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陳亮恭
防疫戰爭中的媒體角色
(美聯社資料照)
新冠肺炎持續延燒及各項衍生議題,從專業醫療防疫到生活物資、人道關懷及人際關係對立,議題的多變與冠狀病毒變異相比毫不遜色,不僅疫情一日數變,輿情也一日數變。如果防疫視同作戰,對岸也發布「戰時狀態令」,在如此緊繃情境下,媒體此時扮演的角色也愈發引人思索。
一九九○年伊拉克占領科威特,美國初期傾向以外交方式斡旋,一位十五歲科威特少女娜伊拉在國會山莊聽證會中,含淚哽咽陳述她在科威特醫院擔任志工時,親眼所見伊拉克士兵持槍搶奪保溫箱中嬰兒,這駭人聽聞的殘暴惡行,改變美國態度,批准對伊拉克出兵,一個多月後,戰爭結束。但戰爭結束一年後,真相掀起軒然大波,原來楚楚可憐少女是科威特皇室相關成員,不僅沒有伊拉克士兵殘暴一幕,甚至沒到醫院擔任志工,一切都是科威特皇室與公關公司操作,政治遊說加上媒體轉播讓人群情憤慨。二○一○年風起雲湧的「阿拉伯之春」透過社群媒體力量,加上大眾媒體接手報導,改變數個阿拉伯國家的政治與人民生活。
各種類型媒體對於社會的影響力無遠弗屆,除了刻意製造的假新聞外,許多被媒體後續查核為假新聞事件多半發生在世界上最危險角落,發生時沒有人有第一手報導,都是二手乃至三手,在媒體搶快、搶獨家、怕漏新聞的高度競爭環境下,查證真假往往都是以後的事,而一時群眾激憤卻做出了許多有爭議決定。
今日的武漢封城,疾病盛行也讓武漢被視為危險地區,媒體也難以第一手報導,而自媒體的興盛,一時間讓武漢的現況、民心的恐懼、死亡的個案、醫護的壓力等等都成莫衷一是的報導,許多的新聞評論者以難以查證的媒體報導作素材,加入個人觀點大加評論。一九二八年龐森比的名著《戰爭期間的謊言》歸納出戰爭期間宣傳的特質,每一項都是堅定國家領導而抗敵,如果防疫真的視同作戰,經典著作或已過時,無法代表今日的媒體。
針貶時事、監督政府是媒體作為「第四權」的天職,但是,報導在難以取得第一手消息需謹慎,引用資料評論的人更需小心。波灣戰爭、敘利亞戰爭等錯誤歷歷在目,媒體雖未製造假新聞,但報導經捏造的內容,甚或延續加碼爆料與引用評論,反而助長有心人惡行。
以這場防疫戰而言,台灣有幾個傲視全球作為,包括:每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正確資訊、迅速徵用口罩抑制價格飆漲、快速提升口罩生產、醫療體系迅速回應防疫、醫事人員具備充足防疫訓練、病毒基因定序與檢驗試劑快速開發、健保卡資料銜接入出境資料、口罩存量與地圖資源整合等等,加上民眾的防疫意識,謹慎而不恐慌配合政府,看日本發生狀況,台灣人應更有感。
以上事情沒有一件在其他國家能在短時間內全數到位,美國從日本接回病患預計送往空軍基地隔離或治療,是以美國化學作戰量能處理,而我國則由公衛與醫療體系扛下,台灣公衛與醫療體系強大令人驕傲。然而,社區傳播逐漸浮現的擔憂,更需防疫指揮系統沉穩領導與人民謹慎因應,台灣經驗定能寫下國際防疫新篇章。 (作者為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阿拉伯之春 後續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名人堂-陳亮恭
防疫戰爭中的媒體角色
(美聯社資料照)
新冠肺炎持續延燒及各項衍生議題,從專業醫療防疫到生活物資、人道關懷及人際關係對立,議題的多變與冠狀病毒變異相比毫不遜色,不僅疫情一日數變,輿情也一日數變。如果防疫視同作戰,對岸也發布「戰時狀態令」,在如此緊繃情境下,媒體此時扮演的角色也愈發引人思索。
