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粉種類這麼多,來了解各種麵粉及法國麵粉區別以及種類!
❤️常用的烘焙麵粉有分幾種?
答:1.特高筋麵粉、2.高筋麵粉、3.中筋麵粉、4.低筋麵粉;
那麼區別是什麼?
✔️特高筋麵粉:蛋白質含量14%以上,筋性大,適用於如吐司麵包,通常會與高筋麵粉混合,吃起來比較有Q度
✔️高筋麵粉:蛋白質含量12.5%以上,粒子較粗 ,其蛋白質和麵筋含量高,高筋麵粉適宜做麵包吐司
✔️中筋麵粉:又稱多用途麵粉。蛋白質含量9%-11%以上,中筋麵粉是介於高筋麵粉與低筋麵粉之間的一類麵粉,,中筋麵粉用於製作麵條,水餃,包子及饅頭。
✔️低筋麵粉﹔蛋白質含量7.5%以上,顆粒細而軟,適用於蛋糕,餅乾,西點等食品,又稱為蛋糕麵粉,低筋麵粉,其蛋白質和麵筋含量低。低筋麵粉適宜製作蛋糕、甜酥點心、餅乾等…
❤️而法國麵粉區別
法國麵粉不以蛋白質去定義麵粉,所以不存在高筋粉、低筋粉的說法!法國麵粉的批次不同,小麥產地不同,季節不同,蛋白質含量都會有差異,所以法國麵粉,按照“灰分”含量來分類。
✔️T後面的數字越高,說明麩皮含量越高,就是我們常說的高筋麵粉,反之T後面數字越小說明麵粉越精純和細膩,麩質含量和蛋白質含量越低。
✔️T系列法國粉現在被廣泛運用於製作麵包中。它大約分為6類:T45、T55、T65、T80、T110、T150(全麥粉)
👉 例如T45,就是灰分含量佔粉的0.45%左右,灰分的含量越高,麵粉的顏色就越深,礦物質含量越多,灰分是小麥所含的礦物質,也決定小麥風味的豐富程度,灰分比例是法國小麥分類方法依據,T系列粉的蛋白質含量一般在9%-12%之間
法國麵粉基本分為三種:
1.白麵粉:
幾乎不含麩皮,灰分從低到高分為T45/T55/T65
2.全麥粉:
按含麩皮的從多到少,和從粗到細分為T150/T110/T80
3.黑(裸)麥粉:
特別之處是所用的小麥原料不同於上述兩種麵粉,它是由黑裸麥研磨而成的。同樣,按含麩皮的從多到少和從粗到細分為T85/T130/T170
❤️製作麵包和甜品類常用的麵粉有T45,T55,T65,T80和T150。
1.T45一般做蛋糕更精緻,小程度減少麩皮的味道和粗糙感。
2.T55做一般的白麵包,吐司可頌之類。
3.T65和T80做出來的麵包外觀更加質樸,有粗糙感,製作傳統法棍,鄉村大面包等。
4.T150 zui粗糙用來做粗狂的全麥麵包。
✔️更多烘焙攪拌機、烤箱及好物,美學你的生活~
👉 https://reurl.cc/Q9XMeZ
✔️趕快來參加Carol 烘焙社團,裡面高手雲集,互相交流及分享~😋
👉 https://reurl.cc/MA6AY4
✔️參加科技主婦Carol Chen美味料理社,找靈感
👉 https://reurl.cc/1YXYRY
#歡迎來分享你的烘焙料理
#同島一命
「鄉村麵包定義」的推薦目錄:
鄉村麵包定義 在 Ying C. 一匙甜點舀巴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It’s finally out! Did you get your copy yet? 我的新書《法式甜點學》今天正式從印刷廠出貨了!
感謝大家的踴躍預購,這本書在過去這週多天蟬聯博客來 #飲食類新書預購榜與暢銷榜第一名,在中文書總榜中也排名不俗,向大家鞠躬!🙏🏻 3/25之前預購的朋友,如果還沒有向我索取巴黎甜點店電子導覽的,也請記得私訊給我,附上你們的購買證明,我會直接把導覽寄給你們!
