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說是宋版📖誰敢說不是❓❓
📜📜時常關注故宮文物的朋友,應該早就對於乾隆皇帝喜歡在各種古物、字畫留下他賞鑑品題的墨跡印記,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吧?!
✍️👁同樣把古書當作文物甚至藝術品那般鑒賞、蒐羅,乾隆怎能輕易放過展現他真知灼見的機會?自是不時「親灑宸翰」,再讓工匠裝訂在書冊的最前面;後人暱稱「御題書」,意味著此乃朕親封的精品、至寶!然而,精於「賞」「玩」的乾隆皇帝,可也具備「鑑」「識」古籍版本真偽虛實的好眼力?
🎖👍本季「院藏善本古籍選粹」例行展,選陳一部「宋版」《尚書詳解》,首冠乾隆四十八年(1783)御題七律,全書寫刻字體點畫方勁、英雋挺拔,墨色濃重沉厚,宛若一派宋刻初印本的氣象。這部書收進嘉慶年間重新編訂的《欽定天祿琳琅書目後編》,大臣們還在提要中宣稱:「是書《通志堂經解》內翻刻,此其原本也。」六百年前宋槧祖本尚存,當真舉世罕匹。
🔎👀細加辨察,每頁版心下方一段欄線似乎很有默契地隱身匿跡,偶然一兩卷末尾又隱約可見滲透的墨痕,殊可怪也!再取其他印本比對,才發現原來是刷印的時候,刻意在書版和印紙之間墊入一層紙片,仔細將每一頁的「通志堂」字樣與刻工姓名,以及卷末「後學成德挍訂」一行遮掩不致印出,藉以冒充宋版。由此可知,這部「御題書」的真實身分,竟然正是康熙年間由一代大儒顧炎武(1613-1682)外甥徐乾學(1631-1694)裒輯編刻,再讓自己門生──當朝重臣明珠(1635-1708)長子納蘭性德(1654-1685)掛名校訂,意欲諂附權貴的《通志堂經解》,就這樣矇混過關,登上皇家善本特藏的書架。
👥🎭一旦博得皇帝御題認證的殊榮,即便滿朝鴻儒偶有看出箇中蹊蹺者,恐也未必敢於道破真相。我們今天幸運多了,可以在博物館的展櫃裡,甚至透過網路動動手指,就能同時看穿這些心眼手腳,而面對文物真實的那一面,永遠要比認清真實的人性,更加容易,也最沒有壓力。
🆒想看更多「御題書」❓歡迎使用「圖書文獻數位典藏資料庫」:
http://rbk-doc.npm.edu.tw/npmtpc/npmtpall
🆓只需以免費註冊的帳號登入,就可以盡情瀏覽、下載故宮的古籍數位化資源。
📚哈佛燕京圖書館典藏的《通志堂經解》全文影像:
https://iiif.lib.harvard.edu/manifests/view/drs:16022401$173i
📖點開這一頁,比較看看乾隆御題的「宋版」書哪些地方被動了手腳?
