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動客庄」指揮來簽到~~
今年的國樂頻道有什麼亮點呢🌠🌠
由臺灣國樂團NCO培力青年指揮家
游家輔、陳奕全~~擔任「樂動客庄」演出😍😍
💎💎家輔和奕全的粉絲們千萬不要錯過囉!!
演出場次:
游家輔:110年4月20日至21日
陳奕全:110年4月23日至24日
簡介🍀🍀
「指揮手勢細膩有力,管弦樂間的平衡感也控制得不錯」
- NCO青年指揮比賽媒體評委
游家輔: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主修指揮,師事徐頌仁教授;指揮曾受 Jorma Panula、Gabor Hollerung、Andreas Delfs、Mark Gibson、Neil Varon、呂紹嘉、閻惠昌、許瀞心等大師指導。
曾指揮台北愛樂歌劇坊羅西尼《塞維爾的理髮師》、董尼才第《愛情靈藥》、《冒牌婚姻》、威爾第《弄臣》、《茶花女》、貝利尼《卡普雷提與蒙泰奇家族》及古諾《羅密歐與茱麗葉》歌劇選粹音樂會等,並多次首演指揮台灣傑出作曲家之作品,如王乙聿《弦情旅記》、梁啟慧《光和影》等;同時也不斷地參與各類音樂製作,如作曲及編曲等,作品包括管弦樂曲《台灣狂響》、《四月望雨》狂想曲、《老鼠娶親之公主不想嫁?》兒童歌舞劇等。
2015-2016年連續兩年獲得香港中樂指揮大師班「我最喜愛指揮」之獎項;2016年臺灣國樂團【菁英爭揮II】青年指揮比賽「第一名」及「最佳魅力臺風獎」;2017年入圍第三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複賽,並於11月與小提琴家蘇顯達及鋼琴家葉綠娜合作演出石青如《破曉・大稻埕的天光》雙協奏曲;2018年7月受邀參加竹塹國樂節演出,並指揮新竹青年國樂團、9月受邀擔任「左涵瀛聲樂獨唱會」助理指揮,並與基希諾烏國家歌劇院藝術總監指揮尼柯萊耶・督侯達儒合作演出,深獲佳評;2019年3月再度與小提琴家蘇顯達及鋼琴家葉綠娜合作演出,蔡英文總統亦受邀出席,讚賞「看見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以自己最擅長的方式,敘述自己的故事,這就是最令人感動的事情。」;2019年7月帶領臺北市立介壽國中弦樂團參加「維也納國際青少年音樂節」,於金色大廳(Musikverein)演出並獲得第一等級「Outstanding Success」的成績。
曾任台北市交響樂團執行排練指揮,現任蘭陽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台北愛樂少年樂團指揮、台北愛樂青年管弦樂團助理指揮、台北愛樂歌劇坊助理指揮、藝享愛樂室內暨管弦樂團駐團指揮及臺灣國樂團特約指揮助理。
簡介🍀🍀
陳奕全,新竹市人,畢業於新竹中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研究所期間主修管弦樂指揮,師從許瀞心教授,並曾於大師班受呂紹嘉、洪毅全、閻惠昌、葉聰、鍾安妮、王雅蕙、下野竜也、高関健、余隆、Alexander Rudin、Harold Farberman、Lawrence Golan、Mark Gibson、Sir Neville Marriner、Gábor Hollerung等著名指揮家指導。2015、2016年二度入選臺灣國樂團「青年指揮培訓計畫」正式學員,並榮獲《2016菁英爭揮-青年指揮決選之夜》第二名。2018至2020年,擔任臺灣國樂團年度特約指揮助理,並於2020年入圍第4屆國際中樂指揮大賽、第11屆布加勒斯特國際指揮大賽 (International Conducting Competition Jeunesses Musicales Bucharest)(因疫情賽事延期)。2002至2013年於新竹青少年與青年國樂團演奏竹笛,曾隨團與閔惠芬、孫凰、馮少先等著名演奏家及黃曉同、閻惠昌、陳澄雄等國內外指揮家進行演出,並深受劉江濱老師形塑的樂團聲響概念影響,獲益匪淺。
🌷🌷🌷🌷🌷
4月份17個場次,下午&晚上&假日🎶🎶🎶
歡迎大家挑選自己喜歡的時間
和NCO一起用國樂訴說臺灣最美的故事🎀🎀🎀
✨活動日期:4月13日~17日、20日~24日。
✨活動時間:每場次40分鐘。(詳細時間請點選報名連結)
✨活動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小表演廳3202排練室
(臺北市士林區文林路751號)
✨報名連結:https://reurl.cc/OXAdDr
📍每位觀眾進場:
✅量體溫
✅酒精消毒
✅戴口罩
注意事項(已報名觀眾請密切留意簡訊):
1️⃣每場次報名人數若未達最低人數或如需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需要適時滾動修正,將取消或合併場次,演出前二周或演出前一天將再另行通知。
2️⃣如欲異動/取消,請留言在臺灣國樂團FB給我們喔!!
