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柱
兩座金鐘獎影帝李天柱,是蘭陵劇坊創始會員之一,「吳靜吉、姚一葦教授會給大家上上課,我比較少去,因為已經進了華視。」
那個傳奇年代,追尋理想就簡簡單單的去做,大家會聚在一起看表演、聊理想、分享心情,單純即美好。
李天柱在新竹眷村長大,父親在生了三個女兒之後,給這個小兒子取名天柱,從小就灌輸他要當大丈夫的觀念。
偏偏他長得瘦小,和頂天立地大柱子有段距離,覺得這名字好沈重,因為在學校老被取笑,可是他個性好強,就愈要表現得像個爺兒們。
爸媽在李天柱很小的時候離婚,他記得以前過年吃完年夜飯,爸爸就會把他們姊弟送上火車,那個年代從新竹搭火車到台北要晃一夜,到了台北再坐三輪車去媽媽家,過完半個寒假,再晃回新竹,熬夜寫寒假作業。
後來李天柱念了世新,就上台北住在媽媽家。他在世新學弟妹們中很有名,除了他是藝人,也與他和學妹藝人劉方英談戀愛有關,後來劉方英也進了華視,這對明星戀情更受大眾關注。
只不過李天柱和劉方英後來結婚、離婚,又各自嫁娶,各組家庭,令影迷興奮的那段風花雪月,已隨歲月流逝。
李天柱說:「我不太相信愛情,愛情是直覺,人不能一直憑著直覺過日子。」信仰虔誠的他,還在CGNTV和牧師一起主持節目《家庭連絡簿》,現在對他來說,最重要是傳福音,其次是家庭,第三是演戲。
但李天柱當年可是非常努力的追求戲劇人生。
還在學校期間,他常和郭志傑(台北曲藝團團長)、李國修跑遍大台北到處找戲演,因而認識興趣相投的李立群,李立群是華視訓練班第二期,他介紹李天柱考進第三期,裡面的同學還有程秀瑛。
李天柱還沒畢業就進了華視,後來畢業、退伍,剛好被金士傑相中演《荷珠新配》,而他這一路演影視作品,也沒放棄舞台劇,當年曾演出史詩戲《代面》,他演北宋俊美蘭陵王,李芷麟演他母親,寇世勳也參與演出。
後來因為現實問題,李天柱多半都拍電視劇,有舞台劇像藝工總隊找他,也都樂意演出,但他的老友李國修成立了屏風表演班,卻在十年之後才首度想到李天柱。
「以前不明白,他怎麼過這麼久才找我?我也沒特別忙。但他也沒特別解釋。」後來李天柱自我檢討,應該就是他做人太像刺蝟了,「我們也沒吵架,我總感覺他想躲我遠遠的,可能我太了解他,說話又常常傷人。」
老同學找他演的就是《京戲啟示錄》的戲班老闆,那是他們一起成長的年代。
「以前李國修的家住在中華商場第八棟,我們翹課去西門町看電影,看完就常去他家,就聽他爸爸操著山東口音說他…」李國修的父親李慎恩當年是做平劇手工戲靴的藝師,「京戲啟示錄」就是他為父親而寫的。
回憶過往,李天柱笑了,「我們是老交情啊,以前在學校常偷偷開舞會,不是我們愛跳舞,很多人去也不是因為愛跳舞,而是想在中場休息時,聽我和李國修說笑話、講相聲。」
李國修曾經擔任張小燕《綜藝一百》編劇,也曾經在電視圈工作,後來就專注在劇場。
李天柱和李國俢以前常常爭論表演理念等等事情,李天柱說:「留在劇場界真的很苦、賺不到錢,他就想自己弄一個王國、堡壘,偶爾打開窗子看一下外面世界怎麼樣?哎喲再趕緊關起來,他就膽兒小。」
李天柱說著指指上面說:「只有老同學敢講這話,反正他也聽得到。」
李天柱覺得藝術表演平台,沒有哪個比較高尚或俗氣,影視作品也有高尚的,舞台劇也有低俗的,全是內容的問題,和表演平台沒關係。
他嘆口氣說,每個時代不同,現在常常感覺到劣幣驅逐良幣。
「大家只追求小確幸,就看不到一些好東西而得過且過。當你看過一些好東西的時候,就會知道我們還可以更好!」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821ent030/
#蘭蘭夫人會客室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謝春德,1949生於台中市,著名攝影家、藝術家。高中就讀一年即休學,當過鐵工廠黑手、廣告社學徒、郵局腳踏車管理員等。19歲便以前衛、超現實的風格,在精工社畫廊舉辦第一次個展。1970年代中期,謝春德與胡永、淩明聲、柯錫傑、莊靈、周棟國、張國雄、張照堂、郭英聲等人組成「V-10」(視覺藝術群)。197...
