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皇帝大,但錯誤吃飯習慣讓人很頭大!
#胃在求饒的5大地雷飲食法
#你是不是正在玩踩地雷
‧
#地雷1號_垃圾桶吃法(飽受虐待的腸胃 直接罷工)
看到什麼吃什麼,冰的熱的生的熟的軟的硬的同時下肚,最常發生在吃BUFFET、喜宴、尾牙(即將到來!!)。
#這樣拆地雷
先蔬菜,再肉,最後米飯麵條。每次最好只用一個盤子,少量拿取相同種類食物,吃完再拿,享受美味,身體沒負擔。
‧
#地雷2號_餓死鬼吃法(沒咬就吞 塞住消化道)
最常發生在牙口不好老年人(咬不動直接吞),和吃飯配工作的上班族(囫圇吞棗,有吃就好)。
#這樣拆地雷
食物得咬碎再咬碎,別把磨碎食物的責任全推給胃。每餐時間至少20-30分鐘,每口食物咬15-30次,不想動口咬,就動手把食材切細切小再吃,或吃流質軟質的食物。
‧
#地雷3號_無底洞吃法(沒有最飽 只有更飽)
吃不飽的人可能是飽食反饋機制不敏感,一般人的胃裝2公升就超級飽,大胃王撐到6-7公升還無感,彷彿可以吃下整個宇宙。
#這樣拆地雷
暴食增加胃部耗損,長期大幅度撐開使胃部肌肉彈性疲乏,容易胃下垂。定時定量,七分飽剛剛好。
‧
#地雷4號_菸酒配飯法(你以為菸酒傷害的只有肺?!)
你以為快樂似神仙,其實是快一點當神仙。菸酒傷害胃黏膜,破壞免疫系統,自癒力變差。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抽菸喝酒,可能會胃發炎、胃潰瘍,當然還有更嚴重的後果(例如癌症)。
#這樣拆地雷
戒菸戒酒,還是戒菸戒酒。WHO早就把菸酒列為一級致癌物(=確定會對人產生致癌性物質),你還不戒嗎?
‧
#地雷5號_動吃動吃法(吃完直接劇烈活動)
很多人為了工作無法在該吃飯時間吃飯,例如我本人(醫生有夠忙 #還要校稿更忙上加忙),其他服務生、空服員等服務業也是胃痛高危險群。
#這樣拆地雷 (我都是這樣吃)
正餐安排在充裕時間(上工前或下工後),忙碌時改用輕食墊胃。輕食是口味淡、易飽足與易消化的食物,像是雞肉沙拉、蒸番薯、水煮蛋、香蕉或麥片。
‧
#跨科會診 #終結胃食道逆流 #出版倒數中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僅剩五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
還要校稿更忙上加忙 在 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吃飯皇帝大,但錯誤吃飯習慣讓人很頭大!
#胃在求饒的5大地雷飲食法
#你是不是正在玩踩地雷
‧
#地雷1號_垃圾桶吃法(飽受虐待的腸胃 直接罷工)
看到什麼吃什麼,冰的熱的生的熟的軟的硬的同時下肚,最常發生在吃BUFFET、喜宴、尾牙(即將到來!!)。
#這樣拆地雷
先蔬菜,再肉,最後米飯麵條。每次最好只用一個盤子,少量拿取相同種類食物,吃完再拿,享受美味,身體沒負擔。
‧
#地雷2號_餓死鬼吃法(沒咬就吞 塞住消化道)
最常發生在牙口不好老年人(咬不動直接吞),和吃飯配工作的上班族(囫圇吞棗,有吃就好)。
#這樣拆地雷
食物得咬碎再咬碎,別把磨碎食物的責任全推給胃。每餐時間至少20-30分鐘,每口食物咬15-30次,不想動口咬,就動手把食材切細切小再吃,或吃流質軟質的食物。
‧
#地雷3號_無底洞吃法(沒有最飽 只有更飽)
吃不飽的人可能是飽食反饋機制不敏感,一般人的胃裝2公升就超級飽,大胃王撐到6-7公升還無感,彷彿可以吃下整個宇宙。
#這樣拆地雷
暴食增加胃部耗損,長期大幅度撐開使胃部肌肉彈性疲乏,容易胃下垂。定時定量,七分飽剛剛好。
‧
#地雷4號_菸酒配飯法(你以為菸酒傷害的只有肺?!)
