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記憶比大腦學習更可靠》
這是一本”找感受度”的書
當你要教一個小朋友騎腳車, 游泳, 或是任何技能時, 會鉅細彌遺地把所有執行方法交代清楚才讓他們開始嘗試嗎? 又或者說, 每一個人都會騎腳踏車, 但是隨便找一個人描述一下他們怎麼可以一遍前進一邊維持平恆其實是有困難的
在近代, 絕大多數的學校教育都遵行的笛卡爾”我思故我在” 的身心二元論: 人類的心智是由大腦發展出來的, 而身體只是智慧的一個載體. 因此所有學校教育全力注重在語文數學社會之類的理論課程上, 體育課的時間相對被壓縮. 因為人們相信使用統計化與系統化的學習, 可以有效地提升邏輯與辯思能力, 這也是被認為是未來人類發展的主要方式
從傳說笛卡爾製造了一個女兒的機器人開始, 人類就開始醉心於人工智能的開發. 而過去幾年, 機器首先在西洋棋盤上擊敗了人類之後, 最新的技術AlphaGo也在數年前連續三次完勝人類的圍棋冠軍柯潔! 至此, 人工智能的新紀元降臨, 電腦的運算速度與儲存資訊量是人類所遙不可及的!
完了完了, “機械公敵”的電影世界要成真了..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在街上可以看見越來越多裝配有輔助駕駛的車子, 但是不管什麼品牌的車商, 一開始信誓旦旦的跨下海口他們可以在幾年知道製造出第五級自動駕駛的汽車商 (100%不需要人類), 在過去幾年之中紛紛宣布: 要達到這個目標比他們想像中的困難 (但是只有馬斯克對此還表示出非常大的信心)
在自動駕駛系統中, 設計師把所有的汽車動作透過數據而模組化, 讓它們可以經過運算而在路上控制車體的動作. 但是最大的困難就是在不管是任何道路之中的實際情況是瞬息萬變的, 包含突然改變的風速, 掉落的障礙物, 無預警闖入小動物等等, 這些都與在有固定範圍以及明確規則下的棋盤內不同. 所以我們知道, 將一個醫療機器人放在手機製作的生產線上一定會出現大問題, 因為外在環境已經改變了, 與在電腦內原先預設的演算程式不一樣, 工作人員除了改造外形之外, 也需要重新設計所有軟體
當你聞到了一個熟悉的麵包味道, 回憶會馬上把你拉回兒時放學時經過一家麵包店的情景; 當你看到了前男/女友留下來的一個小物品時, 腦中馬上會浮現在當初在相處時對於這個東西的回憶; 當你聽到了一首流行老歌時, 時空在瞬時間會轉換回到學生時代, 可以讓你徜徉其中不可自拔
我們所認知的世界, 除了先經過大腦的思考與分析之外, 也靠我們其他的感官所汲取的資訊同時輸入所建構起來, 這就是”體驗”. 身體的感知能力, 就是記憶的中心. 在學習時, 讓全身的感官同時參與, 就可以幫我們打造更多層次的大腦地題, 這也是我們在運動時常常提到的”本體感覺”. 我們的五感 (視覺, 聽覺, 觸覺, 味覺與嗅覺) 從身體各處接收到無數資訊後, 轉化為電位傳回中樞神經系統, 而形成了第六感: 直覺
有的時候迷路時, 你會很自然地知道要往哪一個方向轉彎; 在很短時間內要做一個決定時, 你當下會不假思索地做出選擇; 甚至是你可以下意識的分辨出你眼前的這個人是否在說謊. 這些都是直覺, 而直覺靠的就是所有感官經驗的累績. 這不是透過系統模組化與運算就可以做得到的
書中有提到好幾個例子: 華爾街的金融顧問僅僅使用統計分析的數字來決定未來的投資方向, 但是到最後對於市場的預測往往與實際上有很大的落差; 一些消費用品的廣告鎖定了特定的目標族群, 但是經常發現與與想像中買氣完全不一致. 因為第一, 數據呈現的是一個平均值, 無法表明一些誤差的來源, 第二, 冷冰冰的統計結果沒有情感, 無法體現消費者實際市場上瞬息萬變的思考模式
