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 ◎鯨向海
兩隻熊抱著
他們的冬眠期
毛茸茸的
冒著煙(掩面)
手心互捏,喔喔(幻想)
寒風吹過曠野的空景畫面......
聖誕老公公也是熊
(咦)
自己就是
對方想要的聖誕禮物
(大誤)
汗水淋漓的脂肪啊
(灰熊棕熊北極熊大雄鐵雄…...)
層層相撲對峙
終於靠背靠腰(淚奔)
在一起的感動
(戳)
他們的吻與夢
不可兼得(菸)&(茶)
肌肉骨骼
兇猛起來
陽剛翻滾著(羞),金剛低吼著(跪)
未有雄偉的森林作掩護
卻有鮭魚迴游泉湧之蜜......
驚醒了
仍可感到
彼此大火
(灑花)
在清晨覆雪的市聲之中
窗外天色是迷霧散去的一陣神秘(囧)
--
◎作者簡介
鯨向海,精神科醫師。
著有詩集《通緝犯》、《精神病院》、《大雄》、《犄角》、《A夢》、《每天都在膨脹》。
散文集《沿海岸線徵友》、《銀河系焊接工人》。
--
◎小編 #三進 賞析:
沒錯,眼睛雪亮的你應該已經看出來,鯨向海〈熊熊〉一詩的魔力,在於()的使用。
括弧在詩作中並不罕見,與......跟「」應該都屬詩人常使用的符號。雖然現在會這樣大量使用括弧的創作者,大概只有眼球中央電視台(啊喂)。
〈熊熊〉這首詩之所以特別,在於鯨向海花式展現了括弧的各種用法。以括弧頻繁加入補述,為主述內容定調、甚至放大情緒。且(掩面)(大誤)(菸)&(茶)等網路用語,一再拉近與同樣習慣網路用語的讀者之間的距離。霎時之間感受不只是讀詩,又有點像是鄉民亂入置板凳坐沙發的感受。
只是兩片簡單的(),在標點符號本身的本格用法之外,還加開網路語境的外掛。已讀過此詩的你,不妨試著略過括弧,再重讀一遍,想必不難發現括弧搶戲的那一面。
--
美術設計:江襄陵 -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8/20210828.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奇怪 #鯨向海 #熊熊
重讀背骨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失敗者回憶錄:燕子來時(李 怡)
23歲時寫過兩篇以舊日北平為背景的散文,題目是《憶楓》和《憶燕》。說是散文,也像是小說。以一個小女孩子的第一人稱,寫童年故事。發表於1959年,幾年後收進我的第一本書《晨星及其他》中。書早絕版了。我留有一本,近日重讀這兩篇,腦際又響起古老的呼喚。林海音1960年出版的《城南舊事》,也是以一個小女孩的眼睛看那時的北京,她的北京故事比我生活時早十多年,但古城風貌依然。那時代在那兒生活過的人,大概總有些「舊事」縈懷。
《憶楓》講一個叫小紅的女孩,與少年玩伴楓哥的友誼。北平秋天紅艷艷的楓樹,和拾起落在地上的楓葉,在故事中穿插。楓哥是鄰家女傭的兒子,比小紅大兩歲,人寬厚,知識廣,讓小紅佩服。楓哥因家貧而不得不輟學,要離開北平到外地當學徒。走前與小紅去了近郊的香山,那裏以滿山紅葉聞名。他們從落葉中嗅到了前所未知的香味,終明白為甚麼叫香山。楓哥給小紅留下一封信,送她一片最紅最大也最完整的楓葉。小紅把它夾在她最愛的《唐詩三百首》中,帶到了香港。
《憶燕》開頭寫:北國春寒料峭,即使冰雪溶解,樹芽新綻,還不能脫下棉衣,只有當燕子在屋簷下呢喃,才可以確信大地告別了寒冷。燕子帶來春天,是希望的訊息。一雙燕子在小紅家屋簷築巢,每天雙雙飛出去覓食,有一天只有雄燕出外,媽媽說那是雌燕懷孕了。又過些時候,小紅見到兩隻幼燕張大嘴巴去迎接爸爸叼來的毛蟲。小紅與哥哥好奇,搬來梯子爬上去看,想不到把雌燕嚇得飛出燕巢,在屋簷下哀鳴着亂飛,不小心撞到屋樑,像斷線風箏似落在地上。小紅和媽媽把牠撿起,放回燕巢。
