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騷法不能再等待 推動立法刻不容緩】
#跟騷法三要件缺一不可
各國跟騷法相關法令的訂定應有三大要素,第一,是預防性干預重於事後懲罰,第二,是治安單位能即時介入嚇阻,第三,則要有完整防制令內容。所以在跟騷法中,前期階段設置「警告命令」讓受案的警察可以開始介入處理,及後續法院核定「防制令」制度,提供被跟蹤騷擾者完善保護,一旦違反就會有刑責加以懲罰。唯有訂定專法,讓執法單位依法行政,人民知曉違法行為,期盼行政院盡速提出版本,立法院會才能盡速三讀通過 #跟蹤騷擾防制法!
#逝去的生命不能只有婉惜
屏東縣萬丹車禍擄人命案、台大畢業生跟蹤謀殺女友、世新大學情殺案、長榮大學馬籍女學生擄殺案……都是長期跟蹤騷擾的不幸事件。一件件怵目驚心、令人不捨的案例,從追求開始再到跟蹤、騷擾,最後引發社會案件,甚至出現遺憾之情事,都讓人相當難過。行政機關卻長期推託、拖延立法,導致憾事再度發生,政府不能只有婉惜而被動不管!推動跟騷法的三讀立法,已經刻不容緩!
#五年的推動立法要求這會期通過
從五年前召開跟騷法公聽會至今,若能順利完成立法,就有機會拯救多少無辜的生命,如屏東的假車禍真擄殺就有可能透過警告命令或防制令加以恫嚇與制止,我無法再忍受執政單位的不作為!要求行政院儘速通過院版!這會期必須完成跟騷法三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助理主持人:翁穎孜、楊舒安(政戰學院新聞系學生) 本集主題:作折枝ㄧ無語 / 林昱樺 個展 訪問藝術家: 林昱樺 創作論述: 我以傳統水墨花卉的角度出發,解構傳統花卉元素並置入多元媒材,意圖使傳統水墨花卉更具有當代語彙且延續其特質。「作折枝-無語」主要探討關於社會族...
長榮大學 延 畢 在 臺南 TODA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旅走大目降 青創老街屋🌿
始於1920年代的新化老街完好保存了日治時期都市計畫手筆,以當地人俗稱「#大目降三十六擔」的新化市場為中心,比鄰的傳統街屋仍可見拱窗、柱頭、山牆等華麗藻飾,散發出濃郁的時代氛圍。近幾年更有拾荒流工作室、湛露工作室、塔比比多咖啡館等青年創業家相繼移入,為新化區注入新的活力。
🍚在米糧行創生 在市場開藝廊
走在熱鬧的老街上,最吸引目光的莫過於擁有148年歷史、以秤重零賣各種白米的老米糧行。投身社區工作多年的許明揚,以一名外地人來到新化創立「#拾荒流工作室」,並與日治時期新化第一任「#街長」(相當於今日的區長)梁道的後代合作,重整其故居,以此為基地示範老建築保存與再利用。於2017年成立山海屯社會企業後,他陸續完成郡九街庄(原長泰西藥房)、晉發米穀商店等5座故事街屋保存,自己也為了修復晉發米穀商店的百年檜木碾米機,意外學習起米糧行經營的技術,成為延續老店經營的另類第六代。
晃入菜市場,沿途可見添福藥局、共益冰菓室、金花點心攤,老字號保留新化不變的生活記憶,但走到市場的側巷,窄小街屋當中的一格,卻是開起了一家像藝廊又像工坊的「#湛露工作室」。隔著玻璃門窺見一只只陶器,炫耀著色彩,彷彿春天驕傲的花。
這個藝術之屋是由陶藝家黃歆淳所經營,她出生於臺東,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陶瓷組,卻因新化的迷人魅力而留下。如今,她在市場裡生活與創作,示範以「色土絞胎」技法拼成聖誕老公公、財神爺等圖案,在市場安靜角落綻放出豐富的色彩。
🦋老宿舍有文化景觀 街角有人情咖啡館
走到老街頭,興建於1925年的新化武德殿,為日治時期軍警習武的道館,如今已修復成為歷史展示空間,不時策辦展覽活動,偶爾也見劍道社團借用練習,老建築活化後更加充滿了生命力。續行來到日式軍警宿舍群,昔日破落屋舍已被修復,並轉型成為「#大目降文化園區」,古色古香的建築裡藏著不少風格清新的小店,如:找春文創食堂、真心食府等,而轉角街屋則是在長榮大學USR計畫下整頓為「大目降故事館」,展示新化早年生活記憶及歷史小故事。
