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郎每日讀報 #娛樂產業國際要聞揀3條
│本週開除 Paramount 片廠主席之後,ViacomCBS 要把旗下這家百年電影片廠變成一個什麼樣的部門?│
• 本週好萊塢唯一比 Christopher Nolan 改投 Universal 更稱得上是震撼彈的消息是:華爾街日報披露擁有 ViacomCBS 的 Redstone 家族無預警地請旗下的電影製片廠 Paramount 的主席兼執行長 Jim Gianopulos 打包走人。 Jim Gianopulos 在2017年空降 Paramount 之前,原本在 Fox 主管 20th Century Fox、Fox Searchlight、Fox 2000、Fox Animation/Blue Sky Studios 等等多個製片廠,並且擁有《Titanic 鐵達尼號》和《Avatar 阿凡達》兩部打破一切記錄的電影資歷。
• 突然換將的理由是繼承父親 Sumner Redstone 事業的 Shri Redstone 準備大幅改組整個 ViacomCBS 集團。 Sumner Redstone 過世前原本堅持 Viacom 和 CBS 應該拆分成兩個集團,並且從未將正在崛起的串流當成集團最優先的業務。直到女兒好不容易接班,才費盡力氣說服兩個公司股東合併的利大於弊,尤其是整合起來的片庫才有機會加入串流大戰。經歷這些波折之後, ViacomCBS 姍姍來遲地在今年3月推出串流服務 Paramount+。
• 有鑑於競爭對手 Disney 和 WarnerMedia 都在去年就經歷深度組織改造,以打造完全以串流為第一優先的團隊(Warner 明年還要面臨與 Discovery 整併的另一波改組), Shri Redstone 因此將進一步改組 Paramount 這家百年老片廠。未來 Paramount 旗下的電影製作業務和電視製作業務將被拆分開來,其中電影製作將改由目前監管兒童頻道 Nickelodeon的 Brian Robbins 接手,電視製作將由 ViacomCBS 電視事業主管 David Nevins 兼管。過去一年好萊塢的改組多半與淘汰傳統電影思維有關,希望讓大腦更貼近串流業務的人可以掌握更大的決策權。被突然撤換的 Paramount 主席兼執行長 Jim Gianopulos 顯然不是老闆心目中的那個串流大腦。
• 去年疫情剛剛在全球擴散的時候,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回顧 Paramount 如何利用1918年橫掃全球的西班牙流感疫情,併購下游電影院,打造好萊塢第一個橫跨製作、發行和映演的超級托拉斯。100年後 Paramount 為何成為遠遠落後對手的下場?
• Forbes 的分析認為一切都跟 COVID-19 疫情完全無關, Paramount 已經在下坡路上好一陣子了。不過才幾年前 Paramount 原本還是不可一世的那家,不僅有 Tom Cruise 的《Mission Impossible 不可能的任務》系列、Hasbro 合作《Transformers 變形金剛》系列、DreamWorks Animation 的《Kung Fu Panda 功夫熊貓》系列,許多人可能早就忘記如今歸在米老鼠帝國旗下的 LucasFilm 的 Indiana Jones 系列電影以及 Marvel 的《Iron Man 鋼鐵人》系列電影原本都是以 Paramount 電影的名義發行。Paramount 一系列致命的錯誤決策包括把 Indiana Jones 讓渡給 Disney 以便跟 Disney 交換當時的超級製作人 Jerry Bruckheimer 的合作合約,另外一個更令他們後悔莫及的決策就是在 Disney 出價之前回絕了收購 Marvel 的提議。Paramount 隨後一系列搞砸的製作包含《Star Trek Beyond 星際爭霸戰:浩瀚無垠》《Downsizing 縮小人生》、《Annihilation 滅絕》和《Gemini Man 雙子殺手》,等於早在疫情襲來之前就已陷入和 Fox 有七十八分像的死亡螺旋。
• Hollywood Reporter 則認為 Paramount 的主席兼執行長 Jim Gianopulos 在過去這段期間深深陷入了無解的兩難。他的左手是大老闆 Shari Redstone 不斷施壓希望他盡可能餵更多內容給現在集團的一切希望所在—— 串流服務 Paramout+。他的右手則還要應付當家小生 Tom Cruise 的《Mission: Impossible 不可能的任務》和《Top Gun 捍衛戰士》 兩個系列電影必須一延再延的財務壓力,以滿足這些明星和創作者對於電影院專屬發行的不可能的堅持。
