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我們都很傻
發生槍擊事件後,乘客們登船的速度更快,他們不知道還會不會有殺手出現,劉俊文和安德魯安排好幾名船副守備後,便繼續讓眾人登船。
有序的安排下,頭等艙的人都已經陸續登船,劉俊文帶領著其他船員靠向其他救生艇。
沒有專業船員的安排下,他們只能靠蠻力去將船拉下,然後人數沒有限制,人群不停的擠上去,有女人和小孩被推下海,登船的人不能將船吊下,沒有人願意把他們放下,因為放下了,自己逃生的機會便沒有了。
八艘救生艇,仍有六艘在船上,另外兩艘,一艘是因為槍支而成功降下,另一艘在降下途中被割斷繩子,上面的人都掉逃海裡,船反了沒能力翻過來。
劉俊文親眼看到什麼是人間地獄,在電影中,人情被刻意美化了,加上剛才的混亂和謠言讓人群失控,相比起電影,現實也太殘酷了。
人群之中,一副熟悉的臉孔出現了,是傑克,他和三等艙的好友湯美一起打算把船放下,可是兩人只可以靠上一邊,一人把四周的人推開,另一人降下繩索,但兩人很快發現,這會讓船不平衡,要同時讓兩邊的繩索同時放下才行。
這艘船靠近頭等救生艇附近,劉俊文一聲令下,船員便把人分開,隔絕了船和乘客,安德魯點了點數,只有五十人,乘客沒有認知船能坐多少人,覺得差不多時便不再讓外邊的人上。
劉俊文也不再猶豫,直接用武力鎮壓,把欠缺的人補上。
看到船員有更高武力的乘客,轉向更後的救生艇找尋機會,傑克看到船緩緩降下便向劉俊文走來緊張的問:「謝夫先生,露絲她有登船嗎?」劉俊文打量了他一下,這個時候還會緊張露絲,看來傑克是真心的愛著露絲。
「她在後方等待上船。」劉俊文在心中掙扎了很久,最後說了出口:「傑克,你要不要跟過來,我應該可以給你安排一個救生艇的位置。」反正這鐵達尼的露絲和傑克最終沒有成為一對,那也不用這樣殘忍的讓傑克犧牲性命,說不定活下去的傑克在荷里活成為大明星,順風順水,最後迎娶露絲,想的時候劉俊文酸酸的,頂級俊男的人生,就算再倒楣也很易翻身,再想到自己,再努力也只能當個普通上班族便感到很不是味兒。
兩人回到頭等艙的這邊時,露絲正準備登船,卡爾和露絲媽媽已經在船上了,卡爾伸出手讓露絲踏上船,可是,她看到了傑克。
傑克揮了揮手,沒有踏前一步。
中間隔著十米的距離,像是兩人之間的鴻溝,一邊是頭等艙的世界,另一邊是三等艙的世界。
「露絲?」卡爾呼喚著,露絲停住了,而卡爾從她的目光看到了傑克,他把手放下道:「有什麼想說的,便說吧,現在不說,可能再沒機會了。」
露絲看了看劉俊文,然後瞧了瞧正止好血,但昏迷不醒躺在船上的李倩盈。
她動了,他也動了,慢慢向彼此靠近。
到了只差三步的位置,露絲道:「站在這裡吧……傑克,我們是兩個世界的人,你知道嗎?」
「知道,你說過的,我都記得,所以,我只想來看看你,你安全了,那就好了。」傑克道。
「這就是你想說的?」露絲道。
傑克點點頭,然後轉身。
「傑克.道森!你真的沒有話說嗎?你就不可以再跟我說多一點嗎?或者……或者你再努力一點,你便能拯救我啊!」露絲呼喊道。
傑克沒有回頭:「露絲,對你,我從來都沒有保留,我已經把最好的自己,我能夠做的一切,我不能夠做的一切,我的所有,在上次都給你了……記得我上次跟你說嗎?我已經不能拯救你,只有你自己能拯救自己。」
露絲聲音變得沙啞:「不……我救不了自己……到紐約後,一切如舊……我還是沒有選擇的權利……」
傑克終於回頭對她吼道:「權利?沒有人天生就有選擇的權利,你所擁有的,都是別人給你,你從沒有為自己做過什麼,你從沒以自己的能力爭取過什麼,選擇,是需要能力,而不是權利!
露絲!你能選擇我,但不只是因為我做了什麼,而是,你願意放棄什麼,願意用自己能力去跟我一起改變什麼!
我們是身處兩個世界,可是,至少我的世界,是我說了算,你的世界,從來都不是屬於你自己,你只是活在別人的世界裡,而這個人,把握著你的所有選擇權,他高興便給你權利,他不高興你連傷心的資格都沒有!
對,我有話還沒有跟你說,這些就是!我不想左右你的決定,因為跟我一起,是一條很苦的路。
可是……這條路是通往一個,只屬於我們的世界,這個世界,你和我都是主人。」
就在露絲思考著傑克的話時,露絲媽媽拉住了露絲,把她帶回了救生艇,傑克想衝上前,想拉住露絲,卻被露絲媽媽擋住了:「你這種人便應該安安份份的待在三等艙,我家露絲不需要你的世界,你這種像老鼠一樣的頑強生命力才能在下水道的環境中生存,我不會讓我心愛的女兒受這樣的苦,她絕對受不了!要不是你,我女兒已經準備出嫁!要是鐵達尼號沒有什麼二等艙三等艙,這次的旅程便輕鬆多了,現在也不需要和你們這些賤民一起逃命!只要一天我在,你便不用指望可以在一起!」
劉俊文很專心的看著這種好戲,棒打鴛鴦,一部好電影便需要有一個反派,他等了很久,因為平常看電影自己只可以對反派恨之入骨,現在進入了電影世界中,他……便可以……對反派……真實的做些什麼了!!!!!!
他奸笑著的走出來:「我剛才好像聽到了有人說,如果有她在一天,那便不會讓一對戀人在一起。我想起之前的一個笑話,如果有人執著有生之年的話,那只要將這人的有生之年縮短,問題便可以解決了。
剛剛我還在煩惱要如何安排一個位置給傑克,現在一想,只要把你趕下船,那他便可以登上救生艇對吧。」
露絲媽媽已經慌得一塌胡塗,他可是剛剛看到劉俊文親手殺了一個人,雖然那是個殺人犯,但他那毫不猶豫的模樣卻令她印象深刻,自己還想打李倩盈一掌,現在李倩盈躺在船上生死未知,她知道現在的劉俊文絕對惹不得。
劉俊文一步一步迫近,露絲衝上前來擋住,搖頭道:「不要。」在這一刻露絲仍然選擇保護她媽媽。
露絲媽媽用盡最後的勇氣說:「露絲,我們上船,不要和他們再糾纏,他們敢對我做什麼,你爸爸肯定會為我報復的。」
劉俊文微笑說:「你現在是恐嚇我嗎?我一害怕便控制不了自己,我老婆現在躺在地上,她要是活不了,我也不活了!也拉多幾個人陪葬不好嗎?」
這話語氣也有點重,安德魯也上前勸道:「謝夫,不值得啊……」
劉俊文根本不在意什麼後果,他在這世界沒有任何負擔,但他也真的做不出太狠的事:「露絲,位置就只有一個,你選吧,選你媽媽,還是傑克,你說了算。」
露絲只是看著傑克,良久也未能作出決定。
傑克沒有動,只是口形說了:「我可以的。」
船正慢慢降下,露絲站在救生艇上,看著傑克倚在欄杆消失在她的視線中。
到了船降到下層時,露絲她忍不住,攀到下層甲板上,然後傑克他跑到下層,兩人相擁在一起。
傑克激動的捧住露絲的臉:「你真傻!你真的很傻啊!」但臉上沒有一絲的失望。
露絲點頭道:「我很傻,在你身邊我不知道為什麼就會變得很傻,但我真的傻得很高興!我知道我做的一切都很傻,可是我卻很有安全感!」
劉俊文跟了在他們身後,心道:倩盈你應該很想看到這一幕吧,他們終於在一起了,這段經典的愛情,在最後,沒有了計算,在旁人看,這是很傻的事,但對這一對戀人,他們甘心,他們傻得高興,也許,愛情就是一種別人看起來很傻,但自己看起來很高興的事。
我們看這樣多的愛情電影,憧憬會得到感動,看著一幕幕真摯的愛情,我們只能感嘆現實並不存在這種愛情。
因為,我們沒有遇到一個真正讓你傻,讓你傻得開心,讓你傻得值得的人,露絲和傑克都在笑,有多少人,曾經為對方的一個傻決定而笑得如此高興,這種傻,早已消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大多人為愛情下了定義,只要看過也能知道如何才能聰明的去對待愛情,可是,他們都不知道,愛情是愈傻愈難忘,當你不傻時,愛情便變得理所當然,變得毫無驚喜,變得全無感動。
-----
下回預告
沉船
-----
作者的話
對唔住,今個星期真係寫唔晒,我諗要再多一兩回先可以收尾,都係呢兩日時間,希望大家等埋佢
我想講,呢個故事我真係好鍾意,特別係對於電影細節中既運用,我認真欣賞自己嫁!每一次我都希望可以令你地對成個故事改觀
其實下一次既電影世界我已經定好左,更係一部,恐怖懸疑片!