你以為快樂似神仙,其實是快一點當神仙。菸酒傷害胃黏膜,破壞免疫系統,自癒力變差。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抽菸喝酒,可能會胃發炎、胃潰瘍,當然還有更嚴重的後果(例如癌症)。
#這樣拆地雷
戒菸戒酒,還是戒菸戒酒。WHO早就把菸酒列為一級致癌物(=確定會對人產生致癌性物質),你還不戒嗎?
‧
#地雷5號_動吃動吃法(吃完直接劇烈活動)
很多人為了工作無法在該吃飯時間吃飯,例如我本人(醫生有夠忙 #還要校稿更忙上加忙),其他服務生、空服員等服務業也是胃痛高危險群。
#這樣拆地雷 (我都是這樣吃)
正餐安排在充裕時間(上工前或下工後),忙碌時改用輕食墊胃。輕食是口味淡、易飽足與易消化的食物,像是雞肉沙拉、蒸番薯、水煮蛋、香蕉或麥片。
‧
#跨科會診 #終結胃食道逆流 #出版倒數中
還要校稿更忙上加忙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僅剩五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2/22(六)或03/15(日) 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無論你在過年前逛年貨大街,還是在過年假期裡面出去玩耍,你可能呢,都會遇到一些賣土、特產品的人。
他們通常會笑容親切、笑容可掬的邀請你試吃,那當然了在人性裡面,本來就會有禮尚往來這一個部分。
所以我們說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在互惠原則的狀態底下,你可能或多或少都會買一些。那至於你買回去的是不是你想要的、你喜歡的,就很難說了!
所以關於「互惠原則」這件事情,在心理學裡面有沒有一些更精確的研究,這一個行為,它的機制究竟是什麼?
有的!在德國波昂大學的教授亞明.法爾克,他為了去檢驗這個原則的有效性,他進行了一個實地的調查。
他寄給瑞士、蘇黎世州,大概是1萬個非營利組織一封信,請他們捐款協助建設一個位於孟加拉達卡的學校。
其中的1/3的信沒有附上贈品,而1/3在信中附上一張明信片,而另外的1/3則,附上4張明信片作為謝禮。
這個實驗的結果,清楚的證明「互惠原則」的效果,那些收到一張明信片的組織,捐款率會提高到14%,沒有附贈品的只有12%;而收到4張明信片的組織,捐款的意願甚至於攀升到21%。
在美國的研究人員呢,也得出類似的結論,他們挨家挨戶的進行募款的活動,並且提供獎金高達1000美元的彩卷做為謝禮。
結果呢,在沒有彩卷的時候,只25%的家庭願意捐款,但一旦祭出彩卷作為回饋的時候,捐款率高達45%。
所以你可以看喔,不管是我們的真實人生經驗,還是研究告訴我們,送一點小禮物、給一點小好處,會讓我們的對象態度軟化,更願意跟我們配合,或者是更願意給我們協助。
只是喔也因為這樣子,當我們出來行走江湖的時候,面對別人送禮給我們,你可能心裡喔就要小心一點!
因為第一個,你可能不知道他送你的背後,到底圖的是什麼?而第二個,如果他送你禮物你完全不收,好像不給別人面子;但是你收了,又很擔心後面的後遺症。
因為當他要求回報,不管是明示或暗示的時候,基於「互惠原則」,你真的會斷然拒絕;然而如果你真的斷然拒絕,你在社會上流出去的名聲又會如何呢?
