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與新竹點亮一盞燈!』
大家行車之餘有注意過新竹市路旁的路燈嗎?最近有眼尖民眾發現,市區內竟有以日本花式溜冰選手 #羽生結弦 字樣的路燈,就坐落在熙來攘往的熱鬧馬路邊;還有署名「愛國者」的路燈認養人,也透過認養機制,每年認養雙位數以上路燈超過十年,已經成為用路人黑夜的守護者。
市府推出「#路燈認養」而且可以自己選定路段、路燈的活動,市民創意發想,讓認養路燈變的公益又有趣。有人為自己的偶像認養路燈,有人廣告企業,有人留自己的大名。知道這個有趣的活動後我第一個念頭,是想幫孩子登記認養!
【為孩子點一盞燈?】
一年花1,000元的小錢認領一支路燈,不僅促進道路安全,更是培養小朋友公共意識的大好機會。由於新竹市雙薪家庭普遍,接送兒女下班的時間也隨著下班時間延後,擁擠而雜亂的校園周遭在日落時分,更需要完善的照明,一來確保用路人安全駕駛,二來更確保每一個等候父母或是安親班接送的學童,可以清楚地被看見,上下學的安全才更有保障!
邀請各位市民朋友,依兒女的數量,一人認養一盞路燈,還可以用小朋友的姓名綽號登記,藉此機會教育孩子對於夜間照明、公私協力甚至是市政建設的參與感。也歡迎公司行號或是私人單位及民間社團,更多關心道路安全的市民朋友一同認養,一起為新竹市點亮更多照亮黑夜的光明燈!
#認養路燈真有趣
#參與公益有意義
#跟孩子聊聊想認養哪裡的路燈? 🥰
更多討論,請上臉書社團 🤡新竹同學慧。
即刻認養路燈:https://pipe.hccg.gov.tw/hcpipe_case/light/light_background.aspx
同時也有4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普通女子 孫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你是三寶嗎? 這次首度嘗試了線上街訪 來看一下各位馬路三寶的離奇故事~.~ 1:37照片誤植為金龜子,應該是獨角仙才對啦 --------------------------------------------------------------------------- 【本影片與@新竹縣政府 ...
關心道路安全 在 守望家園.改變金門-董森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在公聽會前就寫下了這篇差不多2000字的個人意見表,但是礙於時間因素,公聽會當天並沒有講完我這篇事前寫下的稿子…以下是我針對環島北路拓寬的意見。謝謝!
任何的工程絕不是做或不做,一個工程怎麼做?比要不要做更重要。再大的工程,只要投入預算,就可以啟案,但做了之後有沒有改善,還是浪費公帑又破壞環境,需要大家一起思考。對此,個人僅對本案提供一些意見:
首先,本案自108年底於盤山村召開居民說明會,到第二場公聽會足足一年多,請問規劃團隊有依據上次說明會民眾意見,進行任何調整嗎?就工務處所提供簡報資料,實在是看不出來過去一年多以來規劃團隊有認真納入民眾意見!如果所謂公聽會開了等於沒開,那開說明會的目的是什麼?豈不是在製造對立?
其次,道路拓寬的理由是解決道路交通安全問題,但是主辦機關跟規劃團隊,自始至終都無法舉證車流量及交通事故與路寬的關聯性。這一點,我就舉例交通隊的資料給大家參考一下。根據交通隊104年到109年的統計資料來看,金門道路交通事故,大多是「未注意車前狀況」、「未禮讓」等駕駛人行為居多。交通隊的分析與建議,大多是「降低道路時速」,而縣府卻經常以「道路拓寬」,宣稱可以改善道安問題,大家都知道「道路拓寬後,同時也會提高時速」,以環島北路1段拓寬後為例,肇事比例從4.52%、3.59%、3.32%、4.30%,拓寬後反到飆升到7.14%(107年)、5.20及5.07!縣府用道路拓寬來解決道安問題,這不是緣木求魚的做法嗎?