• Nickelodeon 的執行長 Brian Robbins 來做難道就有解?來自內部消息人士的說法指出 Paramount 仍會守住電影院這個通路,不過目前為止該公司其實從來沒有白紙黑字公開說過類似的話。ViacomCBS 的財務長 Naveen Chopra 則試圖安撫大家的焦慮,認為 Nickelodeon 的執行長 Brian Robbins 同時熟悉傳統發行通路和串流這個未來商業模式,自然可以掌握平衡點。值得注意的是 Brian Robbins 在專心當專業經理人之前其實做過製片和導演,還執導過運動電影《Varsity Blues 主力難當》和喜劇電影《Norbit 糯米正傳》。另外一個內部消息來源認為 Brian Robbins 至少比 WarnerMedia 執行長 Jason Kilar 更懂電影,因為 Kilar 完全是串流技術背景,才會把 Warner 的串流轉型搞得天怒人怨。
• 但另外一個不太妙的角度來自一個不具名的同業告訴 Hollywood Reporter 說「在我記憶範圍內 Brian Robbins 此生從未監管過任何一部讓人喊 WOW 的電影」。報導也認為Nickelodeon 的執行長 Brian Robbins 之所以雀屏中選是因為他早先在疫情中發行的動畫電影《PAW Patrol: The Movie 汪汪隊立大功電影版》。該片的三大特色 A) 預算節制 B) 和串流同步發行 C) 大量置入行銷很可能就是大老闆 Sumner Redstone 對於整個 Paramount 的未來期待。如果這個猜測成真,Paramount 恐怕會永遠跟那些昂貴的大片(以及昂貴的 Tom Cruise、他的昂貴分紅以及他對於電影院專屬發行的昂貴堅持)以及所有電影觀眾的 WOW 說再見。
◇ 新聞來源:
Jim Gianopulos Leaving Paramount As Chairman & CEO, Brian Robbins Expected To Take Over(https://flip.it/Nwqg.y)
Why Paramount Failed To Compete Against Disney And Netflix(https://flip.it/lvFPp1)
Shari Redstone’s Radical Paramount Overhaul Sets Up Clash With Filmmakers(https://flip.it/COzaG9)
───────────────
其他今天也可以知道一下的事:
│決心要滿足年輕的迷因股投資人就滿足到底,AMC電影院預計將開始收以太幣和萊特幣買電影票 │
◇ 新聞來源:AMC will let customers pay in Ethereum and Litecoin by the end of the year(https://flip.it/yBljm4)
│Christopher Nolan 開出的那些 Universal 無法回絕的條件曝光│
◇ 新聞來源:Here's Everything Christopher Nolan Demanded from Universal For His Oppenheimer Movie(https://flip.it/FHzuOI)
鐵達尼號電影版 在 經濟一週 EDiges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下載全新《經一》App : p.nmg.com.hk/glvy35
【#經一速遞】《鬼滅之刃》爆紅 成經濟救星
日本人氣漫畫《鬼滅之刃》爆紅,掀起一股「《鬼滅之刃》經濟學」風潮,電影、出版、周邊產品、旅遊等均受惠,帶來超過2千億日元收入,成為疫市下的經濟救星。
《鬼滅之刃》電影版由10月中上映,截至11月29日,票房已經超過275億日元,超越總票房262億日元的《鐵達尼號》,名列第二,直逼
日本史上最高票房的《千與千尋》(308億日元)。至於漫畫,就長期佔據銷量榜首位,包括電子版在內,至今累計發行量達1.2億冊,早前結局單行本開售時更引起搶購熱潮,書店人龍不絕。
《鬼滅》熱潮更帶來無限商機,與《鬼滅》聯乘的周邉產品都會大賣,當中以服飾、玩具精品、食品等最受歡迎,連鎖便利店Lawson於10月推出了逾50款《鬼滅》商品,開售10天就賣出超過1千萬件,截至11月中,銷售額已達50億日元。
《鬼滅》更帶來「打卡」熱潮,粉絲爭相到類似電影中的場景「打卡」,與故事主角竈門兄妹「同姓」的太宰府市的竈門神社、別府市八幡竈門神社等都大受歡迎,為旅遊業帶來鉅額收益。
#鬼滅之刃 #竈門 #炭治郎 #禰豆子 #日本 #經濟一週 #ED_B
鐵達尼號電影版 在 GQ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鬼滅》台灣票房居然破五億了……而且它在日本也超越《鐵達尼號》成為日本影史票房第二,現在就直逼《神隱少女》了……
#太誇張 #鬼滅之刃 #GQ娛樂
鐵達尼號電影版 在 鐵達尼號線上看- 電影 - PttPlay 的推薦與評價
鐵達尼號 劇情:|BD高清未刪減|《泰坦尼克號》講述1912年4月10日,號稱“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跡”的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開始了自己的處女航,從英國的南安普 ... ... <看更多>
鐵達尼號電影版 在 鐵達尼號 的推薦與評價
「鐵達尼號」被掩蓋了100多年的真相,導致其沈沒的竟然並不是冰山,而是它?! ... 2020/10/23 天籟小提琴家林子安動人詮釋史詩電影#鐵達尼號主題曲My Heart Will Go On ... ... <看更多>
