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論壇回顧🔥「漫畫產業」第一回
◾史奴比租書店負責人沈俊源:「我為何開漫畫店?因為我喜歡看漫畫。」
在「漫畫大爆炸:從漫畫實務看博物館的多元可能」論壇中,我們盡可能網羅籌備小隊所關心、也想繼續發展的議題之相關領域人士。論壇共有六個精彩場次,每個場次將分成數次陸續分享,敬請期待!
🔥場次簡介:
你對「漫畫產業」的想像是什麼?有哪些從業人員呢?漫畫家、編輯、出版社?在「漫畫產業」這個場次,邀請的講者們在漫畫創作及出版領域都十分活躍且特別,他們扮演的角色,可能是大家熟悉卻未曾注意過的:帶給我們重要童年回憶的租書店老闆、獨立插畫經紀人,以及在漫畫推廣與跨業合作有很多成功案例的出版人。本場次由深耕動漫社會學研究多年的國立交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王佩迪主持,並從臺灣漫畫產業發展史及社會學角度,與每位講者的分享主題對話。
------------------------------------
🔥論壇內容:
◾主持人 #王佩迪 開場
主持人王佩迪本身為社會學背景,研究主題與動漫有關,博士論文題目寫的是動漫御宅族的萌系文化。回臺後,持續進行動漫及性別相關研究,並在臺大社會學系、交大通識中心開設動漫文化與社會、動漫御宅學、動漫歷史、動漫文化與性別等課程,也編輯出版一系列動漫社會學著作:談御宅文化的《動漫社會學:別說得好像還有救》,有關同人活動及其文化的《動漫社會學:本本的誕生》,以及採訪臺灣漫畫產業相關從業人員的《動漫社會學:台漫不死》。
在教學及主編上述系列書籍過程中,王佩迪發現臺灣有很多很好的漫畫家、同人創作領域相當活絡,臺灣漫畫在這幾年變得很活躍。政府的關注及補助為重要原因之一,但也因著大家長期扎根努力,才有今日逐漸開花結果。王佩迪感慨,剛學成歸國時還沒什麼人在談臺漫,動漫甚至被當成是沒用的、小孩看的東西,這十幾年下來變化真的很大。而由本場次三位講者的分享,正可帶我們看到臺灣漫畫產業幾十年來的發展與社會變遷。
.
◾講者1:史奴比租書店負責人 #沈俊源 現職小農
「史奴比漫畫屋」是大新營地區民眾耳熟能詳的老字號租書店,老闆沈俊源現在的身份是農夫,2018年因為租書店經營不易,忍痛結束這個陪伴他三十幾年的行業。
退伍後1990年便投入租書店生意的沈大哥,與人合夥或獨資,先後在臺南鹽水、六甲等地開設租書店,1997年回到老家新營創立「史奴比漫畫屋」。沈大哥表示,早期的租書店大多沒有營業登記,而他辦理營業登記,就是為了能安心經營、免受臨檢干擾。
「我為何開漫畫店?因為我喜歡看漫畫。」說起開設漫畫租書店的契機,沈大哥充滿熱情地說。憶起童年時去的租書店空間:很小很小的屋子裡,有個阿姨在顧店,漫畫都放桌上,大家就坐在桌邊的小板凳看漫畫,時而開心大笑、交換心得;但由於當時租書店被視為不良場所,孩子們去租書店不敢讓父母知道,有時還得躲避學校訓導主任的突擊檢查,這是早年在租書店看漫畫的情景,而「偷偷看漫畫」的經驗,是沈大哥和五年級生共通的兒時回憶,但也是種樂趣。
沈大哥談起自家租書店最大的特色,就是講究「人情味」,和讀者間的密切互動,是早年租書店重要的經營策略。在那個還沒有電腦、全靠人工的年代,租書店經營者要了解讀者喜歡什麼,沈大哥會把每位讀者對書的喜好及習性都記住;爾後才引進電腦,從286電腦開始慢慢將作業電腦化。為了在競爭激烈的同業中能獨樹一格、不能一成不變,沈大哥更將租書店內、外設計佈置得十分溫馨,讓客人可以很舒服地看漫畫。但隨著生意逐漸衰退,後期租書店也得兼賣飲料苦撐。
由沈大哥老家改建而成的史奴比租書店,內部空間保留老屋既有的飯廳、灶腳(廚房)和家具,沒太多裝潢,不大的空間內卻藏書量豐富,除了大量的漫畫以外,還收了許多頗具年代的老書,像是臥龍生、柳殘陽的武俠作品等等。幾乎所有臺灣老屋都難逃的白蟻問題,是史奴比租書店特有的困擾;曾有一套沈大哥珍藏不賣的《小甜甜》,就這麼硬生生被白蟻吃掉。也因此,當店面結束生意、臺史博向沈大哥收書時,雖然不捨,但也很高興「我的書可以放在更好的地方、更能享受它該去的地方」。
.
