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斯靜物女神】
文藝復興時期因為人文主義興起,翻轉了中世紀以來的藝術創作主題與表現技法,權貴品味和藝術家才能的結合也造就眾多經典作品;然而藝文發展蓬勃熱鬧如文藝復興時期,肯定不會只有單一表現,除了眾所周知,圍繞在宗教主題、神話故事、歷史事件和肖像畫等大師傑作之外,到了文藝復興晚期,靜物畫越加受到歡迎。
當時身為絕對少數的女性畫家喬凡娜・加佐尼(Giovanna Garzoni,1600-1670)就是靜物畫領域中的佼佼者,也是義大利藝術史上最重要的女畫家之一。人家不僅技藝高超,甚至成就傑出,收入豐厚,成為托斯卡尼第五代大公斐迪南二世・德・梅迪奇(Ferdinando II de' Medici,1610-1670)宮廷內的寵兒。
------------
喬凡娜是最早投身靜物畫的女性畫家,因為傑出表現獲得時人一致推崇。實際上喬凡娜作品非常多樣化,包含肖像畫、袖珍畫、宗教和神話題材,和古代大師傑作複製品,但她始終以風格獨特的靜物畫最為人熟知。
她最常使用的作畫媒材是蛋彩和牛皮紙、羊皮紙,那些色彩妍麗姿態生動,細緻入微栩栩如生又充滿感官趣味的動植物描繪,深深獲得貴族贊助人喜愛,梅迪奇家族就曾多次委託喬凡娜作畫,把她的作品拿來裝飾自家別墅和宮殿。
有了梅迪奇加持,喬凡娜作品身價更是水漲船高,眾人爭購。17世紀義大利藝術史學家利奧內・帕斯科利(Lione Pascoli,1674-1744)曾表示,喬凡娜受歡迎的程度讓她可以為作品隨便開價,但照樣還是有一堆人收購買單。
相異於同年代女子幾乎終生遵守傳統規範,甚至受教有限,謹守傳宗接代之〝重責大任〞,無知又封閉,才能傑出、性格更不凡的喬凡娜則是在義大利四處,如羅馬、佛羅倫斯、威尼斯、那不勒斯和都靈(Turin)等地進行學習或者發展事業,或許還可能遠赴法國。她的一生見識之豐富,成就之豐碩,肯定曾經讓許多受限於古板窠臼的女子羨慕不已。
------------
喬凡娜的職業盛世,或許可以歸功於天時、地利、人和各種條件配合得當而造就,當時的人文背景就是其中重要因素。
儘管之前許多藝術家都把觀察自然現象作為靈感來源,但是要到16世紀現代科學雛型誕生時,例如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和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的天文學理論、數學、物理學、醫學、地理大發現和金屬活字印刷術發明等重要事件帶動科學長足進展,才提供了觀察和解釋自然世界的嶄新方式。
還有,托斯卡尼的自然美景和傳統,孕育當地人鍾情於植物花卉和園藝種植的興趣,到了文藝復興時期串聯科學發展,自然更有助於研究植物科學,再融合梅迪奇家族對於藝術的熱愛融合,便孕育出精彩的靜物畫成果。
梅迪奇家族的〝植物熱〞從早期的柯西莫・德・梅迪奇(Cosimo di Giovanni de' Medici,1389-1464),和有〝偉大的羅倫佐〞(Lorenzo the Magnificent)之稱的羅倫佐・德・梅迪奇(Lorenzo di Piero de' Medici,1449-1492)開始,都已經對植物學產生興趣並贊助植物學研究,再到200年後喬凡娜所服侍的托斯卡尼大公斐迪南二世・德・麥地奇,更是修復了曾經衰落的比薩和佛羅倫斯植物園,同時擴建比提宮(Pitti Palace)和波波利花園(Boboli Garden)。
佛羅倫斯的梅迪奇大公們長期對於自然科學和藝術的熱情支持,都滋養了喬凡娜創作靜物畫的有利環境。
梅迪奇宮廷向來有眾多知識分子、藝術家和科學家交遊往來,藝術與科學如此緊密交織,而17世紀宮廷中人對於科學研究和圖像都非常感興趣,喬凡娜剛好趕上了佛羅倫斯這股追求自然科學,尤其是植物學和園藝學的熱潮。她的作品迎合梅迪奇家族的藝術興趣,完美聯結自然科學與藝術,因而大受歡迎。
------------
從《有檸檬的一碗靜物》(Still Life with Bowl of Citrons,late 1640s),足以見識到喬凡娜功力如何強大。
一樣是敷彩於牛皮紙上的蛋彩畫,畫面中央有一大碗水果,這是喬凡娜的構圖特色。她也擅於運用細密精巧的微小色點,精心打造物體質感的差異性。兩種不同品種的檸檬連枝帶葉被放在略顯破損的陶瓷碗裡,檸檬表皮的粗糙質地、堅實的樹枝對照果實圓潤外形、精緻星形花朵和精描呈現的綠葉,在紋理和形狀都有彼此映襯之效。
喬凡娜刻意藉此展現她對自然的精確觀察、處理顏料的能力和嫻熟的技巧。而畫面前方的花朵和昆蟲都是為構圖增添趣味之用,而非如荷蘭靜物畫那樣隱含警世意涵。
然後,你看那輕薄透明如綢紗般夢幻纖細的昆蟲翅膀,不正是顯示她掌握顏料和筆觸的能力有多驚人嗎?
