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的永和豆漿記憶】
永和豆漿在永和的原創店,你去過嗎?
生意鼎盛,尤其是消夜
舊時光裡沒有24小時連鎖超商
深夜裡想吃個燒餅喝碗豆漿
真的是搭計程車的車資比豆漿還貴
#永和好吃的還有很多
#店開不夜通宵營業
#驅寒妙品
#報時光UDNtime
日期:1978/09/23
圖說:台北市交通,永和清晨即景車輛行駛逆向車道,交通警察網開一面。
來源:聯合報
攝影:陳進榮
歷史新聞節錄
【1978-10-11/民生報/08版/餐飲】
南北各式點心早餐各有所長
【本報訊】港式、蘇式、北方飲茶之外,大小咖啡廳都賣西式早餐,三十五元至五十元之間,土司、火腿蛋、咖啡、果汁,一成不變,西式早餐最考究的是希爾頓飯店的早晨西式自助餐,菜式豐盛,二三知友,所費不多,足以增進友情,如偕情侶同餐,情調尤美。台北原始性的早點是豆漿大餅油條,本來豆漿店都開設在永和,為了要吃豆漿,不惜乘計程車長征,一套大餅油條,一碗豆漿,至多十幾元,車資卻要化一百多元。永和的豆漿店,它的特點是一天一夜廿四小時不歇,成為台北夜市觀光節目之一。自從「喜萬年」在忠孝東路開設以後,吃豆漿油條原始早點的不必捨近就遠了。最近市區內又陸續開了幾家,裝潢衛生都勝於永和。
【1978-02-25/聯合報/08版/萬象】
永和鎮上的小吃
豆漿、燒餅、油條 早已馳名大台北
油粿、肉羹、煎包 排隊立等蟹殼黃
【顧景唐】台北縣永和鎮與台北市不過半座中正橋之隔(北半橋屬北市。南半橋屬北縣),別看它地方雖小,十餘年來的發展卻很迅速,特別是小吃,種類繁多,物美價廉,且各有它的特出處,很值得做一個介紹。
過中正橋在頂溪站下車,行數十步,兩旁就是遠近馳名的豆漿店。
永和豆漿厚稠稠的,是它的特色,若干年前,端上一碗,浮面起衣,這種情形近年已較少見,雖然如此,永和的豆漿比起台北市或是其他地方那些淡薄得喝不出豆漿滋味的程度,還是勝上一籌。至於油條、燒餅由於調配得法,鬆脆適口,不黏牙齒,絕沒碱味,可說是老少咸宜。
每家除了歷史悠久的甜、鹹爐餅外,近年都有蔥油餅、蘿蔔絲餅和蛋餅的供應,此外加上小籠包、餃子等以增廣號召,花式上已不像過去那樣單純、保守。
永和豆漿還有一點與眾不同的特色,是打從傍晚六、七時起至翌日上午九、十時止,店開不夜,通宵營業,給那些夜戲晚歸以及影視、歌星、演員、舞女、新聞從業人員……等人不少方便,尤其隆冬季節,熱騰騰一碗下肚,確是驅寒妙品。
走前數十步,右為文化街、左為竹林路,這裡匯集不少南北口味的小吃店攤,包括冷熱飲,點心、如肉羹、肉圓、麵線、魷魚羹、粽子、湯圓、包子、餃子、兔肉、牛肉、螺肉、火鍋、海鮮……各式俱全,彷彿台中市中華路的縮影,其中比較特色的是文化街永和戲院前的蝦仁羹和蛋包蝦仁,花枝魷魚羹(兩種混合)。竹林路原十七巷口(中信公司附近對面)有個江浙籍的露攤,專烘蟹殼黃、有蔥油、芝麻二種,每天早上六至十時,下午三至六時各製作一次,每爐六十個,上下午各出一、二十爐,特點是質料道地,香甜酥口,風味佳美,所以攤內全家夫婦兒女動員;攤外顧客立候,雖沒有大排長龍,但每製一爐,瞬息即罄;也有一人包下一爐,常使後到者徒手而返,現在雖已漲到二元五角一只,十餘年來盛況始終不衰。