由於我還在居家檢疫中,快遞也不方便送貨,因此 大雁出版基地 的編輯與行銷團隊幫我拍了一支影片,讓我可以一窺新書的樣貌。我和大家一樣,很期待把書拿在手中翻閱呢!還在猶豫的朋友,過兩天應該也都可以在實體書店看到上架了。雖然有點不太好意思,但我可以很驕傲地說,這是一本買了絕對不會後悔、有長久典藏價值的書。我很期待它能夠 #陪伴所有華文世界的讀者,一起探訪法式甜點瑰麗的世界、#成為法式甜點達人。
我與行銷團隊正在研擬各種行銷活動,目前預計在四月初與四月底會有一次線上、一次實體的新書分享會,希望那時台灣的疫情能夠平緩,能夠如預期地辦成,到時候能親自謝謝大家的支持。
接下來因為是新書宣傳期,就請大家稍微忍耐我打書的頻率高一點,今天先貼出我私心當成偶像的 葉怡蘭 Yilan 老師在百忙之中看完全書並慷慨寫下的推薦文,其他飲食界與甜點圈好友的推薦也會陸續分享給大家❣️
*******
《法式甜點學》推薦序 ——〈在法式甜點之路上〉
葉怡蘭
回想起來,在我的飲食追尋之路上,有幾個深深刻鏤心版、久久銘記的關鍵時刻,特別難忘一次,是年少時在台北一家法式鄉村料理餐廳裡,平生首度嘗到Crème brûlée 法式焦糖布丁。
「那當口,以小匙叩叩叩地輕輕敲開表面的脆硬糖片,連同下方的綿柔布丁舀了入口,脆與軟、熱與冷、微苦與香甜……怎麼可能!這許多截然兩向的口感與味道覺知,竟能如此微妙地在一口裡相互交揉交織?」──多年後,我在一篇回憶文字裡,如此記述了當時的震撼。
質地、風味、結構、層次、餘韻……當然,以現在眼光看,法式甜點領域裡,Crème brûlée可說是再簡單尋常不過的基礎品項,但在當時的我來說,那段經驗毋寧是一回初初啟蒙,讓其時還未踏入飲食研究和書寫之門的我,彷彿從門外窗隙,稍稍一點點窺見了,法式甜點、甚至法式料理的奧妙神髓與懾人之魅。
在那之後,入得門來,隨著眼界與行腳的漸開與漸廣,從台灣到巴黎到世界,從長年依賴的熟稔小鋪到每趟旅行必然朝聖的各重量級大師名店,不單單經歷體驗無數,法式甜點之於我,更從餐廳裡只能久久一次瞻仰,一年年成為習慣成自然的日常。
是的。我總是和買菜買米買麵包一樣,依照賞味期限的短長,今天、明天、後天,堅持著隨時儲備好日日睡前定然不可或缺的甜點,耽溺成癮、執迷沈醉。
而每一回,我之所望所欲所求、或說能夠直入我心的佳作,仍如當年初遇之際一樣,定得是一次多重多元多樣多端感官的震懾和領會。
這也是為何,Ying的這本書,對我而言可說意義別具。長年收看她的臉書與發表文章,也早從共同朋友處聽聞她正埋首此書的消息,此刻細細展讀,歡喜她果然交出了精采的成績。
從歷史源流、人文掌故、類型定義、組成元素、風貌特色、評鑑賞析、趨勢潮流,以至一步跨入專業範疇的產業狀況、廚房編制、學校體系,以及當紅甜點師之面對面親身採訪等等都包羅其中;無疑是一部法式甜點全書,將法式甜點為何得能在全球餐飲世界裡,凌駕地域與類別之限,和法式fine dining一樣,擁有無可挑戰、取代,且是人人痴迷愛戴的極致地位的背景緣由原因,抽絲剝繭、翔實完整交代。
閱讀過程中,讓我分外興趣盎然的,還有篇幅裡屢屢流露,對甜點界正風起雲湧的種種流風現象的觀察與思考。特別是隨Instagram崛起而帶動的主廚明星化、作品視覺化的狂瀾,以及雖一直存在、但顯然隨數位傳播而越演越烈的「致敬還是抄襲?」之疑,更是書之後段高度聚焦且不斷反覆尋問、論述的議題;在在呈現出一位專業甜點人立足這時代洪流裡的深切反思、關注觀照。
然後,再三玩味則是字裡行間所透露,似正逐漸成形中的,更踏實、更淳樸真摯、更趨近天然的,法式甜點的下一步未來。
是的。沉迷法式甜點數十年,見識一波又一波潮起潮落,始終深深知曉是,華美堆砌通常只是一時,歸真返樸時刻總會一次次全面到來。而我在這裡,深深期待。
*****
👉🏻最後附上79折購書連結傳送門,祝大家閱讀愉快!