但我希望休息一下先,最近我都覺得自己寫得愈來愈好(自認),而我相信會愈寫愈好!
咁多位,我好記得每次有like既你地,因為我真係會禁入去睇下邊個like,名都係好熟悉既,多謝你地,唔係你地我唔會寫得完
-----
講咁多,唔賣書喇!!要買既,都買晒啦!係咪!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電影《鐵達尼號》的愛情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但在電影之外的真實歷史沉船事件裏,鐵達尼號也為LOUIS VUITTON(LV)打響了知名度。1911年這艘英國豪華郵輪沉沒海底,一件富豪的LV硬殼行李箱,從海底打撈上岸,撬開後箱內滴水未進,「滴水不漏」的傳奇軼事,為LV奠定品牌聲名與旅行精神的契機。 L...
「鐵達尼號真實事件」的推薦目錄:
鐵達尼號真實事件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第七回--鐵達尼號開始
【鐵達尼號,號稱永不沉沒的郵輪,是十九世紀初最高規格的海上船舶,1912年4月11日離開英國皇后鎮,啟程橫渡大西洋,在4月15日凌晨沉沒,船上人員2224人,其中1514人罹難。
在災難之中,除了人性的醜惡外,還孕育出不少人性的光輝。
一場只談了三天的戀愛,感動數以千萬計的人,愛情片之中的經典,到底在這段旅程中,你們可以得到什麼?】
一段旁白之後,劉俊文及李倩盈張開眼睛,陽光照入眼簾,身後有一把女聲:「噢,終於昐到你們了,旅途辛苦嗎?謝夫、佩琪,歡迎登上鐵達尼號。」一個身穿紅色大衣,圍著黑色皮草,戴著黑紅色大禮帽的胖婦人親切的向他們走來。
兩人一眼就認出,她就是系統為他們安排的養母,瑪嘉烈.布朗,在電影中送給傑克得體的西裝讓他展示出無限魅力的女人。
電影中描述的她篇幅雖然不少,但在現實中,她是鐵達尼號中其中一名最偉大的人,被稱為「永不沉沒的布朗夫人」,在她為傑克說話及提供幫助,沉船後讓水手回頭救人也能看出她的為人,但現實中的她,在沉船事件靠岸後,一直為所有生還者尋找家人及朋友,提供醫療和緊急援助,直到所有人都找到了家人和朋友才下船,其後更建立生還者委員會,為貧困生還者提供協助。
作為一個生在男性主導時代的女性,她才是真真正正的女性平權者,讓女性驕傲。
劉俊文慶幸系統為他們安排了這個身份,因為布朗太太在主線劇情中的參與性很高,他們有這個身份可以有極大自由度和社交性。
他給李倩盈打了個眼色,示意她給予一些反應,因為身份上李倩盈才是布朗太太的養女,而他只是其丈夫,所以禮貌上應該是她先跟布朗太太打招呼開場。
李倩盈明顯對於這個故事的代入還沒有習慣,帶點不自然的跟布朗太太擁抱,親了臉頰,然後她便介紹著劉俊文:「布朗太太,這是我的丈夫謝夫。」從剛才布朗太太的稱呼,看來系統早就將兩人的英文名字讓布朗太太知道。
「佩琪,我對你爸爸的事……實在感到很抱歉,他在開羅為了保護我犧牲了自己,他是個偉大的人,所以我絕對會給你們最好的補償,雖然任何錢財也不能彌補失去親人的傷痛,但我希望你們接受我最誠懇的補償……」布朗太太再抱住李倩盈道。
劉俊文在旁聽到後終於弄清系統為他們安排這身份的因由,同時他心中的狂熱正慢慢燃起,穿越,這可是穿越啊,作為一個程序員,他看過的穿越或異世界故事沒有一百也有五十,有太多對穿越的疑問,也許是程序員的職業病,比起程序的推進,他對於世界的形成,身份的構造,角色的背景更感興趣,他在腦海中已經冒出不同的問題。
例如,李倩盈的父親是什麼名字,他如何犧牲自己救了布朗太太,他多少歲,是什麼樣子,身份是什麼,為什麼會出現在那地方,李倩盈和自己的身份她知道多少等等……
旁邊的李倩盈還在和布朗太太閒聊著,完全沒注意到身邊的丈夫眼中的狂熱。
一聲長嗚,兩人感到船體的移動,鐵達尼號正式出航,而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會在這旅程中失去生命……
布朗太太帶著兩人走到自己的客房,他們的客房是位於E-23,是頭等艙之一,但看位置應該是相對較低規格的頭等艙,始終布朗太太在這世界算是NEW MONEY,也就是剛剛獲得財富的人,而女主角露絲的家族,便是傳統貴族,亦即是OLD MONEY,在有錢人的世界中,有錢也要分你是否傳統貴族。
而最大的奸角,露絲的未婚夫,卡爾.霍克利和布朗太太一樣是NEW MONEY,他們有錢,但家族沒有歷史,和露絲的婚姻,基本上是一個想要錢,一個想要名的結合,他們身處B-52,54,56的百萬富翁套房,整艘船就只有兩間房,從電影開場看到有服務生為卡爾介紹他們套房外的私人小花園已,以及他們和白星航運的董事長,亦即是在片尾中偷偷跑上救生艇的鬍子中年人同坐吃飯聊天便可以知道,明顯在身家和財富上比布朗太太高上不止一個層次。
到了客房後,布朗太太貼心的讓兩人換上新衣服,兩人看了自己一身十九世紀的西服和長裙,但比起布朗太太提供的衣服明顯是低了幾個檔次,在看衣服和排場的鐵達尼上,他住在頭等艙也需要有衣服的襯托才能被認同。
換好衣服後,劉俊文看到娓娓步出的李倩盈,她穿了棗紅色長裙,上身披上蕾絲的薄衣,他除了婚禮那天外,也沒有看過李倩盈穿得如此正式,這種西方貴族穿著,幾乎是角色扮演才能看到。
「看什麼?我穿得很不自然嗎?」李倩盈不安的看了自己,她也是第一次穿,不知道是否很奇怪。
「沒有,很好看,真的……氣質比起露絲還要好!」劉俊文揉了揉鼻子尷尬道。
「少來這套,我還是有點自知之明,劇情內的露絲是顏值巔峰,我拿什麼跟別人比?這衣服好難穿……你快過來幫我拉拉後面的繩子。」李倩盈沒好氣的說。
劉俊文也是第一次看到這種衣服,手忙腳亂之際布朗太太走了上來幫忙:「這種衣服設計,就是男人要讓女人知道,我們都要活在束縛之下,想放鬆自己的肚子也不可以,可怕的不是這設計,而是女人都接受了這種審美,覺得不這樣穿便是不美,好了,恭喜你成為世人眼中的美女了。」
換好衣服後,布朗太太便領著兩人到頭等餐廳品嚐下午茶,在路上他們也能嗅到新油漆的味道,一切事物也光潔如新,沒有現代的科技感,但無論傢俱和門牆也能看出是精心設計和製作。
每道門也有衣著整潔的服務生為他們開門,兩人在餐廳坐下,服務生便殷勤的上前:「下午好,先生和女士,可以讓我給你提供什麼飲品嗎?我們有英國著名的福南梅森伯爵茶、錫蘭頂級紅茶、大吉嶺烘焙茶,未知諸位今天想喝什麼呢?」
李倩盈眼神熾熱的望向劉俊文,激動的心情完全掩蓋不住,三款最頂級的紅茶,他們曾經在香港買過一次福南梅森的紅茶,差不多要三百多元才只有一小盒,喝時要小心翼翼的品嘗,現在她即將喝到當年最高級的紅茶,應該是僅次於皇室的特供品,要是和她的姐妹們分享,一定讓她們都羨慕得瘋了!三千積分的待遇,值了!太值了!
