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這段時間在編寫教程的一個蠻大的主題,當然實際怎麼操作的部分是透過實做的部分會比較清楚,粉絲團這裡就先來分享這類型景色與人的婚紗組合,我自己這些年來的一些心得。
其實結合人物與風景有困難也有容易的地方,容易的部分舉例來說就是找個風景美的地方然後把人放進去,而困難的地方同樣來說就是怎麼去找到風景美的地點也是需要花上不少心思。
在以前學習拍攝的過程中,有一個時期是還蠻重視「細節」這件事情的表現上。所謂的細節不完全等於過去有一段時間的 HDR 風格,而是在印刷的成品中,照片最亮與最暗的地方,都要能夠有資訊,而不能是一片過曝的白或是完全的黑。而也因為在這個框架之中,在拍攝戶外大景人像婚紗時就會面臨到了一些挑戰,因為一張照片中所拍攝到的範圍很寬,而且自然光線你並無法完全控制,所以在過去的這段時間就會學習到怎麼「運用人造光線輔助」,以及「了解機身raw檔的動態範圍」,兩者相輔相乘的在找到一個「最快速的」工作模式。當然這過程的細節有非常多,真的有機會來聽聽課我會再更詳細的說明。
當然,HDR 影像其實有一部分也是在做同樣的事情,不過我覺得有一個部分就是照片的對比,以及亮暗的權重分配需要花上蠻多時間來練習。意思是指,當你需要暗部是有細節而不是一片死黑時,要怎樣做到這個目標卻又不會讓暗部的細節去破壞掉光線的邏輯性以及干擾觀看一張照片的重心,就是需要花時間去找到一個平衡。其實亮暗重新分配一直是風景攝影中還蠻重要的一門課題,也就是說自然光下雖然你沒有辦法控制自然光線對於現場光影對比的影響,但你可以透過後期修圖軟體來重新分配亮跟暗的位置。其實這概念就跟彩妝師在人的臉上畫上一些高光畫上一些影子是差不多的道理,只是你是用 PS ( LR 也可,但不夠細緻)畫在照片風景的物件上面。而這一點其實以技術上來說一點都不困難,作法非常簡單,但難就難在於怎麼重新分配到有美感而且自然。當然能做的不會只有亮暗的變化,你還能做到色溫、顏色上的調整,因此有時候天氣一切美好時做起來是很快的,但有時候天空不作美時,久一點畫一張花上一個小時也很正常,會花這麼久的時間就在於細節,那個過渡的自然度往往就是要花上時間慢慢的加上去。如廟宇這張怎麼做到那個光線暈開從後到前的自然過渡(這個花最久的時間,大概反覆做了五次來找平衡點),以及不厭亭這張背景的光線照射與冷暖色溫修改,實際做法步驟不難,就是得花時間跟過去累積的經驗來調整。
當然這不單單只是拍攝風景,你還得考慮到人跟景結合上的問題,不僅是人物的大小比例,還有人物在現場中受光的條件,以及人物於景色中所站的位置,有不少也是這個主題中需要去思考與衡量的。譬如說溪流的這張因為位置太小所能夠擺放的構圖與站位剛好就在陽光直射的光影處,要知道光線不均對拍人以及對於白紗的細節是非常難應付的問題,所以你就必須要有應對的攝影技術來解決這個問題。
而最後,就是一張大景人像婚紗中,所有物件的「重」與「輕」的拿捏,這一點就全憑每個人長年累積的個人美感。
所以,如果說大景人像婚紗就是把人丟到風景中拍下,雖然也不能說說錯了些什麼,不過對我自己而言其實這也是花了我很多年的時間慢慢練習,才能夠在這個主題上做到了不一樣的細節感。
這幾張都是近期我自己很喜歡的照片,其實隨著拍照的思維也做了一些改變,以及器材與軟體都比過往前年來的更加強大好用,所以要做到同樣程度也變得更加簡單。不過能完整的架構起還是需要長年以來的經驗,雖然說這不是什麼特別主流的一種風格,不過我想我還是會慢慢的一張張收集下去 : )
邏輯性意思 在 劉育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幾天前看到 李佳燕醫師 的文章,說真的,非常怵目驚心。
身為國語文專長教師,我最重視,最常對孩子要求的,從來就不是「寫出漂亮的字」。我會要求把字寫端正,而那是對應有些孩子會因為趕時間,潦草帶過的那種作業(趕時間是因為要吃東西、打遊戲、看電視,或被催促去洗澡...等);並且,我不會要求全部重寫(有些潦草到完全看不懂的,還是會請他/她擦掉再寫一個),只會用紅筆提醒孩子下次要把字寫端正。
事實上我認為,字要寫好看寫難看,全是個人的選擇。更進一步說,面對中年級的孩子,我不會去講這件事,但之前帶高年級,我就曾經跟孩子討論到「某個程度上,字跡乃是一個人的外在形象(之一),你/妳要給別人怎樣的印象,你/妳要自己決定。」這樣的述說,對大一點的孩子是有影響力的,至於比較小的孩子,我完全不會也不想用嚴格的方式去控管筆跡。
我比較在意的是錯別字,和文句邏輯。
不得不否認,「要求孩子不要寫出錯別字」,可能更加困難於筆跡的要求。因為這一代孩子除了作業以外,極少有寫字的需求和必要,使得像是一篇作文交來,沒有個10處以上的錯別字,根本就是拿紅筆的人當天幸運大降臨。更別說句子的邏輯性了。有時候,我會看著一個作文或造句句子發呆好幾秒鐘,想著:這到底要怎麼改?整句劃掉?我幫忙寫出另外一句?但這就不是孩子的東西了啊?......總之,批改文章時的錯別字+邏輯雙重考驗,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魔鬼時刻啊!