📒 「院藏善本古籍選粹」例行展
📆 2021年8月5日(四)~2021年11月14日(日)
🖼 北部院區正館(第一展覽區)104陳列室
《尚書詳解》
宋 胡士行撰
清康熙間(1662-1722)徐乾學輯刊通志堂經解本
鑒古知今作文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光電廠上蓋候鳥餐廳!發電與生態保育,竟然可以雙贏?(06/16/2020 天下雜誌700期)
義竹電廠僅佔嘉南沿海廢棄鹽灘不到2%面積,卻引發全台生態人士矚目。此案能否成功建立生態與光電共榮的典範,牽動地面太陽光電發展的命運。 在桃園龍潭和窯文創園區,里長謝金棋以燒窯保存農村的手作文化,同時爭取市府資源打造微電網,讓社區不再擔心颱風來時大斷電。沒想到,在復舊的農村裡,卻有最先進的再生能源微電網。
文:劉光瑩
在地小人稠的台灣,發電與生態保育,一定勢不兩立嗎?從嘉義鹽田、桃園農村的兩個故事看到,能源轉型關鍵從來不是技術,是和所有利益關係人共好的心。
嘉義布袋鹽灘地,鹹鹹的風吹來,這是每年來台灣度冬的黑面琵鷺,最愛覓食的餐廳之一。
「牠們最愛吃小魚小蝦,」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常務理事陳建誠說,這邊從日本時代就是鹽田,因數十年沒有人為開發,生態保持自然,是賞鳥重地。
這裡卻是台灣最大的地面型太陽能發電廠之一──義竹電廠。
太陽光電跟生態保育一定勢不兩立嗎?從這個案場看到,只要有縝密思考,就有機會做到環境、能源與人民三贏,找到往前走的新模式。
台灣西南鹽灘地,冬天常吸引黑面琵鷺在這飽餐一頓。韋能能源正在案場生態保留區引進水源,希望打造更理想的候鳥餐廳。
嘉義布袋.義竹電廠:太陽光電廠蓋候鳥食堂
5月中,義竹電廠教育展示中心,舉辦布袋鹽田環境監測階段成果發表會。
台上講解鹽灘地鳥類生態與土壤檢測結果的,是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惠真。坐在底下聽課,像學生一樣抄筆記的,是韋能能源執行董事胡根地。
時間拉回3年前,電廠成案的關鍵,居然是位愛鳥學者。崑山科大環工系教授翁義聰,最早跳出來反對韋能在布袋鹽灘地蓋電廠。
曾任濕地保護聯盟理事長的翁義聰,愛鳥成痴,曾為濕地鳥類高蹺鴴寫書,也協助推動台江國家公園和四草生態保護區。
「但沒辦法,他們得標了,」翁義聰說,他心念一轉,木已成舟,只好盡力跟業者溝通,看能為野鳥爭取到多少空間。
原本規劃80公頃的電廠區域,最後業者留下3成面積、20多公頃做生態保育區。
「當初要求保留3成、畫出方正區域,他們都做到了,」他強調,「總是要幫忙,不然他們不會做好,」他因而繼續擔任顧問。
2017年得標時,佔地80公頃的韋能能源電廠是台灣最大。如今,還有許多開發計劃進行中,包括台電彰濱工業區佔地140公頃的光電廠,以及台電正在台南鹽灘地興建的213公頃電廠。
再生能源佔2成的能源轉型目標,光電扮演舉足輕重角色。經濟部規劃,2025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要達到20GW(吉瓦,即十億瓦),其中屋頂型佔6GW,地面型目標14GW。然而地面型太陽光電進度落後,至今完工容量還不到1GW。
台灣要找能蓋大型地面電廠的地,談何容易。「最大挑戰是地狹人稠,」長年研究能源轉型的台綜院院長吳再益直言,台灣寸土寸金,要拿來種電,通常是已無路可走的最下策。
承諾做20年生態監測
跟中國或美國電廠相比,台灣是小巫見大巫。美國計劃在內華達州建造的光電廠,就是韋能義竹電廠的36倍大。
在地小人稠的台灣蓋太陽能,怎麼做?
一句話:想快,先得慢慢來。
韋能能源義竹電廠的最大特色就是,第一個承諾做20年生態監測的太陽能電廠。
對韋能能源資深專案經理陳律翰來說,這不只是電廠開發案,更是在上生態課。
他學到了鹽灘地就是因為有水,才會有小魚小蝦,吸引鳥類駐足覓食。「等於是幫黑面琵鷺保留一些可以吃飯的地方,」他說。
在太陽能領域有20年經驗的韋能能源執行董事胡根地,手上同時開發多個案廠,在台灣緊迫的能源轉型時程表上,能否與地方利害關係人達成共識,是一大挑戰。
負責案場鳥況調查的中華鳥會研究部專員洪貫捷直言,比較前2年的觀測數量,完工後鳥量確實減少。「接下來的課題,是要管理保留區內水位,讓棲地品質變好,」他說。有鑒於此,韋能還在枯水期,從附近大排引水進到保留區,讓「琵鷺餐廳」環境更好。
此案因此成為全台第一個由開發商和社區團體合作、承諾20年生態監測的太陽能電廠,未來業者還考慮申請環境教育場域,協助社區營造。
胡根地說,身為再生能源業者,希望能盡量確保發電跟生態環境共存共榮,做到最好,讓義竹案場成為台灣生態光電的典範。「降低綠色衝突,大家比較容易往前走,」他說。
經濟部後續仍有許多光電開發案,行政與立法機關也期待這樣的合作模式,能成為往後開發案的標竿。
電廠指導原則:共好
針對之前引發爭議的漁電共生、農電共生等方案,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與經濟部積極推動「太陽光電開發研擬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希望建立一致標準評估可行性,消弭爭議。
林子倫肯定義竹電廠為正面案例,因為業者從頭到尾跟鳥會、農委會特生中心,都保持良好溝通。
但挑戰是,如何把典範複製到往後的開發案?
