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最壞的打算和最好的準備?
4步驟讓你擁有成熟健康的心境
---------------------------------------------------------
人的心境,往往會因為受到環境的誘惑、刺激而產生情緒的波動,輕者覺得困擾,重者喪失自主的能力。如果有了心靈環保的措施,遇到狀況發生時,便可淺則保持平靜、穩定,深則自主、自在。
依據心靈環保的原則,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三個層面的修養,那就是保持身體、心理、精神的平衡與平常,通稱為身、心、靈的健康。然而一般人僅在意自己的身體是否健康,卻忽略了心理是否健康,尤其會疏忽了保持平常心的精神修養。因此,在順境中尚能揮灑自如,似乎沒有不能克服的難題,一旦遇到逆境當前,便哀聲歎氣,不知如何自處了。這必須透過「心靈環保」的修為,才能做到「以平常心」來看待一切順境及逆境。
佛家強調因果觀念,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是如果種瓜、種豆,不得其土,不順其時,不如其法,那麼種瓜未必能得瓜,種豆也未必能得豆。因為,從「因」至「果」的過程中,尚須有其他條件配合,稱之為「緣」。所以,事物的成敗,都必須「因、緣、果」三者具足。
「因果觀」必須配合「因緣論」,才是正確的現象論。從因到果,並沒有一定的必然性,個人主觀的因素固然重要,外在客觀的因緣能否如我們所希望的,也極為重要,不論是自己的因素或外在的因素,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因此,我們只能做最好的努力,也要做最壞的打算。否則,過份樂觀或過份悲觀,都不是成熟健康的心態。
如何培養這種成熟健康的心境呢?有四個步驟:
一、遇事要作正面的評估,避免作負面的預測。人生的旅途總是起起落落,「起」是前進的過程,即使是「落」,那也是人生另一種前進的過程。
二、要能逆向思考,如此才能勝而不驕,敗而不餒。當在成功的顛峰之際,便要有走向下坡的準備;當因為失敗而跌落至谷底時,也要有攀登下個巔峰的願景。
三、凡事應當進退有度、收放自如。古人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也就是說如果一展抱負的機會來了,應該當仁不讓;萬一時運不濟,此路不通,就要養精蓄銳、候機待發。
四、不論成敗,都要抽離自我的私利與私欲,都要肩負起奉獻自我、利益眾生的責任。這便是一個有智慧、有慈悲的人了。
然而,如果你只在字面上理解,只知在道理上認同,心靈環保的力量不容易產生,必須輔以方法的練習,才能奏效;禪修就是相當有效的方法之一。剛開始時,可先練習放鬆身心,等到不再心猿意馬時,就可練習體驗身心的覺受;觀照自己呼吸的大小、長短、深淺、涼暖等感覺,這能讓內心平靜、安定、清明,若於此時忘卻身心的負擔,就能夠進入身心統一乃至身心與環境統一的境界了。禪修的最高境界,是超越對立及統一,那便是無我無相而又不離諸相的境界。
在這個境界中,你除了能夠掌控自己的身心,更能包容他人的缺點,尊重他人的優點,同時能夠感受到個人的小我,是不能脫離大環境而獨立存在的,個人是有限的,大環境是無限的。如果能再進一步放下身心,不執著環境,就能達到《金剛經》所說「無相」的境界,如此不但能適應各種狀況,而且只要是對眾生有利益的事,都能盡自己的力量去做,那就是《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心靈環保的最高境界了。---本文摘自聖嚴法師著《人間世》
金剛經聖嚴法師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放下「自我」的幻覺
一般人認為,活著的時候,自己的生命就是「我」;死亡以後,雖然身體消逝了,但是靈魂還在,就轉而把靈魂當成「我」。但是,狗有狗的靈魂、貓有貓的靈魂,人也有人的靈魂,即使是人的靈魂,也有男人、女人之別。所以,在一次次的生死輪迴之中,靈魂並不是絕對不變的,只要靈魂一變化,「我」也就會跟著變化。因此,佛法雖肯定身體、靈魂的存在,但它們都不是固定不變的,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沒有一樣東西可以稱為「我」。
第一次接觸「無我」觀念的人,大都會感到害怕,其實「無我」才是對自我真正的肯定。讓我們仔細想想,「我」究竟是什麼?是心?是身?還是身心之外所擁有的事物?所謂的思想、財產、名譽、價值判斷等,就是「我」嗎?或者只是「我的」罷了?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我的名字叫做「聖嚴」,但是在台灣,就有五個名叫「聖嚴」的出家人,所以將來如果有人提到「聖嚴法師」,究竟指的是誰?還有,我曾經在大英歷史博物館看到敦煌出土的古代經卷,裡面就有一位唐朝的法師與我同名,巧合的是,這位法師也姓張,和我俗家的姓一樣,也叫做「張聖嚴」。由此可見,歷史上同名同姓的人很多,我的名字並不就是「我」。同理可知,我的身體不是我、我的名譽不是我,其他與我有關的一切也都不是我。因此,現在一般人所講的「我」,都是虛幻的我,並不是真實的。
但是一般人還是很怕無我的觀念,因為一講到無我,就覺得自己的價值、立場、目標、方向似乎都消失了。曾經有一位美國教授跟著我打禪七,在打坐狀況非常好的時候卻要求回家。我問他:「你為什麼不坐了呢?」他回答:「我愈坐愈好,覺得這個世界愈來愈空虛、不重要。但是這樣不行,我還有一個太太,我怕我一開悟,進入『無我』的境界,就可能不要太太了。我可以不要太太,但是太太不能沒有我,所以我想回家了。」他表示,基於慈悲的心理,他要回家幫助太太,所以他不想打坐、開悟了。於是我告訴他:「你好愚癡啊!成了佛、開了悟的人,雖然沒有自私自利的我,卻有大慈大悲、大智大勇,也就是把小我擴大成無限、廣大的我,不僅可以幫助自己的太太,還能救度更多眾生。」
