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有過心理諮商的經驗嗎?能否跟我分享那究竟是個什麼樣的過程。
上週三做完人生首次的諮商後直到今天,我仍舊感覺不到自己身上有什麼明顯的變化,可能是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諮商;可能是一整個小時幾乎都是我在講話;也可能我對諮商抱了太高期待,以為只做一次就會有顯著的成效。(以為是在隆乳?)
這幾天的睡眠狀況依舊不佳,晚上總是睡睡醒醒,有時候是因為做惡夢,有時候是不明原因醒來;腸胃功能出現問題,已經持續好多天不停的腹瀉,明明沒吃什麼太油膩或是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若硬要講出諮商完到今天有什麼不同,我在回憶過去時的感受似乎變得更複雜了;有加入社團的讀者都看過自傳吧?我對於自己的過去可以說是看得相當雲淡風輕,也因此才能夠這樣公開那些不堪的往事。
我在撰寫的過程中,有過很多次情緒失控的狀況,畢竟那真的不是什麼愉快的回憶,但通常很快我就能自己平復下來。諮商完之後,當我再回想這些過去時,除了原本就有的厭惡感之外,好像又增加更多不舒服的感受。
憤怒?無助?失望?羞愧?恐懼?誤解?自責?厭煩?
我嘗試想要去釐清這些不舒服代表什麼,但卻無法找到一個相對應的字眼來說明我的感受,那使我有點抗拒再去回憶,但腦海中又會自動浮現過去發生過的事情。也許正是因為這樣,這幾天的睡眠品質反而比諮商前更糟了。
但這是我第一次的諮商,我不知道是否為合理的過程,就像我過去自學個體心理學時,也有過一段很痛苦的時間才終於突破,也許,這也是心理諮商的必經過程?
我不知道。
兒子們都開學了,訂了學校午餐也報名了課後照顧班,我放下了那非得靠自己一個人手把手照顧他們的堅持,重新回到健身房做我熟悉且喜愛的教練工作。
我也放下了自己那想要普渡眾生的心態,因為我得先照顧好自己,才有餘力去照顧別人,於是我不再逼自己每天都要花時間看個體心理學的書,或是寫一篇心理學相關文章,我的優先順序是
工作賺錢>陪伴兒子>爬山健行運動>網路
心態改變後,生活的確輕鬆很多,雖然跟過去早已經是完全不同,我也曾為此責怪自己多次,但時間還是一直在過且不會回頭。我只能夠逐步修正自己,持續向前走下去。
我相信,所有的經歷都有其發生的意義,不論好或不好,都會是讓我成長的養分。
#意外就像一坨大便
#使用得當可以成為肥料
#一直拿來聞只會反覆噁心
===(分隔線)===
為了照顧兒子們從全職教練轉職全職部落客,現在兒子們狀況都穩定下來,我也得為了家計重拾本業回去健身房教課了,今後粉絲頁發文主軸將以親子為主,IG則是健身相關,心理學一律發佈在社團,請各位讀者自行選擇想看的地方追蹤就好。
以上,謝謝大家。
IG: https://www.instagram.com/yuping323/
社團: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找我上健身課: https://forms.gle/UDGoAzXK2amamKAW7
阿德勒自傳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花花本身並非醫療相關人員,僅以同為患者的角度跟大家分享我的經驗。
昨晚花花收到了一封網友的來信,內文主要詢問我現在是否還有在服藥,並且想了解思覺失調是否有遺傳的可能,因為網友與他的家人都有同樣的疾病。
=======
就我目前所吸收到的資訊來看,精神疾病有沒有直接遺傳的可能還不能夠肯定,可以知道的是家族中若有人出現精神疾病,其他家人罹患精神疾病的機率也會比較高,且越近親罹患的機率就越高。
但,並非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就一定會生下有精神疾病的子女,有研究指出,有精神疾病的父母生下的同卵雙胞胎,其中一人有發病另一名則沒有,因此精神疾病不能夠完全用基因來解釋。
