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南丁格爾陳姿妃獲選十大傑出女青年
陳姿妃,一個看似浪漫與唯美的名字,卻是幾乎與志願服務劃上等號的年輕女子,已經在世界各地,經常自費參與台灣路竹會執行的國際醫療援助計畫,在貧困、戰亂、災後復建的國家或地區進行醫療救援工作。
陳姿妃獲選中華民國第十九屆十大傑出女青年,三月八日在台北市劍潭受獎,陳姿妃表示,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好,所有的服務只是盡本分而已,也感恩許多人一起為社會大眾種下心靈福田淨土。
接受副總統呂秀蓮道賀頒獎的十大女青年當選人分別為方翠筠、余麗娟、林依依、林聖芬、柯佩鳳、陳姿妃、陳詩欣、張鑾英、楊淑怡和蔡銀娟,她們在不同工作領域中服務人群,不但有具體成就,而且表現傑出。
中華民國第十九屆十大傑出女青年當選人由副總統呂秀蓮親自頒獎;呂秀蓮表示,當選的十大傑出女青年來自各行各業,她以女性為榮,不過,女性成功的背後也要感謝男性的支援。
陳姿妃在台北榮總、振興醫院共服務六年多,後赴澳進修心臟護理,在當地做社區志工。
陳姿妃畢業於澳洲阿得雷德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是慈濟技術學院護理系講師,慈濟醫院兼任督導,慈濟護理雜誌執行編輯。
她在澳洲攻讀碩士時,參與澳洲當地的志工團隊,在假日時經常前往老人院關懷需要關愛及醫療的老人。
剛從東非索馬利蘭完成護理指導與訓練的陳姿妃,回想起結業典禮當天,索國學生所說的話「因為Cristina(陳的英文名字)的努力與教導,我們覺得『台灣』就像是我們的第二個家一樣溫暖」。
她說,「當我聽到時,我眼淚都快掉下來了。感動,真的很感動。我從來沒有想過,我的存在與努力,原來已經深植人心。」
她說,做國際救援常苦於被誤為來自大陸,在非洲五個月一大收穫是「現在他們會說,嘿,這女生是台灣來的!」
這是讓她記憶最深刻的場景,陳姿妃表示,「我只覺得自己的付出是應該的,從沒想過有任何報。」當天,眼淚數度在陳姿妃的眼眶中打轉。「我想,當我離開索馬利蘭,即便我已經白髮蒼蒼,這裡的一景一物一人,仍是我最美麗的回憶。」
真心奉獻非洲的陳姿妃,長期致力於國際醫療服務,獲得十大傑出女青年,可謂實至名歸。
碩士畢業時,陳姿妃曾陪同學前往泰北地區,深刻感受到當地對醫療資源的殷切需求,當時她下定決心,若今生行有餘力,將會投入這些醫療資源貧乏地區的義診。
自此,台灣的原住民部落、外勞收容所、育幼院有她的足跡;非洲甘比亞、馬拉威、南亞斯里蘭卡、中南美洲多明尼加與海地、亞洲柬埔寨、泰北或澳洲、東非索馬利蘭,將服務過的國家串起來,幾乎橫跨大半個地球。
活潑開朗的她,雖然在護理和國際賑災中,面臨到各種悲歡離合,在國外即使內心淌血,仍堅守崗位發揮專業救助災民,但是這些經驗,卻更堅定她繼續參與跨國界醫療服務的心。
每年的春節、新年、耶誕節,她多是在這些國家度過。慈悲、喜捨與奉獻,讓她歡喜走上服務人群的不歸路。
忙碌的情況就像是一顆陀螺,不停的在打轉。
陳姿妃說,「在海地服務時,當時正處於內戰,醫療團身旁還有荷槍實彈的軍人保護。」在南亞海嘯期間,陳姿妃與路竹會以及慈濟醫療團隊,兩度前往斯里蘭卡參與救災行動。
陳姿妃投入服務領域達廿年,從台北榮總到南亞、非洲、中南美、泰北,救助足跡遍及半個地球。看盡災難悲苦,最令她震撼的是南亞海嘯。
她說,第一次隨路竹會赴斯里蘭卡叛軍區,「沿路都是白幡布、收容所睡滿人」,景像嚇人,當地拒絕外援,「孩子拿槍對著我」。她回台灣每天惡夢,但隔不到十天,又隨慈濟赴災區蓋大愛屋。
