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供電更穩 超一路「345kV板橋~龍潭線」歷經18年終於竣工送電 ! (12/02/2020 經濟日報)
台電今(2)日表示,歷經18年在地溝通及興建,終於完成第一超高壓輸電線路(超一路)「板橋~龍潭線」更新擴建工程,並於11月29日竣工送電。
台電指出,升級版的「板橋~龍潭線2.0」不僅輸電容量增加,鐵塔結構更進一步強化,可大幅提升北部地區供電品質及穩定度。
(記者葉卉軒/即時報導)台電指出,台灣西部有三條345kV南北超高壓輸電線路,就好比國道南北高速公路,是維繫電力系統融通的重要幹線。其中舊超一路「板橋~龍潭線」於民國63年竣工,幾乎與當年十大建設的國道1號同時,其重要性也不惶多讓,數十年來為台灣的民生及經濟發展提供穩定電力。但,隨著經濟成長,舊線路的輸電容量無法滿足用電需求,台電遂自92年起規劃更新線路,決定在既有線路兩側新建線路以取代舊幹線。
台電進一步指出,由於新舊線路有19處交叉跨越,施工時深具挑戰性,必須先拆除舊線再架設新線。此外,為降低對供電的影響,台電只能利用冬季用電負載較低及天候許可時停電施工,因此通常一年僅2至3個月的施工期間,十分緊湊。
台電表示,新建的「345kV板橋~龍潭線」採全線架空施設,線路由板橋超高壓變電所引出,途經新北市土城區、三峽區、桃園市大溪區、復興區、新竹縣關西等地區,最後引接至位於桃園市龍潭區的龍潭超高壓變電所,全線長達40公里,共施設105座鐵塔,完工送電後可增加1972MVA(百萬伏安)的供電能力,為北部地區提供更可靠的電力,健全超一路幹線系統穩定性。
而與舊線路相比,台電表示,新線路在施設鐵塔時採鋼筋混凝土基礎,比以前的土壤基礎更堅固,抗風耐震能力再提升。以風速為例,舊鐵塔可承受每秒40公尺的平均風速,新鐵塔則可承受每秒61.9公尺的陣風,也就是能抵擋17級的強風侵襲,因此提供更可靠的供電品質。
此外,新線路還有另一個工程亮點,就是經過石門水庫時,輸電線路必須跨越相當長的距離,才能克服層層山巒及水域的地形限制。其中,最長的一段架空線路跨距達960公尺,是一般架空線路3、400公尺間距的兩倍以上,還同時出動二部無人機執行架線前置作業,為國內輸電線路工程的壯舉。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udn.com/news/story/7238/5060708
♡
鋼承板跨距 在 台視新聞 鄔凱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希望受困漁工能趕快被救出來,
傷者也都無事🙏🙏🙏
【#TTV熱門】驚!斷裂一瞬間 宜蘭南方澳跨港大橋坍塌
【訊息不斷更新 10/3 】
#1122更新
於大橋北側消波塊附近,發現最後1名失蹤外籍漁工(新臺勝266號、菲律賓籍),大體已由船艇接駁上岸
資料來源:消防署
#0924更新
航道已開通,68噸漁船已成功通過出港
===以下為10/2資訊===
#1425更新
下午14時25分第五名罹難移工(身分待確認),目前仍有一名漁工失聯,搜救人員正在全力搜索中。
#1003更新
早上8時45分在8號碼頭外100公尺外的消波塊,發現菲律賓籍47歲的 Impamg George Jagmis 的遺體。目前統計 已經有四名漁民死亡,兩名漁民失蹤。
#0848更新
「南方澳跨海大橋」斷橋搜救進度,2日上午8時48分搜救人員於13號碼頭對面消波塊,尋獲1具外籍漁工大體(身分確認中) ,尚有2名失聯外籍漁工持續搜尋中。
資料來源:消防署
#0755更新
2日已尋獲3具外籍漁工大體(新臺勝366號印尼籍1人、菲律賓籍1人;新臺勝266號菲律賓籍1人),尚有3人失蹤(印尼籍2人、菲律賓籍1人),持續用重機械怪手破壞船體搜尋,橡皮艇於附近水域搜尋
資料來源:消防署
===以下為10/1資訊===
#2336更新
經記者與現場搜救人員確認,在新臺勝366號尋獲2名船員,皆無生命跡象,身分確認中,其他失聯漁工持續搜尋中
#1942更新
經記者與現場搜救人員確認,目前尚未尋獲新臺勝266號2名外籍漁工,仍有6名漁民待救援
#1600更新
新臺勝266,失蹤2人,已由拖船於15:41時拖出船體,人員待尋中
新臺勝366,失蹤4人,待拖救
新臺勝33,無人待救
資料來源:消防署
#1430更新
海巡署人員27歲黎男遭到油汙嗆傷,26歲黃女則被纜繩纏住小腿受傷,於14:45同台救護車到院治療
資料來源:消防署
#1330更新
送醫人數:10人(6名菲律賓籍、3名印尼籍、1名本國籍)
受困人數:可能還有6人受困漁船
救治醫院:蘇澳榮總、博愛、聖母
另2名海巡人員因救災時被纜繩割傷,送蘇澳榮總治療(輕傷)
資料來源:消防署
#1200更新
目前已救起9人,初步研判可能還有5人受困,持續搶救中。
傷患:9名(檢傷二級4名、檢傷三級3名、檢傷四級2名)
持續搜索:5名
救治醫院:蘇澳榮總、博愛、聖母
資料來源:消防署
【跨港大橋資料】
跨港大橋:為亞洲第一座雙叉式單拱橋。全世界只有二座,一座位西班牙馬德里市、一座位於本鎮。
主橋型式:單拱頂拱造型(全電焊拱橋)
跨距:橋長140公尺,橋寬15公尺。
淨高:橋下至海面高度18.5公尺,橋面至拱25.27公尺。
鋼材:耐候性高強度低合金鋼。
鋼板數量:1535噸
鋼板厚度:11種鈑厚( 最薄8mm,最厚50mm)
樑架支承型式:750T單向活動鋼支承。
橋面大樑支承型式:人造橡膠支承墊。
開工日期:1996年1月27日
完工日期:1998年6月20日
工程造價:2億5仟萬元。
---
#辣妹編:我的天啊!
