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以為「病識感」是有顯著的幻聽或幻覺,其實大家多少都有病而不自知。
愈是向內探索心理發展過程,愈發現心靈或身體的生病其來有自,如同我常認為的:「這世界上沒有壞人,只有受傷的人」。我們很常看到(批判)的是一個人的外顯行為,但這只是果,因則是更複雜的成因,並非只是單純他想做惡或沒良心。
在我自身及與很多個案的工作上也發現,不論是親密關係或人際關係上的議題,都與內在心理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性,而這心理發展有著每個家族傳遞的慣性、信念、感受及行為模式。一套從小打樣的基模,刻印在內心深處,以自動化運作的方式,在復刻家族血脈的傳承。
如果我們很幸運地在健康環境中成長,有著較為完善的人格特質,那麼想必會很難理解一個在受虐家庭中長大的人,為什麼會帶有其人格樣貌。這時我們能做的是多一份體諒及同理,世界上並不是我們沒有經歷過的事都不會發生的,沒發生在自己身上也並不代表無法去體會他人的苦楚。自顧自的評判及建議,是最不需要的。因為那份建議或評價,是出於我們個人的人生閱歷及經驗、生長背景及感受,是我們自己對他人及世界的投射,並不完然客觀。
如果我們不幸運地是在受虐家庭中長大的人,那麼深度去理解自己的心理發展過程,是一個能自癒與自己貼近的方法。改變以往的基模模式並不簡單,那是長年累月在我們身上雕硺刻劃的,帶有一路成長的血與淚,因此增生出對自己的同理及支持是很重要的。在他人無法真實體會我們的經驗與感受時,最起碼我們得要能夠與自己站在一起,陪伴自己找到力量及勇氣,去突破長久以來的情結。
近期在研究邊緣性人格中發現,其實很多人都帶有此種傾向。先不要先入為主的為此貼上標籤,人格傾向不至於會大到成為人格疾患,但我們能從成因、背景、家庭脈絡去檢視自己的人格傾向,有助於更了解自己。之前分享過邊緣性人格特徵,今天來分享精神科醫師傑洛.柯雷斯曼(Jerold Kreisman)在「愛你、想你、恨你」一書中提到的生長環境對人格的影響。
#日間托嬰
嬰兒在出生後的頭幾個月中,開始對「自己」和提供照顧的「他者」發展出情緒與感知,開始學習有關自己的一切,奠定形成自我的基礎。同時父母也開始學習如何提供照顧,建立與嬰兒間雙向的交流。大量的證據指出,嬰幼兒若被剝奪機會而無法學習有關自己的一切,將有損情緒與感知的發展,往後在自我認同、自尊心、安全感、分離-個體化和社會關係等層面上,很可能遭遇難題,這些都與邊緣人格症狀有關。
日間托嬰對父母的影響也很大,許多研究顯示日間托嬰昃雙薪父田最主要的壓力來源。在嬰兒出生的頭幾個月中,父母若被迫無法待在家裡,通常容易產生憂鬱、罪惡感及受欺騙的感覺,並自認為不夠資格當父母。
母親尤其可能產生無力感和罪惡感,更可能為了因應這些感受而產生防衛心態:1)否認這些感受的存在;2)將好母親的形象投射在日間的褓母身上,自己則扮演起壞母親的角色,或正好相反;3)為了減輕分離的痛苦,在情緒上刻意與孩子疏離。嬰幼兒早期若長時間交付外力的照顧,日後可能導致母親與子女的關係不穩固,以及子女出現不聽話、具攻擊性、安全感低落的現象。
#受虐家庭