◾開漫畫店的甘苦談
因為從小就喜歡看漫畫,沈大哥決定與其花錢租書,不如長大後自己開漫畫店。沈大哥與人合夥開的第一間租書店位於臺南鹽水,沒想到開店第一年就慘遭水災,水淹到肚臍高,「對一個青年人來說,五萬塊已很不簡單,但那一年(淹水)就把我的書毀滅快一半!整個鹽水街頭都漂流著我們的書,漂去哪、有沒有被拿走都不知道!」雖然難過,仍勉強涉水撈回一些書,能撈多少算多少,還拿到嘉南大圳的圳溝洗書再風乾,繼續進書、繼續營業。
「每個鄉鎮都開一間店」、「希望每個地方都有我的據點」,是沈大哥最大的理想。繼鹽水之後,沈大哥又到六甲、麻豆、新營開店,並辦理營業登記。沈大哥表示,在新營開店時,生意已沒那麼好,整個新營有16家租書店在競爭;當時漫畫不算便宜,每一本漫畫對他來說都是種負擔。1990年開業、1997年登記,開業三十餘年於2018年吹熄燈號,沈大哥說來仍覺感傷。
.
◾租書店內的消費型態
租書店的讀者都愛看什麼書?租書店又進哪些書呢?
沈大哥表示,在鹽水開的租書店以小說為主,因附近有南榮工專;而新營店就以女性喜愛的作品為多,因為八成的客人是女孩子。當時漫畫店也是學生約會的場所,「從監視器裡,打啵的都看過。」但總體來說,女性讀者為沈大哥租書店主要的消費族群。
租書店生意最興隆時進書量相當大,店裡《少年快報》一次需進書50本以上,學生幾乎人手一本、每週購書,很肯花錢買漫畫。免費送書給一個帶頭的學生,透過他揪更多人來買漫畫,沈大哥笑說這是他的經營策略。當時還有很多公仔等周邊產品,是店家收入來源之一;像是小說旁的書籤就常被小女生偷剪走收集,讓沈大哥不得不想些遏止此行為的方法。
藝豐、東立等出版社和盤商是沈大哥的進書來源,其中藝豐是嘉義地區規模較大的盤商,距離進且方便;但由於當時漫畫出租店數量眾多,高人氣作品不易一次拿到需要的數量,沈大哥也尋求其他書商管道以因應客人需求。由此可見當年租書店這一行有多競爭,卻能維持生計;然而,「今日連要賣幾本書都很難,小朋友已經幾乎不看紙本、都在網路上看漫畫了,」沈大哥感慨道。
.
◾漫畫店榮景不再
店內「看書先付款上人,看後後付款完人,看書不付款下人」的警惕標語,反映了租書店經營上必須面對的困擾情況。此外,沈大哥說「偷書」也曾經是租書店的場景之一,但到後期「連偷書的都不來,就是這個行業已經生存不下去」。
漫畫店為何生存不下去?沈大哥認為電腦和遊戲的普及是對租書店業最大的打擊,從生意最好時每天營業額20萬、到後期每天只收200塊,必須去外面打雜打工來維持租書店和生活,而不得不將書店收起來。但沈大哥也表示,從早期租書店被視為不良場所,到今日可以討論漫畫博物館;租書店雖永遠打烊,卻也還是為大家留下一些老書做為博物館館藏,保存了讀者們的記憶。
.