------------
關於喬凡娜的技藝養成過程,學術界尚未有定論,不過一般認為她應該受到了義大利前輩畫家雅各波・利戈齊(Jacopo Ligozzi,1547-1627)所影響。喬凡娜和利戈齊相同,都為梅迪奇宮廷服務,以動物和植物標本作為繪製主題。這時期的藝術家,即使是義大利藝術家,依舊奉北方文藝復興大師杜勒(Albrecht Dürer,1471-1528)為自然主義繪圖大師,喬凡娜也是如此。
她可能收藏杜勒作品,並且跟著臨摹,另外也研究北方靜物畫大師如博舍爾特(Ambrosius Bosschaert the Elder,1573-1621)、范・德・阿斯特(Balthasar van der Ast,1593/94-1657)之作,這些都是為了更加增進技巧和表現。
其實就連大公本人也派人在歐洲各地收購荷蘭和法蘭德斯靜物作品,甚至延攬阿爾斯特(Willem van Aelst,1627-1683)和希里克(Otto Marseus van Schrieck,1613-1678)等北方畫家來到佛羅倫斯工作,進而使得北方的藝術風格影響了托斯卡尼本地畫家。不過相較之下,托斯卡尼的靜物畫卻更加自然主義,因而喬凡娜的靜物畫雖然師法北方藝術著重精緻細節,卻不帶有道德訓示之意味。
為了精準觀察詳加捕捉,喬凡娜肯定會在工作時使用放大鏡協助觀察物體和作畫。
儘管畫面不大,然而由於精工細描,過程複雜,往往耗時甚久,甚至可能在日復一日的繪製過程中,親眼見證眼前的水果麻豆們從青澀漸趨成熟的轉變。使得喬凡娜的靜物畫就主題或是尺寸而言雖屬小品之作,卻是精心打造絲毫不含糊,也具備極度賞心悅目的觀看效果。
------------
1651年,喬凡娜約莫51歲時搬移至羅馬定居,但仍為梅迪奇宮廷效力。托斯卡尼大公斐迪南二世和大公夫人,以及大公的兄弟們,都是喬凡娜遠在佛羅倫斯的忠實粉絲,他們依舊熱愛喬凡娜作品,並頻繁下訂單。
梅迪奇家族延續至斐迪南二世時,實力已經大不如前。這位個性溫和,卻在對外事務顯得無能的大公在那個紛爭不斷傾軋未停的年代,根本無法在羅馬教廷、法國和西班牙等強權之間捍衛利益,堅守佛羅倫斯的完全獨立,並且眼睜睜看著伽利略被教廷迫害,嚴重打擊了梅迪奇家族聲望和身為科學贊助人的聲譽。然而幸虧他老人家自己對藝術和科學充滿濃厚興趣,加上需要藉此作為加強聲望之手段,斐迪南二世從1628年掌權直到1670年去世,始終淋漓發揚家族贊助藝術人文的傳統,大力實施一連串文化政策,而喬凡娜正好躬逢其盛。
喬凡娜的畫作向來精心構圖,色彩鮮麗,具有強烈裝飾感,她常常會將相同元素以不同方式組合在許多作品中,再加入有趣細節和各種巧妙安排而創造出嶄新效果,營造視覺、味覺和嗅覺等感官新體驗,透過她的眼睛與畫筆重新打造自然本質。
另外,喬凡娜的靜物畫也反映時代趨勢,結合本地動植物和異國情調,像是東方瓷器、中南美洲植物花卉和來自平洋的鸚鵡螺等,增添欣賞的愉悅和畫面興味,也用來暗示金主梅迪奇家族的財富和園藝技術,另外更具有作為宣揚托斯卡尼物產富庶、物資豐饒之政治宣傳作用。例如喬凡娜筆下的朝鮮薊就有此意味,朝鮮薊原產於中東,15世紀便在義大利廣泛種植,尤其是托斯卡尼地區,畫出各種朝鮮薊,就是用來標誌托斯卡尼物產的榮耀。
既是美不勝收可愛多彩,又能強調政績發揚光大,喬凡娜也太惹人愛了,難怪一直被梅迪奇家族捧在手掌心~
------------
終其一生,喬凡娜的事業始終維持不墜,可能還比許多男畫家來得出色,1666年,她立下遺囑,將全部遺產饋贈給羅馬畫家協會「聖盧卡學院」(Accademia di San Luca),條件式必須將她安葬在聖盧卡協會的教堂墳墓裡。4年後,喬凡娜去世,留下許多至今看來仍讓人動心不已又大感驚奇的精彩作品。
歷經數百年沉寂,從1960年代開始,喬凡娜又開始獲得注意,只要有她的作品出現在拍賣會上,通常都會造成多人競標的盛況。要是有機會,我也很想把喬凡娜筆下的美麗世界帶回家啊~
有趣的是,由於詳實反映17世紀托斯卡尼動植物生態,她的作品也常常被與托斯卡尼食譜並列設置,作為圖解說明,進而引發食慾。