漫步感受優閒氣氛,轉入巷弄來到返鄉青年經營的塔比比多咖啡館(Cafe tabibito),充滿人情味的老闆原只想販售外帶咖啡,不料本人太好聊天,導致客人買完咖啡賴著不走,使得小店漸漸成為當地青年的聚所,若是想深入認識在地,來這裡點一杯咖啡準沒錯。
文/李佳芳 攝影/王士豪 插畫/kin lee
[文字及圖片版權屬臺南市政府所有,請勿任意下載及重製]
👀更多悠活台南精彩文章 請線上觀看:https://is.gd/YVKmEY
長榮大學 延 畢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2019-05-27影音檔
策展單位粉絲頁: M畫廊 / M Gallery
展出時間:2019/05/14-05/29
展出地點:臺北市麗水街13巷7號
李基銘主持人
助理主持人:翁穎孜、楊舒安(政戰學院新聞系學生)
本集主題:作折枝ㄧ無語 / 林昱樺 個展
訪問藝術家: 林昱樺
創作論述:
我以傳統水墨花卉的角度出發,解構傳統花卉元素並置入多元媒材,意圖使傳統水墨花卉更具有當代語彙且延續其特質。「作折枝-無語」主要探討關於社會族群的游離、人階段性的轉移等伴隨而來的脫離感;以「懸吊折枝」的形式呈現是我對傳統與當代來回對話的印證之一,亦是藉此隱喻性的圖像敘述對脫離的各種想像。 「一連串的生活碎片造就此刻的我,即使是混亂的又有何妨,它終究會歸於平靜。」
藝術家簡介:林昱樺
學歷 :
2013台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 水墨組碩士班就讀中
展覽經歷:
2012 府城美展 台南
2013 大墩美展 台中
2013 長榮大學美術系畢業展 馫煽色 台南、高雄
2014 台南大學碩士班評圖展 共宴 台南
2014 中部美展 台中
2014 高雄藝博 高雄
2014 新語彙 五人聯展 台南
2015 口嗔記事 三人聯展 台南
2017 破殼計畫 六人聯展 台南
獲獎 :
2012 府城美展 東方媒材類 入選
2013 大墩美展 墨彩類 優選
2014 中部美展 膠彩類 第二名
2018 全國美展 膠彩部 入選
長榮大學 延 畢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助理主持人:翁穎孜、楊舒安(政戰學院新聞系學生)
本集主題:作折枝ㄧ無語 / 林昱樺 個展
訪問藝術家: 林昱樺
創作論述:
我以傳統水墨花卉的角度出發,解構傳統花卉元素並置入多元媒材,意圖使傳統水墨花卉更具有當代語彙且延續其特質。「作折枝-無語」主要探討關於社會族群的游離、人階段性的轉移等伴隨而來的脫離感;以「懸吊折枝」的形式呈現是我對傳統與當代來回對話的印證之一,亦是藉此隱喻性的圖像敘述對脫離的各種想像。 「一連串的生活碎片造就此刻的我,即使是混亂的又有何妨,它終究會歸於平靜。」
藝術家簡介:林昱樺
學歷 :
2013台南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 水墨組碩士班就讀中
展覽經歷:
2012 府城美展 台南
2013 大墩美展 台中
2013 長榮大學美術系畢業展 馫煽色 台南、高雄
2014 台南大學碩士班評圖展 共宴 台南
2014 中部美展 台中
2014 高雄藝博 高雄
2014 新語彙 五人聯展 台南
2015 口嗔記事 三人聯展 台南
2017 破殼計畫 六人聯展 台南
獲獎 :
2012 府城美展 東方媒材類 入選
2013 大墩美展 墨彩類 優選
2014 中部美展 膠彩類 第二名
2018 全國美展 膠彩部 入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