鐵達尼號電影版 在 [討論] 1997《鐵達尼號》中的歷史考證細節(雷) -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網誌圖多版:https://cygnusx523.blogspot.com/2018/08/1997.html
在1997年《鐵達尼號》之前,1958年也曾有一部鐵達尼號電影《此夜永難忘》(A Night to Remember),以正確的歷史考據受到公認,電影還請到幾位生還者擔任了技術顧問。雖然有些事件是基於歷史,但許多人物和情節都是虛構的。
而且拍攝時,鐵達尼號殘骸並未發現,即未證實沉船在海面上一分為二,仍是拍成整體滑入海底,所以1997年的《鐵達尼號》其實在描述災難上,最後時刻的部分更接近正確歷史。
導演詹姆斯·卡麥隆不但多次潛到殘骸遺址拍攝片段,而且至少花費六個月的時間研究了所有搭上這艘巨船的人們,對歷史的真實性相當尊重而且有憑有據。
雖然1997年版的《鐵達尼號》拍攝時,生還者已經幾乎全部離世,還存活的都是事故中記憶較少的孩童,不過卡麥隆請了一些歷史專家分析過劇本的史實。
除卻10個虛構角色,電影中還有將近30位演員按照史實詮釋真實人物,甚至連一些角色對話都是出自英美災難調查聽證會的證詞,我想這部分應該很多人不知道。
佈景考據更不用說了,原始造船商有提供藍圖給攝製團隊還原出船體右舷和上層甲板。電影對細節的講究已經到了通風管上的實際鉚釘數量、螺栓的實際圖案,這是顯微鏡等級的考據精神了。
主樓梯時鐘也是按照姊妹艦奧林匹克號留下的時鐘來雕刻,餐叉上甚至還壓鑄了白星航運標誌。不過佈景有三個地方修改尺寸,煙囪和救生艇縮小1/10、主樓梯加寬50公分。
電影的製作成本是2億美金,鐵達尼號原船的建造成本相當於2018年的1.44億美金。也就是說,拍這部電影比重建原始的鐵達尼號還貴多了。
下面就按照電影進度整理一下,部分電影情節和對應的歷史考證細節,大家可以搭配DVD服用,換成歷史學家的角度來看看這部經典電影。
===============================================================================
情節:鐵達尼號停泊在南安普敦港準備出航,一輛車牌FL-3698的紅金配色汽車吊掛上船。
史實:這輛車確實存在,它是1912年出廠的雷諾Coupe de Ville 2.6升直列四缸雙門轎跑車,車主是頭等艙乘客威廉·歐內斯特·卡特(William Ernest Carter),電影中用的鈑金複製車和原車配色相同。歷史上,這輛汽車和鐵達尼號一起下沉,在遺址曾發現疑似左前輪擋泥板的殘骸,但還沒證實。電影裡,傑克和蘿絲在這輛汽車內發生關係。後來拍攝洪水場景時,這輛鈑金複製車已經毀壞了。
情節:卡爾的僕人洛夫喬伊交代服務員將車上的所有行李和保險箱送到B-52/54/56套房。
史實:B-52/54/56套房原先是要給鐵達尼號真正的船東JP摩根住的,但這位大土豪臨時不上船跑去法國找情婦了,所以這三間連通的套房可能在首航時無人占用,電影順理成章作為虛構角色的房間。但是有個說法,白星航運老闆布魯斯·伊斯梅把這三間房拿去自己用了。
情節:蘿絲一行人要上船時,許多三等艙乘客在排隊接受健康檢查。
史實:這種不平等待遇是根據1907年《美國移民法》的一項要求,如果三等艙乘客有疾病(特別是傳染性疾病)會導致美國拒絕他們入境,而白星航運要負責將那些人載回英國。為了避免發生這種狀況,沒通過健康檢查的乘客都不能登船。
情節:傑克和法布里奇歐贏了船票,進入G層甲板尋找自己的房間。走廊上出現亞裔男子和蓄鬍的中東男子;在G-60客房裡,傑克和一位斯堪地那維亞臉孔的室友打招呼。
史實:G層甲板是鐵達尼號位置最低、房間票價最便宜的甲板。當時船上有許多三等艙乘客來自黎巴嫩、敘利亞和斯堪地納維亞,也有8名香港男子。被傑克打招呼的室友則是由瑞典籍演員安德斯·福爾克(Anders Falk)客串。紀錄顯示,當時鐵達尼號三等艙中有98位瑞典籍移民,所以傑克遇到瑞典室友的機率非常高。
情節:瑪格麗特·布朗(別名莫莉)在法國瑟堡上船。老蘿絲向觀眾介紹,瑪格麗特的老公在西部發現金礦,成了暴發戶。
史實:4月10日傍晚,鐵達尼號因為體積巨大進不了法國的港口,所以由渡輪接駁乘客,瑪格麗特就是在這裡上船,電影如實呈現該場景。而瑪格麗特曾經當過剝煙女工,她老公原本也是窮小子,後來設計出採擴技巧致富,他們家成了礦業富豪,瑪格麗特也成了社交名媛和慈善行動家。
情節:工人在機房中鏟煤生火,彷如但丁的《神曲》地獄篇。
史實:實際上在鐵達尼號航行中,鍋爐房的溫度通常超過攝氏49°C,高溫難耐、光線很少、充滿煤塵。生火員是鐵達尼號上最糟的工作,他們的薪資最低,平均自殺率最高。
情節:傑克等人在艉艛甲板閒聊,認識了另一位乘客湯米。以及稍後躺在長椅上的傑克,遇上試圖跳海自殺的蘿絲。
史實:艉艛甲板是三等艙乘客主要的室外公共空間之一,貧窮乘客在船上要享受到最佳視野只能來這裡。聽起來好像很差,不過當時絕大部分航運公司的船都沒有三等艙的室外空間,而且不能自由活動、沒有供應三餐、所有人都要打通鋪睡,所以鐵達尼號對當時的窮人來說簡直是夢幻皇宮。
情節:蘿絲和總設計師湯瑪斯·安德魯斯討論救生艇數量不足,安德魯斯表示,因為有人認為會影響甲板美觀,所以加掛計畫沒被採用。
