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氣候變遷 瞬間暴雨 澳學者提"海綿城市" 衍生出多種生態工法 荷蘭水智慧進上海世博 濕地公園成千年堤防 北市花博也引進 荷蘭海綿治水智慧】
最近很多人都感受到了今年的夏天,如果沒有下雨的話特別的熱,下起雨來就變成了大豪雨。其實我們討論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已經討論非常久,台大前任的大氣科學教授,也是變遷中心的主任柳中明教授當時他就大力的推動了海綿城市。2010年當時,台灣彰化有一個很了不起的學徒出身的人,發明了海綿城市,數次的氣候變遷大會,都邀請他去分享。但是全世界唯一真正把這個事情做得最好的是荷蘭,也成了全球現在效法的對象,他們認為這不只是氣候問題,也是一個最好的經濟方案。
水泥大樓、柏油路面,現代都市過去習慣以隔絕大自然的方式作為文明象徵,直到一場場暴雨肆虐才驚覺,這樣的作法等同於讓地球皮膚壞死,再也不能呼吸。
根據聯合國統計,全球人口已破70億,其中過半集中在都市且數量持續攀升,預估最快到2025年,城市人口將再增加10億,約莫是全球人口的的七成,而都市的角色也不再只是政經發展的動力源頭,在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等因素的強力驅動下,暴雨、洪水、乾旱、熱浪頻發,城市已註定成為災難引爆的核心。
全球氣候變遷研究專家柳中明:人口集中到都市化這個趨勢是很難擋住的,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環境能夠適應這樣的趨勢。
但過去城市防澇,多偏重於河水氾濫或山洪暴發,隨著極端氣候頻發,瞬間暴雨次數越來越頻繁,動輒數十年,甚至百年一遇的大雨,直接挑戰的是各國的基礎建設。大英帝國最早於1860年代打造出一條總長2千多公里的地下排水系統,當地人對它信心滿滿,同樣建於19世紀的法國巴黎下水道,全長2347公里,法國人花了126年才建成,如今不但可以排除城市內澇,還成了一個每年足以接待10萬多名遊客的地下博物館。但這些19世紀的城市建設理念,如今已被證實,不足以應對當前極端氣候的挑戰。
以鄰近日本為例,東京的埼玉縣2006年完成了一座地下疏洪系統,這項斥資2400億日圓的工程,外觀宛若地下宮殿,號稱可以在城市遭遇暴雨時先把水儲存,然後以每秒200噸的速度排到附近的江戶川。偏偏這項和東京配套的地下工程,無法涵蓋荒川和利根川流經的地區,2008年8月初一場午後暴雨,60毫米的時雨量就讓新宿泡水,東京崩潰,也讓人們開始意識到防範內澇的重要。
柳中明:(我們想)把城市改變成一種叫"海綿城市"的概念,雨水一來它就吸水,我們就讓它(城市)吸飽水,大熱天的時候(城市地底)裡面儲的水就會蒸發出來,讓這個水泥城市下的土壤都被封死的狀況之下,它把那個氣孔全面打開。
「海綿城市」原先是澳洲人口學者Budge2006年率先提出的概念,要大家注意城市問題的惡化趨勢,因為當城市像海綿,不斷把人口集中吸附,就會導致建築密集、污染累積,最終能源、食物、廢水,都會被匯集消耗或者被創造,必須重新打造城市,才能根本解決它阻絕水與生態的問題。不過後來逐漸衍生發展出一套套生態工法,替地表量身訂做毛細孔,並透過「永續」和「平價」這兩個概念,全方位地替地球降溫、防洪、抗旱、補碳。
中國大陸近年致力推動「海綿城市」,且國家主席習近平自2013年率先提出後,同年10月,北京當局就明確公布16個試點,計畫在50多平方公里面積的城區範圍內,3年內投資865億人民幣,以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模式,徹底實現城市「小雨不積水 大雨不內澇」的目標。
而台灣也自創了所謂JW生態工法,將原先外界眼中最不環保的混凝土,以綠色工法垂直向下,第一層先以塑膠管當支柱灌入水泥,讓中空塑膠管不但成了地表的毛細孔,水泥樓板還足以乘載人類文明的重量。接下來的碎石層再一次平均分散承重,同時讓雨水滲入、過濾,待第三層自然土壤吸飽雨水後,便能涵養地底生態系統。
發明人陳瑞文粗估,倘若台北市道路鋪面全採JW生態工法,可承受的透水率將是一分鐘200毫米,換言之,再大的暴雨來襲,也不會積水。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說,「下水道是城市的智慧與良心,它關係著地面上人們的性命安危。」基於這樣的概念,歐洲各國近期也致力發展出不少新的工法,幫助城市儲水吸水,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荷蘭第一大城鹿特丹。
2013年先完工一座儲水廣場,並在市中心一座大型地下停車場的地底,挖了一個有四座奧運標準游泳池大小的儲水槽,號稱出現強降雨,就能發揮蓄水洩洪的功能,將水慢慢導入鄰近運河中,當局同時鼓勵建物住戶將原先鋪瀝青的屋頂,改成栽種植物的綠色屋頂,大雨來時就能吸收雨水,避免四處竄流,讓市區街道淹水。