一九九○年伊拉克占領科威特,美國初期傾向以外交方式斡旋,一位十五歲科威特少女娜伊拉在國會山莊聽證會中,含淚哽咽陳述她在科威特醫院擔任志工時,親眼所見伊拉克士兵持槍搶奪保溫箱中嬰兒,這駭人聽聞的殘暴惡行,改變美國態度,批准對伊拉克出兵,一個多月後,戰爭結束。但戰爭結束一年後,真相掀起軒然大波,原來楚楚可憐少女是科威特皇室相關成員,不僅沒有伊拉克士兵殘暴一幕,甚至沒到醫院擔任志工,一切都是科威特皇室與公關公司操作,政治遊說加上媒體轉播讓人群情憤慨。二○一○年風起雲湧的「阿拉伯之春」透過社群媒體力量,加上大眾媒體接手報導,改變數個阿拉伯國家的政治與人民生活。
各種類型媒體對於社會的影響力無遠弗屆,除了刻意製造的假新聞外,許多被媒體後續查核為假新聞事件多半發生在世界上最危險角落,發生時沒有人有第一手報導,都是二手乃至三手,在媒體搶快、搶獨家、怕漏新聞的高度競爭環境下,查證真假往往都是以後的事,而一時群眾激憤卻做出了許多有爭議決定。
今日的武漢封城,疾病盛行也讓武漢被視為危險地區,媒體也難以第一手報導,而自媒體的興盛,一時間讓武漢的現況、民心的恐懼、死亡的個案、醫護的壓力等等都成莫衷一是的報導,許多的新聞評論者以難以查證的媒體報導作素材,加入個人觀點大加評論。一九二八年龐森比的名著《戰爭期間的謊言》歸納出戰爭期間宣傳的特質,每一項都是堅定國家領導而抗敵,如果防疫真的視同作戰,經典著作或已過時,無法代表今日的媒體。
針貶時事、監督政府是媒體作為「第四權」的天職,但是,報導在難以取得第一手消息需謹慎,引用資料評論的人更需小心。波灣戰爭、敘利亞戰爭等錯誤歷歷在目,媒體雖未製造假新聞,但報導經捏造的內容,甚或延續加碼爆料與引用評論,反而助長有心人惡行。
以這場防疫戰而言,台灣有幾個傲視全球作為,包括:每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正確資訊、迅速徵用口罩抑制價格飆漲、快速提升口罩生產、醫療體系迅速回應防疫、醫事人員具備充足防疫訓練、病毒基因定序與檢驗試劑快速開發、健保卡資料銜接入出境資料、口罩存量與地圖資源整合等等,加上民眾的防疫意識,謹慎而不恐慌配合政府,看日本發生狀況,台灣人應更有感。
以上事情沒有一件在其他國家能在短時間內全數到位,美國從日本接回病患預計送往空軍基地隔離或治療,是以美國化學作戰量能處理,而我國則由公衛與醫療體系扛下,台灣公衛與醫療體系強大令人驕傲。然而,社區傳播逐漸浮現的擔憂,更需防疫指揮系統沉穩領導與人民謹慎因應,台灣經驗定能寫下國際防疫新篇章。 (作者為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阿拉伯之春 後續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
{內文}
至少40人死亡 約400人受傷,多達14位反對黨領袖被捕。這是非洲蘇丹,一條麵包引爆的怒火延燒近2周,而且"麵包之火"正燒往執政核心,要當權29年的強人總統巴席爾下台。
(CNN記者)
巴席爾說,"殺無赦"來鎮嚇所有反抗者
隔天,這樣的畫面傳來,淌血的軀體用布包著,軍警在抗議人群中,將他活生生當場槍殺。
被西方輿論稱為"麵包抗議"(bread protest)的龐大蘇丹民怨,起於蘇丹政府19日決定,將一條麵包的價格 一口氣調漲3倍,等於一條500公克的白麵包,價格從18塊蘇丹幣(新台幣11元),漲到約54塊蘇丹幣(新台幣33元)。這對通貨膨脹率今年九月已達70%,貨幣兌美元暴跌85%的蘇丹民眾而言,顯然是傷口上灑鹽 忍無可忍。
(蘇丹民眾)
過去我們買一袋麵粉大概22-24塊錢,但現在沒有這種價格了,現在一袋麵粉居然要57塊錢
"人民要政府下台",蘇丹民眾高呼8年前,這句<阿拉伯之春>的經典名言,抗議行動先從東部尼羅河岸的<阿特巴拉>爆發,接著一路擴散到首都喀土木(Khartoum)等,重要都市型城鎮,幾天後,蘇丹18個省就有14個省"起義示威"。
眼看抗議行動迅速擴散燎原,12月26號蘇丹軍警以催淚瓦斯和攻擊武器,對準抗議民眾施打。頓時,蘇丹境內陷入恐怖的蓄意殺戮。
(英國Channel 4 News記者)
蘇丹政府的回應,一如預期的殘暴,警方 檢調單位 軍方全數出動,他們當街棒打民眾,進行大規模逮捕 催淚瓦斯 槍彈和巨大死傷,造成至少40人死亡
