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領域」指的是歷史上臺灣原住民族生活過土地的範圍,除了部落所在地,也包括海域與河流、與部落族人生存息息相關的農耕地、獵場、漁場、聖地等等。在歷史演進過程中,原住民族被迫離開原有生活空間以及維持生計的土地。儘管近年來隨著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的推動,傳統領域的界定與使用規範也成為關注的焦點,但時至今日,國家與社會對於傳統領域意涵的理解仍十分有限,在法律上的劃設定義仍存在爭議。
讓我們透過 大學plus 的這篇演講側寫筆記,跟著林益仁老師,從馬告國家公園設立和抗爭歷史,爬梳政府、環境組織與原住民族之間協商傳統領域的衝突與對話過程,看見建構與形塑「傳統領域」概念的不同力量。同時也讓我們思考原住民族文化生活乃至維繫傳統生態知識的重要性,及其與國家政策法律對話的可能性。
------
當冰箱被封起來:當代治理下被忽略的傳統生態知識
然而現代土地治理政策,破壞了泰雅族的土地利用,林地歸林務局管、農地歸農委會、河川歸水土保持局管……。不同的地目有不同的主管機關,使得族人們在利用土地時,面對各種規範與限制。
...
如果說山林是泰雅族的冰箱,現代的土地劃分與治理,就像是把泰雅族人的冰箱封了起來。這樣的比喻現在聽來或許生動傳神,但卻是講師經驗的累積,「很多東西都是在衝突和行動中得到理解和啟發」他這麼說。而雪山山脈為主要範圍的馬告國家公園設立和抗爭,就是關於冰箱到底要封還是不封的案例。
1998-1999年,環保團體因生態調查,發現有原始檜木林分佈在新竹、宜蘭交界一帶,便提起設立馬告國家公園的計畫。但卻忽略了泰雅族傳統領域和國家公園的空間重疊,保育團體、原住民的立場因此產生衝突。
過程中因原住民不斷抗爭,環保團體也逐漸了解族人的立場,改而提出共管的可能,陳水扁也承諾讓原住民參與共管。但其中還是存在很多問題,有不少的反對聲浪,國家公園最終並沒有成立。但共管的機制被廣泛討論,也進一步帶動2004年森林法的修法,更出現了傳統領域的概念。
另外一個更加諷刺的案例,則是司馬庫斯櫸木事件。2005年的颱風,對新竹尖石造成衝擊,許多櫸木隨著土石滾下山,族人想帶回漂流的櫸木,卻被起訴。森林法看似賦予族人取得森林資源的權利,但在實際行動上,卻難以帶給族人保障。傳統領域的範圍、慣俗依據如何認定?最後經歷五年的訴訟,族人才取得無罪判決。
傳統領域的認定,需要多個部落取得共識,還需要專家學者的協助與佐證,才取得法院的肯認。但族人有使用權利的土地資源在當代法律中,其實只涵蓋原保地,而非整個傳統領域。族人雖然對空間資源瞭若指掌,卻難以取得合法使用的權利。
由以上兩個事件,可以看到國家法律、主流社會對原住民族的了解十分有限,且科學知識往往不包含原住民族的傳統生態知識。學術界中雖然有生態學家、植物學家、動物學家,但族人對環境所具備的知識可能比學術研究為主的專家還深入。而「族人的知識,有沒有可能進入科學內涵的邊界中被討論?」講師認為,傳統知識不一定和國家政策衝突,而是可以互相補充搭配。
...
