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益:在台灣,像#鄭問 一樣做一個 #漫畫家 有多難?】#回顧:https://bit.ly/3j6Cql5
「即使是投入所有心力,能成為漫畫家的機率,仍然只有幾萬分之一。」
當聽聞鄭問因心肌梗塞驟然去世時,吳明益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這一段話。成為漫畫家的機率只有幾萬分之一,成為頂尖漫畫家的機率更為艱難;因此像鄭問一樣,在台灣這個並不珍視漫畫家的國家,最後成為漫畫大國日本推崇的「亞洲至寶」,實是空前。
從在《時報周刊》上第一次看到鄭問的作品,到《#最後的決鬥》、《#刺客列傳》,再到《#與神的契約》、《#阿鼻劍》…鄭問的漫畫風格在作品閒如何變化?繪畫筆墨中,鄭問如何表達做為一個藝術家的自由,又從他的作品動搖人心、動搖世界?
#延伸閲讀:
【鄭問離世:眾生,我不再代替你們潰爛了】https://bit.ly/3y7rGHa
來看我們的更多精選讀者評論:https://bit.ly/3sBPYYQ
★ 付費支持我們,撐起一片更廣闊的自由空間:http://bit.ly/2wVfM6g
★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六週年 #新開端 #漫畫
鄭問的 繪畫 風格 在 馬克手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復興商工 訓練了他們紮實的繪畫、美術功力,但是卻壓抑他們不能畫漫畫(直到今天都沒有漫畫系),這是猛燒其柴火卻不給出口,他們只能自己尋找轟然的爆發。
現今少子化嚴重,招生越來越不易!
增開漫畫科也許是個好生意(誤)好主意😆
【2月22日,三十年前後】
0.
今天2月22日,有個特別的意義是,1989年,30年前的今天,星期漫畫創刊。
晚上,我請了創刊號鄭問外的兩位作者麥仁杰和曾正忠,以及其他後來曾經在星期漫畫上發表作品的作家阿推、傑利小子、平凡等人。
小麥進來就說:「怎麼有點黑社會聚會的感覺。」
阿忠進來的時候,大家都鼓掌,他退出漫畫江湖太久。
1.
我跟大家說,今天主要是兩件事。
一件是星期漫畫創刊三十周年,一起聚一下。
另一件,是想請大家幫我解開盤旋心頭一個多月的一個疑問。
這個疑問起自於一月在安古蘭漫畫展。
當時我接受訪問,介紹台灣1960、70年代的漫畫審查,導致本土創作萎縮,給盜版日本漫畫趁虛而入的黑暗時期,但也再導致其後1980年代中期台灣本土漫畫出現「文藝復興」的風潮。
不只一個人問我:那這些文藝復興的台灣漫畫家仍然是受日本漫畫的影響才出現的嘍?
我都回答:當然他們有看日本漫畫,但是以鄭問的作品來說,你可以看出那是完全橫空出世,完全和日本漫畫無關。而當時台灣許多其他創作者也是如此。對方聽了之後,也都承認。
可我心頭也就升起一個疑問。
那個時期台灣到底為什麼突然有那麼多光芒奪目的漫畫家同時出現?到底是哪些因素形成?
是什麼力量推動他們在之前的黑暗時期看了那麼多日本漫畫之後,卻各自完全不受日本漫畫的影響,走出自己極具特色的創作?
我自己想了些可能,但是拚不出一個滿意的答案,所以一直想回台灣之後找這些當事人來請問一下。
2.
我不必說我們中間談論的過程了。
簡單說一下最後歸納的結論。
第一,在1987年台灣解嚴前夕,整個社會各行各業都在國民黨長期統治之下蓄積了要尋找突破口的巨大能量。漫畫是其中之一。
第二,台灣漫畫創作者正是在之前的黑暗時期看了大量日本漫畫,所以決心另走自己的路。
第三,雖然不是所有的漫畫家都出自復興商工,但大量漫畫人才出自復興商工。今晚大家算一算,敖幼祥、鄭問、曾正忠、 阿推、麥仁杰、蕭言中、陳弘耀、傑利小子、平凡,按年齡前後都出自復興商工。
復興商工訓練了他們紮實的繪畫、美術功力,但是卻壓抑他們不能畫漫畫(直到今天都沒有漫畫系),這是猛燒其柴火卻不給出口,他們只能自己尋找轟然的爆發。
第四,他們各自頭角崢嶸,但又互相觀摩、刺激,發展出不同的風格,到1980年代解嚴前夕媒體鬆動,開始出現漫畫版面、漫畫雜誌,就形同搭起舞台,讓他們盡情發揮,也讓他們互相觀摩、較量,各自異軍突起。
感謝大家今天幫我解答了心頭的疑問。
3.
回想那個時代,真是台灣漫畫的黃金時期。
敖幼祥的皮皮、烏龍院。
蔡志忠的中國歷代經典。
鄭問的刺客列傳。
曾正忠的花心赤狐。
阿推的九命人。
麥仁杰的鳥人、零代傳說。
朱德庸的雙響炮、醋溜族。
陳弘耀的一刀傳。
蕭言中的童話短路。
傑利小子的黑白俱樂部。
任正華的修羅海。
老瓊的蔡田。
Coco 的二馬。
孫家裕的嘻遊記。
.......
