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說中,虛擬實境的真假混淆要怎麼設計】
從前從前,一個書生因為考試落榜,內心鬱卒,厭世指數就跟我們怨恨自己沒早點買下台積電的股票或沒中威力彩的感覺一樣失望。
後來外出吃飯,本來只是一時的情緒抒發,跟館內一個道士抱怨,結果出乎意料的,竟然神仙枕頭get,看老闆才正在煮飯就入夢了。
夢中他娶了某董千金又金榜題名,一反原來魯蛇姿態,成了真.人生勝利組!後來幾度浮沉終老,結果醒來老闆的飯竟然還沒煮熟!
故事好像在哪裡聽過嗎?其實這就是〈枕中記〉,又叫《黃粱記》或《邯鄲夢》。但這卻跟後世虛擬實境推理的設計手法非常類同-
會先從主角遇上困境開始,可能是遺憾,可能是不滿,可能是抱持著希望但知道現實裡不可能成功的渴望(神啊請讓我中威力彩)。
然後順著這個邏輯,主角因緣際會的來到某個神秘的地方,遇上神秘的某人,並通常有神秘的東喜(如枕頭)引領主角進入異世界。
這個異世界絕大多數都是科技生成的虛擬實境或遊戲世界等,一些少數會用奇幻包裝或幻想存在,總之就是會與原本的現實不一樣。
然後就像哈利波特通往霍格華滋的路,需要行經九又四分之三月台一樣,故事中往往會出現一個媒介(枕頭機器或艙)讓主角轉換。
這可從幾年前,因戰爭不良於行的男主,如何因緣際會獲得一具擬納美人身體,並由此與公主相識相戀的《阿凡達》(Avatar)開始說。
讀者可以很清楚的知道,人類或主角,要怎麼經由一種媒介(機器或艙)讓身體休眠,並讓本有靈魂或說意識移轉到別具身體之上。
不僅如此,還要能靈活自如的控制活動,這才是人們科技真正想抵達的目標;可這樣你的身體不是你的身體,那麼誰究竟才是我呢?
虛擬實境的推理,便會在這機器與艙轉換的基礎,加上更多複雜的變化,就像作家薛西斯《H.A.》與作家林斯諺《馬雅任務》那樣。
《H.A.》故事大致是講說即將上市的人工智慧線上遊戲「H.A.」,在試營運的測試當中,竟然會有程式bug造成的安全疑慮與危機!
這不僅僅是關於一筆可觀的投資資金而已,更有當初為什麼要這麼設計的初心,還有兩位能力可能不相上下的前後設計師去留問題。
所以比賽,就從偵探對上犯人,貓抓老鼠的遊戲開始-等同密室犯罪的不可能的任務,對上必須解出謎底的偵探,不知道誰輸誰贏。
《馬雅任務》則以未來已經研發出的高科技,製出能讓人體驗「人一生」的特殊機器,且其中五感情緒等都如栩如生彷彿身歷其境。
神奇的是,人不僅可以在進入機器之前,自由選擇自己想要經歷的「生命劇本」,然後隨程式畫面載入,就進入新的「生命體驗」。
還能在醒來之後略作休息,再另切換下一趟的「投胎輪迴」;結果本來想用真實懸案重現的劇本解謎,不料卻陷入各種危險與神秘。
一個以虛擬實境的轉換,來挑戰不可能的犯罪如何犯下罪刑;一個則是以虛擬實境的體驗,去思考人從何而來為何而來的生命哲學。
另,如果說是像韓國VR的實境,讓曾經喪女的父母親情,在虛擬實境的「天堂」相聚,作家寵物先生《虛擬街頭漂流記》也是一例。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親情,還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分離,讓虛擬實境的始作俑者,為求彌補遺憾不惜一切代價設計。
另有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邊緣世界》(The Peripheral),但本書非常特別,虛擬實境遊戲之外,還出現了平行宇宙的穿越。
從3D列印造出的世界,人在其中根本難分真假,但女主角卻目擊了一場不知真假的犯罪,然後被追殺綁架,最後跨時空才解決謎團。
書中以「擴充實體」的設計(一種《阿凡達》納美軀殼量身定做的概念),同樣經由(吃藥)入艙,來進入另一個身體、另一個世界。
所以寫到這裡,我們是否可以合理懷疑,當初出現在〈枕中記〉裡的那顆神仙枕頭,是不是一種供原身體休眠,如艙或機器的隱喻?
