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刻】科舉和選舉 | 盧斯達 on Patreon
(今天立法會發生的事情,之前也已說過不少,大方向沒有改變,也就復刻一篇以前說過的東西。歷史始終是由立法會之外輸出秩序。唯一能夠破壞這個宿命的方法,是換人和換戰略。議會只能執行絕對否決議程,議員除了否決不談其他,新人還是有希望的,雖然泛民老黨還未承諾自己會玩35+攬炒。)
我們一直都以為香港有「政治運動」,有反對派,其實一直都沒有。「公民社會」不是由等值的公民組成,而是階級社會,它的頂端是擁有立法會的人,以及擁有議席的黨派。一些局中人也會坦承,知道擁有議席,並不會改變甚麼,但會有錢,特別老實的人會承認:沒有選舉帶來的資源,連公民社會也不會有。那反過來要問這公民社會有多脆弱多虛無?
所以我們對於「公民社會」都有一個由熱到冷的learning curve。我們曾經熱烈響應七一遊行、六四晚會,以及之後越來越多的各種示威活動。每次抗爭的失敗結果固然更令我們更沮喪更看不到出路,然而敏銳一點的人都會發現,這些活動,由於是由金字塔頂端的人發動,控制,參與其中的我們,其實談不上個人充權,政客的選舉行情倒是充了電。所以這些活動搞得越多,泛民的選情其實越穩陣,2016年非建制派在直選甚至多過親北京派。
他們的仕途越穩固,鐵票越來越鐵,但香港卻沒有變好,越來越壞。撫今追昔,香港人熱烈和應的公民社會活動,究竟是蓄力撼動體制,還是反而強化了體制本身?
這些年來的抗爭出現群眾與大台之爭,從這個階級公民社會的視野來看,其實十分簡單。因為金字塔下層的人想改變那件事,但其實去錯了場合,那些活動,本質上其實都是金字塔上層人的曝光活動、競選集會會,因為政客的手段和目的,都是為了維持議席,並無其他。他的整個生命,說的每句話,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這個目標。而「改變甚麼」、「推倒甚麼」,只會為選舉帶來變數。
所以活動之中,底層和下層的參與者,本來就是打算做不一樣的事,彼此的衝突也就是命定的。泛民會派說客、糾察去試圖控制下層人,是不想這些活動出亂,離開自己的掌握。和平展示,是好的曝光,焦點在他們頭上;出了衝突,是不好的曝光,焦點轉到了平民身上。
整件事的問題是甚麼呢?就是當權者用議席遙遠控制了整個有可能出現的反對運動。我們一直以為那一半直選議席,是整個體制之中少少的民主元素。其實真相是,選舉就是香港最大的統戰活動。這個道理就像一千年的科舉,它以極少數的官位和希望,誘騙天下的所有能人異士,耗費精力於科舉考試。一旦有那個考取功名的心,朝廷的底線,就是他們的底線。就算錢和權未到手,心思也已經休戚與共了。
孔乙己只知道回字有四個寫法,但相信皇帝有日會採納自己的救時良策,這個夢幾十年都沒發成,人可能會發一半的癲。這天孔乙己跟酒館的人說,皇帝的特使昨天來跟他談論天下大勢。為著一個科舉或者選舉的位置,有很多人會想得入迷發癲。沉迷選舉,不只倒錢落海,而且在無形之中,被對方統戰。無論投入多少,都事倍功半,因為在金字塔高層的控制下,所有「公民社會」的活動,都是選舉的伸延,放出去的,最後都是他們收回來。選舉以及它派生的公民社會,說白了只是政權的延伸。
這個機制的運作,可看2014年佔領運動。一開始泛民核心還是想騎乘,當一般的活動來搞,是後來催淚彈一射,群眾一衝,衝出了兩條路,一邊是雙學,一邊是旺角群眾。這在後來就是自決派和本土派。這對金字塔的上層,是運動收不了科,而且危害自己的選舉,是蝕了大本,所以他們很快就催促雙學退場,後者拒絕,於是內部也種下了裂痕。
中國出手剝奪自決派和本土派,是來香港平亂。因為以前泛民一向能夠控制住「江湖」,但現在他們控制不住,於是中國要自己出手。而對於被剝奪議席的自決和本土派,就好像那些已經花光盤川,散盡家財上京赴考的進士,臨門一腳被拒諸門外,損失慘重,很難翻身。