去年八月,陳姿妃隻身前往非洲索馬利蘭協助建立當地護理體系以及訓練國家醫院的護理訓練。
抱病參與服務的陳姿妃,忘記身體的病痛,在一個不被國際承認的國家,協助建立制度化、標準化的護理體系,讓病患能獲得最妥善的照料。
「朋友都擔心問我有錢嗎?我說精神糧食很夠!」
她感嘆說,中國組織在衣索比亞服務,吃好住好,到索馬利蘭有出差費,還有「艱苦津貼」,「但他們不想待,很難理解我為什麼自願過去。」
當地的醫療資源缺乏,病患與醫護人員之間也都處於學習階段,雖國家醫院對外援物資不珍惜與缺乏管理制度,陳姿妃並不灰心,她從零開始,以醫院管理改革為起點,成立示範病房、設計了索國國家醫院病例管理系統、帶領護理人員自己動手釘製病歷櫃、工作分配板、衛教看板、建立財產清冊,列管醫療護理器材、制定消毒物品運送流程、設立垃圾分類制度、為病床編號、探病時間管理。
結業典禮合影時,陳姿妃被邀請坐在主位,兩旁為索馬利蘭官員,感謝她半年來不放棄、無私的付出。今年一月陳姿妃回台,她說,「我擔心七個示範病房會不會在我不在時,全部鬆散退步;也擔心行政主管沒有全力督促。」
「另一方面,我又期盼他們能夠在我不在的一個月內,將醫院剩下的六個病房做改革整頓作。」
令人欣慰的是,二月重返非洲時,見到七個示範病房不但保持很好的制度與環境,甚至還帶領其他的病房一起改善。她說「這真的是令人高興的結果,播下的種子終於開花。」
很多訪客到醫院病房,都很驚訝與讚賞病房新的改革面貌,且拚命詢問:「是誰改變了這一切?」學生都很驕傲地回答:「我的老師,Cristina。她一個人在這裡教導我們,她來自台灣」。
訪客稱讚說:「她一定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可否請她永遠留在索馬利蘭?」陳姿妃聽完後,除了感動外,還是感動。
陳姿妃說,能夠順利的完成護理訓練的任務,背後付出許多的艱辛,除了組織以外,隻身在異鄉也要克服水土不服、文化差異。
台灣的伙伴也不斷鼓勵,希望埋在非洲的種子,在注入活水後,總有一天可以發芽茁壯。
有了改變,就會有希望。有了精神支柱,讓陳姿妃心情低潮時,可以平常心面對,讓自己心境歸零。大家相信,這一條改變非洲醫療之路相當漫長。不能因此灰心喪志,澆熄熱忱。
秉持著護理專業,在醫療的義診服務、護理教育及抗煞防疫,陳姿妃實踐「醫療無國界」的真理,並且用她柔軟的手,撫慰災難人民的創傷,也燃起貧窮心靈的溫暖希望。
這就是陳姿妃,台灣的南丁格爾。她說,未來她還是會不斷參加國際醫療行動,為整個地球盡心,為接受她醫療協助的人點燃一把愛的火。
當選十大傑出女青年的女性,分別在食品科學及生物化學、婦幼維安、科技成就、捍衛弱勢、消防、醫療賑災、運動競技、抗疫保健、和繪畫藝術等領域貢獻卓著獲獎,獎勵雖輕卻意義重大。
這次的十大傑出女青年選拔,由
中華民國歷屆十大傑出女青年協會、財團法人真善美基金會、中國青年救國團主辦。(2007-03-09 夸父老鷹🦅,Cidal Palang 吉達兒 巴狼、Wagi Qwali 瓦紀瓜歷)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風信子與旦那・日本生活及旅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日本看醫生與香港大不同!來聽聽風信子在日看牙醫、醫院、物理治療的經驗吧~除了醫藥分家之外,日本醫療上的處事風格也很不同。想補充一點,在日本要購買社保/健康保險才能享有折扣,所以雖然表面上算很便宜,但其實背後也有付出啊~最後還有異叔分享作為旅客,假如同行有長者/長期病患人士,記得攜帶一本旅日平安小錦囊...