博客來:https://bit.ly/39VUt6u
金石堂:https://bit.ly/2UcV6Sm
誠品:https://bit.ly/2WuK0ev
鄉村麵包定義 在 飽島不藏:美食郭銘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老哈瑪星的港口邊遇見古典的南歐地中海菜
這幾年,陸續參與過許多場「有形有款」的餐酒會,會場空間和氛圍都出落得精巧標緻,主廚雙手創造的風土料理,因為路數不同,也顯得一個比一個魔幻,走入魔幻是危險的,因為要醒來不容易。
.
初初認識 好市集-Le Bon Marche 手作料理的主廚黃穎,不像其他大廚,多是直接在餐館相遇,那時是報名了一個坐落在有機蔬果園區裡的產地餐桌農家宴,當天菜單委由黃穎來創作設計。
.
當天在我們跟著小農走過一塊又一塊的野田之後,暖陽下,遠望唯美的白帳已被架起,餐桌被花材妝點得優雅浪漫,當令當地食材搖身一變,被他巧妙融入自身鑽研多年的地中海料理技藝中,#吃入的每一口,#都準確傳遞出了來自風土的訊息,那頓餐結尾在如夢似幻的漿果慕思奶凍,吃完只讓人想要手比愛心。
.
這是我對黃穎料理的第一印象,而他本人,帶著點英倫的貴族氣質,私下混熟了,卻又能看到他,面對食材面對料理時,那股專注裡藏著冒險衝勁的玩心與童心,因此吃他的料理常常會有「雅」和「趣」的混合感受。
.
我曾在台灣高鐵TLife雜誌裡這麼寫過他和他的餐廳:「隱身在哈瑪星百年老派洋樓的『好市集』,是主廚黃穎的心血結晶。年輕時即從傳統法餐開始鑽研整個歐洲的餐食系統,多年來爬梳脈絡、尋找食材之間的共融性。店內主打南歐地中海式料理,大量運用的海鮮元素,風靡了港都人的口與胃。」早期從知名的La Vie、La Maison到當兵後進去的Chianti,從法餐到義菜,他埋首於歐洲料理系統的鍛鍊,不斷地鑽,並透過大量閱讀與實作自我成長,好市集二樓的角落一隅,有他的書櫃和書桌,各國飲食大家的著作陳列,桌上散落著筆記,和靈感,路就這麼給走了出來。
.
翻開好市集的菜單,這些年吃下來,經典菜色就像那喜馬拉雅山,一眼看不完,光是地中海料理裡的要角海鮮,像黑橄欖鯷魚醬與煎烤海鱸、西班牙油煮蝦、黃雞魚搭烤Romesco紅椒堅果醬、義式水煮魚等都叫人回味萬千,肉類部分,匈牙利式燉牛肉Goulash、預約才吃得到的慢烤牛小排、自家灌製的土魯斯香腸、難以定義的豬肉可樂餅等,也都能輕易讓人體驗何謂無肉不歡。
.