看科舉制度和香港,在此情此景,也頗有得著。東晉末年,有一個標榜道教法術的孫恩起事作亂,後來孫恩兵敗自殺,他的妹夫盧循得到一個招安機會,獲封為永嘉太守。一般人到這一步,也就應該滿足。但盧循繼續起兵作亂,興水兵輾轉廣州、香港等地,甚至遠征現在的越南。有一些士兵在大嶼山和港島停留,成為原民民之一。後來的陸地人視他們為異族,描繪其為「魚人」,是為盧亭魚人。
據說蜑家人是他們的後代。但無論如何,水上人被陸上人和朝廷歧視,無權參加科舉,不能置業甚至讀書識字,則是有史可記。一班人打從開始就被斷絕了進入建制的路,又不能買田炒地,他們就走了另一條路,好像蜑家人張保仔和他的同道,去了做海盜,成為連清朝海軍都過問不了的商業帝國;明國滅亡之後,鄭氏奪取台灣抗清,靠貿易撐了18年,日韓琉球和台灣的貿易活躍到清朝要搞焦土戰,推行遷界和海禁。
剝奪政治權利在東亞歷史並非那麼少見。水上人就是長期被排除於體制之外的族群,跟猶太人一樣。當初英軍上岸的時候,傳說有一個叫「阿群」的村民做帶路黨。這些由盧循、張保仔到阿群的故事,介乎於神話和歷史之間的東西,是帝國邊境那一群人的心理投射。
這個故事其實已經唱了上千年,現在還在唱。根據《皇帝和祖宗》等等的人類學研究,以前華南的非漢住民,為了「合法」擁有田產和子孫的科舉考權,會偽造族譜,「變成」漢人。現在這個故事也一樣,「變成」中國人,認祖歸宗之後,就能得到某些陸上的利益。但在圈地運動中,永遠會有人失敗,例如新一代。現在他們連投考科舉都不可能,那麼他們的出路就只有做張保仔,成為各種走私犯,或者阿群。
這些人都輝煌過,只是在陸上人寫的歷史沒有英雄忠烈的定位,可是他們生存過、繁榮過、自由過。而不是成為到了中秋、年關,都沒有再見過他來還錢,那個役役於科舉和文字的死孔乙己。
2018-05-23
(今後新文會放在Patreon限定,歡迎及推介訂閱: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萬的網紅靖元,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靖元 https://goo.gl/8RBGP7 ☯諸葛家營帳Discord群 https://discord.gg/fJjgkzh ☯靖元軍火庫播放清單 http://goo.gl/hifbJJ ☯羚羊靠北粉絲團 http://goo.gl/ZnPNjl =========...
道教法術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復刻】科舉和選舉 | 盧斯達 on Patreon
(今天立法會發生的事情,之前也已說過不少,大方向沒有改變,也就復刻一篇以前說過的東西。歷史始終是由立法會之外輸出秩序。唯一能夠破壞這個宿命的方法,是換人和換戰略。議會只能執行絕對否決議程,議員除了否決不談其他,新人還是有希望的,雖然泛民老黨還未承諾自己會玩35+攬炒。)
我們一直都以為香港有「政治運動」,有反對派,其實一直都沒有。「公民社會」不是由等值的公民組成,而是階級社會,它的頂端是擁有立法會的人,以及擁有議席的黨派。一些局中人也會坦承,知道擁有議席,並不會改變甚麼,但會有錢,特別老實的人會承認:沒有選舉帶來的資源,連公民社會也不會有。那反過來要問這公民社會有多脆弱多虛無?
所以我們對於「公民社會」都有一個由熱到冷的learning curve。我們曾經熱烈響應七一遊行、六四晚會,以及之後越來越多的各種示威活動。每次抗爭的失敗結果固然更令我們更沮喪更看不到出路,然而敏銳一點的人都會發現,這些活動,由於是由金字塔頂端的人發動,控制,參與其中的我們,其實談不上個人充權,政客的選舉行情倒是充了電。所以這些活動搞得越多,泛民的選情其實越穩陣,2016年非建制派在直選甚至多過親北京派。
他們的仕途越穩固,鐵票越來越鐵,但香港卻沒有變好,越來越壞。撫今追昔,香港人熱烈和應的公民社會活動,究竟是蓄力撼動體制,還是反而強化了體制本身?