身體受虐的學齡前兒童,表現出來的特徵包括:壓抑、憂鬱、疏離、行為問題(過動和暴燥)、無法控制衝動、具攻擊性、和同儕相處不來。由於邊緣人格者中曾受虐待或遭到忽視的案例如此高,可以視是否受虐或遭到忽視來作為分辨邊緣人格和其它人格疾患的指標。最常見的形式是言語或心理上的虐待,肢體上的虐待居次,再來是性侵害。肢體虐待和性虐害可能在性質上雖是較為激烈的方式,但在情緒上受到虐待的兒童可能完全失去自尊。兒童情緒上的受虐有下列幾種形式:
1)貶損:不斷貶低兒童的成就,並過份強調兒童的不當行為。只要持續一段時間後,兒童真的會相信自己又壞又沒用。
2)吝於給予注意:總是心有旁鶩的父母,對兒童的發展不表興趣,而且在有需要的時候吝於給予關愛。
3)專制:採用極端的威脅來掌控兒童的行為。有些兒童發展專家將此種虐待,拿來與恐怖份子使用在人質上的洗腦方式作比較。
心理學家休.米西迪恩(Hugh Missildine)描繪受到忽視的兒童的行為模式反映了邊緣人格者成年後的兩難處境:如果在童年時受到忽視,可能會使你不斷地找尋一個又一個的伴侶,希望找到一個能彌補缺憾的伴侶,姑且不論是什麼樣的缺憾。你也許沒有能力關照自己,希望藉由婚姻結束這樣的狀況,之後卻發現自己陷入令人憂心的處境,情緒上仍沒有歸屬。除此之外,小時候受到忽視的人總是焦慮不安,因為情緒無法獲得滿足。
邊緣人格的成因也與之相關,虐待、忽視或幼年時長期與父母分離,將使得幼兒無法信任他人,自尊心與自主性受挫,並且無法正常發展出因應分離及形成自我認同的能力。長大成人後,他們可能一再重覆令人挫折的關係模式,將痛苦和懲罰視為親密的表現。當邊緣人格者長大後,可能會以自傷的行為來代替父母對他的虐待。
#缺席的父親
由於離婚率增加,大部分單親家庭以母親為首,就算法院作了共同監護權或自由探視權的判決,父親可能在離婚之後馬上再婚,展開新的家庭生活,因此從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消失。相關離婚造成影響的研究顯示,學齡前的兒童由於恐懼被人遺棄,當父母離婚時通常極為難過,出現依賴與發展退步的情形,以及對分離產生嚴重的焦慮。也有為數眾多的兒童表現出憂鬱的症狀,或在童年晚期出現反社會的行為。
當父母分居或離異時,兒童對肉體親密的需求增加。舉例來說,小孩常常在父母離異時,要求跟父親或母親一起睡,如果這個習慣持續下去,最後也變成父母自己的需求時,兒童的人格自主性和個體完整性將受到威脅,無法健全發展。此外,若父親或母親本身因離婚而感到孤獨,並因感情受創而自憐自哀,也可能會抑制子女的成長。
父親缺席症候群(absent father syndrome)造成病理後果是,因離婚或死亡而破碎的家庭中,母親通常為了彌補子女而成為最完美的家長,為孩子的生活作全面性的安排。如此一來,子女得以發展自我認同的機會自然變得有限。少了另一位家長居間緩衝,母親與子女的關係可能太過緊密,以至於無法健康地進行母子之間的分離過程。
雖然母親通常想辦法要取代缺席的父親,很多例子都顯示實際是兒女替代了缺席的丈夫。父親缺席的情況強化了母親與子女之間的共生關係,成長中的孩子會過於理想化母親,希望能永遠取悅母親。而單親家長對孩子的依賴也可能持續下去,進而阻礙孩子的成長和個體化,也種下邊緣性人格疾患的種子。
#雜念與雜唸
#有興趣深入探索自己心理運作的
#歡迎報名週三班
#目前名額剩不多