下回如果你翻到一本古代托斯卡尼食譜,可能也會是欣賞佛羅倫斯靜物女神翩翩才華的好時機,順便想像數百年前,它們在梅迪奇家族別墅曾經擁有的風光歲月。
#佛羅倫斯靜物女神
#靜物畫太美
#梅迪奇原來是植物控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 : 網路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阿爾斯通事件」的推薦目錄:
- 關於阿爾斯通事件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阿爾斯通事件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阿爾斯通事件 在 婷婷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阿爾斯通事件 在 [編譯] 經濟學人: 美國的反腐與商業併吞- 看板I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阿爾斯通事件 在 【Global】"美國陷阱"瓦解法國巨頭從阿爾斯通到華為美國制裁 ... 的評價
- 關於阿爾斯通事件 在 #法國阿爾斯通受害高管評價孟晚舟事件 - Explo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阿爾斯通事件 在 華為與阿爾斯通:兩家公司的故事 的評價
- 關於阿爾斯通事件 在 他低估了美國的心狠手辣,世界500強企業就此被肢解! 的評價
- 關於阿爾斯通事件 在 China's Game List 中資遊戲列表 的評價
阿爾斯通事件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BBC中文網】華為孟晚舟案:認罪換自由是陷阱還是「快刀斬亂麻」
加拿大時間12月7日,孟晚舟再次回到法院出席聽證會。此前,有報道稱,美國司法部正在與孟晚舟討論達成一項認罪協議的可能。
作為交換條件,認罪後她將被回到中國,前提是承認部分不當行為。
一份認罪協議帶來諸多疑問。比如,孟晚舟在加拿大的法庭上面對加拿大檢方,為何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協議?再比如,如果孟晚舟承認部分指控,對華為影響如何?以及如果孟晚舟拒絶該協議,那麼該案件將如何終結?
BBC中文採訪法律專家,就這些問題一一解答。
從法律上講,什麼是認罪協議?
「在民法國家(比如中國)的人看來,認罪協議難以理解,有罪就該罰,無罪就釋放,哪有討價還價的。」香港城市大學法學院教授王江雨介紹,在普通法國家,這種做法特別常見,尤其是美國。
王江雨介紹,美國司法系統每年要處理大量案件,而法庭審判特別冗長,成本極高。如果每個案件都開庭審理,時間、人力、財力都難以支撐,因此認罪協議提供一種機制,被告人承認罪責,換取更輕的處罰。
「你可能看到檢方對被告說,原本可能判你十年,現在只讓你服刑八年,不上庭了,被告律師可能會討價還價問,三年行不行。檢方考慮一下說,三年不行,五年吧。雙方達成協議,被告減少刑期,整個法律體系則節省成本。」
孟晚舟就面臨一個這樣的選擇——美國司法部提出較為誘人的條件,比如可以不必服刑,立即回國,換取孟晚舟承認某些指控,為這個綿延兩年的案件畫上句號。
2004年開始美國司法部門開始採用延遲檢控協議(DPA)和不起訴協議(NPA)。據目前披露消息來看,美國司法部向孟晚舟提出的是DPA,即延遲檢控協議。
延遲檢控協議不是放棄監控,也就是說未來依然有可能會在同案中被檢控。而且協議中會附加條件,比如,要求被告人再次被檢控時必須配合,否則會被視為新的罪責,或者要求被告人不得再從事某類活動。
為何與美國司法部談協議?加拿大扮演什麼角色?