所以我想接下來要跟你分享的,就是實驗研究沒辦法告訴你,而是一些很真實的生命經驗。
當我們面對別人送禮的時候,其實我聽過一個曾國藩的故事,你可以參考看看。曾國藩呢,曾大帥嘛!他帶領湘軍來平定了太平天國。
尤其當湘軍慢慢的勝利,而朝廷的賞賜也越來越多的時候,自然嘛他手下這些部將,逢年過節都會送禮物給他;那他身為大帥,其實也是一樣的困境。
如果呢他還要繼續帶兵打仗、收攏人心,這些禮喔,他完全不收,那事實上來說,對於他日後的領導是會有障礙的。
可是他收了嘛!那未來不管在於軍事紀律的處理,還是在於政治利益的分配,那都會有很多很為難的地方喔!
所以曾國藩的做法很簡單,就是逢年過節喔,這些將軍,特別是有些將軍特別喜歡擺排場,給他一堆禮物。
於是呢,他就跟這些將軍喔約定一件事,跟他們說:「你要送禮來我絕對歡迎;但是我只有一個條件!」
「就是呢你要讓我挑我喜歡的,我也挑不多,我就挑個一樣、兩樣;你如果不願意配合我這件事情的話,你禮就不用來了!」
「但如果你願意配合的話,沒關係你禮來,然後讓我來挑,其他的還給你」。所以呢,他就這麼幹嘛!
於是呢,他下面有一個部將嘛,就是那種大手大腳,而且呢,他送你一,你可能要日後要還他十的那種。
他就用這個做法喔,當這些成堆的禮物,在他面前的時候,他面對這個部將的禮物,他就挑了一頂帽子,然後跟這個部將說:「這一頂帽子我喜歡,我收下,其他的你拿回去吧!」
所以你仔細想想,當這個規矩立下來的時候,其實送禮的人,也就自然而然褪去了那個不必要的期待,因為咱們的大帥他要的不多,他會拿,但是他拿的那個根本無法構成對價關係。
可是對於曾國藩來說呢,又兼顧了人情跟未來的公平準則。所以呢,這個是曾國藩的做法,供你做參考哦!
其實談到「送禮」啊,最後我還跟你分享一個我個人覺得蠻美、蠻有詩意的一個小故事哦!
這個小故事就是有一個得道高僧,他已經意識到自己快要圓寂了,他去找他的一個好朋友,一見到他的好朋友,就跟他借了100塊。
拿了這100塊之後,就跟他朋友說一句話,叫做「我今天借你,而過不久我會圓寂;於是呢,我們留下個緣分,下輩子再見!」
其實你想想,對於一個快要過世的人來說,他借了這100塊,擺明了不還嘛?就是留下一個牽絆,留作下輩子再繼續見面。
所以面對禮尚往來,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為,我們欠別人、還是沒有欠別人?我們拿了,到底我們有沒有還?你可以這麼想。
但是你也可以把它想象成人與人之間那聯繫、那牽絆的一種美好。就同這一位得道高僧一樣,他可能因為這100塊下輩子還要再來。
但是他的朋友,值得他下輩子再繼續相見啊!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無論是我們的YouTube,還是Podcast,我們都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實體課程,是在4月18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如果你一直覺得自己遲早有一天,要跟文字好好的靠近,無論是用在你的生活還是工作,你都想透過書寫來圓滿你的生命,那麼你就千萬不要錯過,我們【寫作小學堂】這一門課。
這一門課呢,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名額已經在倒數了;所以如果你在聽到這一段內容的時候,看到這一門課還有名額的話,請你務必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能夠在4月18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還要校稿更忙上加忙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我們的人生當中,我們常常會有一種「想當然爾」,或「理所當然」這樣的信念。就是呢,我的選擇就是大家的選擇啊!我想多數人可能跟我想的都一樣啊!類似像這樣的想法。
然而這樣的想法,其實是很值得挑戰的哦!就像我常說的嘛,如果你認為的都是對的,而且這世界真的都是這麼運作的話,那你早就沒有問題啦,你應該是半仙不是嗎?
可事實上都不是如此,只是每次講到這邊的時候,有很多人哦,臉上就會透露出一種歪歪的感覺,就是呢不太認同!
