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掛,其實是一種幸福
客廳木質餐桌,黃色吊燈下,他與女友並肩而坐,他看書,女友在織毛線,貓在一旁的小窩裡安靜地睡著,周一的下午,連續下了幾天濕冷的雨,終於放晴了。
屋裡安安靜靜,只有翻動書頁的聲音,鉛筆在紙上沙沙寫字的聲響,以及他們偶而零星的交談。他從書本上抬起頭來,側看女孩的臉,彩色的毛線在她手裡,像美麗的雲。
年輕時的他,簡化生活,減少社交,一心一意只想工作,總以為自己會孤獨終老,三十歲出頭工作穩定,就給自己買了個小小的房子,宣示獨居到老的決心。小房子位於一個高樓,有一片大大的窗景,木頭地板,系統家具,一張書桌,一張餐桌,多年來他的女友換了幾任,好像無論是換了誰,生活都是一樣的,女友在假日造訪他的住處,他們共度短暫假期,有的戀人會做飯,小小流理台用單口瓦斯爐炒菜做飯,開心地吃吃喝喝,他以為就算是戀愛。
他的女友都善於做飯。單調的生活裡,好像只有熱湯熱飯可以讓人感到溫暖,又或者,她們想要抓住他的心,就設法先抓住他的胃。
不管女友做什麼食物,他都吃得很香,第一任女友專做中餐,隨手一揮,就是紅燒肉、排骨湯、茄子拌麵。第二任女友喜歡吃義大利麵,茄汁,清炒,焗烤,青醬,樣樣都行。第三任女友最喜歡吃水餃,三十個水餃,一鍋酸辣湯,也是一餐。人家做什麼料理他就吃什麼,對生活全無主張,好像只要能吃飽睡好即可,有人做飯給他吃,總比一個人吃快餐好。可是不管誰來看他,只要屋裡有人醒著,他就睡不著,只要有人在一旁走動,他就不能專心工作,女友來訪的日子,讓他孤絕的生活彷彿有了一點溫暖,但他很快就會期待女友離開的時刻,迫不急待想要獨處,想要安靜地工作,好像只要有人在他身旁,他就會成另一個不像自己的人。他一直以為是因為沒找到合適的人,也深信這世上沒有那樣的人了,就任戀愛像花開花落,自然消長,有人來了,有人走了,他總會回到一個人的生活,有時他會感到孤寂,但又深信這是自由必須付出的代價。
她無意間闖進了他的生活,一開始只是朋友介紹的朋友,因為相處得好,很快就變成了戀人。剛開始,她像其他女人那樣來到他高樓的小屋,但她不會做飯,他們便到外頭去吃,吃了晚餐,一起去看電影,看完電影,還要散步。她是個非常愛走路的女孩,他倆在一起就是在路上走著,因為聊天很開心,忘了時間與距離。他第一次給女孩子做早餐,就是為她做的。她還在床上熟睡時,他用冰箱裡的雞蛋跟麵包做了簡單的早點,她非常喜歡睡覺,有時會說夢話,手舞足蹈,夢裡還會哭,小孩子似地嚶嚶地哭,他便跑去旁邊安撫她,她醒來,一臉懵懂,問他怎麼了,他說,你在夢裡哭泣啊。
她說起了童年,不知為何,母親總是會去掐捏熟睡中的她,讓她睡眠中斷,她記憶裡媽媽總是臉色很差,一臉生氣的樣子,長大後她才知道,母親有產後憂鬱症,會做出一些奇怪的事。童年很多不快樂的事,她說,「哎呀,都過去了啦。」她輕聲笑起來,那笑容好美。
「我都靠睡覺自我治療。」她說。不開心的時候就躲進棉被裡睡覺,可以一睡一整天,餓了也不起床。
「可憐的孩子,餓了吧。」他說,他們把早餐端到床上去吃,她食量很大,卻總吃不胖,「小時候長喝到過期的牛奶,腸胃練得很壯。」她笑笑說。心酸的事,她說起來總是雲淡風輕的。