孟晚舟在加拿大機場被皇家騎警逮捕,並在加拿大法庭出庭受審,面對的也是加拿大的檢控方。為何試圖與孟晚舟達成協議的是美國司法部?
王江雨解釋,加拿大的法庭審理的並不是孟晚舟案本身,而是孟晚舟是否符合美加引渡協議,最終作出決定也只是引渡與否。
「加拿大逮捕和審理孟晚舟,都是根據美國司法部提出的指控,如果孟晚舟和美國司法部達成認罪協議,那麼後者會撤回引渡請求,加拿大法庭就沒有必要繼續審理,將會立即放人。」
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因為孟晚舟案,與中國關係急劇惡化。兩名加拿大公民康明凱(Michael Kovrig)和斯帕沃爾(Michael Spavor)目前被北京方面拘留。
美國試圖庭外處理此案,令加拿大的角色更加尷尬。
加拿大對雙方的潛在協議保持緘默,總理特魯多上周五拒絶置評,稱其首要任務是讓被拘押在中國的兩名加拿大公民回國。
不過,加拿大前駐華大使趙樸(Guy Saint-Jacques)表示,「讓我們希望相關討論是認真的,並能找到解決辦法,否則我認為我們將長期處於狼狽境地。」
加拿大廣播公司也援引溫哥華律師庫蘭德(Richard Kurland)稱,傳出這一消息可以幫助美加政客測試民意的水溫,如果鋪天蓋地的輿論支持終結此案,那麼美加政府都更有動力達成協議,以脫身。
但對於加拿大而言,即便達成認罪協議後放人也不見得可以修復與中國的關係。王江雨認為,美國和孟晚舟談妥,加拿大必須放人,抓人之舉被中國看作政治上的冒犯,但放人之舉並不會被中國看作討好,只是基於美國司法程序的自然後果。
如果達成認罪協議,對華為有何影響?
美國與孟晚舟商談認罪協議的消息傳出,中國官方並未表示「歡迎」,而是暗指這是「陷阱」。
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表示,看到該報道,與法國阿爾斯通高管所著《美國陷阱》中的情節如出一轍。
2013年,法國阿爾斯通公司高管皮耶魯齊(Frédéric Pierucci)在紐約被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指控他涉嫌商業賄賂。此後多位阿爾斯通高管與美國達成認罪協議,他們的供述成為證據,法庭判罰阿爾斯通7.72億美元。同時,阿爾斯通的電力業務也被美國競爭對手通用電氣收購。
孟晚舟如果達成認罪協議,是否會牽連華為?