永和路(竹林路附近)大康西藥房隔壁有家不過半間店面專賣紅豆湯、綠豆湯的小店,他的紅豆經過一番挑選,甜濃適中,火候到家,不像一般偷工減料,看起來濃稠稠,其實是加了太白粉的紅豆湯,吃不出一點紅豆味來,另外粥拌豆和苦茶,也有其與眾不同處,是愛吃甜點的老永和常喜光顧的地方。
復興街口華南銀行旁邊有個專賣油粿(芋艿和米粉製成的圓糕)的小攤,別看它到處有售,是浸在油鍋中文火慢煎瞧不入眼的點心,由於配料合宜,吃起來香噴噴的極有風味,很多常臨的老顧客,於裹腹充飢之餘,還要包幾個回去帶給家人甚至餽送親友哩。
隔壁小攤的蒸排骨,也是上菜市場主婦們喜歡解饞的所在,一到晚上,同一地點,代之而起的是個專賣各種蛇肉、蛇丸、蛇粉和蛇湯的攤子,可以說是永和最早、最久的獨門生意(現在樂華戲院對面也開了一家大店)。
仁愛街永和路口,有家店面不大的板鴨店,除了門市零售外,還兼代客燒烤、油淋、鹽水雞鴨,工候到家,味鮮肉嫩,鹹淡也適中。
仁愛街的右邊(原郵局對面),聚集了許多當歸鴨、當歸羊肉、鵝肉擔、海鮮等小吃攤,也是消夜、充飢的好去處。
一路前行,鄰近教會中和堂,近年開了家揚州食堂「味和園」,以硝肉、乾絲、豆沙鍋餅見長,干絲作料講究,滋味鮮美,鍋餅別有風味、硝肉也頗不惡。缺點是必須耐心等候,急性子和有事在身的人不宜作座上客。
樂華戲院對面(永和國劇社樓下)有一家賣生煎包的上海飯店,包的全是瘦肉,較之時下只見白菜和肥肉的生煎包子,確有霄壤之別;這家的油豆腐線粉湯也不賴,為便利上班人員進早點,早上特在戲院門口加設一攤供應。豆沙粽子的豆沙,全是炒製的真正純紅豆,非常可口。
肉粽也是揀選上肉醃製數天後才包,所以非常入味,絕非一般急就章浸泡醬油後即行包製的鮮肉粽所可同日而語。樂華戲院旁邊有個出售肉圓、魷魚羹、四神湯的小攤,營業不錯,其實隔壁巷子內類似的小吃店何止五、六家,但是生意可就比不上這個露攤熱鬧了。
樂華戲院的後門旁(自強路站下車的右邊巷子內)有幾家小吃店攤,其中最叫座的要算香肉,牌子很老,幾乎終年有賣,經常可以看到人們一杯在手,嚼皮吐骨,其樂陶陶。要吃香肉,中山路、保平路上也有公開寫出招牌的,目前售價每碗三十元,火鍋六十元,香肉的來源是否有問題(如經過毒殺等等),筆者不敢保證,有意嚐試的吃客,請你自己鄭重考慮。
每屆夜晚,保福路一段是各種地攤薈集之區,熙來攘往,摩肩接踵,絡繹不絕,其中有家專賣赤肉湯圓(帶有五香味的瘦豬肉湯糰)和芝麻湯圓的小店,祇要你走過,經常可以見到陳列著三、四十碗預先置就作料的湯碗,準備隨時將已經煮熟的湯圓,滾熱後供應顧客(唯恐臨時忙不過來),純粹台省口味,風味絕佳。
如果你搭二三八號公車或公路車去南勢角或中和鄉,在永和路站下車,對面有家餛飩大王,他們家的大餛純,堪與中華商場二樓的老牌溫州餛飩媲美;還有豆沙蟹殼黃,香酥甜美,恰到好處,算得上獨步永和。
福和路永和路口,有兩家毗鄰而居的吃食店:一是天津肉餅和肉粥,每種六元,調味得宜,食量不大的人,一個肉餅、一碗肉粥,十二元錢就可吃飽,稱得上價廉物美。一是隔壁孫東寶鐵板牛排、豬排(其實與台北中山北路某條巷子內的孫東寶扯不上關係)不過火候到家,不像有些店家烤得老老的咬它不開。
福和路中正路口有家掛著「雞肉飯」大招牌的小吃店,供應蚵仔煎、雞肉飯、肉飯、魚圓燙、肉羹、豬血湯………售價為五元至十三元,純粹台省口味,吃客用流不息,看似便宜,其實每種吃下來,一算數十元,胃口大的老饕也許肚皮還難填飽哩!