📞活動聯繫:臺灣國樂團行銷推廣-蔣小姐、電話:02-88669649
#臺灣國樂團NCO
#國樂頻道
#樂動客庄
金色大廳英文 在 對我說髒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因為防疫期間明星花露水又變成熱門商品,於是想起了這個花露水小開的故事。
《盤絲洞裡的孫悟空/周龍章》
台北故事館總經理黃寤蘭說了一段往事。1984年,郭小莊獲紐約美華藝術協會頒贈亞洲最傑出藝人獎,她前去採訪。典禮在林肯中心舉辦,郭小莊上台演《白蛇傳》,她扮白蛇,美華藝術協會會長周龍章演青蛇,黃寤蘭心想周龍章不就一票友,憑什麼?下戲後,周龍章興沖沖跑到她面前問演得如何,她說:「你還是讓專業的人去演了。」周龍章一身青蛇扮相,一轉身,奪下桌上剪刀,說:「黃寤蘭,這戲,我以後不演了!」語畢,把為戲留了大半個月的指甲全給絞斷了。我嘖了一聲,心想,真是Drama Queen(戲劇顛后)。
此刻,Drama Queen在我們面前舉手發誓。網路有八卦指白先勇小說〈Tea for two〉以他在紐約開設第一家亞州同志俱樂部「盤絲洞」為背景,影射他和已故作家木心有過一段戀情,他一臉正色說道:「白先勇是否寫盤絲洞,你得自己去問他。但我和木心絕對是沒有的事,我只是很偶然一次機會幫他辦展覽,我隨便別人講都可以,但人家是大師,怎麼可以去污辱!」他頂著一頭蓬鬆灰黑白髮,神似安迪沃荷,那是來台之前在紐約四十二街剪的。65歲的人了,一身窄版西裝,Paul Smith圍巾,打扮有型有款,但賭咒發誓的行徑倒像是鄉土劇裡的人物了。
花露水
周龍章的戲劇化其來有自:60年代,他拍了幾部邵氏電影,隨後赴美發展,1975年,他在紐約創美華藝術協會,至今舉辦近千場藝文活動,人稱紐約北美藝術教父,近日出版《紐約燈火說人物》,笑談往來的大明星、大藝術家。他講費翔、劉文正曼哈坦十二街同居,把一堆大明星揪出櫃,說王菲曾被羅大佑簽下來當藝人,兩人翻臉秘辛。甄妮在臉書上批他低俗,「污辱大明星大家才會注意他是誰!真實不重要,請大家犧牲一下造就他吧!還附上一張他自己的祼照夠變態了吧!」對此,他笑咪咪說:「哎呀,我罵你幾句,你也罵我,這才好玩嘛,不然大家都說場面話,有什麼意思呢。」
孫悟空
他撕開名利場表面華麗壁紙,但揭穿自己隱私也毫不手軟。爺爺周邦俊是明星花露水創辦人,他是長子長孫,理當繼承家業,因父親慕道傳教,家業落入姑姑周文璣手中,他自幼便寄養於姑姑家中。他說自己是天生天養的gay,家中有好幾本剪貼簿,都是他從書報雜誌剪下來的半裸男孩,每晚都要抱著睡覺。同性戀身份不容於家庭和環境,加上念強恕中學作弊被退學,只好遠走香港。
1963年,他念珠海大學時,考上邵氏電影公司所屬的南國劇團,與潘迎紫、岳華是同期同學,黃梅戲、越劇和京劇的底子都是在那時打下的。得知電影《盤絲洞》要找新人演孫悟空,他每天只吃一餐,勤練棍法,天天去香港植物園觀察猴子的生態,有樣學樣,竟也選上了,「我條件沒有人家好,榜單上看到自己名字,跑到廁所一直哭,嚇死了。回家我和房東太太抱著又叫又跳,她煮一桌菜幫我慶祝,我說我要做狄龍,做鄭佩佩那樣的大明星,那晚,我的話最多。」
