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攤車的一百種可能。第六場。葉月 Hazuki Okashi。
活動日:5/21(五)
活動開始時間:19:00~完售
地點:大安區文昌街49號
嗨各位,這是關於攤車的一百種可能第六場也是今年的第二場,是的活動從2020持續的走到了現在2021。是我自己也沒想到的,想當初想出這個企劃也沒有設定一個終點,要說初衷主要是想跟更多人分享我們這些小眾品牌,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一起做夢說自己想說的話賣自己喜歡的東西其實很開心也很有趣。
孤獨的人我們一起出發,這是茄子蛋的歌,獻給那些經常覺得自己始終是一個人的男男女女。也因為孤獨使我們成長,讓我們蛻變,也讓我們相遇。
第六場活動邀請到了葉月。有別以往,我倆其實曾經共事過好一段時間,在高雄的一家咖啡廳,要說到第一印象也是沒有很愉快,想說跩什麼跩跟妳說話都要理不理。但也萬萬沒想到我們也是因為咖啡與甜點讓彼此更加熟識打破了那第一印象的誤會。
認識了好幾年了,想想這是第三次合作。老朋友了也不用磨合什麼,一切都很放心。
:你覺得怎麼樣?
:好吃啊。
:啊你每次都這樣說
:啊就真的好吃啊!只要是妳做的我一切都放心。
是的,這是一種完全的信任,這很不容易,她的好,不需多說什麼了。只想在活動當天邀請大家來,快快樂樂的吃喝著我們的喜歡。
嗨,我是葉月。
其實和阿豪(我都是這麼叫小滿的,就像他都直接叫我本名一樣)認識多年了,我們曾在同一間咖啡廳工作,但起初我們都不認為會和對方成為摯友,
卻因為幾次的深聊理解到各自對咖啡及甜點的熱愛,才發現原來都是同類人啊!
我們說過如果開店了一定要和對方合作,店還沒開成倒是阿豪先展開了他的攤車人生,我的人生第一次擺攤也是跟他一起!
大概一年前他就曾邀我一起攤車的一百種可能,當時我沒什麼自信,就一直拖到今年我才終於答應!
最近有很多人因為我在香客座而認識我,不過這次出的甜點風格不太一樣,
像是回歸到剛踏入這個圈子最先接觸到同時也是擁有很多回憶的三種甜點。
如果你也喜歡咖啡喜歡甜點,又或者對於我們的故事有興趣歡迎當天來吃吃喝喝聊聊。
檸檬塔+歐貝拉套餐組合(限預留)
檸檬塔除了是我自己的最愛也是我初訪一間甜點店必點,而歐貝拉則是有滿滿實習的回憶!第一次吃到真的覺得驚為天人地好吃,咖啡和巧克力完美地結合,當時只要有剩下的邊角都會忍不住吃掉一解實習的壓力!可惜台灣沒有很多店家在做,所以想藉由這個機會讓更多人認識他!
可麗露(現場販售)
剛出社會先是在咖啡廳工作一年後,才終於踏進甜點店,那時候每天一定要做的就是可麗露,也是每天最幸福的時光!記得當時被交付的第一個甜點有使用到仙女紅茶,所以這次也將它做成這次可麗露的口味!