福和路上有家裝璜得很古典型的餅舖,綠豆糕、花生糕、杏仁糕、豆沙、豆蓉小月餅、老婆餅、雞油餅、盲公餅、核桃酥、鮑魚酥、還有每屆中秋的各式月餅……純粹廣東風味,十年前開設在中正路大新巷口,名既不彰、店也不大,由於製作精良,信用保證,始終如一(毫不減味),現在產品遍及台北市各區大小食品店(而且還有仿製品一較短長),那位由港來台打天下的中年女主人,終日周旋於店堂、顧客間,經營有方,業已名遂利就,成了富婆啦!
鍋賣局南勢角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我的永和豆漿記憶】
永和豆漿在永和的原創店,你去過嗎?
生意鼎盛,尤其是消夜
舊時光裡沒有24小時連鎖超商
深夜裡想吃個燒餅喝碗豆漿
真的是搭計程車的車資比豆漿還貴
#永和好吃的還有很多
#店開不夜通宵營業
#驅寒妙品
#報時光UDNtime
日期:1978/09/23
圖說:台北市交通,永和清晨即景車輛行駛逆向車道,交通警察網開一面。
來源:聯合報
攝影:陳進榮
歷史新聞節錄
【1978-10-11/民生報/08版/餐飲】
南北各式點心早餐各有所長
【本報訊】港式、蘇式、北方飲茶之外,大小咖啡廳都賣西式早餐,三十五元至五十元之間,土司、火腿蛋、咖啡、果汁,一成不變,西式早餐最考究的是希爾頓飯店的早晨西式自助餐,菜式豐盛,二三知友,所費不多,足以增進友情,如偕情侶同餐,情調尤美。台北原始性的早點是豆漿大餅油條,本來豆漿店都開設在永和,為了要吃豆漿,不惜乘計程車長征,一套大餅油條,一碗豆漿,至多十幾元,車資卻要化一百多元。永和的豆漿店,它的特點是一天一夜廿四小時不歇,成為台北夜市觀光節目之一。自從「喜萬年」在忠孝東路開設以後,吃豆漿油條原始早點的不必捨近就遠了。最近市區內又陸續開了幾家,裝潢衛生都勝於永和。
【1978-02-25/聯合報/08版/萬象】
永和鎮上的小吃
豆漿、燒餅、油條 早已馳名大台北
油粿、肉羹、煎包 排隊立等蟹殼黃
【顧景唐】台北縣永和鎮與台北市不過半座中正橋之隔(北半橋屬北市。南半橋屬北縣),別看它地方雖小,十餘年來的發展卻很迅速,特別是小吃,種類繁多,物美價廉,且各有它的特出處,很值得做一個介紹。
過中正橋在頂溪站下車,行數十步,兩旁就是遠近馳名的豆漿店。
永和豆漿厚稠稠的,是它的特色,若干年前,端上一碗,浮面起衣,這種情形近年已較少見,雖然如此,永和的豆漿比起台北市或是其他地方那些淡薄得喝不出豆漿滋味的程度,還是勝上一籌。至於油條、燒餅由於調配得法,鬆脆適口,不黏牙齒,絕沒碱味,可說是老少咸宜。
每家除了歷史悠久的甜、鹹爐餅外,近年都有蔥油餅、蘿蔔絲餅和蛋餅的供應,此外加上小籠包、餃子等以增廣號召,花式上已不像過去那樣單純、保守。
永和豆漿還有一點與眾不同的特色,是打從傍晚六、七時起至翌日上午九、十時止,店開不夜,通宵營業,給那些夜戲晚歸以及影視、歌星、演員、舞女、新聞從業人員……等人不少方便,尤其隆冬季節,熱騰騰一碗下肚,確是驅寒妙品。