環島北路不僅只有金寧鄉在使用,木麻黃林道到底是金門的資源還是負擔?請大家去思考?現在金門重大道路路段僅剩環島北路有木麻黃林道,是軍民共同的戰地意象與金門的觀光資源,而且過去林務所也曾進行補植工作。二十餘年來,讓遊客印象深刻的從來沒有縣府宣稱的補植美觀的道路,在多數居民跟遊客的心中,最能代表金門道路景觀的依舊是木麻黃道路。我們能否善用這樣的特色,營造觀光效益,應該更是道路規劃的重點。
一、 根據林務所的資料統計,該所從103年開始針對環北路木麻黃進行非破壞性檢測,這次的檢查結果要移除的有4株,得持續監測的48株,暫無危險的有38株,這些問題的發生主因跟這幾年的道路修繕及溝渠挖掘傷害有關。也說是說,有危險的行道樹,林務所已先行伐除,該所十多年來也陸續進行新樹的補植作業,剩餘的樹木應該都是健康狀態。
二、 行道樹的安全與否在於管理與維護,沒有健全的管理疏伐,任何樹都會有蛀蝕與落枝的危險性。另外,金門除了榕樹、黃連木與刺桐之外,行道樹幾乎沒有百年以上的樹種,就算後期要新種,也要看金門的環境合不合適?有沒有照顧及妥善管維。此外,現存於環島北路的木麻黃都捱過88年的丹恩颱風及105年的莫蘭蒂颱風,按適應與演化理論來說,林務所更應該保全這些經過自然災變汰留下來的樹種,因為他們是目前最適合金門氣候狀況的樹群。
三、 簡報單位在上次公聽會舉證車禍次數,但該筆資料卻在此次公聽會中完全消失,當時該筆舉證資料對照有誤,用1年5個月比10個月,不同的期程做對照,引起民眾質疑資料不全,但為何這次卻完全沒有舉證。而簡報中的車禍酒駕事故,如果我們反面思考,路面拓寬沒有機車、汽車道分離,那可能傷亡的反而是機車或是路人,不是嗎?
四、 根據金門交通事故的統計資料,拿103-107年十大易肇事路段,環島北路1段在107年中完成拓寬後,肇事比例從4.52、3.59、3.32、4.30飆升到當年度的7.14,以及5.20、5.07%,請問相關單位該怎麼解釋肇事率居高不下的問題?除了砍樹拓寬道路之外,是不是還有其他的改善方法?觀光處交通行政科、縣警局交通隊應該要出席與會,並與相關單位討論改善方法,同時在簡報中呈現才對,我相信沒有人不關心道路安全,但除了拓寬道路之外,總要說明如何的改善措施行車才會安全才對!
五、 在簡報部份,建議方案和施工手法描述完全不符,表格中說鎮西前段往南拓寬,過鎮西彎道改為中央兩邊等距拓寬,結果同一表格又說喬木全區移除新植,那這樣前段單側拓寬的用意何在?
六、 簡報第11頁劃說明的路段在鎮西路段前方,明興汽車保修中心路段,但那其實是道路的北側,並非南側!請問工程顧問公司的專業水準何在?簡報建議在鎮西路段後方等距拓寬,但實際走訪後,可以發現左右兩側的金露花等植栽就佔去2公尺左右的距離,相當於機車道的大小。
七、 108年底的說明會簡報中,建議開工日(日曆天)與本次完全不同,舊的簡報資料是110天,新的是175天。鎮西後的路段舊的是220天、新的是300,請問差別在那裡?就算林務所多35個(本來是15-25)工作天,也不可能增加那麼多工作天,請問工程顧問公司的專業水準何在?
八、 簡報中的黃冠中建築師事務所、亞聯工程顧問有限公司不是得標單位,卻掛在簡報首頁當中,是不是製造實績給其他廠商?工務處應該要進行瞭解。
九、 本人親自走訪過林務所的樹木銀行,當初前縣長陳福海在進行環北三段拓寬時曾宣誓要把樹種回來,結果移植至當地的樹木幾乎全軍覆沒,也沒有看到相關單位的回植行動,而此次簡報中的樹種如移植,請問移植的樹木保活率能夠有多少?還是根本就是送死?