在我個人的記憶力就有一個印相很深的例子: 在某一年, 我服務的某一間公司很大器的砸重金買了上海地鐵二號線一個月的廣告, 二號線總長度接近70公里. 他們在車廂內所有的拉環上都貼上了健身房的廣告, 主打: 在每一站的出口都會有一間xx健身房! 他們希望透過這一波宣傳來大力提昇該月的來訪數. 結果, 隔一個月開高層會議時, 發現前一個月花了大筆鈔票的過靠成效幾乎等於零… 那個月市場部總監被臭幹到差點從樓上跳下去…
可是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假如實際每天坐地鐵通勤的人都會知道, 沒人真的去看拉環上寫的是什麼, 所有人都是瘋狂低頭滑手機! 而偏偏當初做這個決定的人, 每天都是開車上下班, 就算有搭乘地鐵, 也只有偶一為之, 所以無法真正的掌握實際狀況
打不死的蟑螂, 存在在地球上的歷史比人類還久, 時至今日, 他們唯一的天敵就是拖鞋. 而我們都有過滿屋子追著小強跑的經驗, 有的時候快把家都翻過來了還不一定打得到牠們, 更別說牠們給你來一了一個更大的驚喜, 飛了起來!!!
蟑螂的大腦只有一百萬的神經元, 而人類卻有一千億個. 但是牠們的腳上卻有無數的知覺接收器官, 可以接收外在的溫度, 壓力, 以及物體移動. 其實另外一個更好的例子就是章魚 (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我的章魚老師”)
人類有模仿的本能, 之前1977年的一個實驗就發現出生僅12天的嬰兒的表情就會隨著在他們面前實驗人員的改變而改變. 所以當我們在學習一個新事物的時候, 必須要有一位效仿的對象可以讓我們就近觀察. 在細看他們的過程當中, 我們很自然的會使用上我們所有的感官去做揣摩, 進步是最快的. 所以在每一行業之內, 要最快進入狀況就是找一位師傅或是前輩, 除學習他們的知識以外, 也是吸取他們的技巧與經驗
在看這本書時我一直聯想到我們的這個圈子..
運動也是一樣, 你怎麼可能從書本的圖片就學會怎麼臥推? 你要如何從影片中就學會怎麼深蹲? 這些學習的方式正如人工智能一樣, 把運動分段, 模組化, 但是這些方式無法與你互動, 無法及時給你口令與指導
商業健身房的經理主管每一天瘋狂的開會逼業績, 指責教練為什麼會員約不來? 預約數太少? 他們有沒有實際在健身房中與會員聊過天, 觀察過每一個時段人流的改變? 了解一下目前的環境是否存在一些什麼問題?
有些教練不斷的進修, 認為這樣可以不斷的提升他們的專業度. 但是卻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都這麼苦口婆心了, 會員還是無動於衷? 但是真的願意放慢角度來好好發揮同理心體會一下會員真正想法的教練也不多
因此, 過去我們都把人腦視為一個精密運算的電腦, 但是現在看來, 遠遠不足夠, 還要搭配身體的力行, 強化所有感知與智慧緊密搭配, 才是進步最快的方式
我非常同意功能性訓練大師Michael Boyle的主張: 他完全不建議在健身房內放鏡子. 確實, 在運動時如果我們過度依賴視覺, 反而會削弱其他感官訊息的輸入. 所謂的”本體感覺”, 就是我們可以掌控到我們的身體在什麼速度下, 輸出了多少力量? 移動了多少的距離? 關節與肌肉如何相互的影響?
我覺得這一本書可以讓我們重新的檢視我們學習或是教學的邏輯, 走出過去侷限我們的思考框架, 任何事情使用理智的分析建構固然重要, 但是身體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體驗也是不可或缺的, get your hands dirty, 讓我們實際將自身的所有的體驗與大腦連結, 創造出一個更加全面的身心成長!