劉俊文也有點小激動,畢竟親身感受這種貴族生活,在現實是用錢也買不到的。
點餐後,布朗太太親切地問:「對了,佩琪你和謝夫是做什麼的?到美國後有什麼打算?」
聽到這,劉俊文連忙跟李倩盈打眼色,做著口形說:「B計劃!」
李倩盈示意明白,在出發前,劉俊文已經鄭重的重覆一次又一次,他們的身份介紹是這次旅程最重要的,劉俊文制定了三個計劃,A計劃是他們已有固定的身份,B計劃是他們沒有固定的身份,C計劃是布朗太太跟他們的接觸不多,而現在情況便是要執行B計劃。
「我和謝夫是在劍橋認識的,他修讀的是數學,而我是醫學,畢業後我們都是四處旅行,還好謝夫他的發明讓我們獲得不少財富,我們希望可以多到不同地方,美國只是我們的其中一站,我們希望停留一陣子後便出發到中美洲。」李倩盈裝作鎮定的說著劉俊文為她準備的台詞,對於身份,在這通訊極差的大海中,只要你不要露出太多馬腳便沒有人會特意去調查,所以身份方面他們的策略是有多誇張說多誇張。
聽到他們都是從劍橋畢業,布朗太太眼中充滿讚賞,一個是數學家,一個是醫生,她沒想到自己收養的養女竟然有如此成就,本來她希望為兩人提供金錢和生活的支持以彌補她父親的離世,但現在看來她能幫忙到他們的不是金錢,而是讓他們認識更多上流社會的人,給予更好的土壤他們成長。
「對了,布朗太太,我給你準備了我調配的香水樣辦,希望你喜歡。」說罷李倩盈便拿出了自己在名店購物時的小贈品,在現代不算是什麼,但在十九世紀初,這種高純度提煉的香水持久性肯定是前所未有。
當李倩盈把樣辦輕輕噴在布朗太太的手腕時,布朗太太的面色一變:「這種乾淨清新的香味……神啊,我之前在巴黎購買的最高級香水也變得像是雜草的味道一樣了……佩琪,這……真的是你自己調配的嗎?我的天,要是讓船上的太太聞到,你將會是紐約名流中的新星,每個女人都會為了得到你一瓶香水而費盡心思啊!」
李倩盈心中得意的想,這可是傳奇的Chanel No.5,在1921年才正式面世,連瑪麗蓮夢露也經常使用的傳奇香水,哪有女人不喜歡?不喜歡的人通常也是不想和身邊的女生用上同一款香水而已:「呃……對的,這可是我精心調配,我也不喜歡太濃烈的味道,所以自己調了一款適合自己的,要是布朗太太你喜歡的話,到了紐約我看看有沒有辦法給你調配一瓶。」
「那實在太好了,謝謝你,佩琪,要是你有打算把香水量產,我可以給你介紹相關人士,不不不,要是你想建立自己品牌的話,我也能給你安排!我的天,佩琪,你將來的成就真是令人難以想像啊!」布朗太太一直嗅著香水味,每聞一口也是一臉的滿足。
突然服務生拉開了椅子,一個年約四十多,紅色短髮戴著黑色禮帽的女人坐下:「瑪嘉烈,這兩位……應該就是你之前提及的東方養女,以及她的丈夫吧。」
正當兩人弄清坐下的便是另一大反派,露絲的母親盧芙.狄威特.布克特時,另一個坐下的人,讓兩人驚為天人,那就是處於顏值巔峰,尚未發福的肥溫,不,露絲.狄威特.布克特。
「神秘的東方人,歡迎來到偉大的鐵達尼號,我是卡爾.霍克利,幸會。」一個輪廓很深,把頭髮梳得整齊的男人帶著微笑坐下。
【支線劇情任務發佈,卡爾的愛情。】系統聲音傳到兩人腦海中,一直處於???的支線任務點亮,兩人查閱了任務內容,相互對望,這,就是支線劇情嗎?
兩人仍在驚訝之時,一個短髮男子坐下。
【支線劇情任務發佈,安德魯的救贖。】什麼?支線任務,一下子就來了兩個!!??
-----------------------
下回預告
支線劇情正式開始,男女主角如何完成卡爾的愛情、安德魯的救贖?任務內容是什麼?
在男女主角的介入後,主線故事會出現什麼變故?
冰山撞唔撞得成?而人,又救唔救到?
-----------------------
作者的話
進入鐵達尼篇,我之前提過,今次既故事,頭五回早就寫好,而你地見到第六回出現最大既轉變就係抽獎世界
的確我係寫開頭時都會覺得,今次故事會唔會同之前《老婆的十二個難題》太重疊?我既大綱入面都有唔少新睇法,但現實夫妻生活可以有幾大變化?我好難做到令大家耳目一新。
所以掙扎好耐我都係決定帶入抽獎系統既電影世界。
呢個係穿越故事,但穿越既係電影,大家都知男女主角過程同結局如何?又有咩好講呢?改變劇情應該係最令人動心既一環,如果救到Jack會點?故事入面令人可惜既事太多,你會唔會想改變?而你對呢套電影又睇得有幾深入?
同時我想透過唔同電影入面,唔同時代背景既男女愛情,令大家反思愛情到底係點?鐵達尼號大家係以現代人去睇十九世紀既戀愛,當然會覺得Jack and Rose佢地好合理,但對於當時既人講,又係點?
呢個穿越將會有極長篇幅,暫定最少都有5-6萬字,都夠寫成一本書,係劇情上我花左唔少時間做資料搜集,希望令你對呢件真實發生過既歷史有更多認識。
---------------------------
一個無獎問題遊戲:
問題:係船沉沒既前提下,你諗到有乜合理而有用既方法可以拯救到大部份既乘客呢?
獎品:最接近既朋友/最有創意既朋友,可以得到我劇透我自己既想法。
---------------------------
支持作者
未買書既,可以用買書支持,連結如下:
https://bit.ly/3fL9QUH
另外首次開放打賞催稿功能:
最低10蚊,最高30蚊,可透過Payme付款
有興趣打賞的朋友,可以留言講低數額(好似歡樂滿東華咁)
而每達到300元打賞,我會立即更新下一回(每回只限一次)
希望大家唔好介意,因為收入對於作者真係好重要
鐵達尼號真實事件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似乎大家都在重溫《#鐵達尼號》,前天也就這麼在電視上又觀賞了一遍,帶著一種末日感,自此之後的日子都只是餘生。1912 年 4 月 15 日凌晨 2 點 20 分,一艘從英國 Southampton 前往美國紐約展開處女航的豪華郵輪「鐵達尼號」撞上了冰山,船身裂成兩半沉入大西洋,死亡人數超越 1500 人以上,生還者僅只有 170 多名,幾乎可以說是史上最廣為人知的海難事件。
⠀⠀⠀⠀⠀
鐵達尼號是以頂級規格打造的空前豪華客輪,配有室內游泳池、健身房、土耳其浴室、圖書館、升降機和一個壁球室。整艘輪船採用高級家具以及各種昂貴裝飾,最為奢華之處是頭等艙的主樓梯,配有橡木鑲板以及鍍金欄杆的大樓梯,頂部是由熟鐵支架支撐的玻璃穹頂,使自然光灑滿大樓梯。
⠀⠀⠀⠀⠀
近幾年報導透露,英國的藍星航運 Blue Star Line 公司決定打造一艘名為「Titanic II」的夢幻之船,預計於 2022 年再度照原路線揚帆,一樣足以容納 2400 名乘客與 900 名的船員,幾乎完全重現百年之前的豪華面貌。這艘耗資五億美元所打造的 Titanic II,則會先從杜拜出發,預計兩周的時間底達英國 Southampton,接著依循鐵達尼號的原始航線,從南安普敦前往紐約,依然打算經過北大西洋航線上的冰川區域。唯一不同的是,該公司絕對會準備完全充足的救生艇與救生衣,並補充許多現代的救生設備。
⠀⠀⠀⠀⠀
1997 年 James Cameron 根據鐵達尼號沈船史實和先前的版本自編自導自製成同名作品《鐵達尼號》,分別由後來的影帝 Leonardo DiCaprio 與影后 Kate Winslet 飾演男女主角,豪擲在當時有如天價的兩億預算,以打破社會階層的浪漫史詩愛情災難電影,橫掃第 70 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等 11 項大獎,成為影史上最受觀眾喜愛的經典電影之一。在 2012 年以 3D 版本重新全球上映,為鐵達尼號沉船事件 100 周年作紀念,也在世界各地寫下難以超越的票房紀錄。
⠀⠀⠀⠀⠀