時評人鄧聿文此前向BBC表示,如果孟晚舟認罪,美方追求的實質效果並沒有削弱,因為這會讓西方其他國家更有理由排擠華為。
「可能性都有,主要看認罪協議的條件。」王江雨表示,如果只是承認當初向匯豐銀行提供信息有不周全之處,那可能不會影響華為;但如果要求孟晚舟提供新的證據,可以限制華為在全球的行動,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從目前報道來看,孟晚舟不是很熱衷於跟美國達成認罪協議,原因可能是協議條款會進一步影響華為,或者孟晚舟和她的律師有信心加拿大法庭會駁回引渡請求。
美國為什麼現在提出認罪協議?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只能根據大環境進行合理猜測。」王江雨表示,這是一個高度政治化的案件,特朗普多次表示孟案可以為中美貿易談判提供籌碼,相關的推特甚至成為孟晚舟的律師證明該案有政治動機的證據。而政治性案件背後就需要政治利益和政治意願推動。
但是美國大選後,明年1月20日白宮將會更換主人。在王江雨看來,新總統拜登有兩個原因不會竭力推動孟晚舟案:一、作為傳統自由派政客,認為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國際競爭太低級,不符合他做事的風格;二、即便他努力推進孟案取得成績,也會被算在特朗普的功勞簿上。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鄭安光也向媒體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認為,孟晚舟事件是一起政治事件,拜登上台後可能會考慮撤銷對孟晚舟的指控。
因此,當前特朗普政府下屬的司法部有動力,在僅剩的一個多月時間內了解案件。
12月7日的最新庭審記錄顯示,加拿大皇家騎警駐溫哥華機場警長蘭迪(Ross Lundie)作證表示,「不管怎麼說,我並不是代表聯邦調查局提供訊息,或採取行動。我是以皇家加拿大騎警(RCMP)的身份工作,協助聯邦調查局,以我的身份而言,會處於一個非常不舒服的境地。」
「而且代表美方的加拿大檢方在法庭上氣勢越來越弱,除了孟晚舟與匯豐的一份PPT外沒有強力證據,而孟的律師則在案件的政治性和加拿大警方程序濫用的問題上窮追不捨。」王江雨認為,案件拖到拜登時代,加拿大的位置更尷尬,可能的結局是,加拿大法庭看到案件的政治性而駁回美國引渡請求。
#政治
阿爾斯通事件 在 婷婷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國制造2025”影響的不是一個國家,而是整個西方發達經濟體】
大國關系,競爭+合作,向來如此!
最近,網上有些歐洲對中國背後捅刀的聲音,我們來逐條解讀一下。
第一條:中德制造業之爭
德國之聲報道:
面對尤其是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德國政界與經濟界危機感劇增。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邁爾在柏林公布德國《國家產業戰略2030》,鼓勵打造德國或歐洲龍頭企業,加大力度保護本國重要產業免受外國收購和競爭影響。
該戰略強調,德國制造業未來的對手,是中國與美國。而聯系到“德國產業2030”在電動汽車、數字化、人工智能方面與“中國制造2025”的高度重合,外媒普遍理解為:德國向中國發起高端產業爭奪戰。進而又延伸到中德、乃至中歐關系的撕裂。
產業是產業,政治是政治,雖然雙方能互相影響,但有時候事情還得分開來看。
中國進軍高端制造業,影響的不是德國或美國一家之市場,也而是整個歐美發達國家。原因很簡單:“中國制造2025”不是點對點的升級,而是集群式的突圍。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問題:
同樣是發達國家,日韓人民生活水平遠遠比不上歐美白人?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法國人一周工作5天,一天工作6小時。加班是不可能加班的,下午四點下班是常態。但日本人和韓國人很苦逼,每天工作10小時幾乎是常態。
數據是不會騙人的:
根據Expedia(全球最大在線旅遊公司)2016年調查,超過四分之一的日本公司要求員工每月加班80小時,而且是不帶加班費的。此外,有超過63%的日本受訪者對帶薪休假感到內疚。
放在中國或者其他歐美國家,絕對不會有日本人這種思想,帶薪休假是資本對勞動者的認可,是我們應當。
而日本人之所以內疚,主要是害怕因為帶薪休假的需求,會導致自己不被公司錄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也開始步入“日本模式”。
在北上廣深的一線城市,年輕人加班長、不給加班費的事情稀松平常。龐大的勞動力流量,使資本家成為市場主宰:不加班就滾蛋,妳不想做其他人排著隊做。
現實就是這麽殘酷,若非富二代或者彩票中獎戶,在一二線城市打拼的年輕人,每到夜深人靜時都不禁會想到一個問題:平時看起來人五人六的模樣,薪水拿得也多,但生活質量真不如縣城的小青年,為什麽非要來大城市打拼?
但思考也是那麽一會,第二天醒來照樣像齒輪版瘋狂的轉動,生怕失業、一無所有。焦慮癥怎麽來的?就是這麽來的!
有沒有想過為什麽會這樣?
產業問題!中日韓的產業重合以及歐美的產業壟斷。
中國大陸、韓國、日本、乃至中國臺灣省,在支撐經濟發展的支持性產業上(都是以電子制造業為主),有著高度的重合。
電子制造業技術性不算高(相對於中日韓而言),具有替代性的生產地很多,再加上中日韓16億人口的體量,生存壓力自然很大。
這就好比世界上有3塊田,16億東亞人全擠在一塊田裏吃飯,10億歐美人卻分散在兩塊田裏。
歐美那塊多出來的“田”,就是中日韓不曾具備的大而全的高端制造業!