這些年來的抗爭出現群眾與大台之爭,從這個階級公民社會的視野來看,其實十分簡單。因為金字塔下層的人想改變那件事,但其實去錯了場合,那些活動,本質上其實都是金字塔上層人的曝光活動、競選集會會,因為政客的手段和目的,都是為了維持議席,並無其他。他的整個生命,說的每句話,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這個目標。而「改變甚麼」、「推倒甚麼」,只會為選舉帶來變數。
所以活動之中,底層和下層的參與者,本來就是打算做不一樣的事,彼此的衝突也就是命定的。泛民會派說客、糾察去試圖控制下層人,是不想這些活動出亂,離開自己的掌握。和平展示,是好的曝光,焦點在他們頭上;出了衝突,是不好的曝光,焦點轉到了平民身上。
整件事的問題是甚麼呢?就是當權者用議席遙遠控制了整個有可能出現的反對運動。我們一直以為那一半直選議席,是整個體制之中少少的民主元素。其實真相是,選舉就是香港最大的統戰活動。這個道理就像一千年的科舉,它以極少數的官位和希望,誘騙天下的所有能人異士,耗費精力於科舉考試。一旦有那個考取功名的心,朝廷的底線,就是他們的底線。就算錢和權未到手,心思也已經休戚與共了。
孔乙己只知道回字有四個寫法,但相信皇帝有日會採納自己的救時良策,這個夢幾十年都沒發成,人可能會發一半的癲。這天孔乙己跟酒館的人說,皇帝的特使昨天來跟他談論天下大勢。為著一個科舉或者選舉的位置,有很多人會想得入迷發癲。沉迷選舉,不只倒錢落海,而且在無形之中,被對方統戰。無論投入多少,都事倍功半,因為在金字塔高層的控制下,所有「公民社會」的活動,都是選舉的伸延,放出去的,最後都是他們收回來。選舉以及它派生的公民社會,說白了只是政權的延伸。
這個機制的運作,可看2014年佔領運動。一開始泛民核心還是想騎乘,當一般的活動來搞,是後來催淚彈一射,群眾一衝,衝出了兩條路,一邊是雙學,一邊是旺角群眾。這在後來就是自決派和本土派。這對金字塔的上層,是運動收不了科,而且危害自己的選舉,是蝕了大本,所以他們很快就催促雙學退場,後者拒絕,於是內部也種下了裂痕。
中國出手剝奪自決派和本土派,是來香港平亂。因為以前泛民一向能夠控制住「江湖」,但現在他們控制不住,於是中國要自己出手。而對於被剝奪議席的自決和本土派,就好像那些已經花光盤川,散盡家財上京赴考的進士,臨門一腳被拒諸門外,損失慘重,很難翻身。
看科舉制度和香港,在此情此景,也頗有得著。東晉末年,有一個標榜道教法術的孫恩起事作亂,後來孫恩兵敗自殺,他的妹夫盧循得到一個招安機會,獲封為永嘉太守。一般人到這一步,也就應該滿足。但盧循繼續起兵作亂,興水兵輾轉廣州、香港等地,甚至遠征現在的越南。有一些士兵在大嶼山和港島停留,成為原民民之一。後來的陸地人視他們為異族,描繪其為「魚人」,是為盧亭魚人。
據說蜑家人是他們的後代。但無論如何,水上人被陸上人和朝廷歧視,無權參加科舉,不能置業甚至讀書識字,則是有史可記。一班人打從開始就被斷絕了進入建制的路,又不能買田炒地,他們就走了另一條路,好像蜑家人張保仔和他的同道,去了做海盜,成為連清朝海軍都過問不了的商業帝國;明國滅亡之後,鄭氏奪取台灣抗清,靠貿易撐了18年,日韓琉球和台灣的貿易活躍到清朝要搞焦土戰,推行遷界和海禁。
剝奪政治權利在東亞歷史並非那麼少見。水上人就是長期被排除於體制之外的族群,跟猶太人一樣。當初英軍上岸的時候,傳說有一個叫「阿群」的村民做帶路黨。這些由盧循、張保仔到阿群的故事,介乎於神話和歷史之間的東西,是帝國邊境那一群人的心理投射。
這個故事其實已經唱了上千年,現在還在唱。根據《皇帝和祖宗》等等的人類學研究,以前華南的非漢住民,為了「合法」擁有田產和子孫的科舉考權,會偽造族譜,「變成」漢人。現在這個故事也一樣,「變成」中國人,認祖歸宗之後,就能得到某些陸上的利益。但在圈地運動中,永遠會有人失敗,例如新一代。現在他們連投考科舉都不可能,那麼他們的出路就只有做張保仔,成為各種走私犯,或者阿群。
這些人都輝煌過,只是在陸上人寫的歷史沒有英雄忠烈的定位,可是他們生存過、繁榮過、自由過。而不是成為到了中秋、年關,都沒有再見過他來還錢,那個役役於科舉和文字的死孔乙己。
2018-05-23
(今後新文會放在Patreon限定,歡迎及推介訂閱: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道教法術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盧斯達:科舉與選舉 | SOSreader】
我們一直都以為香港有「政治運動」,有反對派,其實一直都沒有。「公民社會」不是由等值的公民組成,而是階級社會,它的頂端是擁有立法會議席的人,以及擁有議席的黨派。一些局中人也會坦承,知道擁有議席,並不會改變甚麼,但會有錢,特別老實的人會承認:沒有選舉帶來的資源,連公民社會也不會有。那反過來要問這公民社會有多脆弱多虛無?