十、 根據金門都市計劃,環島北路路寬設計為30公尺,就算此次拓寬完成,未來一樣會面臨道路拓寬問題,屆時私有地必然奇貨可居,價購與交換的成本代價可能更高。既然如此,縣府何不一次做都市計劃的道路總檢討?還有目前金門僅存環島北路二段及環中路剩餘壯觀的木麻黃林道,縣府到底有什麼想法?是保存還是伐除?能不能乾脆向所有的民眾說明?
註:照片為2016年9月15日早上9時左右,莫蘭蒂颱過境金門後的照片,環北一、二段大部份木麻黃撐下來了,但大家可以去比較看看環北三段、瓊徑路新植的艷紫荊去那了?
關心道路安全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輕軌說明會結束 反對意見疲弱】
市長陳其邁上任後,強調將恢復興建輕軌二階,本週捷運局向周邊居民說明「大順路,美術館路造街方案」,於今日全部結束,好過日五場比賽全程參與並轉播,發現今年與2019年相比,大順路沿線反對聲浪明顯減少,而美術館的豪宅居民們,則持續缺乏意義的跳針叫囂。
反方意見仍然重複「鐵路地下化為何蓋輕軌」、「平面輕軌增加交通堵塞」、甚至有「輕軌影響中華藝校學生過馬路」等離譜意見。
另一方面,支持輕軌民眾在後續場次也明顯增加,包含以英國軌道意外調查局(RAIB)實證強調「軌道運輸比車輛安全,如輕軌比公車安全12~15倍,又比車輛安全24倍」;並強調高雄去年道路意外死亡數六都第一,每年交通意外死亡的大學生也接近200人,幾乎全是汽車與機車肇事,而因輕軌與捷運死亡零人。若某位自稱中華藝校老師是真心關心道路安全,應該要美術館路禁止汽機車,只讓輕軌通行才對,否則只是偽善與欺騙!
而也有民眾強調,高齡化社會,需要更體貼長者的大眾運輸運具,而全低底盤的輕軌,就是對長輩最友善的運輸方式。而本會理事長吳欣岱醫師,則強調高雄是全台機車登記數量最多的城市,急需大眾運輸路網完善,促進使用習慣轉移,將能讓提升道路載運效率,交通更順暢,更有促進觀光的功能。
捷運局也說明,針對爭議路段的美術館路,提出北移優化方案,將輕軌路線北移,進入美術館園區,不占用原道路,對於沿線的小葉欖仁,採取「以站就樹」,予以保留,不但不影響「尊貴第一排居民」的道路空間,包含噪音等問題,都可以改善。
我們要強調,從2019年5場公聽會與20場專家意見會議以來,「輕軌原案改善」已是市民最有共識,也是專家推薦之方案,市府切勿被少數權貴、甚至「加拿大姊」這種不住在高雄的外人綁架,影響全市市民權益!盡快調整細部問題,早日讓輕軌二階完工,才是市民之福!
關心道路安全 在 普通女子 孫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你是三寶嗎?