由此來看,筆跡那些,真的有重要到某些老師老愛以此跟孩子(及其家長)相愛相殺嗎?寫出印刷體,真的是國語文教學的重點嗎?
剛好日前有個家長傳訊給我,問說他兒子的國語習作這樣寫(請見附圖)可不可以?我當下的判讀是,孩子把未完的幾個字寫在右邊,爸爸覺得不對,所以想要以「老師說」的權威性來糾正孩子。就標準來說,右翻左寫的本子是該由右往左沒錯,但我們要釐清的是,到底這份作業(這一題)的重點是什麼。我認為,寫出正確的意思才是最重要的。此時,價值的判準抓正確,那麼其它的讓它退到後面一點,不會有大礙的。當然,家長的理解也很重要,不固守自己的想法,就能跟老師一起達到某種平衡。
說出以上想法不曉得會不會踩到某些人的紅線,但我就是這麼認為的。
身為國小老師,每個人的尺都不一樣,甚至於可以說每個人「都在''為孩子好''」,但我們真的需要多想想,那個「好」,裡面有沒有一點點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成份?
邏輯性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要不要
薏仁自從學會說「不要」以後,困難度又上升了一個層級。
當他拿著遙控器在地上砸,要從他手上搶回來,會得到堅定的回應:「不要」
當他撬開童鎖,試圖把櫃子裡的玻璃杯一個個拿出來摔摔看,把他從櫃子旁邊拉開,他會在地上一邊哭喊一邊打滾:「不要不要不要~」
也有又好氣又好笑的時候,像是我要出門,他會衝過來抱住我的大腿說:「不要」
幾乎所有的情境,他都可以運用他新學到的「不要」,但我們卻很難摸透他想要什麼。
查了一下資料才知道,原來小朋友發現當他說「不要」可以改變大人的決定的時候,會發現這種有決定權的感覺很有趣,所以會一直運用。
於是我又仔細觀察了一下他目前掌握到的詞彙「爸爸」、「媽媽」、「狗狗」、「雞雞」(真的是那個雞雞)、「鼻子」、「汪汪」
就只有「不要」,是一個抽象的、邏輯性的詞彙,這又衍生了幾個問題:
我們沒有特別教,他是怎麼學會的?
為什麼是先學會「不要」而不是「要」?
我自己的推測,應該是當我們在阻止他做某些事的時候,會說「不要」,接著行動上阻止了他做那件事,久而久之他自己歸納出了「不要」的用途,並且實測成功,所以開始大量使用。
至於為什麼沒有學會「要」?
應該是「我要….」後面必須接上其他的詞彙才能完整表達意思,這還在他的能力範圍之外。
所以知道自己「要」什麼、並且表達自己「要」什麼,遠比知道自己「不要」什麼來得困難。
這件事,好像一直到我們成為大人都是如此。
知道自己不要現在的感情,因為對方太小氣、不衛生、沒上進心..但對於另一半要怎樣的條件,卻永遠列的很籠統。
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因爲同事難相處、壓力大、薪水低,那要怎樣的工作條件才滿意?要做多少準備才能跳脫現況?也是一片模糊。
很會說「不要」,卻很不會說「要」,原來是因為一直沒長大。
不過這算是題外話了。
—
於是,為了訓練他說「要」,我開始在每個互動裡面加入「要不要」的選擇,試著讓他明白「要」也是一種行動。
要不要玩車車?
要不要去找阿嬤?
去給媽咪抱抱好不好?
終於,在要不要喝內內獲得成功。
「要不要喝內內?」
「要要!」
金牛座,果然都是吃貨。
—
有一天晚上我們例行性的在床上和他打滾放電,準備哄睡他。
瓶:「薏仁你要不要睡覺!」
薏:「不要!」
瓶:「那把拔騷你癢癢要不要?」
薏:「不要!」
「你什麼都不要,那讓你離開爸比媽咪要不要?」瓶子冷不防的出了考題。
坐在瓶子身上的薏仁,一個飛撲抱著她邊說邊搖頭:「不要不要不要~」
其實,小怪獸也有讓人融化的時候。
不愧是求生欲最強男子的兒子。
邏輯性意思 在 學術倫理解答,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學術倫理 ... 的推薦與評價
28. https://ethics.moe.edu.tw/exam/. 陳老師因為發現小高去年和今年都使用完全相同的邏輯架構以及表達方式來撰寫不同門課程的報告 ... 性與成果的有效性、正確性擔負相當的 ... ... <看更多>
邏輯性意思 在 【哲學教室】(82)你的邏輯很奇怪耶!你這樣說不合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性偏差04:05 雙刀論證05:08 日常生活中的例子05:12 全稱判斷05:25 非黑即白的謬誤❄❄❄❄❄❄❄❄❄❄❄ ⭐兩性話題https://www.youtube.com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