走前數十步,右為文化街、左為竹林路,這裡匯集不少南北口味的小吃店攤,包括冷熱飲,點心、如肉羹、肉圓、麵線、魷魚羹、粽子、湯圓、包子、餃子、兔肉、牛肉、螺肉、火鍋、海鮮……各式俱全,彷彿台中市中華路的縮影,其中比較特色的是文化街永和戲院前的蝦仁羹和蛋包蝦仁,花枝魷魚羹(兩種混合)。竹林路原十七巷口(中信公司附近對面)有個江浙籍的露攤,專烘蟹殼黃、有蔥油、芝麻二種,每天早上六至十時,下午三至六時各製作一次,每爐六十個,上下午各出一、二十爐,特點是質料道地,香甜酥口,風味佳美,所以攤內全家夫婦兒女動員;攤外顧客立候,雖沒有大排長龍,但每製一爐,瞬息即罄;也有一人包下一爐,常使後到者徒手而返,現在雖已漲到二元五角一只,十餘年來盛況始終不衰。
永和路(竹林路附近)大康西藥房隔壁有家不過半間店面專賣紅豆湯、綠豆湯的小店,他的紅豆經過一番挑選,甜濃適中,火候到家,不像一般偷工減料,看起來濃稠稠,其實是加了太白粉的紅豆湯,吃不出一點紅豆味來,另外粥拌豆和苦茶,也有其與眾不同處,是愛吃甜點的老永和常喜光顧的地方。
復興街口華南銀行旁邊有個專賣油粿(芋艿和米粉製成的圓糕)的小攤,別看它到處有售,是浸在油鍋中文火慢煎瞧不入眼的點心,由於配料合宜,吃起來香噴噴的極有風味,很多常臨的老顧客,於裹腹充飢之餘,還要包幾個回去帶給家人甚至餽送親友哩。
隔壁小攤的蒸排骨,也是上菜市場主婦們喜歡解饞的所在,一到晚上,同一地點,代之而起的是個專賣各種蛇肉、蛇丸、蛇粉和蛇湯的攤子,可以說是永和最早、最久的獨門生意(現在樂華戲院對面也開了一家大店)。
仁愛街永和路口,有家店面不大的板鴨店,除了門市零售外,還兼代客燒烤、油淋、鹽水雞鴨,工候到家,味鮮肉嫩,鹹淡也適中。
仁愛街的右邊(原郵局對面),聚集了許多當歸鴨、當歸羊肉、鵝肉擔、海鮮等小吃攤,也是消夜、充飢的好去處。
一路前行,鄰近教會中和堂,近年開了家揚州食堂「味和園」,以硝肉、乾絲、豆沙鍋餅見長,干絲作料講究,滋味鮮美,鍋餅別有風味、硝肉也頗不惡。缺點是必須耐心等候,急性子和有事在身的人不宜作座上客。
樂華戲院對面(永和國劇社樓下)有一家賣生煎包的上海飯店,包的全是瘦肉,較之時下只見白菜和肥肉的生煎包子,確有霄壤之別;這家的油豆腐線粉湯也不賴,為便利上班人員進早點,早上特在戲院門口加設一攤供應。豆沙粽子的豆沙,全是炒製的真正純紅豆,非常可口。
肉粽也是揀選上肉醃製數天後才包,所以非常入味,絕非一般急就章浸泡醬油後即行包製的鮮肉粽所可同日而語。樂華戲院旁邊有個出售肉圓、魷魚羹、四神湯的小攤,營業不錯,其實隔壁巷子內類似的小吃店何止五、六家,但是生意可就比不上這個露攤熱鬧了。
樂華戲院的後門旁(自強路站下車的右邊巷子內)有幾家小吃店攤,其中最叫座的要算香肉,牌子很老,幾乎終年有賣,經常可以看到人們一杯在手,嚼皮吐骨,其樂陶陶。要吃香肉,中山路、保平路上也有公開寫出招牌的,目前售價每碗三十元,火鍋六十元,香肉的來源是否有問題(如經過毒殺等等),筆者不敢保證,有意嚐試的吃客,請你自己鄭重考慮。
每屆夜晚,保福路一段是各種地攤薈集之區,熙來攘往,摩肩接踵,絡繹不絕,其中有家專賣赤肉湯圓(帶有五香味的瘦豬肉湯糰)和芝麻湯圓的小店,祇要你走過,經常可以見到陳列著三、四十碗預先置就作料的湯碗,準備隨時將已經煮熟的湯圓,滾熱後供應顧客(唯恐臨時忙不過來),純粹台省口味,風味絕佳。