甜點套餐的組合沒預留到的話活動當天也有提供少量個別販售哦。
(圖為當年一同共事的咖啡廳,泡咖啡的葉月)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關於 我們的喜歡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分心甚至可能會向我們最親密的關係討取通行費;可以跟世界上任何人輕易取得聯繫的代價,就是我們可能無法全心全意跟真的在身邊的人相處。
我們設置了一個十分鐘規則,並且承諾,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在晚間使用某個裝置,我們會等十分鐘再去用。這段時間讓我們有緩衝,可以進行「衝動衝浪」,並且用暫停的方式去打斷那個習慣,否則很可能會就盲目地做出這些行為了。
取自《專注力協定》
************************************
各位朋友,晚安:
每一天,我們讓自己的思緒凌駕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現實之上。我們習慣這樣說:「今天最好不要下雨,因為我要去露營。」或是:「我最好加薪成功,因為我真的很需要那筆錢。」請注意,這些「應該」或「不應該」的放肆宣言都不是建立在科學證據上,而是單純基於我們內心的個人喜好。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我們都用這樣的基準做事而不自知,彷彿真的相信周遭的世界應該根據我們的「喜歡」或「不喜歡」來展現;如果不是如此,那肯定有什麼地方出了大錯。這樣過日子非常辛苦,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在跟生活搏鬥。
~麥克‧辛格
當接觸手機或平板成慣性,只要腦中閃現了慣性的思緒,我們便相信我們這麼做有相當的必要性,幾乎不經思索地,打開了手機或平板—這是分心的其中一種歷程。換句話說,我們的「想要」常取代「需要」,最後「需要」沒被滿足,「想要」又永遠追求不完,我們因此總是焦躁疲累。
那些帶著我們遠離自己的思緒啊~我們常常沒辦法跟這些思緒保持距離,以至於我們幾乎不經思索,想按照這些思緒而活。事實上,這些思緒常常讓我們越活越有壓力,我們還以為,沒按照這些思緒過活,我們就活得不算什麼。
這篇摘文講得很實際,也很容易理解。好像很平凡,其實道理很深刻,這是這本書的特色。
只是說,知道歸知道,很多誘惑我們還是抵擋不了。沒關係,這也不會真得有多糟,知道就好,知道為什麼我們每天喊著沒有時間,重要的事又做不了幾件就好!
我曾經看過一個爸爸,在家庭聚會時間,從頭到尾沒有放下過手機,沒有跟孩子互動,沒有去看看外面的風景。他生活的世界,主要是在一個小框框裡面,外面的聲音他能回應,只是心不在焉。
真的沒關係,說不定真的有急事。只是家庭關係會比較疏離,只是眼睛會比較不健康,只是容易腰酸背痛肩頸僵硬,或者有時候突然會覺得空虛,如此而已!
這種不安適能度過,其實也能活,很多人也活得迷迷糊糊的,稀鬆平常。一直向外找解答,其實解答一直在自己手上,卻又視而不見,一邊抱怨一邊喊累!
如此說來,各位便能理解我常說的:有人只是活著,並沒有存在!
真正的臣服是勇敢地放開自我,全然擁抱當下的變化,
然後,我們會看見生命所安排好的、種種超乎意料的驚喜。
~麥克‧辛格
活在當下的豐富,而不是只活在侷限的頭腦中,我們因此專注。專注於生命中的美好,我們便由自己回應了我們誠心的祈禱。
祝願您,有一天能不用活得那麼累,能停下來,只在當下好好享受!
************************************
成為一個心無旁騖的情人
【文/ 尼爾.艾歐, 李茱莉】
每天晚上,我太太跟我都會進行這樣的例行公事:她哄我們的女兒上床睡覺、刷牙、打起精神,然後她會躺到被窩裡面,我們互相交換一個眼神,就知道時候到了,該做正事了,情侶或夫婦之間在床上當然要做這件事──她開始愛撫著她的手機,而我溫柔地撫摸著我的 iPad 螢幕,喔,真的是太爽了。
我們都跟我們的科技裝置有一腿,用臉書代替前戲的情侶,顯然我們不是特例。根據一項調查,「將近三分之一的美國人,與其要他們一整年不用手機,他們寧願選擇一整年沒有性生活。」
在我們學會怎麼變得心無旁騖之前,智慧型手機上通知給我們的誘惑,的確是非常難以抗拒的,原本答應只是要晚餐後很快地回一封信,最後卻演變成失去了當晚整整四十五分鐘時間可以讓我們進行親密的相處。我們陷入了一個夜晚的儀式,孤獨地察看著自己的科技產品,直到深夜。等到我們各自上床,準備睡覺的時候,都已經累到說不出話來了,我們的關係,就這樣承擔著這種痛苦,性生活就更不用談了。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百分之六十五的美國成人睡覺的時候會把手機放在床上或是身邊,我們兩個就是屬於這百分之六十五的一份子。習慣的養成是基於誘因送出的信號,那麼我們身邊的東西就是會點燃引線、誘發我們行動的那點星火。我們決定要把手機拿出臥室,放在客廳,既然外在誘因已經移除,我們在跟各自的科技產品出軌的這個問題上,重新拿回了一點點的控制權。