◾主持人王佩迪回應沈俊源之分享
對主持人王佩迪來說,無論是童年過年親戚聚會時,為了打發時間去租書店租漫畫看,或是長大後到巷口的租書店看言情小說,還有熟記讀者喜好的老闆,都是很美好的回憶。
王佩迪將沈大哥開設租書店的年代,對照臺灣漫畫和漫畫產業發展,80年代末至90年代正是臺灣漫畫的一個輝煌時期,聽說受歡迎的書甚至一本一次會印30萬本的量。但在更早之前的60、70年代,武俠小說、漫畫單行本、或更早如《諸葛四郎》等從漫畫雜誌連載開始的作品,其實是臺灣漫畫第一個黃金時期;現在許多年輕人不知道的原因,在於1966年漫畫審查制度之後,臺灣漫畫就產生了斷層,好不容易才在80年代開始另一波的臺灣漫畫風潮。
雖然日本漫畫從70年代盜版時期便大舉進入臺灣,但在90年代之後,臺灣原創的作品就非常多,王佩迪認為當時真的是很特別的情況;而在《動漫社會學:台漫不死》的訪談中,更聽說全盛時期漫畫租書店全臺有6000多間,但2000年以後數量慢慢減少,現今連1000間都不到。最後,王佩迪建議,漫博館的籌備不妨思考納入「回憶」的收藏,透過博物館,保存大家對租書店的共同回憶。
------------------------------------
◾延伸閱讀: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我的奇幻租書店:臺灣租書店變遷特展」線上展覽 https://reurl.cc/Kjm5vp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觀˙臺灣》第29期:奇幻租書店 https://reurl.cc/R1pgQZ
🔸王佩迪主編,2018,《動漫社會學:台漫不死》。臺北:奇異果文創。
🔸吳尚軒,2019,〈漫畫出版生死戰:從4000家倒到剩490家!租書店瀕臨絕種,對出版社最大衝擊是…〉。風傳媒,網址: https://reurl.cc/D6R7Le
🔸陳怡如,2018,〈那些年我們一起租書的日子〉。TLife,網址: https://reurl.cc/q8x24E
------------------------------------
🎉🎉漫畫產業的分享尚未結束!還有連載中的「毛豬漫談」專欄的插畫經紀人 #毛豬;及以社團及商業視角推廣漫畫未來數位有限公司總編輯 #韓京岳,帶領大家認識漫畫的生產、流通與行銷,敬請期待!
#漫畫論壇 #臺史博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漫畫學士學程 #感謝文化部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金俊勉退伍 在 KaL-EL Sport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GuardiansTalk:
大家好,我是CHLin。帶大家回顧隊史近10年來最失敗的五大選秀指名。
⚾️⚾️
值得特別說明的落榜者:
高孝儀(2013年第九指名)
他交出的成績與其順位相稱,失敗的是教練團把他當作第一指名的大物來養成,並且給予其將近1200個一軍打席,換來的績效連稱為山寨張正偉都稍嫌勉強。
在與高國麟、陳品捷競爭外野失利之後,本季高孝儀在二軍至今只交出0.244/0.320/0.311的打擊三圍,途中更一度出現連續17打席沒有安打的難堪紀錄,他的存在同時也排擠到了林奕豪、戴云真、陳韋奇、申皓瑋等更需要穩定上場機會成長的外野手。
⚾️⚾️
李宗賢(2016年第三指名)
嚴格來說李宗賢並不算是非常失敗的選秀,但是若回顧其成長軌跡,用underachieved來形容其打擊上的成就並不為過。
李宗賢過去三個球季的OPS+分別是81.4、52.2、55.3,不管以三壘、游擊的標準都不及格,如果不是沒有其他更好的人選取而代之,實在沒有理由去忍受他一再挑戰現代對mendoza line的極限。