如果你搭二三八號公車或公路車去南勢角或中和鄉,在永和路站下車,對面有家餛飩大王,他們家的大餛純,堪與中華商場二樓的老牌溫州餛飩媲美;還有豆沙蟹殼黃,香酥甜美,恰到好處,算得上獨步永和。
福和路永和路口,有兩家毗鄰而居的吃食店:一是天津肉餅和肉粥,每種六元,調味得宜,食量不大的人,一個肉餅、一碗肉粥,十二元錢就可吃飽,稱得上價廉物美。一是隔壁孫東寶鐵板牛排、豬排(其實與台北中山北路某條巷子內的孫東寶扯不上關係)不過火候到家,不像有些店家烤得老老的咬它不開。
福和路中正路口有家掛著「雞肉飯」大招牌的小吃店,供應蚵仔煎、雞肉飯、肉飯、魚圓燙、肉羹、豬血湯………售價為五元至十三元,純粹台省口味,吃客用流不息,看似便宜,其實每種吃下來,一算數十元,胃口大的老饕也許肚皮還難填飽哩!
福和路上有家裝璜得很古典型的餅舖,綠豆糕、花生糕、杏仁糕、豆沙、豆蓉小月餅、老婆餅、雞油餅、盲公餅、核桃酥、鮑魚酥、還有每屆中秋的各式月餅……純粹廣東風味,十年前開設在中正路大新巷口,名既不彰、店也不大,由於製作精良,信用保證,始終如一(毫不減味),現在產品遍及台北市各區大小食品店(而且還有仿製品一較短長),那位由港來台打天下的中年女主人,終日周旋於店堂、顧客間,經營有方,業已名遂利就,成了富婆啦!
鍋賣局南勢角 在 張維中。東京模樣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三年多前,在東京購入了一間中古屋。
新住處比舊居多出一個房間,平常拿來當作書房和放置健身車運動的地方,每逢家人和朋友到訪時就變成客房。
小房間因管線配置之故,無法裝設分離式冷氣,只能容下直立式的窗型機。去家電賣場尋找一圈以後,才發現在日本已經很少有賣窗型冷氣了。好不容易終於找著,可惜選擇款項少,而且因為沒什麼銷售競爭力,價錢意外地不便宜。但別無選擇,最終仍決定買下。
安安靜靜的分離式冷氣機,用久了,完全忘記嵌入窗戶上的冷氣是多麼的吵。師傅來裝冷氣的那一天,完工後欲開啟試用。
「準備好了嗎?」師傅問我,而我卻忽地因為這句話陷入莫名的怔忡。怎麼回事?直到開啟電源的剎那,我才明白。
所有關於戰鬥機的記憶,瞬間甦醒。
●
冷氣機與戰鬥機,風馬牛不相及,但小時候在我家指的卻是同一樣東西。
那是一台裝在我們家客廳,遠從中東海運而來的窗型冷氣機。
每當要開啟冷氣以前,負責按鈕的姊姊就會慎重其事地警告大家:「準備好了嗎?」見大家點頭如搗蒜,看到我摀好耳朵以後,姊姊會深呼吸一口氣,露出期待又害怕的複雜表情,小心翼翼地將手放到按鈕上。
「那,要開囉?」再次確認一回,我們也做好了萬全的準備。然後,在所有人屏息以待卻不知道她會在哪一秒鐘壓下按鈕的某個瞬間,冷氣機正式啟動。
「砰—轟隆—轟隆隆—喀喀喀喀——」
冷氣機開啟的瞬間,倏地以劃破天際的噪音,拉出不可思議的巨大聲響,同時把周圍的門窗震動得恍若大震來襲似的,喀啦喀啦地抖個不停。混雜著家裡四個小孩「好大聲呀!」的叫囂,客廳如戰場。
