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高雄加零
#一至三類與孕婦第二劑莫德納登記至8/3
今日新增12例本土病例(其中6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2例境外移入,2死亡案例。個案分布新北市6例,台北市4例,桃園市、台中市各1例。
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7月30日累計公布14,463位確診個案中,已有12,879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89.0%。
⚠️ 嘉義群聚案目前匡列接觸者98人,陰性88人,陽性10人,群聚沒有擴大。
⚠️ 現行可打莫德納第二劑:第一至三類、孕婦已施打第一劑,且至8/11前已滿28天者,請於8/3中午12點完成平台意願登記。
⚠️ 針對長者、長照機構,以及未來的學校機構等大型施打,指揮中心規劃會用平台做批次上傳預約的方式做團體施打,會儘速與地方政府討論實施。
⚠️本國籍沒有健保卡者,也能用身分證號(統一證號)、戶號登入平台預約。
⚠️ 針對第一劑過敏、不良反應者,第二劑可於平台登記不同疫苗,並開放地方政府可「指定醫療院所」更換疫苗集中施打。
⚠️ #修改平台疫苗選項、日期或取消預約登記:
1.意願登記開放階段:非本輪可預約者,於意願登記開放時段皆可進入系統修改。
2.本輪可預約且收到簡訊,若尚未預約,系統於7/29中午12點開放修改。
3.本輪可預約且收到簡訊,若已經預約,系統於8/07下午17點開放修改。
⚠️ #想登記預約高端:
1.本輪可預約但尚未預約者,系統於7/29中午12點開放修改。
2.本輪可預約且已完成預約,系統於8/07下午17點開放修改。
⚠️ #第五輪疫苗平台登記 至8/2中午12點止,新增 #高端疫苗 為選項之一,先前已登記者也可進入系統修改欲施打疫苗,我也已經修改!請大家有什麼打什麼,早點打到疫苗為上!
⚠️#高雄市七大類人員公費快篩,#教育及社政機構 由主管機關造冊統一通知,其餘類別可自行攜帶 #申請表 與 #工作證明(工作證、勞保單等),與33處社區快篩站預約快篩。
(七大類:托嬰早療身障輔具等中心、學校與補習班等教育機構、表演場館拍攝劇組、運動相關職業、美容美體、宗教場所、社區型長照機構,)
⚠️高雄市 #每七天快篩一次對象:學校及教育機構、照顧中心、長照機構、美容美體機構未打疫苗或疫苗未達14天者、演出或拍攝期間之演員、競技及運動休閒場館教練。
⚠️高雄市紓困措施延長至年底,包括公有零售批發市場使用費租金權利金垃圾費、民有市場魚市場垃圾費,經發局、觀光局、客委會委外場館、地方稅、市有地租金等原措施,都延長至年底。
若有症狀請撥打電話給以下單位:
高雄市衛生局:(07)7230250、(07)713-4000
疾管署:1922
資料來源: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高雄市疫情指揮中心 2021/8/1新聞稿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超大字體、超大音量,甚至是長輩圖,都是長輩們最愛用的設定和溝通方式!如果把長輩們在用的手機變成真人版,會發生什麼事呢?超貼切! 時代改變,手機、電腦等3C產品充斥現代人生活,長輩們為了能更親近、更了解年輕人也開始使用社群軟體。「老人文化」的長輩圖也隨之而生,在長輩圈形成一種新文化,但現在的年輕人往往...
長者長照 在 快點TV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接種完2週的時間內,一直反覆發高燒‧‧‧(#吐司去邊)
-
⭐️支持中天快來中天唯一指定電商平台-中天快點購
👉http://cti.news/FB001i
長者長照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8例本土,新北三級警戒後確診者首度降至個位數;張上淳分析平均死亡年齡約73歲,致死率下降,與醫療量能提升及投入單株抗體使用相關;北市環南市場復工須遵守六大條件】
台灣今(5)日新增28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病例,並有1例死亡。除北市仍雙位數的15例外,新北市則是三級警戒以來,首次降到個位數的5例。確診數連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指出,今日個案數是疫情以來明顯較少的一日,但是否準時解封,或將採分區解封等形式,仍然沒有鬆口,強調原則是全國一致。
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則分析了從5月11日以來,造成675名因確診死亡的案例,平均死亡年齡約73歲,致死率大量出現在60歲以上的確診者,甚至高達3成4的致死率出現在80歲以上的確診者。張上淳進一步指出,單株抗體治療藥物的投入與專責病房醫療量能的提升,顯著讓致死率下降,而確診者從發病日到死亡的平均時間也拉長,從7天拉長到2週以上。