幾回,後場忙完,黃穎跑出來,用手夾著冰櫃裡的酒,拉著椅子就湊過來和我們一起閒聊,從紅酒白酒到美式精釀,甚至是他的私房珍藏,甚麼餐搭甚麼酒,經驗分享他也是信手捻來,好市集 #同時也是綠色友善餐廳,空間同時陳列著許多職人與小農的優質產品,到這吃飯,真的會有置身在某個歐洲鄉村餐館裡的美好錯覺。
.
除了店內經典菜餚,#他的團隊同時也提供餐點客製化服務,#也能跨界出攤辦外燴餐宴。記得某回,我們同時受邀共同策劃一個走食活動,當天我會先帶讀者從鹽埕散步到哈瑪星,走讀高雄舊城區的歷史現場和街區小巷,最後再到好市集用餐,而黃穎需要從我的作品《雄好呷》中擷取出素材當靈感,創作當日活動限定料理。
.
我們為此還特別碰面討論開會,由我先分享當時採訪時的情境讓他發想,最後拍板定出餐食設計主軸,要把「在地食材」、「街區飲食故事」、「書中小吃精華」三大元素,融合他擅長的技法,來進行一場風土的跨界轉譯,當時我們都不知道最後會做出甚麼,很緊張,也很好玩。餐會當天,他為讀者們設計了六道餐點,從開胃沙拉開始、二樣前菜、主菜、甜點,最後還有手工餅乾。
____________
開胃沙拉「義式Polenta豬頰玉米凍」#結合了我向他提到的台灣小吃攤經典菜色黑白切的起源,早期麵攤常拿菜市場賣不完的多餘豬雜來靈活運用變出配菜,他巧妙將豬頰碎肉(也就是豬頭皮),對接義大利人拿黃玉米磨碎熬煮的波倫塔玉米糊,結合成鮮美的義式肉凍,上頭再澆淋巴沙米可醋提鮮;配菜之一是跨界的美濃白玉蘿蔔泡菜,蘿蔔切成小圓塊後,用了氣味溫潤的日本醋,搭上本地釀造梅子醋和酒梅來醃漬,以米麴製作的日本醋,發酵味重但不嗆口,蘿蔔的鮮爽不被蓋掉,卻多了帶著酸溜的甜,也完美平衡了整塊肉凍吃到最後讓人害怕產生的膩口感,這是個很成功的開場。
____________
第一道前菜「摩洛哥風虱目魚精華米型麵」,#則是連結自高雄人喜歡吃飯湯,最愛搭配的就是虱目魚,有的台式飯湯,不拿我們一般三餐常吃口感黏糯的蓬萊米來煮,而是拿了米性較為鬆散、入口後口感偏乾的在來米製作(外國常見的香米和在來米都屬於長形的秈米),而拿米型麵來做非常玩心,因為吸飽高湯精華膨脹後,樣子還真像在來米。
調味不走台式傳統路線,改用小茴香、薑黃和紅椒粉、搭上鹹漬黃檸檬創造出的北非風情醬汁來取代,鹹酸鮮成功把虱目魚肉特有的氣味給襯托出來,炸到酥脆的魚皮,一下又讓我們猛然想起巷口鹽酥雞攤的熱油鍋,米型麵的熟度也恰到好處,是一道向台灣南部傳統飯湯成功致敬的超跨界歐陸料理。
____________
「麵包佐香料芥末燉豬腦」是另一道前菜,#靈感來自南部小吃攤不算少見的豬腦湯。使用了類似「法式煨小牛胸腺」的傳統作法,前一晚須先將豬腦用荳蔻、月桂葉等香料和蔬菜,加上白蘭地酒醃漬一天一夜,去腥也提鮮,餐會當天再用濃郁雞骨高湯和大量蔬菜去煨煮直到精華全收進腦髓裡,成品外觀有如香軟綿滑的奶油抹醬,讓人完全脫離對這食材的懼怕想像。
黃穎說,如再細究,甚至能夠達到近似名菜「鱈魚白子」般的口感,況且兩者價差驚人,能這樣吃到,實屬大大確幸啊。豬腦上頭提味的是澆淋鴨油後炸酥的麵包粉和起司,配著香料與芥末醬,抹在香脆麵包同食剛剛好,這道菜當天也意外打開了許多人美好的第一次。