所以我們對於「公民社會」都有一個由熱到冷的learning curve。我們曾經熱烈響應七一遊行、六四晚會,以及之後越來越多的各種示威活動。每次抗爭的失敗結果固然更令我們更沮喪更看不到出路,然而敏銳一點的人都會發現,這些活動,由於是由金字塔頂端的人發動,控制,參與其中的我們,其實談不上個人充權,政客的選舉行情倒是充了電。所以這些活動搞得越多,泛民的選情其實越穩陣,2016年非建制派在直選甚至多過親北京派。
他們的仕途越穩固,鐵票越來越鐵,但香港卻沒有變好,越來越壞。撫今追昔,香港人熱烈和應的公民社會活動,究竟是蓄力撼動體制,還是反而強化了體制本身?
這些年來的抗爭出現群眾與大台之爭,從這個階級公民社會的視野來看,其實十分簡單。因為金字塔下層的人想改變那件事,但其實去錯了場合,那些活動,本質上其實都是金字塔上層人的曝光活動、競選集會會,因為政客的手段和目的,都是為了維持議席,並無其他。他的整個生命,說的每句話,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這個目標。而「改變甚麼」、「推倒甚麼」,只會為選舉帶來變數。
所以活動之中,底層和下層的參與者,本來就是打算做不一樣的事,彼此的衝突也就是命定的。泛民會派說客、糾察去試圖控制下層人,是不想這些活動出亂,離開自己的掌握。和平展示,是好的曝光,焦點在他們頭上;出了衝突,是不好的曝光,焦點轉到了平民身上。
整件事的問題是甚麼呢?就是當權者用議席遙遠控制了整個有可能出現的反對運動。我們一直以為那一半直選議席,是整個體制之中少少的民主元素。其實真相是,選舉就是香港最大的統戰活動。這個道理就像一千年的科舉,它以極少數的官位和希望,誘騙天下的所有能人異士,耗費精力於科舉考試。一旦有那個考取功名的心,朝廷的底線,就是他們的底線。就算錢和權未到手,心思也已經休戚與共了。那怕他說甚麼自己有必死的決心要對抗朝廷。假,全部是假的,因為體制自己不會對抗體制。
孔乙己只知道回字有四個寫法,但相信皇帝有日會採納自己的救時良策,這個夢幾十年都沒發成,人可能會發一半的癲。這天孔乙己跟酒館的人說,皇帝的特使昨天來跟他談論天下大勢。為著一個科舉或者選舉的位置,有很多人會想得入迷發癲。沉迷選舉,不只倒錢落海,而且在無形之中,被對方統戰。無論投入多少,都事倍功半,因為在金字塔高層的控制下,所有「公民社會」的活動,都是選舉的伸延,放出去的,最後都是他們收回來。選舉以及它派生的公民社會,說白了只是政權的延伸。
這個機制的運作,可看2014年佔領運動。一開始泛民核心還是想騎乘,當一般的活動來搞,是後來催淚彈一射,群眾一衝,衝出了兩條路,一邊是雙學,一邊是旺角群眾。這在後來就是自決派和本土派。這對金字塔的上層,是運動收不了科,而且危害自己的選舉,是蝕了大本,所以他們很快就催促雙學退場,後者拒絕,於是內部也種下了裂痕。
中國出手剝奪自決派和本土派,是來香港平亂。因為以前泛民一向能夠控制住「江湖」,但現在他們控制不住,於是中國要自己出手。而對於被剝奪議席的自決和本土派,就好像那些已經花光盤川,散盡家財上京赴考的進士,臨門一腳被拒諸門外,損失慘重,很難翻身。
看科舉制度和香港,在此情此景,也頗有得著。東晉末年,有一個標榜道教法術的孫恩起事作亂,後來孫恩兵敗自殺,他的妹夫盧循得到一個招安機會,獲封為永嘉太守。一般人到這一步,也就應該滿足。但盧循繼續起兵作亂,興水兵輾轉廣州、香港等地,甚至遠征現在的越南。有一些士兵在大嶼山和港島停留,成為原民民之一。後來的陸地人視他們為異族,描繪其為「魚人」,是為盧亭魚人。
