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的按摩椅選購指南》
.
(不習慣臉書上看長文的歡迎去我長草的部落格看喔,連結在留言處)
上班族姿勢不良導致腰痠背痛,你會怎麼辦?誠然運動是最好的解藥,但有時候上班太用力像被抽走精氣神,下班要搞很久才能復原,等到滿血又是新的要上班的一天了(泣)。這時候就會想說:要是家裡有台按摩椅就好了。
偏偏按摩椅的採購讓人心浮氣躁,主要是這個品類被當情感型產品行銷,例如叫做追夢、天王、好時光…,功能上也有很多噱頭,像是四手聯彈、3D立體、5DAI等等等,增加購買者比較的困難。
最後在價格部分也充滿膨脹定價與用贈品沖價值感等招數,都增加選擇時的思考成本。
靈機一動,把上班技能拿來用就好了。如果從產品經理的角度來看,切入新領域時候,我會忍不住畫出產品地圖(Product Roadmap) ,再根據高中低階產品的佈局,推測品牌的市場地位。腦中有個清楚的架構,要看什麼就都有個底了。
以下分成三個面向:功能、產品線、品牌梯隊來看台灣的按摩椅市場,看完就算不買也可以有個概念喔~
圖說:第一張是札幌某百貨公司的按摩椅區,第二張是我花了半小時看Momo 購物網後整理的產品線與品牌列表,歡迎有需要的拿去用
一:功能
分為基本功能、行銷功能與衛生保健功能
1.基本功能:
按摩椅的重點就是按摩,從兩萬不到的到二十幾萬的都有,到底差別在哪裡?從入門到旗艦的按摩重點依序是
(1) 小腿、(2) 大腿跟腳、(3)背跟臀、(4)肩頸、(5)頭手。
入門款的專攻小腿或腳,大體上只要氣囊跟中小型滾輪就可以搞定。其他功能有跟沒有差異不大。
經典款戰場在背跟臀,難處在中年男性往往肉比較厚,家中老人或女性又需要舒緩手法。因此既要多顆大滾輪按進肌肉裡,還要搭配小滾輪快速掃過,才能快慢有致。有些品牌還會有拉筋伸展功能,幫助深層放鬆。
旗艦款在肩頸頭手這些神經分佈更多、不能只靠猛按就好的地方,會比較有特色。另外就是按摩程式的持續更新,畢竟自己想不出多少花招,有專家推薦的話就可以比較多樣化,避免按摩椅成為家中擺設。
以上分類只是各產品線強調的重點,但不是絕對。
2.行銷功能:
屬於加分型功能,未必有實際需要,但能增加購買時的愉悅(或者用更多的細節累死你,讓你認知疲乏後,再因為附加功能買單更貴的產品)
藍芽音樂、溫熱靠墊、深眠模式、顏色、皮椅素材、造型、App…
3.衛生保健功能:
這是商業術語,指的是那些指的有了你不會感謝,但沒有這東西遇到的時候可能氣死你、毀掉購買體驗、讓人感覺阿咂的功能。
像是全機保固、平躺時所需空間大小、台灣製造或中國製造(如果你在意的話),還有需不需要獨立電源…
其中比較有趣的是全機保固,或者是皮革保固。畢竟按摩椅的本質就是透過滾輪對肌肉施加壓力,皮面算是中間的緩衝地帶。
皮沙發坐久了都會摩破皮,按摩滾輪施壓久了,皮面有些耗損或甚至破掉也是難免的吧。有些品牌會提供皮革保固免費換新,有些會提供優惠價換新,這些售後服務都是成本一部分,能提供的廠商自然比不能提供的值得購買。
有趣在,有些水貨商賣的日系高價品牌沒在提供保固,但也沒聽說傳出什麼災情…
結論:小品牌跟國外大品牌都不提供保固,但原因正好相反,前者可能是壓低成本、後者則是已經把品質做到不需要保固。
二、產品線
可以分成入門款(低階)、經典款(中階)、夢幻款(高階);大體上以售價跟型號區分,但有些二線廠商會採取高配低價策略,歸類上我還是分在前一階,大家先看看有感覺就好。
1.入門款:3~5萬之間,競爭最激烈的戰場,推測佔總市場七成以上。這次觀察的9個品牌有7個有做入門款,有些還好幾個款式。為了對不同偏好的消費者一網打盡,廠商十分努力。
2.經典款:5~10萬之間,其實還可以細分為兩個梯隊:一般經典(5~7萬)跟旗艦經典(8~10萬)。一般經典每個品牌都有出,但養得起旗艦經典的就要靠產品與通路的雙重實力了,不然你敢這樣定價也沒人要讓你上架。
3.夢幻款:銷售價格在10萬~30萬之間,主戰場是在25萬左右,一台可以抵10台入門款,但你可以想像,哪些人會花一般人快半年的薪水來買?