因為他仍然相信他的想法是多數人的想法。沒有關係哦!我來跟你分享一個美國史丹佛大學,他們在1970年代末,所做的一個實驗。
這個研究團隊呢,問具集在實驗室的大學生,他們能不能拿著上頭寫著「悔改吧」,有一點像在傳教這樣的一個板子。
在校園裡面繞一圈,然後觀察學生的反應,同時再告訴他們,如果你不想這麼做,你可以用其他的實驗去替代。然而有些人就同意了這個實驗,而有些學生就拒絕了。
那在這些學生表達完自己參與實驗的意願之後,研究團隊就請學生推測,在自己的學校的學生裡面,大概會有百分之幾的人?當他們被同樣的要求要參與這個實驗的時候,有多少人會回答yes,那有多少人會回答no?
結果呢資料分析發現哦,那些願意參與實驗的學生,他們預測在史丹佛大學的學生裡,大概會有64%的人,和自己做同樣的選擇,也跟自己一樣,願意參與這個實驗。
但是那些不願意拿這個板子、不願意參與這個實驗的人,他們預測大概只有23%的人,會願意幹這種蠢事喔!
所以呢,這個研究結果也告訴我們,大部分人都會認為,跟自己做相同決定的人會比較多。
然而如果進一步的跟這些人做訪談,那些同意拿「悔改吧」這個牌子的學生哦,他們對於呢,要拿著這尷尬的牌子繞校園一圈,都會自我解讀成以下幾個狀況:
比如說,他們會講哦,遇到認識的人就告訴他們,我只是參與實驗就好了,不用覺得丟臉。
再不然就是他們會說,如果一定要參與實驗的話,那這種新的嘗試會比較值得,不要去做那些,沒有人知道、也沒什麼特別的事情。
也就是說喔,他們認為拿這個標語沒有太大的問題、沒有什麼心理障礙。但是那些不同意拿這個蠢牌子的這些學生哦,他們會覺得這個實驗,荒唐又無腦啊!
他們會說,既然要拿這種標語,那其他人會怎麼看我呢?再來,又不是一定要拿那種東西,才能知道大家的反應,想也知道,結果很明顯不是嗎?再來呢,反正只是為了學分做的實驗,誰要做這麼荒謬的實驗啊!
你看哦,這兩方的人馬,他們各自都有各自的說辭;而且呢,他們都還堅信自己的說辭,就是大多數人的想法,其實這就是一種典型的自我中心。
我們很容易用自己的觀點,跟想法來評斷他人;也就是說,我們很容易去預設他人。而這個預測在心理學裡面,叫做「錯誤共識效應」。
我們誤以為自己的意見、喜好,信念,行動,比實際上的更加常見。然而我們的諺語不是說了:「一樣米養百樣人」嗎?
你可能聽到這邊,可能會吐槽喔,說其實有另外一句是說「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啊!OK你要這麼說,我也沒什麼話好講哦!
但是呢,請你回到你真實生活裡仔細想想,如果你還是會遇到很多的不順遂,或者是呢,別人常常做一些讓你覺得意外的事。
再不然就是,你在人際裡面常常是有一點辛苦的,那麼你還要繼續相信自己以為的,就是大家以為的嗎?
還是你願意去尊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需要的是去理解;因為只有理解才有溝通的可能,只有溝通才能夠達成共識,不是嗎?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無論是我們的YouTube還是Podcast。
在Podcast裡面呢,無論你是用蘋果手機還是Android手機,都有內建的Podcast服務;你可以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都可以搜尋到我們的頻道,並且訂閱我們。
當然了,你如果要使用Spotify或是Soundon的服務,也歡迎你去下載這個APP,在裡面也可以找到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實體課程,是在明年的4月18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我遇過很多人告訴我,就是他的人生裡,總有一天他要好好的寫作。那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你寫作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為作家,也不是為了什麼特定的目的;純粹是一種生命的實踐與滿足。
那麼我很鼓勵你,可以參與我們的【寫作小學堂】。
這一門課喔,由嘉玲老師擔綱,她會帶著你回到文字的本質,還有你個人的本質,讓文字成為你最好的朋友。
當然了,如果你要把它用在工作,那也會很有幫助;然而如果你要把它用在自己身上的話,那麼你的生命會變得更豐富。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4月18號的這一門課名額在倒數了;我很期待你的加入,希望能夠在4月18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還要校稿更忙上加忙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BBC有一部非常棒的紀錄片,片名叫做《BBC跟拍49年:窮人跟富人的人生七年》。
這部片的導演,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拍,每七年記錄一次他們的生活;分別從他們的7歲、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一直到2012年,他們56歲的生活。
導演想要告訴我們一個令人有點難過的事實喔,那就是「富人的孩子,還將會是富人;而窮人的孩子,多半還將會是窮人」。
這部片子150分鐘,基本上證明了這個觀點,那就是「社會階層」的鴻溝,是很難跨越的。然而,是因為這些窮人不夠努力嗎?是他們沒有機會?還是他們的基因不夠好?