邊緣性人格 家庭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但不幸的家庭卻各有悲哀。-Leo Tolstoy
近期占星進修課學習到星座原型精神病理原則,裡面對於金牛階段學步兒童的佔有規則,除了顯現出學步兒童的許多行為特點及心理發展特徵與金牛座原型一致之外,也呈現了金牛座象徵的邊緣型人格障礙裡對於個體及客體恆常的缺乏、對於安全、踏實、依戀及控制的需求。
除了星盤上星座金牛座之外,也可參考金星的位置、及二宮和其相位。一個人的自我價值發展完善於否,與金星所象徵的感情與愛戀息息相關,當然也與象徵金錢享受感官的金牛有關聯。邊緣型人格的特質及成因,與金牛所代表的自體-客體階段有關,與母親的依戀關係與分裂完善的自體客體需要,都牽連著往後在關係中的圓滿或欠缺。以下摘自Jerold J. Kreisman & Harl Straus「愛你,想你,恨你」提出的邊緣人格特質:
1)執著於追尋完美的伴侶
人際關係緊張且不穩定,對人的態度極端而又反覆無常(對某人的觀感從過份理想化轉變成鄙視,或是從過度依賴轉變為逃避或自我孤立),並明顯表現出操控他人的企圖。邊緣人格者與人的關係之所以不穩定,與自身無法承受別離而又害怕親密息息相關,一方面渴望與人緊密結合、被人照顧;但另一方面又害怕進入親密關係,而在這兩種心態之間衝突不斷。其源頭來自金牛時期(約2-4歲)與母親(客體)的關係,邊緣性人格者缺乏客體恆常的概念,也就是說他們無法理解每個人都是複雜的個體(有好也有壞),而是根據最近一次接觸的經驗來決定應對的態度。邊緣人格者總是專注於局部,無法看到事件的全貌,傾向雙極性二元思考。
2)衝動型人格特質
因為衝動而做出有害自己的行為(如濫用藥物、性濫交、賭博、偷竊、金錢揮霍無度、飲食過度、厭食症等)。邊緣人格者的耐心有限,他們的需求一定要被立即滿足才行,也許激情所產生的挫折感會突然引爆衝突與憤怒,自毀或自傷的行為也許肇因於內心的挫折,濫用藥物或酗酒等衝動來對抗寂寞與被遺棄的感受。
3)180度的情緒轉變
情緒不穩定或起伏明顯,會突然變得沮喪、易怒、焦慮,通常持續幾個小時,很少會超過幾天。邊緣人格者很難得有平靜、自制的情緒,大部份若不是過於亢奮、無法控制,就是處在悲觀、憤世、抑鬱的情境中。
4)無法克制的憤怒
患者可能因一件特定的事感到被冒犯,但滿腔怒火燒的其實是自己蓄積已久的恐懼,他們恐懼失望,也恐懼遭人遺棄。他們的憤怒非常強烈,經常瀕臨爆發邊緣,他們的憤怒或許是求助的哀號,或是在測試別人對他們的忠誠,也就是出自於對親密關係的恐懼。
5)乞求他人的拯救
重複出現自殺的舉動,或以自殺要脅,或是一再自傷。這反映出邊緣人格者極度憂鬱、無助的傾向,以及控制他人的欲望,也是一種對痛苦的表達,期望他人拯救。戲劇化自毀行為和要脅,可以從幾方面解釋:自我加諸於肉體的痛苦,反映出邊緣人格需要有所感覺,從麻木的束縛中掙脫出來;加諸肉體的疼痛也可以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忽略自己所受到的其它形式的折磨;自我傷害的行為也被患者用來當作贖罪的方式;邊緣人格者可能認為自己某些舉動有失控的危險,便以疼痛和自我傷害來制止;衝動下採取傷害自己的行為,其實是想懲罰身邊親近的人;想要控制他人,因此以自我傷害來博取他人的同情或拯救。
6)我到底是誰?
