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贈書
《飢餓遊戲》回來了,雖然彼時尚未出現大家熟悉的凱妮絲,《 #鳴鳥與游蛇之歌》仍舊以前傳姿態精彩堆砌後來史諾總統的成魔之路,Suzanne Collins 透過同等才華橫溢、質量並重的細膩筆觸塑造獨裁者的生成過程,但這並不是什麼反派源起故事,而是帶領讀者進入一個無異於多數人的內心角度,從人性角度去認識善與惡模糊且複雜的界線。
▍《鳴鳥與游蛇之歌》博客來:https://reurl.cc/x0g29b
為了讓施惠國的公民記取戰爭教訓而舉辦的飢餓遊戲,即將迎來第十屆,不僅被抽中的貢品要以孤注一擲的決心贏得比賽,連出身都城世家的學生也將擔任導師,與他們的貢品合作,贏得比賽、獲得榮耀,以及遠大前程。18 歲的科利奧蘭納斯史諾,期待成為最有競爭力的貢品的導師,史諾家族曾經輝煌,但在戰後家道中落,如今,房子的稅金、家人的命運取決於科利奧蘭納斯能否比他的同學更聰穎、更有謀略,才能指導貢品贏得飢餓遊戲。
但局勢一開始就對科利奧蘭納斯非常不利,他被分配到的貢品是劣等中的劣等,來自施惠國最窮困的第十二區的瘦弱女孩,露西葛蕾,她是飢餓遊戲世界裡的少數族群「柯維族人」,身穿彩虹褶裙,帶著一尾蛇參加抽籤典禮,在眾人面前放蛇咬,卻也有著渾然天成的美麗嗓音。在競技場裡,眼看有一場生死決鬥,科利奧蘭納斯所做的每一個抉擇都可能讓露西葛蕾走向勝利或毀滅。他們倆的命運完全糾纏在一起,退無可退,他開始同情他那個在劫難逃的貢品,卻也必須設法全身而退,同時衡量自身需求、遵循遊戲規則、抗拒內心欲望,無論付出何等代價都要讓他們倆活下去。
不例外聚焦於友情、背叛、權力與壓迫的《鳴鳥與游蛇之歌》,今年四月時也證實正在進行前傳故事的改編電影計劃,雖然導演與選角皆未出爐,但編劇 Michael Arndt 與身兼製片的 Suzanne Collins 都已就定位,讓我們先一起讀讀小說並靜候後續消息。
——
非常感謝 大塊文化 提供兩本《鳴鳥與游蛇之歌》合作舉辦贈書活動,這裡將抽出兩位幸運的獲獎者,抽獎方式延用老規矩,只需按讚並於下方留言處回應即可,請自由參與,自由作答,自由分享,像聊天一樣簡單敘述即可,不影響抽獎結果所以也毋須感到壓力,為期三天,僅限台澎金馬地區,預定在 8 月 28 日周五晚上十二點截止。
一、《飢餓遊戲》應該大家都很熟了,改編電影的好與壞也一言難盡,你心目中改編電影真正勝過原著小說的作品是?影視作品皆可。
二、反烏托邦、架空世界等等,大家看不膩這些故事,此類系列作品你最喜歡的故事是?小說、電影不限。
(三、也當然歡迎佛系轉發。)
遠大前程56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登月先鋒我老爸 🇺🇸👨🚀
「阿姆斯壯登陸月球,是我心的感動?」自己的老爸是「登月先鋒」壓力山大。2019年是阿姆斯壯登月50週年,媒體焦點都在重溫這位傳奇太空人的故事,但身為阿姆斯壯的兒子們又是作何感想?長子瑞克(Rick Armstrong)就向媒體坦承,其實承受了許多「父親背影」的壓力和比較。
今年是美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登月50週年紀念。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成功發射,並在20日晚間20點17分降落月球。稍做休息整備後,地球時間(UTC)21日凌晨2點56分,阿姆斯壯踏上月球表面,並且說出了那句名言:
「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這個歷史性的時刻,讓阿姆斯壯從此成為世人心中的登月太空夢代言人。而後阿姆斯壯本人的生活相對低調,1971年就離開航太局轉赴大學任教;雖然刻意保持距離、此後也鮮少接受媒體採訪,不過「登月第一人」的名號也確實讓阿姆斯壯有些困擾,索求簽名再哄抬價格之類的事情時有所聞。
阿姆斯壯於2012年8月25日病逝,享壽82歲。而今年正逢登月50週年,阿姆斯壯的兩個兒子瑞克(Rick)和馬克(Mark)又被追問了對父親的印象回憶,以及如何看待身為登月先鋒的父親。
「世人期待你也有遠大前程。但每個人都想靠自己的成就被認可,身為名人之子,有時候真的會被淹沒。」
「人們會問你想不想當太空人?拿父親的事蹟做比較。」瑞克向曾經也訪問過父親的《BBC》資深記者吐露,自己很愛父親,也以身為他的兒子為榮,但傳奇的重量確實偶爾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可能我也曾想過當太空人,參與某個太空計劃;我沒這麼做,或許就是因為不想被比較。」
瑞克走上了與父親不一樣的路,現職軟體工程師。但瑞克也不否認,父親和當時整個太空團隊的努力,確實激勵人心:
「有很多人跑來當面告訴我,他們有的人當上科學家、有的成為醫生、有的做了工程師,都是受到60年代這件登月事蹟的激勵;你無法估算這對人們來說有多麼大的價值。」