金士傑蘭陵 在 劉中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早看到自己當媽第五年寫的文章:「一個媽媽長大的時間」
自己竟然就哭了起來。
「花椰菜的生長期是65天
紅蘿蔔的是80天
小番茄 需要90天
黃豆的要四個月
芭樂 長成樹 至少ㄧ年
一粒米從稻穗長出的時間
一個人做豆腐、做泡菜的時間
做醬油、做醋需要的時間
還有煮一頓飯的時間
那吃一頓飯只有多少時間,
讓它來乘載無限感恩,
無限的尊重
與不可思議」
時間,時間,養孩子的時間。
一個媽媽長大的時間。
青春消失的時間。堅韌發芽的時間。
耐性,要有耐性,等待小孩長大,等待媽媽也長大。
說來很不好意思
當媽這件事,我沒什麼慧根
我真的是到第六年,才開始好像有點懂得怎麼當媽媽。
如今邁入第七年了。
抓狂的時候少了一點,也總算找到一點夢想與家庭的平衡。
「蘭陵四十」不知還加不加演。
楊麗音老師演過我兩齣劇本的「媽媽」角色。堪稱國民媽媽。
鄧安寧導演的新戲「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即將在公視播出,萬分期待!
-------------------------------------------------------
當媽五年第一場舞台劇約會獻給《蘭陵四十:演員實驗教室》
婚前,是穿著波西米亞風味的長裙,羅馬涼鞋交纏到腳踝,頂著一頭俏麗短髮,穿梭在戲劇院、城市舞台、小巨蛋的偽文青。姊妹們的約會常常在藝文表演裡度過,我那詩意、高雅的「文藝魂」,在生了兩個孩子後早就魂飛魄散,到中正紀念堂都是遛小孩,恨不得他們快點累昏,哪裡還能跨進國家戲劇院?
應該要從出發前開始寫起。
有了兩個孩子,週末是家庭日,夫妻兩人幾乎不太可能一起出席活動,家裡總要有一個人留守。
偏偏,蘭陵四十的舞台劇《演員實驗教室》演出,只剩一場,在星期天下午。
「你有可能跟我去嗎?」星期六晚上,我殷殷期盼地問鬍子哥。
「兩隻怎麼辦?」
「今天晚上兩隻睡阿嬤家,阿嬤說明天中午前一定要接走。婆婆有可能幫忙帶下午嗎?」我拋出一個妄想,婆婆大人高齡八十,平常幫忙看顧自己女兒的兩個小孩,週末是老人家一週難得的單身時光,要她跟兩個小皮蛋廝殺,做媳婦的實在難以啟齒。
幸好我有個還不賴的隊友,鬍子哥致電婆婆:「媽,明天下午差不多一點到五點半,兩隻可以去妳哪裡嗎?」
婆婆那頭頓了頓,我張大耳朵,手按著滑鼠,票卷要買一張還是兩張,就等婆婆大人一句話!銀幕上只剩下19個座位可以買了……。
小子與小妞合體的破壞力名揚四海、威震八方,究竟令人驚恐到什麼程度呢?這實在沒什麼好誇口的,我跟你講件事,你就可以窺知一二。
不久前除夕夜的團圓飯定在餐廳,婆婆大中午就緊張兮兮打電話叮嚀我:「薇薇啊,妳下午可千萬不要帶兩隻回來啊,我們晚上直接餐廳見就好!」聽得我哭笑不得,八十歲的老人家哪裡不盼含飴弄孫,偏偏我家兩皮蛋不讓人隨便「弄」,倒是捉弄人的功力高強,害婆婆大人即使在團圓氣氛濃厚的除夕日,也驚慌得能閃就閃。
但婆婆大人大發慈悲,聽見鬍子哥握著電話應著:「…..可以齁?搞得定喔?」
我見獵心喜,火速定好兩張票。
隔天中午歡天喜地去阿嬤家接小孩,準備把兩隻接駁到婆婆家,我倆就能你儂我儂看戲去也。(想得美!)