史實:鐵達尼號的20艘救生艇確實只能載上大約一半人,但事實上還比英國航運法規的16艘多帶了4艘。當時大西洋航線非常繁忙,而且大家都有裝電報機,要討救援一定有船,所以英國人認為救生艇是用來「運送」而不是「避難」。然而,安德魯斯確實計畫要掛46艘救生艇,不過被造船廠老闆威廉·裴禮子爵駁回。白星航運也認為,大量的救生艇會阻擋乘客欣賞海景,而且還會影響整艘船的美感。
情節:二副查爾斯·萊托勒和船長愛德華·史密斯談論從沒見過的平靜海面:「簡直像個池塘」。
史實:乘客格雷西上校曾指出:「海面像玻璃一樣平坦,太光滑了」。乘客傑克·賽耶也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很常坐船渡海,但我從來沒見過比當天更平滑的海洋,它就像池塘一樣純淨無邪,讓這艘大船靜靜的掠過它」。現今研究後已經知曉,這種特別平靜的海面,就是代表附近有大量浮冰、甚至有冰山。
情節:傑克畫完素描後來到頭等套房的私人走廊看海,然後搓著手回室內告訴蘿絲:「變冷了」。
史實:4月14日17時35分,二副查爾斯·萊托勒注意到日落後氣溫急速下降。18時35分,氣溫來到零度。20時55分,船長在艦橋跟萊托勒談論「天氣很冷」。許多生還者一致作證,當晚氣溫突然變得非常寒冷。這是由於鐵達尼號從墨西哥灣流的暖空氣中,駛入了冰冷的拉布拉多洋流,冰山就是隨著這股洋流南下。
情節:二副查爾斯·萊托勒和一副威廉·默多克交接,兩人說到:「瞭望員望遠鏡找到沒?」、「從南安普敦就沒看見過」。
史實:二副查爾斯·萊托勒當天從晚上6點值班到10點,然後交接給一副威廉·默多克。由於鐵達尼號出航前,在南安普敦臨時將奧林匹克號的大副調過來,因此保管望遠鏡的二副大衛·布萊爾被擠出首航團隊、匆忙解職下船。離開之前沒有向任何人提到望遠鏡的位置,且不慎拿走望遠鏡的置物櫃鑰匙,導致瞭望員全程都沒有望遠鏡可以用。2018年,那把鑰匙以516萬元台幣拍賣給收藏家。
情節:瞭望員發現正前方的冰山,通知艦橋,一副威廉·默多克緊急下令左轉並反轉發動機,但仍舊閃避不及擦撞,船艙猛烈進水。
史實:瞭望員范德瑞克·弗萊特在正前方看見一座冰山,他搖響了三次瞭望台警鐘,並打電話通知艦橋。弗萊特發問:「有人在嗎?」,接電話的六副詹姆斯·穆迪回應:「有,你看到什麼了?」,弗萊特報告:「冰山,就在正前方!」。穆迪致謝後,向值班中的一副威廉·默多克報告此事。威廉·默多克立刻命令舵手羅伯特·希琴斯「右滿舵」。他也用蒸汽機指令傳輸電報機下令機艙「所有發動機全速反轉!」。
船以擦撞的方式衝向冰山,沿著右舷在水面下大約接觸了7秒。冰山挫曲了船體鋼板,讓海水找到入口。由於碰撞,從冰山上部剝離出的一些冰塊掉落到井圍甲板上。
情節:撞上冰山時,在房間檢視藍圖的湯瑪斯·安德魯斯感覺到震動,並望向天花板的吊燈
史實:碰撞時,湯瑪斯·安德魯斯正在他的A-36特等客房內,攤開藍圖並整理他的筆記。不過事實上,安德魯斯當時沒有發覺到震動,是船長派人到房間召見他時,才知道鐵達尼號撞上冰山。
情節:一位女乘客走出房間,向走廊上的服務員詢問震動原因,該服務員回答:「螺旋槳葉片掉了,所以會有震動」。
史實:碰撞時,頭等餐廳的服務員注意到一陣顫動,他們誤認為這可能是船尾螺旋槳葉片掉落造成的。
情節:走廊上,布魯斯·伊斯梅穿著睡衣走出來。
史實:這是基於三副赫伯特·彼特曼的證詞:「我把5號救生艇降到了小艇甲板的軌道上。有個穿著睡衣的男人說,我們最好讓它滿載女人和小孩。我說:『我等待指揮官的命令』,他回答說:『很好』或類似的話。然後根據自己的印象判斷,我突然意識到(他)可能是伊斯梅先生」。
情節:井圍甲板上有一群乘客踢著冰塊嬉鬧取樂。
史實:在服務員們開始強制命令乘客穿上他們的救生衣後,許多乘客將這個命令當作玩笑,一些人開始用散落在井圍甲板上的冰塊玩起足球比賽。
情節:湯瑪斯·安德魯斯和船長、船副們及布魯斯·伊斯梅討論受損情形後,宣布鐵達尼號將在一至二小時內沉沒的事實。
史實:鐵達尼號是開放式的水密隔艙,並未在頂部密封;一旦前5個艙室被淹,海水就能藉由船首的傾斜角度越過防水艙壁,就像製冰盒溢出的水那樣,不斷往後淹沒。湯瑪斯·安德魯身為最熟悉這艘船的人,他深知鐵達尼號註定會沉了。他依據進水速度估計,船能維持漂浮的時間只剩「一小時,最多兩小時」,他強調這是一個「數學確定性」。
情節:在小艇甲板上,大副亨利·魏爾德告訴湯瑪斯·安德魯斯:「乘客嫌外頭又吵又冷,都進去了」。
史實:為避免海水觸及後爆炸,所有的鍋爐正排出高壓蒸汽,所以通過閥門和煙囪逸出了巨大噪音,幾乎蓋掉人們說話的聲音。二副查爾斯·萊托勒回憶:「無論你叫得再大聲,別人一個字也聽不到」。乘客勞倫斯·貝斯利將這種聲音描述為「一種刺耳、震耳欲聾的轟隆巨響,讓對話變得很困難」。所以當時很多乘客都躲進休息室、吸菸室或健身房,不願出來。另一些人則因為室外氣溫驟降,寧願待在溫暖的房間裡。
情節:到了室內,湯瑪斯·安德魯斯看見乘客們依舊談笑,音樂家們演奏著、服務員依然在供應酒水。
史實:絕大多數乘客和船員都相信,鐵達尼號是「不沉之船」,撞到冰山只需要維修,有些人還相信船只是掉漆而已,所以他們一開始很抗拒逃生指示,加上煙囪噪音和寒冷,更願意待在室內。乘客傑克·賽耶回憶道:「沒人聯想到任何嚴重事故,這是一艘不沉之船」。在與冰山碰撞約30分鐘後,船長召集船上的樂隊,指示他們在頭等休息室演奏,安撫乘客。
