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午後對流較旺盛 週五轉弱東北風環境
今天是中秋節,也是連假的最後一天,各地上半天主要還是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大致是晴到多雲天氣,中北部雲量較多,高溫普遍可達33-34度,局部背風、弱風側地區則可達35-36度,溫度感受仍較炎熱,雖然台灣還在太平洋高壓勢力內,但北方有一道鋒面正要通過東海,鋒面尾端稍微延伸到台灣北部外海,導致今天大氣結構有些不穩定,山區午後熱對流發展的情況會比較旺盛,範圍也比昨天廣,下午外出或收假返回的路上要留意天氣變化。
由於鋒面微弱的尾端接近,午後熱對流可能會持續到入夜,雲層消散的時間比較晚,想欣賞大大的滿月升起就要碰運氣了,今晚到明晨也因為鋒面尾端雲系接近,西北部有短暫雨的機會,想欣賞月正當中的景象也需要碰運氣。明天鋒面尾端結構逐漸減弱,台灣附近環境沒有明顯的風,弱風狀況下各地午後近山區仍然有熱對流發展,後天會開始吹起偏東風,北部的熱對流就會變得比較少。
預計到了週五會有微弱的東北風,到下週一前,風向會在東北到偏東風之間,風速不會太強,東北部雲量會增多,溫度也略降一些,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在宜蘭、東北角夜間到凌晨時段,環境風有沒有與海陸風、地形作用帶來一些局部較大的雨勢,中南部天氣沒有明顯變化,但需要注意午後對流發展後可往平地擴散,帶來較大的雷陣雨。
這幾天從弱風環境到週末轉為偏東到東北風環境,也意味著台灣西半部的擴散條件差,從環保署的監測資料可以看到空氣品質達到黃色等級的站點、時間越來越多,偶爾有橙色等級出現,時序準備進入秋冬的空污季,也要開始留意空氣品質是否惡化。
未來一週南方熱帶洋面仍然有熱帶雲簇活動,季內振盪(MJO)中有利對流發展的區域也慢慢來到東南亞附近的洋面,熱帶雲簇發展順利的話就可能進一步增強為擾動或更強的系統,9月仍然是颱風好發的月份,10月也有不少颱風生成,當有熱帶性低氣壓生成時可以稍微留意下相關資訊。
以上氣象由天氣風險 / 柯聿寧 提供
鋒面雨月份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秋季氣候展望🍁】
▍夏天———🌧多雨、⛅️不熱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今年的夏季(6-8月)已經到了尾聲,今年夏季台灣的天氣特點可以用「雨水偏多、溫度較不熱」來形容。
自6月開始連續3波的梅雨鋒面,加上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低壓帶、颱風降雨,以及連續發生的午後熱對流雷雨,共同造成了夏季雨水偏多的情況,尤其南部地區最為顯著,例如高雄站在6-8月間共降下了2246毫米的雨量,足足是氣候平均值1114毫米的兩倍以上。
降雨偏多也讓夏季高溫發生的日數大幅減少,以台北站為例,去年(2020年)的6-8月的92天中一共有75天超過35度,但是今年(2021年)的6-8月卻只有31天超過35度,還不到去年的一半日數。不管是從溫度或是降雨來看,今年這個夏天都是相當不一樣的一年。
▍秋天———🌤溫暖、🌧雨多
展望接下來的秋季(9-11月),又將會是怎麼樣的情況呢?
大致可以用「#暖秋、#雨水正常偏多,#留意秋颱」來概述。
由目前的海溫預報來看,進入秋冬季太平洋海溫可能會由現在的正常海溫偏向微弱的#反聖嬰(東冷西暖)海溫型態,在這樣的海洋條件背景下,秋季太平洋高壓勢力將會較為偏強,西伸幅度大,雖然大陸北方進入9月起陸續會有鋒面、冷高壓活動,不過在10月之前,北方系統勢力範圍不易伸展至長江以南,雖然偶爾有東北季風南下影響台灣機會(第一波預估落在9月中旬),但是持續時間短而且強度弱,因此9月溫度偏暖的機會高。
10月起北方冷高壓勢力逐漸有機會越過長江,11月會更明顯一些,但整體來看,北方冷高壓走向仍然以東西向為主,南下幅度較小,雖然東北季風強度會隨時間慢慢加強,不過預期降溫的程度仍然不足,整體溫度持續正常偏暖的機會大。
▍留意秋颱共伴降雨機會🌀🌧️
降雨方面的預測則類似去年,由於海溫分布偏向弱反聖嬰型態,南海到菲律賓一帶海溫偏暖,預報資料顯示氣壓偏低,雲雨系統活躍,水氣多,配合北方逐漸加強的東北季風,有機會造成台灣迎風面區域(大台北、東半部)持續性的降雨(秋雨)現象。9月份的東北季風還不強,降雨狀況大致為正常,10-11月東北季風逐漸加強,跟南方低壓帶水氣交會影響的機會明顯提高,迎風面地區降雨將開始偏多,其他地方降雨量則是大致正常。
低壓帶活躍的情況下,其中不排除會有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發展出來,一但跟東北季風交會,就會有發生「秋颱共伴效應」的可能性,讓迎風面地區降雨量更多更大,務必要多加留意。
▍總結
我們剛度過一個多雨但是比較不熱的夏天,緊接著馬上又要迎接一個較溫暖且較多雨的秋天,在氣候變遷的趨勢下,不論是長期的氣候或是短期的天氣都越來越詭譎多變,也越來越難預測,提醒您持續留意最新的預報資訊。
鋒面雨月份 在 民視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央氣象局指出,這種滯留鋒面影響台灣的情況,在8月份屬於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