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Elon Muck,請掃右面,收佢皮,請掃左邊]暫時唔係逼宮,但Tesla星期二嘅股東會應該會有唔少火花(對,篇文係星期二日頭寫的)。因為股東提出希望分散Elon Musk嘅職權,而家佢又係主席又係CEO,咁想有股東話想將個主席位分返出嚟,Elon Musk專心做嘅佢CEO算。
股東發起,另外,仲有顧問公司Glass Lewis 同Institutional Shareholder Services都建議機構股東(即係基金,保險公司之類)支持呢項動員。係有呢啲公司存在的,大生意添,專門幫機構投資者提供建議,特別係幫佢哋分析應該點投票。例如接唔接受私有化之類。機構投資者渣咁多股票,未必有時間逐個動議睇。
咁呢類股東投票,在香港都有的,但好多時都係橡皮圖章。不過都有時有啲私有化動員畀人反對,或者提啲董事局成員拎唔夠票支持咁
在香港就夠晒原始,就真係填份表返去。或者當日你去股東會簽名都得。先進少少嘅就之前可以在銀行/股票行網上話佢知你點投。係喎,所有股東都有權投票的,亦都有權去股東會呃飯食。雖然在公司名冊上,正路係冇你個名嘅(你轉咗自己名或者實物股票又另一回事),正路係耀才證券或恒生銀行代你持有。但你可以同佢講你要去投票,要去股東會,佢冇得拒絶你。拒絶你嘅你就兇佢話呢個係你法律權利(David Webb有教你應該點投票http://bit.ly/2JkeBlp)。投完到時再點票,十分原始。咁當然唔使一票一票咁點,你有十億股騰訊,你嗰十億股都係一張紙,你支持定贊成乜乜,就十億票。
咁在美國,就有人搞新意思啦。用app投票(https://say.com/)!其實一早應該要咁啦。仲好抵死地整到好似Tinder咁介面。贊成嘅swipe right ,反對嘅swipe left.其實一早要有呢啲嘢,股票報價同買賣都演化不少,但投票呢個過程真係停留在石器時代
不過暫時呢,只係試玩,唔係真嘅。只係民意調查,你當好似雷動計劃咁,大家表下態—但就唔使配票嘅。而家未係嚟真,因為真投票一早過咗,但將來應該可以連到去股東嘅股票戶口,就嚟真了。
個目的,其實係主要想令小股東多啲參與。機構投資者反正多票,可以左右大局,好多時都會投。但只有大約27%嘅零售投資者有投票。(香港?2.7%都唔知有冇)。
又其實,好多時啲投票,都係同管理層(記住管理層唔係老細,股東先係老細,管理層係打工仔)提出嘅一樣。超過九成嘅董事提名係獲得通過,八成幾嘅薪酬動議都係贊成嘅。
最後一講,雖然Elon Musk好臭寸,又鬧分析員(http://bit.ly/2xL8hlI),但公司唔係同股不同權嘅。所以先仲要有咁多呢啲大龍鳳。換著係Facebook?話知你點投,小朱一票等於你十票。佢話乜就乜
銀行簽名圖章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國抗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1. 組織觸角未能深入基層,國民政府連“所得稅”都沒有辦法徵收
蔣廷黻是民國著名的史學家,在抗戰期間,還先後擔任過駐蘇聯大使、行政院政務長等要職,得以直窺國民政府之政務的具體運作。這種特殊的跨界經歷,使其對於“抗戰”,有著不少別于常人的深刻理解。
譬如,蔣氏曾親歷國民政府在“所得稅”徵收工作上的徹底失敗——1936年夏,為準備抗戰,行政院決定借鑒西方國家的累進稅率模式,在中國推行“所得稅徵收”。但問題是,國民政府當時,並沒有完備的人口與財產統計。在農村,“很少有人在地契上用真名的,多半是用假名,刻一個圖章,以代簽名。……有些縣份地籍冊子上的名字比全縣實有的人數還多。”在城市,“一個人將款存在銀行裡,也可以不用真名,刻一個化名圖章做印信。也可以用化名創立公司行號擔任股東。”
換言之,“如果利用很多名字就能隱瞞一個人的真正收入,則所謂累進稅率者不過是徒具虛名而已。”針對該問題,實業部長吳鼎昌建議出臺“財產姓名法案”,即:國民可以用化名置產,同時須向政府登記其真名與化名,以保證政府在徵收“所得稅”時有所依據。