關於這方面的討論,最近我讀到了一個專欄作家,叫「胡偉良」先生他的分析。我受到很大的啟發喔,在這邊特別要跟你做分享。
其實在這些窮人的孩子裡,不乏天賦絕佳、工作拚命、機會多多的人;但他們依然過得很不如意。
歸根結底喔,真正的關鍵在於,沒有人幫他們正確的規劃人生;以至於在人生的分叉路口上,沒有辦法做出正確的選擇跟判斷。
這裡呢,可以從四個層面來跟你做解析~第一個層面就是:「關於人生路徑的規畫」。
這部紀錄片,呈現了非常讓人難過、但卻又很現實的問題;就是這些孩子在7歲的時候,當富人的家長,已經告訴這些孩子要常常看《金融報》和《觀察家》,這一類的專業財經期刊了!
這讓他們開始對於社會的財富的運行,還有其中的規律,有了一個重要的啟蒙。
他們也會告訴孩子,未來他們會上私立的中學,考上牛津、劍橋這樣的名校,走入社會的上層階級;一切是這麼的順理成章、理所當然。
然而我們反觀那些貧民窟的孩子,這時候的他們,基本上都還為自己很基本的溫飽、家庭暴力、校園暴力…這些問題所困擾著。
這時候的他們和他們的家長,都完全沒有「規劃人生」這樣的想法跟意識。
在這些孩子56歲的時候,富人家的7個孩子,基本上都已經上了私立學校,可能是讀牛津、劍橋;接著成為律師、教授,自然的走入社會的上層階級。
然而這些底層社會的孩子呢?他們後來很不意外的,也都做著很普通的服務性的工作,像是修理工啊、保安這一類的。
並且他們也常常陷入失業、貧窮、酒精、毒品、肥胖…這些問題的影響。甚至於如果沒有社會福利,他們的生存處境真的是很令人憂慮的。
然而,這些情況也不乏「寒門出貴子」這些故事,這些寒門的子弟,之所以能夠翻轉他們的命運;其實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他們「選擇」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他們願意主動的去規劃人生,盡力跳脱原本的圈子,有意識的去跟那些更加優秀的人交往、並且學習。
其實啊,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差別不是技能,而是認知。
這些能夠超越階級的人,他們首先對於「成功」都有所渴望,在確定目標的前提底下,去制定他們自己的人生規劃。
他們對於財富的積累、創造被動收入、和有效的自我管理,都有一定的認識;所以當機會來的時候,他們就能一把抓住。即使沒有辦法一次翻身,他們也會積極的去創造,跟等待更好的機會。
能夠主動規劃自己人生的窮人,他們只是現在沒有錢,但不代表未來會一直窮下去啊!
可是缺乏規劃、沒有目標意識的這些窮人,即使一個機會掉在他眼前,他也不會意識到這是個機會,自然日後留下來的,就只有憤恨跟嘆息而已。
而第二個層面我們來看,就是「關於身體和欲望的規畫」。
一個人成功與否,「知道該做什麼事情」其實還是其次;知道「不該做什麼」,有時候是更加的重要。
這些不該做的事情,有好多是你以為喔,只會出現在戲劇裡面,但是卻很真實的發生在這個社會上啊!
說到底,很多年輕人都是抵抗不住欲望的誘惑,然後又不尊重自己的身體;最後可能染上了像是愛滋啊!