如果把歐盟看成一個整體,它與美國的高端制造業非常全面:ICT、石油化服、高科技農業、生物制藥、大飛機、醫療器械、高端汽車、數控機床、特種鋼材。
除了歐美,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擁有如此大而全的高端制造業,即便是中國也僅是部分擁有。
所謂高端制造業,它有兩個高:技術含量高於利潤產值高。最簡單的例子,中國賣出一輛奇瑞賺的錢,能比德國賣一輛奔馳的錢多嗎?
造不出來就意味著壟斷,壟斷就意味著暴利。歐美人過得這麽舒服的主要原因,正是得益於發達的高科技產業。
而中國擁有14億人口,點對點的產業升級無法帶動國家新一輪經濟騰飛,只有產業的整體突圍,才能使我們達成兩個百年目標。所以,“中國制造2025”影響的不是一個國家,而是整個西方發達經濟體。
再來說中德之爭。
事實上,中國進軍高端制造業,第一個遭受沖擊的國家不是美國,而是德國。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我國最先從中低端跨入高端產業的行業,必然是新能源汽車。關於新能源汽車,指揮部一直強調兩個關鍵點:
①.汽車產業很重要,它是國家經濟的命脈:從上遊生產涉及到上萬個零部件供應,到下遊銷售、維修、保險金融,再到基礎設施建設,各行各業都能分一杯羹。
②.傳統汽車產業中國很弱,只能寄希望於新能源汽車在產業上實現彎道超車。
只要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強勢崛起,對德國的影響首當其沖。世界第一汽車大國是誰?德國!中國市場上哪個國家的品牌車最暢銷?還是德國!
別的不說,一條公路上跑過去10輛車,妳至少可以看到5輛德資品牌。
而中國公認的三大豪車品牌:奔馳、寶馬、奧迪,也全是德國的。尤其是大眾集團,低中高端車型在中國市場更是通吃。
基於德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龐大保有量,中國國產汽車崛起的過程,就是擠壓德國汽車市場的過程。
所有產業都是這樣,國產品牌的崛起就是不斷打敗他國品牌的過程,因為妳必須從他手裏搶回市場才能生存。
當年三星手機在中國獨占半壁江山,結果國產手機迅速崛起後,三星第一個涼涼。
從產業的角度來講,中德未來必有一戰。所以德國出臺《國家產業戰略2030》針對中國,是無可厚非的事,這是由市場競爭機制決定的,而不是國家關系。
第二條:歐洲議會通過外資審查法案
歐聯通訊社報道:
當地時間2月14日,歐洲議會通過一項對外國投資進行安全審查的法案,藉以保護歐盟國家在關鍵的科技和基礎建設領域的利益。
外界普遍認為,該法案是歐盟第一個防止外資威脅國家安全的規定。在中國海外投資擴張的現狀下,歐洲外資審查法針對的是誰,顯然不言而喻。
還是那句老話,數據不會騙人——
*2016年,中國對歐投資高達85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700億。*2017年,中國對歐投資600億美元。*2018年,在歐洲各國對外資審查縮緊後,中國對歐投資下降到310億美元。
雖然對歐投資逐年下降,但中國始終占據歐洲第一大外資來源國地位。其中,大半投資都用於收購歐洲高科技公司。
美國人說,是中國的投資促成外資審查法的通過。這一點,山姆大叔沒忽悠咱。
按照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邁爾的說辭,中國美的集團對德國智能機器人制造商庫卡的收購,是德國出臺“產業戰略2030”的重要推手。
可以肯定,歐洲國家已經達成共識:嚴審中國企業對歐洲高端制造商的投資。
在指揮部看來,歐洲議會出臺外資審查法,與其說是打壓中國企業的並購,倒不如說是為歐洲本土制造商爭取最後的時間!
【未來制造業的大勢,是大兵團、集團軍式的作戰】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未來的全球制造業競爭,必定是大兵團、集團軍式的作戰,廝殺將極其慘烈,力量分散的小公司只有兩天路:要麽破產、要麽被收購。
中韓的成功經驗,無不證明這一觀點。
三星為何能成為國際制造業的巨無霸?因為韓國傾國之力,把所有先進的產業都融入了三星集團,使之既擁有了供應鏈優勢、又擁有龐大的資金活力。
中國中車為何能後發制人,在十年間先後打敗西門子、阿爾斯通、龐巴迪,成為全球第一大軌道交通供應商?