但在幾個沒有手機的夜晚之後,我開始察覺到一種焦慮感,讓我倍感壓力。我的腦袋裡被各式各樣的事情占滿,每件事情都想要獲得我的關注。是不是有人寄了一封緊急的信給我?我部落格上最新的留言內容是什麼?我是不是錯過了推特上什麼重要事件?這個壓力非常明顯,令我相當痛苦,因此我做了一件任何信誓旦旦地承諾要改掉壞習慣的人都會做的事:我作弊了。
我碰不到我的手機了,我得要替自己找個新的伴侶,而讓我鬆了一口氣的是,當我拿出我的筆電,開始在鍵盤上敲敲打打的時候,我發現我的焦慮感漸漸退散。我的太太,看到我的所作所為,欣然接受這個機會,解放自己的壓力,然後我們又回到之前的狀態了。
又過了幾個這樣的夜晚,在機器上耗到深夜,我們只能懦弱地承認,我們失敗了。雖然難堪,但我們下定決心要搞懂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我們發現我們跳過了一個關鍵的步驟,我們還沒學會去處理把我們拉回去的不適感。在對自己保持同理心的狀態之下,這一次,我們決定先從驅動著我們不良行為的內在誘因開始進行管理。
我們設置了一個十分鐘規則,並且承諾,如果我們真的想要在晚間使用某個裝置,我們會等十分鐘再去用。這段時間讓我們有緩衝,可以進行「衝動衝浪」,並且用暫停的方式去打斷那個習慣,否則很可能會就盲目地做出這些行為了。
我們同時也把我們的路由器和螢幕裝在帶有計時器的插座上,這個插座是我們在當地的五金行,花了七塊錢買的,我們把它設定成每天晚上十點就會關掉。使用這個費力協定,意謂如果要「偷吃」的話,我們就得把身體扭成不舒服的姿勢,到桌子後面,把裝置的開關手動打開。
簡言之,變得心無旁騖的四種方法我們都用上了,結果我們有所進步。停止晚間使用科技裝置的強烈衝動帶來壓力,我們學會如何去處理這種壓力,並且隨著時間過去,去抗拒也變得比較容易。我們安排了很嚴格的就寢時間,並且主張臥室是個神聖的空間,把外在誘因,像是我們的手機和電視,留在外面。那個把多餘的分心源切掉的計時器插座,讓我們可以確實遵守跟自己訂下的預先承諾,並且這變成是一件我們每晚都會期待的事。我們對於自己的行為自制力增強的同時,我們也開始把這段重新得來的時間用在一些更「有生產力」的事情上。
儘管我們對於自己這個斷絕科技的發明相當自豪,現在有很多路由器,像是 Eero,都有內建可以切斷網路的功能。如果我忘了時間,企圖在十點以後察看電子郵件,我的路由器就會送一則訊息來提醒我把電腦關掉,去依偎在我太太身邊。
「分心甚至可能會向我們最親密的關係討取通行費;可以跟世界上任何人輕易取得聯繫的代價,就是我們可能無法全心全意跟真的在身邊的人相處。」
我和我太太依然熱愛這些科技的小玩意,出現新的發明的時候,也樂於擁抱這個改善生活的可能性,但是我們想要從科技中獲益,又不想讓其侵蝕性的影響力折磨我們的關係。學會了如何處理我們的內在誘因、替我們真正想做的事情找出時間,移除有害的外在誘因,並且使用預先約定,如此一來,我們終於得以克服我們關係裡頭的分心問題。
***
就像你在第一部分中所讀到的:「心無旁騖的意思就是努力去做到言出必行。」努力的意思指的是「奮力拚搏,強力對抗」,並不是說要完美無缺,絕對不會失敗。跟每個人一樣,我在面對分心時,有時候也會掙扎一番,當我壓力特別大,或是我的行程有些超乎預期的變化,我也會偏離正軌。
好在,花在替這本書做研究以及寫作的這五年,讓我學會了怎麼去對抗分心,並贏得勝利。分心還是會發生,但是現在我知道該怎麼處置這些分心,讓它們不會「一直」發生。這些技巧讓我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其方法和程度都是我之前做不到的。我對自己和對他人都一樣誠實,我按照自己重視的價值過活,我履行自己對所愛之人做出的承諾,並且在事業上的生產力前所未有地高。
最近我重新思索了我跟我女兒之間,關於超能力的對話。我跟她道了歉之後,我請她再跟我講一次她的答案,而她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她說,她想要擁有可以永遠都善待他人的力量。
我擦了擦我的眼淚,並且抱了抱她,接下來我花了點時間思考她的答案。我發現善良不是一種神祕的超能力,需要一些魔法血清之類的──只要想要,我們隨時都有善待別人的力量。我們只需要駕馭那些早已擁有的力量。
變得心無旁騖也是如此。讓自己變得心無旁騖,藉此我們可以成為別人的典範。在職場上,我們可用這些方法來改造我們的組織,並且在我們的產業內外都可以產生漣漪效應。在家裡,我們可以啟發自己的家人,親自試試看這些方法,並且過著他們所願景的生活。
我們都可以努力去做到言出必行,我們都擁有變得心無旁騖的力量。
***
本章一點通:
.分心可能會對我們最親密的關係造成妨礙。即時的數位連結性的代價可能是無法全心全意跟身邊的人相處。
.心無旁騖的伴侶能奪回時間,跟彼此相處。按照這四個變得心無旁騖的步驟,可以確保你找出時間給你的伴侶。
.現在輪到你變得心無旁騖了。
.