或者是毒癮;或者是陷入了比如說賭博的心態、一心想就只想要賺快錢,於是走上了這一條「不歸路」。
很容易看出差異的,就是關於「健康」跟「身體」的自我管理,說白了就是能不能藉著運動,去控制自己的體重、控制自己的飲食?
還記得嚴凱泰曾經說過:「你連吃都不能控制,那你還能夠控制什麼呢?」這個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喔!
在這部紀錄片裡面的精英階層「Andrew」跟「Jone」。他們在56歲的時候,還保持著非常良好的體態。
屬於中產階級的公務員「Peter他們夫婦」,他們的身材也是相對比較好的。然而,在那些底層的那些個案,他和他們的妻子,就顯得肥胖、臃腫。
然而他們有好幾個在年輕的時候,都是非常帥氣、非常英俊的啊!
其實呢,優秀的家庭背景不只代表著更豐富的資源,更重要的事情,是會傳遞給孩子優良的生活管理。這些孩子在自我管理、抵抗誘惑的時候,就會更加的有毅力,也會更能夠自律跟自強。
從年輕開始,就一定要好好的規劃自己的健康,和管理自己的欲望。「規劃健康」是為了讓你能夠有更好的工作,跟享受生活的條件,讓你能夠有更強的毅力和活力。
而「管理欲望」是為了讓你不會因為一時的衝動,去做那些毀掉了你要用一輩子的身體。
而第三個層面,叫做「刻意的學習跟練習」。
大家都知道學習和練習的重要性,然而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遇上什麼就學什麼,並沒有系統性與重點的規劃。
你可能聽過葛拉威爾,曾經提出的「1萬小時定律」。這裡指的是如果你想要從一個普通人,變成是某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1萬小時的練習。
如果每天八個小時,一個禮拜五天,大概你要花五年的時間。
可是問題來了?資歷超過五年,甚至於十年的工程師到處都是啊!然而有幾個人成為比爾蓋茨?還是祖克柏呢?
關鍵在哪裡?關鍵在於多數人的學習,都沒有真正的聚焦,更缺乏了對於需要解決問題的處境,進而進入深入思考的一個理解。
而「刻意練習」就是在做足功課的前提底下,通過實踐不斷的去強化自己和所處領域的認知,同時又能夠不間斷的接收他人的回饋,不斷修正自己的學習計畫。
而更具體來說,你可以用「改善率」這個概念出發。過去啊!你可能很習慣去想自己到底學到了什麼?
而「改善率」的概念,就是要你聚焦在你到底改正了多少錯誤?你彌補了多少短處跟缺失?根據你需要解決的問題,去評估你學了多少新東西。
億萬富翁馬克.安德森,曾經在談到祖克柏的時候,他就說道:「如果你有機會跟祖克柏這樣子偉大的CEO相處,你就會發現,其實他們每個人都是百科全書式的專家啊!」
「他們對本行業,或者是其他領域都有很深入的瞭解,這些都是透過刻意的學習、焦點式的訓練才能夠得到的。」
你如果想要取得成功,重要的是「改善率」的思維,這樣子才能夠針對性的解決問題,有重點的瞭解相應的知識;而非自我安慰式的,停留在「有學習的感覺」裡。
而第四個層面呢,「對於家庭的規畫」。
其實除了身體以外,能夠陪伴我們最久、給予我們最大支持的,就是我們的家庭了!
有人說過喔:「一生中跟我們有密切聯繫的人,應該不會超過100個人;甚至於30到60人這個數字,都是很正常的;而親人就是其中最親密的人之一。」
有很多人可能沒有意識到,家庭對人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在這部紀錄片裡,有一個叫「Sue」他的女孩,她離婚之後自己帶著孩子獨自的生活,經歷了一段人生的低谷,後來再婚的夫妻生活是很和諧的,事業跟生活也都有了起色。
而另外一個女孩,是嫁了兩次、又離了兩次,生下的幾個孩子,也都因為種種原因沒有上大學;自己的身體不好也就算了,還遭遇了一系列感情上的打擊,到後來只能靠救濟金過她的生活。
其實不只是女性,男人找到一個好老婆之後,對人生的改變也是非常顯著的。
一段糟糕的婚姻,會影響你的心情、事業、父母、生活。而且即使是你遇到了下一段感情,你也要費心費力的,去處理上一段婚姻所遺留下來的問題。
另外如果你已經有了孩子,還要應付婚姻問題帶給孩子的傷害。所以呢,在面對親密關係的經營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的考量,什麼是對你最好的;而什麼是對你另外一半最好的?