因此,小時候在我們家裡,冷氣機和戰鬥機是同一樣東西。每當要開冷氣時,就像是有一台的戰鬥機從我家客廳裡霸氣起飛。
不過沒有人討厭它。那個年代的台灣,只要餐廳和理髮院裡有裝冷氣的話,老闆常會在門口玻璃上寫出「冷氣開放」四個大字作為吸引客人的優勢。冷氣機還是個奢侈品,能夠在家裡就舒舒服服吹到冷氣已值得感恩。
家裡雖然有冷氣,也並非熱了想開就能開。我們家的冷氣機條款規定,一家六口必須有一半以上的成員都在家才能開。每當能開冷氣的那一夜,全家人都會擠到客廳裡打地鋪睡。像是在家裡露營的熱鬧感,比起吹冷氣本身來說,更令年幼的我感到興奮與期待。
冷氣機是我爸從沙烏地阿拉伯海運回台的,時間是一九七◯年代中期。
台灣和沙烏地阿拉伯當時尚有邦交,在國家安全局上班又轉調外交部的父親,曾經幾度被派到沙國的吉達辦事處工作,每次都待了兩年。那台冷氣機是他當時在沙國住處買來用的,當他搬回台灣時,把一些當時台灣還很少見的家用品、波斯地毯與電器都海運回台,冷氣機也一併遠渡重洋而來。
戰鬥機型冷氣機一直到我上小學搬家以前,每年夏天,都在我們家人的行注目禮之中,一次次任重道遠地降落與起飛。
●
出生在一九七六年秋季的我,老家位於台北縣中和市的一處末代眷村裡。現在的位置就是在中和區的景安捷運站附近。直至五歲左右,我都住在這兒的一戶矮平房中,直到社區改建才搬離。
我的三個姊姊年紀長我許多,她們待在眷村的時間久,情感與記憶都比我來得深。眷村拆建後,我們搬到隔壁巷的公寓裡。還沒來得及熟悉新環境,六歲開始,早讀的我便開始跨區就學,每天一個人搭公車來往萬華,然後又在那一帶念完國中。所有熟識的同學全住在學校附近,回到中和住家的我,四周全無玩伴。我只好自己跟自己玩起來,一人分飾多角,自己跟自己下象棋,跳棋也沒問題。
所幸多重人格沒誤用,拿來變成寫小說。常有人問我為什麼開始寫作?我都不好意思說,其實只是因為從小沒朋友而已。
高中三年在外住校,緊接著大學和就業以後,生活重心都放在台北市區,然後一晃眼,人已久居在日本。
我所認識的眷村,已經和許多作家筆下所描寫的環境很不同了。末代眷村裡的居民早就不只是外省人而已,來自各個地方族群的人匯聚在此。每一戶家庭背景不同,過日子的方式也不一樣。父親是年輕時移居而來的外省江蘇人,母親則是本省客家人,然而奇怪的是,我們家都不太有這兩邊的色彩。比起眷村裡的典型人家而言,我們的生活風格明顯是更洋派一些。
那可能是跟我父親多次外調異鄉工作有關。加上他在工作上結識的同事也多往返海外,他們經常進出我們家,總會帶來異鄉的禮物。因此除了那台冷氣機之外,小時候家裡用的東西、吃的零嘴和甜點,常常能見到出自於中東、曼谷(當年轉機必經之地)或美國等地,那些過去所謂的舶來品。
●
很多人都說童年環境會左右人一輩子,我也曾這麼相信著,甚至以為影響到我在大學和研究所都選念了英美文學系。
小時候耳濡目染著洋派生活,元素中找不到任何的東洋味,誰知道我活到三十歲卻突然來個大轉彎,整個人徹頭徹尾地變日系,而且移居到日本一住就超過十年。所以曾經在想,除了長大以後受到日劇、日本文學和流行文化的影響之外,是不是有更早的蛛絲馬跡?