以上文字取自
專注力協定:史丹佛教授教你消除逃避心理,自然而然變專注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1163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關於 我們的喜歡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們要強調的是:身為人,會有情感、有欲望是很正常的。可是如何在面對這些欲望、情感的同時,不要讓自己受傷?如何避免情欲給我們的人生帶來災難?那就需要經過學習。
就像我們學習用手機、學習開車一樣,我們也該學習怎麼樣用心、用情,還有怎麼樣對待自己的欲望。
當你理解:這就是人間世,不會每個人都順隨你的想望,不是每個人都公平正義又無私,當然也不是每件事都在你的掌控之中,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那麼當你遇到各種意外的時候,就會比較淡定,不會受到太大的驚嚇,你會發現:再碰到以前讓自己很驚訝的事,慢慢可以越來越不驚訝。
取自《學會用情》
************************
我在這個時間點,能讀到蔡教授這本書,真是太好了。像是我眼前有一位智者,不斷耳提面命提醒我,身心協調的重要性。
譬如說,「至人之用心若鏡」這個概念,對我的啟發很大。我常有鏡子與魔鬼氈的比喻,在談我們應對外境的衝突挫折,可以用什麼態度?
《莊子》用「不將不迎」,我自己則用「不迎不拒」這個字眼,去談「接納」的功夫。並且回到「高我」,看世事流轉,而我們內在的中心如如不動、穩如泰山。
剛剛好,我這段時間的中心偏移了,目前還在把自己找回來的過程中。
對於我們喜歡的對象,我們能不能不讓自己的心受累?
蔡教授這個提問,讓我反覆在心裡進行自我對話。不管我們喜歡的對象,是伴侶、孩子、父母,或者某樣物品,又或者是工作、活動,我們的「喜歡」,會不會侵蝕我們的根本?
如果我們因為喜歡,而內在能量越來越弱,那便可能是執迷。執迷即便可能長久,但通常最後喜歡也難維繫。
關於「癲癇」,現代醫學也另有說法。我們不用把孩子的癲癇,都歸因到母親身上,這個結論下得太快了。
不過,就現代家庭系統的研究來說,孩子的身心病癥,確實可能跟家庭的動力有關。從壓力的角度便能理解,像是父母吵架,就會導致孩子情緒不穩、壓力大,孩子的病,常成為代罪羔羊。
所以我自從出了跟媽媽角色有關的新書之後,不同單位邀約的出發點,是希望照顧父母的心情。父母能夠愛自己,能把握住接納與欣賞,便能夠自然地愛孩子,而不是用責任把雙方都綁得每天壓力很大,跟孩子常起衝突。
家庭氣氛和樂安詳,家庭成員自然在身心方面會比較健康!
祝福您,物來則應,應而不藏!