然而疫情對部落還是帶來了影響,族人不得不去思考新的產銷策略。疫情之下物流業不堪負荷,即便消費者願意負擔運輸成本,也無法提供運輸服務,這才讓族人意識到他們其實沒有想像中自主。「沒有黑貓,我們只好出動山貓!」然而族人之間要如何共享彼此的運輸資源,共識仍有待形成。雖然目前希望發展部落內部的『自主性物流系統』,沒有想像中容易,需要重新建立取部落的人際網絡,但部落的桃子,仍風塵僕僕地送到了每位顧客手中。
在部落中,講師的身分似乎扮演著科學和傳統知識間轉譯者的角色,讓主流社會去理解部落的想法和知識。除了小米方舟,講師其實也在部落推廣「走讀」。因為他認為很多原住民的知識,無法用文字精準表達,而是要透過感官和身體來感受體會,因此透過走讀來串連部落族人,除了讓身體的知識能更精準的被呈現,也能讓族人的主體性有所展現。
(引用自https://ntuplus.ntu.edu.tw/?p=2017)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9的網紅劉櫂豪,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劉櫂豪立委去年12月發起「愛台東夢想資助計畫」鼓勵台東子弟勇敢實踐夢想,為這塊土地貢獻一份心力,並於今年3月甄選出5件夢想計畫予以資助,隨著夏天來臨,這5個團隊也開始紛紛踏出圓夢計畫的第一步。劉櫂豪特地於七月的第一個週末前往知本國小、桃源國小探視潘楚欣及施文文團隊執行的「版畫藝術推廣活動--刻夢想,...
部落推廣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議瑩今天就幾點農委會問題向副主委黃金城質詢:
1.林務局開發精準式踏板套索取代「山豬吊」,是否能增加數量給更多農民及原住民朋友?
高雄市六龜區新開山區一處國有林班地,近日連續遭人設置俗稱「山豬吊」的套索陷阱。這些隱藏於山林間的索命陷阱,大多是獵人所為,不僅會讓野生動物慘遭奪命,也可能讓野狗、林農、森林護管員、生態調查人員等不小心誤觸而受傷,相當危險。
為避免山豬吊口徑過大誤捕非標的物種,林務局去年開發「精準式踏板套索」,今年進一步改良製作出2,000具,預計今年4月中可於重點地區之山村部落推廣使用,與農民交換、汰換原本的一般踏板套索。
農民使用山豬吊獵具,目的是在防止農損,而不在捕獵野生動物,建議林務局還要積極去推廣精準式踏板套索給農民使用,要讓農民相信可達防止農損目的,就會有更多人用;若只是直接宣布禁用、開罰,反而會使山豬吊全部地下化,造成更多傷害。
2.臺灣產松露世界新種!本土松露可否發展出林下經濟?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2018年於高雄六龜研究中心的多納森林中發現世界新種「小西氏石櫟(ㄌㄧˋ)松露」,並成功開發人工培養技術,小西氏石櫟松露子實體直徑最大可達3公分,目前為台灣第二個正式發表的原生種白松露。
為了不讓台灣珍貴的原生種白松露於野外消失,林試所進行小西氏石櫟松露菌種保存工作,致力研發小西氏石櫟松露的人工培養,成功地完成了固態及液態的菌絲培養,同時進行可能寄主苗木的接種試驗,預計未來可寄主苗木種類將以松科及殼斗科樹木為主。
目前小西氏石櫟菌種培養技術已開發成功,有實驗室的生技公司廠商很有興趣技轉,但是如果要發展林下經濟,建立栽培技術是關鍵。就目前松露產業發展可分為生技業者和山區居民兩種途徑,林試所希望原生種松露可以活絡淺山地區,因此未來建置收穫量穩定的栽培模式後會向山區居民、農民推廣,在創造林下經濟的同時,也能逐步推進本土白松露的產業化。
3.進口紙漿緊縮又漲價 農民苦無紙箱可出貨
台灣農用紙箱傳出缺貨潮,最近進口紙漿量緊縮,加上疫情帶動國外相關原物料價格大漲,供貨期從原本三天,延長到十五天以上,導致國內農用紙箱不但供應吃緊,價格也相對提高,讓不少農民擔心會影響農產品的出貨。
