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主題分享 3. 發行低票面金額與無票面金額股票對創業者的影響 】
Hello 我是 AppWorks 分析師 Norman,八月 AppWorks 專頁的責任編輯。
過去兩週,我和大家分享了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與非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的差異 ( 連結:https://bit.ly/2PAtbdk
) ,以及常見的國際創業者來台設立營業據點類型 ( 連結:https://bit.ly/318Un9C ),如果錯過了可以點擊上方連結參考。
本月的第三篇文章,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發行低票面金額與無票面金額股票對創業者的影響。如果你是創業者,也許你曾耳聞這種新型態的股票發行方式可以使公司募集資金過程更順暢並能更自由地規劃股權分配,但這樣的設計究竟對股份有限公司有什麼影響呢?
依照以前的法律規定,投入的資本應分為股份,並載明每股金額 (股票面額),就是俗稱的面額股;又因主管機關以前規定公開發行股票公司的股票面額均為新台幣 10 元,於是就有了大家對股票面額需為 10 元的既定印象。然而,公司法規定股票的發行價格不得低於股票面額 (不得折價發行) ,這意味著股票面額勢必為公司發行股票的最低價格。
這會造成兩個問題:獎勵員工認股與投資價格困境。第一個是,創業者沿路發現了好的夥伴希望透過釋出部分股權招募人才,但面額 10 元的限制,將使入股的資金要求大幅提升,使用技術作價又有許多法規限制。第二個則是如何拿捏增資價格與釋出股權的困境。當創業者開始進行募資後,過高的每股價格容易導致投資人對 IPO 後期待的報酬下降,進而對投資卻步;反之,若以較低的增資價發行新股,股權又容易失去太多。舉例來說,創業者若一開始決定拿出 4,000,000 元創業取得 400,000 股 (股票面額 10 元),若有潛在投資人願意掏出 12,000,000 元投資。若創業者只願意釋出 20 % 股權,投資人每股取得的成本將是 120 元。但一般投資人大多期待早期階段投資需要有 10 倍報酬,那日後出場的交易價預期將是每股 1,200 元,是台積電最高歷史成交價的近三倍。更何況是參與後續輪次的投資人,會需要以更高的價格取得股權。然而,如果投資人每股取得的成本是 40 元,那在第一輪創業者就已經將 42.85% 的股權讓出去了,這會使日後的募資更加難以進行。
幸好,台灣公司法經歷了一系列修正後,不再有股票面額僅能設定十元的限制,使創業者得以低面額 (如象徵性的 0.0001 元) 發行股票,或是發行無票面金額股票。在無面額股的設計之下,股票的發行就沒有所謂的最低發行價格限制,創業者可以更彈性地決定股份發行價格,進而設計對資金要求相對不高的的認股方案以招攬或留住夥伴,也免去技術股作價課稅的問題。同時,股票無面額亦允許創業者依公司不同業務發展階段,採行不同的股票發行價格,這樣一來,儘管創業者一開始並沒有相對充裕的資金,但在各階段募資時仍能保有一定持股比例而不失去主導權與經營權,但又不至於讓買賣雙方對交易價格有過大落差。若使用上一段的例子來說明的話,創業者一開始同樣拿出 4,000,000 元創業,但以 0.1 元發行無票面金額股票取得 40,000,000 股。這時對潛在投資人來說,同樣獲得 20% 股權,但這樣的設計投資人只需要以每股 1.2 元認購即可。透過無票面金額的制度,創業者可以更方便、更有彈性得去規劃股權結構並決定發行價格,同時也不會讓創業沒多久就失去多數股權,面臨幫人打工的困境。
但是,因為台灣公司法規定,當公司稅後賺錢分配盈餘時,必須先提撥 10% 作為法定盈餘公積 (白話文:政府強制要求企業提列的準備金以填補虧損),直到提撥數額達實收資本額時為止。若發行無票面金額股票,這時創業者會面臨一個問題:財務報表上不斷膨脹的實收資本額。接續上述例子,若創業者採發行無票面金額股,以每股 1.2 元發行新股完成募資後,這時公司的實收資本額將是 16,000,000 元,總發行股數為 50,000,000 股;然而,若是創業者選擇以低票面金額 0.1 元發行股票,同樣以每股 1.2 元發行新股,總發行股數仍保持 50,000,000 股,但募資完成後的實收資本額卻會是 4,000,000 + 10,000,000 * 0.1 = 5,000,000 元。剩餘的 11,000,000 元則是會進入資本公積 - 溢價發行項下。
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法定盈餘公積原則上只能填補營運虧損,縱使在公司無虧損的狀態下時可例外依規定發放新股或現金股利,但發放金額只能以超過實收資本額 25% 的部分為限;相對而言,資本公積 - 溢價發行在公司無累計虧損時,則可全數以新股或現金股利發給股東。而隨著募資的輪數越多,意味著財報實收資本將膨脹越多,若企業採無票面金額發行股票,那企業將有部分金額需要一直提撥至法定盈餘公積,不得任意使用。故在資金運用上,顯然採以極低面額發行股票會較發行無面額股票來的有彈性。