情節:電報員哈羅德·布萊德告訴船長,卡柏菲亞號正以全速趕來,可在四小時後抵達。
史實:電報員哈羅德·布萊德確實到過艦橋告知船長這個消息。當時收到求救電報的船中,只有卡柏菲亞號是距離最近、而且沒有被浮冰困住的船。但是這艘船的船速比鐵達尼號慢很多,即使該船船長亞瑟·羅斯特龍下令發動機全力運轉、關閉船上所有加熱設備,也要三個半小時至四小時才能趕抵事故現場。除此之外,卡柏菲亞號是掉頭全速衝進浮冰區,冒著自己也會撞冰山的風險去救鐵達尼號。
情節:二副查爾斯·萊托勒吼著問船長:「要不要讓婦女和孩童先上船?」,但船長神情有些恍惚。
史實:二副查爾斯·萊托勒後來回憶說,他注意到船長站在艦橋旁,神情恍惚的望著大海。他表示:「我吼著嗓子說,『我們最好先把女人和孩子們放進船裡對吧,長官?』,他聽到我在講話後,只點頭答覆」。二副因為撞上冰山時在休班,所以他連襯衫都來不及穿,裡面還穿著深藍色毛衣,這在電影裡忠實呈現。
情節:湯米和法布里奇歐試圖逃生,但發現船員將鐵門鎖上,不讓三等艙乘客通過。
史實:乘客瑪格麗特·墨菲(Margaret Murphy)曾表示,鐵達尼號船員特意阻礙了三等艙乘客的逃生路線,鐵門和舷梯被船員鎖上、封閉或派人看守。但首席麵包師作證說,他走過的區域「並沒有走道被封或上鎖的情形,三等艙乘客可以不受阻攔的前往小艇甲板逃生」。這可能是區域或甲板位置不同的緣故。
情節:一副威廉·默多克開始降下第一艘救生艇,過程中有一邊繩索放的較慢,讓救生艇傾斜。
史實:鐵達尼號降下的第一艘救生艇是7號,位於右舷前排第4艘,電影忠實呈現。由於新船的關係,繩索比較死硬、油漆也是全新,所以卡繩時常發生。3號救生艇的繩索曾反覆卡在滑輪中,數度黏住,幾乎讓乘客失去平衡。另外,煙囪的噪音也大約在這時候停止。
情節:湯瑪斯·安德魯斯在客艙區不停打開房門,勸導女乘客穿上救生衣、到小艇甲板。並告訴女侍穿上救生衣,做個榜樣。
史實:根據多個證詞,安德魯斯曾不知疲倦的巡察客艙,告訴乘客穿上救生衣並前往小艇甲板逃生。女侍瑪麗·斯隆(Mary Sloan)表示:「他一會兒在這裡、一會兒在那裡,無處不在,照顧每個人」。另一位女侍也作證:「他告訴我,『如果妳重視自己的生命,穿上妳的外套和救生衣,然後走過甲板,讓乘客看到妳也穿著救生衣』」。
情節:蘿絲碰見湯瑪斯·安德魯斯,要求指導她尋找被逮捕的犯人,安德魯斯便告訴她一串路徑。
史實:根據安德魯斯的指示,確實可以在E層甲板找到糾察長起居室。
情節:有許多女子不願登上救生艇。
史實:當時,許多夫妻都不願分開,特別是女性,有記載的例證非常多。最著名的是艾達·史特勞斯向她的丈夫伊西多·史特勞斯(梅西百貨老闆、前美國眾議員)說:「我們已經一起生活這麼多年了,無論你去哪裡,我都跟著你!」,他們坐在一對躺椅上等待著生命結束。
情節:卡爾和洛夫喬伊說到:「這老古板不讓男人上船」、「另一邊可以上」。洛夫喬伊稍後幾幕又提到:「跟著姓默多克的,他好像還算講理」。
史實:對於船長的命令「讓婦女和兒童登艇撤離」,一副默多克認為這意味著女人和小孩「優先」登艇,二副萊托勒則擴大解釋為「只有」女人和小孩可以登艇,因此默多克會允許有限數量的男子登艇。
情節:傑克和蘿絲為了逃生而撞破一道門,遭走廊上的服務員索賠。
史實:有生還乘客表示,走道內有服務員對乘客的破壞表示過抗議,並要求賠償航運公司的損失。
情節:湯瑪斯·安德魯斯質問二副查爾斯·萊托勒:「救生艇怎麼半滿就降下?一艘可坐65人的船才坐20人左右?還有一艘只坐了12人!」。
史實:如果周圍沒有婦女和兒童等待上船,二副萊托勒就會讓「仍空著位置的救生艇」下水。他和默多克一樣謹慎,擔心繩索會斷裂、或者救生艇會翻覆,因此都不敢讓人坐滿。事實上,他們可以讓救生艇滿載65人並安全下水,特別是在天氣和海面非常有利的情況下,坐到70人都是可行的(12號救生艇到天亮時已經有74人坐在上面)。安德魯斯提到只坐12人的,就是1號救生艇,這艘船在沉船後也沒有回去救人,成為極大的爭議。
情節:三等艙乘客突破鐵門,和服務員們發生肢體衝突。
史實:乘客瑪格麗特·墨菲曾指證說:「在所有三等乘客還有生存機會之前,船員就將三等艙的閘門和樓梯全部鎖上,一群男子試圖爬上更高的樓層、與那些船員們對抗,所有人都陷入混戰、大聲咒罵著。女人和小孩在一旁禱告或哭泣」。
情節:一名女子遭旁人推擠,危險的抓住救生艇邊緣,下層甲板走廊上有男子將她安全抱回船上。
史實:首席麵包師查爾斯·賈克林曾表示,看到一名女子自己踩空,差點跌下去,抓在救生艇邊緣,被服務員威廉·伯克(William Burke)抱回去甲板,後來這名女子又登上了救生艇。
情節:人群開始混亂推擠,二副查爾斯·萊托勒亮出手槍,威脅著要用它來維持秩序,然後轉身裝上子彈。
史實:大副亨利·魏爾德曾經向二副查爾斯·萊托勒詢問槍枝存放處,後來將一些子彈和一把韋伯利轉輪手槍塞進萊托勒的手中說:「你可能需要這個」。1時25分後,一些仍在船上的乘客開始恐慌或陷入混亂、試圖搶佔救生艇;萊托勒發現2號救生艇上坐著一群男子,便持槍對準他們大罵:「離開那裡,你們這些懦夫!」,他並未開槍,因為子彈也還沒裝,但嚇阻效果達到了,一些男子逃走。
情節:卡爾聽到下方吵鬧,探頭出去查看,海面上兩艘救生艇幾乎上下撞在一起,有男子持小刀努力割開繩索
史實:13號救生艇剛抵達海面、繩索還未解開時,就被排水水磊的水柱(為了抽出入侵的海水)往旁邊沖。這時,15號救生艇已將下降到他們頭上了,乘客只能拿出小刀努力割斷繩索,最後兩艘救生艇錯開距離,安全下水。