當然是一秒幾十萬上下的打工皇帝(創業老闆就算買得起,可能也沒時間用… 哀傷),這市場除了價值感,還需要靠細緻服務,唯有一線品牌才頂得住。
三、品牌
按摩椅算是競爭激烈的市場,我隨便打開Momo購物就看到七個品牌,再加上兩個網友推薦的特殊品牌。我把它們分為三類:一線品牌、後起之秀、小眾市場。以下用手機廠牌做個比喻
1.一線品牌:像手機界的Apple、Samsung、Huawei ,從入門到夢幻的產品線一應齊全、年年更新經典款式、門市眾多。
-OSIM傲勝:像Apple 一樣,有獨特美學與UI/UX,最新代言人是行走的CD林俊傑。是很多人的入門第一台按摩椅,也像Apple 一樣,款式在精不在多,全系列五六台而已。
中文產品名都是天王天后系列,霸氣十足。不過時不時會冒出皮面壞掉維修費可以買四分之一台的新聞,買這牌的話,日後有機會解鎖跟客服談判技巧。
-Tokuyo 督洋:就像手機界的Samsung,品項多又齊全(每塊市場都在細分為三四種,可以看出是給男性的、女性的…),代言人是蔡依林。
還有超狂的皮椅五年保固,網路謠傳,划算魔人會在第四年半的時候請他們更新,就獲得一台全新按摩椅。產品名是玩美系列,官網有到府試坐的活動,可以搬一台全新的到你家讓你體驗,喜歡再買。
對了,這是我唯一看到有Line 官方帳號的品牌,臉書粉專更新頻率也高,團隊經營網路十分認真。
-Johnson喬山:本來我沒打算把喬山放在一線品牌,他在入門跟經典的品項跟OSIM一樣精簡,Momo上又沒有八萬等級以上的旗艦經典或二十多萬的夢幻款。但他們2019年收購日本富士Fujiryoki 後,直接買進日系高階品牌,無懸念的超一線品牌。
前品牌代言人一字排開有張惠妹、江蕙,現在是日本藝人Tomo桑(我不認識..),算是運動器材界的大咖跨界簡單做做按摩椅市場。
2.後起之秀:同樣用手機界來比喻,則是小米、華碩等等,青菜蘿蔔,各有特色,看個人喜好與預算囉。
-富士Fuji :堪比小米,不但有好看的造型,性價比也十分有企圖心。台灣品牌,號稱沙發按摩椅的第一品牌,代言人是永遠好形象的林依晨、晨神。
光聽名字就能想像是走時尚、輕量路線。外型的確也不賴,型號分級很清楚(FG8160/FG7100/FG6000, 四個數字的屬於中價位經典款。FG908/FG915/FG808 三個數字則是入門款)
-高島TAKASIMA:我比較不知道怎麼類比的品牌,同樣是有日本風格名字的台灣品牌,跟喬山一樣走品項精簡路線,代言人是Ella陳嘉樺。
最後把喬山放在一線而不是高島,還是因為他沒有破二十萬的夢幻級產品,畢竟是專做按摩椅與按摩器材的公司,沒有大集團優勢。
不管怎樣,人家也是堂堂有五年皮椅保固的大牌。質感算是對得起價位。
-田倉 & 輝葉:把這兩個品牌放在一起因為他們都強調實惠與CP值,款式多、價格空間略大一點,造型上有時候不賴、有時候不想看,我歸類為手機界的華碩。
輝葉找徐若瑄Vivian代言的確有把品牌感拉出一個層次。