佛教認為,一切有形、無形的現象,在我們身邊不停地變換著,生活在這個變動不已的幻境當中,我們常常為自己編織苦惱的生死之網而毫不自覺。明白「無我」的道理,就可以幫助我們練習放下自我的幻覺,積極修行菩薩道。
雖然眾生看佛是有「我」的,例如在《金剛經》中,釋迦牟尼佛就常以「我」自稱,但是在其他佛經裡,如來也常說:「我是佛」、「我在說法」、「我在度眾生」,這些都是「假名我」,是為了讓眾生瞭解佛所說的法,才必須有個指稱的對象。事實上,佛的「我」就是「無我」,拿掉凡夫的自我,只剩下佛的無我,才是究竟的我,也才能在這個世界上,發揮絕對正面的影響力。
延伸閱讀 👉自我與無我
https://youtu.be/OueWdy4k8gI
--本文摘自《真正的快樂》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放下自我的幻覺
#自我與無我
金剛經聖嚴法師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走自己的路,不必比較
如果我們做任何事,都要和別人較量的話,會是很痛苦的事。不管比高比低、比勝比敗,一旦比較,一定會陷入痛苦中。
記得有一年,奧林匹克運動大會的游泳比賽,有好幾個國家的選手競逐,結果日本選手得到第一名,第二、三名分別是俄羅斯、美國的選手,事後,記者們採訪得到冠軍的日本選手,問他:「你隔壁的水道,一邊是美國人,一邊是俄羅斯人,他們都曾經打破世界紀錄,你知道嗎?」他回答:「不知道。」接下來記者又問:「你知不知道其他選手緊追在後,你一度還被俄羅斯勁敵超越?」結果他還是說「不知道」,他說:「我只管游我自己的,不管是誰在和我比賽,我只是一心一意奮力地往前游去。」
可見,當一個人正在努力時,只要把自己分內的事做好,不需要和別人比較。如果存心和人較量,你可能會想模仿別人的做法,但是只要一模仿,就一定會落後,因為別人已經先完成了,你隨後跟著做,頂多排行第二名,不可能是第一名。第一名的路一定是自己努力走出來的,無論走得好不好,這條自己走出來的路,一定是屬於自己的。
還有一個故事,是我小時候父親講給我聽的。有一次,我們看到一群鴨子在河裡游泳,父親便問我說:「你看到了嗎?小鴨游出小路,大鴨游出大路,有的鴨子在前面,有的鴨子在後面,但是每一隻鴨子最終都游到河的對岸去了。」這個故事對我的影響很深遠,讓我知道,人與人之間不需要比較,只要努力走出自己的路就好。
在人生的路途上,不管自己的步調如何,只要是自己走出來的路,這條路就是屬於自己的。例如,「心靈環保」這個名詞,雖然是我最先提出來的,可是別人也在做,甚至做得更好,不過我不會和他們比較,而且歡迎他們和我一起來推廣這個理念。所以別人的路我可以走,而我的路也可以讓別人來走。重點是不要互相比較,因為和別人較勁是件痛苦的事,盡力而為,絕對是最可靠的行事態度。
不過,較量心也不完全是負面的,例如,凡夫看到佛已經成了佛,或是某些人在修行方面成就很大,既慈悲又有智慧,相較之下,自己卻沒有這些成就,於是生起效尤之心,發願努力精進。所以在修行的道路上,正面的較量,能激發見賢思齊的心。
《金剛經》中談到,以恆河之沙這麼多數量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來布施,其福德還比不上為他人說四句含有佛法深意的偈子,這種在功德上互相較量,便是「好還要更好」、「精益求精」的意義。另外,佛法也有「四正勤」這個名詞──已修的善要增長,未修的善要修學;已造的惡不要再造,尚未造的惡不可以造,也指出了較量心在修行上正面、積極的意義。
所以,每當我聽說某某法師比我更強,或是某某學者學問比我更好,我不敢有妒嫉、打倒或是要強過他們的念頭,我只會感到慚愧,知道自己必須更加努力。就像我為法鼓山的弟子們所寫的〈四眾佛子共勉語〉中有兩句:「盡心盡力第一,不爭你我多少。」意思是只要努力去做,不要和別人比較,否則不但會傷害別人,也會延遲自己的成長。
---本文摘自《從心溝通》
延伸閱讀 👉如何去除較量之心
https://youtu.be/xgW3H5KGjPQ
#聖嚴法師開示精選
#走自己的路不必比較
#從心溝通
#如何去除較量之心
金剛經聖嚴法師 在 《金剛經》修學| 聖嚴法師《金剛經講記》(一) 的推薦與評價
《金剛經》為佛教重要經典,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ore)波羅蜜經》,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指最為堅硬的金屬,喻指勇猛的突破各種 ... ... <看更多>
金剛經聖嚴法師 在 PDF 聖嚴法師---《金剛經與福慧自在》(上)(下)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聖嚴法師 ---《金剛經與福慧自在》(上)(下) [Youtube] ... 阿彌陀佛佛教功德教育淨土法門法鼓山聖嚴法師金剛經人間悟語楞嚴咒菩薩三皈依釋迦牟尼佛西方 ... ... <看更多>
金剛經聖嚴法師 在 《金剛經》講記之一:緒論、說法對象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金剛經 》講記之一:緒論、說法對象首先由經題介紹開始, ... 想一探《 金剛經 》堂奧的人們,這是一堂絕佳的入門課前。 ... 聖嚴法師 經典講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