最後,而目前台灣上市櫃的公司中,還沒有公司是採無面額股票制度的(股票面額不為新台幣十元的例子倒是已經有了) 。如果創業者日後有以無票面金額股規劃上市櫃的打算,可能也會需要花較多時間與主管機關溝通和審查。
總結來說,無票面金額股票的確在某方面解決了創業者釋出股權的困境,但在現行規定下仍舊有其不完善之處。但在修法後,股票票面金額其實某方面已形同虛設,創業者採用發行極低票面金額股票即可避開前開段落提到的問題。此外,依規定公司採發行無票面金額股者,不得轉換為票面金額股;但公司卻可經股東會特別決議將已發行之票面金額股全數轉換為無票面金額股,這也是創業者在設立公司前需要考慮到的。因此,創業者在創業初期設立公司之際,建議可先發行低面額股票,之後再調整各輪股票的發行價格並依據需求進行股票的分割或合併調整股權,可能會是現行制度下較為適當的做法。
這週的分享就先到這裡,如果有不清楚、需要進一步說明的地方,歡迎留言,也歡迎繼續關注我下週的分享。
Image by Gerd Altmann from Pixabay
By Norman Chi, AppWorks Analyst
閉鎖型公司技術入股 在 臺北市產業局-創業台北 StartUp Taipei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民國20年就上路的《公司法》將出現革命性修法。
為賦予新創企業彈性與活力,將來公司籌設,出資將不只限現金(可以採技術入股的概念);也能發行「無面額股票」;只要各方同意,你家餐桌也可以隨時召開股東會、董事會。
《公司法》翻修將朝「閉鎖型公司」的思路進行,讓公司「大小分流」,公開發行的大公司由《證交法》規範,非公開發行的小公司給予彈性,避免政府過度干預與框限中小企業。
閉鎖型公司技術入股 在 蔣萬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3月4日的第一次總質詢,我秉持理性問政的態度,以「重拾臺灣競爭力」為質詢主軸,就臺灣要如何吸引資金、留住人才等議題,向張院長提出質詢。
去年為了讓科技與專業人才可以用非現金方式入股,活絡創業環境,公司法增訂了「閉鎖型公司」專章。推行了近8個月卻僅有62家成立,但與同時期有2,7000多家公司設立登記相比,閉鎖型公司設立家數太低。原因之一是政府對「勞務」、「信用」入股設立了上限門檻,這不啻是在高速公路上加上「速限30」的限制。政府的態度既然以「興利」為目標,應儘速讓法規制度與國際接軌,創造「閉鎖型公司」,而不是「閉鎖型國家」。
另外,基於扶植國內新創產業,促進臺灣與美國矽谷間人才、技術的交流的理念,透過民間與政府力量成立的「臺灣矽谷科技基金」,預計募資3億美元資金,政府既然出資四成,是否投資在臺灣新創公司比例,也不能低於四成?如此才能真正符基金設立的目的。
最後,臺灣的經濟成長,是靠勞工朋友一同打拼,每一位人才都彌足珍貴。我知道勞工朋友們,長期以來面對「低薪」、「工時長」的問題,雇主濫用「上班打卡制、下班責任制」,導致許多勞工超時工作,進而過勞事件頻傳,這必須要趕快解決。我認為短期治標作法是「加強勞檢」,政府應補足勞檢人力;長期目標是「讓雇主遵守勞基法」,建構良好的勞動環境。未來我會持續監督勞動部,也請勞動部儘快拿出方案改善,讓臺灣擺脫「過勞之島」的惡名。
雖然日前引發討論外籍白領來台工作的議題,因為時間因素,沒能完整質詢。但我希望、也會強力要求勞動部,任何政策的推動,要用更精確、更縝密的方式,評估利弊得失,並與外界溝通後再推行。不要再有事前考量不足,政策推行到一半突然暫緩;或者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以個案方式解決的狀況出現。
第一次的質詢,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強跟改進,也謝謝大家的指教與建議。我會與團隊伙伴不斷檢討與改進,把民眾的心聲傳達給政府,讓我們重拾臺灣競爭力!
閉鎖型公司技術入股 在 宇法知識工程網, profile picture 的推薦與評價
【考生噩耗】 公司法將全面翻修2016-10-25 01:03:14 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台北 ... 修法後籌資彈性化,出資多元化(可技術入股、勞務入股),另原本只適用於閉鎖型公司 ... ... <看更多>
閉鎖型公司技術入股 在 問問會計師!要募資,閉鎖性股份有限公司有幫助嗎?家族企業 ... 的推薦與評價
(00:45)Q2 鼓勵新創 公司 創新而開放多元股權設計(02:00)Q3 閉鎖性股份有限 ... 公司 可以轉成 閉鎖型 (股) 公司 嗎?(10:34) Q10 總結:如何利用閉鎖性 公司 的 ... ... <看更多>
閉鎖型公司技術入股 在 閉鎖型公司放寬技術入股促網路新創產業 的推薦與評價
行政院會今通過經濟部擬具《公司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行政院長毛治國表示,有關建立創新經濟與網路經濟環境的相關法案中,第三方支付專法《電子支付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