我在十八、九歲時被診斷出罹患思覺失調與憂鬱症(後來演變成躁鬱症),直到我二十八歲的這十年間,陸陸續續都有為了治療疾病而尋求醫療的協助,從精神科到腦神經內科皆有我的就診記錄。
不論是哪一位醫師給我的說明與解方都大同小異,大概都是血清素濃度太低、多巴胺無法正常分泌因此我會容易感覺情緒低落,前額葉的功能異常因此會出現幻聽、幻覺等思覺失調的症狀。
:「醫師,這個藥我得吃多久病才會好?」
:「這些藥是用來控制妳的症狀的,什麼時候能停藥得看妳的反應;但也有很多患者停藥之後症狀又惡化,所以通常都還是建議一直吃下去避免復發。」
跟許多人一樣,我也曾經以為精神疾病就如同感冒,只要投藥把病毒殺光後就會痊癒並且產生抗體;結果精神疾病就跟唇皰疹一樣難纏,平常看似沒事了,但某天醒來時就發現嘴角又出現潰瘍。
"殺不死妳,但也不會放過妳。"
=======
看過自傳的讀者們都知道,使我對生存感到絕望的並非我的精神疾病,而是我一整個荒謬的人生;我多次嘗試自殺並不是想結束疾病帶給我的困擾,而是想停止我這場名為人生的鬧劇。
在多次嘗試自殺最終卻都失敗之下,我才正式接觸了改變我生命風格的 #個體心理學 (又稱 #阿德勒心理學) ,廣為人知的代表作品就是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
當然,並不是看完書後我的病就好了這麼戲劇化,看書是一回事,吸收內容並且實踐又是另一回事了。實踐個體心理學的過程並不輕鬆,也很難堅持下去,不過這不是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改天有機會再講。
針對來信網友的問題“思覺失調會不會遺傳”以及"停藥後會不會復發",我以停藥並且實踐三年個體心理學的角度來回答。
一、精神疾病是後天造成的。
二、停藥後確實還是會復發。
=======
由於我本身是生父母不詳出生後被領養的小孩,因此我無法得知我的親生父母是否有精神疾病,不過我本身有生育兩名孩子,在他們身上也確實都有精神疾病的影子,他們兩個同時也都被確診ADHD。
在長子還很年幼的時候,我就能夠感覺到他是個多愁善感的孩子,我曾經很自責自己將精神疾病遺傳給他,直到我開始研究個體心理學後明白,長子是被我一手帶大的(直到離婚之前),因此在他身上會看見我的影子非常正常。
"錯誤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這種家庭中變成模範和榜樣的作用,孩子從小在這種環境下長大,自然而然就把這些卑劣的行徑,比如竊盜,當成一種謀生手段。"(談犯罪性格是否與生俱來)《走出孤獨——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非常重視兒童的教育,阿德勒認為個體大約在四五歲大的時候,他的性格就已經成型,而往後的人生也會遵循他的性格走出對應的人生型態。
在缺乏適當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一但性格往“不安”、“多疑”等方向發展,長大後將會比其他孩子更容易發展出精神疾病。而孩子的主要照顧者正是影響孩子性格發展的重要關鍵,若照顧者本身很情緒化,孩子也很難發展出正面樂觀的性格。
=======
與其說我把精神疾病的基因遺傳給我的孩子們,更合理的說法是,我把精神病患的生活型態,教給了我的孩子們,使他們習得這樣的生存模式,並且發展出會被社會認定為 #精神病患 的性格。
因此,即便罹患精神疾病,只要能夠提供給孩子穩定、安心且正向的成長環境,患者的孩子也可能終生都不會出現精神疾病。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就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行為才會被診斷為精神病患,既然如此又怎麼能夠在教養孩子上,做到完全不情緒化呢?
當然不可能完全不情緒化,正是因為有不同的情緒變化才能稱為人,不然跟機器又有什麼不同呢?