情節:五副哈羅德·羅威指揮的救生艇在降下過程中,有許多甲板上的男子試圖搶占。他不斷大吼「退後」無效,對空鳴槍了三次。
史實:當14號救生艇降下前,一群乘客試圖衝上16號救生艇,五副哈羅德·羅威立即用他的左輪手槍對空鳴槍三次,以控制人群、避免造成傷害。
情節:傑克和蘿絲來到小艇甲板,然後向格雷西上校詢問:「另一邊還有救生艇嗎?」,格雷西上校雙手各挽著一位女乘客。
史實:二副查爾斯·萊托勒表示,當D折疊艇正確掛在吊艇架上後開始讓婦女登艇,但是在15人坐進去之後,找不到更多的婦女,這時乘客阿奇博·格雷西上校帶領更多女乘客抵達。
情節:一副威廉·默多克向水手詢問:「大家跑去哪了?」,水手回答:「都在船尾,長官」。
史實:1時40分,C折疊艇從前方甲板開始降下,大部分乘客已經撤到船尾,所以C折疊艇幾乎載上周圍所有人。
情節:布魯斯·伊斯梅協助乘客登艇,一副威廉·默多克不斷向周圍尋找婦孺無果後,命令下水。此時布魯斯·伊斯梅趁機登艇,裝的若無其事。
史實:乘客傑克·賽耶證實:「就我所見,那邊沒有女人。我看到布魯斯·伊斯梅一直在協助乘客登上最後一艘救生艇,最後自己也坐進去」。伊斯梅後來表示,當時這艘救生艇附近都沒有其他女人和小孩,所以就坐上去了。
情節:一名父親安慰著救生艇中的妻女,聲稱自己會坐去另一艘。
史實:有許多家庭都是妻兒生還,唯獨父親喪生。乘客路西安·史密斯(Lucien Smith)告訴他的妻子說:「婦女和孩子優先只是個形式,這艘船裝備精良,每個人都能得救」。乘客亨利·科利爾(Harvey Collyer)在將妻子送上救生艇時說:「去吧洛蒂!拜託妳,勇敢的去吧!我會去坐別的小艇!」。
情節:許多男子聚集在煙囪旁的船艙頂部,他們合力嘗試將一艘救生艇推下來用。
史實:在最後時刻,阿奇博·格雷西四世、詹姆斯·史密斯、大副亨利·魏爾德、一副威廉·默多克、二副查爾斯·萊托勒等人曾在海官起居艙頂部、合力嘗試解開A和B折疊艇,試圖把它們移動到正在淹水的下方甲板。實際位置就如電影呈現的那樣準確。
情節:一副威廉·默多克持槍維持秩序,在極大壓力下開槍打死一位男乘客和被人推出去的湯米。他向大副敬禮後,舉槍自盡掉進海裡。
史實:雖然是電影中最有爭議的情節,但是它有相關證詞可以推理。幾名乘客作證,在鐵達尼號沉沒前的最後時刻,默多克開槍射擊兩名試圖硬闖救生艇的乘客後,也舉槍自殺了。另一些表示有海官舉槍自殺的生還乘客指出槍聲來自右舷前方的吊艇架附近,默多克正是右舷指揮官。曾經亮槍的三位海官中,也只有默多克死亡。
情節:傑克和蘿絲經過頭等吸菸室,遇見正在凝視油畫的湯瑪斯·安德魯斯,他將自己的救生衣交給蘿絲。
史實:根據服務員約翰·史都華(John Stewart)的證詞,當他經過頭等吸菸室時,看見安德魯斯站在壁爐旁,將救生衣放在附近的桌子上,雙臂交疊在胸前、獨自凝視著壁爐小時鐘上方的油畫。這段行蹤報告後來出現在1912年的著作《湯瑪斯·安德魯斯:造船者》(Thomas Andrews: Shipbuilder),並長期延續下來,成為最著名的傳說故事之一。
情節:頭等艙乘客班傑明·古根海姆和男僕穿著晚禮服,婉拒服務員遞上的救生衣,並說:「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就算沉沒也要像個紳士那樣。但我們想要來點白蘭地」。
史實:班傑明·古根海姆將救生艇位置讓給一位女乘客後,和他的男僕維克托·吉利奧曾回到B-84客房,脫掉救生衣和禦寒毛衣,換穿晚禮服,班傑明還戴著大禮帽。他向服務員亨利·塞繆爾·埃吉斯(Henry Samuel Etches)說:「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就算沉沒也要像個紳士那樣」。生還者羅絲·艾米莉·伊卡爾(Rose Amelie Icard)在一封信中寫道:「大富豪班傑明·古根海姆幫助拯救了婦女和兒童後,他在禮服扣眼處插上一朵玫瑰花赴死」。這兩個人最後一次被人看見時,正坐在主樓梯門廳的輕便折疊躺椅上,一邊喝白蘭地一邊抽雪茄。
情節:船長愛德華·史密斯神情恍惚,茫然的走進艦橋,把自己關進操舵室,並在那裡抓著舵輪任由海水淹死。
史實:乘客勞勃·威廉·丹尼爾(Robert Williams Daniel)表示,在船沉沒之前,目睹船長史密斯淹死在艦橋操舵室裡,親眼看見海水至少淹到他的腰部,「我就再也看不見他了」。因此,這一直是史密斯流傳給世人的標誌性形象。
情節:沉船在即,音樂家們卻沒有停止演奏。在小提琴手華萊士·赫特利帶領下,他們繼續拉琴、放棄逃生機會。
史實:音樂家們原先在室內透過音樂安撫乘客,後來自行移動到小艇甲板上演奏。許多生還者表示,華萊士·赫特利和樂隊一直都在演奏,直到最後沉沒為止,樂隊成員全數罹難。他們的故事很快成為極受世人歡迎的傳奇,現在是海上英雄主義史上最高貴的象徵之一。
情節:一對老夫妻在床上相擁,海水湧進房間,兩人堅定攜手赴死。
史實:這裡就是伊西多·史特勞斯與艾達·史特勞斯的真實故事。伊西多曾以堅定的語氣拒絕登艇:「我不會比其他人先走」。艾達也堅持不與丈夫分開。其他人最後在甲板看到伊西多和艾達仍然坐在躺椅上,目擊者稱這一場景是「愛和忠誠最非凡的展現」。
情節:音樂家們演奏完最後一曲〈與主更親近〉。