3.小眾市場:歸類在此的品牌不是不好,而是可能較為專攻,可能只有一兩款、沒那麼老少咸宜可以一買再買。
- BH 號稱歐洲百年品牌,但按摩椅哪有百年歷史?原來是軍火工業起家,後來改攻運動用品的品牌。網路操作上,找了很多醫師部落格主推薦,可能真的有特殊之處?我沒再研究。
-INADA 稻田:號稱日本國寶級,雪白色的皮椅十分精美,我試坐過一次,唯恐自己的手汗弄髒人家的雪白皮面,緊張得不得了。
價格也十分國寶,人家的頂級款式是他的入門款,而且Momo 、Pchome 這些大眾化網路商城都沒有賣,是好野人不上網嗎…
結論:
把功能基本化(3D是大小滾輪、四手聯彈是雙重馬達),去掉附加型功能,再從產品線與主打服務推測品牌市場地位,最後把品牌跟大家都很熟悉的手機市場做連結。你會不會覺得好選一點了呢?
不過還是得實際體驗,你家有按摩椅嗎?是大型擺設還是全家寵物呢?有沒有用到保固呢?
也歡迎留言或者分享出去讓你的朋友給考慮購買的人一些意見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碰過直銷嗎?相信成年後有不少人都遇過惱人直銷,共同的推銷術語讓人不堪其擾。不過你知道為什麼直銷惹人厭嗎?台灣人認為直銷就是詐騙其實不對!? 將近300萬台灣人都在從事直銷行業,其實直銷不是我們所想的模樣喔,傑佛瑞提出五點超精闢的直銷事,超中肯啊!原來直銷內幕是這樣!你有遇過嗎? 影片授權:傑佛瑞...
銷售 魔術語 在 自然醫學博士 王永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生的BUG】上
.
如果人生是一場遊戲,一切都是設定好的話,那麼就不可能有意外對不對?所謂的意外,就只是小我,或是身為角色的你所沒意料到,在沒做好準備所發生的突發事件而已。但對上界的玩家而言,這是他們預先就購買好,而且很想體驗的行程。
.
所以我們認為「這是個意外」、「是不是哪裡搞錯了?」等等的事件,都不可能是意外,也不可能是bug。那怎樣才算是bug呢?
.
程式錯誤(英語:Bug),是程式設計中的術語,是指在軟體執行中因為程式本身有錯誤而造成的功能不正常、當機、資料遺失、非正常中斷等現象。(以上取自維基百科)
.
那麼人類遊戲中有沒有可能出現程式錯誤呢?我們先來看看幾個現實生活中遊戲的bug吧。
.
《GTA 俠盜獵車手》,原本這只是一個無聊的偷車與開車、快要被開發商放棄的無聊遊戲。某天程式測試人員發現,遊戲裡面一個應該是人民保母角色的警察,竟然發瘋似的開始攻擊起玩家,而且竟然還開車來回輾玩家的屍體。這個bug啟發了遊戲公司,而把遊戲修改成了玩家在遊戲中扮演著一個罪惡角色在城市中活動。遊戲裡面有一些任務,例如搶劫銀行、殺人等。這個bug,成就了《俠盜獵車手》遊戲的靈魂與精髓,而2013年推出的《俠盜獵車手5》,其後續累積銷售量更來到了60億美元,遠超越了電影《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約28億美元的收益。
.
