一期以閒置空間再利用
及景觀設施設計準則為基礎
配置自淨生態公園空間🍀
以淨化水質與生態保育為目的
創造人、水域與生態
和諧共榮的自然空間願景🙆♂️
第二、三期計畫
將推展第一期計畫延伸目標
設置人文散步道和景觀橋🏗
將景觀美質和教育意義
把基地綠帶向外延伸擴張
多樣化景觀遊憩型態
提供在地寓教於樂的體驗⛲️
#雲林可以很可以
#雲林縣政府 #張麗善
#雲林縣政府水利處
#斗六市公所 #林聖爵
#斗六市龍潭里 #關紋舜
遊憩景觀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鐵路地下化綠園道彩妝行動 搭配綠園道工程全線6月底完工
今天前往臺鐵三塊厝車站,聽取工務局團隊關於園道工程當前進度說明,整體工程將可按預定期程於6月底完工。隨著中博高架橋消失於高雄地平面,許多市民朋友已經感受到高雄歷經鐵路地下化蛻變的城市新貌,將是開闊的、寬廣的,同時多元且包容,其中鐵軌下地後騰出沿線全長達15.37公里,同時橫跨5個行政區及8處通勤車站的綠園道工程即將呈獻於市民眼前。
隨著綠園道各段工程的陸續完工,率先帶來的景觀改變,即是沿線住家「後院變門面」的視覺變化,因此市府以都發局為主政機關聯合各區公所一起參與園道兩側老舊建築物的「綠園道建物彩妝行動計畫」;有如醫美手法,透過牆面創意彩繪,以「策展」概念,在沿線規畫了29個主題畫作,預計在年底前陸續完成,讓綠園道變成藝術長廊。目前已有4幅彩繪作品完成,並與設計者楊惟竹先生以及藝術指導林熺俊老師等在地藝術家們,以城市設計規劃的角度,檢視彩繪作品的成效,期望彩妝行動可以為園道景觀帶來畫龍點睛之效。
我與工程同仁們一路步行視察綠園道,也慰勉工作夥伴的付出,過程中我也提醒市政團隊同仁,雖是在疫情期間也要全力以赴,務必要在6月底前達標全線開放。同時也要求工程團隊落實各項防疫措施,確保施工同仁的身體健康。
鄰近鐵路園道旁的高雄中學,正在興建第七棟校舍工程,工務局報告指出,高雄中學新建的第七棟校舍外觀設計延續校內舊有建築典雅、優美的紅色磚牆特色,立面採用紅色系小面磚,運用在校園建築外觀的是深具歷史意涵的「紅樓」建築語彙。負責的建築師趙建銘建築師以及高雄中雄蘇代理校長告知;該棟建築目前結構體施工已完成,預計明年農曆年前完工。雄中與綠園道比鄰,可眺望整個綠園道的景觀美景,揮別過去舊鐵道南來北往火車的紛擾,擁抱寬闊嶄新的園道綠廊,新建校舍完工後,將提供師生嶄新的教學空間及優質學習環境。
鐵路地下化之後的綠園道帶來的,不僅是城市景觀的翻新,同時是高雄城市美學的具體展現,體現於有形的工程改造手段、同時也是無形的文化積累與生活美感的實踐;沿線揉雜果貿國宅社區、中都磚窯場、民族國宅社區、鳳山車站等舊部落,常民生活經年累月所凝聚的生活風貌,經由園道工程串接起的高雄巨蛋商圈,象徵著高雄蛋黃區內最為摩登的時尚地標,同時跨步連結於臺鐵左營站,保留島式月台此一富含鐵道意象的文資於其間,高雄將以鐵路綠園道為軸線,同時透過自行車路網與人行步道系統等雙重路網,建構市民生活休憩取向的綠色廊帶。
園道兩側人行道與退縮空間將成為市民朋友日常休閒的林蔭園道,與主要穿越性道路交會處設置的街角廣場,將會是周邊商圈的假日市集,或是節慶活動的聚會空間;自行車道與人本道路,連接各項服務設施及休憩據點,同時我們也不忘保留屬於這座城市的記憶,在園道設計上,市府透過局部保留軌道設施的手法,留存既有的鐵道設施,為市民封存關於鐵道意象的美麗印記。
工程團隊在兼顧城市意象、低碳環境、生態多樣性等元素,營造出帶狀,甚或塊狀的景觀空間,種植誘鳥誘蝶、具備色彩變化的喬灌木,並以適於高雄生長的遮蔭樹種為主,創造出依季節四時變化的多元風貌。
鐵路地下化後,接合原受鐵軌阻隔的城市兩端,以自然生態、居民遊憩、景觀歷史紋理,重新縫合城市之心,驅動高雄城市改變的脈搏,我們生活在這裡,與這座城市一同呼吸、律動。
遊憩景觀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爭取中央支持,緊拚高雄發展!
今天和 #蔡英文總統、#林佳龍部長 一起到大港橋、高雄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第二階段)。
高雄的產業轉型、亞洲新灣區的未來發展、交通路網捷運黃線及紅線的路竹延伸段等重大建設,都需要中央給予大力協助及支持,消除南北差距、平衡區域發展。
#大港橋 從開放以來,已經超過40萬人次造訪,許多人也看過網路上大家打卡的大港橋美照。每次的旋轉、閉合秀,都讓人目不轉睛,也讓駁二藝術特區及大港橋市集有新鮮氣氛。未來也期待能成功帶動 #亞洲新灣區 發展,營造屬於市民朋友 #親水觀光、#遊憩景觀 的景點。
#岡山路竹延伸線,則連結橋頭、路竹兩大科學園區,往南銜接高雄都會核心區,往北則可連結台南奇美及沙崙高鐵站,是串連南台南、北高雄的重要的經濟命脈,同時也肩負大南方運輸的重要任務。
岡山路竹延伸線第二階段,起點銜接第一階段岡山車站,行經岡山農工、本洲產業園區、高雄科學園區、高苑科技大學、路竹市區,止於湖內區之臺鐵大湖車站附近(台1線與台28線交叉口),全長約11.63公里,共設置7座車站,總工程經費約為272.69億元;可以服務 #岡山、#路竹地區35.3萬民眾及各產業園區的7.5萬就業人口。
感謝蔡總統對於岡山路竹延伸線的重視,期待在市府團隊的努力下,本計畫能於近期獲得行政院核定。
近幾年,中央政府對高雄補助達1759億,包括捷運紅黃線等交通建設,市府團隊也會緊拚、緊衝服務市民。
#大南方大發展南臺灣發展計畫
#覆鼎金保安宮 #壽天宮
遊憩景觀 在 LOADING_國立中興大學_景觀與遊憩學位學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網速有點快!中興大學簡介已加載成功! 大家好!我們是中興 景觀 與 遊憩 學士學位學程除了結尾不是系之外,我們還多了許多彈性的機制喔! ... <看更多>
遊憩景觀 在 景觀遊憩規劃設計 的推薦與評價
國人由於疫情關係無法出國, 紛紛將國外旅遊之預算投入國內旅遊; 近年也掀起了一陣往山裡、農村跑的熱潮, 尤其是與大自然共生共息的農村, 能讓人置身在綠野青山下好好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