但他的星運似乎都在那次徵選就用光了,他身高一米六七,受限外型,邵氏4年僅演了5部電影,除了兩部西遊記,其餘大抵是書僮小廝一類的龍套。胡金銓《大醉俠》電影需要強盜角色,他去試鏡,胡金詮說:「你要在我電影演強盜?演個小偷還差不多。」武俠片導演張徹看到他猛搖頭:「周龍章,跟你講老實話,你還是好好讀書,演戲,你沒份了。」做人貴乎自知,眼看做明星這條路是走不下去了,大學畢業之後,他轉戰加拿大念旅館管理,待了半年,一回到紐約探望弟弟,慾望城市花紅柳綠,一見鐘情,賴著不肯走,一晃眼,40年過去了。
老學究
初抵紐約,身上只有80塊美金,中國餐館洗盤子打破碗;在弟弟資助下開禮品店,店裡和客人看對眼了,就關起門來做愛,事業全不上心。隨後,成立舞蹈工作室,頂著邵氏明星光環,教絲帶舞和棍法,在華僑團體演出,總算有了小小成就。1975年,他和友人創美華藝術協會,人生在此轉彎。他雙手合十,仰望天空做祈禱狀:「感謝老天爺對我這麼好,我英語不好,學問不夠,我只是在對的時間,做了對的事。」70年代美國兵強馬壯,最是富裕,他向紐約市政府申請一萬8千美金的贊助,官員給了3萬。
他在政府機關和藝術家之間穿梭,有時扮神仙,有時當老虎,但多半像狗一樣卑微。他是美國聯邦藝術委員會審查委員,開年度預算會議前一周,他查單字,找朋友擬演講稿硬背死記,會議上行禮如儀把稿子講完,就乖乖坐在那兒。在邵氏當不成大明星,但在藝界演個端莊老學究的演技還是有的。「我和林肯中心關係好,不是因為我有學問,英文好, 而是他們看得出我的真心。」他說完露齒一笑,笑容和書中出現的照片一樣,露8顆牙齒,嘴角45度上揚,那也是邵氏美姿美儀課調教出來的。
盤絲洞
他稱藝術教父封號愧不敢當,說台灣當時沒有文建會、文化部,中國也還沒錢,他只是恰巧逮到機會,說自己如今已過氣,「我這輩子最吃虧的,就是沒有學問,到處虛晃一招。苗頭不對就要跑,戳穿不得了。我只是亂來,憑學問哪裡夠資格坐在那裏,我這個人啊,歹勢!歹勢!」說著說著,就用手輕輕搧了自己兩耳光。
我又嘖一聲:「你就一個戲子啊。」「明星也好,戲子也很好啊,都是表演藝術家,演戲嘛,自娛娛人,人生在世,行行走走,有這些娛樂事業讓你笑笑,多好!」他說完便唱起《坐樓殺惜》,蓮花指一比,眼角眉梢盡是無限春光。戲曲是他的生命,談吐和人生學問似乎都是戲曲而來,為人也有幾分俠女救風塵仗義的意味。一下子幫這個藝術家弄簽證,一下子幫小男友弄錢。知道別人利用他,也甘於被利用,「如果沒有這個工作,朋友跑光光,那樣不是更慘,人啊,有利用價值還是好的。」
他1990年在紐約開第一家亞洲同志俱樂部盤絲洞。孫悟空變成蜘蛛精,畢生和兩百多個男人上床,人盡可夫,但女性友人想拿美國綠卡,二話不說也和她們結婚,居然也有兩段婚姻關係。對感情是否還期待?他幽幽說道:「我運氣不好,主要基本條件不夠,不夠人家高,不夠人家帥……感情這事,有就有,沒有就算了,都快是古稀之人了,人家說安貧樂道,接下來只要把自己安排好好的,有個不打擾人家的晚年就很好了。」
見場子冷了,連忙讚他皮膚好,笑問是否為打肉毒桿菌緣故,他起身,把臉湊到我面前:「這是我天天練功吊嗓的成果,摸摸看!整形是鼓勵不得的,很多明星過了中年,因為曾經美麗過,想抓回青春尾巴去打針,結果糟得一塌糊塗,人家看到你不好當面說,但背地都不知道把你糟蹋什麼樣子。」他越講越得意了,我們轉戰戶外拍照,他腰桿挺得直直的,身旁沒有觀眾,他仍像是走星光大道一樣顧盼自得。年輕時混得比那些明星差不打緊,老了,仍擁有一個皮光肉滑的色相,才是大贏家。