長期病患津貼 在 王婉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別讓前線的醫護人員,獨自負重前行」
上週末,新北市一名 40 多歲的護理師,疑似因為疫情期間壓力過大,身心俱疲,被家人發現在臥室裡自縊輕生,看到報導的當下,我的心情十分沈重。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首當其衝的,就是一線的醫護人員,無論是長期積累的勞動問題,或是這段時間以來的壓力,都是我們必須正視的。
隨著疫情嚴峻,護理師的工作因此產生了許多變化。他們必須時時刻刻上緊發條,應付不斷更新變動的工作原則,直接面對病患與家屬與焦急與不安,甚至面臨像雙和醫院病患攻擊事件那樣的危險;除此之外,他們也因患者受苦或過世的過程可能引發的替創性創傷,甚至,更要擔心自己是否染疫、甚至承擔著擔心會傳染給家人的憂慮與緊張。
這些心理上極大的壓力,是不在一線的我們難以體會的。
然而,除了這些巨大的壓力外,他們的勞動環境,其實也相當艱辛。
由於此次疫情的傳染風險極高,一線的醫護人員必須隨時維持著防護裝備,有醫護人員為了減少來回穿脫的時間,甚至是不想造成防護裝備的浪費,而不得不在工作時避免喝水及如廁。
而負責負壓病房的護理師,如果遇到無法自理的病人,便要負起病人所有的照護工作,也就是所謂的全責護理(Total care),從灌食、換尿布、傷口換藥等等的工作,全都由護理師處理,加上許多的行政瑣事,都讓原先已經極為緊繃的護理人力,承受更大的負荷。
根據統計,光是今年 2 到 5 月,全國護師的執業登記,就減少了 795 名,而疫情最為嚴峻的雙北,也因為人力不足導致工作量爆增、壓力過重,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1 到 5 月台北市就流失 256 名、新北市則少了101 名執登護理人員,護理師的人力缺口問題,在疫情爆發後更顯嚴峻。
(關於護理師這段時間面對的衝擊與壓力,這篇報導有更多詳實內容:https://reurl.cc/XWLQ0E)
在這場面對疫情的戰役中,最前線的醫療人員替我們擋下了許多危難,但是,此刻的他們,處境卻是孤立無援。
我們實在不應該讓一線的醫護人員,獨自負重前行。
面對護理人力不足的問題,當務之急是必須改善最基本的勞動條件,無論是降低護病比、準時核發加班費與防疫津貼,或是疫情嚴峻期間提供更高的薪資報酬、休息住宿場所的協助等等,都是我們應該給予護理人員們,最基本的保障與報酬。
除此之外,護理師們這段時間以來承受的巨大心理壓力,也應該予以協助。
一直以來,我們都非常關注心理健康的議題,去年 5 月在處理紓困預算時,我便要求衛福部應成立「心理衛生小組」,密切關注防疫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不僅要在疫情期間持續提供協助,並且在疫情趨緩之後也要保持追蹤,希望讓一線人員身心狀態獲得照顧;當時,衛福部對於此提案也給予正面回應,表示會結合身心科等資源,並規劃醫護人員的評估量表等,希望在醫護人員的心理健康上,給予足夠的支持與協助。
未來,我也將持續關注並協助改善一線醫療人員的處境與待遇,無論是基本的外在支持,或是對於心理健康的協助,希望能減輕醫護人員在疫情期間的重擔。
長期病患津貼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病例累積:新增29例本土、3人重症;病例分布:高雄地區也出現確診病例;醫院警報:北巿和平爆2例個案,關閉急診及部分住診;流行病毒:英國變種病毒株為大流行主因】
台灣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急速升溫,今(14)日一口氣新增29例本土個案,再創單日新增本土病例數新高。指揮中心今日下午公布,新增的29例本土確定病例(案1263至案1291)中,包括昨(13日)晚間確認的2例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分部急診病患案1272及案1273,皆為本國籍,共16女、13男,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其中4人無症狀,其餘25人發病日介於5月2日至5月12日。
