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藍橘子10歲生日】
十年前的今日,凌晨2點,我寫了第一個故事。
那個年代,香港網絡小說興起,有幾套作品改編成電影,帶動起整個氣氛,每年書展都有幾十本新書,幾十個新作者出版。各大出版社去「高登討論區」搶人,我也是幸運地被拾回來的。
又過了幾年,歡樂時光過得特別快,熱潮冷卻下來,我也被現實這個鬧鐘從魔幻的夢境喚回現實。
醒了怎麼辦?乖乖工作吧,做夢也會餓,覺悟到「作家」只能當興趣或夢想。
熱潮冷卻,沒錢賺了,很多作者都被出版社拋棄。
《沙丘》中鄧肯有一句說話非常深刻:「夢境創造故事,但所有重要的事只在清醒時發生。」
香港是文化沙漠、紙品出版是夕陽工業、做作家會乞食、做出版會破產,這堆冷嘲熱諷聽過不下百次。
如果你認命,就會是真話。但只要成功改變,以上就變成謊言。
改變生態,由自己開始,至少我要靠作品養活自己。
2016年,我住在旺角的劏房,樓下是行人專用區,每星期六、日有大媽唱歌。每晚半夜我都會帶狗狗散步,在深夜的旺角漫步,好好整理思緒。
2017年,我全職寫作,但只是靠KOL的身份以廣告收入維生,我什麼工作都會接,廣告、漫畫、劇集、電影劇本什麼都寫…周遭所發生的一切,都成為我創作的養分。
所以我的名片,職位是文字雜工。
我不滿足於此,因為我的目標是靠自己的作品維生。於是在2018年,與幾個作者朋友成立出版社,自己印刷,自己擺書展,自己寄書,只放網店不放書店。
部分商場每年秋季特價都會舉辦小型書展,因為我們沒放書店所以沒法參加,但沒關係~我們不斷有跟小市集合作,增加銷售量。Patreon的收入幾乎全都拿去投放在出版和每年書展的洗費。
訂閱Patreon:https://www.patreon.com/Bluegodzi
做開荒牛有風險,但路被踩平了,其他人便會更容易走。
2018年,我擁有自己的家庭,靠作品成功養活自己,養車養樓養狗。我想證明給所有人,做作家不會乞食,希望大家都放心投入這個世界。
有很多新作者都會Inbox我,問關於寫作、關於出版的問題,的確香港沒有一條明確的路,大家都是撞出來的。
所以2019年決定開辦創作課程,我不能保證學會了就能成功,但我會教你避開失敗,少走一些冤枉路。
可惜課程疫情停辦,今年8月重開,本來只打算開一班,結果四班都爆滿,9月也爆了。
10月會走入校園,自己也要趕小說,所以會縮減至兩班,所以一直沒有公開招生,有興趣的可以Inbox我。
課程內容:
•長篇短篇小說劇情方程式
•立體角色人物設定
•網絡創作秘訣
•日常靈感轉化
•出版小說注意事項:印刷成本、紙質、編輯、design
課程:共3堂,每堂2小時
時間:
逢星期一(8~10PM)*實體課
逢星期三(8~10PM)*網上Zoom課程
地點:旺角
*完成後將有証書頒贈
有興趣的可以Inbox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Topaau土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深水埗大南街近年成為年輕人的「夢想街」,新晉的咖啡師、陶藝師、花藝師、皮藝師…不約而同在此找鋪位築夢,每逢周末,引來一街藝文人士,好不熱鬧;然而,在大南街阿里皮藝創辦人 Alvin 的眼中,這裡一直在蛻變,仍記得 2014 年初進駐此街時的冷清情景,那時人流不多,充斥著為商家服務的批發店。為方便同路...
