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皓角網站】看ETF績效沒有意義 選股邏輯才是重點
許多人投資ETF,都會從長期績效來判定,是否達買進標準。
因為,ETF由一籃子股票組成,買了,等於避免個股風險,既然不是買個股,績效就沒辦法像個股,在短時間給予鉅額報酬,但是,在風險可控下,複利效果與景氣連動,也能帶給投資者不錯的年化收益,所以,多數ETF投資者,都是用長期心態去投資的。
不過,投資者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長期到底得多長?理論上,只有ETF下市,把錢全部還給投資者的時候,我們才能夠完全的確認這檔ETF,或是這檔基金的的投資能力,有很多基金曾經在一段時間管理十分不錯,但因為產業的變革,把之前賺的績效全虧了。
所以,單純地談長期績效是沒有意義的。
時間越長,的確越有利於我們去衡量這檔基金、ETF的擇股能力,以及他的操盤技巧,但我們買ETF的目的卻不是這個。
我們要的是,用最短的時間,搞清楚這檔基金是否有好的擇股機制和投資能力,我們要的是在30年前就知道巴菲特旗下的波克夏,能夠在未來讓我們賺多少錢,而不是回頭看他已經賺了這麼多錢。
那要如何縮短時間?
主要辦法就是搞懂ETF的選股規律。ETF的績效只是表象,所以我常跟網友說,為什麼前一年的飆股通常不能買?因為短期報酬,通常是『脫離均值和市場極端情緒』造成的,股價漲高有時沒原因,純粹就是高於均值水平,加上市場討論度高,推升股價,它回歸也是遲早的事。
比如每年股票市場,總會有不同的類股行情,像是2018年被動元件、2019年5G概念股、2020年電動車,到2021年航運股,每一輪行情到底,股價都會自然回歸,如果牛市仍在,至少只是健康回調,但一遇到熊市,恐怕就會套在高點,形成鉅額虧損。
所以,每年總會有績效特別好的幾檔基金和ETF,這都跟當年度的行情密切相關,想要不被行情所騙,就得搞清楚ETF的選股規律和投資理念。
我認為,挑選ETF有幾個指標:
1.成分股
ETF就是一籃子股票,每檔ETF主題各不相同。以高股息ETF為例,雖然都是要高配息,但是成分股的產業、權值比重卻差很多,比如0056主要是電子零組件、00701是電信股和金融股、00878則是電子、金融皆有。那麼,雖然這幾檔配息都不錯,股價走勢卻很容易受到,族群板塊移動的影響。
2.流動性
看一檔ETF流動性好不好,要看他的成交量。如果一檔ETF擇股邏輯符合心中期待,但成交量偏小,很有可能出現流動性風險。當你要把部位大幅出清時,卻出不掉,因為大家都在賣。
(全文連結在留言區)
鉅額成交意義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區塊鏈】年輕人,準備好進入證券型代幣市場了嗎?
2019-11-07
Johnny/資深區塊鏈技術專家
證券市場高齡化
在去年底一場立法院財委會的備詢上,立委余宛如提出了一項關於台灣證券交易的議題,希望能針對台股目前開戶年齡層中三十歲以下的比例不到一成的高齡化現象能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回顧台灣的股市發展歷程,交易量自1990年的全盛時期後便開始步入衰退,早年家家戶戶不分老少、全民投資台股的榮景早已不復存在,尤其三十歲以下接觸過證券交易的的年輕族群比例與上一代相比更是懸殊。根據金管會的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度國人台股交易額已降至19.6兆新台幣,僅剩下2006年的六成不到,創下近十年來的最低紀錄。
外資與法人佔比攀升
過去十年來外資法人在台灣股市的佔比逐年攀升,目前已達三成左右。 然而代表本國自然人的散戶資金比例卻是逐年降低,顯示出一般投資人對於台灣證券市場的投入程度已不如以往,導致台股面臨低周轉率、低交易量與低成交額的危機。