喜相逢
訪問結束,他執手道謝,依舊戲劇化。我走到捷運站,發現拍照時他暫放在我背包的圍巾忘了還,折返他下榻的西門町小旅館。敲了門,聽房內似京劇拔尖一聲「來了~~」他肩頭披著外套走出來,說:「早知道你要來,我就去住凱悅。」他引我去旅館大廳聊天,對兩名打掃的女中囔囔著:「小妹,大記者來了。」
Drama Queen還在演,陌生人萍水相逢被他演成久別重逢。話題還是繞著影劇版打轉,聊到邵氏老明星,「狄龍那時候好帥喔。」一旁打掃的女中突然發話,順勢就坐了下來。小旅館窗邊一隅,過氣的邵氏明星,旅館女中,記者熱絡地交換大明星八卦,生活的戲劇化是不健康的,但也因為戲子的戲劇化,陌生人歡喜相逢,一群人在黃昏金色光輝裡,如老友一樣熱絡聊天,誰也不肯先行離去。
金色大廳英文 在 Fan-Chiang Yi 范姜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來自德勒斯登聖母教堂的平安夜~
#祝大家聖誕佳節闔家平安
📍 德勒斯登的森柏歌劇院中文導覽、二次世界大戰完全摧毀再次重建的聖母大教堂、百年知名牛奶製品店與福斯汽車透明工廠中文導覽與城市節慶煙火為 #2019歐藝音樂營結束後為期三天的「音樂巡禮」景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已近全毀的德勒斯登聖母教堂,教堂殘骸放置經過了六十年,德國政府花將近十三年之久的時間重建,在2005年終於完工!
📹 德勒斯登聖母教堂落成典禮與音樂演奏(2005 10/30)
https://youtu.be/kk2_32a3L_0
📹 每年聖誕節前的降臨節,德國電視都會定期轉播德勒斯登聖母教堂的降臨節音樂會,在此分享去年2018的音樂會:
https://youtu.be/EzfJVlIn72s
【德勒斯登 聖母教堂光芒再現】♩.♪
自德國統一後,二十一世紀的德勒斯登又再次改變了,這回重大的轉折點,就從二○○五年十月底,聖母教堂的正式落成慶典開始……
三年多來,看著古城裡的聖母教堂日以繼夜地進行著重建工程,眼見教堂身上的鷹架愈來愈少,從建築的半腰際,漸漸地愈來愈輕,直到只剩圓頂被遮蓋著,最後終於露出如鈴鐺造型的著名塔頂。心中著實慶幸自己能親眼看到聖母教堂的重建完成,有感嘆,也有無限的感動。德勒斯登市民似乎也全都興奮了起來,一到週末,大家無不抽空紛紛湧入古城區探個究竟。
這個二次世界大戰的灰黯場景,終於在六十年後走出來,重新邁向充滿陽光朝氣的舞台,展現足以媲美西德的活力和熱鬧氣息。瞬間,過往的悲情色彩褪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嶄新活力的灌注。
Wiederaufbau,這個看來艱澀冗長的德文單字,在我剛踏進德國領土時,實難領悟它的真義,直到此時,才在我腦海裡有了清晰的意義!Wieder,再一次;bau,建設。長達十二年的命運與光陰,聖母教堂都與這個字連結在一起。
早在一七二六至一七四三年間,建築師喬治.貝爾(George Bähr)便設計了這座優雅完美的聖母教堂,百年來,她一直是市民的精神寄託所在。然而一九四五年二月十三日那場無情的盟軍空襲,使她一夕倒下……此刻聖母教堂的再現,就像聖母降臨般感動人民,當然也勾起了戰後生存者的追念。