他送她回家,才知道她住在一間連窗戶都沒有的小房間,屋裡簡陋,濕氣特別重,小小的房間整理得很整齊,因為也沒什麼多餘的東西。
那是一種憐愛的感覺,真正的同理心,沒有任何女人曾經讓他有這種感覺,這個女孩,瘦伶伶的,一臉聰慧,她沒有想要得到他的心,也不會刻意在他屋裡留下什麼東西,卻反而一點一點偷走了他的心。
他開始讓她在他那兒過夜,他幫她買成套的睡衣,漂亮的家居服,他看著食譜為他們做飯,只因為她吃外食老是鬧腸胃。她撿回一隻流浪貓,他也收下了。他負責做飯,她專門打掃,她在陽台上種了很多花花草草,都養得很漂亮。
她總是比他早睡,他時不時會從書桌那邊走過來看看她,以防她又做惡夢。他提早結束工作,是為了進被窩裡抱著她,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柔情從他心裏升起,原來心裡掛念著一個人,是這種感覺,好像走在迷霧的大街,因為有兩個人一起,變得不那麼徬徨。
慢慢地,即使她在一旁看電視,他也可以工作了,她總把聲音轉得很小,但自己卻不經意輕聲笑著,他沒回頭,也知道她大概在看喜劇電影,她愛哭,電影裡一點傷感的畫面都能使她哭上半天,所以她只看喜劇。
他不知道自己在三十五歲的時候,會從一個孤獨者,變成一個這樣柔情的男人,陽台上種著花,熱鍋裡燉著湯,浴缸裡有一隻小鴨鴨以及一個美麗纖弱的女子。他工作依然做得很好,甚至更好了,為了想掙多一點錢,換個可以兩人居住的屋子,他生活有了具體的目標。首先是讓她搬出了那個無光的房間,他添購了家具,改變了屋裡的擺設,他把餐桌換成大桌,讓她可以在上頭使用電腦工作。女孩在公司做美術設計,她也是極有美感的,原本冷調的屋子,多了些她畫的畫,多了她的歡聲笑語,他覺得過去想要孤獨終老的念頭很荒唐,一個的自由,與兩個人的擁擠,他選擇後者,年輕的自己作夢也沒想到,擁擠也可以帶來快樂。牽掛,其實是一種幸福。
他在燈下看書,她在一旁織毛線,說要給他織條圍巾,貓咪是她說要養的,皮得不得了,他空寂的生活完全亂了套,可是他好快樂。
那個男人的記憶法小鴨 在 緒語の雜食性影劇觀後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高文英與她的暗黑童話
「童話是將現實世界的殘酷與暴力,以違背常理的方式寫成的慘忍幻想。」
身為童話作家的高文英,在幫精神病院裡的病人上課時,給出的童話定義卻狠狠的打破了在場所有人,包含病人也包含護工們的思維。
首先,高文英先針對童話的定義下了一個違背常識上的說法,她認為童話只是一個包裹糖衣的殘酷現實,那層糖衣是為了小孩而存在,等待他們長大後,存於他們腦中記憶的糖衣將會剝落,裸露出來的是他們正在經歷的成年現實世界。
給出定義並不能說服那些病人,所以高文英提出了幾個童話或故事,先讓台下的人說出自己心中認為這些童話的寓意為何,然後自己再來一一來戳破這些粉紅泡泡。
「《興夫傳》的寓意是甚麼?」
「為人善良才有機會發橫財。」
「不對,興夫不是長子,所以過得很貧困,這是在批評長子獨占家產的繼承問題。」
(《興夫傳》是韓國三大古典名著之一,故事內容大致在說:興夫和孬夫是兄弟。貪婪的孬夫霸占了遺產後,把興夫趕出了家門。有天興夫救了個小燕子,因此得到了巨大的財富,貪婪的孬夫為了也想得到財富,把小燕子打了一頓再救它,結果換來了家破人亡的下場。)
