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赫宙這個名字,恐怕今天的臺灣讀者已經不太認得了。不過在日本時代,他一度曾經啟發和激勵了許多臺灣優秀的寫作者——包括張文環、包括龍瑛宗、也包括呂赫若。
據說呂的筆名中那個「赫」字,便是向張赫宙致意。有點像史景遷期許自己成為司馬遷的味道。
張赫宙之所以受到臺灣文壇矚目,除了作品之外,與他來自朝鮮的背景自然也有關係,同為殖民地作家,張赫宙的成功成為了許多人的典範。
但他後來被遺忘,恐怕也和這個願意有關。隨著時勢變遷,張赫宙成了人們口中的親日文學家,站到了歷史錯誤的一方,光環也就不再了。
對於這位曾在臺灣文壇赫赫有名的人物,臺灣的文學史研究者當然不會錯過。可是在我們的出版市場上,卻很難找到一本張赫宙的中譯作品,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親日也好,反日也罷,如果我們無法接觸到那個年代臺灣作家所閱讀的作品,我們對他們的眼界和世界,又能夠理解多少呢?
【一起維護《台灣文學》】昭和十八年(1943)二月
這幾天時常和文環兄見面,
一起天南地北聊著最近鑑賞的小說、電影和戲劇
張赫宙的《人的羈絆》、《美麗的壓抑》;
電影《成吉思汗》、《喃喃細語的樹蔭》和《鴉片戰爭》;
戲劇《芝山岩》、《樂劇大台北》……
啊!文藝的世界多麼充滿生命力,
雖然同樣身為創作者,都知道哪些部分有待加強、哪些部分可以更好
但是藉由作品,能觸摸到另一個有著創造力的心靈,
實在多麼美妙的事情呀。
和文環兄討論的過程裡,
也有些覺得自己似乎近來缺乏幹勁。
同樣身為《台灣文學》雜誌的一員,在創作之外
我們還得煩心更多瑣碎的實務,編輯、出版、發行……
雖然已經習慣了,可是身體還是不免感到疲累。
不過,還是非常感謝文環兄,
能和文環兄一同努力,總是覺得多了許多勇氣能堅持下去。
直至今日,我甚至可以自豪地說:
維護《台灣文學》者是張氏和我。
#小編代po
#他們常常在山水亭討論喔有興趣的粉絲歡迎前往捕捉
#但老實說小編一看到赫若先生的光芒就完全睜不開眼啊
#那天忘記帶相機幫呂赫若張文環拍照了
#可惜是1940年呢感謝研之有物提供照片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