兩年多裡,每晚打開電視機,總三不五時地能看到當地電視台製作的、關於聖母教堂重建的歷史性節目,尤其在這二○○五年底的落成時刻,特別節目更是成天整夜地播放。
我們不得不承認,教堂能再次屹立,的確是個建築奇蹟。她耗資了高達約一億八千萬歐元的重建經費,令人咋舌!大多數都是經過國際募款而來,尤其美、英兩國的社會團體給予最多的支援;這雖無法彌補二次大戰空襲時於德勒斯登所造成的傷害,但仍使德國和英、美之間的關係逐漸走向和解,特別是重新冠於教堂塔頂上的金色十字徽(Turmkreuz),就由英國民間所捐贈。至於被炸毀落地的原徽,則放在教堂的中殿大廳裡,永久保存,提醒世人記取教訓。
二○○五年的秋末,艷陽高照,萬里無雲。德勒斯登就在這樣的好天氣下,進行了三天的「Fest der Weihe」落成慶祝盛典。潔淨的藍天,襯得聖母教堂一身莊嚴軒宇的姿態!
為了見證這重要的歷史時刻,我也不例外地加入了人群之中。古城裡,滿街早已佈滿政府出動的眾多警力,以及一群專程來幫忙維持秩序、回答遊客問題的年輕義工,負責管制從早到晚洶湧不斷的教堂參觀人潮。交通博物館、希爾頓飯店前、王侯馬列圖旁的廊道……,處處皆設起圍欄封鎖,強力控制著人潮的出入。想要接近教堂,還得迂迂迴迴地走著。開闊的新廣場前,緊鄰教堂的馬丁路德雕像腳下,滿是基督新教的忠誠信徒,與特地來朝聖的子民。
或許是因為秋意爽朗、豔陽普照,古城區內異常熱鬧,聖母教堂的落成歡慶更顯光芒耀眼。穿著白色禮服、如新娘般的漂亮女孩,在廣場上義賣有著聖母教堂圖騰的紀念品;古典造型的「巧克力女孩」也不甘示弱,圍著粉紅頭巾,發送戲劇表演傳單。
德勒斯登最大的電視台MDR全程衛星轉播落成慶典活動。主播和攝影記者群在廣場間穿梭,訪問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和當地人民。非常巧合的,在我拿著照相機紀錄聖母教堂的美麗姿態時,記者居然找上了我。
她用德文夾雜著英文的方式訪問我:
「請問妳是特地來此地觀光,參與聖母教堂重建完成的慶祝活動嗎?」
「不,我在德勒斯登住兩年多了!」
「那妳對聖母教堂重建有什麼感想?」
「妳對此感到非常高興嗎?」記者接連地問道。
其實,無論我的心情多麼興奮,最開心的應當還是德國人。聖母教堂的重現,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她本屬德勒斯登高雅聖潔的一角,戰爭無權剝奪她的存在。德國人的歡欣,我感同身受;在這些共同生活的日子中,週遭的一景一物,也都有我的情感灌注其中。
新選出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和即將卸任的德國總理施洛德,兩人都來到了德勒斯登,參加隆重的落成禮拜。
聖母教堂合唱團正唱著莊嚴的聖歌。樂聲中,年輕代表們一步一步將教堂內重要的物品如十字架、聖杯、燭臺……等,一一放上聖壇。那座於大戰中被炸落的十字徽頂,縱然形體已如枯萎的花,依舊被視為殿堂裡不可或缺的聖物。搖曳的燭光在它下方,凝聚著光明的力量。
從天頂俯瞰教堂中殿,內部宛如盛開的花朵,有著瑰麗的圓花瓣,一片連著一片。新的教堂管風琴開始啟用,樂聲莊嚴肅穆,悠揚動人;教堂外,密密麻麻的人潮填滿了每吋土地,場面極為壯觀。