上海世博鹿特丹案例策展人亞娜克:我們保護了街道,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們也有了很多額外的水資源可以利用。
2010年鹿特丹曾帶著這樣的水智慧前進上海世博,其實更早在2008年,荷蘭人與海爭地的設計,就已成功搶下工程標,在浦東濱江畔打造佔地29公頃的濕地公園。獨特的生態工法,不僅讓污濁漆黑的黃浦江水源每天淨化至少2400噸,在緩坡上種植高大的喬木、花草,水位低時,是遊人的天堂,水位高時,還能成為一道千年堤防。
荷蘭人的水智慧也曾走進台灣,2010年台北主辦花博精心規劃設計的鑽石級建築新生三館,就放進了生態池和綠化屋頂,還開闢了一條水生植物的渠道,水道沿著夢想館蜿蜒迂迴,讓原本污濁的水,經過野薑花、紫蘇草、水稻、空心菜、筊白筍等水生植物的過濾洗滌,慢慢變成乾淨的清水,但這些先進的觀念,最後卻被淹沒在空心菜的政治口水中。台北市府原先有意引進綠色屋頂的設計,也遭中央內政部營建署,以容積率考量為由駁回申請。
人們或許早已遺忘了2011年第一場梅雨,台北這個聚集了八百萬人的繁華都市,瞬間變成了水鄉澤國,當時曾有專家憂心提醒,過去50年,台灣強度排名前10%的降雨,已經多了100%,前1%的超強降雨,更多了200%。時過6年,北台灣悲劇重演,荷蘭鹿特丹副市長赫夫倫說,「我們必須要有心理準備,未來每年都可能面對至少一次的大水來襲」,如何與水共生,絕對是當代全球都不容迴避的重要課題。
「鑽石級綠建築案例」的推薦目錄:
- 關於鑽石級綠建築案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鑽石級綠建築案例 在 工業技術研究院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鑽石級綠建築案例 在 鑽石級綠建築案例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 ... 的評價
- 關於鑽石級綠建築案例 在 鑽石級綠建築案例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 ... 的評價
- 關於鑽石級綠建築案例 在 綠建築雜誌Green Building 的評價
- 關於鑽石級綠建築案例 在 小基地申請鑽石級綠建築跟智慧建築獎勵,會被都更委員洗臉嗎 的評價
- 關於鑽石級綠建築案例 在 台灣厝奪冠台北101是全世界最大面積綠建築永續住宅掀風潮 的評價
鑽石級綠建築案例 在 工業技術研究院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綠建築標章
各位還記得上次小編提到「老舊建物智能化」,也就是以「穿著西裝改西裝」的概念將舊建物改成智慧節能綠建築的案例嗎??
就在前幾天,這棟穿著「舊西裝」的舊築物得到「綠建築標章」中「舊建築改善類」的鑽石級認證。也就證明了老屋不僅保留其原始的歷史韻味,也可以加入現代的綠色科技讓它走在綠色時代的前端。
這次得獎主要是因為空調及照明改善而獲得評審的青睞。
在照明方面,經由系統性的節能改善方式在符合CNS(Chinese National Standard )的標準下將「照明功率密度」(Lighting Power Density, LPD)最佳化,避免過度照明;
而空調則是導入由本院研發的「高效率變頻冰水主機」及「冰水系統一次側變流量控制技術」,讓同仁在可以享受空調舒適性的同時又可節省更多的能源。
打造綠色低碳環境是工研院對下一代的承諾,研發綠色科技更是我們的使命。「老舊建物智能化」的成果也因為此次的肯定跨出了一大步!
鑽石級綠建築案例 在 鑽石級綠建築案例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 ... 的推薦與評價
鑽石級綠建築案例 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討論內容懶人包,找鑽石級綠建築建案,國外綠建築案例,日本綠建築案例在YouTube影片與社群(Facebook/IG)熱門討論 ... ... <看更多>
鑽石級綠建築案例 在 綠建築雜誌Green Building 的推薦與評價
並且同時滿足舒適性和功能性,是碳中和建築中相當優秀的案例。 建築物的兩層共同 ... 這處綠建築鑽石級生態社區的誕生, 有其得天獨厚的基地條件, 而如何透過都市設計 ... ... <看更多>
鑽石級綠建築案例 在 鑽石級綠建築案例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 ... 的推薦與評價
鑽石級綠建築案例 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討論內容懶人包,找鑽石級綠建築建案,國外綠建築案例,日本綠建築案例在YouTube影片與社群(Facebook/IG)熱門討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