林子倫指出,檢核機制落實後,會檢視開發案是否做到資訊公開與民眾參與、是否關注到對環境的衝擊與對附近社群影響。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卉荀則期待,未來當業者將電業籌設許可送審能源局,就要同時做環境與社會檢核。
「並非多一道環評,而是讓開發者知道,在這邊設電廠,可能會面對怎樣的社會或環境成本,考慮清楚再決定,」她說。
過去從事環保運動的民進黨立委洪申翰,也認為環社檢核有其必要。他說,大多數地方政府都希望推動再生能源,但不清楚如何處理爭議。「有了協助處理爭議的工具,地方推動能源的公務員,才知道怎麼做,」他說。
其實,韋能能源另一個得標案場,就面臨進退維谷。2017年,台東縣政府在知本濕地畫出160公頃招標做太陽光電,韋能能源得標,但卻因牽涉原住民傳統領域,至今卑南族卡大地布部落認為縣府與業者未尊重部落意願,仍持續抗爭中。
對此案,胡根地坦承要花更多時間跟耐心去溝通,但最終仍希望找到雙贏的方式。
桃園龍潭.金牌農村:自己建再生能源微電網
除了大型開發案,也有社區自主做能源轉型,主要目的在防災與教育。
桃園龍潭,位於偏鄉和都市之間,有個位在半山腰的金牌農村,逢颱風就停電是家常便飯,現在除了推廣農村生活,還要擁抱能源轉型。
驅車彎進山路旁的和窯文創園區,都是來看百年油桐花樹的遊客,他們三三兩兩坐在伯公樹下喝茶,用的是園區自己燒製的茶杯,形色各異。
「我們一開始燒窯,就是因為希望少用免洗杯和碗,達到無痕山林,」三和里里長謝金棋說。他之前在市區開餐飲店,2005年因父親過世回鄉,剛好因緣際會上了農村規劃課程,隔年選里長,決心要把三和社區的古早生活找回來。
他發現很多農村再造,硬體建設再多,人還是回不來。2007年,謝金棋與里民決定以友善環境的方式再造農村。「要水泥減量、開發減量、需求減量,」他堅持保持農村風貌,不用水泥,而是用樹木泥土和紅磚來砌牆、蓋洗手台。
沒想到,在復舊的農村裡,卻有最先進的再生能源微電網。
伯公樹旁的咖啡廳,屋頂上裝有5.4KW的太陽光電板、6KW小型風機。這還不夠,園區裡有5支風光互補LED路燈,白天靠曬太陽與風吹儲能,晚上放光芒,不花一毛錢電費。更厲害的祕密武器,是燃料電池系統與儲能設備,在社區斷電情況下,可提供約3天電力。
金牌農村想推自主能源,其實是來自實際的痛點。
防災兼做能源教育
「颱風來時,這邊是桃園最先停電的地方,」謝金棋說,因為位於山腰,一年至少停電5次以上。納莉颱風那次,等外部救援就等了8個多小時。
謝金棋更認為,這是最好的環境教育。「小朋友看到風光互補路燈的太陽能板和小風機,都會很好奇,」他希望用這個契機讓他們知道,不只要珍惜使用能源,還要找出自主能源。
此外,咖啡店屋頂上的太陽光電雖然規模小,但也讓他們每個月省下2成電費,不無小補。
復舊的農村裡,有著先進的再生能源微電網。(黃明堂攝)
「人類要永續生活在地球,能源使用是最重要的課題,」謝金棋感慨地說,「如果我們使用愈多能源、卻更破壞環境,無法永續。」
幫里長找到資源,把金牌農村社區變成能源自主示範社區,桃園綠色專案辦公室功不可沒。
桃園經發局專委、同時也是綠辦副執行長楊叡昀說,綠辦的重要業務,除了協助工業用電大戶節能與使用再生能源,還要協助地方創能、儲能。