果然,看個戲,早就不是買了票就能帥氣出發的時代了。
到了阿嬤家,喜妞怒把玩具往地上一扔,生氣地:「我要跟阿嬤玩!」、「我要在阿嬤家!」、「我還要耶!」、「我不要走啦!」
然後她躲去床底下,橫豎不肯出來,我看看時間,要是遲到,可就無法進場了。心越急,越勸不了。阿嬤、阿公都出動,小妞就是不肯從床底出來,放聲大哭。
最後我那還不賴的隊友來了。我帶小子去車上,不到三分鐘,隊友帶著小妞上車,小妞還是抽抽咽咽,我驚異地望著隊友:你怎麼辦到的?
隊友神祕一笑。
●
拖著不安(為婆婆的處境堪憂)與愧咎感(拋下兩隻),總算我們坐在國家戲劇院裡面。氣派寬敞的大廳,我僥倖買到一樓第十二排的位置,視野非常好。舞台簡單,也可以說除了舞台,幾把椅子,什麼也沒有。大概不需虛構誇張的佈置了,因為這次演出的故事,幾乎都是八成真實的演員人生故事。有什麼比真實更撼動人心?
超過一半的故事,源自於家庭。
家是一個人生命過程中重要的初始。我們最想回去,也可能最想逃離的地方。激發我們潛能,也可能污衊我們夢想的地方。
大概是當了媽,我在看阿多的故事「蓋子與裙子」,大笑出來。
當年阿多在美國學舞台表演,有個橋段是孩子生病在加護病房,她必須「很憤怒」的去質問先生,偏偏阿多是個優雅有禮貌的孩子,她的「很憤怒」,怎麼看都「不夠憤怒」。
美國導演對她激動咆哮著:「知道什麼叫做憤怒嗎?打從心裡爆發的那種情緒,像是內在有個大火爐,火氣沸騰,蓋子都在嘎嘎響,妳就要讓蓋子瞬間爆掉!」
阿多一頭霧水。
導演繼續咆哮:「想想妳媽罵妳的那種樣子!!」
阿多縮著身子,怯生生回答:「可是我媽從來不生氣,她說話好溫柔….」
美國導演立馬憤怒甩本,離開前看向練習場的同學吼著:「無藥可救了,你們誰誰誰去幫幫她。」
一個男同學,突然走到阿多身邊,不知道是故意作弄她,還是真心想幫她掀蓋子,男同學用力掀開阿多拘謹的裙子……阿多受到驚嚇,在舞台上難堪的哭了出來。
多年後,阿多當了媽媽,她似乎未曾真正體悟蓋子掀開的感覺。
直到有一天,她收到電話費帳單,她那即將面臨考試的國三兒子,偷偷交了一個女朋友,阿多打開電話費帳單,一萬五千元!
瞬間,腦門充血,一秒內,她的蓋子被掀開了。終於她懂了掀蓋子的感覺。
阿多的結語是:「我的兒子,比那個美國導演厲害多了!」
原來每個優雅的女人,遇到兒子,都會有抓狂失態的時候,我真不需要無地自容。有了孩子以後,常常掀蓋子,有時候早晨剛掀完棉被起床,我就被小孩掀蓋子了。小孩三分鐘一小鬧,五分鐘一大鬧,開開關關開開關關,乾脆別蓋了!透透氣挺好。至少不會變成悶燒鍋。
●
另一個故事,劇場大師馬汀尼老師的故事。
每次戀愛,她總是一開始就輕挑地警告對方:「不愛,就ㄘㄟˋ囉!」
她談過無數次戀愛,蕭灑自在,即使有了未婚夫,她仍舊和外遇對象去大度山看日出。
直到有一天,未婚夫等她回家,聽她撒謊,未婚夫拋出一些問題:妳希望我們保持開放的關係,身體跟誰睡都沒關係?或者,妳希望我們互相隱瞞?或者,妳希望我們解除婚約?