據說蜑家人是他們的後代。但無論如何,水上人被陸上人和朝廷歧視,無權參加科舉,不能置業甚至讀書識字,則是有史可記。一班人打從開始就被斷絕了進入建制的路,又不能買田炒地,他們就走了另一條路,好像蜑家人張保仔和他的同道,去了做海盜,成為連清朝海軍都過問不了的商業帝國;明國滅亡之後,鄭氏奪取台灣抗清,靠貿易撐了18年,日韓琉球和台灣的貿易活躍到清朝要搞焦土戰,推行遷界和海禁。
剝奪政治權利在東亞歷史並非那麼少見。水上人就是長期被排除於體制之外的族群,跟猶太人一樣。當初英軍上岸的時候,傳說有一個叫「阿群」的村民做帶路黨。這些由盧循、張保仔到阿群的故事,介乎於神話和歷史之間的東西,是帝國邊境那一群人的心理投射。
這個故事其實已經唱了上千年,現在還在唱。根據《皇帝和祖宗》等等的人類學研究,以前華南的非漢住民,為了「合法」擁有田產和子孫的科舉考權,會偽造族譜,「變成」漢人。現在這個故事也一樣,「變成」中國人,認祖歸宗之後,就能得到某些陸上的利益。但在圈地運動中,永遠會有人失敗,例如新一代。現在他們連投考科舉都不可能,那麼他們的出路就只有做張保仔,成為各種走私犯,或者阿群。
這些人都輝煌過,只是在陸上人寫的歷史沒有英雄忠烈的定位,可是他們生存過、繁榮過、自由過。而不是成為到了中秋、年關,都沒有再見過他來還錢,那個役役於科舉和文字的死孔乙己。
-------------------------------------------------------
訂閱連結:https://sosreader.com/n/subscrip…/…/5a12027deceaed97b40206a1
道教法術 在 靖元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訂閱靖元 https://goo.gl/8RBGP7
☯諸葛家營帳Discord群 https://discord.gg/fJjgkzh
☯靖元軍火庫播放清單 http://goo.gl/hifbJJ
☯羚羊靠北粉絲團 http://goo.gl/ZnPNjl
=======================================
=======================================
如果是你的喜愛 贊助我吧!!
https://www.twitchalerts.com/donate/r...
靖元 Twitch 直播
http://www.twitch.tv/rog9699301626
宅家網遊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103330275005...
如果是你的喜愛 贊助我吧!!
https://www.twitchalerts.com/donate/r...
==================================
道教法術 在 道教法術神功心法之光氣還形— 三羅神功 的推薦與評價
Jul 30, 2017 - 先天之炁有三,道教講的是元玄始三氣,此課公開教授千古不傳之秘,講解神功心法,甚麼叫光氣還形,甚麼是法術的真正運作原理。元玄始氣,乃是其光, ... ... <看更多>
道教法術 在 [求書] 尋一本玄幻小說 的推薦與評價
後來因為某原因,男主角冒險進入另個世界(仙界?)。男主輾轉進到一個類似符咒法術還有結手印(道教)的學校(這邊印象中有描述到學校格局像是 ... ... <看更多>
道教法術 在 【道教法術中的符籙咒語】 的推薦與評價
【道教法術中的符籙咒語】 《一、什麼是符籙》 符籙者,古稱之為「符字」、「墨籙」、「丹書」等謂稱,符籙則作為道教中重要法術之一。 符籙就是「符」和「籙」的共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