《Civilization 文明帝國》,大家都知道印度聖雄甘地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一生倡導非暴力抗爭。但在遊戲裡面,卻因為玩家「侵略指數」設定上的bug,導致甘地會因為設定數值出錯而變成侵略指數高達255、專門製作核武的戰爭狂魔。這個bug在後來《文明帝國》的版本中被保留了下來,從此甘地在此遊戲中便「前期種蘑菇,後期種核彈」,這順理成章地成了遊戲的設定。
.
夢幻最早出現於1996年發售的《精靈寶可夢紅·綠》,是由程式設計師森本茂樹設計。在開發時期、由於卡帶容量不足(圖鑑裡只能有150隻寶可夢)而使得他設計的夢幻被捨棄,但他捨不得自己的創作付諸流水,便瞞著製作人田尻智清除遊戲內的錯誤、再偷偷地將夢幻加進多出來的空間。由於bug 清除不夠徹底,只有一部分的卡帶能遇見夢幻,夢幻的存在就像神話一般在小學生中流傳開來。當時回收角色相當困難,於是任天堂趁勢將「夢幻」話題作為遊戲賣點,到2017年時卡帶的銷量突破了三千萬份。
.
《Super Mario Bros超級瑪莉兄弟》存在著許多的bug,像是水下無窮關卡-1關、無限1up、飛躍過關旗幟、穿牆反跳等秘技都是當年玩家口耳相傳,多年後仍津津樂道的美妙回憶。
.
壞的bug可能會毀掉一個好遊戲,而好的bug會帶給遊戲更多的樂趣。在電腦遊戲中,假如一些隱錯不令遊戲出現大錯誤的話,加上系統的認可,經常會變成一種玩遊戲時的秘技(秘技有時是遊戲設計人故意造成的,用於程式設計上的檢查,繞過不需要的步驟直接檢驗需要的地方時所使用的程式碼)。(以上資訊參考網路文章與維基百科)
.
現實生活中有這些秘技嗎?當然有。因為D文明是一個注重物質的世界,當大家都注重有形物質,只想改變外在的世界時,心靈或無形層面就成了秘技的切入點。所以任何心靈層面、能量層面、靈魂層面等,往內在追尋的技巧與學問,我們都可以把它們歸類為秘技。
.
雖說大家可能覺得有些人專門詛咒養鬼作法是很邪惡的,但是請記得,秘技並不是bug,而是遊戲本身所默許的,畢竟遊戲世界裡面不可能存在著遊戲本身不允許的內容,如果有的話是會被系統除錯掉的。當然,無形與能量並不是只能拿來做邪惡的事情,也有很多療癒與成長的秘技,都是很正面的。
.
寫的有點長了,下一篇待續吧。
.
備註:
.
在1947年9月9日,葛麗絲·霍普(Grace Hopper)發現了第一個電腦上的bug。當在Mark II電腦上工作時,整個團隊都搞不清楚為什麼電腦不能正常運作了。經過大家的深度挖掘,發現原來是一隻飛蛾意外飛入了一臺電腦內部而引起的故障。這個團隊把錯誤解除了,並在日誌本中記錄下了這一事件。也因此,人們逐漸開始用「Bug」(原意為「蟲子」)來稱呼電腦中的隱錯。現在在華盛頓的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中還可以看到這個遺稿。(以上取自維基百科)
#零通靈博士事件簿
#情緒釋放是所有正面秘技的根本
#無我再有我就能充分發揮秘技的力量
銷售 魔術語 在 BrianCuisin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食物交流是種人際關係 | Food &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大部分的人都愛吃吃喝喝,且享用美食也是人類的天性,美食可以在家裡廚房、在巷口小吃攤、在街角的便利商店、在旅行地圖上被旅人推崇的餐廳,但或許我們也發現了,食物之所以好吃,很多時候並不在美食本身,而是空間環境、是對的時刻、是虛無飄渺的氛圍,更多時候是因為這食物的獨有價值,是來自於做菜人的手。
泡在咖啡館裡享受咖啡,很多時候並不是受到一杯咖啡的吸引,而是那個空間讓人有情緒,是那個研磨或炒咖啡豆的氣味讓人心神嚮往,也很有可能是吧台裡做出那杯咖啡的人,它的肢體動作、眼神讓人迷戀。這是一種由多種因子所組合出來的飲食體驗。有時就算那杯咖啡不盡人意,但我們的情緒卻能在那短暫時光裡、隨著香氣、音樂被療育、撫慰。
以上的描述或許很有畫面,但如果所有的場景、氛圍都到位了,但那一杯咖啡是由膠囊咖啡誕生,是不是突然有點殺風景。你會突然間覺得,自己所交流的是一台沒有感情的機器,但它很精準,喝一百次,它能給你一百次一致香氣,浮在濃縮咖啡上的黃金泡沫Crema也忠實呈現,但體官感覺就是走味了。這時你的選擇是機械性完美或是咖啡師手藝可能的些微差異?或許某些餐廳經營者而言,它們會選擇傾向機器,而不要有喜怒哀樂的咖啡師?