其後,似乎沒事了。燕子爸媽帶領兩隻小燕飛翔。秋冬來了,沒有了呢喃聲音,燕子一家飛往南方避冬了吧?然而,一天早上,小紅又聽到呢喃聲,她到外面看,燕巢上露出那一雙大燕子的頭部,牠們沒有離去,在淒涼地鳴叫。天氣越來越冷,過年前幾天,屋外的水缸都結冰,燕子的哀鳴也停了。媽媽爬梯子去看,兩隻燕子相擁着凍僵在巢內。媽媽把牠們拿下來,發現雌燕翅膀有一根骨頭折斷了。那是牠撞到屋樑受的傷,牠自知耐不住長途飛行被迫留下來。雄燕陪着牠,一起死亡。小紅十分內疚,這是她人生第一聲嘆息。
我「不悔少作」的文章很少,這是我於今重讀仍覺心靈觸動的兩篇。寫作時,北國的風貌,漫山紅遍的楓葉,屋簷下呢喃的燕子,童年的友伴,在我離開十年後仍然盤旋腦際。其後,我再也沒有寫過這類追憶舊日風情的文章了。
1960年,我結婚旅行選擇了去北京。那時我的思想左傾,很想見識新中國的這個新首都,也抱着重遊舊地的心情。
少年時在上面奔跑的舊城牆都拆掉,已無影無蹤。離開時天安門掛蔣介石像,現在掛了毛澤東像。天安門城樓前面的長安街,馬路寬闊得讓人恐懼。廣場新建了幾座蘇聯式四四方方的大型建築,那是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加上一個「人民英雄紀念碑」,與古樸的天安門城樓相對。宏偉嗎?還是覺得中國古城樓被蘇式建築侵蝕?
我那時想,也許舊時風物在新社會要被淘汰吧。燕子僵死了,古老的呼喚,是否也要拋棄?但是接下來,就越來越顯示拋棄傳統付出的高昂社會代價了。
燕子到北國,帶來春天的希望。想到梁啟超集宋詞句而掇成的著名對聯:「燕子來時,更能消幾番風雨;夕陽無語,最可惜一片江山。」(23)
重讀背骨 在 潘之敏Vicci P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車站等待的間隙裡,在陽台清晨的霜露後,在熱帶植物繚繞的梭梭摩擦聲中。一頁頁重讀,吳明益的浮光。
「拍照時我喜歡注視生物臉上的眼睛。我們在鏡頭裡和另一種生物的眼睛相遇,那震動不下於一個吻。一直在微距鏡頭裡盯著一隻霜白蜻蜓的複眼。你會以為牠每一隻單眼都在看著你,每一個微細、星球似的單眼,裡頭都有你的存在。」—《浮光》
在正午時慢慢踱步至尚未清醒的大街上,只有頂頭的艷陽狠狠曬著,攤車和商店的鐵門都歇著。和一隻被綁在路邊的流浪狗相遇,攤車的主人還沒營業,只留給他一把大傘熬過白晝日頭的烈,我看看他的水盆是空著,又走了一段路來到超商買了一瓶冰水,並要了個碗,走回那攤,狗看到我倒水,興奮的搖著尾巴,可是舔了幾口便不要了,他可能以為是吃的。後來傍晚我又走回去,他的主人已來,狗慵懶的窩在那,我便知道不需要干涉太多。
電腦硬碟裡最多的相片就是流浪動物的照片,在收容所的時光不知道照了多少的相片留底存檔,幫他們放上網等認養。即使結果永遠如此渺茫,在每一次按下快門的刹那,我都感到充滿希望的,我眼底他們最迷人的姿態。
「我們曾經按下的快門,就像放了數十年後的印書紙一樣纖薄易碎,是我們追問或想像照片背後的故事讓它有了骨骼。它挽救、停留、無能為力卻又像是阻擋了稍縱即逝的什麼。」—《浮光》
在文字與記憶和現實的交錯間,重疊了某種共生與氣味,而某些斷裂的片刻,卻又由這些線索慢慢拼湊起來,成為一個故事、一首詩、一則寓言。時常從吳明益的散文與小說中,又得到了部分的重生,充滿感激的。
#潘之敏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