至於小兒子馬克,比起哥哥似乎更能輕鬆看待父親背影。50周年之際,馬克與他的女兒卡莉(Kali,也就是阿姆斯壯的孫女),受邀觀看7月甫上映的《阿姆斯壯》紀錄片。馬克與卡莉現在的職業都是音樂家。
馬克回憶,當年才6歲的自己看著電視畫面,還不太清楚是怎麼回事,只知道父親似乎正在做一件偉大的事,而感到興奮。父親返家後,也沒什麼改變,還是那個睿智、幽默、敏捷多思的爸爸。
當看到爺爺踏上月球那一刻的經典畫面時,卡莉忍不住喊了一句「爺爺,做得好!」在卡莉的記憶裡,爺爺不常談起登月往事,但曾告訴過她,登月任務對自己最深遠的影響,「其實是看見地球自月球表面升起。」
Photo Credit: (1) NASA/阿姆斯壯拍下「登月第二人」艾德林(Buzz Aldrin)在月球行走的畫面;(2) AP/登月任務結束後,阿姆斯壯帶著一家人回鄉。最右為阿姆斯壯,前排左右分別為不知為何臉臭的小兒子馬克以及長子瑞克;(3) AFP/長大後的兩兄弟,出席《登月先鋒》電影活動
#走路一小步竟是人類一大步這樣的爸爸你喜歡嗎 #輕小說書名 #人類登月50週年 #美國 #阿姆斯壯 #月球 #太空人 #宇宙 #月亮 #登月先鋒 #阿波羅11號 #NeilArmstrong #Armstrong #moon #FirstMan #Apollo11 #astronaut #history #father #son #國際新聞 #udnglobal #轉角國際
遠大前程56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國公共廣播電視公司 PBS 製作了一個共八集的節目,稱為「The Great American Read」,同時也是一個由五萬人所組成的讀書會,該節目主要為了選出美國廣大讀者們最愛的小說,耗費六個月的時間,超過四百萬票數的馬拉松評選過程,終於誕生了這份名單,打破地域、類型、時代限制,包括經典文學、當代小說、兒童文學、青少年小說等凡有英文譯本的各國作品都列入其中,摘下桂冠的就是 Harper Lee 不朽名著《梅岡城故事》。
前十名的小說就有七部是由女作者所撰寫,除了榜首以外如 Diana Gabaldon 的《異鄉人》系列、J.K. Rowling 的《哈利波特》系列、Jane Austen 的《傲慢與偏見》,而 J.R.R. Tolkien 的《魔戒》三部曲則是男作者中排名最高的作品。而 1960 年《梅岡城故事》出版至今已經突破四億的全球銷售量,還在持續成長當中,1961 年榮獲榮獲普立茲文學獎,1962 年拍成電影勇奪當屆三項奧斯卡,根據節目製作人所說,打從投票開始的第一天此本著作就高踞第一名,與其他競爭作品始終保持一大段距離,而下個月金獎編劇 Aaron Sorkin 根據此書改編的百老匯舞台劇也即將登場,他更表示自己對於這個故事可以說是一見鍾情。
《梅岡城故事》繁體中文由麥田出版,演繹了悲天憫人的胸懷與戲劇性的情節,在許多西方國家中常被納入學校教材中,傳遞寬恕與反偏見的理念,小說的相關文學評論甚少銷量卻異常巨大,雖然涉及種族歧視與濫判無辜引發不少爭議性,卻也著墨於階級、勇氣、同理心,在當時的年代,一位南方白人能寫出如此作品,無疑少之又少,成功幫助美國南方以及整個國家,把握種族之間的緊張關係,加速民權運動,絕對是一部國家級的當代名著。
而名列其中的一百本小說主題甚廣,也相當平易近人,多數更是整個世界都朗朗上口的暢銷書籍,大家可以看看有沒有錯過哪些,列為最近的休閒讀物書單也相當不錯,大約九成都有推出繁中譯本。不過還是要強調一下,這些順序並不能用於區分作品孰優孰劣,而是取決一般讀者的喜好多寡或接觸年齡層的廣度與話題性。
▍完整名單:https://goo.gl/Z7uGUk
1. 《梅岡城故事》Harper Lee
2. 《異鄉人》系列 Diana Gabaldon
3. 《哈利波特》系列 J.K. Rowling
4. 《傲慢與偏見》Jane Austen
5. 《魔戒》系列 J.R.R. Tolkien
6. 《飄》Margaret Mitchell
7. 《夏綠蒂的網》E. B. White
8. 《小婦人》Louisa May Alcott
9. 《納尼亞傳奇》系列 C. S. Lewis
10.《簡愛》Charlotte Brontë
11.《清秀佳人》 Lucy Maud Montgomery
12.《憤怒的葡萄》John Steinbeck
13.《布魯克林有棵樹》Betty Smith
14.《偷書賊》Marcus Zusak
15.《大亨小傳》F. Scott Fitzgerald
16.《姊妹》Kathryn Stockett
17.《湯姆歷險記》Mark Twain
18.《一九八四》George Orwell
19.《一個都不留》Agatha Christie
20.《阿特拉斯聳聳肩》Ayn Rand
21.《咆哮山莊》Emily Brontë
22.《寂寞之鴿》Larry McMurtry