持續且明顯的自我認同困擾,邊緣人格者缺乏一貫的自我認同感,個人的價值是以自己當天的角色來決定的,和自己過往的一切沒什麼關聯。邊緣人格者之所以拚命要建立穩定的自我定位,與他們自覺虛偽的強烈感受有關。患者長期的虛假感可能源自童年時期,幼年尚未發展出邉緣人格前覺得自己不夠真實,像是曾遭暴力或性虐待,或幼年時就被迫擔起成人角色,或是人格成熟的過程受到阻撓,與父母分離並形成獨立人格的過程受到破壞,即使早已過了與父母分離的適當年齢,患者仍卡在一個依賴他人的角色裡。邊緣人格從未發展出獨立的自我,仍然扮演他人指定他的角色,他們擔心若扮演失敗受到懲罰,即使成功也會被揭穿。另外,不切實際地追求完美也是人格模式的一部分。患者認為自己是不變的,而非處在不斷改變的動態之中,所以當僵固的自我形象產生改變時,會感覺事態無比嚴重。
7)永遠盛不滿的半瓶水
因為缺乏核心的自我認同感,難以忍受孤獨,因此想盡辦法要填滿內心的空洞。患者找尋新關係或新經驗,源於消極地想逃避空虛的感受。
8)竭盡努力避免被抛棄
如同嬰兒無法分辨母親是暫時離開或是永久消失,邊緣人格即使經歷短暫的獨處,都會覺得自己永遠被孤立。當重要他人離開時,或預期將被人抛棄時,便會引發患者嚴重的憂鬱,之後更是對這個世界憤怒不已,認為是別人剝奪了自己最基本的需求。
以上這八點並不是符合就得被標籤為邊緣性人格,而是我們能藉由星盤中金星、金牛座及二宮的位置及相位所代表的,來檢視自己在愛戀關係及自我價值中的傾向,並了解該如何修通金牛時期(2-4歲)未被滿足的需求,而活出金牛高階的穩定、自在、自給自足的品質,並在關係中長出自己內在的價值。
一段關係,會映照出自己內在未被滿足的需求。
#雜念與雜唸
#天啊我金土180金木90木土90
#還Tsquare壓力點在二宮是要多慘
#二大吉星就這麼叛逆就是了
#心累
邊緣性人格 家庭 在 獨角動物-邊緣性人格少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於自殘這件事-原文重PO】
不好意思,之前的文章有可能因為搭配的圖畫太血腥
所以被臉書刪掉了
這次就決定搭配絕對安全的圖片來Po
圖文不符還請見諒,文章才是重點
原文以下
———————————————
各位好久不見,我是角媽
今天我想再跟大家聊聊關於自殘的這件事
之前的文章跟大家說過
人會自殘是因為自殘的時候能讓自己感受到自己活著,或是透過自殘來使憤怒得到補償
不過今天我也有了新的領悟
應該說隱隱約約就有明白這件事
只是一直沒想到該怎麼形容才好
但我今天終於想到了
就是...其實人會自殘
是因為自己的心真的太痛太痛,太痛了
但身邊的人總是看不見你的痛
或是明明看見了,卻選擇視而不見
才會讓人痛得只能透過自殘
甚至嘗試自殺、做出許多瘋狂的行為
來向他人證明自己有多痛
因為心痛是「抽象的」
不論自己怎麼說、怎麼表達
別人都看不見
所以才會想透過行動來「具象化」自己的痛苦
讓痛變得「看得見」。
也會希望他人能夠看見傷痕累累的自己
否則外表如果完好如初
跟自己傷痕累累的靈魂根本截然不同
怎麼跟人說,他們都不相信
也不願意去理解
因為他們看到的都是表象
他們看不見我們的內心
看不見我們的傷痕
我每次只要看到有人說他又自殘了
我就會覺得很心疼
因為那就代表他身邊依然沒有人能夠看見他的靈魂樣貌
沒有人能夠看見他的痛
所以他只能不斷的透過傷害自己
來讓自己的外貌越來越接近自己殘破不堪的內在
好讓人能夠真正的看見他真正的模樣
他的疼痛、他的創傷、他的委屈
或是透過嘗試自殺來讓人明白
他生不如死。
這都是一種透過行為來向他人證明自己的痛到底有多痛的方式
但可惜的是
如果做到這樣的地步
身邊的人還是不為所動
視而不見
那BPD就會真的覺得自己不值得
覺得自己沒人愛、沒人在乎、沒人重視
而真正的選擇自殺,或是因為過度的憤怒而去傷害他人
但其實他需要的
就是他的痛苦能被理解而已
他不能夠選擇他的出生
選擇他的家庭
選擇他的經歷
是悲慘的人生造就了他現在的內在
他的靈魂是遍體麟傷的
所以自然而然他的行為與想法也不可能健康到哪去
因為一直以來沒有人能夠真正的重視他的感受與想法
他才會變成這個樣子
所以各位如果身邊有人會自殘的話
請不要去阻止他、強迫他、或是責備他
說出「你都不會好好珍惜自己的身體、珍惜自己的生命」之類的話
因為他也想
真的很想
但他的靈魂是被他人、或是環境