回溯一九九三年,聖母教堂的遺骸僅剩左右兩片不成形的立壁,矗在碎石瓦礫間。藝術家、工匠、建築專家、政府支援、經費……,無不關係著它的重建。若沒有聖母教堂,德勒斯登的天際線將無法完整。
一九九三年一月,工作人員終於在挖掘整頓過程中,找到了教堂頂原有的十字徽章。那原本金光閃耀的聖物,變成了一塊廢鐵,灰敗、黯淡無光……然而,這塊珍寶仍然必須永遠保存,它是德勒斯登人民的精神依託。
建築師們拿著細密的教堂平面工程圖,對照著比例尺,開始重建工作。大型的怪手,協助清理二次大戰中受砲火炸落的石塊。管理室裡,一格格的鐵架之間,蒐藏著因為整理遺跡而拾獲的物品。這段時間,每年聖誕節時,聖母教堂廣場前都有神父祈福,人們各個手持燭光,隨著祥和樂聲,祈求平安。
重建工程正式於一九九四年左右開始,工作人員在石塊中放入時空膠囊;也許百年後,子孫可以從這個銅罐中,讀到我們這個世紀發生的種種。投注了一千一百萬馬克的重建工程開始動工了。工程師們手持電筒,日夜向下探測,深入地窖根基,尋找重要遺物。古老的影片膠捲,就這麼找到,經過專家整理後,或多或少仍能讀出些片段資料。
地底好深……傷害亦然。直到一九九五、一九九六年間,地基底層差不多修復好了。地窖的小型音樂會逐漸展開,國際募款持續進行。
絲巾、瓷盤、錫製啤酒杯、T恤等各類帶有募款性質的商品,逐漸受到矚目,其中錶面內含聖母教堂真跡小石塊的手錶,是最有質感的紀念商品之一。但無論你買了什麼,價格中的一部分必定會奉獻給聖母教堂。
等到一九九九年,聖母教堂的外牆已築到二十四公尺高。藝術家開始著手教堂內大小雕塑的重整。五年後,教堂外觀全面修復,金色十字徽吊上天頂時,有成千上萬的民眾前來共襄盛舉;神父帶領大家穿過皇宮廣場,將花車上載著的教堂組鐘掛上,慶賀氛圍逐漸蔓延。
教堂的重建,仰賴許多沉重的幕後工作。工匠們用音叉一邊敲琢教堂組鐘的邊、一邊調音。協助修復教堂七彩穹頂的藝術家,對照著過往留下的黑白照片,仔細推敲、描繪天頂壁畫;他們搭起木臺子,時而坐、時而躺下,觀察比對自己的筆繪與原圖是否吻合。至於殿內浮雕的部份,除了古典花紋的塑型完美,之後還得小心翼翼地貼上金箔;工匠們得將手中的薄片金箔,切成一條條,再貼於雕像表面;修整過程中,金箔餘屑如星星般地,掉落在藝術工匠白灰灰的長鬍子上……
重建的過程備極艱辛,集結各界菁英協助。最困難的是,要讓新興的建築體既維持原本的面貌,又具有現代未來的實用性。我們不得不佩服德國人對古蹟維護重建的精神──他們花了很長的時間,整理收集被砲彈炸落的教堂石塊,再次利用,偕同新採集的薩克森特有砂岩,兩者一磚一瓦地一齊交錯崁入新建的教堂外觀結構中。所以,現今聖母教堂的面貌,夾雜了深淺色澤,深的為舊石、淺的為新石;然而再度地,她是全世界最完美的巴洛克式教堂之一!
某晚,看到電視台製作的一段給兒童看的影片,當中幽默詼諧的卡通動畫,描述聖母教堂被一隻龐大如恐龍的怪獸給推倒了。當中的影射意義頗令人深思。在戰爭中,究竟誰是那隻大怪獸呢?
滿面皺紋、白髮蒼蒼的東德老奶奶,來到聖母教堂前,在馬丁路德雕像下,放上一束新採的美麗鮮花。她宛如回到戰爭前熟悉的故鄉,臉上洋溢著滿足安心的微笑。這一刻,我相信,眾人為重建教堂所付出的心力,都值得了……
— 摘自 大塊文化《德勒斯登:浪漫古典的夢幻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