人們由此進入某種虛擬實境,然後體驗生命劇本似的經歷一生,只不過年代流行事物詭計之,那個年代對科學還沒有那麼多的認識。
所以被視為一種道術,可道士甚至那顆神仙枕頭的謎,會不會是個只是個研究超前的先驅與設備機器,不小心一同穿越過去而已?
★2009年出版的《虛擬街頭漂流記》,故事設定的背景是由2020年回溯的西門町,但若提及懷舊記憶的西門町,則可另翻閱旅日臺籍作家東山彰良系列作品。
警語:本文僅適用推理劇情設計,不可作為現實任何犯罪的途徑與目的。
https://www.facebook.com/ChiChaoChun/posts/1161421997549541?__xts__[0]=68.ARAyHMX7d_w7_5bpVzXVqerauRfbdzN4v0Ib-tqSKjLg_vbBF1g3K8dMTeLeswjWZ7Rcus3qICd-uJQlnS_m3J4r55f-WorRZ6PV7QArNFhaAkuJRzcD_tHc1usjWAzPEn9DgDeugZBmZINA3ccb8qoDxv-JYrYvPAk4cL6odGdNufQCLuUlGKSx1_0_blKcHaMZiNeqjR3oMFJV-uk_iK2DLNYB5gUY_rXa8nrdvKcD8Og1qLwU2xMtpU3qM4sbCZGDjTWtnDpIBjzymd9BvHKrCSBYqzMYbaAWYBLzFaY4cgWRqj_iEywkoCx_PjBPx-dR7sM0D-x0kqib2mQWEw&__tn__=-R
阿凡達 重 製版 線上看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這是個充滿未知數的計畫,但整個
產業總不能繼續僵著不動直到永遠」
——華爾街分析師
────────────────
中長期產業轉型和近期COVID-19疫情的推波助瀾,使AT&T和集團旗下的WarnerMedia站到了第一波浪頭上。眼看巨浪就要抵達充滿未知的海岸......
天能去哪兒
 ̄ ̄ ̄ ̄ ̄
美國疫情的惡化,使原本摩拳擦掌準備依計畫復工的美國電影院和好萊塢片廠陷入無路可退的困局。首當其衝的正是表定8月12日上映的疫情後首部好萊塢大片《Tenet 天能》。
上週一(7月20日)Warner正式宣佈取消無限期擱置Christopher Nolan新片《天能》的發行計畫。他們說將在評估疫情狀況後再行決定發行方式,並預告有可能不會是傳統同步上映方式。這已經是該片第三度修改上映日期。
先不管Nolan有沒有可能同意直接上數位平台,《天能》高達2億美元的製作成本使Warner在VOD市場回本的機率微乎其微。華盛頓郵報掌握的匿名來源就透露,Warner應該是打算讓《Tenet 天能》在8月26日在美國以外地區上映,保留幾天緩衝時間在九月的勞動節檔期在美國上映。好萊塢已因為防制盜版而長期採行全球同步上映的政策,沒有人預料得到海外先上映做法在平時會發生什麼事,更遑論在此疫情時機。
消息來源也表示這個構想純粹來自Waner方,而Nolan夫妻原本最屬意的方案仍然是儘速全面上映。
這個重磅消息引發的各界反應如下——
1)華爾街:
華爾街對於這個新可能的模式表示樂觀,投資銀行R. Riley FBR的分析師 Eric Wold說:「漸進式的發行方式一方面不會大量侵蝕未來潛在的票房收益,又可以先在其他市場製造電影的聲量。」
另一家投資公司MKM Partners的分析師Eric Handler 說:「這是個充滿未知數的計畫,但整個產業總不能繼續僵著不動直到永遠......我個人認為當大家意識到看電影是安全的並且不會引發更多確診案例,『看電影』的行為就會觸發更多『看電影』的行為。」
2)美國電影院:
取消上映對電影院業者是個噩耗,因為電影院業者不願在沒有大片上映的狀態下開門迎客。所以這變成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NATO美國電影院經營者聯盟主席John Fithian就說這種坐等所有電影院開門的方法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而且現在不演,很難說還有多少美國電影院可以活到九月幫Warner賣票,據說許多銀行已經開始對一直沒有收入可以還款的電影院施壓。