不論父母有無精神疾病,許多家庭的教養只會停留在情緒失控打罵孩子就結束;孩子犯錯是一回事,但父母打罵孩子也同樣不該發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只會習得避免在父母面前犯錯,同時也會變得無法認同自己。
在還沒有獨力生存的能力之前,孩子必須仰賴照顧者才能夠得以活下去,因此照顧者對自己的評價會變成一種影響一生的自我認同。
經常被父母嘲笑、批評、否定或忽略的孩子,長大就容易變成缺乏自信、沒有主見以及疑心病重的大人,嚴重者就會演變成精神疾病,不論家族是否有出現過病史都一樣。
在教養孩子上難免會有沮喪無力、憤怒痛心的情況,與孩子間的爭執也在所難免,但只要在每一次的失控後,誠心地為自己的情緒失控向孩子道歉,並且跟對方說明自己為什麼會為此抓狂,孩子會明白是人都會有犯錯與失控的時候。
重點在於是否能夠從中獲得讓彼此變得更好的經驗。
=======
接下來,說說關於停藥後又復發的問題吧。
精神疾病是後天所造成的,在個體心理學中更是一針見血的指出「精神疾病是個體自己所選擇的生存模式」,也就是說我會患病是我自己所選的,既冷血又荒謬是吧?改天再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接受這個理論的。
雖然是自己選擇患病,但患病之後對生理上造成的傷害也是真實且不可逆的;醫療研究證實缺乏適當生長環境的孩子,他們的大腦發展會遠低於同齡的孩子,甚至會出現萎縮的情形。
大多數的生物都是在發育得差不多了才會出生,黑猩猩出生後不久就有活動能力,可以靠自己的力量抓住母猩猩,以及尋找奶頭自主進食;人類大概是所有生物當中最脆弱的一種,出生後不僅沒有任何生存能力,連大腦都只有成人的三成不到。
五歲大的孩子性格已經成型,這個理論並非阿德勒瞎掰出來的;剛出生的寶寶大腦雖然小,但是發展卻非常的快速,也因此出生後頭幾年的環境對大腦發展的影響才會如此大。
缺乏適當環境成長的孩子,他們的大腦無法得以健康的發展,甚至會停止發展造成一些永久性的傷害,這也是為什麼精神病患停藥後又會容易再復發的原因。
如果可以選擇,相信大家都會想要有個健康的腦袋,不過我相信在現今的世界上,不論哪個國家的人,沒有一個人是「完全健康」的。
這些年來研究個體心理學後,我已經不會再執著於自己到底有沒有康復的一天這樣的念頭;正常或健康與否,都是人自己訂出來的標準,但這個標準的依據又是從何而來?
=======
與其稱之為「精神疾病」,我偏向於認為這是「個人特質」。認為是疾病就會想要去治療、去消滅;但若是個人特質,那就是怎麼去接受與面對的問題了。
停藥後的我,經常還是會出現情緒低落,或是躁症期間過度亢奮,去年剛接回兒子們後,暴漲的壓力也讓我的幻聽又多次重新出現;我明白服藥並不是為了治療這個病,而是像麻醉藥一樣,讓這個症狀暫時變得不活躍,但那不表示症狀已經不存在了。
學習個體心理學後也讓我明白,情緒的變化是我難以靠自己控制的,因為我的大腦負責控制情緒的部分,早在成長期間就已經受到不可逆的傷害;但大腦控制行為的部分顯然還算健康,因為我不會出現身體不聽大腦使喚的情形。
我指的並不是什麼情緒失控而打人這種不聽使喚,而是像妥瑞氏症那樣,因為大腦不正常放電而出現無法控制的肢體行為;情緒失控而出現的行為,實際上仍舊還是自己能控制的。
因此我能夠做到情緒歸情緒;行為歸行為。
當下的情緒低落是真的,也確實讓我很難受,但那並不會影響我去做該做的事情;如果我因為情緒低落而無法做任何事,在個體心理學的說法會是:
「為了不做某某事而不斷放大自己情緒低落的問題。」
在情緒低落的情況下,或許處理事情的效率與品質都會比較差,但我們也只是生存在一大群同物種間,在不傷害他人同時也不傷害自己為前提,讓自己過得好好的這樣就夠了,何必一定要達到完美才肯做?
所以,我的精神疾病從來就沒有真的康復過,我只是找到了和平共處的方式罷了。
⚠️補充說明:開始鑽研個體心理學時我還在服藥期間,當時我是在醫師的許可下漸進式停藥,身心狀況嚴重者切勿擅自停藥。
阿德勒自傳 在 許景泰-Jerry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非常時期!共同防堵疫情,大大讀書線上訂閱一本影音書不到1元!已有8千多人訂閱...隨時隨地學習!】
因應疫情期,你可以更有效的線上學習,十倍速提升自己!現在線上訂閲『#大大讀書』一律只要190元/月。訂閱後即可無限暢享"250本影音好書"。每週再送你2本最新影音好書,一年不間斷100本影音說書。立即前往:http://bit.ly/2KDmhlO
疫情期「新註冊會員」再加贈$200購課金!搭配影音書下載『讀書簡報』,一年加贈52份讀書簡報,是職場工作者最強的競爭力來源!