2003年SARS時,和平醫院曾爆發嚴重院內感染,發生全台史上第一次醫院封院事件,也牽動全台灣疫情走向。SARS後,和平醫院轉型為疾病管制署「感染症專責醫院」,有29床負壓隔離病床。和平爆出住院患者住院4、5天後才確診個案,也令中央和北巿府格外重視,強調絕不會重演「封院」,但第一時間即宣布醫院清空,關閉急診和部分住診。專家也認為,和平事件也代表疫情已入侵北巿社區。
■本土個案4天急增65例, 7例查無流病相關性
指揮中心表示,初步調查今日新增的29名個案與先前確診個案流病相關性發現,其中16例與台北市萬華區茶藝館及周邊相關;5例與前新北市獅子會會長(案1203)及其相關個案有關;1例與宜蘭遊藝場個案相關。但仍有7例,仍查無感染源、地緣性、接觸史等流病相關性。
不明感染源的7例中,有2例各為50多歲(案1265)和70多歲女性(案1266);4例(案1267、案1268、案1274、案1286)為30多歲至70多歲男性;1例年紀最小,為10多歲男性(案1291),大部分有出現發燒、倦怠、頭痛等症狀。
這7例目前列為「查無流病相關性」,但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卻認為,「高度懷疑這幾例萬華茶藝館群聚有相關,(茶藝館)行蹤比較隱晦,疫調需要時間。」
5月11日至今(14日)為止,4天內,社區感染造成的本土案例已達到65例。
■確診者足跡至高雄,「獅子會團」之女自行採檢才確診
這一波本土案例確診者除了集中在台北、新北、宜蘭、桃園北部外,今天也首度出現南部確診者。
陳時中表示,今日新增的案1289為30多歲本國籍女性,平常住在高雄。之前有一天曾到新北市和父親(案1229,為案1203前獅子會會長接觸者)有接觸。但其父確診後聲稱小孩都住在國外,因此疫調時未有查到。女兒是得知父親確診後,自己到醫院採檢後才確診。
該父親疫調資料不誠實,是否可能開罰?陳時中表示,開罰可能性很高,會請法制組再來研議。
■3名重症、2人插管中,張上淳:此波大傳播為變種病毒
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今日確診的 29 人中,有 3 人屬於重症、其中 2 人有插管,情況比較嚴重。至於之前的重症個案大部分都在復原中,如華航諾富特飯店案之前有 1 例是使用呼吸器,現在已經快要移除。
張上淳分析,此波疫情發展快速,多位確診者偵測到的Ct值都很低(即病毒濃度很高),且個案發病日期都很靠近。從目前部分確診者基因定序可發現都是英國變種病毒株,雖未全部做完基因定序,但「從流病資料上來看都是相關的,因此能合理推測,造成大傳播的原因就是變種病毒。」
■陳時中、柯文哲攜手宣布:和平醫護與病人重點移出、醫院消毒,不會封院
此波疫情中,令專家憂心的則是,今日新增的29例個案中有2名為和平醫院住院個案,且患者進醫院時第一時間未被檢出,擔心有可能引爆院內感染。今日早上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和台北巿長柯文哲聯手召開記者會說明處理方式。
事實上,昨晚已有社群網站傳出和平醫院出現確診者。指揮中心晚間10點多臨時發布新聞稿確認,台北市某醫院有兩名住院病患(1272及案1273)確診;隨後台北市衛生局證實該醫院即是18年前因SARS疫情封院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院區(現更名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和平分部)。
北巿聯醫副總院長璩大成說明,這兩位病患都是5月9日前後到和平醫院就診,有發燒甚至腹瀉這些症狀,但因為沒有旅遊史,肺部X光也沒有症狀,因而沒有做COVID-19篩檢,後來因其他病情收治住院,但症狀控制不佳,陸續出現其他症狀,再加上萬華區旅遊史確認,才快速採檢,證實確診。他檢討,「事後回想,這些都要提高檢覺,」他也呼籲,若大家自己知道去過哪裡,可以主動跟醫護人員說,加速診斷。
目前和平醫院依照風險程度陸續篩檢,高風險如員工、病人、接觸者,已在5月13日採檢,同病室病患和陪病者現在都在負壓隔離病房,醫院員工50位目前在居家隔離。