「那醜小鴨呢?」
「不要以貌取人。」
「不對,寓意是養育別人的孩子只是白費力氣,顧好自己的孩子就好。」
「小美人魚的意義呢?」
「即使會化成泡沫永遠消失,也要至死不渝,愛著一個人。」
「小美人魚的寓意是,覬覦有婚約在身的男人必遭天譴。」
從上面幾段對話我們不難發現,台下的病人們給出的是相對世俗與正向的解讀,高文英反駁的說法像是卸掉一切妝容,她選擇無視表層的那些美好,轉而凝視著深處的陰暗面。
我們不能說她的解讀是錯誤或是有問題,她只是用另一種觀點來解讀同一件事,多種面向的解讀法在對話中也很常見,如同日劇《四重奏》言外之意:
「人們總是對喜歡的人不說我喜歡你,卻說我想你;對想見的人不說我想你,卻說要不要一起吃個飯;嘴上說的和心裡想的是不一樣的,這就是言外之意。」
對話中的言外之意,或者故事裡的寓意,透過「作者已死」把解讀權回歸到了讀者手法,因此一個故事有多少讀者就有多少種看法。
她的解讀方法會如此灰暗如此真實,原因在於她的童年與成長經歷。
這邊我們可以引用決定論者的說法,決定論者認為,我們的認知與行為上的選擇,這些選擇的形成,本身就是由我們先前的性格特質所決定,而這些性格特質又是由我們所無法選擇的遺傳因素與早期環境所決定。
簡單說就是有因必有果,高文英的解讀方法是「果」,造成她的解讀法的是她差點被父親殺死的童年加上母親的死亡和謾罵。在很小的時候,她已經提早接觸了世界上的陰暗面,那層原本應該還存在童話上的糖衣,在很早以前就不復存在。
其實,本來很多童話的原版都是陰暗的,相信大家小時候多少都看過格林童話,其中的《白雪公主》、《睡美人》、《灰姑娘》、《小紅帽》對於小孩子來說是能夠記著一輩子的故事,但在故事一開始出版的時候,故事的內容都特別慘忍,包含著許多暴力與色情的元素。(網路上找得到許多原本文章,如果不怕破壞童年記憶,可以找來看看)
以成人視角來看內容當然沒有什麼問題,但問題就在於冠了童話兩個字,這就代表必須以小孩的面向做書寫,顯然過於色腥羶的情節絕對不適合出現在童書之中。因為被抗議,格林兄弟也陸陸續續修改了內容,粉飾和諧了許多黑暗的部分。
同樣的,高文英作家也面臨了這個處境,她的前幾本童話書都曾被批評過過於黑暗現實,到了最新準備出版的《喪屍小孩》因為有吃人肉情節過於血腥,終於被出版界聯合抵制暫停出版,但高文英仍然不願修改,她自始自終認為童話的糖衣可有可無,最重要的是想要傳達的寓意,至於故事過於黑暗,那又如何?
亞里斯多德曾經說過,藝術創作源自於一股形成的衝動(formative impulse)以及情感表達的渴望。基本上,藝術形式即為一種對現實的模仿,反應自然界的真實寫照。藝術所要表達的目的並非事物的外觀,而是他們內在的意義,也就是說,並非他們的格調形式以及細微末節,而是他們的真實存在。(《哲學的故事》P.107)
這也印證了高文英的想法,她毫不在意表現形式是否符合童書的標準,悲慘的童年導致了相對負面的視野,這也形成了她的創作衝動,她的創作手法偏向黑暗,然而只要想傳達的事物有好好地傳遞到讀者手上,她絲毫不在意其他事情,她不會像格林兄弟一樣妥協,仍然繼續畫著那些代表自己人格的暗黑童話。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