就在那一天,馬汀尼沉坐在客廳,恍惚間看見一個女人騎馬呼蕭而過。猛地她忽然明白了,那個女人就是她,青春時期的她。
原來她害怕的是伴隨著青春消失而失去的自由,她對這樣的消失感到不知所措。
有了深層的認知以後,她決定走進婚姻,今年已經結婚二十五週年。
是不是最大的勇敢,就是長大?
是不是我即使有了兩個孩子,還是一直不願意長大,沒有真正面對現實,所以在育兒的過程裡,難受的時候比享受的時候多?
是不是我處在生了孩子失去自由的恐慌裡,這種不知所措即使五年了,我還是適應不良?
好吧,可能以上皆是。
那我就承認了吧!
雖然不知所措,我畢竟也在自我與家庭的矛盾掙扎裡養了兩個孩子,在熬夜賣肝下完成工作,現在竟還能偷閒小兩口出來看戲,是多好的小確幸。
既使一直遊走在憤世、厭世的邊緣,但是小孩健康可愛,畢竟是萬幸。
我想起了舞台上,鄧安寧導演的故事。
一次飛機機艙裡空調失靈,他呼吸不到空氣,動彈不得。這感覺帶出更深層的記憶-----心肌梗塞(好像是),緊急住院開刀,心臟裝了支架,醫生說三天三夜不能動,排泄都在床上。加護病房裡有心臟監視器、有點滴架、呼吸器,種種器具冰冷的聲音飄在耳邊。意識忽而清醒、忽而迷離,然而他最痛苦的是-----「我、想、大、便」
鄧導無法想像一個人屁股頂著便桶,躺在床上排泄。「如果可以的話,我應該在被送上救護車之前,先去上廁所!」
全場都笑了。
最後,鄧導說,以後每到人生艱難的關頭,他會鼓勵自己,還有什麼比還活著更令人感謝?
縱然生活中大小鳥事不斷,憤世厭世的念頭日夜出沒,但還活著,挺好。
還有另外兩個故事與親子關係有關。
影后楊麗音陳述她與父親決裂,父親用鐵鎚將她釘死在房間,她逃出那個房間,從此不再回家,直到父親六十大壽,發邀請函請她回家。她沒有再多說,回家以後發生了什麼事,我好想知道,父與女怎麼破冰的?
電影人王耿瑜在大四那年降轉大二的文化影劇系,媽媽從不諒解到默許,她在媽媽逝世後到房間整理照片,看見媽媽在照片上寫給的話,媽媽說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最棒的,她很開心女兒當自己的主人。
我想要什麼樣的親子關係呢?
向來自由自在、討厭管人的我,當了母親,迫不得已要教養孩子,要好努力去當一個媽,雖然不知道什麼是好媽媽,但是心理卻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對孩子還不夠有耐性,動不動就掀蓋。
我還在失神亂想中,舞台上揚起一首歌,優人神鼓創辦人劉若瑀的孩子自己創作的「謝飯歌」。
她啊,悠揚地唱著:
「花椰菜的生長期是65天
紅蘿蔔的是80天
小番茄 需要90天
黃豆的要四個月
芭樂 長成樹 至少ㄧ年
一粒米從稻穗長出的時間
一個人做豆腐、做泡菜的時間
做醬油、做醋需要的時間
還有煮一頓飯的時間
那吃一頓飯只有多少時間,
讓它來乘載無限感恩,
無限的尊重
與不可思議」
時間,時間,養孩子的時間。
一個媽媽長大的時間。
青春消失的時間。堅韌發芽的時間。
耐性,要有耐性,等待小孩長大,等待媽媽也長大。
謝幕了,我在淚水中起身鼓掌。
才發現蘭陵劇坊創辦人吳靜吉先生坐在我身後。他曾說過,生活就是實驗。當媽媽的應該格外能感受。每一天與小孩的相處都沒有劇本,每一個與小孩的應對,都是一場實驗,溫和加上堅定,或者,嚴厲加上深情,或者,溫柔堅定加上嚴厲深情。
哪一種配方會有最好的結果?沒人知道。
生活實驗,講究的是過程。
沒有結果。無從結果。
一切都是過程。
金士傑導演在表演節目單裡表明:這個戲,當年上台大家是20到30歲,如今每個人都加上35歲,大家不約而同的鬆了、疏了、起皺了、下垂了,然而每個人口袋裡身分證「籍貫」欄裡填寫的,仍是舞台兩個字。
媽媽啊媽媽,鬆了、疏了、起皺了、下垂了,還是媽媽。
高分的也是,不及格的也是。
給媽媽時間。
當一個好媽媽,要比花椰菜的65天還長一些。
養成一個孩子,那比收成千千萬萬的稻穗還久。
我們都懷著感恩的心,尊敬地等待,好嗎?