多年之後,憶起整部電影最令我動容的一段,仍是那幾位時窮節乃見的演奏家,「Gentlemen, it has been a privilege playing with you tonight.」他們佇立於甲板上,耳邊此起彼落是絕望的悲鳴,周遭伸手不見五指似人生的終章,四名樂師選擇索性繼續做自己最擅長的事,嘴裡淡然幽默地說,反正無論用餐時或逃命時也都一樣無人聆聽,因此他們散了又聚,樂器再次架起,盡興演奏直至天光沫滅,那一刻真實存在,更是藝術令人肅然起敬的一刻,清風拂山崗,明月照大江(https://youtu.be/_RcVzevWX4U)。
⠀⠀⠀⠀⠀
⠀⠀⠀⠀⠀
所以,後來有了熱愛李奧納多的 Xavier Dolan,年僅九歲就寫了一封親筆信邀請偶像來蒙特婁拍電影,同時,也因此誕生了最受世人喜愛的好萊塢銀幕情侶,以各種型式持續他們超越愛情之上的浪漫旅程。Kate Winslet 永遠都是最支持李奧納多的身影,2016 年,他終於眾望所歸以《神鬼獵人》奪下影帝時,她不顧自己參與演出的《史帝夫賈伯斯》也在競爭行列之內,第一時間衝上前去給予無私擁抱和祝福,只見淚滴在眼眶中轉動,盡是無比驕傲的神情,此為那晚尤其真摯動人的瞬間。另一方面,當她低調於紐約的三度結婚時,李奧納多代替了新娘父親牽著她的手走過紅毯,在他們身上昇華成另一種的永恆動人的愛,多年後她如此說道:
⠀⠀⠀⠀⠀
「《鐵達尼號》至今如同昨日一樣記憶猶新歷歷在目,我從中體驗到最特別的事、所得到最美妙的回憶,就是能夠認識這一群演員們和可愛的劇組成員。於我而言,念念不忘的莫過於能親身參與其中,與這些如此傑出、敬業可靠又風趣幽默的專業人員共事,就是這部電影所給予我們最為難能可貴的回憶。當然,我更因此擁有了這輩子永遠無法離開的珍貴友誼,就是李奧納多。我們透過一個相當特殊的過程相知相識,我想,就是因為這段無可取代的電影歷程,才會讓我們願意成為對方的後盾,持續關心彼此,照顧彼此。」
⠀⠀⠀⠀⠀
至於 Céline Dion 1997 年膾炙人口的這首〈My Heart Will Go On〉經典歌曲也不能不提,由美國電影作曲家 James Horner 所譜曲,但當時導演 James Cameron 並不希望在電影中放入任何歌曲,因此是先請席琳狄翁錄製完成才找機會放給導演聽,幾次之後導演終於妥協,願意把人聲版的〈My Heart Will Go On〉排在電影片尾。但誰都沒預料到,這首「喚起人們的聲音」的一首歌曲,意外大舉榮獲奧斯卡與葛萊美獎等大獎殊榮,成為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單曲之一,並持續於世界各地廣為流傳,純樂器版本則在電影中成為 Rose 的愛情主題曲。
⠀⠀⠀⠀⠀
⠀⠀⠀⠀⠀
不停被討論的,還有到底傑克需不需要領便當,肇因於 Kate Winslet 有一年在 BAFTA 紅毯講出:「我覺得海上那扇漂浮的門也可以容納得下 Jack。」雖然她旋即補充說李奧納多打從心底不在乎那扇門,但因為曾有此句發言,也讓悲劇結局成了世紀爭議,所有人多年來不停詢問導演相關問題,令他不勝其煩,終於在前幾年一次爆發:
⠀⠀⠀⠀⠀
「答案其實很清楚,白紙黑字寫在劇本第 147 頁,簡單明瞭。我覺得在 20 多年後還在討論這個話題真的滿蠢的,但同時也可看出《鐵達尼號》讓 Jack 深受觀眾喜愛,以至於不願看到他死去。但如果他活下來了,將會讓整部電影變得毫無意義,這部作品講的正是死亡與離別,所以他必須撒手人寰,無論他是在海裡凍死,或是被掉落的著火乾草堆燒死,他都必須死去。這就是藝術,他之所以犧牲是為了藝術,而不是為了什麼物理原因。」
⠀⠀⠀⠀⠀
「我們真的試過,當 Jack 置身於約攝氏 -2 度(華氏 28 度)的海水裡,你的腦袋已經開始失溫,曾經有節目問過讓兩人脫下救生衣,兩分鐘交換一次,一個人在門上一個人在海裡,海裡的人與漂浮的門想辦法固定住,但在綁與鬆綁、爬上爬下的過程一次平均花上五到十分鐘,當一個人回到門上時幾乎就已經瀕臨死亡,所以無法採用。Jack 唯一能做的就是至少讓上半身保持在海面上,抱著希望等待凍死前會有救生艇把他救出。」
鐵達尼號真實事件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電影《鐵達尼號》的愛情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但在電影之外的真實歷史沉船事件裏,鐵達尼號也為LOUIS VUITTON(LV)打響了知名度。1911年這艘英國豪華郵輪沉沒海底,一件富豪的LV硬殼行李箱,從海底打撈上岸,撬開後箱內滴水未進,「滴水不漏」的傳奇軼事,為LV奠定品牌聲名與旅行精神的契機。
LV在品牌創立的1854年,打造出第一個硬殼行李箱,既迎合當時蒸汽火車與汽船的交通模式,且實用又優雅而大受歡迎,像是法皇拿破崙三世的尤金妮皇后等,皇室貴族成員都是其顧客,至今165年來,除了衣物行李箱,仍不斷為客戶打造不同旅行需求的特別行李箱,諸如1869年埃及親王訂製第一個裝水果的行李箱、1900年專為航海旅行設計的書寫桌、1926年為印度親王設計茶具組箱,還有2002年為女星莎朗史東(Sharon Stone)設計旅行化妝箱。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果籽 #LV #鐵達尼號 #英國 #行李箱 #火車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鐵達尼號真實事件 在 泰坦尼克(鐵達尼號)的恐怖真相?為什麼有人說它從未沉沒 ... 的推薦與評價

泰坦尼克( 鐵達尼號 )的恐怖真相?為什麼有人說它從未沉沒?為什麼如同遭遇詛咒?沉沒的真相已經找到?這裡有五個讓你毛骨悚然的驚奇故事… ... <看更多>
鐵達尼號真實事件 在 鐵達尼沉沒絕非偶然,背後竟牽扯出這麼多利益關係? 深挖 ... 的推薦與評價
鐵達尼號 (泰坦尼克/Titanic)沉船已經過去100多年,沉船的殘骸也將在2030年永遠消失,然而這場海難的原因 ... 或許發生在鐵達尼上號的故事遠遠不止我們看到聽到的這麼多。 ... <看更多>
鐵達尼號真實事件 在 [討論] 1997《鐵達尼號》中的歷史考證細節(雷)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網誌圖多版:https://cygnusx523.blogspot.com/2018/08/1997.html
在1997年《鐵達尼號》之前,1958年也曾有一部鐵達尼號電影《此夜永難忘》(A Night to Remember),以正確的歷史考據受到公認,電影還請到幾位生還者擔任了技術顧問。雖然有些事件是基於歷史,但許多人物和情節都是虛構的。
而且拍攝時,鐵達尼號殘骸並未發現,即未證實沉船在海面上一分為二,仍是拍成整體滑入海底,所以1997年的《鐵達尼號》其實在描述災難上,最後時刻的部分更接近正確歷史。
導演詹姆斯·卡麥隆不但多次潛到殘骸遺址拍攝片段,而且至少花費六個月的時間研究了所有搭上這艘巨船的人們,對歷史的真實性相當尊重而且有憑有據。
雖然1997年版的《鐵達尼號》拍攝時,生還者已經幾乎全部離世,還存活的都是事故中記憶較少的孩童,不過卡麥隆請了一些歷史專家分析過劇本的史實。
除卻10個虛構角色,電影中還有將近30位演員按照史實詮釋真實人物,甚至連一些角色對話都是出自英美災難調查聽證會的證詞,我想這部分應該很多人不知道。
佈景考據更不用說了,原始造船商有提供藍圖給攝製團隊還原出船體右舷和上層甲板。電影對細節的講究已經到了通風管上的實際鉚釘數量、螺栓的實際圖案,這是顯微鏡等級的考據精神了。