與確診個案有所接觸的同病室病患、陪病者、醫護人員共56人已採檢,結果全為陰性。今日早上已有22名醫院員工分別搭上兩台防疫巴士前往集中檢疫所進行隔離。
和平醫院是否會再封院?陳時中強調,和平醫院沒有封院問題,「封院有封院標準,在不可控情況下的不得已措施。」中央和地方會努力讓風險歸零,「恢復醫療量能是大家最大共識。」台北巿長柯文哲也表示,從當年SARS、今年部桃醫院,台灣已經累積許多經驗,「封院是14世紀黑死病時代的方法,」現在醫護隔離是一人一間,不是全部放進去自生自滅。部桃事件後有經驗,處理步驟會更smooth(溫和),讓醫院重新恢復滿載能力。
但柯文哲強調,和平醫院是防疫專責醫院,要在最短時間恢復正常營運,目前處理措施包括:
●急診暫停營業,3天消毒,保持快篩
●不接受現場掛號,只接受之前預約
●出院病人14天隔離觀察,一步步將病人清出去
●成立專責小組,會按照過去桃園模式,用新的技術再修正,讓最短時間重新滿載作業。
前疾管署署長蘇益仁接受《報導者》訪問時則表示,目前本土病例大增,這時候個別疫調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今天確診29人中有15人有發燒症狀,這些發燒的人可能會去看醫師,「現在全台醫療院所都要提高警覺,有症狀、發燒就要篩檢,重心要慢慢移到這地方。」
■萬華設4站點篩檢,呼籲民眾踴躍篩檢,非法外籍移工「也不會抓」
台北市萬華區疫情嚴峻,今天新增的29例中就有16例確定與萬華茶藝館群聚有關。茶藝館主要分布所在的青山里里長李昭成說,估計大約有百間茶藝館,這些地方多數是外地人去,而且營業者多數在不同茶室工作,人員難掌握是比較大的隱憂,「今天已向商家宣導,快點去做快篩。」他自己則在4月初就打疫苗了,「我相信政府、也相信我們醫療體系。」不過當地人經歷過SARS和平醫院封院事件,又聽到和平傳出確診個案則表示,「最近就不太敢去和平醫院了。」
中央和地方今日針對萬華區加強防疫,在萬華設4個篩檢站,除原本就有的中興、和平、西園醫院,今天會在剝皮寮加設快篩站,預計下午4點開始運作,篩檢時間從早上8點至凌晨12點。
篩檢對象有以下四大類:
●4月15日後,有去萬華茶藝館工作的人和顧客
●有發燒或上呼吸道症狀在萬華區就醫或藥房買藥
●萬華居民發燒到其他醫院就醫
●其他地區民眾到萬華就醫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每一個篩檢站每天大約可篩200人,現在都有派駐醫護人力進駐看排隊篩檢狀況,若篩檢情形踴躍希望會再增加人力。
「茶藝館是這起防疫的破口,」陳時中直言,並指萬華民眾習慣買成藥,為避免民眾不方便去看病而去藥局買成藥自行服用,他鼓勵藥師勸這些民眾去篩檢,若民眾之後確診,一樣會比照之前公布的醫事人員獎勵規定(「執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及防治發給補助津貼及獎勵要點」及「傳染病防治獎勵辦法」),發給藥師獎金,希望能及早找到確診病患。
台北市長柯文哲上午在北市府記者會時表示,一般做PCR核酸檢測要一兩天等待時間,但篩檢站除了既有的RT-PCR外,會另外再加做快速抗原檢測,大概15分鐘就能知道結果,若快篩陽性就會直接送醫治療。
柯文哲表示,遊民和弱勢族群,會透過民政系統,由社會局社工帶來做篩檢。此外,台北市預計有超過5萬名沒有身分證的外勞,柯文哲保證,會給他們「特赦令」,不用擔心來篩檢被抓。
■北市15日起關閉圖書館、運動中心等公有場館及10大行業
北巿傍晚宣布防疫提升,北市公有場館及十大特定行業(含俗稱的八大行業及電子遊戲場業、資訊休閒業),明天(15日)上午08:00開始,暫時關閉,包括:
1.公有場館含委外營運單位(例如:全市各區運動中心、區民中心、圖書館等 ),各局處將陸續公告,以公告為準。
2.十大特定行業:舞廳業、舞場業、酒家業、酒吧業、特種咖啡茶室業、視聽歌唱業、三溫暖業、夜店業、資訊休閒業、電子遊戲場業、棋盤社、麻將館等特定行業之娛樂場所。
■防疫維持二級警戒,強化社區防疫鼓勵全民下載社交距離App
疫情升溫,但指揮中心目前仍維持二級疫情警戒標準,尚未升至第三級警戒(停止室內5人、戶外10人以上之聚會)。陳時中表示,因為有些確診病例的關聯性還沒有查清楚。