北市三市場的群聚感染事件截至今日已累積232例確診,其中環南市場就佔了113例,而環南市場在休市3天後即將復工,指揮中心也訂出復市六大必要條件,包括進場前須有PCR陰性證明、降載市場流量一半與落實工作人員全部實名制等條件。
■新增本土28例確診,新北三級警戒後首見個位數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28例本土病例,其中13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個案分布以台北市15例最多,其次為新北市5例、桃園市3例、苗栗縣2例,屏東縣、基隆市及新竹縣各1例;其中16例為已知感染源、1例關聯不明、11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三級警戒以來,新北市首度出現單日個位數的確診者,僅剩下三重、中和、汐止共有5名確診者出現。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這5人感染源清楚,其中環南市場相關者有2人,他也指出雖然週末篩檢量降低,呼籲大家對疫情仍不能掉以輕心。
發生在屏東的印度Delta變異株群聚案,今再新增1例確診者(案15163),指揮中心表示,該名新增確診者經疫調後,疑似是6月21日乘坐確診者白牌計程車的乘客,也可能是6月26日與已確診的同事從居家隔離乘坐同車轉移到集中檢疫所時接觸。該案例於7月3日發病、4日採檢後PCR陽性確診,但因已無公共活動史,傳染風險較低。
此外,今日也新增1例死亡個案(案12752),為70多歲女性,具慢性病史及其他確診者接觸史;個案於6月11日出現發燒、呼吸困難症狀,同日就醫採檢並住院治療,6月12日確診,7月3日死亡。
■新冠平均死亡年齡73歲,當前致死率緩降不到1%
自5月11日至昨日為止,此波疫情造成675人死亡,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做出死亡個案完整分析。他指出,平均死亡年齡為73歲,當中男性佔6成4;而在死亡個案中,年齡60歲以上者佔9成,其中又有9成患者有潛在疾病。
他指出,疫情於5月初在萬華爆發後,將近7成5的確診者,發病到死亡時間平均僅1週內;而至上週7月4日為止,已有8成2的確診者病發到死亡時間已超過2週。從整體統計可以看出,死亡率從5月下旬開始大幅增加,隨後逐步趨緩,到上週致死率不到1%,可見重症個案致死率確實愈來愈低。
張上淳並分析了前百名的死亡個案發現,有高達78名有多項慢性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顯示患有慢性病確診者的致死率的確有較高的狀況。在整體數據中,49歲以下的低年齡層,染疫者死亡率不到1%。但隨著確診者年齡上升,50至59歲的死亡率為2%,60至69歲死亡率增加到6.6%,70至79歲死亡率則升高到15.3%,死亡率最高的是80歲以上的年齡層,為34.6%。
關於台灣死亡率偏高的說法,張上淳也解釋,統計中可見有簽署DNR(註:Do Not Resuscitate縮寫,指的是病人或家屬簽署同意書, 在病人臨終前不施予心肺復甦術急救)拒絕急救的死亡個案,將近20%,因此後續治療沒辦法持續進行,但這也是考慮到患者年齡偏高,插管將帶來極大痛苦等因素,因為光以北市有DNR紀錄的死亡個案,平均年齡就高達75.8歲,且半數都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腎臟病等慢性病。
張上淳指出,致死率的趨緩,跟專責病房的醫療量能增加,與單株抗體藥物緊急引進後的成效顯著有關。他指出6月19日後開始投入單株抗體的使用,至7月1日為止,共有64名確診者使用,顯示確診者從病發到死亡的時間增加與致死率大幅減少。
他也指出,未來公費治療用單株抗體使用條件,將用在未使用氧氣且發病7天內的確診者,且有下列風險因子下使用:
1、年齡大於65歲
2、年齡大於55歲,且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慢性肺、腎等影響免疫功能疾病。
3、孕婦
4、主治醫生認為需要,經網區指揮官同意後使用。
另外針對確診者康復後施打疫苗對策,張上淳則是建議可延到3個月後再行施打,因為研究指出,確診者重複感染機率低,打一劑就可產生很強的免疫加強效果,抗體就夠高;也有學者主張,確診者只要打一劑就足夠,但目前國際上還沒有定論,不過由此可知確診者接種第一劑疫苗後,第二劑施打間隔可以拉長。
■第二波莫德納89萬劑疫苗今配發,疫苗預約系統明上路試辦
繼第一波疫苗配發後,第二批89萬3,900劑莫德納疫苗也在今日配發,以新北市獲發16萬5,200劑最多,其次是台北市12萬4,600劑、高雄市10萬2,060劑。此批疫苗是按照64歲至74歲長者的20%人口數配發,目標對象包含高齡長者、長照單位和洗腎患者等高風險族群,盼能接種超過50%的該族群人口。
指揮中心也宣布,由數位政委唐鳳操刀的「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已經經過與各縣市的協商,會在全國防疫會議中再度進行討論修正,預計由金門、連江和澎湖離島,先做小規模試辦,明日上午9點30分會正式對外說明登記與預約流程,希望以此提升接種效率。