觀察台灣工業用紙市場,廠商指出,去年台灣紙與紙板(包括工業用紙、文化用紙及家庭用紙等)消費量達437萬公噸,較前年成長1.86%;工紙消費量約210萬公噸,年成長5.05%,台灣紙箱消費量22.9億平方公尺,年成長9.6%。
議瑩建議,農糧署看到紙箱短缺、漲價的趨勢,能夠盡早超前部屬來協助農民,媒合調度紙箱,盡快解決無紙箱可用的困境。
部落推廣 在 瘋狂理查gt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哪來的泰雅公主這麼美❤️
很榮幸能為苗縣泰安鄉的泰雅族部落推廣觀光
一日泰雅族的體驗
部落之美
工藝之美
自然之美
讓鹿丸從小就對原民文化有接觸和瞭解
我想下一代能做出我們這一代和上一代做不到的事🙂
#瘋狂理查 #泰雅族 #泰安鄉 #母利亞工藝坊 #ㄠ嶩部落 @ 士林呣利亞工藝坊
部落推廣 在 劉櫂豪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劉櫂豪立委去年12月發起「愛台東夢想資助計畫」鼓勵台東子弟勇敢實踐夢想,為這塊土地貢獻一份心力,並於今年3月甄選出5件夢想計畫予以資助,隨著夏天來臨,這5個團隊也開始紛紛踏出圓夢計畫的第一步。劉櫂豪特地於七月的第一個週末前往知本國小、桃源國小探視潘楚欣及施文文團隊執行的「版畫藝術推廣活動--刻夢想,印家鄉」,除了為小朋友及圓夢團隊加油打氣外,更希望這些有意義的活動能夠有善意的迴響,能讓更多人知道,一起參與進來。
劉櫂豪立委為了讓年輕人可以在臺東這塊土地上實現夢想,今年初舉辦了「第一屆2015愛臺東夢想資助」計劃,鼓勵年輕人以實際行動來展現出對臺東的愛。經過徵件、審查、面試篩選,最終有五組團隊順利脫穎而出。以各自的專長與興趣,盡己所能實踐夢想。包含街舞、樂團、旅行、版畫推廣與文史調查等,都緊緊扣合著與臺東在地的連結。夏天開始,團隊紛紛開始跨出圓夢計畫的第一步。原味醞釀樂團「到部落開演唱會」將歌聲帶到安朔、紅葉、朗島與長光等部落。上周末「刻夢想,印家鄉」也於知本與桃源熱情登場。劉櫂豪委員特地親臨現場,為團隊及參與的小朋友加油打氣,並深為年輕人對臺東與夢想的執著所感動。
劉櫂豪表示,潘楚欣和施文文是兩位美術系的女孩,高中畢業後離開臺東到西部念大學,卻依然對故鄉抱持強烈的情感。她們申請參加「2015愛臺東夢想資助」活動,以「至偏鄉小學推廣版畫藝術」得到圓夢獎金。上周末「刻夢想,印家鄉」來到知本國小與桃源國小,舉辦了版畫教學活動,雖然下了雨,卻沒有澆熄大家的熱情,現場來了許多活潑的小朋友,與熱情協助指導的家長和老師。小朋友第一次接觸版畫,從畫草圖、轉印、刻版到印版,每一個步驟都充滿新鮮感。
最令潘楚欣印象深刻的是:「刻板時,即使小朋友手很酸、很累,都快要起水泡了,他們也都沒有放棄。這讓我很感動!」小朋友自由發揮的成品富有濃厚的創意與在地情感,例如知本地區的溫泉、桃源地區有布農族的傳統服飾與石板屋等。對版畫充滿熱忱的潘楚欣與施文文,秉持著「為臺東在地小朋友盡一些心力」的情感,努力將版畫這項日漸少見的藝術推廣出去,讓小朋友們練習表達自我想法,進一步激發他們願意學習、接觸藝術的興趣。她們感謝有這份贊助,讓夢想的第一步得以成行。
活動現場活力十足,劉櫂豪感動表示,雖然贊助金額不多,但看見年輕人展現出對臺東在地的熱情,非常感動與欣慰,未來資助計劃將會持續辦下去!正如潘楚欣與施文文,她們愛臺東的方式是回家,願望是回到家鄉繼續藝術創作;這次偏鄉學校版畫推廣是一顆種子,期待將來深埋土壤,長期在臺東落地生根。接下來的場次為7/10(五)土坂國小,與7/12(日)知本國小,歡迎有興趣的孩子報名參加,活動資訊歡迎至「壹陸肆版畫」粉絲頁洽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