原本準備配合《天能》檔期要在七月底重啟營業的美國最大的連鎖電影院品牌AMC也只能摸摸鼻子宣佈延後一個月開張。
NATO美國電影院經營者聯盟的副總裁Patrick Corcoran對於未來《天能》可能採分區上映的策略已經有比較認命的說法:「在可預見的未來,電影院的新常態將是有些市場開得了門、有些市場開不了門的狀況。很難期待這種狀況有機會在未來幾個月內改變,所以我們也只能先從這樣起步了。」
3)各國電影院:
疫情已經趨緩的歐洲電影院原本期待前幾週先用舊片和本地電影暖場,接著就可以火力全開放映今年好萊塢暑假大片。好萊塢電影仍是歐洲電影院的命脈,即便在法國,好萊塢仍佔了暑假檔70%票房。現在他們的希望恐怕要落空
英國政府早在7月初就開放電影願營業,但連鎖電影院都準備等月底開始可能有新片之後才打算開門營業。資深放映業者說如果未來幾個月同業們再也沒有新片可以放,恐怕到時候已經沒有同業了。
意外獲益的是這些國家的本土電影。過去原本就更常放映本地電影的歐洲獨立電影院反而得到更多機會,因為近日法國、德國、瑞典、挪威、荷蘭等國都出現本地電影票房勝過好萊塢電影的狀況。
4)娛樂媒體:
幾乎已經確定這會是第一個沒有好萊塢大片的夏天。各大娛樂媒體完全不知所措,因為過往他們都要耗費整個夏天討論暑假大片。他們甚至被迫熱烈議論一部24年前的暑假大片(意指幾天前《Twister 龍捲風》重開機的新聞)
5)好萊塢片廠
片廠高層:「我們身在美國,經常以為美國就是世界的中心,其實根本不是這樣。所以我們不應該期待一個完美無缺的方案。」
時代雜誌也刊出分析認為期待Nolan或是《天能》拯救一整個產業的想法本身就是個好萊塢幻想故事。即便沒有發生疫情,整個產業仍舊會寄望Nolan和《天能》能在無限複製的漫威系列的宇宙壓倒性成功之中,替原創內容爭回一口氣。期待救世主就像期待一種立刻終結疫情的疫苗一樣,是不切實際的一種本能衝動。單一部《天能》拯救不了岌岌可危的電影院產業。電影院產業的復甦需要系統性的做法和政府資源挹注才有可能,特別是體質更加脆弱的獨立電影院
同樣的「邱森萬情結」,面臨串流產業兵臨城下的威脅好萊塢片廠近年來選擇只做超級大片,以為超級大片可以拯救好萊塢。結果最後適得其反,那些片廠放棄的類型和規模現在都變成Netflix的多樣化產品版圖的一部分。
好萊塢大風吹
 ̄ ̄ ̄ ̄ ̄ ̄
原本站在疫情後第一線的《天能》撤守,48小時之內隨即引發好萊塢骨牌效應,許多電影檔期開始大風吹,甚至有的電影直接被吹到敵營去了:
1)Disney家的《Mulan花木蘭》再度替補成為疫情後第一部主要片廠大片,再加上《The New Mutants 變種人》,讓Disney成為未來一個半月內唯一有電影「預計」上映的好萊塢大片廠。果不其然Disney立刻跟上Warner的腳步,Disney宣佈原訂8月21日上映的《花木蘭》無限期暫停。
2)此外Wes Anderson新片《The French Dispatch》檔期也遭Disney取消。
3)製作中的Disney電影也因為製作延誤而延期,包含原訂2021年陸續上檔的多部《Avatar 阿凡達》續集和星戰電影檔期,通通順延一年。
4)有趣的是命運多舛的《The New Mutants 變種人》意外被留在8月28日的檔期上,極可能成為首部好萊塢大片廠電影,2017年就完成該片的導演Josh Boone半開玩笑地說:「快戴好口罩,你們說不定終於能看到它了!」
5)Paramount也跟進宣佈延後《A Quiet Place Part 2 噤界2》和《Top Gun: Maverick 捍衛戰士:獨行俠》的檔期至2021年。
6)Sony則宣佈下一部Spider-Man電影也順延一個月,延至2021年12月上映。
7)兩部非大片廠發行的獨立製作仍勇敢地停留在原地,成為極少數在美國市場照常上映的新片:包括Russell Crowe主演《Unhinged超危險駕駛》和葡萄牙電影《Fatima 法蒂瑪的奇蹟》 。