主樓梯時鐘也是按照姊妹艦奧林匹克號留下的時鐘來雕刻,餐叉上甚至還壓鑄了白星航運標誌。不過佈景有三個地方修改尺寸,煙囪和救生艇縮小1/10、主樓梯加寬50公分。
電影的製作成本是2億美金,鐵達尼號原船的建造成本相當於2018年的1.44億美金。也就是說,拍這部電影比重建原始的鐵達尼號還貴多了。
下面就按照電影進度整理一下,部分電影情節和對應的歷史考證細節,大家可以搭配DVD服用,換成歷史學家的角度來看看這部經典電影。
===============================================================================
情節:鐵達尼號停泊在南安普敦港準備出航,一輛車牌FL-3698的紅金配色汽車吊掛上船。
史實:這輛車確實存在,它是1912年出廠的雷諾Coupe de Ville 2.6升直列四缸雙門轎跑車,車主是頭等艙乘客威廉·歐內斯特·卡特(William Ernest Carter),電影中用的鈑金複製車和原車配色相同。歷史上,這輛汽車和鐵達尼號一起下沉,在遺址曾發現疑似左前輪擋泥板的殘骸,但還沒證實。電影裡,傑克和蘿絲在這輛汽車內發生關係。後來拍攝洪水場景時,這輛鈑金複製車已經毀壞了。
情節:卡爾的僕人洛夫喬伊交代服務員將車上的所有行李和保險箱送到B-52/54/56套房。
史實:B-52/54/56套房原先是要給鐵達尼號真正的船東JP摩根住的,但這位大土豪臨時不上船跑去法國找情婦了,所以這三間連通的套房可能在首航時無人占用,電影順理成章作為虛構角色的房間。但是有個說法,白星航運老闆布魯斯·伊斯梅把這三間房拿去自己用了。
情節:蘿絲一行人要上船時,許多三等艙乘客在排隊接受健康檢查。
史實:這種不平等待遇是根據1907年《美國移民法》的一項要求,如果三等艙乘客有疾病(特別是傳染性疾病)會導致美國拒絕他們入境,而白星航運要負責將那些人載回英國。為了避免發生這種狀況,沒通過健康檢查的乘客都不能登船。
情節:傑克和法布里奇歐贏了船票,進入G層甲板尋找自己的房間。走廊上出現亞裔男子和蓄鬍的中東男子;在G-60客房裡,傑克和一位斯堪地那維亞臉孔的室友打招呼。
史實:G層甲板是鐵達尼號位置最低、房間票價最便宜的甲板。當時船上有許多三等艙乘客來自黎巴嫩、敘利亞和斯堪地納維亞,也有8名香港男子。被傑克打招呼的室友則是由瑞典籍演員安德斯·福爾克(Anders Falk)客串。紀錄顯示,當時鐵達尼號三等艙中有98位瑞典籍移民,所以傑克遇到瑞典室友的機率非常高。
情節:瑪格麗特·布朗(別名莫莉)在法國瑟堡上船。老蘿絲向觀眾介紹,瑪格麗特的老公在西部發現金礦,成了暴發戶。
史實:4月10日傍晚,鐵達尼號因為體積巨大進不了法國的港口,所以由渡輪接駁乘客,瑪格麗特就是在這裡上船,電影如實呈現該場景。而瑪格麗特曾經當過剝煙女工,她老公原本也是窮小子,後來設計出採擴技巧致富,他們家成了礦業富豪,瑪格麗特也成了社交名媛和慈善行動家。
情節:工人在機房中鏟煤生火,彷如但丁的《神曲》地獄篇。
史實:實際上在鐵達尼號航行中,鍋爐房的溫度通常超過攝氏49°C,高溫難耐、光線很少、充滿煤塵。生火員是鐵達尼號上最糟的工作,他們的薪資最低,平均自殺率最高。
情節:傑克等人在艉艛甲板閒聊,認識了另一位乘客湯米。以及稍後躺在長椅上的傑克,遇上試圖跳海自殺的蘿絲。
史實:艉艛甲板是三等艙乘客主要的室外公共空間之一,貧窮乘客在船上要享受到最佳視野只能來這裡。聽起來好像很差,不過當時絕大部分航運公司的船都沒有三等艙的室外空間,而且不能自由活動、沒有供應三餐、所有人都要打通鋪睡,所以鐵達尼號對當時的窮人來說簡直是夢幻皇宮。
情節:蘿絲和總設計師湯瑪斯·安德魯斯討論救生艇數量不足,安德魯斯表示,因為有人認為會影響甲板美觀,所以加掛計畫沒被採用。
史實:鐵達尼號的20艘救生艇確實只能載上大約一半人,但事實上還比英國航運法規的16艘多帶了4艘。當時大西洋航線非常繁忙,而且大家都有裝電報機,要討救援一定有船,所以英國人認為救生艇是用來「運送」而不是「避難」。然而,安德魯斯確實計畫要掛46艘救生艇,不過被造船廠老闆威廉·裴禮子爵駁回。白星航運也認為,大量的救生艇會阻擋乘客欣賞海景,而且還會影響整艘船的美感。
情節:二副查爾斯·萊托勒和船長愛德華·史密斯談論從沒見過的平靜海面:「簡直像個池塘」。
史實:乘客格雷西上校曾指出:「海面像玻璃一樣平坦,太光滑了」。乘客傑克·賽耶也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很常坐船渡海,但我從來沒見過比當天更平滑的海洋,它就像池塘一樣純淨無邪,讓這艘大船靜靜的掠過它」。現今研究後已經知曉,這種特別平靜的海面,就是代表附近有大量浮冰、甚至有冰山。
情節:傑克畫完素描後來到頭等套房的私人走廊看海,然後搓著手回室內告訴蘿絲:「變冷了」。
史實:4月14日17時35分,二副查爾斯·萊托勒注意到日落後氣溫急速下降。18時35分,氣溫來到零度。20時55分,船長在艦橋跟萊托勒談論「天氣很冷」。許多生還者一致作證,當晚氣溫突然變得非常寒冷。這是由於鐵達尼號從墨西哥灣流的暖空氣中,駛入了冰冷的拉布拉多洋流,冰山就是隨著這股洋流南下。
情節:二副查爾斯·萊托勒和一副威廉·默多克交接,兩人說到:「瞭望員望遠鏡找到沒?」、「從南安普敦就沒看見過」。
史實:二副查爾斯·萊托勒當天從晚上6點值班到10點,然後交接給一副威廉·默多克。由於鐵達尼號出航前,在南安普敦臨時將奧林匹克號的大副調過來,因此保管望遠鏡的二副大衛·布萊爾被擠出首航團隊、匆忙解職下船。離開之前沒有向任何人提到望遠鏡的位置,且不慎拿走望遠鏡的置物櫃鑰匙,導致瞭望員全程都沒有望遠鏡可以用。2018年,那把鑰匙以516萬元台幣拍賣給收藏家。
情節:瞭望員發現正前方的冰山,通知艦橋,一副威廉·默多克緊急下令左轉並反轉發動機,但仍舊閃避不及擦撞,船艙猛烈進水。
史實:瞭望員范德瑞克·弗萊特在正前方看見一座冰山,他搖響了三次瞭望台警鐘,並打電話通知艦橋。弗萊特發問:「有人在嗎?」,接電話的六副詹姆斯·穆迪回應:「有,你看到什麼了?」,弗萊特報告:「冰山,就在正前方!」。穆迪致謝後,向值班中的一副威廉·默多克報告此事。威廉·默多克立刻命令舵手羅伯特·希琴斯「右滿舵」。他也用蒸汽機指令傳輸電報機下令機艙「所有發動機全速反轉!」。
船以擦撞的方式衝向冰山,沿著右舷在水面下大約接觸了7秒。冰山挫曲了船體鋼板,讓海水找到入口。由於碰撞,從冰山上部剝離出的一些冰塊掉落到井圍甲板上。
情節:撞上冰山時,在房間檢視藍圖的湯瑪斯·安德魯斯感覺到震動,並望向天花板的吊燈
史實:碰撞時,湯瑪斯·安德魯斯正在他的A-36特等客房內,攤開藍圖並整理他的筆記。不過事實上,安德魯斯當時沒有發覺到震動,是船長派人到房間召見他時,才知道鐵達尼號撞上冰山。
情節:一位女乘客走出房間,向走廊上的服務員詢問震動原因,該服務員回答:「螺旋槳葉片掉了,所以會有震動」。
史實:碰撞時,頭等餐廳的服務員注意到一陣顫動,他們誤認為這可能是船尾螺旋槳葉片掉落造成的。
情節:走廊上,布魯斯·伊斯梅穿著睡衣走出來。
史實:這是基於三副赫伯特·彼特曼的證詞:「我把5號救生艇降到了小艇甲板的軌道上。有個穿著睡衣的男人說,我們最好讓它滿載女人和小孩。我說:『我等待指揮官的命令』,他回答說:『很好』或類似的話。然後根據自己的印象判斷,我突然意識到(他)可能是伊斯梅先生」。
情節:井圍甲板上有一群乘客踢著冰塊嬉鬧取樂。
史實:在服務員們開始強制命令乘客穿上他們的救生衣後,許多乘客將這個命令當作玩笑,一些人開始用散落在井圍甲板上的冰塊玩起足球比賽。