不過,陳時中也坦承「現在有幾把火燒得很旺......萬華地區裡面有很多重、地方多點的出現」,目前最重要的仍是把染疫者找出來隔離,才會設那麼多篩檢站。至於觀察期是否會延長?陳時中表示,還會視情況發展滾動式調整。
為了發掘可能風險個案,指揮中心於今日記者會特別說明由衛福部和行政院資安處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合作開發「 #臺灣社交距離App」。利用手持裝置的藍牙訊號強度,偵測使用者間接觸的距離與時間,以科技輔助記錄其過去14天內的接觸史。
羅一鈞說明,「臺灣社交距離App」可在保障個人隱私條件的前提下,在發現COVID-19確診者的第一時間,及時通知曾與確診者有過接觸的使用者,可有效輔助疫情調查效率及發掘可能風險個案,阻斷疾病傳播。
為了鼓勵全民下載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羅一鈞表示,衛福部疾管署官方臉書專頁「疾病管制署─1922防疫達人」將辦理抽獎活動,凡下載App並開啟通知即可抽500元禮券,另下載使用者若為確診病例且願意上傳去識別化接觸資料,將給予協助疫調獎勵金每人5,000元。相關抽獎活動辦法可至「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臉書專頁瀏覽。
■新增5例境外移入
今日新增5例境外移入 COVID-19確定病例,包括自印尼2例(案1258、案1259)、巴拉圭2例(案1260、案1261)與阿爾巴尼亞1例(案1262)入境。
指揮中心指出,案1258為印尼籍40多歲男性,今年4月27日來台就學,5月12日進行檢疫期滿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36);案1259為印尼籍20多歲男性漁工,今年4月29日來臺工作,5月12日進行檢疫期滿前採檢,於今日確診(Ct值30)。
案1260及案1261分別為本國籍60多歲男性及巴拉圭籍50多歲女性,均長期居住於巴拉圭。案1260於今年3月20日起出現咳嗽、流鼻水及發燒症狀,案1261於今年3月24日出現咳嗽、全身倦怠、發燒、呼吸困難症狀,均於當地檢出COVID-19陽性。兩名個案於5月12日自巴拉圭返台,入境隔日接受採檢,於今日確診。
案1262為阿爾巴尼亞籍20多歲女性,今年4月18日來台工作,5月2日檢疫期滿由公司安排至其他住所進行自主健康管理,期間並無症狀,13日由公司安排至醫院自費採檢,於今日確診。
(文/林雨佑、林慧貞;攝影/楊子磊、余志偉;設計/江世民、黃禹禛)
#延伸閱讀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3swCbkE
【重返和平──SARS隔離黑洞中難以告別的記憶】https://bit.ly/3yaYzUM
#報導者 #COVID19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萬華 #宜蘭 #遊藝場 #獅子會 #群聚 #感染源不明 #社區感染 #和平醫院
長期病患津貼 在 風信子與旦那・日本生活及旅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日本看醫生與香港大不同!來聽聽風信子在日看牙醫、醫院、物理治療的經驗吧~除了醫藥分家之外,日本醫療上的處事風格也很不同。想補充一點,在日本要購買社保/健康保險才能享有折扣,所以雖然表面上算很便宜,但其實背後也有付出啊~最後還有異叔分享作為旅客,假如同行有長者/長期病患人士,記得攜帶一本旅日平安小錦囊,要聽到最後啊 :-) #日本醫療 #日本醫生
小錦囊可於此下載:
https://www.jnto.go.jp/emergency/common/pdf/guide_chi01.pdf
▶▶▶相關文章:
關於 工作假期 / 找工作 / 留學 / 日本語學校:
https://bit.ly/2U5yT9x
關於 日本文化 / 日本社會 / 潛規則 / 在日生活:
https://bit.ly/36SGfTd
?收聽及追蹤?