雖然目前李宗賢在開季打出了0.348/0.375/0.478,不過這是在沒有任何四壞球保送的情況下打出的成績,難免有被高BABIP灌水之嫌,會不會擠進排行榜就看今年後續的表現了。
⚾️⚾️
第五名:
申皓瑋(2016年第一指名)
雖然才22歲的申皓瑋要蓋棺論定其發展言之過早,不過考量到他進職棒三季半來始終沒有進步的選球能力與其從未完全被兌現的5-tools天分,仍然將他放在第五名以示警告。
不過申皓瑋在養成上不如預期順遂也與球團曖昧不明的態度有關,在2017、2019年讓他在一二軍之間頻繁升降卻只能在大半時間在一軍扮演著代跑、代守的免洗角色,過去三年在二軍單季也從未打超過153個PA,今年目前也只有37個PA,還少於高孝儀的51PA。
會讓他入榜的原因還有在該年的第七輪打出了同樣是高中畢業生出身的陳文杰,他在2017~2019年囊括了各大二軍獎項,雖然目前他也面臨到一些升一軍會遭遇到的挑戰,但相較於越長越歪的申皓瑋,陳文杰的成長曲線還是比較樂觀的。
⚾️⚾️
第四名:
于森旭(2015年第四指名)
不管改成什麼名字,他始終無法改善對左投一籌莫展的硬傷,就連在一軍也無法對右投手的變化球有太好的辨識能力,令他在二軍看起來好像是個咖,上到一軍卻變成除了腳程毫無可取之處的雞肋。
該年在于森旭之後總共有9人在一軍生涯擊出比他更多的全壘打,就算只取同類型的打者作類比,也有像被中信兄弟在第13輪指名的王威晨般成功的案例。
⚾️⚾️
第三名:
陳冠傑(2018年第三指名)
早再2018年參選前,陳冠傑洋洋灑灑的傷病史就是眾所周知的風險。進入中職之後,他體能基礎不足的問題也在去年球季進行到一半就浮現出來,先發投不到60球就氣喘吁吁,也完全找不到準星。本季更疑似出現YIPS的症狀,二軍1.2局就出現8次四壞球保送,今年要站上一軍看起來是相當困難了。
用事後諸葛的角度來看,沈鈺傑應該是誤認為陳冠傑有足以在一軍先發的能力,才會提前在第三輪攔截他,否則在他後面還有王尉永、劉軒荅、歐書誠等大社RP、也有像吳俊偉這種不滿20歲的火球男,實在沒有必要去冒這麼大的風險去賭一個這麼多毛病的痛痛人。
⚾️⚾️
第二名
羅國華(2017年第三指名)
當年我因為批評這個指名而遭到可能是葉粉的小粉紅出征,直到現在我還是沒有忘記這個老鼠冤,一定要好好再拿出來鞭屍一下。
由於葉君璋在2017年仍處聲勢正旺的階段,受到他高度力捧的羅國華也被期待可以直接成為勝利組的一員。
「羅國華不只曲球,所有球路都有5顆星的等級,差別只在於控球。」
被葉君璋認為什麼都好的羅國華正因為他不甚流暢的揮臂影響其控球能力,一軍通算51.2局就出現34次四壞球,這讓他從來沒有真正站穩過一軍,只能總是在看起來好像有所突破時一再讓人失望。
事實上在2017年的選秀會當中,在羅國華後面有吳丞哲、黃子鵬、黃竣彥、鄭佳彥四名投手在一軍有更多場次的後援出賽紀錄,晚羅國華一輪被選的蔡齊哲則是在一軍以先發、後援的身分合計投了超過120局,即使是相對小年,選擇羅國華的機會成本還是相當巨大。
⚾️⚾️
第一名
蔡欣宏(2014年第三指名)
蔡欣宏在東石高中時期就曾經受到國外球團注意,但最終因為手肘有碎骨而使合約作廢,之後他就一直受到傷病困擾而在成棒階段黯淡下來,直到2013年退伍在台電有所表現,並且參加測試會受到推薦得以參與選秀,最終當時的義大犀牛在沒有專職球探的情況下在第三輪就將之選進。
不過蔡欣宏在中職短短一季半只在二軍出賽22場,就在沒有一軍出賽的情況下被戰力外,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球團提前認賠殺出已不可考,但恐怕與他豐富的傷病史與他通算將近8的BB/9值脫不了關係,200萬的簽約金也像是丟到水裡一樣成為沉沒成本。
雖然2014年選秀獲指名的球員整體發展不如其他年順遂,但是在蔡欣宏之後還是有洪聖欽、邱浩鈞兩名大學生、社會人投手仍為現役身分,連在一軍出賽都沒有的蔡欣宏成為近10年來最失敗的指名也實在不為過了。