情節:湯瑪斯·安德魯斯和船長、船副們及布魯斯·伊斯梅討論受損情形後,宣布鐵達尼號將在一至二小時內沉沒的事實。
史實:鐵達尼號是開放式的水密隔艙,並未在頂部密封;一旦前5個艙室被淹,海水就能藉由船首的傾斜角度越過防水艙壁,就像製冰盒溢出的水那樣,不斷往後淹沒。湯瑪斯·安德魯身為最熟悉這艘船的人,他深知鐵達尼號註定會沉了。他依據進水速度估計,船能維持漂浮的時間只剩「一小時,最多兩小時」,他強調這是一個「數學確定性」。
情節:在小艇甲板上,大副亨利·魏爾德告訴湯瑪斯·安德魯斯:「乘客嫌外頭又吵又冷,都進去了」。
史實:為避免海水觸及後爆炸,所有的鍋爐正排出高壓蒸汽,所以通過閥門和煙囪逸出了巨大噪音,幾乎蓋掉人們說話的聲音。二副查爾斯·萊托勒回憶:「無論你叫得再大聲,別人一個字也聽不到」。乘客勞倫斯·貝斯利將這種聲音描述為「一種刺耳、震耳欲聾的轟隆巨響,讓對話變得很困難」。所以當時很多乘客都躲進休息室、吸菸室或健身房,不願出來。另一些人則因為室外氣溫驟降,寧願待在溫暖的房間裡。
情節:到了室內,湯瑪斯·安德魯斯看見乘客們依舊談笑,音樂家們演奏著、服務員依然在供應酒水。
史實:絕大多數乘客和船員都相信,鐵達尼號是「不沉之船」,撞到冰山只需要維修,有些人還相信船只是掉漆而已,所以他們一開始很抗拒逃生指示,加上煙囪噪音和寒冷,更願意待在室內。乘客傑克·賽耶回憶道:「沒人聯想到任何嚴重事故,這是一艘不沉之船」。在與冰山碰撞約30分鐘後,船長召集船上的樂隊,指示他們在頭等休息室演奏,安撫乘客。
情節:電報員哈羅德·布萊德告訴船長,卡柏菲亞號正以全速趕來,可在四小時後抵達。
史實:電報員哈羅德·布萊德確實到過艦橋告知船長這個消息。當時收到求救電報的船中,只有卡柏菲亞號是距離最近、而且沒有被浮冰困住的船。但是這艘船的船速比鐵達尼號慢很多,即使該船船長亞瑟·羅斯特龍下令發動機全力運轉、關閉船上所有加熱設備,也要三個半小時至四小時才能趕抵事故現場。除此之外,卡柏菲亞號是掉頭全速衝進浮冰區,冒著自己也會撞冰山的風險去救鐵達尼號。
情節:二副查爾斯·萊托勒吼著問船長:「要不要讓婦女和孩童先上船?」,但船長神情有些恍惚。
史實:二副查爾斯·萊托勒後來回憶說,他注意到船長站在艦橋旁,神情恍惚的望著大海。他表示:「我吼著嗓子說,『我們最好先把女人和孩子們放進船裡對吧,長官?』,他聽到我在講話後,只點頭答覆」。二副因為撞上冰山時在休班,所以他連襯衫都來不及穿,裡面還穿著深藍色毛衣,這在電影裡忠實呈現。
情節:湯米和法布里奇歐試圖逃生,但發現船員將鐵門鎖上,不讓三等艙乘客通過。
史實:乘客瑪格麗特·墨菲(Margaret Murphy)曾表示,鐵達尼號船員特意阻礙了三等艙乘客的逃生路線,鐵門和舷梯被船員鎖上、封閉或派人看守。但首席麵包師作證說,他走過的區域「並沒有走道被封或上鎖的情形,三等艙乘客可以不受阻攔的前往小艇甲板逃生」。這可能是區域或甲板位置不同的緣故。
情節:一副威廉·默多克開始降下第一艘救生艇,過程中有一邊繩索放的較慢,讓救生艇傾斜。
史實:鐵達尼號降下的第一艘救生艇是7號,位於右舷前排第4艘,電影忠實呈現。由於新船的關係,繩索比較死硬、油漆也是全新,所以卡繩時常發生。3號救生艇的繩索曾反覆卡在滑輪中,數度黏住,幾乎讓乘客失去平衡。另外,煙囪的噪音也大約在這時候停止。
情節:湯瑪斯·安德魯斯在客艙區不停打開房門,勸導女乘客穿上救生衣、到小艇甲板。並告訴女侍穿上救生衣,做個榜樣。
史實:根據多個證詞,安德魯斯曾不知疲倦的巡察客艙,告訴乘客穿上救生衣並前往小艇甲板逃生。女侍瑪麗·斯隆(Mary Sloan)表示:「他一會兒在這裡、一會兒在那裡,無處不在,照顧每個人」。另一位女侍也作證:「他告訴我,『如果妳重視自己的生命,穿上妳的外套和救生衣,然後走過甲板,讓乘客看到妳也穿著救生衣』」。
情節:蘿絲碰見湯瑪斯·安德魯斯,要求指導她尋找被逮捕的犯人,安德魯斯便告訴她一串路徑。
史實:根據安德魯斯的指示,確實可以在E層甲板找到糾察長起居室。
情節:有許多女子不願登上救生艇。
史實:當時,許多夫妻都不願分開,特別是女性,有記載的例證非常多。最著名的是艾達·史特勞斯向她的丈夫伊西多·史特勞斯(梅西百貨老闆、前美國眾議員)說:「我們已經一起生活這麼多年了,無論你去哪裡,我都跟著你!」,他們坐在一對躺椅上等待著生命結束。
情節:卡爾和洛夫喬伊說到:「這老古板不讓男人上船」、「另一邊可以上」。洛夫喬伊稍後幾幕又提到:「跟著姓默多克的,他好像還算講理」。
史實:對於船長的命令「讓婦女和兒童登艇撤離」,一副默多克認為這意味著女人和小孩「優先」登艇,二副萊托勒則擴大解釋為「只有」女人和小孩可以登艇,因此默多克會允許有限數量的男子登艇。
情節:傑克和蘿絲為了逃生而撞破一道門,遭走廊上的服務員索賠。
史實:有生還乘客表示,走道內有服務員對乘客的破壞表示過抗議,並要求賠償航運公司的損失。
情節:湯瑪斯·安德魯斯質問二副查爾斯·萊托勒:「救生艇怎麼半滿就降下?一艘可坐65人的船才坐20人左右?還有一艘只坐了12人!」。
史實:如果周圍沒有婦女和兒童等待上船,二副萊托勒就會讓「仍空著位置的救生艇」下水。他和默多克一樣謹慎,擔心繩索會斷裂、或者救生艇會翻覆,因此都不敢讓人坐滿。事實上,他們可以讓救生艇滿載65人並安全下水,特別是在天氣和海面非常有利的情況下,坐到70人都是可行的(12號救生艇到天亮時已經有74人坐在上面)。安德魯斯提到只坐12人的,就是1號救生艇,這艘船在沉船後也沒有回去救人,成為極大的爭議。
情節:三等艙乘客突破鐵門,和服務員們發生肢體衝突。
史實:乘客瑪格麗特·墨菲曾指證說:「在所有三等乘客還有生存機會之前,船員就將三等艙的閘門和樓梯全部鎖上,一群男子試圖爬上更高的樓層、與那些船員們對抗,所有人都陷入混戰、大聲咒罵著。女人和小孩在一旁禱告或哭泣」。
情節:一名女子遭旁人推擠,危險的抓住救生艇邊緣,下層甲板走廊上有男子將她安全抱回船上。
史實:首席麵包師查爾斯·賈克林曾表示,看到一名女子自己踩空,差點跌下去,抓在救生艇邊緣,被服務員威廉·伯克(William Burke)抱回去甲板,後來這名女子又登上了救生艇。
情節:人群開始混亂推擠,二副查爾斯·萊托勒亮出手槍,威脅著要用它來維持秩序,然後轉身裝上子彈。
史實:大副亨利·魏爾德曾經向二副查爾斯·萊托勒詢問槍枝存放處,後來將一些子彈和一把韋伯利轉輪手槍塞進萊托勒的手中說:「你可能需要這個」。1時25分後,一些仍在船上的乘客開始恐慌或陷入混亂、試圖搶佔救生艇;萊托勒發現2號救生艇上坐著一群男子,便持槍對準他們大罵:「離開那裡,你們這些懦夫!」,他並未開槍,因為子彈也還沒裝,但嚇阻效果達到了,一些男子逃走。
情節:卡爾聽到下方吵鬧,探頭出去查看,海面上兩艘救生艇幾乎上下撞在一起,有男子持小刀努力割開繩索
史實:13號救生艇剛抵達海面、繩索還未解開時,就被排水水磊的水柱(為了抽出入侵的海水)往旁邊沖。這時,15號救生艇已將下降到他們頭上了,乘客只能拿出小刀努力割斷繩索,最後兩艘救生艇錯開距離,安全下水。
情節:五副哈羅德·羅威指揮的救生艇在降下過程中,有許多甲板上的男子試圖搶占。他不斷大吼「退後」無效,對空鳴槍了三次。
史實:當14號救生艇降下前,一群乘客試圖衝上16號救生艇,五副哈羅德·羅威立即用他的左輪手槍對空鳴槍三次,以控制人群、避免造成傷害。
情節:傑克和蘿絲來到小艇甲板,然後向格雷西上校詢問:「另一邊還有救生艇嗎?」,格雷西上校雙手各挽著一位女乘客。
史實:二副查爾斯·萊托勒表示,當D折疊艇正確掛在吊艇架上後開始讓婦女登艇,但是在15人坐進去之後,找不到更多的婦女,這時乘客阿奇博·格雷西上校帶領更多女乘客抵達。
情節:一副威廉·默多克向水手詢問:「大家跑去哪了?」,水手回答:「都在船尾,長官」。
