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廢除廚餘養豬?正反兩種觀點都有:
正面觀點:
「農委會擬暫停廚餘養豬一個月並補貼飼料費,曾任金門防疫所所長的金門農會總幹事文水成則認為,應趁此時全面轉型為飼料養豬。文水成說明,金門飼養約一萬多頭的白豬,2019年全國嚴防非洲豬瘟時,金門便已全島改為飼料養豬,對於廚餘也是多方討論,最後決定從全面轉型,「因為邊境防堵是防不完的,敵人在哪都不知道。」
反面觀點:
「國內廚餘養豬戶數最多的區域是桃園市,桃園市有166個廚餘養豬場。桃園市養豬協會副理事長彭金松表示,全面禁止廚餘養豬會造成豬農生存危機,「飼料要改、設備也要換」,但大部分廚餘養豬場的規模不大,要全面改為飼料養豬,成本會大幅提升,「我們都有遵守規定蒸煮、回傳資料,希望留給我們一條生路。」」
「台中市廚餘養豬協會理事長張進發認為,短期共體時艱可接受,但不應該全面禁止廚餘養豬,本土黑豬的特性就是吃廚餘才長得好,吃飼料的經濟效益不大,若要禁止廚餘養豬,飼養黑毛豬的豬農不如直接輔導離牧,「豬是我們的身家財產」,豬農更怕豬隻染疫,才會不怕麻煩的遵守所有蒸煮、回報等規定。
張進發說明,每一家廚餘養豬戶都有跟家樂福、大潤發、醫院大樓等事業單位簽約,簽約就是要處理這些廚餘,一旦違約要支付高額的違約金,農委會提供飼料費用無法解決豬農的困擾,「邊境沒有把關好,為什麼要懲罰我們這些乖乖遵守規則的豬農?」
説說你的看法
金門 養 工 所 所長 在 守望家園.改變金門-董森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感謝養工所與金沙鎮公所的迅速處理,讓被遺忘的東美亭橫匾得以扶正
東美亭位在金門文化園區附近,是為了紀念一代哲學大師 - 方東美而建,日前森堡接獲陳姓熱心民眾通報,該亭之橫匾傾斜,恐有掉落之虞,感謝在養工所吳志偉所長與金沙鎮公所吳有家鎮長的積極處理下,讓其得以扶正。
———————
✳️ 一起來認識東美亭:
[關於東美亭的介紹取自金門國家公園電子報]
骨灰揚海歸故里─東美亭
走進金沙鎮金沙水庫旁,空地上默默的矗立一座八卦造型的中式涼亭,這是已故哲人方東美先生,海葬於金門的紀念亭。不過,對於大多數的民眾而言,方東美是一個看來十分陌生的名字。
方東美,安徽桐成人,生於民國前16年,民國66年7月13日因肺癌病逝於台北,23日由海龍蛙兵將其骨灰灑至料羅灣外海。次年,在其逝世一周年前夕,在國防部總政戰部主任王昇將軍的主持下,東美亭落成揭幕,亭上「東美亭」三字橫匾,由當時行政院院長蔣經國所題,而亭內設有記念碑一座,碑的正面為方東美先生浮雕塑像,背面則刻有其學生王昇將軍所撰的「東美記念碑銘」。
▶️ 金門國家公園電子報連結:https://bit.ly/2NhuEp5
———————
金門國家公園粉絲頁
金門縣養護工程所
金沙鎮公所
金門 養 工 所 所長 在 陳福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來臨,縣府致力推動老人福利政策,積極的輔導各社區發展協會、老人會及民間團體參與設置社區關懷照顧據點。
透過邀請當地民眾擔任志工,提供老人關懷訪視、電話問安諮詢及轉介…等多元的貼心服務,藉由在地化的社區照顧,使長者在熟悉的環境中生活,同時可減輕家庭照顧負擔、發展照顧服務支持體系,並增加地區就業機會。
社區關懷照顧據點,也會視當地需求特性,提供餐飲服務或辦理健康促進的活動,以預防長期照顧問題惡化,發揮社區自助互助功能。
縣府也持續努力、積極地充實長照醫療環境,並透過送餐、供餐、照顧等多項服務。福海深深期盼,力求讓金門成為一個「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理想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