蔣廷黻高度讚揚“財產姓名法案”,視之為“中國財政革新中的一大進步”,故而“到處遊說,搞公共關係”,欲促其實現。遷延數年之後,“財產姓名法草案”終於走完立法程式,在具體實施上,卻全然沒有了下文。蔣氏感歎,“一項新措施在立法時,人們都很認真。一旦立法完成,人們就把它淡忘了”——對一個組織觸角始終無法深入基層的“弱勢獨裁”政權而言,“立法”是容易的,“執法”則往往力有未逮。
無法有效地徵收“所得稅”,使得國民政府的財政體系一直長期畸形地依賴關稅維持。而隨著日軍的推進和東南沿海地區的淪陷,關稅銳減,這一畸形財政體系實際上形同崩潰。誠如蔣廷黻所言:“一個國家沒有健全的所得稅制度,在戰時等於自動解除武裝。我認為中國當時就是如此的。”
60年代,蔣廷黻在美國撰寫回憶錄時,曾就戰時財政,如此說道:“戰爭拖下去,……鹽稅減少了百分之七十五,工業稅減少了百分之八十,土地稅減少了百分之五十強。中國領土只剩下一半,而且是較落後的一半。雖然我自從一九三八年五月就側身於中央機構,一直到勝利為止,但直到現在我執筆撰寫本稿時為止,我還不知道我們當時是如何渡過上述財經難關的。”
2. 最大的困難,是政府無法將僅有的貧乏資源,集中使用到戰爭上
略言之,在蔣廷黻看來,“戰時重慶最大的困難,是政府無法將中國僅有的貧乏資源集中使用到戰爭上”,雖然“所有現代國家在戰時都是實行配給制的”,但中國當日,還不是“現代國家”,所以雖有實行配給制之心,卻無實行配給制之力。蔣氏說:
“當時試驗過各種不同的配給方法,有的以地區為准,有的以物品為准,但沒有一個獲得良好效果的。配給在中國是個理想,沒有任何實質的基礎。一旦所生產的大部分食物和衣服被生產者自己消費掉,不再上市,政府就沒有辦法了。比較進步國家的經濟像水管子中的水一樣,中國的經濟卻像雨水似的,一落地就被吸收了。如果水在管子裡流,控制者可以開閉自如,但是水灑到地上卻無法控制。西方國家直至他們生產和分配合理化後才實行配給制,這絕非偶然。中國經濟情況是害了配給過敏症,因為中國還沒有實施配給制度所必需的行政組織。於是配給制度的試行利少弊多,引起許多官僚政治的害處。”
“水管”和“雨水”的比喻相當精闢。一者,落後的農業國迭經戰亂,生產能力本就有限。二者,國民政府無力在組織結構上實現“現代化”——譬如,無法制定可靠的預算、無法清查可靠的壯丁數量——也就無力將“水”(資源)納入“水管”,只能任其如雨水般,灑在地上消失不見。
國民政府不能對國家實施現代化管理,有兩大原因。其一,內戰、外患綿延不絕,政府沒有“現代化”的機會——30年初,宋子文出任財政部長,曾努力想要對中央政府的收入與開支實施“數目字管理”,最終與軍事領袖蔣介石惡言相向,分道揚鑣,即是明證。
其二,嚴重缺乏現代政治人才和技術人才,政府沒有“現代化”的能力——蔣介石曾在日記中一再哀歎“難得謀士諍友,為我籌策補過”,蔣本人既是軍事統帥,又是外交問題的最終仲裁者,還曾刻苦鑽研過亞當·斯密的經濟學著作,欲在經濟問題上也負起“指導責任”,這種哀歎與包攬,多被解讀為蔣的個人權力性格上的缺陷,但蔣廷黻在中央政府任職多年,同樣也認為:“儘管政府官員的道德水準應該提高,他們的知識水準同樣的也需要提高。側身政府的人中存心克盡厥職的,固然遠較一般人想像的為多,但政府官員中具有現代眼光的卻遠較大家想像的為少。”
今人回顧抗戰史,在檢討當日之通貨膨脹、濫抓壯丁等弊政時,亦須明瞭上述時代背景,其檢討,方可謂“客觀”。
出處: http://history.qq.com/a/20150227/010331.htm
更多文章: https://peaceinhistory70.wordpress.com/…/%E4%B8%AD%E5%9C%…/…
銀行簽名圖章 在 王意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該對孩子全然信任嗎?王意中臨床心理師
「我的作業在學校寫好了。」「作業本呢?」「就寫完放在學校啊!」「沒確認,我怎麼簽名?」「嗯!不就告訴你已經寫好了,直接簽名,不就對了?」哥哥顯得有些不耐。
