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人迷 womany ] #為你點歌plus
「我和男友在一起三年多,準備在今年結婚,一起邁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其實心裡雖然開心,隨著婚禮越來越接近,中間的大大小小事情,也還是不免夾雜了點擔心。
『結婚不只是兩個人的事』,到了婚禮的籌備,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句話。
其實以我們兩個的個性,結婚應該是一個開心的場合,一個想要把這樣的喜悅分享給身邊最好朋友的地方,不需要太正式,不需要太多習俗,只要每個來參加的人都能感受到自在開心,可以盡情笑著聊聊,一起為這天留下最珍貴的回憶就好。
但因為考量到長輩們的期待,所以包含結婚場地、形式,到喜餅、伴娘花童等大小事,大家都有不同的想法。雖說與其他很多過來人,覺得結婚是為了其他人而辦比起來,我們已經算是沒有太多的要求或禁忌,但還是感受到日漸益增的壓力,難怪過去看到每一個新娘朋友總在婚禮後,有種打完仗如釋重負的感覺。
感情應該要是很簡單的事情,那麼結婚為什麼不能也是這樣呢?我前幾天看到寶格麗的影片,新娘在婚禮當天,都是如此的放鬆、享受,好羨慕這種真的是屬於「自己」的日子的感覺啊!
這在台灣,會不會是一種無法達到的『妄想』呢?」
#阿熊回應
研究顯示,做自己的第一步,就是不再當父權結構中那個「自我消音」(silencing self)的女人,並勇於當家中那個「堅持夠久的少數」(但神難)。
當你願意為自己發聲並堅持妳的選擇,長輩也會嘗試將他們「延長的自我」慢慢地與妳切割(雖然過程充滿血淚)。這樣的切割其實是一種「自我的新生」,既然是「新生」總是會痛,就像是分娩前、媽媽要和孩子分開一定會經歷陣痛與劇痛一樣,但痛過以後,將帶來前所未有的輕鬆。
因為我也沒結過婚,不過研究上,女人進入婚姻之後,大抵是「從無聲到發聲」的過程。不曉得大家的「實務經驗」如何?
真的也是這樣嗎?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