對大部份的企業而言,進入上市櫃股票交易市場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為了募資。然而當前台股的募資能力早已大不如前,在外資與本國法人所狹的資金優勢下,進而使散戶資金越來越難獲利、更不願意投入市場,許多人選擇將目光轉向其他理財商品,如投資型保單、外匯甚至是國外的複委託投資,這些外在因素都是造成台灣散戶邊緣化,難以與專業法人抗衡的原因之一。
散戶的消失
散戶的消失事實上不只發生在台灣,在全世界的證券交易市場皆是普遍的現象。在美國,機構投資者的投資佔比甚至已超過九成以上,個人投資者僅佔整體交易市場非常小的份額。對於年輕族群而言,在可運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更難在眾多大鯨魚中獲取回報。最近幾年由於各國交易機制的複雜化,加上高頻交易和量化交易等工具的發展趨於成熟,使機構投資者無論在技術或是市場訊息獲取等層面皆占有絕對優勢。縱使近年美股台股雙雙突破歷年高點,依然無法吸引年輕族群進場投資,自然無法享受到由經濟成長所帶來的實質利益。
加密貨幣投資的崛起
防毒軟體McAfee的創辦人,同時也是加密幣貨的知名支持者 John McAfee曾在2017 年針對加密貨幣投資者的年齡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約有將近一半的投資者年齡介於18到30歲之間,在其他國家的機構調查中同樣也出現相似的結果。
另外英國加密貨幣交易所London Block Exchange亦針對 2000 名 35 歲以下族群的投資動機做了更進一步的調查,其中約有10%的受訪者表示已投資加密貨幣、10%正認真考慮投資加密貨幣,另外更有約25%的年輕人表示未能在加密貨幣前期進場投資感到後悔。普遍來說,大部分的年輕族群,不分國界,對傳統的政府債券、股票等理財商品感到不信任。而在中國陰謀論的傳言也一直存在,許多年輕人甚至認為現在的證券交易市場早已成為市場大戶聯合政府一起收割小股民的“合法大騙局”。透過這些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發現,當今的千禧世代對於如何管理自身資產管理與投資標的早已與他們的父母有所不同,甚至對於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貨幣的熟悉程度遠高於股票、債券以及其他傳統金融商品。
證券型代幣(STO) – 千禧世代新契機
雖然目前各國的證券型代幣發行規劃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已開始吸引許多投資人關注這塊新興市場。雖然證券型代幣在本質上與傳統證券相同,但實際上在運作與發行的方式更接近所謂的加密貨幣。證券型代幣可說是融合了傳統證券投資的成熟法律規範和加密貨幣和的去信任制度,可以減少部分投資時所衍伸的成本,使小額投資、零股投資的效益能有所提升。區塊鏈的運作方式也能有效的解決國際間跨國交易時的信任問題,使得未來散戶投資全球化成為可能。
證券交易的發展歷史淵遠流長,且隨時間推移交易技術和交易方式亦不斷的在演進及改善,為的都是能更有效的利用資金、促進金融貿易發展。早年一些千禧世代在加密貨幣領域所獲得的鉅額回報如今也吸引更多族群關注證券型代幣的發展。目前在金管會的努力下,台灣也終於正式站上了證券型代幣發行的舞台,並一步步朝代幣發行合法合規的方向進行。對於千禧世代的台灣投資人而言,證券型代幣合法化所象徵的意義不僅僅只是另一項“台灣之光”,同時也代表台灣證券交易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淚點;一個更具規範、更公開透明的資本交易市場,一個屬於千禧世代的投資新契機。
資料來源:https://cnews.com.tw/167191107a01/?fbclid=IwAR33hN-g2nUYZu8J3xJ8bFqSnsQemqSeZn3-5eGKzdDxcnuiI8G-0pPRW34
鉅額成交意義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區塊鏈】年輕人,準備好進入證券型代幣市場了嗎?