便利商店、超市貨架的商品一定不會難吃,能夠賣得出去、且還存在著即表示它有大眾水準,這些食物或許難以讓人懷念,除非你跟我一樣身處異國,會突然對朋友送來幾包家鄉花雕雞麵或炸醬麵,出現感動情緒連結,這已經不是那碗麵究竟有多好吃,而是吃到一股親土家鄉味。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媽媽手藝最好 (但或許不是真的那麼好.....噓),但她是唯一無二,是懂你的人為你親手料裡的。有人願意花較高的金錢,選擇特定餐廳享用美食,是因為喜歡或知道,那盤菜是廚房裡的某個師傅炒出來的,或許常去吃的人嚐得出口味鹹淡變化,但這不會很快、直接的影響我們對這家餐廳的好、惡,即使這些細微變化會發生在每一盤菜裡,但我們依然很享受那當下,出鍋上盤的鮮活滋味。
到特定的麵包、甜點店選購麵包或甜點,吸引人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名氣與好吃的口碑或經驗,但我們也相信,那些產品就是師傅們的手做出來的,就算不一定是原本那位知名的麵包師、甜點師親做,但這街角麵包店,賣的就不是那種生產線上的印壓模具點心,很多時候我們愛上不見得是麵包本身,而是下午4點鐘經過麵包店時,經不起那麵包大量出爐的香氣誘惑,我們跟喜愛食物的連結可以是人 (如母親)、也可以是氣味 (街頭麵攤下麵時的蒸氣),爾或是時代滋味 (如眷村菜),這就是多元化裡人與食物之間的自然關係。
你可曾想過,對食物的鑑賞能力或特定的味覺,也可能屬於另一種社會地位階級分層?紅酒鑑賞家、松露鑑賞家....,這些能夠指出特定食物不同、好壞、經濟價值高低的專家們,其所代表的可能是另一群生活菁英才能進入的飲食世界殿堂,不可否認這些對於特定食物的辨識技能,需要投入相當專精的訓練,也須連結到深厚的文化、風土背景才能辦得到,或許只能定義,從該領域主觀角度評斷,這瓶酒的好壞,它連結了酸度、甜度、色澤、氣味....等,而專業人士或甚至能根據該產區紀錄的年份降雨量、日照天數,來說出個什麼所以然,然而過了一定基準線後,以大眾客觀角度來看,很多時候只留下喜不喜歡,難以用好壞來區隔。
自己對於特定食材迷戀這件事一直很存疑,例如我自己就吃不出發酵奶油或特定國家產區的一般奶油,在同一道食譜上表現的不同,如果拿來盲測?我一定舉手投降。好不好或喜不喜歡,大多是比較所得,與前面提到的『菁英口味區隔』有點類似,沒吃過魚子醬的人,你給他一杯,他只能說出喜不喜歡或好不好吃,至於價值多少錢?Who Knows?如香草豆莢、巧克力....等等這些經常被用在烘焙的食材,如果不是行銷人員刻意的告訴大眾,它們的產區與價值,對於只吃過超商布丁的來說,眼前貴鬆鬆的布丁相比,要讓人誤以為裡頭怎含有『砂』的尷尬也是可能會發生。過度形容的術語或吹捧,可能換來更多失望,還有什麼能比『吃』這件事更主觀?試著把貴到不型的頂級黑巧克力,拿給青少年試試,便知道答案。