____________
主菜「金華肝腸臘味貓耳朵」緊接著熱烈登場,和中式貓耳朵作法不盡相同,義式貓耳朵名叫Orecchiette,「小耳朵」的可愛意思,源自南義的Puglia普利亞區,此區中的城市Bari巴里,甚至有條超高知名度的「貓耳朵街」Arco Basso。手工製的義大利貓耳朵極費工,因為麵團切小塊後,必須用刀子刮出皺褶藉以吸附醬汁,麵體會呈現薄片狀,四周捲起如貓耳而得名,耳朵裡會有清晰可見的刮紋,製作過程除了考驗刀工,每個人刮出的紋理都不大相同,如要量產,對風乾時間差和火侯掌控都是極大挑戰,黃穎就這麼和夥伴一個一個刮出來。
烹調時除了拿義大利人常用的蕪菁葉和綠花椰菜碎與貓耳朵混炒外,他還加入了用白玉蘿蔔嫩葉醃漬的雪裡紅,輔以鹽埕老店金華火腿行提供的肝腸和臘肉,以及好市集自己灌的香腸肉一同熱炒,貓耳朵成功展現了Q彈嚼感,吸飽菜料鹹鮮,是又台又義的奇幻美食。
____________
飯後甜點「鹽埕奶茶焦糖烤布蕾」,則是他對鹽埕知名奶茶街的致敬,搭配無咖啡因南非國寶茶。烤布蕾本身沒話說,裡頭的鮮奶茶味的確勾起了濃濃的在地情懷。
最後端出的手作餅乾「土豆味達克瓦茲」,靈感則源自於法國西南部Landes朗德省的傳統甜點Dacquoise,這是一款用大量杏仁粉來製作的夾餡蛋白餅,最大特色是外皮酥脆但內層質地輕盈,填餡時他捨棄奶油醬,乾脆直接在餅裡面架起車輪餅攤,用了香濃的花生糖餡作取代,甜甜的餡心,也會讓人想起紅龜粿和麵煎嗲啊。
____________
吃好市集的料理,常常會有種,#好像高雄港直接連通了地中海的錯覺,很過癮,很過癮。來高雄旅行時,不妨專程走一趟哈瑪星,或者期待一下,說不定哪天在外燴或跨界餐會上,直接就和他們不期而遇。
.
#微笑台灣專欄
#島嶼晃遊者 03
#雄好呷418
鄉村麵包定義 在 怎樣界定是否為歐包呢?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首先,關於“歐式麵包”的概念和定義被台灣人解釋如下: 第一、西方語言裡面沒有“歐式麵包” ... baguette, ciabatta (原味的),大多數的鄉村麵包(pain de campagne), ... <看更多>
鄉村麵包定義 在 彰化基督教醫院國際減重暨形體美容中心 的推薦與評價
按照國家標準(CNS 3899),麵包(Breads)的定義為:「以麵粉為主要原料, ... 內部組織柔軟而具韌性,常見的市售產品如:法國長棍麵包、鄉村麵包等。 ... <看更多>
鄉村麵包定義 在 Re: [食記] 真正的全麥麵包~舞麥窯~天然酵母窯烤麵包- 看板Bread 的推薦與評價
又是一篇被店家騙很大的心得
說到台灣的麵包文化,我覺得很奇怪
其實台灣懂得品嚐好麵包的人不少,好的麵包店也不少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願意自己學做麵包的人卻很少
導致消費者的知識普遍不足,很容易店家拿一些似是而非聽起來很專業的道理唬住
(另一個騙很大的例子是很有名的某“德國”麵包,好不好吃、健不健康可以討論
但是那家麵包除了用黑麥這點很符合德國以外,還真的非常的不德國)
回到原po 的心得
其實我這篇回文是討論一些麵包的原理,不是討論這家店的麵包好不好吃
所以內容比較適合烹飪板而不是麵包板
但是因為是針對原po 文章裡店家老闆的說法討論,所以還是回在這裡
首先,關於“歐式麵包”的概念和定義...