8)Keanu Reeves主演的《Bill & Ted Face the Music 阿比和阿弟的冒險3》將採用VOD和部分電影院同步發行的方式在9月1日上映。
9)預算高達兩億而且打算在太空中拍攝的Tom Cruise新片刻意在募資時排除兩家主要串流平台(應指Netflix和Apple),因為Cruise和導演Doug Liman主張這部片應該屬於傳統片廠的電影院體驗。馬上要邁入耳順之年的Tom Cruise等於將自己依然勇健的身體綁在搖搖欲墜的電影院產業上,大膽再跳一次。
AT&T的未來全押在HBO Max上
 ̄ ̄ ̄ ̄ ̄ ̄ ̄ ̄ ̄ ̄ ̄ ̄ ̄ ̄
引發好萊塢大地震之後,原本主管WarnerMedia業務的AT&T新任執行長John Stankey終於出面說明《天能》到底要去哪兒。
Stankey在上週的第二季財報發佈會議中的發言重點摘要如下:
「我們仍然信仰電影院體驗」John Stankey按往例宣示信仰純度,但他同時表示Warner將不得不因此調整電影製作和發行的模式。Stankey首度鬆口說疫情之後的未來毫無疑問會有許多內容必須被放在不同發行模式之下處理。因為電影院的關閉,導致WarnerMedia第二季營收較前一年下滑22.9%,來到68億美元,Warner不可能繼續坐等電影院開門。
然而Stankey也在會議中以兩部未發行大片來證明必須個案判斷是否跳過電影院發行:「這種命運(指跳過電影院)會發生在《天能》或是《Wonder Woman 1984 神力女超人1984》身上嗎?我想真的發生的話我一定是最感到意外的人......事實上,我可以跟你保證至少《天能》絕對不可能(跳過電影院)。」
好消息是AT&T說HBO Max已經有300萬零售用戶以及2360萬批發( “wholesale” )用戶。 批發“wholesale” 這個字眼指的是原本透過有線電視或數位平台訂購HBO頻道的用戶得到了來自AT&T免費收看HBO Max的大禮,因此被灌水進入HBO Max用戶的數字裡頭。
AT&T在財報中的另一個說法是說HBO Max在美國上線一個月內有414萬人啟動帳戶,其中包含297.5萬零售用戶,以及116.5萬批發用戶啟動他們的HBO Max帳戶。相較於Disney+前24小時就達成破千萬用戶還有不小差距。AT&T自己的目標是在2025年之前達成5000萬用戶。
Variety試著分析兩個不同統計方式的數字背後的真相:前後兩個數據相減之下,顯然被贈送HBO Max帳戶的HBO頻道訂戶之中只有4.9%的用戶啟動帳號。剩餘95%用戶都是灌水的HBO Max會員,因為他們從未真正從傳統電視平台轉換至新串流平台HBO Max。
AT&T的傳統電視業務包含HBO頻道都在快速衰退中,事實上AT&T當年耗費850億美元併購Time Warner完全就是為了打造自己的串流業務HBO Max來留住自家電信用戶(所以該公司電信用戶訂閱HBO Max有專屬優惠),紐約時報也預測該公司目的達成後遲早有一天會把沒有剩餘價值的電視業務打包轉售。眼前,讓電視用戶統統轉向HBO Max是AT&T的集團優先任務。為了進一步撐大HBO Max市場,AT&T甚至在美國果斷關掉HBO曾力推的串流服務HBO Go,確保每個想在線上看HBO節目的人都成為HBO Max用戶。
難怪AT&T執行長John Stankey會在會議上對Amazon大動肝火:他在會議中向媒體抱怨透過Amazon訂HBO頻道的用戶目前仍被該平台綁架,無法轉換至HBO Max,而且Amazon的機上盒Fire TV還拒絕上架HBO Max的App。
事實上不管是剛剛上線的新串流平台Peacock或是已經上線2個月的HBO Max都遇到同一個技術問題:美國三個最受歡迎的機上盒中,只有Apple TV同意讓這些新串流服務的App上架,另外兩家包含Roku和Amazon的Fire TV都拒絕上架。無論Roku或Amazon都有經營頻道聚合服務,而且將其視為金雞母。頻道聚合服務是讓消費者在一個地方同時管理各種不同頻道的訂閱,這個重要業務讓Roku或Amazon都不樂見兩家頻道商把業務重心轉到串流服務上,因為如果有一天頻道之王(頻道中的頻道)HBO不見了,這些聚合服務馬上會失去存在價值。所以兩家各擁約40萬用戶的機上盒業者提出來的條件是:要上架App讓我們家用戶安裝沒問題,但前提是必須把Peacock和HBO Max也當成頻道在我們家平台上供消費者像訂閱HBO頻道一樣訂閱這些服務。荒謬的結果是:頻道商自己想轉型串流,機上盒反而成為捍衛頻道存在的守門員。