【大大讀書250本已上架影音說書清單!】
訂閱【大大讀書】即贈200本影音說書,每週再更新2本+1份讀書簡報。趕快看看我們有什麼書吧!>>http://bit.ly/2pm3dAV
=============================
自我提升、線上學習最佳選擇:大大讀書。隨時隨地輕鬆讀線上好書!一本影音說書只要0.7元,一次拿下190元/月; 一年僅1,990元:
(由新至舊排序,截至2020/2/7)
・情緒勒索
・七的好運法則
・感情這件事
・關鍵時刻
・零錯誤
・我輩中人
・真確
・原則
・即斷力
・說話零失誤,跟誰都好聊
・對面的瘋子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操控阿德勒幸福說服術
・打造超人大腦
・那個為什麼會熱賣(附贈簡報)
・為什麼這個商品可以賣到嫑嫑的?
・那些傷人的話都不是真的
・你的工作該耍廢,還是值得拚?
・青春正效應
・心流
・注定一戰?
・共贏
・麥肯錫寫作技術與邏輯思考(附贈簡報)
・關於工作的9大謊言(附贈簡報)
・躍競思維
・高績效人士都在做的8件事(附贈簡報)
・深度洞察力
・精準訂價(附贈簡報)
・在網上讓「女性」搶購
・這才是行銷
・雙贏談判
・100歲的人生戰略
・完美練習
・好好拜託
・甘地教我的情商課
・ 勇往直前
・ 松浦彌太郎寫給凌晨五點的你
・ 深度粉銷(附贈簡報)
・ 一人公司(附贈簡報)
・ 轉化之旅
・ 低風險創業(附贈簡報)
・ 稻盛和夫經營術(附贈簡報)
・ 人越多,越受歡迎的社交說話術
・ 做人要好心,不是好欺負
・ 英雄之旅
・ 閃電擴張(附贈簡報)
・ 徹底坦率
・ 生存的十二條法則
・ 書呆與阿宅
・ 金錢心理學
・ 原子習慣(附贈簡報)
・ 什麼時候是好時候
・ 航向藍海
・ 爆款(附贈簡報)
・ 創業維艱:如何完成比難更難的事
・ 這一生,你想留下什麼?
・ 小群效應
・ 海底撈你學不會
・ 後勁王建民
・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 鼎泰豐,有溫度的完美
・ 人生需要暫停鍵
・ 何時要從眾?何時又該特立獨行?
・ 新電商時代
・ 20歲小狼 50歲大獅
・ 先問,為什麼?
・ 聚焦20%高密度工作力
・ 高績效心智
・ 成功,就是要快速砍掉重練
・ 定位(附贈簡報)
・ 如何讓人信任你
・ 精要主義
・ 一分鐘建立團隊
・ 長銷!
・ 重新理解創業(下)
・ 重新理解創業(上)
・ 深度職場力
・ 給力(附贈簡報)
・ 流量池(附贈簡報)
・ 與人同贏
・ 橡皮擦計畫
・ 驚人習慣力
・ 讓大家都喜歡你的NHK說話術
・ 姊就是大器
・ 超級用戶時代
・ 快思慢想
・ 全球頂尖領袖親授的17堂課
・ 阿里鐵軍
・ 必然
・ 中國的亞洲夢
・ AI新世界
・ 大腦衝浪
・ TED TALKS 說話的力量
・ 成功,從聚焦一件事開始
・ 成功不再跌跌撞撞
・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 一分鐘經理
・ 創新的兩難
・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義,人生順利的簡單法則
・ 指數型組織
・ 機會效應
・ 什麼都能賣出好價錢
・ 好好說話
・ 自創思維
・ 小數據獵人
・ 與成功有約
・ 精準提問的力量
・ 一分鐘驚艷簡報術
・ OKR工作法(附贈簡報)
・ 沒經驗,是你最大優勢
・ 請停止無效努力!