傷成這個樣子的
他只是想被理解
但大家看見的總是表象
看不見他的痛
所以真正要做的應該是好好的傾聽、好好的同理他的感受
而不是責備他的行為
如果他的痛能被看見
那就不需要再去透過傷害自己
才能讓人看見他的痛了
但是當然,不是只是一次兩次聽他說
他就再也不會自殘了
他的傷痕是長年累積下來的
需要的是花時間慢慢的了解他的每個創傷
才有辦法漸漸的改善
其實BPD總是會讓我想到探險活寶的火焰公主
她的本體就是強大的火焰
她經過的草、經過的樹都會被燃燒殆盡
她不能夠碰觸他人
因為她一旦碰觸他人
那個人就會被她燙傷
但是男主角阿寶還是很喜歡她
他試著去碰觸她
結果也被燙傷了
在這之中 雖然火焰公主傷害了阿寶
但是沒有誰是故意的
她也不是自願生下來就是一團火焰
她也想好好跟人互動
也想去愛人
就像BPD一樣。
我明白BPD身邊的家人、伴侶跟朋友
真的很辛苦
你們也不想經常被這火焰給燙傷
或被波及到
而BPD自己也不想成為這團火焰
沒有誰是自願的
大家都有大家的委屈與苦衷
其實誰都不要去怪誰
即便人的思維總是會去分對錯
但事實上
沒有誰是真正的壞人。
彼此學會好好的同理對方
漸漸的放下各自的執著
才能夠相處得越來越融洽
人真的不完美
也要允許彼此之間的缺陷
互相體諒
陪伴者要去體諒BPD
BPD也要學會體諒陪伴者
因為『沒有什麼事 是理所當然的』
伴侶之所以在你身邊,並不是理所當然的
家人之所以在你身邊,並不是理所當然的
朋友之所以在你身邊,並不是理所當然的
BPD要改善自己的狀況,也不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大家會去做這些事,是因為他們在為了彼此而努力
而不是因為這是理所當然的
因為人都有選擇權
他們可以選擇一走了之
你也可以選擇擺爛不改變
但我們都要為自己的選擇去承擔之後造成的後果
所以我們才會儘量不去做我們不想選的選擇
希望大家能夠明白我所說的
好好珍惜現在依然在為了對方而努力的彼此
將許多標準放得寬一些
容許他人的不完美
當BPD希望陪伴者容許BPD的各種症狀時
BPD也要學會放寬心,容許陪伴者的不完美
陪伴者無法凡事都如你所願
所以你要去數算的不是他沒做到多少事
而是他為你努力了多少
他的努力都不是理所當然的
而是他為你選擇了這條艱難的道路
如果你需要時間學習跟對方相處
那對方也需要時間學習跟你相處
學習的過程中本來就會做不好許多事
沒有誰生下來就很會跟另一個人相處的
這都是磨合來的
相愛容易相處難,這些也都是真的
大家共勉之。
(很抱歉又是這麼長時間沒有更新
下次po文再來跟大家解釋( ;´Д`))
另一篇關於自殘的文章👉🏻 https://reurl.cc/lVr3E6
——————————————————
「邊緣人格文章傳送門」
=====BPD的心聲=====
身為BPD的角媽是怎麼思考的:
想死的念頭(角媽)—>https://reurl.cc/exlgMQ
收到生日卡片(角媽)—>https://reurl.cc/D9k7Oj
孩子的努力(角媽)—>https://reurl.cc/4ReONL
容許自己生氣但不要失控—>https://reurl.cc/nzd2Yd
我們如何談論我的童年創傷—>https://reurl.cc/d0kgpy
電影《小丑》觀後感(角媽)—>https://reurl.cc/rxG2kr
關於自殘(角媽)—>https://reurl.cc/lVr3E6
BPD具有傳染性(角媽)—>https://reurl.cc/9ENdoa
BPD就像個孩子(角媽)—>https://reurl.cc/qdA9dE
聊天聊到吵架的例子(角媽)—>https://reurl.cc/z8R2bN
我怎麼認識自己的BPD的症狀(角媽)—>https://reurl.cc/Y1NMWD
自卑感小劇場(角媽)—>https://reurl.cc/exl0mW
不安全感小劇場(角媽)—>https://reurl.cc/z8R2WQ
角媽自我介紹(角媽)—>https://reurl.cc/kdY41x
貼圖繪製故事---BPD練習覺察的方法
(透過每一張貼圖,針對BPD的每個單一特性去做自我覺察):
需要被餵飽飽(角媽)—>https://reurl.cc/mn5eeY