●
從戲劇院彈飛回婆婆家接孩子,我答應過妞妞:「短針指到五,媽媽會回來。」得來不易的蘭陵四十,得來不易的一場約會。謝謝鬍子哥陪我看戲,我們回家做飯吧!
#照片是,我那也曾經很優雅的老媽。
#老媽是金門小辣椒。
金士傑蘭陵 在 陳紫綸|Shaof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上禮拜收到年輕可愛又是劇場人的客家廣播主持人李穎珍的邀請上了寶島客家廣播電台
她是在去年前年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聽見我創作的謝飯歌,大為感動,想不到最近發現我是客家人還有客語版謝飯歌就把我抓來了。
真是佩服她的主持功力,毫不冷場。
歡迎大家年夜飯當晚9點來聽聽我們的對話啦。
由金士傑導演導的《演員實驗教室》也在今年在台中與高雄上映,在烏鎮戲劇節演出搶票一空評分很高,最近還得獎了!
售票資訊
https://npac-ntch.org/zh/programs/show-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ext62ul4p3
廣播資訊
【客家365】
2020.2.25 9pm 主持人:李穎珍
● 財團法人寶島客家廣播電台 FM93.7 / 臺北市、新北市
● 新客家廣播電台FM93.5 / 桃園、新竹及部份苗栗、臺北地區
● 大漢之音調頻廣播電台(頻率FM97.1)/ 新竹、苗栗地區
● 苗栗客家文化廣播電台(頻率FM91.7)/ 楊梅、大湖、三義
●講客廣播電台 / 全國聯播(頻率FM105.9)
金士傑蘭陵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謝春德,1949生於台中市,著名攝影家、藝術家。高中就讀一年即休學,當過鐵工廠黑手、廣告社學徒、郵局腳踏車管理員等。19歲便以前衛、超現實的風格,在精工社畫廊舉辦第一次個展。1970年代中期,謝春德與胡永、淩明聲、柯錫傑、莊靈、周棟國、張國雄、張照堂、郭英聲等人組成「V-10」(視覺藝術群)。1974年,謝春德召集吳念真、林清玄、馬以工與古蒙仁等作家及攝影家林柏樑與梁正居,記錄台灣景觀與人文。1976年謝春德再與胡永、鄭森池、李啟華主編《現代攝影》雙月刊,戮力推廣現代主義攝影。
謝春德曾為《時報週刊》攝影主編,以及MTV和CF的導演,代表作為王菲〈我願意〉MV、裕隆汽車與中興百貨廣告等,屢獲時報廣告金像獎。同時,他也是電影《兒子的大玩偶》、《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老莫的第二個春天》、《殺夫》,與及雲門舞集、蘭陵劇坊、雅音小集、當代傳奇劇場、太古踏舞團、光環舞集、優劇場、表演工作坊等劇團的劇照師,亦曾擔任《今年湖畔會很冷》藝術指導。
謝春德早期個展有《古典的聯想》、《吾土吾民》、《窗與鏡子》、《時代的臉》、《家園》等等。1986年《時代的臉》攝影系列,謝春德為藝術工作者、文人學者以及影視演員如金士傑、席德進、三毛、趙無極等拍攝肖像。1988年,謝春德創作集結成《家園》一書。2002年發表《無境漂流》,集結數位後製與影像實驗的技術成果。2003年,投身餐飲業,與莊月嬌開設食方餐廳,名列全球百大餐廳之一。
2011年推出《Raw(三重)》系列,於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舉辦《春德的盛宴》,被選為當屆五大傑出作品之一。2013年歐洲藝術電視台ARTE來台拍攝謝春德專題紀錄片。 2013年,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謝春德回顧展《微光行/謝春德》。
謝春德風格多樣,意象猛烈,色彩濃豔,敢於直視人身慾望。近年,謝春德集中心力於視為最重要作品【平行宇宙】三部曲的創作,其第二部《勇敢世界》,以阿茲海默症老人為主題,於2016年發表個展,獲得廣大迴響。規模更為巨觀、結合影像、音樂及裝置藝術的第一部《天火》系列,於今年(2018年)9月在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