史實:1時40分,C折疊艇從前方甲板開始降下,大部分乘客已經撤到船尾,所以C折疊艇幾乎載上周圍所有人。
情節:布魯斯·伊斯梅協助乘客登艇,一副威廉·默多克不斷向周圍尋找婦孺無果後,命令下水。此時布魯斯·伊斯梅趁機登艇,裝的若無其事。
史實:乘客傑克·賽耶證實:「就我所見,那邊沒有女人。我看到布魯斯·伊斯梅一直在協助乘客登上最後一艘救生艇,最後自己也坐進去」。伊斯梅後來表示,當時這艘救生艇附近都沒有其他女人和小孩,所以就坐上去了。
情節:一名父親安慰著救生艇中的妻女,聲稱自己會坐去另一艘。
史實:有許多家庭都是妻兒生還,唯獨父親喪生。乘客路西安·史密斯(Lucien Smith)告訴他的妻子說:「婦女和孩子優先只是個形式,這艘船裝備精良,每個人都能得救」。乘客亨利·科利爾(Harvey Collyer)在將妻子送上救生艇時說:「去吧洛蒂!拜託妳,勇敢的去吧!我會去坐別的小艇!」。
情節:許多男子聚集在煙囪旁的船艙頂部,他們合力嘗試將一艘救生艇推下來用。
史實:在最後時刻,阿奇博·格雷西四世、詹姆斯·史密斯、大副亨利·魏爾德、一副威廉·默多克、二副查爾斯·萊托勒等人曾在海官起居艙頂部、合力嘗試解開A和B折疊艇,試圖把它們移動到正在淹水的下方甲板。實際位置就如電影呈現的那樣準確。
情節:一副威廉·默多克持槍維持秩序,在極大壓力下開槍打死一位男乘客和被人推出去的湯米。他向大副敬禮後,舉槍自盡掉進海裡。
史實:雖然是電影中最有爭議的情節,但是它有相關證詞可以推理。幾名乘客作證,在鐵達尼號沉沒前的最後時刻,默多克開槍射擊兩名試圖硬闖救生艇的乘客後,也舉槍自殺了。另一些表示有海官舉槍自殺的生還乘客指出槍聲來自右舷前方的吊艇架附近,默多克正是右舷指揮官。曾經亮槍的三位海官中,也只有默多克死亡。
情節:傑克和蘿絲經過頭等吸菸室,遇見正在凝視油畫的湯瑪斯·安德魯斯,他將自己的救生衣交給蘿絲。
史實:根據服務員約翰·史都華(John Stewart)的證詞,當他經過頭等吸菸室時,看見安德魯斯站在壁爐旁,將救生衣放在附近的桌子上,雙臂交疊在胸前、獨自凝視著壁爐小時鐘上方的油畫。這段行蹤報告後來出現在1912年的著作《湯瑪斯·安德魯斯:造船者》(Thomas Andrews: Shipbuilder),並長期延續下來,成為最著名的傳說故事之一。
情節:頭等艙乘客班傑明·古根海姆和男僕穿著晚禮服,婉拒服務員遞上的救生衣,並說:「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就算沉沒也要像個紳士那樣。但我們想要來點白蘭地」。
史實:班傑明·古根海姆將救生艇位置讓給一位女乘客後,和他的男僕維克托·吉利奧曾回到B-84客房,脫掉救生衣和禦寒毛衣,換穿晚禮服,班傑明還戴著大禮帽。他向服務員亨利·塞繆爾·埃吉斯(Henry Samuel Etches)說:「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就算沉沒也要像個紳士那樣」。生還者羅絲·艾米莉·伊卡爾(Rose Amelie Icard)在一封信中寫道:「大富豪班傑明·古根海姆幫助拯救了婦女和兒童後,他在禮服扣眼處插上一朵玫瑰花赴死」。這兩個人最後一次被人看見時,正坐在主樓梯門廳的輕便折疊躺椅上,一邊喝白蘭地一邊抽雪茄。
情節:船長愛德華·史密斯神情恍惚,茫然的走進艦橋,把自己關進操舵室,並在那裡抓著舵輪任由海水淹死。
史實:乘客勞勃·威廉·丹尼爾(Robert Williams Daniel)表示,在船沉沒之前,目睹船長史密斯淹死在艦橋操舵室裡,親眼看見海水至少淹到他的腰部,「我就再也看不見他了」。因此,這一直是史密斯流傳給世人的標誌性形象。
情節:沉船在即,音樂家們卻沒有停止演奏。在小提琴手華萊士·赫特利帶領下,他們繼續拉琴、放棄逃生機會。
史實:音樂家們原先在室內透過音樂安撫乘客,後來自行移動到小艇甲板上演奏。許多生還者表示,華萊士·赫特利和樂隊一直都在演奏,直到最後沉沒為止,樂隊成員全數罹難。他們的故事很快成為極受世人歡迎的傳奇,現在是海上英雄主義史上最高貴的象徵之一。
情節:一對老夫妻在床上相擁,海水湧進房間,兩人堅定攜手赴死。
史實:這裡就是伊西多·史特勞斯與艾達·史特勞斯的真實故事。伊西多曾以堅定的語氣拒絕登艇:「我不會比其他人先走」。艾達也堅持不與丈夫分開。其他人最後在甲板看到伊西多和艾達仍然坐在躺椅上,目擊者稱這一場景是「愛和忠誠最非凡的展現」。
情節:音樂家們演奏完最後一曲〈與主更親近〉。
史實:許多生還者表示,在鐵達尼號上聽到樂隊演奏了〈與主更親近〉。於是在最早的沉船報導中,這首曲子便和鐵達尼號的故事緊密連結了。
情節:艦橋沉沒、船長罹難,甲板上還有救生艇翻覆著無法載人。
史實:大約2時15分,突然增大的船身下沉造成一股衝擊,這被生還者稱之為「巨浪」,它從往後沿著小艇甲板猛力沖刷,兩艘折疊艇和許多人一起被沖走。
情節:大量人群恐慌的朝著船尾逃生。
史實:「巨浪」將許多人掃入海中,人群開始往船尾逃離。首席麵包師查爾斯·賈克林作證說,他目睹大量人群從小艇甲板傾瀉而下,大概是在與3號煙囪齊平的小樓梯上,然後他也加入這些向船尾甲板奔跑的人群。
情節:煙囪倒塌,法布里奇歐當場被砸死。
史實:隨著鐵達尼號沉沒,船身傾斜,1號煙囪在自身重量(50至60公噸)的作用下坍塌,有好幾個人墜入水中,有人遭到煙囪壓死。坍塌的煙囪引發一個浪潮,把周圍46公尺內的一切東西沖走。
情節:船尾升起,螺旋槳露出海面。
史實:當船在水中傾斜時,生還者作證說,他們全都看到鐵達尼號的船尾升起,據說它與海面已經達到30度至45度的夾角。乘客傑克·賽耶證實:「儘管有幾個人在我們的呼喊和祈禱中努力的划,但我們卻逐漸被吸入一個巨大的旋轉物。我向上看我們就在三個巨大的螺旋槳下方。有一瞬間,我認為它們肯定會掉在我們頭上」。
情節:神父湯瑪斯·拜爾斯在艉艛甲板為所有將會遇難的人禱告,一手抓著蒸氣絞盤。
史實:神父湯瑪斯·拜爾斯據說曾兩次拒絕登上救生艇。當人群逃往船尾時,他正手持玫瑰念珠、聆聽眾人懺悔並給予赦免,最後罹難。
情節:船劇烈傾斜時,許多人往下滑落,摔在遠處。
史實:首席麵包師查爾斯·賈克林作證說,當他正在穿過艉艛甲板時,船突然沉重的向左舷傾斜。船尾沒有上升,但前段正在下沉。根據他的證詞,除了他之外,所有人都被扔進井圍甲板裡大約有數百人重重的摔在一起。
情節:一位麵包師跨越安全欄杆,並拿出口袋裡的酒瓶喝起來。
史實:電影描寫的就是首席麵包師查爾斯·賈克林,他不但表示喝了好幾次酒,最後也爬到了最外圍的安全欄杆跨越過去,這樣當船尾沉進海裡時,他就在船外的最高點。
情節:在救生艇上的布魯斯·伊斯梅表情崩潰,轉頭過去,不敢目睹鐵達尼號最後的沉沒場景。
史實:布魯斯·伊斯梅作證說,當鐵達尼號在沉沒的最後時刻前,他轉頭過去,沒有看見船是如何沉入北大西洋。
情節:傾斜的機房裡,輪機長和工作人員仍在努力保持發電。
史實:輪機長約瑟·貝爾在事故中堅守崗位,帶領所有技工、工程師和團隊其他成員保持發電機運轉,供應燈光與電報機的電力。由於他們的努力,鐵達尼號才能持續疏散和對外呼救。輪機長最後和他的一些工作人員有可能死於鍋爐和發動機被海水淹沒時所產生的爆炸。世人稱他們為「機房英雄」,在利物浦和南安普敦立碑紀念。
情節:整艘船的燈光閃爍了一下,然後熄滅,陷入徹底黑暗。
史實:鐵達尼號在最後時刻,船上全部燈光閃爍了一下,然後完全熄滅、陷入黑暗。二副查爾斯·萊托勒回憶說:「我看到船尾越來越高,直到它從水中升起,然後傳出一種可怕的咆哮聲,那是鍋爐掉出來的聲音,它們砸爛經過的一切東西。鐵達尼號清晰可見,點著明亮的燈光,當鍋爐掉下去時,她陷入完全的黑暗,在滿天星斗的背景下還能清楚看到巨大的黑色輪廓」。
