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預所郭柏秀副教授團隊 獲美國腦與行為研究基金會(BBR)二年期計畫獎助】
NTU Associate Prof. Po-Hsiu Kuo awarded a two-year research grant by the Brain & Behavior Research Foundation
躁鬱症屬於重大精神疾病之一,郭柏秀副教授與跨國合作團隊(ConLiGen)進行鋰鹽治療躁鬱症療效的研究,研究成果於2016年發表於Lancet期刊。郭柏秀副教授以此研究成果,向美國腦與行為研究基金會(Brain & Behavior Research Foundation,簡稱BBR基金會)申請獨立研究獎助,該基金會於2017年4月公布獎助名單,郭柏秀副教授獲得二年期計畫獎助,二年合計將近300萬台幣。
Associate Prof. Po-Hsiu Kuo of the NTU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collaborat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nsortium on Lithium Genetics (ConLiGen) in studying the use of lithium medication in bipolar disorder treatment. In June of 2017, she was awarded the two-year NARSAD Independent Investigator Grant worth nearly NTD 3 million by the Brain & Behavior Research Foundation.
郭柏秀副教授的研究,是關於一個在非編碼RNA的基因上具有顯著影響治療效反應的遺傳位點。然而此位點在日本以及台灣等亞洲族群中並沒有顯著的影響,反而是一個位在神經膠質細胞滋養因子受體的基因(GFRA2)在亞洲樣本對鋰鹽療效有一致的影響(p-value=2.1×10-7)。神經膠質細胞對於神經傳導中髓鞘的功能有重要的影響,值得更進一步研究。為了探究此位點的功能,郭柏秀副教授欲利用細胞膜型探討特定遺傳位點對於髓鞘功能的影響,因而向BBR基金會申請獨立研究的獎助。
BBR基金會的前身由美國三個協會共同發起成立,包括美國國家精神疾病聯盟(National Alliance for the Mentally Ill)、美國國家精神健康協會(National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以及美國國家憂鬱及躁鬱協會(National Depressive and Manic Depressive Association),至1985年時組織定名為美國國家思覺失調與憂鬱症聯盟National Alliance for Research on Schizophrenia and Depression (NARSAD)。此聯盟至2011年時再度更名為現在的BBR基金會,將多數重大的精神疾病納入研究案的範疇,目的在發展並獎助精神健康相關的研究,以促進疾病病因的了解、改善治療,以及預防精神疾病為目的。目前強調的研究重點為基礎研究、新技術的發展與診斷、早期介入應用研究,以及研發新的治療方式四大類。
BBR基金會透過募款的方式贊助研究計畫案的進行,並於1987年開始贊助首批研究計畫案,今年正好邁入其第30年的里程碑。許多頂尖的研究者在研究生涯中都接受過基因會的獎助,例如2000年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得主Dr. Eric Kandel,Kandel因一系列關於「神經系統的訊息傳導」的研究發現而榮獲諾貝爾獎。研究獎助的科學評審理事會由一百多位神經科學家,與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及四位前任國家精神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的所長組成。在過去近三十年來,基金會所贊助的研究計畫成果卓越,加速精神健康領域中持續進步的研究動能。此次郭副教授申請的是屬於躁鬱症的基礎研究類別,利用寡樹突細胞膜型探討GFRA2基因上特定遺傳位點對於髓鞘功能的影響。
圖說:美國腦與行為研究基金會於官網上公布郭柏秀副教授獲二年期計畫獎助
Search
鋰鹽療效 在 但使用鋰鹽需注意服藥後可能產生之副作用及毒性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三、用藥指導: 提醒病人服用鋰鹽期間之飲食宜注意鈉鹽攝取須正常,飲用足量開水(每日8至12杯),按時服藥,並告知完整療效通常需1至3星期才能達到,倘若發生噁心想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