她表示,會選在三和里做環境教育社區,就是希望能讓更多人看到,傳統農村也有能源轉型的思維。
無論是鹽灘地、電廠級的太陽光電廠,或是小規模、電池級的自主能源社區,能源轉型的關鍵,從來就不在技術本身,而是社區人民自主,希望讓環境更好、經濟更好的心。
韋能的義竹電廠是再生能源加生態保育,龍潭的和窯園區則是把能源自主加上文創和農村文化。一群人一起走,才能走得比較遠。
「再生能源發展,共生、共榮是必然的方向,」洪申翰強調。(延伸閱讀:再生能源日增 台電如何維持供電穩定?)
前瞻政策
●三大問題
1.欲速則不達:能源轉型大方向良善,也符合全球趨勢,但設定在短時間內達到目標,可能推升成本、犧牲程序正當性,各界阻力也較大。
2.搶地爭議:地面太陽光電往往跟現有土地利用競爭,不論是農耕、產業用地或是自然生態保留區,可能引發爭議、甚至抗爭。
3.城鄉差距:偏遠社區逢天災容易斷電,等待救援不易。
●三大建議
1.設定合理目標:應參考其他國家經驗,設定符合台灣現實的能源轉型時間表,而非期望在短期內迅速達標,恐傷害目標的正當性與品質。
2.溝通為上:經濟部已建立環境社會檢核機制,督導的政府單位應協同業者一起,與所有利害關係人,如周遭居民、傳統領域部落族人,從計劃伊始就保持透明開放態度充分溝通,避免衝突與對立,建立共同目標才能往前走
3.社區自主:社區培養能源自主意識,向外尋求資源,打造地區的小型能源安全網。
【與地球和好 完整報導】
永續大計》
「人定勝天」其實會害了我們?如何給下一代環境正義
國土計劃》
台灣第二起罷免案在宜蘭?小村莊的水源保衛戰,全台都需要面對
糧食危機》
無肉不歡、種稻卻不愛吃米 你的三餐為什麼害人也害己?
都市熱島》
你家吹得到風嗎?看不見的「風權」,其實攸關你繳的電費
數位專輯》
與地球和好──疫情的盡頭,行動的開始
●更多精彩內容,請購買《天下雜誌》39週年特刊《與地球和好》
(責任編輯:黃韵庭)
關鍵字: 能源轉型 再生能源 太陽能 生態 環境 氣候變遷 減碳 微電網 與地球和好
★★★ 完整圖文內容請見: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template=transformers&id=5100736
♡
鑒古知今作文 在 你(妳)好,我是莎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也許是我做過最浪漫的事](公告+類似兩性)
有鑒於我上一篇文章〈來自摩洛哥〉說了大家可以跟我要明信片,原本以為只會是平日早場電影規模的人數,沒想到大家非常踴躍,像是屍速列車般朝我孔莎拉飛奔而來,我雖然不想死,卻也不想辜負了眾人的期望。
我本來就是打算在留言期限前留言的人我都會寫明信片的(我以為頂多三十個人),畢竟我這裡溫馨的小世界,抽什麼籤的都顯得我太大牌了點,沒想到我完全有大牌的資格啊哈哈哈哈哈,早知道就抽籤了。
好啦,我會寫,我會遵守我的諾言,在留言期限前留言的人我都會寫。
只是兩百多張明信片,我又誇下了海口說我本人寫明信片寫得跟在寫指考作文一樣,我還沒有大牌到只要簽個名你們就會拿去裱框供奉在祖先牌位前,臨死前還囑咐兒孫要放進棺材裡陪你們長眠。所以請大家給我時間,我會依照時間順序分批消化,也許會需要消化個兩年也說不定,因為一天寫一張我都要寫三分之二年。