這次首度嘗試了線上街訪
來看一下各位馬路三寶的離奇故事~.~
1:37照片誤植為金龜子,應該是獨角仙才對啦
---------------------------------------------------------------------------
【本影片與@新竹縣政府 合作,關心您的道路安全】
雖然每個車禍三寶故事看起來都很好笑
但實際上發生時,根本笑不出來啦
暑假到了,孫女在此呼籲大家
\\珍惜生命․安全駕駛․平安回家//
---------------------------------------------------------------------------
│加入會員│👉https://reurl.cc/l0Q5Rq
│孫女的IG│👉 https://instagram.com/by_ellllllllla/
│合作邀約│👉samoying@gmail.com
#孫女 #孫女訪問中 #三寶
關心道路安全 在 蔡旺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全台水情吃緊,回收再利用的再生水成為熱門焦點。而日前完成再生水交換的台積電與奇美更是全台首例,備受關注。
據了解,台積電將仁德再生水廠1萬噸的額度,轉讓於奇美,而奇美也將自己1萬噸的自來水額度轉讓給台積電,並由台積電補足較高的再生水費差額。交易後,由於奇美距離仁德再生水廠較近,就不用大費周章拉管線到較遠的台積電,奇美就近使用再生水,而台積電使用奇美原本的自來水額度,市府因此次交換而省下18億的管線費用,成為佳話。
但由於是全台首例,目前沒有太多案例可以參照,在制度與法規上還未完善。市議員旺詮在質詢中提出,未來臺南再生水工程完工後,每日可提供6.3萬噸的再生水,可見再生水產量也越來越多,使用者也會增加。如何完美複製台積電與奇美的交換經驗,使更多業者交換成功,將是市府努力的目標。蔡旺詮指出,這次交換是市府在長年協商下促成的,也肯定市府的用心與努力。然而再生水的交換不能只靠協商,政策上的輔導也很重要。他表示因為奇美與台積電都是大廠,承受能力高,所以最終答應交換,但未來可能出現小廠與小廠交換的案例,該如何吸引業者,必須有相應的配套措施。
旺詮分析,再生水雖與自來水品質相當,但還是略差,尤其是某些製程嚴格的產業,要設計什麼誘因使廠商願意使用再生水,這是必須考慮的。其次,本來就願意使用再生水的廠商,為何要特意去交換成自來水,他們與市府簽約使用再生水,只要坐等市府將管線拉好即可使用,似乎沒有理由替市府省下管線費用,而多此一舉刻意交換。想使用再生水的業者距離遠,不想使用的業者距離近,導致拉管線的經費負擔加大,所以交換勢在必行,如何分配協調減少費用,並配對業者研議換水,政策上的補助與優惠設計,將是未來的關鍵。
同時旺詮也關心近來載水車頻繁使用的問題,上週新市區的產業道路因載水車頻繁路過,導致路面塌陷龜裂,他指出水利局與工務局必須見微知著,去了解是否有其他載水車行駛的路線也有路況問題,他提到現在水資源緊缺,如果這些路段因路況問題引發載水車車禍,那將是巨大的損失,甚至現在連火警救災用水也使用載水車運送再生水,如果因為車禍耽誤救災,豈非罔顧人命。水利局長韓榮華表示,將與工務局、經發局加強合作,對運水路線做詳細檢查。
呼籲加強跨局處合作,請水利局與經發局將公務及民間載水車常使用的路線地圖,彙整後轉發給工務局,由工務局進行路況的檢查。以維護水資源與市民安全。
關心道路安全 在 蔡旺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工務局)
隨著都市進步,各種管道線路的更新維護在所難免,然而時常封路施工,引發改道或塞車等問題也時有所聞,民眾常常被耽誤行程,導致許多投訴。為因應此等狀況,臺南市工務局推出便民APP「臺南市道路挖掘行動查報系統」,供市民查詢施工路段,以及舉報違法施工。但經過旺詮實測,發現APP問題很多,效果根本不如預期。