史實:許多生還者表示,在鐵達尼號上聽到樂隊演奏了〈與主更親近〉。於是在最早的沉船報導中,這首曲子便和鐵達尼號的故事緊密連結了。
情節:艦橋沉沒、船長罹難,甲板上還有救生艇翻覆著無法載人。
史實:大約2時15分,突然增大的船身下沉造成一股衝擊,這被生還者稱之為「巨浪」,它從往後沿著小艇甲板猛力沖刷,兩艘折疊艇和許多人一起被沖走。
情節:大量人群恐慌的朝著船尾逃生。
史實:「巨浪」將許多人掃入海中,人群開始往船尾逃離。首席麵包師查爾斯·賈克林作證說,他目睹大量人群從小艇甲板傾瀉而下,大概是在與3號煙囪齊平的小樓梯上,然後他也加入這些向船尾甲板奔跑的人群。
情節:煙囪倒塌,法布里奇歐當場被砸死。
史實:隨著鐵達尼號沉沒,船身傾斜,1號煙囪在自身重量(50至60公噸)的作用下坍塌,有好幾個人墜入水中,有人遭到煙囪壓死。坍塌的煙囪引發一個浪潮,把周圍46公尺內的一切東西沖走。
情節:船尾升起,螺旋槳露出海面。
史實:當船在水中傾斜時,生還者作證說,他們全都看到鐵達尼號的船尾升起,據說它與海面已經達到30度至45度的夾角。乘客傑克·賽耶證實:「儘管有幾個人在我們的呼喊和祈禱中努力的划,但我們卻逐漸被吸入一個巨大的旋轉物。我向上看我們就在三個巨大的螺旋槳下方。有一瞬間,我認為它們肯定會掉在我們頭上」。
情節:神父湯瑪斯·拜爾斯在艉艛甲板為所有將會遇難的人禱告,一手抓著蒸氣絞盤。
史實:神父湯瑪斯·拜爾斯據說曾兩次拒絕登上救生艇。當人群逃往船尾時,他正手持玫瑰念珠、聆聽眾人懺悔並給予赦免,最後罹難。
情節:船劇烈傾斜時,許多人往下滑落,摔在遠處。
史實:首席麵包師查爾斯·賈克林作證說,當他正在穿過艉艛甲板時,船突然沉重的向左舷傾斜。船尾沒有上升,但前段正在下沉。根據他的證詞,除了他之外,所有人都被扔進井圍甲板裡大約有數百人重重的摔在一起。
情節:一位麵包師跨越安全欄杆,並拿出口袋裡的酒瓶喝起來。
史實:電影描寫的就是首席麵包師查爾斯·賈克林,他不但表示喝了好幾次酒,最後也爬到了最外圍的安全欄杆跨越過去,這樣當船尾沉進海裡時,他就在船外的最高點。
情節:在救生艇上的布魯斯·伊斯梅表情崩潰,轉頭過去,不敢目睹鐵達尼號最後的沉沒場景。
史實:布魯斯·伊斯梅作證說,當鐵達尼號在沉沒的最後時刻前,他轉頭過去,沒有看見船是如何沉入北大西洋。
情節:傾斜的機房裡,輪機長和工作人員仍在努力保持發電。
史實:輪機長約瑟·貝爾在事故中堅守崗位,帶領所有技工、工程師和團隊其他成員保持發電機運轉,供應燈光與電報機的電力。由於他們的努力,鐵達尼號才能持續疏散和對外呼救。輪機長最後和他的一些工作人員有可能死於鍋爐和發動機被海水淹沒時所產生的爆炸。世人稱他們為「機房英雄」,在利物浦和南安普敦立碑紀念。
情節:整艘船的燈光閃爍了一下,然後熄滅,陷入徹底黑暗。
史實:鐵達尼號在最後時刻,船上全部燈光閃爍了一下,然後完全熄滅、陷入黑暗。二副查爾斯·萊托勒回憶說:「我看到船尾越來越高,直到它從水中升起,然後傳出一種可怕的咆哮聲,那是鍋爐掉出來的聲音,它們砸爛經過的一切東西。鐵達尼號清晰可見,點著明亮的燈光,當鍋爐掉下去時,她陷入完全的黑暗,在滿天星斗的背景下還能清楚看到巨大的黑色輪廓」。
情節:鐵達尼號船體從中間斷裂,一分為二。
史實:裝滿海水的船首往下拉,同時船尾的空氣仍保持著上浮力這兩股相反方向的力量在結構最薄弱的地方對抗著,燈光熄滅後不久達到峰值應力,這艘船就從中間分裂了,這一幕至少有14位生還者目睹然後作證,但斷裂說法不被調查聽證會採納,直到1985年發現沉船殘骸後才證實。
情節:船首沉沒之前,把船尾拉成垂直角度。
史實:由於在殘骸遺址中發現了來自斷裂處的兩片雙層龍骨,加起來長達21公尺,而且它們與分裂的船首與船尾距離相當遠,顯示它們在海面時就已經分離了。因此專家認為,淹沒的船首可能在短時間內仍透過雙層龍骨與船尾連接著,在完全分離之前將船尾拉向高角度。
情節:傑克和蘿絲也跨越了安全欄杆,位在船尾的最高點。蘿絲和麵包師目目相覷,看著船緩緩滑入海裡。
史實:當鐵達尼號終於沉沒時,首席麵包師查爾斯·賈克林就用膝蓋騎在安全欄杆上。不過他作證說,當時欄杆上只有他一個人,而且「船尾並沒有達到90°垂直」。並表示沉船「只是滑行下去而已」、「感覺好像在搭電梯」,而且「連頭髮都沒有弄濕」。這部分,在電影中改的更加戲劇化。
情節:鐵達尼號完全沉沒,傑克和蘿絲互相緊抓對方,但因為沉船的吸力太強而鬆手。
史實:乘客阿奇博·格雷西四世曾證實,沉船時他遭到吸力深深拉入冰冷的海水中。但許多乘客也表示,「最後沒有明顯的吸力」,沉船吸力可能因位置不同而異。
情節:海面上有大量落海者,他們極度驚恐,發出非常多哭聲、呻吟聲和呼救聲。
史實:乘客勞倫斯·貝斯利(Lawrence Beesley)描述:「充滿人類的恐懼、絕望、痛苦、怨恨和憤怒,每一種可能的情感都混合在一起。我確信那裡完全壟罩著驚恐,幾百公尺外的任何一艘艇都沒人能擺脫這種震憾,因為知道這麼近距離,眼睜睜目睹一場悲劇...正以令人難以置信的規模發生」。乘客喬治·蘭斯(George Rheims)形容為「一種我永遠不會忘記的淒慘呻吟和呼救聲」。
情節:一位救生艇上的船員拒絕划回去救人,他恐嚇其他乘客,如果回去會翻船。瑪格麗特·布朗則敦促其他女子拿槳划船,並與那位船員爭執。
史實:瑪格麗特·布朗曾敦促救生艇乘客開始划船,回去救人。指揮6號救生艇的舵手羅伯特·希琴斯便恐嚇船上的女性「回去沒有用」,他喊道「那裡只有很多殭屍。現在活著的是我們,不是他們」。瑪格麗特·布朗因此威脅要把他扔到救生艇外。