這樣的波瀾會阻止HBO Max的浪頭順利抵達Netflix正自己一個人吃香喝辣的那個黃金彼岸嗎?
|新聞出處|
In dark portent for U.S. movie theaters, Warner Bros. postpones ‘Tenet’ amid coronavirus concerns(https://wapo.st/3hrfCbN)
Farewell for Now, Tenet. Here’s What We Learned From the Summer Movie Season That Never Was(https://bit.ly/2BjUogT)
Global Exhibitors Facing ‘Catastrophe’ if U.S. Blockbusters Are Further Delayed(https://bit.ly/3eNvWly)
'Tenet' Tosses Playbook: Staggered Rollout May Be New Box Office "Normal"(https://bit.ly/39i0R8o)
AT&T Signed Up 4 Million HBO Max Customers(https://nyti.ms/3eTzToT)
Tenet will absolutely not be a streaming-first title, AT&T CEO says
(https://bit.ly/39mpIIi)
'The New Mutants' hopes to break its 'curse' by hitting theaters after multiple delays(https://cnn.it/2X70BEH)
A Quiet Place 2,’ ‘Top Gun: Maverick’ Delayed Until 2021(https://bit.ly/32PBZ6J)
Amid Theater Chaos, Indie Films ‘Unhinged’ and ‘Fatima’ Forge Ahead(https://bit.ly/3eSf5Ot)
HBO MAX SUBSCRIBER MATH DEMYSTIFIED(https://bit.ly/2WSV2cC)
阿凡達 重 製版 線上看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昨晚老闆不小心睡著了所以兩天份合併出刊
1. Zuckerberg變成風暴中心:Facebook員工發起遠端罷工
上週五Mark Zukerberg開始對美國總統Donald Trump貼文引發的風暴展開一連串危機處理,沒料到這些動作反而在週末快速發展成為Facebook內部的小風暴。
上週五一早Zukerberg公開貼文表示Facebook不支持Twitter過濾總統貼文的作法。隨後,Zukerberg火速召開會議對員工講話,外流的錄音檔中他說自己從一早醒來就痛苦掙扎到現在,因為他對貼文內容感到「作噁」,但又判斷Trump並沒有違反Facebook現有使用者條款。員工擔心Facebook對Trump的容忍可能永遠沒有底線。為了安撫他們,Zukerberg也在會議中保證只要未來Trump違反使用者條款,Facebook隨時準備好出手。在此同時也有媒體披露Zukerberg的替代方案是週五稍晚私下打電話給Trump,微婉地告訴他該貼文的「語氣」和「用語」令他感到擔憂。