老闆說台灣的消費者都習慣美國式的軟麵包,那麼什麼叫做“歐式”?
西方語言裡面沒有“歐式麵包”這個詞
(雖然好的麵包店做出來的麵包可歸類為artisan bread,但它也不是歐式麵包)
如果根據中文的字面意思來翻譯,就是歐洲式的麵包
那麼,請問一下,法國的baguette, brioche、各種義大利麵包(例如focaccia)
這些算不算歐式麵包?
如果是的話,它們是否符合老闆說的歐式麵包該有的樣子?
其次,無油無糖
無油無糖當然不錯,但是在各種歐洲麵包裡,這一點都不希罕
而且,不是無油無糖就會這樣讓麵包內裡硬梆梆的
(麵包口感的問題我後面再說)
baguette, ciabatta (原味的), 大多數的鄉村麵包 (pain de campagne),
愛爾蘭麵包,sourdough bread 等等,都是不加油不加糖也可以做得非常好吃
其實只要麵糰的水分夠、麵包也新鮮,就不會乾硬
另一個例子是新英格蘭地區的傳統anadama bread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adama_bread
某些食譜會建議加一點糖,那是為了讓酵母更活躍
但是這種狀況下加的糖份量都極少,決不會有不健康或高熱量的問題
如果要無油無糖,應該避開的是多數義大利麵包 (例如focaccia)、brioche、
猶太麵包challah、肉桂捲、Kaiser roll
另外,有些口感溼潤、軟綿的麵包是因為用了全脂牛奶或蛋,而不是加油加糖
天然酵母的部份
我之前有發文說過,酵母在麵包製作過程中很重要
但是天然酵母的好處多半是被過度誇大了
兩個原因:
1. 麵包的豐富味道並不是主要由天然酵母所造成
而是由麵粉在發酵過程中釋放出來,而這和酵母是否天然沒有關係
某些天然酵母所含的細菌產生的酸會為麵包帶來特殊的風味
但是有這種效果的細菌不一定來自酵母
例如舊金山最有名的sourdough bread 就是用舊金山當地的某種細菌做菌種
事實上,除了做sourdough bread 以外,天然酵母都不是必須
2. 做麵包時,酵母的份量多,會減低成品的麵粉香
所以與其計較酵母是否天然,還不如想辦法用最少的酵母造成最好的發麵結果
這幾年很熱門的“免揉麵包”就是用低溫、長時間發酵的原理
來用極少的酵母達到理想的發酵結果
最後說到100% 全麥的部份,這可能是影響麵包口感的主要原因
一個好麵包在口感上要做到內部柔軟又有彈性,除了揉麵、發麵的過程以外
麵粉筋度越高也越容易發
全麥麵粉或是其他穀物成份的香氣、味道比較豐富,但是在發麵部份確實較具挑戰性
一個是筋度可能不如非常高筋的白麵粉
另一個是麵粉本身的糖份(對於發麵十分重要)不容易被釋放出來
但是這並不代表100% 全麥麵粉做出來的麵包就一定硬梆梆缺乏彈性
這個店家的揉麵、發麵、烘烤的過程和方法我不知道所以無法判斷是否有缺失
但是起碼在使用全麥麵粉這個部份,我認為應該有些步驟被省略或者沒作好
例如,應該使用老麵或是加長麵團發酵時間(讓糖分可以比較完整的被釋放)
或是把使用的穀物、碎麥粒、玉米粉 (cornmeal) 等在使用前先在水或牛奶內浸泡一夜
以軟化材料、提高酵母在材料內的活力、釋放糖分等等
水和麵粉的比例可能也沒有抓好
把這些重點都顧好的話,就算使用100%全麥麵粉、不加糖不加油
也不會烤出這麼乾巴巴又硬梆梆的麵包
還有一個方式,就是在材料內加入含有75%左右蛋白質的wheat gluten
雖然有人會認為這樣就不是100%全麥麵粉
但是其實好幾杯的麵粉只需要加一兩匙的wheat gluten
就可以讓發麵結果好很多,不僅改善口感,也讓全麥的香氣更豐富
另外,如果這個店家是自己磨的麵粉,也有可能是麵粉的磨製出了問題