《天火》個展以「空間裡面的空間」、「多重宇宙穿越」、「超越死亡」為核心,將抽象概念全面實體化,謝春德藉此演繹自身的宏大生命觀,展演瀕死時的獨特領會,以及夢中與死神對決,隨後請求寬限生命的怪奇經驗。自言生命是撿來的謝春德,一方面透過《天火》展示生命有更多神奇可能的平行宇宙觀點,另一方面也寓意歷劫而回如浴火洗禮的重生感。
相關新聞
https://goo.gl/219A9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mY5s57ru0/hqdefault.jpg)
金士傑蘭陵 在 曾憲莫A.moTs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演出資訊:
《退休戲劇教授和戲班子-2018邀莎翁遊台灣》
Traveling with Shakespeare in Taiwan (2018)
※ 特別感謝:舞蹈空間
宣傳片部分
攝影 / 剪輯:鄭雅文
三缺一劇團
2018年 11/2-4
雲門劇場
18位戲班子帶著18般武藝來報到!
六年級、七年級、八年級共處一室
演員、歌手、樂手、網紅掏心挖肺
邀請莎翁遊台灣!
「如果邀請莎士比亞來台灣一遊,我想讓他看什麼?」
即將邁入六十歲生日的馬汀尼,與步入家庭生活的魏雋展,兩位不同世代的導演,與莎翁在2018年交集,轉化70年代至今,彰化、基隆與台東三個城市的集體記憶。
那是一個再大的風雨將至,我們都不曾感到害怕的年代。
而這是一個再微小的哀傷,我們都無法真心流淚的時代。
七〇年代甜蜜的彰化和美X羅密歐與茱麗葉
九〇年代陰雨的基隆海港X哈姆雷特
一八年遠離天龍國的台東X皆大歡喜
用莎劇的框架結合島國時空, 透過多層次的敘述,意圖回首轟然消逝的來時路。
演出製作團隊
導演|馬汀尼
劇本發展|丁名慶、魏雋展
編劇|許正平
導演助理|徐堰鈴、賀湘儀、魏雋展
演員|王元宏、江寶琳、李玉嵐、何冠儀、杜逸帆、徐堰鈴、陳天愛、陳家逵、賀湘儀、張智、張雅筑、張文易、黃志勇、黃士勛、曾憲莫、詹馥瑄、劉唐成、魏雋展
(依姓氏筆畫排序)
燈光設計|陳智康
舞台設計|黃彥文
造型設計|鮑可瑜
音樂設計|黃思農
平面設計|張閔涵
製作人|陳汗青
舞台監督|張以沁
排練助理|鄭鈺儒、羅德弘
執行製作|吳可雲、虞淮
主辦|三缺一劇團、財團法人雲門文化藝術基金會
協辦|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
贊助|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購票資訊 👉 https://goo.gl/8of1y7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GgJRyqoNkU/hqdefault.jpg)
金士傑蘭陵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http://news.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
PNN 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PNN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PNN Justin.tv頻道 http://zh-tw.justin.tv/pnnpt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yMhy-ynkfw/hqdefault.jpg)
金士傑蘭陵 在 寬宏藝術- 蘭陵40 金士傑率眾再繹《演員實驗教室》 2018 佳評 ... 的推薦與評價
蘭陵 40✨金士傑率眾再繹《演員實驗教室》 2018 佳評如潮 一開賣即完售! 2022 北中南,加碼演出1/7 上午10點搶票去 https://kham.tw/t07euNue 蘭陵劇坊團長兼導演#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