這一系列做法並沒有成功安撫Facebook員工的不滿。於是週末期間Twitter上接連有員工出來表示為Facebook對種族主義的包庇感到丟臉。不滿的聲音快速集結之下,他們週一迅速組織了一次居家工作遠端版的罷工,並集體向公司提出了完整的訴求。為了回應員工的訴求,週一Zuckerberg召集了幾名黑人資深主管討論,並預計會在今天再次召開會議回答員工的提問和訴求。
The Verge這篇報導文末提供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Zuckerberg一直試圖把他個人情感和他作為Facebook CEO的角色嚴密隔離開來,也因此他一方面以CEO角色堅守捍衛Trump言論自由的界線,在此同時也以個人情感捐了1000萬美元給種族平權團體。但作者認為Facebook自成立以來就告訴我們一件事:你只能有一個真實的身份認同。
(報導原文:https://bit.ly/2ZVrkWR、https://bit.ly/3dr2zFI、https://bit.ly/2Ax8Yk8)
2. 今天是Blackout Tuesday,音樂產業聲援黑人民權停止活動一天
以爵士和藍調音樂著稱的Atlantic Records發起的Blackout Tuesday活動,在過去48小時以超乎想像的速度擴散,包含Sony Music、Virgin EMI、Universal Music、Warner Records等數十家唱片公司都會在今天停止所有商業活動一天,以表示對於黑人民權的支持。Blackout Tuesday不是一次放假,而是希望藉由所有音樂人同時在這一天斷開工作的連結,能夠與社群重新連結在一起,用以呼籲咎責和社會變革。同一天,Spotify也在系統歌單中新增一首長達8分46秒完全靜默的歌曲。這個長度正是死者George Floyd遭員警鎖喉壓制致死的時間。
(報導原文:https://bit.ly/3eKvHYL、https://bit.ly/3dnQrpe)
3.Netflix數學課:電影院的抵制已經讓他們一年損失2億美元
因為Netflix不願遵守上架空窗期的限制,電影院業者早從2016年的《臥虎藏龍》續集就開始一路抵制,不讓Netflix投資的電影有在電影院放映的任何機會。Forbes試著在2019年全年19部Netflix自製電影中挑出5部來估算如果它們得以上電影院放映的話可以收到多少票房。最後估算出約7.9億美元票房,扣除電影院抽成、製作成本和行銷成本後,約為2億美元的可能利潤。作者認為Netflix不應坐視這種年復一年的損失,並應該趁今年底電影院體質財務最糟的時刻出手買下電影院,終結這種對消費者有害的抵制。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電影院只是在濫用市場權力來控制觀眾看得到什麼電影,而相反地Netflix則是在確保觀眾有更多內容和通路的選擇。Netflix有機會促成這個百年產業的革命,當然前提是Amazon沒有先下手為強。
(報導原文:https://bit.ly/2AyKlnu)
4. 分析師:拜託行行好為中級成本電影的VOD市場開一扇逃生窗
投資銀行瑞士信貸的分析師Meghan Durkin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電影院應該要對空窗期放手,讓中級成本的電影可以在上映三十天後開始開拓高單價VOD市場。高單價首輪VOD市場好萊塢已經談了十多年,卻一直在電影院的抵制下始終無法實現。直到這波疫情才讓幾家片廠趁亂推出,並證明高單價VOD確實能獲得消費者青睞。對Disney這種專門只搞大片的片廠可能無關痛癢,但對於Universal 和Warner Bros這些除了大片之外還繼續拍中級成本電影的片廠來說,高單價VOD可能是活命關鍵。重點在於趁著觀眾對於電影院上映的資訊熱度還沒退去的時刻,吸引他們以高單價在線上租片觀看。因為VOD平台抽成遠低於電影院,對片廠而言會形成一個讓中級成本電影存活下來的關鍵二級市場。分析師的驚悚結論是:Disney和Christopher Nolan極力想用《Mualn 花木蘭》和《Tenet 天能》兩部超高成本大片讓電影院復甦,但實際效果可能適得其反。沒有健康的多元窗口讓各種規模的電影可以活下來,電影院最終將成為兩億美元以上大片專屬的貴賓席。而觀眾只能被迫回家在Netlfix或其他平台上看更多元的電影。