情節:鐵達尼號船體從中間斷裂,一分為二。
史實:裝滿海水的船首往下拉,同時船尾的空氣仍保持著上浮力這兩股相反方向的力量在結構最薄弱的地方對抗著,燈光熄滅後不久達到峰值應力,這艘船就從中間分裂了,這一幕至少有14位生還者目睹然後作證,但斷裂說法不被調查聽證會採納,直到1985年發現沉船殘骸後才證實。
情節:船首沉沒之前,把船尾拉成垂直角度。
史實:由於在殘骸遺址中發現了來自斷裂處的兩片雙層龍骨,加起來長達21公尺,而且它們與分裂的船首與船尾距離相當遠,顯示它們在海面時就已經分離了。因此專家認為,淹沒的船首可能在短時間內仍透過雙層龍骨與船尾連接著,在完全分離之前將船尾拉向高角度。
情節:傑克和蘿絲也跨越了安全欄杆,位在船尾的最高點。蘿絲和麵包師目目相覷,看著船緩緩滑入海裡。
史實:當鐵達尼號終於沉沒時,首席麵包師查爾斯·賈克林就用膝蓋騎在安全欄杆上。不過他作證說,當時欄杆上只有他一個人,而且「船尾並沒有達到90°垂直」。並表示沉船「只是滑行下去而已」、「感覺好像在搭電梯」,而且「連頭髮都沒有弄濕」。這部分,在電影中改的更加戲劇化。
情節:鐵達尼號完全沉沒,傑克和蘿絲互相緊抓對方,但因為沉船的吸力太強而鬆手。
史實:乘客阿奇博·格雷西四世曾證實,沉船時他遭到吸力深深拉入冰冷的海水中。但許多乘客也表示,「最後沒有明顯的吸力」,沉船吸力可能因位置不同而異。
情節:海面上有大量落海者,他們極度驚恐,發出非常多哭聲、呻吟聲和呼救聲。
史實:乘客勞倫斯·貝斯利(Lawrence Beesley)描述:「充滿人類的恐懼、絕望、痛苦、怨恨和憤怒,每一種可能的情感都混合在一起。我確信那裡完全壟罩著驚恐,幾百公尺外的任何一艘艇都沒人能擺脫這種震憾,因為知道這麼近距離,眼睜睜目睹一場悲劇...正以令人難以置信的規模發生」。乘客喬治·蘭斯(George Rheims)形容為「一種我永遠不會忘記的淒慘呻吟和呼救聲」。
情節:一位救生艇上的船員拒絕划回去救人,他恐嚇其他乘客,如果回去會翻船。瑪格麗特·布朗則敦促其他女子拿槳划船,並與那位船員爭執。
史實:瑪格麗特·布朗曾敦促救生艇乘客開始划船,回去救人。指揮6號救生艇的舵手羅伯特·希琴斯便恐嚇船上的女性「回去沒有用」,他喊道「那裡只有很多殭屍。現在活著的是我們,不是他們」。瑪格麗特·布朗因此威脅要把他扔到救生艇外。
情節:五副哈羅德·羅威發號施令,將四艘救生艇綁在一起,指揮乘客挪出空位。然後他帶人回去尋找生還者,大量屍體讓他們前進困難,最後救起蘿絲。
史實:沉沒後,五副哈羅德·羅威將10號、12號、14號和D折疊艇靠在一起,將他船上的許多乘客轉移過去、空出許多位置。然後他帶著8名水手回到沉船現場,他回憶:「屍體多到連划槳都變得很困難」。當時海水溫度約攝氏負2°C,大約20%的落海者會在2分鐘內迅速死於冷休克,剩下的人會因失溫症而在15至30分鐘內死亡,而五副返回時已經過去45分鐘了。他們總共救起4名落海男子,其中一名則是來自英屬香港的中國人郎方(Lang Fang),他獲救後開始協助划船,哈羅德·羅威評論說:「他看起來像個英雄!」。
情節:蘿絲在卡柏菲亞號上仰望黑夜裡的自由女神像,下著滂沱大雨。
史實:卡柏菲亞號於4月18日21時30分抵達紐約港54號碼頭時,聚集了約40,000人在滂沱大雨中等候。
===============================================================================
關於電影中一些真實人物的性格特別明顯,善惡分明,這也是有歷史根據的,並不是導演刻意神化或醜化某個角色。
總設計師湯瑪斯·安德魯斯:造船廠工人表示,安德魯斯是「一個深思熟慮的領導者,並且仍是好朋友」。女侍瑪麗·斯隆(Mary Sloan)則描述了安德魯斯的性格「總是面帶微笑、親力親為、笑聲爽朗、心胸寬大、溫柔、親切自然,他對任何人都一樣,這讓每個人都愛他」。女侍維奧萊特·傑索普表示,工作人員都「習慣他在身邊走來走去,帶著疲憊但滿意的表情」。安德魯斯在乘客和船員中一直是個受歡迎的人,首席麵包師查爾斯·賈克林甚至給安德魯斯烤了一條特別的麵包。事故時間,女侍表示安德魯斯的表情「看起來好
像心碎了」、「他一會兒在這裡、一會兒在那裡,無處不在,照顧每個人」。他到處懇請女士們趕快穿上救生衣撤離,並在即將沉沒前揮動手臂發出響亮的命令要求女性登艇:「不要猶豫。坐進去,坐進去!」
白星航運董事長約瑟夫·布魯斯·伊斯梅:他的負面形象主要來自新聞媒體,因為他逃生時仍有許多女人和小孩在船上。有些文章稱他為「鐵達尼號的懦夫」或「畜生伊斯梅」。特別是和伊斯梅有恩怨、掀起批評議題的「黃色新聞大王」威廉·赫茲。災難之後,很多諷刺漫畫或諷刺短詩紛紛出現,毫不留情的批評伊斯梅,隨後每部關於鐵達尼號的文化作品都將伊斯梅描繪成一個惡棍。所以導演是按照伊斯梅的主流歷史形象去描寫。不過事實上,伊斯梅引退後,花了25年處理災難賠償及其造成的後果,這顯示伊斯梅可能並不完全像文化中那樣負面。
乘客瑪格麗特·布朗:除了貧民背景、富豪身份塑造出的親切性格外,實際上瑪格麗特登上鐵達尼號之前就是個慈善行動家,她很關注婦女、孩童、青少年和勞工的權益。災難後,她在紐約利用自己的語言技能和人脈,協助所有鐵達尼號生還者都找到朋友、家人,獲得到醫療和緊急援助。隨後幫助建立了生還者委員會,當選為主席,並為貧困生還者籌集了近1萬美元。她過世後,得到一個「永不沉沒的莫莉·布朗」美譽。由此可見,這個角色熱心助人且善良的特質取材自許多她的真實事蹟。
舵手勞勃·希琴斯:多位生還者指證希琴斯在救生艇上把所有的毯子都拿去包在身上、罵髒話、喝光了所有威士忌、不斷侮辱其他人、將罹難者稱為「殭屍」、拒絕返回沉船現場救人、與女乘客瑪格麗特·布朗及海倫·邱吉爾·坎迪等人發生口角爭執,並且抱怨連連,不停表達負面想法。他在歷史上留下的臭名僅次於伊斯梅。
===============================================================================
最後是大家最關心的男主角
導演沒有影射任何這艘船上的人,完全是他自己創作的角色。
當時船上只有一個傑克,叫做傑克·賽耶(Jack Thayer),17歲,陪父母旅行的頭等艙乘客。
也只有一個道森,叫做約瑟夫·道森(Joseph Dawson),23歲,在機房工作的加煤工。
兩人在航行中都沒有結識女伴、都不是三等艙乘客、沒有發生過任何與電影情節有關的事蹟。
美國好萊塢編劇大師克里斯多夫·佛格勒表示,傑克·道森的原型應該是少年眾神,如大衛王、阿多尼斯和巴德爾。
===============================================================================
以上諸多細節,都還能找到證人作證的來源,算是非常考究的一部電影。也許坐上時光機回到1912年,真的會看到電影中描寫的情節真實上演。
給大家提供另一種角度來看這部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1.191.4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33295279.A.3CC.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WOLFC_Xsis
另外我弄了個網誌圖多版:https://cygnusx523.blogspot.com/2018/08/199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