運動改造大腦線上看 在 雙寶娘 (譚惋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人生沒有什麼是一場運動不能解決的~12週運動計劃WEEK4DAY3》
《運動改造大腦》聽完了,接著聽《內在成長》這本書。
對了,因為眼力下降,我幾乎把閱讀都改成聽的,每次煮飯聽個半小時,一天就能累積一個半小時,一星期就能讀完一本書✌️
如果再加上做其他家事的時間也聽,速度就更驚人了。
當然啦!首先你要有個藍芽耳機比較便利。
我用的是全罩式藍芽耳機,已經用兩年多,前陣子耳罩壞了,才剛剛手動換新,由此可知我有多依賴它。
我的閱讀量就是這樣累積來的。
不用執著什麼形式,反正都是閱讀,用聽的直接灌穿耳膜,很像信徒在聽大師佈道,每本書的作者的確都是大師啊!哈哈。
/
《內在成長》有一個觀點非常好,作者認為很多人為了逃離負面情緒,於是強迫自己正面思考其實是錯的,#負面的對面是中立,而不是正面。
所謂的 #中立思考,是指思考事情未來所有的可能性,也叫 #可能性思考。
我看到這裡,忍不住劃線做筆記,因為長久以來,我都以為負面思考的對面是正面思考,想趕走負面思考,就只能出動正面思考。
問題是越想正面思考,就越無法做到,還可能讓情況更糟糕,因為 #思考無法和感受分離,你不可能在感覺痛苦的時候笑得很真誠,就算騙得了別人,但騙不了自己。
比如說,前幾天我錯過雙寶哥的線上家長會,只記得參加雙寶妹的,腦中開始產生下面這些自我懷疑的想法:
如果新老師對我留下壞印象怎麼辦?
如果新老師覺得我不關心小孩怎麼辦?
你為什麼這麼健忘?
你到底有什麼問題啊?
這時候,我仿效書裡提供的方法,開始呼喚我的可能性思考,專注現在我身上發生的事情,想想看有怎樣的補助方法,結果發現老師在群裡提供了一份文件,讓沒有參加的家長學生閱讀,事情馬上就解決了。
事實上,2020整個上半年我過得很糟,有很多沮喪失意的事情,肩上的負擔也無法減輕或放下,因此難免會出現一些負面的想法。
我太累了,真的不需要用殘酷的指控來打擊自己。
只是,過往的教育讓我的大腦已經很習慣在發生問題時,第一時間就是糾錯,反省自己。
好消息是人類的大腦是可以訓練的,如果我們常常用可能性思考代替正面思考,未來大腦就能在問題發生時直接跳轉可能性思考。
換句話說,請把可能性思考做為你的默認選擇吧!
《內在成長》這本書能聊的東西還有很多,暫時打住。
/
來報告一下今天的運動心得,拿啞鈴打拳擊的動作好難啊,我堅持不了40秒,硬逼自己也只能做到30秒,而且是手臂沒抬高的狀態下。
前面說過的,只專注檢核現實,不要產生過多自我懷疑的想法,也不需強逼自己正面思考,關於未來有太多可能性。
檢核事實就是:
我很努力進行12週運動計劃,而我有一些動作無法如實完成,但我能理解其中的原因,因為我本來的肌肉力就不強,我需要很長的時間去練習,才可能做到和老師一樣。
哇!可能性思考的作用好強大,以後我一定要在生活裡多多練習。
#8/22
照片是雙寶去初中新生訓練的背影,時間過得可真快,都要上初中了。
🧘♀連續12週的運動,連續12週的發文,雙寶娘2020年挑戰自我極限的故事。
運動改造大腦線上看 在 फ़ोटो का कोई वर्णन उपलब्ध नहीं है.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讀書會_4月書名運動改造大腦EQ和IQ大進步的關鍵心智圖https://reurl.cc/ynGr4q (不能看就請先註冊免費) 說明01_每周二早上0900-1000 線上回應02_不保證看完書因為要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