・ 時間,愈用愈有價值
・ 為未來而教
・ 脆弱的力量
・ 思考的技術
・ 頂尖CEO的前瞻力
・ 5個選擇
・ 讓自己快速進化的PDCA筆記術
・ 葛洛夫給經理人的第一課
・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 翻身吧!我的溝通力
・ 行銷4
・ 生活的藝術
・ 可複製的領導力
・ 零偏見決斷法
・ 孫子兵法全書
・ 行為的藝術
・ 人生的長尾效應
・ 公開:阿格西自傳
・ 生活槓桿
・ 羅輯思維
・ 心態致勝
・ 蘋果橘子經濟學
・ 解謎蔦屋
・ 杜拉克談高效能的5個習慣
・ QBQ!問題背後的問題(附贈簡報)
・ 數據、謊言與真相
・ 辦公室怪咖型錄
・ 上台的技術
・ 品味,從知識開始
・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 創客創業導師程天縱的管理力
・ 定
・ 故事要瘋傳成交 就用這5招
・ 什麼才是最難的事?
・ 人才管理聖經
・ 跟華爾街之狼學銷售
・ 傑出領導人的最關鍵轉變
・ 說出影響力
・ 僕人
・ 待辦事項這樣列,工作當場完成一半
・ 訂閱經濟(附贈簡報)
・ 複利效應
・ 信任革命
・ 四騎士主宰的未來
・ 讓「少」變成「巧」
・ 讓大象飛
・ 人際過敏症
・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
・ 意義的呼喚
・ 依戀障礙
・ 成為這樣的我
・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 子彈思考整理術
・ 大主管、小主管,帶人前一定要知道的6件事
・ 管理十誡
・ 細節營銷
・ 浪潮式發售
・ 你不必和這個世界裝熟
・ 謝謝你遲到了
・ 零售的哲學(附贈簡報)
・ 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
・ 傳染
・ 5分鐘商學院-工具篇
・ OKR:做最重要的事
・ 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
・ 全聯:不平凡的日常
・ 選3哲學
・ 教學的技術
・ 跟任何主管都能共事
・ 最棒的一年
・ 故事銷售贏家
・ 真誠表達,說出感染力
・ 完成
・ 一天付36萬去幫他提公事包,為什麼大家搶著做?
・ 互聯網思維的商業實戰
・ 無印良品成功90%靠制度
・ 新通才
・ 別等到被欺負了才懂這些事
・ 多動力就是你的富能力
・ 我,就是品牌
・ 阿里巴巴用人術
・ 跟陷阱說再見
・ 劈你的雷正在路上
・ 執行力的修練
・ 玩家外包
・ 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
・ 網紅經濟
・ 進擊
・ 從0到1
・ 零工經濟來了
・ 鋪梗力
・ 你可以不遷就
・ 為什麼超級業務員都想學故事銷售
・ 用對腦,賣什麼都成交
・ 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
・ 師父
・ 斜槓青年
・ 打造爆紅集客力
・ 學領導
・ 練習的力量
・ 擁抱B選項
・ 引爆會員經濟(附贈簡報)
・ 訂價耍心機
・ 你的商業知識都是錯的
・ 零秒思考力【實踐篇】
・ 讓顧客的錢自動流進來
・ 共享經濟時代
・ 行銷4.0
・ 經營者養成筆記
・ 你快樂,所以你成功
・ 內容電力公司
・ 無印良品為什麼在全世界大受歡迎?
・ 好策略.壞策略(附贈簡報)
・ 品牌的技術和藝術
・ 說出亮點吸引力
・ 中間人經濟
・ 精準學習
・ 行銷戰術全書
・ 勾癮
・ 少,但是更好
・ 思考的藝術
・ 教練自己
・ 創新的用途理論
・ 深度工作力
・ 南瓜計畫
・ 人生是一個人的狂熱
・ 簡單思考
・ 練習改變
・ 人工智慧來了
・ 精實創業
・ 成長駭客行銷(附贈簡報)
・ 恆毅力
・ 團隊,從傳球開始
・ 真心看自己,有念則花開
・ 人生準備40%就衝了
・ 因為軟弱,所以勇敢
・ 朋友與敵人
・ 刻意練習(附贈簡報)
・ 別自個兒用餐
・ 參與感行銷時代
【驚!破8千人線上訂閱】現在只要190元/月;一年1990元。前往『大大讀書』一次將全部影音書,快速充實自我,線上訂閱直接拿下>>:http://bit.ly/2KDmh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