在處理情感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溝通的能力,避免因為自己一時的情緒,或者是過去經驗的投射,卻傷害了自己珍惜的感情。
胡偉良先生在經過以上的解析之後,下了這樣的結論:「有些人生規畫還是愈早做愈好,很多時候當你醒悟過來,到底是什麼把你跟別人區分開來的時候,你往往已經沒有去追趕,跟彌補的餘地了!」
他說的其實沒有錯,然而我想要延伸去做一些補充,因為我總覺得這樣的結論,有一點停在「無能為力」的挫折感裡,好像當自己發現了什麼的時候,一切都已經來不及了!
其實,這個時代給我們最大的資產,就是「資訊落差幾乎已經消失」了,只要你意識到自己的處境,你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取得學習的資源跟機會。
雖然要改變思維的慣性是很難的,因為你的思維慣性,是結合了你的先天性格啊、家庭環境啊、重大事件啊、主觀詮釋啊、社會文化啊…這些的總和,形成一個堅實的系統,幾乎會不存在那種「畢其功於一役」這樣的短期特效藥。
但是呢,在學習資源很容易取得的前提底下,「時間」的累積效應,就很容易放大,就像是「滴水穿石」這個道理一樣。
過去的人們活在一個幾乎沒有「水」,也就是沒有學習資源的世界裡,但你並沒有活在這樣的世界中。
我多年以來,也是用這樣的思維跟這樣的實踐,從2005年的「有聲書評」,一直到2016年的「一天聽一點」。
在堅持分享的背後,其實是持續的學習跟自我修煉,這樣子讓我看見了超越原生環境的風景跟世界。
一直到有一天,我突然也被稱作一聲「老師」,我提供了很多朋友翻轉命運的學習機會,無論是從人際到溝通、從時間管理到人生規劃;透過實體的課程,或者是線上課程的形式,讓我見證到很多朋友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當我一回頭啊,我發現這些朋友的改變,卻引發了我自己更深刻的學習和前進。到頭來喔真正被改變的,其實是我自己。
在這裡,無論你有沒有參與我的課程,只要你願意接收我所製作的內容,我都想要跟你說一聲「謝謝」~因為,是你圓滿了我的生命。
最後呢,「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在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如果你願意改變自己,跳脫宿命的安排,那麼歡迎你「現在」就加入學習,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
你不是生來是什麼就得是什麼,而是你想成為什麼,就創造出了什麼。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尤其是今天所談到的,關於我們的原生的環境、關於我們的天賦、關於階級翻轉的部分。
我想你一定很關心,怎麼樣讓自己的生命過得更好?如果你對這方面有渴望,如同我說的,其實現代的時代,已經是一個沒有資訊落差的時代。
只要你有心學習,到處都有資源;當然也包含「啟點線上學苑」為你推出的【過好人生學】。
在過好人生學裡,不只是會讓你打破一些面對生涯、面對生命的迷思,更重要的一點是它會給你具體的作法。
翻轉命運,從學習開始!歡迎你的加入。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邊,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還要校稿更忙上加忙 在 #更編輯忙什麼?#經驗分享#職業介紹#編輯 - 工作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媒體業進入寒冬,加上台灣景氣不好,不只影響編輯的薪水,同時也影響加薪的幅度。做編輯這行,別老是想著要加薪,三五年不加薪可能都是常態了,加薪最快 ... ... <看更多>
還要校稿更忙上加忙 在 靠北設計師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看人力銀行,現在平面設計還要兼MG設計和前端. ... 是急件所以要永無止境的等客戶校稿完成,有時候中間 還會 ... 最近還要研究在官網加上購物車功能,學了不少,但當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