在我寫明信片給你之前,我會先私訊過去詢問你的地址;寫完也寄出之後,我會在你留言的地方發一個笑臉。收到這兩個明示的朋友,就可以開始你略微焦急的思念了。
希望我們的緣分深深,每封明信片都能如同喬丹再現一般,唰進你們手上。
在那之前,在我開始寫明信片之前,我想再說一個關於我與明信片的故事,而我想,那也許是我做過最浪漫的事。
我曾經愛過一個人,一個不住在台灣的人。
為了維繫這段感情,我們幾乎每天都從早到晚熱烈地互傳訊息。即便無法見面,也盡可能地同步直播自己的最新近況,讓對方可以無差別地順勢滑在自己生活的軌道上。小小的手機成為生活的一切,因為那是我唯一可以汲取來自於他的養份的來源。
我對他的那朵愛情的花有因為長時間無法見面而開得不甚嬌艷嗎?老實說,沒有。或許是因為我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為戀愛而生的女子,再貧瘠的土壤也能綻出一朵燦爛;或許是因為這就是愛情神秘的力量,才那麼令世人為之瘋狂。
總之,我一樣地、有過之而無不及地愛著他,一如那些早早就把我身體摸遍了的對象。順帶一提,我和自己過往的戀人們大約在交往一個月內就會上床。我一位以「矜持」出名的同事,得知這件事後,曾經狠狠唸了我一頓:「妳就是這樣,男人才不珍惜妳。」我聳個肩,不置可否。畢竟我又不是被人用強,我自己,也很想要啊。「妳至少要忍三個月。」她又接著道:「我都這樣。」
若是只以結果論來看,她和她的交往對象的確都在一起很久,小孩都可以唸到幼稚園畢業的那種久。可是難道前面多放三個月就能讓陰道越陳越香嗎?我不這麼認為。至少,我的身體並不這麼認為。
後來,我不知道哪來的創意,開始寫明信片給他。幾乎每飛到一個外站,只要可以買得到明信片和郵票,我都會寫。甚至我連去墾丁玩的時候都寫(反正他也不是台灣人)。寫到有點近乎偏執,卻深深地為這種偏執著迷。很像有人堅持放在錢包裡的鈔票一定要上下左右同一邊、同一面整齊對好一樣,沒什麼太了不起的道理,不這麼做不會死,做起來還有點勞民傷財,可是就是想將這樣的習慣維持下來,成為一種無形的寶貝。
好像是因為有一次他突然傳來了他家的地址給我,告訴我若有一天要去他的國家,可以直接去找他,他隨時歡迎我。所以我就寄了第一封明信片,而他收到之後的反應非常熱烈,我又像是受到鼓舞般再寄了第二封、第三封⋯⋯。後來偶然得知他家的信都是媽媽在收的,明信片又是一種十分特殊的、開放式的情感載體,經手的人應該都會忍不住偷看一下,所以我非常做作地開始在每封明信片的開頭署名給他及他的母親。
「我媽媽一直問我寫明信片給我的那個女生是誰?」有一次,他在傳給我的訊息裡這麼寫道,意有所指。
我心裡自有一套期望他回答的答案。畢竟當時的我們也算是曖昧良久了,該發生的、不該發生的,也都發生了。而我並不是「無償」在做這些事情的。我心裡要的,是他實際的承諾,一個肯定的答案。
但我還是強忍住了「問個明白」的那股衝動,因著某種亞洲女性集體潛意識下的教養觀念,我一再一再強忍住了為他心跳到乾嘔的那種感覺,獨自品嚐戀愛的苦澀,因為我不知怎地默默知道他不會有我這樣的感覺。
「你怎麼說?」所以我只是這樣輕描淡寫。
「說是我一個很特別的朋友。」而他只是這樣答。迂迴境界之高,我都不知道他是看書學的,還是天生就是這樣的。
我對著手機螢幕苦笑了。不過至少,我還贏得了「特別」二字,也算是得償了一絲所望。