商業運作體系裡要求的是一致化的標準,然而同時人們也似乎更愛一種有人味的連結。於是連鎖速食店要刻意告訴你,這漢堡裡的蕃茄,是來自苗栗某個有機農栽植,這蛋糕裡的雞蛋,是如何地讓雞隻自由地奔馳在山野林間,所產下的健康雞蛋。這正是在商業巨大化下、行銷人員試圖放入人味以提高價值的魔法。他可以是要你喝了一杯咖啡或買了一包咖啡豆,感覺幫助到某個國家,公平交易市場裡的小農成員,巨大化底下的行銷,就是需要建立起這樣的情感連結,才能凸顯它的價值所在。
自己身邊有些朋友極度排斥,這樣的企業化農場品牌,他們不進任何連鎖店,幾乎拒買國際品牌食品、甚至到整個社區都聯合抵制這樣的品牌進駐,我能完全能理解,他們要的就是一種小而美的親近感,讓願意在街上開店的人,賺到自己的未來、以自身的投資風險與勞力所換取的財富,而不是把大家都推向領固定時薪,去幫大企業累進更多利潤的社會化。
居住在加拿大幾年後,難免會讓人想想台灣與北美在飲食文化上的不同,撇開街頭食物的衛生、健康與否的問題,我總覺得台灣在吃的這個領域裡,享有更多口味自主權,同樣一盤臭豆腐,各家都能做出自己的味道,連泡菜都有自己的獨門秘方,然而北美對於食物的銷售管理就極為嚴格,不可否人,這是一種健康把關,例如在Montreal大街小巷根本見不到街頭食物,就連政府在3~4年前突然興起,模仿紐約中央公園的快餐車,一路從執照申請到把餐車弄到符合衛生標準,已經先要投資超過百萬台幣,更慘的是,還要被被指定近能在特定地點販售 (因為不能與商業稅不同的店家彼此競爭),馮談這裡有高過5個月冷死人的下雪天,不了生意,這們餐車生意,害慘了一批有理想的年輕飲食創業者呀!這就是這裡專屬的另一幅特有飲食生態風景。
雖然北美的大型超市裡,那些包裝食品的種類,其多樣性頗讓人目眩神迷,但多大多數都是極不健康、內含大量添加物的高鹽、糖、脂肪食品。偷偷告訴大家,不萊嗯在1999年初次來到Montreal進修語文班時,那時街上真的很難找到胖子,如果有,一聽口音就知道多是從美國而來的周末遊客,現在....哈,胖子真的變多了 (噓),這裡的連鎖咖啡館、速食店也多了很多,一些自己懷念的當地品牌咖啡館都已被擠掉,換上的是全球化底下的連鎖店招牌。
以上的發想來自 「吃的美德 - 餐桌上的哲學思考」
銷售 魔術語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你碰過直銷嗎?相信成年後有不少人都遇過惱人直銷,共同的推銷術語讓人不堪其擾。不過你知道為什麼直銷惹人厭嗎?台灣人認為直銷就是詐騙其實不對!?
將近300萬台灣人都在從事直銷行業,其實直銷不是我們所想的模樣喔,傑佛瑞提出五點超精闢的直銷事,超中肯啊!原來直銷內幕是這樣!你有遇過嗎?
影片授權:傑佛瑞 (https://youtu.be/tz5rKqzxWFA)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EWhEOR-JA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