謝謝你,你做得很好(角媽)—>https://reurl.cc/b581Z6
我很可愛吧(角媽)—>https://reurl.cc/20Gxon
強烈空虛感襲來(角媽)—>https://reurl.cc/b58ZkX
貼圖上架介紹(角媽)—>https://reurl.cc/7XQZeN
好哪,我知道了啦(角媽)—>https://reurl.cc/WdQerD
你再這樣,我就跳下去了喔(角媽)—>https://reurl.cc/oL2NQ5
安全感滿點!(角媽)—>https://reurl.cc/exl0OQ
不安指數上升中(角媽)—>https://reurl.cc/mn5W31
可不可以關心我一下(角媽)—>https://reurl.cc/b58ZG3
你在幹嘛?(角媽)—>https://reurl.cc/R4GKOg
其他雜文:
邊緣人格親友互助會社團介紹(角媽)—>https://reurl.cc/62Op2d
《愛妳的全部》影片介紹(角媽)—>https://reurl.cc/ZO3R7A
分享點亮心燈諮商中心的邊緣人格懶人包(角媽)—>https://reurl.cc/z8R2eN
影片動畫繪製過程(角媽)—>https://reurl.cc/3DE8a0
=====陪伴者系列=======
自卑感(參)(角爸)—>https://reurl.cc/QdAgEZ
自卑感(貳)(角媽)—>https://reurl.cc/armgd7
自卑感(壹)(角爸)—>https://reurl.cc/KkY5dy
負面風暴中的生存者(下)(角爸)—>https://reurl.cc/3DEW6j
負面風暴中的生存者(上)(角爸)—>https://reurl.cc/QdAg5Z
自卑感前言(角爸)—>https://reurl.cc/WdQg0D
模仿(角爸)—>https://reurl.cc/g7y36L
正常與異常(角爸)—>https://reurl.cc/kdY2M3
同理心(下)(角爸)—>https://reurl.cc/vDO2Qy
「超有同理心」貼圖介紹2(角爸)—>https://reurl.cc/ZO3gla
「超有同理心」貼圖介紹1(角爸)—>https://reurl.cc/X6Mg2g
同理心(上)(角爸)—>https://reurl.cc/9ENqbd
電影《小丑》觀後感(角爸)—>https://reurl.cc/mn52z9
BPD就像是仙人掌(角爸)—>https://reurl.cc/b58geo
溝通過程出岔反而越弄越糟的例子(角爸)—>https://reurl.cc/ZO3gEM
「關鍵性事件」-角媽第一次在敏感狀態自己轉念的例子(角爸)—>https://reurl.cc/Aqmape
如何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溝通(角爸)—>https://reurl.cc/WdQe4Z
=====youtube影片列表=======
BPD內心大部分的組成-自卑感
自卑感(壹)—>https://youtu.be/ocjGRkqIwhM
自卑感(貳)—>https://youtu.be/alJAVratxC4
自卑感(叄)—>https://youtu.be/4AQxbUaNJNc
對待BPD最好的心態
同理心(上)—>https://youtu.be/Q8yT-yqgBjg
同理心(下)—>https://youtu.be/0YkDo_t7gsg
如何與邊緣性人格障礙者溝通—>https://youtu.be/sEjA2TWNiSs
吃醋?多疑?空虛?情緒失控?其實這不是你本來的樣子。最常見的心理疾患-認識邊緣人格障礙—>https://youtu.be/hz7YmVqHmz4
談陪伴者如何去愛BPD
愛妳的全部—>https://youtu.be/ynJsvevIPOA
====好用工具---角爸角媽繪製的貼圖====
陪伴者使用:「超有同理心」貼圖傳送門—>https://reurl.cc/rxGz64
BPD使用:「邊緣人格少女」貼圖傳送門—>https://reurl.cc/1xAn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