後來,我終於從一份豬排飯,追本溯源地找到了理由。
事實上家裡始終有個很受日本影響,但前半輩子隱藏得很好,竟然都沒怎麼顯露出來的人,那個人就是我媽。
小時候,中和沒什麼可以逛街的地方(現在也沒有),當時我媽如果想帶我出門走走時,會去的地方大致上只有三個,分別是南勢角興南夜市;鄰近的永和;搭車過河的台北城中市場、中華商場與西門町。
每次去西門町遇上用餐時分,如果那一天聽見我媽說:「今天,我們去吃好一點的吧!」那麼我就知道,我們要去的地方是大車輪日本料理。
我們去大車輪幾乎只會點一種主食,豬排便當。我媽非常愛吃日式豬排,而我對於和食中有豬排這道菜的最初印象,便是來自於此。
坐在迴轉壽司前的吧台座位前,別人是引頸挑選生魚片,而我們則是低頭猛吃豬排便當。
外婆在日治時代受日本教育,曾在日本警察局工作,想必給予我媽的教育也是很日式的。在我媽十多歲時,被送到當時中壢最大的日本料理店寄宿工作,一句日文也不會說的她,卻把菜單上所有食物的日文名字都背得滾瓜爛熟。那其中,當然也包括了豬排。
多年後,當我第一次在日本吃到在地的美味豬排時,才發現真正的日式豬排,根本做法與大車輪賣的不一樣。當然,好吃得太多。不過,我猜想大車輪的豬排,或許跟我媽年少時打工的地方,賣的豬排口感相近吧。
那些年跟著她舟車勞頓地去西門町,在大車輪吃的每一口豬排,是飽足了她的回憶,也餵養著我對東京模樣的想像。
起先是在外頭的餐廳吃,後來,我媽也開始在家裡自己炸豬排。
這麼一路想下來,除了豬排以外,她經常在家烹飪給我吃的東西還包括了蛋包飯、咖哩飯,以及鍋燒烏龍麵。
咦,等一等,這豈不都是在日本的家庭料理?
原來從小到大,我看似過著受我爸影響的洋派生活,可實際上真正潛移默化我身心靈的日常飲食,早就在我媽的調味下偏向日系了。
三十歲人生急轉彎的原因,細節居然藏在這裡。
●
夏天,母親跟外甥女和姊姊來東京玩,住在我家。明明可以分散到屋子裡的不同地方睡,不過他們似乎更喜歡擠在一起。
看著她們倒在榻榻米上的睡墊,有說有笑,討論著明天要去哪裡的時候,那畫面遙遠卻熟悉。
「哎呀,這次來還沒吃到豬排,一定要去吃!」我媽說。
「那有什麼問題。我又找到一間保證合你們口味的店了。」我點頭。
我不只對眷村不熟,事實上對中和也不太熟。真正熟稔的,大概只有我的家,和曾經一起同在屋簷下的家人而已。只要他們存在著,住哪裡都可以。
該睡了。我替他們開啟客房裡的窗型冷氣,頓時,玻璃與窗緣跟著壓縮機震動起來,喀啦喀啦地抖個不停。
雖然不是巨響的噪音,依然令我想起在中和的眷村平房裡,如今已不在人世間的父親,曾經帶來的那台戰鬥機。
飛過三十多年,彷彿又飛了回來,這一天,降落在東京的小房間裡。
https://udn.com/news/story/12661/3511375
(本文發表於2018年)
鍋賣局南勢角 在 [心得] 鍋賣局好吃,還有推其他高CP值小火鍋嗎? 的推薦與評價
12 [請益] 有加九層塔的鹹酥雞和蔥蛋餅? 37 2021-11-25 00:21. 24 [閒聊] 感謝南勢角派出所的 ... ... <看更多>
鍋賣局南勢角 在 作者vicky142327 的總覽(PTT發文,留言,暱稱) - PTT網頁版 的推薦與評價
vicky142327 在PTT 最新的發文, 共126 篇. [抱怨] 仁愛街後面新開的鍋賣局 ... 6 F 推vicky142327: 南勢角富邦銀行旁邊巷子,直直走進去看到的那家牛肉09/04 23:37. ... <看更多>
鍋賣局南勢角 在 鍋賣局百元小火鍋-中和興南店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都說「冬至吃湯圓長一歲」 那知道紅湯圓白湯圓的差別嗎❓. 讓小編來告訴你吧 紅湯圓代表招桃花、招人緣白湯圓代表招財、旺事業 大家想要招什麼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