2019-11-07
Johnny/資深區塊鏈技術專家
證券市場高齡化
在去年底一場立法院財委會的備詢上,立委余宛如提出了一項關於台灣證券交易的議題,希望能針對台股目前開戶年齡層中三十歲以下的比例不到一成的高齡化現象能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回顧台灣的股市發展歷程,交易量自1990年的全盛時期後便開始步入衰退,早年家家戶戶不分老少、全民投資台股的榮景早已不復存在,尤其三十歲以下接觸過證券交易的的年輕族群比例與上一代相比更是懸殊。根據金管會的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度國人台股交易額已降至19.6兆新台幣,僅剩下2006年的六成不到,創下近十年來的最低紀錄。
外資與法人佔比攀升
過去十年來外資法人在台灣股市的佔比逐年攀升,目前已達三成左右。 然而代表本國自然人的散戶資金比例卻是逐年降低,顯示出一般投資人對於台灣證券市場的投入程度已不如以往,導致台股面臨低周轉率、低交易量與低成交額的危機。
對大部份的企業而言,進入上市櫃股票交易市場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為了募資。然而當前台股的募資能力早已大不如前,在外資與本國法人所狹的資金優勢下,進而使散戶資金越來越難獲利、更不願意投入市場,許多人選擇將目光轉向其他理財商品,如投資型保單、外匯甚至是國外的複委託投資,這些外在因素都是造成台灣散戶邊緣化,難以與專業法人抗衡的原因之一。
散戶的消失
散戶的消失事實上不只發生在台灣,在全世界的證券交易市場皆是普遍的現象。在美國,機構投資者的投資佔比甚至已超過九成以上,個人投資者僅佔整體交易市場非常小的份額。對於年輕族群而言,在可運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更難在眾多大鯨魚中獲取回報。最近幾年由於各國交易機制的複雜化,加上高頻交易和量化交易等工具的發展趨於成熟,使機構投資者無論在技術或是市場訊息獲取等層面皆占有絕對優勢。縱使近年美股台股雙雙突破歷年高點,依然無法吸引年輕族群進場投資,自然無法享受到由經濟成長所帶來的實質利益。
加密貨幣投資的崛起
防毒軟體McAfee的創辦人,同時也是加密幣貨的知名支持者 John McAfee曾在2017 年針對加密貨幣投資者的年齡進行調查,結果顯示約有將近一半的投資者年齡介於18到30歲之間,在其他國家的機構調查中同樣也出現相似的結果。
另外英國加密貨幣交易所London Block Exchange亦針對 2000 名 35 歲以下族群的投資動機做了更進一步的調查,其中約有10%的受訪者表示已投資加密貨幣、10%正認真考慮投資加密貨幣,另外更有約25%的年輕人表示未能在加密貨幣前期進場投資感到後悔。普遍來說,大部分的年輕族群,不分國界,對傳統的政府債券、股票等理財商品感到不信任。而在中國陰謀論的傳言也一直存在,許多年輕人甚至認為現在的證券交易市場早已成為市場大戶聯合政府一起收割小股民的“合法大騙局”。透過這些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發現,當今的千禧世代對於如何管理自身資產管理與投資標的早已與他們的父母有所不同,甚至對於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貨幣的熟悉程度遠高於股票、債券以及其他傳統金融商品。
證券型代幣(STO) – 千禧世代新契機
雖然目前各國的證券型代幣發行規劃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已開始吸引許多投資人關注這塊新興市場。雖然證券型代幣在本質上與傳統證券相同,但實際上在運作與發行的方式更接近所謂的加密貨幣。證券型代幣可說是融合了傳統證券投資的成熟法律規範和加密貨幣和的去信任制度,可以減少部分投資時所衍伸的成本,使小額投資、零股投資的效益能有所提升。區塊鏈的運作方式也能有效的解決國際間跨國交易時的信任問題,使得未來散戶投資全球化成為可能。
證券交易的發展歷史淵遠流長,且隨時間推移交易技術和交易方式亦不斷的在演進及改善,為的都是能更有效的利用資金、促進金融貿易發展。早年一些千禧世代在加密貨幣領域所獲得的鉅額回報如今也吸引更多族群關注證券型代幣的發展。目前在金管會的努力下,台灣也終於正式站上了證券型代幣發行的舞台,並一步步朝代幣發行合法合規的方向進行。對於千禧世代的台灣投資人而言,證券型代幣合法化所象徵的意義不僅僅只是另一項“台灣之光”,同時也代表台灣證券交易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淚點;一個更具規範、更公開透明的資本交易市場,一個屬於千禧世代的投資新契機。
資料來源:https://cnews.com.tw/167191107a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