情節:五副哈羅德·羅威發號施令,將四艘救生艇綁在一起,指揮乘客挪出空位。然後他帶人回去尋找生還者,大量屍體讓他們前進困難,最後救起蘿絲。
史實:沉沒後,五副哈羅德·羅威將10號、12號、14號和D折疊艇靠在一起,將他船上的許多乘客轉移過去、空出許多位置。然後他帶著8名水手回到沉船現場,他回憶:「屍體多到連划槳都變得很困難」。當時海水溫度約攝氏負2°C,大約20%的落海者會在2分鐘內迅速死於冷休克,剩下的人會因失溫症而在15至30分鐘內死亡,而五副返回時已經過去45分鐘了。他們總共救起4名落海男子,其中一名則是來自英屬香港的中國人郎方(Lang Fang),他獲救後開始協助划船,哈羅德·羅威評論說:「他看起來像個英雄!」。
情節:蘿絲在卡柏菲亞號上仰望黑夜裡的自由女神像,下著滂沱大雨。
史實:卡柏菲亞號於4月18日21時30分抵達紐約港54號碼頭時,聚集了約40,000人在滂沱大雨中等候。
===============================================================================
關於電影中一些真實人物的性格特別明顯,善惡分明,這也是有歷史根據的,並不是導演刻意神化或醜化某個角色。
總設計師湯瑪斯·安德魯斯:造船廠工人表示,安德魯斯是「一個深思熟慮的領導者,並且仍是好朋友」。女侍瑪麗·斯隆(Mary Sloan)則描述了安德魯斯的性格「總是面帶微笑、親力親為、笑聲爽朗、心胸寬大、溫柔、親切自然,他對任何人都一樣,這讓每個人都愛他」。女侍維奧萊特·傑索普表示,工作人員都「習慣他在身邊走來走去,帶著疲憊但滿意的表情」。安德魯斯在乘客和船員中一直是個受歡迎的人,首席麵包師查爾斯·賈克林甚至給安德魯斯烤了一條特別的麵包。事故時間,女侍表示安德魯斯的表情「看起來好
像心碎了」、「他一會兒在這裡、一會兒在那裡,無處不在,照顧每個人」。他到處懇請女士們趕快穿上救生衣撤離,並在即將沉沒前揮動手臂發出響亮的命令要求女性登艇:「不要猶豫。坐進去,坐進去!」
白星航運董事長約瑟夫·布魯斯·伊斯梅:他的負面形象主要來自新聞媒體,因為他逃生時仍有許多女人和小孩在船上。有些文章稱他為「鐵達尼號的懦夫」或「畜生伊斯梅」。特別是和伊斯梅有恩怨、掀起批評議題的「黃色新聞大王」威廉·赫茲。災難之後,很多諷刺漫畫或諷刺短詩紛紛出現,毫不留情的批評伊斯梅,隨後每部關於鐵達尼號的文化作品都將伊斯梅描繪成一個惡棍。所以導演是按照伊斯梅的主流歷史形象去描寫。不過事實上,伊斯梅引退後,花了25年處理災難賠償及其造成的後果,這顯示伊斯梅可能並不完全像文化中那樣負面。
乘客瑪格麗特·布朗:除了貧民背景、富豪身份塑造出的親切性格外,實際上瑪格麗特登上鐵達尼號之前就是個慈善行動家,她很關注婦女、孩童、青少年和勞工的權益。災難後,她在紐約利用自己的語言技能和人脈,協助所有鐵達尼號生還者都找到朋友、家人,獲得到醫療和緊急援助。隨後幫助建立了生還者委員會,當選為主席,並為貧困生還者籌集了近1萬美元。她過世後,得到一個「永不沉沒的莫莉·布朗」美譽。由此可見,這個角色熱心助人且善良的特質取材自許多她的真實事蹟。
舵手勞勃·希琴斯:多位生還者指證希琴斯在救生艇上把所有的毯子都拿去包在身上、罵髒話、喝光了所有威士忌、不斷侮辱其他人、將罹難者稱為「殭屍」、拒絕返回沉船現場救人、與女乘客瑪格麗特·布朗及海倫·邱吉爾·坎迪等人發生口角爭執,並且抱怨連連,不停表達負面想法。他在歷史上留下的臭名僅次於伊斯梅。
===============================================================================
最後是大家最關心的男主角
導演沒有影射任何這艘船上的人,完全是他自己創作的角色。
當時船上只有一個傑克,叫做傑克·賽耶(Jack Thayer),17歲,陪父母旅行的頭等艙乘客。
也只有一個道森,叫做約瑟夫·道森(Joseph Dawson),23歲,在機房工作的加煤工。
兩人在航行中都沒有結識女伴、都不是三等艙乘客、沒有發生過任何與電影情節有關的事蹟。
美國好萊塢編劇大師克里斯多夫·佛格勒表示,傑克·道森的原型應該是少年眾神,如大衛王、阿多尼斯和巴德爾。
===============================================================================
以上諸多細節,都還能找到證人作證的來源,算是非常考究的一部電影。也許坐上時光機回到1912年,真的會看到電影中描寫的情節真實上演。
給大家提供另一種角度來看這部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1.191.4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33295279.A.3CC.htm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WOLFC_Xsis
另外我弄了個網誌圖多版:https://cygnusx523.blogspot.com/2018/08/199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