(報導原文:https://bit.ly/2ZWEliU)
5.其他美國騷亂的相關娛樂產業新聞:
1) Sony宣佈取消週四的PS5遊戲發表會活動,因為他們認為這時候需要退一步「讓更重要的資訊得到聲量」(https://bit.ly/2XnH3fs)
2)同志社交軟體Grindr宣布移除軟體上的種族篩選功能,藉以支持種族平權(https://bit.ly/3colpwa)
3)達拉斯警方要求大家透過App上傳各種抗爭者非法活動影片紀錄後,韓團粉絲(why?)開始湧入各平台給該app負評來洗掉其排名(https://bit.ly/3cpfl6v)
4)美國共和黨議員在Twitter上貼文鼓吹美國應該像獵殺中東人一樣獵殺那些鼓動抗爭的反法西斯主義運動組織,結果再次觸發Twitter「美化暴力」的過濾機制而被隱藏貼文(https://bit.ly/36UeGsp)
5)導演Spike Lee釋出短片將George Floyd意外事件的影像紀錄與他的1989年成名作《Do the Right Thing 為所應為》中的意外事件剪接在一起比對(https://bit.ly/2ZYKTxj)
其他今天也可以知道一下的事
 ̄ ̄ ̄ ̄ ̄ ̄ ̄ ̄ ̄ ̄ ̄ ̄ ̄
➤ 對187家中國電影院的問券調查指出有42%的經營者認為他們在不久的將來極可能退出電影院市場(https://bit.ly/3crg86K)
➤原訂今天開始舉行的坎城Midem國際唱片展,將在本週改以線上論壇的方式對所有人開放(https://bit.ly/2ZYxm99)
➤這是個好問題:為什麼HBO Max刻意低調不宣揚他們片庫中有Criterion修復經典電影?(https://bit.ly/2zToDdB)
➤香港電影院全數復工,並開始重返千萬港幣票房,數碼寶貝電影拿下票房冠軍(https://bit.ly/3dqx3b6)
➤印中領土爭議緊張關係中,名為Remove China APPs的應用開始暴紅,該應用可以幫助使用者移除手機中所有來自中國的服務(https://bit.ly/2XVvWcM)
➤以Facebook社群遊戲開心農場起家的美國遊戲開發商Zynga以18億美元併購土耳其手遊開發商Peak(https://bit.ly/3drC9DN)
➤美國影視製作人聯盟協同各工會制定的22頁復工白皮書已經送交紐約州和加州政府(https://bit.ly/36Qeuug)
➤導演James Cameron抵達紐西蘭開始14天的隔離,以便復工繼續拍攝《Avatar 2 阿凡達2》(https://bit.ly/2ArQX74)
➤美國廣告業企圖趁著疫情向電視台施壓降低電視廣告價碼,電視台仍極力抵抗中(https://bit.ly/3eFmJft)
➤韓國電影委員會提供消費者近40%的票價補貼鼓勵觀眾趕快回到電影院裡(https://bit.ly/2Bhpsxc)
➤波蘭政府已經許可電影院在本週末重新開門營業,但連鎖品牌仍在觀望(https://bit.ly/3eHASZM)
➤電影《Quiz Show 益智遊戲》中事件的真實主角、益智節目醜聞吹哨者Herbert Stempel過世,享年93歲(https://bit.ly/3eMQD1D)
➤導演Ridley Scott說Stanley Kubrick看完《Alien 異形》之後打電話問他是怎麼辦到的,因為異形從演員胸口迸出來那場戲看不到剪接的破口,旁邊的演員怎麼可能有這麼真實的反應?Scott只好跟他一步一步解釋如何把裝置藏在桌子底下,而且準備過程中儘可能避免讓其他同組演員看到該裝置以及異形本人,才有辦法用攝影機捕捉到這麼真實的驚嚇情緒(https://bit.ly/3737Hh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