店家的部落格我看了幾篇,幾乎對實際的麵包製作過程沒有討論
所以我只能針對原po 文章內所提到從店家那裡接收到的資訊來回應
恕我直言,就我從店家所提供照片和原po 文章內的形容來看
雖然全麥麵包的製作比較不容易,但是我自己這個偶爾才烤一次麵包的非專業人士
都可以烤出不輸這家店販售麵包的水準
(除了形狀比較難看以外,但那是因為我不想花錢買個塑型的籃子)
這家店的老闆頂多是個還不錯的home baker,離專業的麵包師還差得很遠
問題是,我做出這樣水準的麵包連送人都不太好意思,只敢自己家裡吃
更不用說是拿出去賣
對麵包製作的原理有興趣的話,可以去莊祖宜的部落格找
關於免揉麵包和五分鐘麵包的介紹,是不錯的中文資訊
另外,為了避免抄襲的嫌疑,附上我這篇文章所用資料的出處:
The Art and Soul of Baking/ Cindy Mushet
The Bread Baker's Apprentice/ Peter Reinhart
My Bread/ Jim Lahey (免揉麵包的發明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9.181.166.87
是啊,水分和發酵真的是主要的關鍵
至於全麥麵粉的部份,我知道筋度是個不容易處理的問題
但是non-gluten 麵包也沒那麼誇張啊
可惜我對non-gluten 麵包沒有研究,不知道是怎麼處理的
若是您知道這種麵包的原理,希望您能夠幫忙說明一下
原po 的心得讓我覺得最不可思議之處在於店家的口才好到
就算原po 主觀上已經認知到這是難吃的麵包
還可以被店家唬得認為這麼難吃是合理的
德國麵包好不好吃這個確實是主觀意見的問題
但是從照片上看來,至少原po 吃到的是失敗的成品
即使是喜歡吃德國麵包的人也應該不至於認為做失敗的德國麵包好吃吧...
我前面已經說過,有很多把全麥麵粉處理得好吃的方法
但是這個店家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
一個是照片上麵包的切面圖可以看出麵團是否發酵的好
一個是原po 描述吃起來的感覺
我不清楚原po 平常在飲食上的喜好,所以不確定我自己吃這個麵包是否會有一樣的感覺
但是如果相信原po 的敘述的話...
吃到的每一種麵包都偏乾:一開始麵團的水分就太少,也有可能烘烤時烤爐溼度不對
很粗糙:若是加穀物碎粒有可能,但是若是全麥麵粉應該不至於
店家部落格有強調是自磨麵粉,所以我覺得有可能是這方面出了問題
非常可能是磨的麵粉顆粒過粗,妨礙了口感和麵團發酵成果
事實上,自磨麵粉反而可能是失敗的重要原因
因為磨麵粉的細緻程度、如何控制筋度,都是另一門學問
所以即使是非常專業的麵包師也通常只懂得挑麵粉而不會自己磨麵粉
若是這個店家選擇用品質好的品牌麵粉,可能結果不會這麼慘
例如美國常見的King Arthur Flour,其中的100%全麥麵粉
含有14% 的蛋白質,比該牌的其他各種麵包麵粉蛋白質含量都更高
也就是說,只要麵粉磨得夠細、處理得好,讓蛋白質、糖分能釋放出來
就不至於因為用純的全麥麵粉就一定會有筋度不足發酵失敗的問題
坦白說,我很懷疑這個店家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磨的麵粉蛋白質含量多少
如果不知道,就不可能各種原料的份量和處理方式上有效的調整食譜
當然也就難怪會做出不好吃的麵包
※ 編輯: clementia 來自: 69.181.166.87 (07/12 15:0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