開荒 作品 在 飛鳥涼不涼的遊戲營運觀察小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聊聊遊戲"作品性"與"產品性"衝突中的一些啟發】
遊戲葡萄這篇NExT Studios團隊的訪談,非常值得一讀(#原文在留言處)。建議對於遊戲開發有興趣,或是有機會接觸開發團隊的朋友都看看。
遊戲研發過程中,常常是作品(作者中心)與產品(用戶中心)的拉拔。一個遊戲太往用戶考攏時,容易失去靈魂,湮滅在市場的產品中;但一個遊戲完全從作者本身的想法出發時,也容易迷失方向最終無疾而終。
一個好的遊戲,勢必要平衡作品性與產品性。
本文提供了許多管理孵化作者遊戲時的經驗,以下列出我個人特別有感的部分:
●在遊戲孵化前期不需要很多人,因為大家的想法與喜好都不一致。最好找到志同道合,審美與愛好類似的人,譬如三個,這樣才能有效率在前期把方向找出來。
這點其實跟遊戲行銷創意發想很類似,以我個人的經驗,找一堆人經驗背景都不同的人,一起創意激盪某個點子的效率非常低。最終好的創意都是某幾個人主導產生的。
●把想法從0=>1做出來的過程很艱辛,並不是每個有熱情的人都能承受。不斷反覆推翻重新驗證的辛苦,遠超過大部分人的想像。有些人就是適合開荒,有些人就是適合把成果放大。
這邊也講講我自己的觀察,大部分的人工作3~5年後,能力類型就已經固定了。有些人偏向創意、有些人執行力強、又有些人溝通能力特強;全能的人才很少,每個人都有相對應的優點與缺點,要求大部分人在工作任務中快速改善自己的弱點,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團隊要找到自己的創作動機,才有辦法產生自驅力。動機包括解決目前市場上同類型玩法的缺點(產品思維),或是提供玩家完全不同的遊戲體驗(作品思維)。
●研發過程中"迷失自我"是很正常的,透過遊戲測試是確認自己想法的一個方式;而找到相同喜好的玩家組成同好群進行對話,則是在迷失時能跳脫現況,讓玩家扮演"自我",找回最初創作熱情的好方法。(鬼谷八荒的製作人就充分利用這種方式)
●和玩家保持聯繫的另一個重點是,有一個客觀對於產品的判斷標準。當團隊和外部的交流斷了,做遊戲就容易變為滿足領導或同事的喜好,即使自己不喜歡,也還是硬逼著上線。當一件事情是為了符合外人期待去做時,就容易扭曲變形遠離事情的本質。
●孵化者的眼界就是團隊的上限。同理,領導階層就是一家公司的上限, 而主管就是一個部門的上限。遊戲產業變化如此之快,領導者必須要有不斷拓展自己的覺悟。
希望以上對你有所啟發。
開荒 作品 在 Agnes Chee謝嫣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信報》專欄
創意菠蘿鮑
認識置地廣場唐人館總廚張嘉裕多年,他自稱廚長,我們就廚長前廚長後地稱呼他。廚長一向鬼主意多多,所創的菜式屢帶來新意,只是有時候手法傾向於譁眾取寵,有點「語不驚人死不休」,譬如他最早期的麻辣炸子雞,在鋪滿辣椒的石鍋上菜,辣椒被石鍋的熱氣蒸出辣氣,薰得嗆死人,叫人走避不及,所有領教過這點的朋友,都印象深刻。
幸好張嘉裕有種知恥近乎勇的個性,能夠謙虛吸取意見不斷改進,現在他的麻辣炸子雞出場方式已是馴化版本,但食味更好了,可見他對於味道有更踏實的追求。此菜用三黃雞製作,雞腔內塞滿川式香料醃製入味,吊起風乾,上辣椒「皮水」;臨上桌前澆淋自家煉製的辣油將之炸熟,因此名為麻辣炸子雞。這道菜濃烈熱情,以辣油澆淋炸熟的雞皮額外香脆(根據廚長大方分享,因為研製此菜,他無意中發現,辣椒「皮水」裡的辣椒素成分,可以令皮脆效果更持久),啖啖雞肉都散發恰好的香辣味,還有配菜的啤酒野山椒炒雞雜把惹味程度推進一把,叫人吃得十分過癮,所以頗受嗜辣的食客歡迎。
廚長返港執掌置地唐人館之前,在國內呆了十幾年,上海、北京這些大城市的中菜戰場他自然進駐過,甚至連偏遠的內蒙呼和浩特他都去過當開荒牛!人生不會有白走的路,這些背景令他累積了很好的視野,他對中菜不同菜系的瞭解來得寬廣且深入,所以他許多具有個人風格的菜式,都是中菜體系內的融合,譬如上述的麻辣炸子雞,便是川粵合流的作品。他還有不少創作,是滬粵、京粵fusion菜式,叫人耳目一新。
熟客找廚長寫菜單總有驚喜,最近跟一班金融界食家朋友到唐人館晚飯,他端出的隱藏菜式,是「菠蘿鮑」!沒錯,就是香港特色美食菠蘿包,夾著一個鮑魚,成為迷你三文治版本的「菠蘿鮑」!在座各人看見這個菠蘿鮑都不約而同一陣傻笑,因為實在太有gimmick了!其中一位朋友K君便拍照便開玩笑:「富臨飯店看到這個菠蘿鮑應該會好嬲,嬲自己點解諗唔到!」呵呵!
