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ey。#支持柯文哲就是支持國民黨_都是垃圾沒有例外 #民主政治就是自作自受!#中華民國最美的風景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94866720653403&id=584986081641475
【回顧】
一「公園造勢遭開罰蠻幹 姚文智轟柯P「似要當皇帝」」-【跳票政見與謊言】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202827439857333&id=584986081641475
➡【雙子星案】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371443366329072&id=584986081641475
同時也有6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10815三立iNEWS 新板特區豪宅大廳 社區以防颱為由強占公共空間 三立新聞→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982939 三立原影→https://youtu.be/pW5DAW9s-HQ 玻璃門上滿滿都是「防颱措施」的字樣把大廳圍住就像是「...
都市設計 在 自由時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術都是60、65分的柯文哲,應該不敢多講什麼!
#雙子星 #美感 #公益 #跳票 #柯文哲
都市設計 在 陳菊(花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在總統蔡英文及眾人的見證下,高雄車站在19年後,以新生之姿在此展現在所有人的面前。
高雄車站是高雄人的共同記憶,也是重要的歷史地標。在我擔任高雄市長期間,有幸陪高雄一起走過鐵路地下化的漫長旅程,今天非常開心和大家一起見證高雄車站的重生,我想,對所有高雄人來說,這一刻我們期待了非常久。
2002年原高雄車站為配合鐵路地下化,被暫時移開原址,並以賦予「願景」之名續存。高雄新車站的規劃設計其實在2000年間即啟動,為了讓新車站的設計更符合大眾使用需求,2014年市府舉辦一系列高雄車站論壇,廣邀並蒐集在地民眾、專家學者、地方社團與政府部門的想法,轉化為市府後續審議車站設計的依據,最後我們委託荷蘭麥肯諾(Mecanoo)建築師事務所進行設計,歷經多次修正後,終於在2016年經高雄市都市設計審議委員會審查通過。
19年過去,我們看到新的高雄車站逐漸成形,也終能將舊高雄車站移回原址,這個過程,有賴高雄市民、高雄市政府以及中央政府三者的合作,除了為高雄再造百年城市意象,更是公民參與公共事務的典範。
除了新車站帶來更多功能、舊車站延續高雄歷史文化外,我們同時規劃車站周邊的都市計畫變更,推動第71期公辦重劃,投入平均地權基金超過20億,總面積約24.7公頃。規劃園道、公園、廣場,以及車站專用區、商業區,並拆除原有鐵道、廠房、地下道和陸橋,開闢15條道路,串連南北高雄,讓交通更為便利,有效活化土地,提昇利用價值。
事實上,經費高達998億元的鐵路地下化工程,更是為高雄整體的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性。過去,市區因為縱貫鐵路長年隔閡,除了影響市容外,也阻隔車站兩側地區的都市發展。鐵路地下化後,這樣的藩籬被打破,除了高雄市區,包括左營及鳳山,過去鐵路所及之處,都得到重新發展及活化的契機,而原來長達15.37公里的鐵路廊道,我們重新規劃成為兼具交通、遊憩、景觀的綠園道,再造都市新景觀,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鐵路地下化不僅是高雄的交通革命,更是高雄進步發展的轉骨方,城市的空間獲得解放,為高雄未來的城市規劃取得更多的籌碼,在未來的發展中有更多的可能與實踐,而這樣的過程裡,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我說過:「高雄不是好命囝」,所以我們努力打拚,創造高雄的經驗、高雄的驕傲、高雄的美學、高雄的文化,讓世人看見高雄,也讓高雄贏得尊敬。所以,我在這裡要特別感謝蘇貞昌院長以及時任交通部長的賀陳旦先生,因為他們的支持,才有高雄鐵路地下化的完成。
高雄今天能有這樣的成就,除了感謝中央對高雄的支持、在地立委的協助,以及歷任願意用心經營高雄的市長、努力讓高雄變得更好的市府團隊,最重要的,是所有熱愛、疼惜這塊土地、這座城市的高雄人支持。我十分榮幸,有機會與所有高雄人一起努力、打拚,讓這座城市充滿榮耀、站上世界的舞台,我也相信在其邁市長的帶領下,能讓我們更加見證美好、便捷的高雄。高雄,一定會繼續向前、更加耀眼璀璨。
都市設計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10815三立iNEWS 新板特區豪宅大廳 社區以防颱為由強占公共空間
三立新聞→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982939
三立原影→https://youtu.be/pW5DAW9s-HQ