因為中國敏銳的嗅覺,將南車北車合並為中國中車,使之能揮動舉國之力,來撬動全球軌道交通市場的格局。
明確了未來制造業發展方向,我們再回過頭看看歐洲這個外資審查法。
歐洲高端制造業雖然發達,但相較於中美模式有個致命的缺點:龍頭企業少,高端制造業力量太分散。力量分散就意味著資金底氣不足,容易被收購。
中國收購歐洲制造商的過程,其實就是壯大己方兵團實力,削弱歐洲兵團實力的過程。
2017年,中國化工集團斥資430億美元收購瑞士先正達(全球第一大農藥生產商和全球第三大種子技術公司),使之成為世界四大農業化學品和農藥巨頭之一。多年以來,中國的技術並購案已涉及豪華遊艇(山東濰柴收購法拉第)、航空復合材料(中航空業收購奧地利FACC)、醫療器械(威高集團收購)、高端液壓(濰柴收購德國林德液壓)等幾乎所有高端制造業領域。
隨著中資企業收購版圖的不斷擴張,中國兵團的技術優勢與市場規模會不斷擴大。相應的,歐洲兵團的“作戰能力”就會不斷下降。長此以往,歐洲勢必丟掉全球制造業市場。
若想保住制造業,歐洲必須要做到兩點:
①.嚴審外國企業投資,人為擡高他國資本對歐洲企業的收購。
②.快速打造歐洲的龍頭企業,比如西門子與阿爾斯通的合並,正是為應對制造業的大兵團作戰。雖然歐洲反壟斷機構已經做出否決,但兩者的合並是歷史所趨,遲早會達成目標,除非歐洲想放棄全球軌道交通市場。
總結一下:
長遠來看,隨著中國制造業的崛起,中歐產業由互補轉向為競爭不是大概率事件,而是必然事件。但產業歸產業,在美國全球影響力嚴重衰退之際,歐洲在許多問題上仍需要中國的幫助。要知道,在歐盟沒有解體之前,最大的敵人仍然是美國!
不過,需要明確一點:體量相當的大國,很難形成全方位合作,雙方體量都很大而世界又很小,難免踩到對方的腳趾。
阿爾斯通事件 在 【Global】"美國陷阱"瓦解法國巨頭從阿爾斯通到華為美國制裁 ... 的推薦與評價
美國陷阱#華為# 阿爾斯通 #制裁#科技#手法#入獄#內幕 「2021中天家族 ... 《全球大視野》係以報導國際新聞 事件 為主,從新聞報導、專題剖析到名家對 ... ... <看更多>
阿爾斯通事件 在 #法國阿爾斯通受害高管評價孟晚舟事件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日前結束了長達三年的軟禁後,終於回國,央視就此事訪問了同樣曾受美國「長臂管轄」所害的前法國阿爾斯通市場和銷售總監弗雷德里克•皮耶魯齊。 ... <看更多>
阿爾斯通事件 在 [編譯] 經濟學人: 美國的反腐與商業併吞- 看板IA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經濟學人: 美國的反腐與商業併吞
經濟學人Jan 17th 2019 | PARIS
原標題:The French resolution: How the American takeover of a French national
champion became intertwined in a corruption investigation
原文:https://goo.gl/yjdQFp
譯文:https://www.guancha.cn/jingjixueren/2019_02_01_488971.shtml
過去的十年裡,美國的法律和監管部門已對許多家大型外國公司採取了域外法律行動。當
大公司在美國之外被指控存在嚴重不當行為時通常是腐敗或違反制裁支付巨額罰
款(有時超過10億美金)成了唯一的解決途徑。在美國“長臂管轄”的威脅下,外國公司
的老闆和高層雖然嘴上不說,心裡時時都擔驚受怕。
然而,這類案件很少開庭審理,涉案公司也往往受到限制,不能披露相關情況,因此外界
對此類案件司法程序知之甚少。《經濟學人》找到了一個特例:法國電力和交通運輸集團
阿爾斯通在2010~2015年間遭到過來自美國的法律訴訟,並在2014~2015年的一次交易中,