我在質詢中指出,首先,APP首頁的公告與活動,不斷顯示讀取,沒有載入任何資訊,一片空白(見圖1)。而其中案件查詢的功能也一片空白(見圖2)。最麻煩的是,重要的通報功能操作非常繁瑣,若民眾點擊「現地通報」會發現,首先必須選取你要通報的管線聯絡人,選擇公司或單位後,出現的是一大串工程師、副總、管理員的名字(見圖三),民眾根本不知道他們是誰,如何通報。況且有些工程在標示上不清楚,甚至貪圖方便沒有告示牌,民眾通報也只是想擁有安全方便的用路環境,還要花那麼大的功夫了解這是誰的管線? 誰的工程? 該聯絡誰? 如此麻煩還會有人想通報嗎? 不如一通電話打到工務局投訴,那麼這個APP到底有什麼功用? 除了功能上的問題,APP的讀取時間也相當長,需要20秒,有時候使用還會閃退,相當不方便。工務局在工作報告中宣稱,目前也有540萬人次使用這個APP,但看看網路評價Google Play的評價分數為2.8分,APP Store的評價分數為2.7分,所有評論幾乎都是抱怨畫面空白與閃退等問題,顯示該款APP確實需要改進。
在質詢現場,蔡旺詮也請工程企劃科科長林科良當場試用APP,發現問題確有其事,旺詮也統計工務局是否有在關心使用自家開發的APP,結果偌大局處19位官員,居然只有5位同仁有下載使用經驗,令人質疑,自家人都不使用,怎麼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工務局長蘇金安表示,APP已經使用多年,會立即檢討改進。工程企劃科科長林科良也回應,會主動上網了解APP的負評部分,並請專人回復,吸收民眾的意見再作改進。
蔡旺詮強調工務局設計查詢APP的立意良好,但必須考慮到APP的實用性,與實際操作的層面。網路是現代人民與市府溝通的橋樑,千萬不要敷衍了事,忽視小地方,民怨就是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也呼籲若工務局有技術問題,應盡速與APP設計者探討,不要失了E化的美意。
(水利局)
全台水情吃緊,回收再利用的再生水成為熱門焦點。而日前完成再生水交換的台積電與奇美更是全台首例,備受關注。
據了解,台積電將仁德再生水廠1萬噸的額度,轉讓於奇美,而奇美也將自己1萬噸的自來水額度轉讓給台積電,並由台積電補足較高的再生水費差額。交易後,由於奇美距離仁德再生水廠較近,就不用大費周章拉管線到較遠的台積電,奇美就近使用再生水,而台積電使用奇美原本的自來水額度,市府因此次交換而省下18億的管線費用,成為佳話。
但由於是全台首例,目前沒有太多案例可以參照,在制度與法規上還未完善。市議員旺詮在質詢中提出,未來臺南再生水工程完工後,每日可提供6.3萬噸的再生水,可見再生水產量也越來越多,使用者也會增加。如何完美複製台積電與奇美的交換經驗,使更多業者交換成功,將是市府努力的目標。蔡旺詮指出,這次交換是市府在長年協商下促成的,也肯定市府的用心與努力。然而再生水的交換不能只靠協商,政策上的輔導也很重要。他表示因為奇美與台積電都是大廠,承受能力高,所以最終答應交換,但未來可能出現小廠與小廠交換的案例,該如何吸引業者,必須有相應的配套措施。
旺詮分析,再生水雖與自來水品質相當,但還是略差,尤其是某些製程嚴格的產業,要設計什麼誘因使廠商願意使用再生水,這是必須考慮的。其次,本來就願意使用再生水的廠商,為何要特意去交換成自來水,他們與市府簽約使用再生水,只要坐等市府將管線拉好即可使用,似乎沒有理由替市府省下管線費用,而多此一舉刻意交換。想使用再生水的業者距離遠,不想使用的業者距離近,導致拉管線的經費負擔加大,所以交換勢在必行,如何分配協調減少費用,並配對業者研議換水,政策上的補助與優惠設計,將是未來的關鍵。
同時旺詮也關心近來載水車頻繁使用的問題,上週新市區的產業道路因載水車頻繁路過,導致路面塌陷龜裂,他指出水利局與工務局必須見微知著,去了解是否有其他載水車行駛的路線也有路況問題,他提到現在水資源緊缺,如果這些路段因路況問題引發載水車車禍,那將是巨大的損失,甚至現在連火警救災用水也使用載水車運送再生水,如果因為車禍耽誤救災,豈非罔顧人命。水利局長韓榮華表示,將與工務局、經發局加強合作,對運水路線做詳細檢查。
呼籲加強跨局處合作,請水利局與經發局將公務及民間載水車常使用的路線地圖,彙整後轉發給工務局,由工務局進行路況的檢查。以維護水資源與市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