玻璃門上滿滿都是「防颱措施」的字樣把大廳圍住就像是「防颱咒」,這竟然出現在新北板橋新板特區的豪宅外,但其實這是公共空間,沒想到豪宅社區把它圍起來,市府相關單位解釋,社區以防颱為由將1樓圍起,但颱風走了應該就要拆除,如果還是不讓大眾使用可能違法。
記者/張珈瑄、唐薏程 採訪報導(江采蓁整理)……↓
氣派建築物大門,但看看一旁外牆跟玻璃竟然密密麻麻貼滿「防颱設施」把1樓大廳圍起來,就像經文、咒語,沒想到這場景竟然就在板橋新板特區豪宅,連住戶也很問號。
住戶:「不反應也沒有用啊。」
住戶:「颱風如果警報過了就會拆掉。」
住戶反應不一,不過這可是遊走在灰色地帶,因為新板特區這棟豪宅當初建商是以「開放空間」換容積獎勵,顧名思義就是要開放,沒想到取得執照後卻將開放空間圍起來變成社區大廳,2013年工務局強制拆除只留下柱子,不過現在卻又以防颱需求為由申請架設防颱玻璃。
記者張珈瑄:「實際來到現場,可以看到其實這個大廳就是公共空間,不過他們卻架設這個防颱設施的門,看見媒體拍攝到一半才趕快把門推到旁邊。」
社區管理單位趕快動手將開放空間又開放也低調不願回應,只私下透露是因為疫情期間才封起來,不過市府相關單位解釋,當作防疫門是絕對不可,但社區的確有申請設置防颱措施,但依規定只能在氣象局公告颱風警報期間才可以短暫關閉。
城鄉局都市設計科科長李淑鈴:「警報部分已經取消或者是已經沒有的話,那基本上這個防颱設施就應該要移除,這個部分會回到建築法這邊會去裁罰。」
東龍不動產資深經理/陳泰源:「建商其實都會鑽類似這樣的漏洞,就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各種名目、各種方式把它圍起來, 或者是一些比人還要高的植栽,就看起來好像是這個社區專屬的私人範圍。」
也就是說按照規定還是得開放還地於民,建商如果想鑽漏洞占用公共空間恐怕也觸法。
陳泰源YT→https://youtu.be/Y7TpNjctGsA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8/210815inews.html
都市設計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台北龍山寺屬於國定古蹟,每年都有大批信徒參拜,現在卻有建商打算在龍山寺右後方,蓋31層大樓。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擔心,高樓恐怕會摧毀龍山寺的天際線,造成視覺嚴重衝擊,廟方則喊話建議降低樓層。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943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都市設計 在 Humans Offshore Podcast離島人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Show note | https://humansoffshore.com/shownotes/ep139/
🏜 你知道要怎麼在土耳其邊境上蓋房子嗎?
這週離島人邀請到敘土邊境難民中心的建築家:裘振宇。裘振宇博士畢業於中原建築,擁有美國哥大都市設計碩士及澳洲墨爾本大學建築博士。近年在土耳其畢爾肯大學擔任建築學系助理教授,冒著隨時會被炸彈轟炸的危險,帶著學生到土耳其和敘利亞邊境的雷伊漢勒市,說服了市長、當地的角頭、各種NGO團體、以及難民們,蓋起了「 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同時也擔任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執行長。
歡迎大家來聽聽裘振宇博士分享土敘邊境的困境和機會,以及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現在的發展和規劃。
-----
Ep139 - 敘土邊境難民中心的建築家:裘振宇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 #台灣中心 #裘振宇 #難民
0:00 Intro
3:11 離開台灣到美國、澳洲、芬蘭等地方發展,最初離開台灣的契機
8:17 為什麼選擇教職,而不是到業界
11:44「台灣 – 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的前世今生
17:22 如何和土耳其地方有力人士溝通
27:14 台灣外交部為何發起這項計畫
31:10 現在難民中心的手工藝教室使用狀況
36:29 對台灣/台灣人來說為什麼重要?
38:28 下個目標
41:18 回台計畫
-----
★更多詳細資訊,請參考Show note | http://bit.ly/hop_shownotes
★支持離島人 | http://bit.ly/hop_support
都市設計 在 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 Hom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邀請紐約、西雅圖、台北都市設計工作者對話交流,分享紐約及西雅圖的都市設計與民眾參與經驗,而台北也正在路上,不曾懈怠,透過一步步走出來的都市設計語言,讓我們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