************************
孩子的身體,烙印著母親的心情
【文/ 蔡璧名】
接下來這個單元要說:「孩子的身體,烙印著母親的心情」。各位知道傳統醫學是我的興趣,我曾經遇過三個例子,都是媽媽懷孕期間情緒出了問題,導致孩子出生時就患有疾病,也就是這些疾病原本是可以避免的。《黃帝內經素問‧奇病論》說:
帝曰:人生而有病巔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歧伯曰: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并居,故令子發為巔疾也。(《黃帝內經素問‧奇病論》)
黃帝問:有人一生下來就患有「巔疾」、也就是癲癇,到底這個病是怎麼來的呢?歧伯回答:這是一種寶寶在母親腹中得到的疾病,是母親懷孕期間的情緒變化所導致的。是什麼樣的情緒呢?「其母有所大驚」,媽媽懷孕時如果受到很大的驚嚇,體內之氣就容易上衝、下不來。我們常會說「嚇到手腳發軟」,而手腳發軟的同時,往往也會變冷,就是因為氣血上衝的緣故。「氣上而不下,精氣并居,故令子發為巔疾也。」那「精氣并居」的「精」是什麼呢?我在《身體與自然》這本關於《黃帝內經》的研究裡面,有一個小專題就在討論什麼是「精」。「精」是陰體,不能自行,所以必須跟著氣走。那麼一旦母親體內的氣上衝,連帶著整個精氣都上衝,就使得腹中的胎兒,一出生就有癲癇這疾病。
你問:「驚嚇與否,難道是我自己可以控制的嗎?」我覺得《老》《莊》或《黃帝內經》教給我們一種心理素養,那是透過練習可以強化的心理素養。當你理解:這就是人間世,不會每個人都順隨你的想望,不是每個人都公平正義又無私,當然也不是每件事都在你的掌控之中,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那麼當你遇到各種意外的時候,就會比較淡定,不會受到太大的驚嚇,你會發現:再碰到以前讓自己很驚訝的事,慢慢可以越來越不驚訝。
剛剛說「孩子的身體,烙印著母親的心情」這樣的例子我遇過三起。其中一個是母親那邊的親戚,我阿姨的小孩得了小兒麻痺症,帶去給我的太老師鄭曼青先生看。太老師一把這個小孩的脈就問阿姨說:「你在懷孕期間為什麼這麼會生氣,讓這個孩子的身體變成這樣?」我當時聽了覺得太神奇了,太老師怎麼知道孩子的媽媽懷孕時的心情呢?後來醫書慢慢讀得比較多了,發現類似的記載在古醫書裡比比皆是,而且我後來也真的在臨床上遇到完全吻合的例子。像是一個母親如果因為離婚或外在世界的某些事情,讓她在懷孕期間心情很抑鬱或是很憤怒——憤怒有兩種:一種是壓抑在心裡、抑鬱的;一種是爆發的。那她的小孩可能就會有肺結核或胃腸的結核病。所以為人父母者,就算妳不打算好好愛自己,但為了妳的孩子,請妳試著好好地安頓自己的情與欲。
這一講說「不欲」、「無情」,我們要強調的是:身為人,會有情感、有欲望是很正常的。可是如何在面對這些欲望、情感的同時,不要讓自己受傷?如何避免情欲給我們的人生帶來災難?那就需要經過學習。就像我們學習用手機、學習開車一樣,我們也該學習怎麼樣用心、用情,還有怎麼樣對待自己的欲望。過去在儒學的教育裡面,我們總覺得這是一個道德規範、一個教條。可是在道家和醫家的觀念裡,這樣一種眷戀、愛,乃至情緒,原來和我們的氣、身體、疾病,是休戚相關的。而更嚴重的是,母親的心情不只會影響胎中未出生兒女的體質,甚至可能會導致一輩子難以治癒的疾病。了解到這一點,就能明白安頓一個人的慾望、調整自己的情感有多麼重要。
我有個學生很好玩,她曾是我的助理,當時懷孕了還一邊幫我工作。接近預產期時,大家都叫她不要來了、在家裡好好待產,但她還是堅持一直來上班。她說因為要讓腹中的小孩聽《莊子》,也要讓自己保持最好的心情去生產。我那時候以為她很熱心盡責,以為她是客氣。沒想到她真的在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以後,就不見蹤影了。可是她有這個概念是很好的,至少她在懷孕的過程中,記得要讓自己保持非常好的心情。
.
以上文字取自
學會用情:當老莊遇見黃帝內經2
-購書連結-
博客來 https://lihi1.com/VYEmv/Hunglive1123
金石堂 https://lihi1.com/cmiDL/Hunglive1123
誠品 https://lihi1.com/HH4Td/Hunglive1123
讀冊 https://lihi1.com/3JFgU/Hunglive1123
三民 https://lihi1.com/zJYf5/Hunglive1123
贈書直播_學會用情:當老莊遇見黃帝內經2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429197237767244/
.
免費臺北市教師研習_愛自己書寫坊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63134287795302/
賴芳玉╳洪仲清 愛・謊言・真相:《待用民宿》的魔幻與真實 新書對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37929103275354/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