噱頭歸噱頭,廚長研發此菠蘿鮑是非常認真的。他當中廚之前是一位麵包師,所以做麵包的部分難不倒他,配方由他親自操刀,實驗過好幾個版本後才定案,是夜每位客人都對包身的鬆軟度、恰好的香甜度讚譽有加,不枉做過那幾年的麵包師。鮑魚是核心,更是不可怠慢,廚長說,不管是日本吉品、罐頭澳洲鮑、南非和大連鮮鮑等各式各樣的鮑魚都試過,不同鮑魚還以煨、煲、蒸…..等不同方法炮製,看看哪一個的做法跟菠蘿包吃起來最對味?因為鮑魚必須跟麵包的味道有個連結,所以廚長還試了不同醬汁:沙爹、黑椒、芝士、洋蔥……來配搭,但火花不大,反反覆覆實驗後,最後決定採用大連鮮鮑,用傳統方法煲扣至軟糯入味,上桌前再以牛油煎香過。
一開始廚長做的是「密實版」,整個菠蘿包包住餡,咬開時才會見到鮑魚;後來經過試吃對比,決定做「打開版」,把菠蘿包做得小巧些,切開,把鮑魚夾進去,更像傳統的菠蘿油,只是把兩塊厚牛油換成了鮑魚。如此費煞心思研發,這菠蘿鮑確實在趣味滿載中不失美味;據悉,廚長把菠蘿鮑定位在點心的菜單上推出——可以預見不難成為潮流產品,食客的打卡之選!
圖解:
置地唐人館的菠蘿鮑,上桌時大家先是一怔,意會過來時便一起笑出來。
#菠蘿鮑
#張嘉裕
#置地廣場唐人館
#landmarkchinatang
開荒 作品 在 Topaau土炮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深水埗大南街近年成為年輕人的「夢想街」,新晉的咖啡師、陶藝師、花藝師、皮藝師…不約而同在此找鋪位築夢,每逢周末,引來一街藝文人士,好不熱鬧;然而,在大南街阿里皮藝創辦人 Alvin 的眼中,這裡一直在蛻變,仍記得 2014 年初進駐此街時的冷清情景,那時人流不多,充斥著為商家服務的批發店。為方便同路人以零售方式購買手工皮革工具、配件,他毅然辭去正職,選址 189 號鋪,創立大南街首間皮藝零售店 — 阿里皮藝。Alvin 憶述六年前搬入大南街時,因小店的裝潢跟銅鑼灣潮店相若,在舊鋪堆中鶴立雞群,故不少街坊好奇問他「嘩!你為何將銅鑼灣店鋪搬至此?」原來,他想一改大南街批發業的夕陽形象,為老街注入年輕活力,吸引新一代消費者前來逛街,順道分享他鍾情的手工皮革文化。
2009 年,是 Alvin 的人生轉捩點,這一年,他在市集認識手工皮革,驚覺原來皮革產品可以手作,而非只在工廠生產,自此以後,開始埋首鑽研手工皮革,「我不喜歡一模一樣的東西,喜歡有變化、有瑕疵的事物。」而充滿個性的手工皮革品正好滿足他的需求。一路走來,Alvin 坦言這條皮革路有甜也有苦,曾因客人嫌他做的手作皮革銀包物非所值而感到沮喪,「只怪大部分消費者被大品牌洗腦」明白客人眼見手工皮革銀包跟大品牌的價錢相若,難免會有所質疑,他解䆁手縫皮革品矜貴在於度身訂製,皮革、蠟線…全由顧客自訂,同時慨嘆人們往往忽略皮藝師背後的努力,如:起紙樣、裁皮、一針一線縫製…繁複的人手縫造工序,只以眼前的製成品去衡量其價值;然而,他仍心存希望,相信自有懂得欣賞的人,他們定能明白手縫皮革品的真實價值。
#阿里皮藝 #AlriStarLeatherFactory #手工皮革 #零售店 #深水埗 #大南街 #夢想
阿里皮藝
地址:深水埗大南街189號地鋪
==============================
土炮好片,馬上訂閱YouTube: http://bit.ly/2H7BpYW
==============================
如有各區好人好事、小店情味故事、本地攝影作品、社區有趣大小事等等,歡迎Inbox土炮報料,有機會在專頁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