米塔颱風才剛離開台灣,就傳出宜蘭縣蘇澳鎮南方澳跨港大橋坍塌事故,驚險一瞬間也被攝影機拍了下來,正在橋上的車輛也無法倖免,橋下的船隻遭壓毀,引擎起火燃燒,有多名民眾受到輕重傷,目前中央與地方正在全力搶救。
#蘇澳 #坍塌 #跨港大橋 #宜蘭
影片來源:軍聞社
---
【聽說訂閱 #台視新聞 一生平安無災難】
鋼承板跨距 在 台視新聞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TTV熱門】驚!斷裂一瞬間 宜蘭南方澳跨港大橋坍塌
【訊息不斷更新 10/3 】
#1122更新
於大橋北側消波塊附近,發現最後1名失蹤外籍漁工(新臺勝266號、菲律賓籍),大體已由船艇接駁上岸
資料來源:消防署
#0924更新
航道已開通,68噸漁船已成功通過出港
===以下為10/2資訊===
#1425更新
下午14時25分第五名罹難移工(身分待確認),目前仍有一名漁工失聯,搜救人員正在全力搜索中。
#1003更新
早上8時45分在8號碼頭外100公尺外的消波塊,發現菲律賓籍47歲的 Impamg George Jagmis 的遺體。目前統計 已經有四名漁民死亡,兩名漁民失蹤。
#0848更新
「南方澳跨海大橋」斷橋搜救進度,2日上午8時48分搜救人員於13號碼頭對面消波塊,尋獲1具外籍漁工大體(身分確認中) ,尚有2名失聯外籍漁工持續搜尋中。
資料來源:消防署
#0755更新
2日已尋獲3具外籍漁工大體(新臺勝366號印尼籍1人、菲律賓籍1人;新臺勝266號菲律賓籍1人),尚有3人失蹤(印尼籍2人、菲律賓籍1人),持續用重機械怪手破壞船體搜尋,橡皮艇於附近水域搜尋
資料來源:消防署
===以下為10/1資訊===
#2336更新
經記者與現場搜救人員確認,在新臺勝366號尋獲2名船員,皆無生命跡象,身分確認中,其他失聯漁工持續搜尋中
#1942更新
經記者與現場搜救人員確認,目前尚未尋獲新臺勝266號2名外籍漁工,仍有6名漁民待救援
#1600更新
新臺勝266,失蹤2人,已由拖船於15:41時拖出船體,人員待尋中
新臺勝366,失蹤4人,待拖救
新臺勝33,無人待救
資料來源:消防署
#1430更新
海巡署人員27歲黎男遭到油汙嗆傷,26歲黃女則被纜繩纏住小腿受傷,於14:45同台救護車到院治療
資料來源:消防署
#1330更新
送醫人數:10人(6名菲律賓籍、3名印尼籍、1名本國籍)
受困人數:可能還有6人受困漁船
救治醫院:蘇澳榮總、博愛、聖母
另2名海巡人員因救災時被纜繩割傷,送蘇澳榮總治療(輕傷)
資料來源:消防署
#1200更新
目前已救起9人,初步研判可能還有5人受困,持續搶救中。
傷患:9名(檢傷二級4名、檢傷三級3名、檢傷四級2名)
持續搜索:5名
救治醫院:蘇澳榮總、博愛、聖母
資料來源:消防署
【跨港大橋資料】
跨港大橋:為亞洲第一座雙叉式單拱橋。全世界只有二座,一座位西班牙馬德里市、一座位於本鎮。
主橋型式:單拱頂拱造型(全電焊拱橋)
跨距:橋長140公尺,橋寬15公尺。
淨高:橋下至海面高度18.5公尺,橋面至拱25.27公尺。
鋼材:耐候性高強度低合金鋼。
鋼板數量:1535噸
鋼板厚度:11種鈑厚( 最薄8mm,最厚50mm)
樑架支承型式:750T單向活動鋼支承。
橋面大樑支承型式:人造橡膠支承墊。
開工日期:1996年1月27日
完工日期:1998年6月20日
工程造價:2億5仟萬元。
---
#辣妹編:我的天啊!
米塔颱風才剛離開台灣,就傳出宜蘭縣蘇澳鎮南方澳跨港大橋坍塌事故,驚險一瞬間也被攝影機拍了下來,正在橋上的車輛也無法倖免,橋下的船隻遭壓毀,引擎起火燃燒,有多名民眾受到輕重傷,目前中央與地方正在全力搶救。
#蘇澳 #坍塌 #跨港大橋 #宜蘭
影片來源:軍聞社
---
【聽說訂閱 #台視新聞 一生平安無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