眼看死傷擴大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公開表達"憂心",呼籲蘇丹政府調查"過度使用武力的暴力鎮壓"。沉默多日的蘇丹總統巴席爾也終於在12月31號出面喊話。
(巴席爾\蘇丹總統)
蘇丹正經歷困難的經濟情勢社會嚴重受創,這是因為國內和國外的大環境因素,但是我們有信心,必將克服這段短暫而困難的時期
這並非蘇丹第一次爆發的大規模串聯抗議,然而<英國金融時報>觀察,當前蘇丹的經濟與安全形勢,都比上回2013年更為嚴峻,"蘇丹局勢恐怕難以完全收拾","另一場阿拉伯之春","正令人驚疑地虎視眈眈 等待復燃"。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蘇丹的困窘來自盤根錯節的國內和國際因素,一是1990年代,現任總統巴席爾煽動蘇丹達佛內戰。
(CNN主播)
國際刑事法庭檢察官指控蘇丹整個國家進行戰爭罪行
(半島電視台記者)
親政府的阿拉伯民兵被稱為詹賈威民兵,被控對非阿拉伯裔 執行種族清洗,全世界最嚴重人道危機的受害者
對此美國政府對蘇丹進行長達20年的經濟與貿易制裁,國際法庭起訴巴席爾創下在位國際元首被國際通緝的先例。其二是2011年南蘇丹脫離蘇丹獨立,獨立的南蘇丹,帶著全蘇丹75%的豐沛原油產量離開,將蘇丹經濟的險峻 往黑暗更推了一把。其三則是渴望加入WTO的蘇丹在2017年1月重啟停滯了13年的談判,於是蘇丹將門戶大開,結果各國進口湧入,蘇丹自己的出口卻依然萎靡,2017年蘇丹創下27億美元的貿易赤字,陷入嚴重外匯危機。
(蘇丹民眾)
過去我花85塊可以買的東西,現在要花170塊才能買的到,尤其麵包一變貴,其他花費都必須跟著調整
更雪上加霜的是,雖然美國在2017年10月解除了對蘇丹制裁,但由於蘇丹仍在美國"支持恐怖主義"的黑名單上,因此IMF或世界銀行的國際多邊金援,對蘇丹也愛莫能助影響所及,蘇丹的通貨膨脹率如乘雲霄飛車般,2018年一度突破7成,成為全球第二高僅次於委內瑞拉,蘇丹銀行限制每戶每日只能提領524元蘇丹幣(約美元$11),結果蘇丹到處是恐慌的排隊人潮。
(蘇丹民眾)
到處都在排隊,買油要排隊 到ATM也要排隊,就算去銀行 也領不出錢來,所以也拿不到薪水,什麼東西都變得那麼貴 不知道為什麼,好像有個定時炸彈在身邊,不知道什麼時候它會引爆
(法立德\"蘇丹需改變"發言人)
蘇丹經濟危機的本質是政治因素,大規模貪汙 導致今天的經濟崩盤,這把火終於往上燒到執政當局,燒到巴席爾的兄弟和家族,燒到總統穆沙的親信團隊,這是過去三十年來,政府的不負責任 大規模的貪汙,種下的惡果
一個訴求自由與麵包的風潮,這個世界 恐怕並不陌生。<路透社>警告,不只是蘇丹,包括北非的突尼西亞 摩洛哥 利比亞 阿爾及利亞,中東的黎巴嫩 伊拉克 約旦都在2018年年底,因經濟情勢惡化而點燃的示威抗議正遍地開花。
其中 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濫觴之地<突尼西亞>,12月24號一名32歲的記者卓奇(Abdel Razaq Zorgi)為抗議失業和貧窮 自焚身亡,引發突尼西亞民眾發起"革命",結果造成民眾與安全部隊激烈衝突。
<華爾街日報>認為,八年前的"阿拉伯之春"是否再次上演,目前看來可能性仍低。但蘇丹和約旦在這波抗議中,都發出了要進行民主改革的呼聲,因此後續發展在風起雲湧的變化中,仍存在著不可知的變化球。
阿拉伯之春 後續 在 通貨膨脹 、政治腐敗 、缺乏言論自由 等。自焚事件成爲 ... 的推薦與評價
阿拉伯之春 是指自2010年年底在北非和西亞的阿拉伯國家和其它地區的一些國家發生的一系列民主化社會運動。茉莉花革命後,革命浪潮隨後波及埃及 、利比亞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