(疏漏沒提到的請見諒,並請提醒補列)
真幸運是那個時代的讀者又是出版者。
4.
趁現在還是2月22日,先把今晚的聚會和緣由貼出來。
曾正忠還提醒我:2月22日也是國際貓節。(不過我回來查一下,是日本的貓節。)
也再次向所有的漫畫家致謝。
鄭問的 繪畫 風格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月22日,三十年前後】
0.
今天2月22日,有個特別的意義是,1989年,30年前的今天,星期漫畫創刊。
晚上,我請了創刊號鄭問外的兩位作者麥仁杰和曾正忠,以及其他後來曾經在星期漫畫上發表作品的作家阿推、傑利小子、平凡等人。
小麥進來就說:「怎麼有點黑社會聚會的感覺。」
阿忠進來的時候,大家都鼓掌,他退出漫畫江湖太久。
1.
我跟大家說,今天主要是兩件事。
一件是星期漫畫創刊三十周年,一起聚一下。
另一件,是想請大家幫我解開盤旋心頭一個多月的一個疑問。
這個疑問起自於一月在安古蘭漫畫展。
當時我接受訪問,介紹台灣1960、70年代的漫畫審查,導致本土創作萎縮,給盜版日本漫畫趁虛而入的黑暗時期,但也再導致其後1980年代中期台灣本土漫畫出現「文藝復興」的風潮。
不只一個人問我:那這些文藝復興的台灣漫畫家仍然是受日本漫畫的影響才出現的嘍?
我都回答:當然他們有看日本漫畫,但是以鄭問的作品來說,你可以看出那是完全橫空出世,完全和日本漫畫無關。而當時台灣許多其他創作者也是如此。對方聽了之後,也都承認。
可我心頭也就升起一個疑問。
那個時期台灣到底為什麼突然有那麼多光芒奪目的漫畫家同時出現?到底是哪些因素形成?
是什麼力量推動他們在之前的黑暗時期看了那麼多日本漫畫之後,卻各自完全不受日本漫畫的影響,走出自己極具特色的創作?
我自己想了些可能,但是拚不出一個滿意的答案,所以一直想回台灣之後找這些當事人來請問一下。
2.
我不必說我們中間談論的過程了。
簡單說一下最後歸納的結論。
第一,在1987年台灣解嚴前夕,整個社會各行各業都在國民黨長期統治之下蓄積了要尋找突破口的巨大能量。漫畫是其中之一。
第二,台灣漫畫創作者正是在之前的黑暗時期看了大量日本漫畫,所以決心另走自己的路。
第三,雖然不是所有的漫畫家都出自復興商工,但大量漫畫人才出自復興商工。今晚大家算一算,敖幼祥、鄭問、曾正忠、 阿推、麥仁杰、蕭言中、陳弘耀、傑利小子、平凡,按年齡前後都出自復興商工。
復興商工訓練了他們紮實的繪畫、美術功力,但是卻壓抑他們不能畫漫畫(直到今天都沒有漫畫系),這是猛燒其柴火卻不給出口,他們只能自己尋找轟然的爆發。
第四,他們各自頭角崢嶸,但又互相觀摩、刺激,發展出不同的風格,到1980年代解嚴前夕媒體鬆動,開始出現漫畫版面、漫畫雜誌,就形同搭起舞台,讓他們盡情發揮,也讓他們互相觀摩、較量,各自異軍突起。
感謝大家今天幫我解答了心頭的疑問。
3.
回想那個時代,真是台灣漫畫的黃金時期。
敖幼祥的皮皮、烏龍院。
蔡志忠的中國歷代經典。
鄭問的刺客列傳。
曾正忠的花心赤狐。
阿推的九命人。
麥仁杰的鳥人、零代傳說。
朱德庸的雙響炮、醋溜族。
陳弘耀的一刀傳。
蕭言中的童話短路。
傑利小子的黑白俱樂部。
任正華的修羅海。
老瓊的蔡田。
Coco 的二馬。
孫家裕的嘻遊記。
.......
(疏漏沒提到的請見諒,並請提醒補列)
真幸運是那個時代的讀者又是出版者。
4.
趁現在還是2月22日,先把今晚的聚會和緣由貼出來。
曾正忠還提醒我:2月22日也是國際貓節。(不過我回來查一下,是日本的貓節。)
也再次向所有的漫畫家致謝。
鄭問的 繪畫 風格 在 [閒聊] 鄭問的漫畫算是主流熱門的嗎? - 看板C_Chat - PTT網頁版 的推薦與評價
鄭問,台灣漫畫家一代大師,R.I.P. 我對他的作品印象只有《阿鼻劍》, 在書店偶而翻翻.. ..真的沒想到一翻就刁上了! 這麼強烈的畫風加上分鏡動作設計回來還在西洽發費雯 ... ... <看更多>
鄭問的 繪畫 風格 在 以能劍劃出的一片天... - 臺灣漫畫基地Taiwan Comic Base 的推薦與評價
活動由大辣出版總編輯黃健和主持,與鄭問工作室負責人鄭植羽一同暢談#戰士黑豹 為何38年後才再度問世?剛出道時期的鄭問,他繪畫風格的轉變,以及一步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