在我寄了多封明信片後,我們的關係依然沒有進展,但也沒有倒退,就這麼凝固在「特別的朋友」這個特定的範疇內,像三疊紀的化石,有種亙古流長的意涵。
我究竟該怎麼辦呢?我每天都在想。每天都在想著他,每天都想如果自己可以多為他做一點什麼,他應該會感動,會接受我的真心,和我真真正正地在一起。但我們並不住在同一個地方,中間隔著一片海洋,連同一塊土地都不是。所以,我只能費盡心思做點尋常情侶難以達成的事,以彰顯我的一片赤誠。
剛好,再過兩個月就是他的生日,我算準了這兩個月會飛的長班、過夜班,能到國外去的機會剛好有八次左右。因此,我寫了八張明信片,並在每封明信片的第一個字,留下如同藏頭詩一般的線索,可以拼成一句略微大膽的、表白心意的話。
這中間我自己買機票飛了一次他的國家,他說那幾天他剛好工作有事,不在那個地方。但我還是堅持要去的原因有二:一是除了認識那次見過一面之外,我們另外只見了兩次。第一次是我自己提議去找他的;第二次是他希望我過去的。雖然每天都在傳訊息沒錯、雖然該做的、不該做的都做了沒錯,但他再也沒有表達強烈想要見我的需求。我只好再度自己尋個由頭,謊稱剛好要去找在他的國家工作的朋友,沒想到卻撲了個空。但畢竟我的理由是「找朋友」,不是找他,所以也只好硬著頭皮飛去了。
二是因為即使我們不住在同一個地方、也還不是男女朋友,我還是竭盡所能地想要給他製造驚喜。所以那次我帶著替他準備好的生日禮物,打算藏在某個我心裡設想好的地點,讓他在生日的時候可以去把它找出來,完成我這總想「多做點什麼」的心思。
到了他的國家以後,我住在朋友家裡。朋友白天要上班,他也不在,所以我基本上每天白天都是自己搭著公車四處閒晃,想要一點一點再多一點,靠著自己的雙腳,多了解他的故鄉,試圖尋找他曾留在這片土地上的蛛絲馬跡,撿拾他靈魂的碎屑。
我找到了他夏天常去的公共泳池,沒帶泳衣,因為我的目的不在游水,而是長驅直入投幣式寄物櫃區,選了一個順眼、隱密的櫃子,把替他準備的禮物及卡片放進去。那個泳池是露天的,靠海。在裡頭游泳的人可以聽著海潮聲卻划著不鹹的氯水。我站在泳池邊看了一會兒,想著可能假裝自己游在海水裡的人們,想著自己來到水邊卻不碰水,想著我們之間的一切比起這些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奇怪,想著他實實在在是我心裡的戀人而實際上卻又不是。
我只能把這些不說破也說不破的狀態解釋成曖昧,一種通往心裡想望的進程。然後我又釋懷地笑了。至少我很努力在前進了。而且我想沒人比我更努力。
到了他的生日當天,他依照我的指示前往朋友的工作處拿禮物,沒想到卻只拿到一把鑰匙和又一封明信片,要他去游泳。其實在他生日前後,我也替自己換了一個小小的假期,等著只要他開口,說出一絲想念我的話,就要替他飛奔而去。但他沒有講,我也有點鼓不起勇氣。畢竟我們又不是男女朋友,我怎麼能這麼自大地把對方的生日劃進自己的管轄範圍裡。
現在想想,當時突然產生的這種「不該在生日時擅自去找他」的不搭嘎理智思維,或許是羞恥心給我的暗示所產生的自我保護機制。畢竟真要算,我早已經恬不知恥不知幾回,忽然產生這種「良心」,硬有一種畫蛇添足的意味。