「你不相信我?」
「相信你?我是很想相信你,只是……」媽媽心中有些疑惑。但是,信任孩子,這是她最基本的態度。但全然的信任,是否也讓孩子變得馬虎、取巧?這一點,媽媽心中是有所顧忌。
「你不相信我?」
哥哥,咄咄逼人地問著。媽媽的心,也糾結著(省點事,不需要老是跟孩子起衝突嘛!)。
「唉呦,你就隨便把名字簽一簽,不就好了?」(隨便、隨便、隨便,好可怕的魔音穿腦,媽媽心中被這浮現的「隨便」困惑著)。
「要不要打個電話給同學,問問看?」「為什麼還要問同學?」這句話,真的重重地敲了媽媽的心。「嗯,為什麼呢?打電話,不就直接否定我對於孩子的信任,難怪哥哥一臉氣呼呼的模樣。」媽媽有些自責怎麼說出了這個蠢問題。
「你到底簽不簽?不簽就算了。」哥哥把聯絡簿收了起來,作勢離開。「好啦!我簽、我簽。」媽媽勉為其難地在聯絡簿上,簽下名字(唉,怎麼感覺像被迫簽了賣身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信任的過與不及
信任是對於孩子最基本的態度,全然的信任最是完美與理想。但是,過與不及的拿捏,卻也考驗著父母的智慧。信任,多少應該是需要有基礎的。這基礎關係到孩子在這之前的信任表現。
沒錯,我們展現了全然的信任(嗯,就像開了張沒有金額的支票。孩子,就自己任意填寫吧!)。在這當中,孩子也仔細地在觀察我們的做事態度,是否放任不管?
孩子是我太相信你,還是對你不仔細關注?(充分授權,但請別成為橡皮圖章啊!)。
徵信:驗證工作我做了嗎?
徵信?有沒有搞錯,我在家又不是開銀行、發信用卡、辦貸款,幹嘛要對孩子徵信?你可能心裡存疑「難道,我該對於孩子的信用進行驗證的工作?」
如果你的孩子歷年來的還款紀錄良好,不會逾期繳交作業,還款能力也強(嗯,這一點可以從他平時的考試、作業、評量、成績表現來判斷)。當然,對於眼前這位信用表現良好的績優大戶,你可以授予更多的信任額度。
但是,如果還款能力不佳?託辭、理由、藉口一堆?這時,你真的需要仔細來調閱他的徵信紀錄。以評估他的個人信用卡額度與貸款額度(爸媽該對他有多少的信任?)。
隨便病毒的殺傷力
嗯,認真的孩子最美麗。你沒看那專注投入的眼神,多麼地迷人,讓人目不暇給。當然,認真不單純只反映在康軒、部編、南一、翰林等教科書上。認真,也充分地反映著孩子對於自己的責任,切實負責,不會隨便馬馬虎虎(態度、態度、態度,很重要,所以要說三遍)。
請千萬別小看,隨便對於孩子成長所帶來的殺傷力。隨便病毒總是隱身在每日的小細節當中,一點一滴地在吞噬著孩子的態度—對於自身與周遭人事物之間的負責態度。
我們隨便簽名,當然孩子就隨便應付。請想像,當你沒有仔細詳閱內容,隨隨便便簽了契約書,那後果……簡直不堪設想(謎之音: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拜託,哪那麼嚴重?只是簽個聯絡簿,又不是向地下錢莊簽借據、簽租屋契約、簽房屋貸款契約書?」但請別小看聯絡簿,它某種程度扮演著孩子對於學習及生活內容的信任簿。一種對於自己誠信與責任的建立。
輕易妥協?門都沒有!
「直接簽名不就對了?」(孩子啊!在大人的世界,並不對喲)。也許孩子表現出不耐(謎之音:大人的耐性也沒有說多好),但請別因此輕易妥協或被情緒勒索(為了避免惹孩子生氣,一切都好談、好商量、好放棄)。
簽名,是一種態度,對彼此負責的態度。
這個立場你需要非常的堅定。
親師熱線,一通搞定
誰,了解誰?說真的,常常是孩子了解我們,勝過於我們了解他(你沒看有多少父母被孩子吃夠夠)。
「孩子,不是對於你不信任。而是,媽媽對於自己做事的一種負責態度。」火冒三丈?孩子就先別了吧!(消防車,待命。灑水,預備)。
讓孩子了解,和導師打個電話,是必要的澄清與確認。雖然可能讓他感到不高興,但一次把話說清楚,把親子之間的疑惑化開。這是必經之門,屬於大人之間應該做的事。
* 本篇文章由【王意中部落格】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