在提高疫苗覆蓋率上,陳時中也強調,考量整體疫苗供應量為前提,儘快開放青壯年接種疫苗,目前250萬劑莫德納疫苗可涵蓋65歲以上、第一到第三類風險人員。但有消息指出AZ疫苗較不受高齡者青睞,是否開放其他對象施打?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目前中央還有6萬劑、各縣市還有約11萬劑AZ疫苗,是預備第二劑接種使用。陳時中則補充,若AZ疫苗施打狀況不彰,完成意願調查後,就會開放往下接種,「沒道理把疫苗放在原地空等。」
■台北三市場確診達232例,復工須遵守六大條件
針對台北市三市場群聚感染事件的後續發展,指揮中心統計,包含今日環南市場新增的1例確診個案,總案例數達到232例,情況仍需要密切注意,因此將再度於8日對環南市場全員進行PCR檢測,預估篩檢2,800人。另一方面,北農第一果菜市場也將於9日進行熱區人員的篩檢,人數上看1,300人。為斬斷傳播鏈繼續擴大,並新增67個攤位封攤,匡列隔離72人。
由於市場仍屬於民生必需,明天環南市場停市3天的時間將到期,指揮中心也訂出復市六大必要條件,交由前進指揮所監督查核後責成市場辦理。陳時中說明,這些措施包含進場查驗PCR陰性證明、固定工作人員必須佩戴口罩及面罩、降載人流至原先50%、進行各樓層動線分流、各攤位工作者實名登錄與落實工作人員健康監測。為加強人流控管,市政府資訊主管與市場管理者也正進行實務討論,推動市場入場證明資訊化等方式。
(文/孔德廉 ;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戴淨妍;攝影/余志偉、陳曉威、楊子磊、林彥廷)
#延伸閱讀
【被冷藏的疫情熱區──揭開北農群聚風暴,大到追不了的隱形傳播鏈】https://bit.ly/3zX2e9D
【報導者Podcast──報導幕後|追出北農隱形傳播鏈,記者看見的防疫「邊緣人」心聲】https://bit.ly/3h8o6HA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疫苗 #疫苗預約系統 #莫德納 #Delta變異株 #北農 #環南市場 #傳統市場 #群聚感染
長者長照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超大字體、超大音量,甚至是長輩圖,都是長輩們最愛用的設定和溝通方式!如果把長輩們在用的手機變成真人版,會發生什麼事呢?超貼切!
時代改變,手機、電腦等3C產品充斥現代人生活,長輩們為了能更親近、更了解年輕人也開始使用社群軟體。「老人文化」的長輩圖也隨之而生,在長輩圈形成一種新文化,但現在的年輕人往往認為那是種困擾。你認為呢?
影片授權:喬瑟夫 ChillSeph (https://youtu.be/fOYjT2C44Kg?list=WL)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長者長照 在 蔡錦賢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蔡錦賢
由投石機二號發佈 · 10月31日下午12:05 ·
【增設托老中心,照顧年長者】
💡老年人口佔了新北市的12%,每一年都有兩萬名老人增加。為了因應老年化社會現象,政府推出「長照2.0計畫」阿賢於議會極力爭取 #設立托老中心 並增加長照服務志工及輔導民眾加入長照人員,取得專業證照,而在石門、三芝、淡水、八里這四區中,目前只有淡水、八里兩地區各設立1所托老日照中心。
-
⚠阿賢調查發現四區的老年人口數已達三萬多名,只有在淡水、八里兩間托老中心,根本是不夠的,子女需要外出上班賺錢,無法在家中照顧長輩,卻又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請看護一個月薪水就沒了,怎麼養家,更何況如果是行動不便的長者、沒有伴侶的長者、老年痴呆的長者,獨自在家發生狀況,或自已走出門走失了該怎麼辦?
-
✨如果,這時有日托照顧中心,有專業人員照顧長輩的三餐及注意身體狀況,還會教導長輩學習成長,每天和同齡的人相處在一起,相互陪伴,讓他們每天快樂的生活,也會延長老化現象。
-
✊我們石門、三芝、淡水、八里老年人口數佔據許多,更需要這樣的托老中心來減輕子女的負擔及問題,阿賢未來將爭取增加四區的托老中心設立,照顧長輩的老年生活,也照顧年輕人的家庭生活。
長者長照 在 蘇貞昌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Lokah! Sāicelen!
前幾天,我拜訪三鶯地區的峽美拳擊隊,這些小拳擊手缺乏適當的場地,仍然屢屢在各大比賽中取得優秀成績。這些小拳擊手提醒我,政府一定要做得更多、更好。
我提出「原民五新政」,我要從設置集會所、培訓原民青年、部落長者長照、行銷原產、文化傳承補助返鄉五個面向,讓新北市政府可以更積極、更實際地協助不同地區、不同需求的原住民,這是我對原住民家人的承諾。
原住民族的文化保存、人才培力、長者照護、自治權利,未來,市政府要更積極推動,做得更好!這才是我們一起紀念8月1日,原住民族日,最好的方式。
#新新北 #一千萬人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