那個靠海的露天泳池只在夏天開放,他在公告秋天來臨的前一天才去游了泳,拿了他的禮物,並傳來訊息對我表示感謝。而那寫在八封明信片上的藏頭詩,也許有些超出他預期的情深意重,所以他沒多說什麼,只夠令他記著在往後出國時也給我寫張明信片,算是報答了我對他的一往情深。
我最喜歡他給我寄來的一組巴黎鐵塔明信片。總共三張,每張各是一部份的巴黎鐵塔,必須全數收到才能拼成一個完整的鐵塔。除了因為這組明信片漂亮、富有巧思之外,也因為寄件人在挑選明信片時就必須意識到自己要「寫三張」,卻還是選了的這點,讓我很是感動。
後來他終於又邀請我再去找他一次。有了先前的明信片攻勢,他的母親見到我,雖是初見,卻也對我格外親切、熱情。那次見面算是我們之間的高潮了。我每天和他,還有他的家人朋友在一起,出雙入對,其實沒特別做什麼,就是吃飯、睡覺(打炮),過他平時過的生活,不過多了一個我,我卻為了這種踏實感動地可以在他懷裡流下眼淚。
可是他依舊沒有說我們是什麼、依舊沒有說我是他的什麼。自戀的我以為他也許是用行動表示了,我也就傻傻地默許了他這樣不光明正大的狡猾行為。
幾個月後,我的生日到了。我期待他會不會飛來台灣給我個驚喜,或是至少寄張手寫的卡片。可是他沒有出現、沒有禮物,甚至沒有一張客套的明信片。
在這個屬於我的特別日子,他只發來訊息一行:「我覺得妳很噁心。」
隨後附上一張Screen Shot的圖片,內容是我向我們一位共同友人打聽他就究竟有沒有別的女朋友的消息,兼之控訴自己對他有多委屈求全,卻得不到他切確的認可。
共同友人很快就傳了訊息來與我道歉,說訊息不知怎地錯屏傳到他那,發現時已經來不及了。我再也無法只是對著手機螢幕苦笑。我們的關係終於如我所願地神展開,卻是朝著我背後的方向。忽然非常想念我們看似無止無盡的三疊紀時代,原來永恆早已存在,只是我看不清、太貪心,只能天崩地烈了。
我以為我們的故事應該就會這樣結束了,儘管我不願意,但他強烈的用詞令我了解我們好像真的只能結束了。終於明白人心才是最堅若磐石的東西,不論我先前如何絲絲點點試圖滴水穿石、寫了多少明信片表白我的心意,被愛時是深情、不被愛時是噁心。儘管算是我有錯在先,但愛情似乎無法功過相抵,一瞬間感覺是什麼就是什麼了。
這樣直白的心路軌跡,究竟是我們太進化了,還是太落後了?
那時的我無法細想,因為整個身體都被悲傷佔滿。不過現在回頭來看,確實也是覺得自己當時奇怪的緊。為什麼不直接去問他本人就好了呢?為什麼有勇氣(閒時間)去做那麼多迂迴的事(藏頭詩之類的),卻不能好好地問他一句:為什麼不跟我在一起?
也許我早有預感答案會是什麼,只是不肯面對,所以自私地將責任歸屬在亞洲女性的集體矜持上(但該矜持的卻不矜持),故意在「關係確認」這個賽道上跑得極慢,不願衝破終點線,為了想在比賽場上留久一點。即便做了如此多「仿生」愛情的事,心電圖的強度煞是激烈,不是愛情就不是愛情,一切不過是我自憐自溺的自我幻想罷了。
約莫過了半年後,就在他幾乎對我不聞不問,而我對他的情感卻還在尾大不掉的時候,他突然說了要和幾個朋友一起來台灣,問我願不願意和他見面、吃個飯。接下來的故事,我在老文章〈倒數第二個喜歡的人〉裡寫過了,就不在此贅述。最後他帶著他的朋友、我帶著我的朋友,一起見了面、吃飯、喝酒、唱歌,然後我終於在半年後成長了一點點,催生出一些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勇氣,問了半年前早該親自問他本人的那句:為什麼不跟我在一起?