23.《上帝之柱》Ken Follett
24.《末日逼近》Stephen King
25.《蝴蝶夢》Daphne du Maurier
26.《為歐文・米尼祈禱》John Irving
27.《紫色姐妹花》Alice Walker
28.《愛麗絲夢遊仙境》Lewis Carroll
29.《遠大前程》Charles Dickens
30.《麥田捕手》J.D. Salinger
31.《紅色羊齒草的故鄉》Wilson Rawls
32.《小教父/邊緣小子》S. E. Hinton
33.《達文西密碼》Dan Brown
34.《使女的故事》Margaret Atwood
35.《沙丘》Frank Herbert
36.《小王子》 Antoine de Saint-Exupéry
37.《野性的呼喚/荒野的呼喚》Jack London
38.《銀河便車指南》Douglas Adams
39.《飢餓遊戲》系列 Suzanne Collins
40.《基度山恩仇記》Alexandre Dumas
41.《喜福會》Amy Tan
42.《科學怪人》Mary Shelley
43.《記憶傳授人》Lois Lowry
44.《一個藝妓的回憶》Arthur Golden
45.《白鯨記》Herman Melville
46.《第二十二條軍規》Joseph Heller
48.《冰與火之歌》系列 George R. R. Martin
49.《基地》系列 Isaac Asimov
50.《戰爭與和平》Leo Tolstoy
51.《他們眼望上蒼》Zora Neale Hurston
52.《侏羅紀公園》Michael Crichton
53.《教父》Mario Puzo
54.《百年孤寂》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55.《格雷的畫像》Oscar Wilde
56.《手札情緣》Nicholas Sparks
57.《小屋》William P. Young
58.《笨蛋聯盟》John Kennedy Toole
59.《獵殺紅色十月》Tom Clancy
60.《寵兒》Toni Morrison
61.《火星任務》Andy Weir
62.《時光之輪》系列 Robert Jordan/Brandon Sanderson
63.《流浪者之歌》Hermann Hesse
64.《罪與罰》Fyodor Dostoyevsky
65.《太陽依舊升起》Ernest Hemingway
66.《深夜小狗神秘習題》Mark Haddon
67.《返校日》John Knowles
68.《唐吉訶德》Miguel de Cervantes
69.《蘇西的世界》 Alice Sebold
70.《牧羊少年奇幻之旅》Paulo Coelho
71. 《手斧男孩》系列 Gary Paulsen
72.《看不見的人》Ralph Ellison
73.《暮光之城》系列 Stephenie Meyer
74.《城市故事》系列 Armistead Maupin
75.《格列佛遊記》Jonathan Swift
76.《一級玩家》Ernest Cline
77.《末日迷蹤》系列 Tim LaHaye/Jerry B. Jenkins
78.《控制》Gillian Flynn
79.《Watchers》Dean Koontz
80.《天路歷程》John Bunyan
81.《艾利克斯克羅斯》系列 James Patterson
82.《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Chinua Achebe
83.《黑暗之心》Joseph Conrad
84.《遺愛基列》Marilynne Robinson
85.《閣樓裡的小花》V.C. Andrews
86.《格雷的五十道陰影》系列 E.L. James
87.《泰坦星的海妖》Kurt Vonnegut
88.《臨頭的黑暗》Frank E. Peretti
89.《Americanah》Chimamanda Ngozi Adichie
90.《另一個國家》James Baldwin
91.《祝福我,鄔蒂瑪》Rudolfo Anaya
92.《尋找阿拉斯加》John Green
93.《奧斯卡瓦奧短暫而奇妙的一生》Junot Díaz
94.《天鵝之歌》Robert R. McCammon
95.《Mind Invaders》Dave Hunt
96.《白牙》 Zadie Smith
97.《槍聲下的飛毛鬼》Jason Reynolds
98.《The Coldest Winter Ever》Sister Souljah
99.《直覺主義者》Colson Whitehead
100.《Doña Bárbára》Rómulo Galleg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