原文網址: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2485564601544569&id=874169032684142
金俊勉退伍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港人懼九七將屆,恐不能再暢所欲言。乃以膠布封嘴。自縛手腳。遊街滋事。以為此舉能對玖柒有所阻嚇。時人以其將激怒玖柒。惹來更大禍害。合力將之推落海域。不死。化身盧亭似人非人。識者指其盧循裔也。在島嶼周遭徘徊不去。啼泣如嬰。日後遂發展成香港海上觀光新景點。」
藝術家侯俊明一九九七創作版畫名為《盧亭》,以香港民間的人魚傳說,反映港人對九七回歸的不安和畏懼,太敏感的創作者從來都是時代的靈媒,二十三年後,經過去年下半年的反送中運動,重看《盧亭》,血紅色的版畫,如同墓碑一樣一刀一刀鑿出來文字,簡直是預言,哀傷的預言。
「經過了整個反送中,回頭過來看《盧亭》,應該說香港政治社會氣氛一直是這個樣子,到了二零一九年變得更劇烈了,整個問題被突兀地呈現出來,並不是說我有什麼驚人的預言能力。這個狀態就像是我們身體裡面的癌細胞,只是隱藏起來,因為外面的刺激,跟體質的退化,變得嚴重了。」
台北Hiro Hiro Art Space目前正舉辦侯俊明個展《Be Water: 香港同志、香港身體》,除了復刻的《盧亭》,同時也展示了九六年創作的《香港罪與罰》和二零一六年的《亞洲人的父親訪談創作:香港同志篇》、三套作品並置在一起,香港在藝術家的創作生涯其重要位置不言可喻,「其實我幾乎每年都去香港看藝術博覽會,我一直關切香港反送中的議題,每次看到新聞都覺得怵目驚心,真心會想為香港人做點什麼,」論及香港的第一印象,藝術家談到了二十幾歲剛退伍的那一次旅行:「那時候遇到台灣解嚴,做了幾個跟二二八有關的表演和活動,後來跟環墟劇場去香港,做暴力之風,同時也在藝術中心辦了我自己的個展。」
其時,歌照唱,舞照跳,東方之珠仍盈盈綻放著光芒,這個城市這麼富裕,但還是很多人在街上打赤膊,來自中國的底層勞動者這樣多,黃大仙廟、鵝頸橋打小人,宗教民俗這樣活躍,亞洲金融中心同時也是一個巨大農村,創作者有感香港貧富落差和豐富的俗民信仰,創作了《香港罪與罰》, 「一方面我受信仰氣氛的吸引,一方面又很難進入,是不相信的,那反而可以爭取更大的創作空間,被吸引過去,同時又保有自己判斷的空間,那個遊戲的空間就出來了。」
二零零七年,他的《搜神記》在香港佳士得拍賣場賣出約新台幣一千一百萬的高價,締造當代台灣畫家國際拍賣的最高紀錄,香港這個城市不可不謂是他的福地,然而零八年,他來到生命的低潮,他開始做靜心曼陀羅,注意力回到了自身,他開始回朔自己和父親的關係,也去思索自己要當什麼樣的爸爸,因而有了「亞洲父親訪談計畫」,日本、台北、曼谷、嘉義,四年前也來到了香港,聚焦在男同志的父子關係,「我預設男同志和父親的關係是很緊張的,可是我去香港,得到相反的結論,我在香港訪談的結果是他們都是年老父親的照顧者,父親都很依賴他們。但香港人的狀況是不能談,知道了,也只能是默認和默許。」
父權是房間裡一隻大象,不聽,不說,不討論,故而可以相安無事,但父權擴大成政權,就是極端的反抗,香港與文化血緣的中國有了巨大的斷裂,「很多勇武被趕出家門,我覺得這是一個時代事件的推波,小孩到了一定的年紀還是要跟父母切斷關係,離開家庭,我想在任何的時代都是。這些抗爭者在家裡得不到父母親的愛,可是她們在抗爭中,有人補位上來了,有新的父親和母親,新的手足和家庭,超越了血緣關係。家庭連結不用勉強,父母緣淺,合不來,斷裂了,就斷裂了,這世界會有另外的家人。」
「我對他們這次抗爭的手段和配備,都刷新了我們的認知,我對他們的創造力是很欽佩的,我覺得這一代的香港人,如果沒有被打退打死,他們一定是未來最強的人種。我在新聞看到他們很強大的生存能力和創造力,」藝術家談到香港人只有欽佩,藝術家能做的也只有創作,用藝術做治療:「一個處境被看見,就是被療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