他給了我一個不是答案的答案,在我轉身離開之後,還試圖和我朋友約炮。至此,曾經對他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浪漫情懷,終於被現實殘酷破壞殆盡。我終於有辦法可以不再愛他,我想我該謝謝他的殘忍無情。
後來我刪除了所有他的聯絡方式、社交軟體的好友關係,一聲不響,也沒特意去指責他跟我朋友約炮的事,一切就這麼塵埃落定,安靜到我無法想像自己曾經對他的激情。
幾個月後,他才終於發現我將他刪除好友了,傳來訊息問我為什麼,還說要再來台灣找我。此刻我順勢點開他的社交軟體頁面,亦發現他有穩定交往的女友了。儘管人事已非、物換星移,渣男依舊傳奇,還想留著我當個調劑。
但不論如何,我曾經深深喜歡過他是事實,我當時為他所做的一切、每一封明信片,都是在那個時光膠囊中不可抹滅的。儘管不想再回到過去,我也不想否定那時的自己,所以我回了他一封訊息:「我知道你有女朋友了,所以我想我們再見面也不好。我曾經非常非常喜歡你,謝謝你給我一些很美好的回憶,這樣就夠了。」然後我們再也沒有聯絡,畫下一個不算太差的句點。
現在我偶爾飛到他的國家、聽見他的語言,心室還是會微微顫動,有一種曖昧的熟悉,像我和他一直混沌不明的關係。我會想起他這個人,但僅是像鬧鈴響起般的那種想起,不是思念。令我心室顫動而神往的,其實是我自己,是我為他做過的每一件事、我寫的每一封明信片。也許我愛的從來不是他,而是愛他的感覺。
當初的不顧一切、旖旎繾綣,說穿了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自我完成。
終於明白「浪漫」這件事,不該是集中火力為一個人做些什麼,那不過是拿浪漫當作籌碼,去交換愛情,其實是最平舖直敘的市場機制,不過包裝地漂亮,像商人為了兜售商品吸引顧客做的櫥窗廣告,為了不愛自己的人去做更顯可笑。
如果真想為一個人設身處地的做點什麼,不如直白地問個清楚吧。這不是在說我們的人生就不需要浪漫、不用用心製造的驚喜,那是生活的點綴,可以使我們過得更快樂。可是我們不能想利用浪漫來交換什麼,就像我們不會吃擺在甜點上的薄荷葉,但有那一葉鮮綠,可以讓點心看起來更可口美味。
我現在想要的浪漫,不會是那種節慶般的誇張宣示,一年只有幾次,畢竟沒有天天過年的。我想要的,是兩個相愛的人,清楚明白彼此的心意,好好過完今日,明天你還愛我就好了。一輩子太長,長到光是說出口都會令人感到窒息。可是若是我們一步一步站穩了今日,不拿一些浮誇的見證束縛彼此,說不定一輩子就這樣過完了,然後我們也不小心做了最浪漫的事。
如果人的一生浪漫有個限度,我情願把它掰得細碎,灑在我情感的纖維上,嚐起來不甜不膩,卻清爽回甘。
有心經營,無心插柳,也許愛情就能這樣開得滿山遍野,不再只是曇花一現。
其實我寫明信片這個習慣也算是那個時候培養下來的。若要這樣往前推敲,往後所有收到我明信片的你們還該要感謝那個和我朋友約炮的神扯男人。
很多事情唯有時間才能證明。寫明信片很像臨到分別的戀人,轉身之後仍然依依不捨的拉住衣角,企圖再偷一點光陰、再討一個吻。在這偷來的時光中,即便只有一秒,很多事情經過時間烘烤,也就此完成永恆。
我一直很著迷於這種「時間差」的概念,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因為唯有時間這樣珍貴而偉大的東西,才有辦法保存住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什麼。
寫封明信片,給最在意的人,亞於即時的親吻擁抱,年經月累下來,想念的厚度卻滋長了,你我也長久了。
PS:這是今年最後一篇文章了,昨晚特意熬夜寫完。先祝大家新年快樂,來年我也會努力寫作的。如果有人想知道的話,我寫給他的藏頭詩好像是「我想和你環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