Apple Podcast: 原來日本長這樣 / https://apple.co/3fuWlVC
Spotify: https://spoti.fi/39RWYY5
Anchor: https://anchor.fm/allaboutjapan
YouTube影片版:https://youtu.be/JxrAoVp2qRQ
..
▶▶▶記得同時收看
--------推薦:關於日本文化與生活---------
▶注意?來搭訕的日本人超可怕⚠️30歲以下高危!留學/工作假期注意|被拉上層壓式推銷的經歷|被朋友呃? #日本生活 #在日港人
https://youtu.be/CYiHt5QhRyU
▶實用‼️日本工作全解構|專訪京都工作港人|不可不知的福利/文化/加班/津貼
https://youtu.be/LlaBmW-7JGo
▶不會日語??也能在日本生活?住屋/生活/工作/讀書/Working Holiday面面觀
https://youtu.be/VYhSQhLhCy4
▶移居日本前,需要考慮的5大方面
https://youtu.be/AAzbiEb5maU
▶被忽視卻很重要的居日知識【地震與防災】|人人都要知道的事
https://youtu.be/m9kogoY2Hww
--------------------------------------------------------------------------------------------
主持人:風信子/異叔
——
風信子 ig@lifetravelogue // 現居日本,全職旅行Blogger及YouTuber,同時為香港媒體撰寫旅遊專欄及拍攝影片。
——
異叔 ig@2ojisan // 業餘音樂創作人,因音樂而走進日本,了解日本,以後愛上日本,將日本視為另一個家的異叔。雖然是名大叔,卻存有一顆少女心,並每天為主子們烹調及鏟屎。
----
更新/內容:
IG: www.instagram.com/allaboutjapan.show
-------------------------------------------------------------------------------------------
希望大家喜歡這次的分享。各位的支持是我創作的動力,敬請追蹤 Subscribe 及按下訂閱的提示小鈴噹,謝謝。:-D 在 mshya.com 有更多在日生活的文章~歡迎查看。
.
▶我的頻道
fb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a.life.traveler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shya
.
#日本社會 #日本生活 #移居日本 #日本文化 #日本人 #日本 #日本旅行 #日本行程 #podcast #廣東話podcast #香港podcast #香港人 #香港youtuber #粵語podcast #hkpodcast #hkpodcaster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nRkZZTgtxg/hqdefault.jpg)
長期病患津貼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已聽了梁振英的施政報告,我前晚已經先發制人講了。其實這施政報告只有2個亮點,增加房屋供應,叫大家合作一點。我敢講,他答應的數字一定達不到的。他這樣講,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反對,但去到地區又是反對得厲害。他話除了尖沙咀和港島那些擠迫地區,其他地方都要建多33%樓。那他自己去和地區人士商量吧。這是香港的一大問題,沒有辦法override地區人士和諮詢。梁振英答應的數字應該是做不到。
第二,如果你把公屋和居屋提升到香港建屋的六成,這是不健康的。公屋和居屋超過一半是絕對不健康。這將會是一個長期無效率的經濟負擔。另外,梁振英的扶貧措施,我早已先發制人講了一大輪。他的扶貧措施有兩大不合理,一個是規模太小。一個四人家庭才補二千多元,這只是好過無。廿五億左右,我覺得照公屋的資產審查是十分繁複,但這也算是跨前一步,對貧窮線以下的人是有所幫助。但這是有兩大不合理。第一,這是一刀切﹐只要在貧窮線下就同樣有這麼多錢。第二,在貧窮線下,工作時數愈長﹐分了140小時和70小時。長時期工作的人是會拿多些。當你分配這些資源的時候,你是要分配誰人有多少錢。原則上,這有個不言而喻的準則,是窮人應該拿多一點。但現在先一刀切,和貧窮線相差一千元和相差五千元的人,都是拿同樣多錢,是違反公義原則。第二,工時長的更可以拿多一些錢。原理上,那個人是會有錢一點,雖然他都未必會貧窮線。但大家的貧窮是可以有程度差異。在最低工資之下,只工作70小時的人是會窮很多,工作多70小時已經多不少錢了。這己經是一個非常不合理的準則。這政策去到立法會的時候,可要跟慢必他們商量一下,問下這個原則是怎樣定出來的,沒那麼窮的人拿多一些錢,這是怎樣定出來的。
還有設立林林總總的補助,又交津、老人生果金、學費津貼等,有很多不同的津貼,其實要搞到更多有機可乘,也有更多官僚去參與。整個系統應該愈簡單愈好。我主張的是「一條鞭法」,所有東西合併入一項東西,總之窮人就是有一定比例的津貼。老人如是,失業人士也是。一個簡單的資產審查已包括了所有東西。這樣才是最不好官僚。然後其他特殊需要就再給服務券。如果一個人行動不便,便再給三千元的服務券,可以在老人院舍用,或者請人上門。傷殘又有相關服務券,長期病患又有服務券,學生又有學券。其他無病無痛的人,就是用一條整體的數。
還有一件東要要補充的,我們今年出了三本書,我想提提大家。年宵可以來的話,見到我的話,我會幫你簽名,或者我也會預先簽定一些書。如果你想上來仁孚拿的話,或者預先訂定,在年宵拿書,可以在大笪地上登記。如果你已有買鮑魚等人民超市貨品,買滿400元的話,訂購的書可以連貨品一齊送貨的。還有,我舊的三本書也決定半價推出。合訂本的《香港的命運》售85元,而《成王敗寇》和《邊緣回望》都是售45元一本,2本齊買就88元。這三本書也可以現在一併送貨的。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 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V_Esy_XgCo/hqdefault.jpg)
長期病患津貼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長期護理政策聯合小組委員會會議
- 為照顧者提供的支援和津貼
2013年5月28日(星期二)
李女士:大家好,我是一個長期病患者,我先生亦是一個長期病患者。但是三年前,我先生是護老我的。但是現在呢,去年開始,變了我要護老我先生。但是我都是一個「傷殘人士」,我要坐輪椅的。我三年前因為一場大病,在聖母醫院出院之後,就去油麻地日間中心。我以為可以做到我有幾成能行走、企立才完成。原來不是這樣的。一個禮拜做兩次,做了十個禮拜後,他就說,畢業了,李雪珍你要畢業了。我說我畢業後怎麼辦呢?我不能行走。他說你買張輪椅吧。那我就用1900元買了這張輪椅,再買一個圍架160元。買了就出院了。他說你去那些中心那裡做一下運動吧。但是我沒辦法去,我的腳走不動,我先生又老。我先生都85歲了。不幸地,我先生去年開始就不能推我去街,不能煮飯吃,不能去買東西,因為他的腦退化了,落街沒我跟著差點就認不到路回家了。現在我沒什麼要求,只想社工幫我找找日間日托那些,早上9點多去,下午3、4點回來那些,那樣我們兩老可以大家扶持,在家裡勉強過日子。誰知都是找不到,沒辦法,說你兩個安排在一起就更不可能。但是一個,分開了他(指丈夫)又不行。分開我一個,我記掛著他,他又記掛著我。他見不到我......那時我去覆診,告訴他在家等我,他都跑下去報警說人家拐帶了我去,說我失了蹤。我希望政府對我們這些沒拿綜緩,只是輕微傷殘,1300元多一個月給兩老,加上孩子們給的2000元來過活。我又要買健康食品,因為我的骨......醫院的藥不適合我,他那些是止痛藥,但我要買骨膠原那些吃才可以補助到我的腳沒那麼痛,那些東西要幾百元一個月,你說我們的生活都不知道怎麼樣,又不知道去哪申請那些基金。我希望政府關注我們多一些,讓我們去日間中心,不用那麼彷徨。
議程:http://www.legco.gov.hk/yr12-13/chinese/panels/ltcp/agenda/ltcp20130528.ht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bTTIlUXwJ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