將大部分資產出售給了美國通用電氣公司。
https://i.guancha.cn/news/external/2019/01/31/20190131185914534.jpg
2014年6月21日,阿爾斯通與通用電氣簽署收購協議。前排從左到右:阿爾斯通CEO克朗、
法國經濟部長蒙特布爾、通用電氣CEO伊梅爾特
阿爾斯通和通用電氣的案例之所以重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涉案金額巨大。阿爾斯通面臨的7.72億美元罰款幾乎是美國起訴外國公司腐敗案中
最大的一宗。通用電氣為了收購阿爾斯通的資產斥資170億美元。通用電氣隨後疲軟的表
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家美國大企業當前的困境,包括其於2018年10月財報裡提到的
230億美元的虧損。
第二,多種信息來源意味著我們可以較為可靠地還原整個事件:法律程序和商業程序是如
何為通用電氣公司達成這個結果的。近期,與該醜聞密切相關的阿爾斯通前高管弗雷德里
克‧皮耶魯齊出版了一本名為《美國陷阱》的書。皮耶魯齊自己並不乾淨,他是被法庭裁
決有罪的犯人。相關文件顯示,阿爾斯通為贏得印尼發電廠的合同採取了行賄手段,而皮
耶魯齊是知情的。但我們(《經濟學人》)還是查閱了美國法院文件和法國議會數次質詢
的材料(最後一次質詢是2018年進行的),並與行業高管進行了談話。
第三,此案中美國官員的強硬技術手段令人不得不質疑。相關材料表明,如果外國公司把
所有權移交給美國,法律上便可以從寬處理。阿爾斯通的法律困境與其出售核心資產給通
用電氣之間可能存在聯繫,這令法國的政策制定者們感到惱火,其中也包括法國總統埃馬
紐埃爾‧馬克龍。
通關?不存在的
2013年4月,皮耶魯齊抵達紐約肯尼迪機場時被戴上了手銬,這是他噩夢的開始。這位法
國人知道,自己的東家阿爾斯通正與美國當局就行賄指控進行著曠日持久的鬥爭。他本以
為很快就會被釋放或者保釋,所以前四天他都沒有告訴妻子他遇到了麻煩。他以為法務上
的一點小問題不會影響他週末回國的計畫。但事情並沒有他所想的那麼順利直到2018
年9月他才出獄。
大約在2013年的同一時期,阿爾斯通的業務面臨嚴峻挑戰。當時,專橫的首席執行官帕特
里克‧克朗已執掌該公司10年,他認為一些業務部門規模太小,不足以參與全球競爭。由
於世界各地發電廠對渦輪機的需求下降,多年來業績慘淡,債務膨脹,克朗有充分的理由
為旗下“王牌”電力部門尋找買家,全集團收入近四分之三來自這裡。而在大西洋彼岸,
時任通用電氣首席執行官的傑夫‧伊梅爾特也在尋找一樁大買賣,來圓滿結束自己的任期
。
腐敗的代價
但是,阿爾斯通自我拆分的過程卻受到了美國司法部的阻礙,後者從2010年開始對阿爾斯
通進行調查,旨在查明阿爾斯通是如何在美國之外取得合約,進賬數十億美元的。阿爾斯
通在回應美國司法部時採取拖延戰術,激怒了美國檢察官。他們懷疑阿爾斯通在埃及、沙
特阿拉伯、巴哈馬群島、台灣和印尼總共支付了至少7500萬美元賄金,贏得了價值40
億美元的合同。其中一部分賄賂,包括2002年涉及皮耶魯齊的那部分,是由阿爾斯通的美
國子公司支付的。阿爾斯通有一部分融資是在美國進行的,這給了美國當局一路追查到法
國的理由,美國給阿爾斯通開出的罰金也遠遠超過歐洲反貪法令規定的上限。當時投資者
們擔心罰款金額可能超過10億美元,這不但嚴重影響公司資產負債表,還可能迫使其賤賣
資產。
2013年年中,當克朗在思考阿爾斯通的未來時,皮耶魯齊面臨的法律麻煩給他造成了重要
影響。那次逮捕行動震驚了阿爾斯通的高層。大約有30名高管收到警告不要前往美國,以
免重蹈皮耶魯齊的覆轍。到2014年春天,為了給阿爾斯通施壓,迫使該公司與美國司法部
合作,美國當局至少又逮捕了三名皮耶魯齊的前同事。法院文件顯示,在“反水”成為美
方線人的高管協助下,美國檢察官拿到了阿爾斯通內部長達49小時的秘密談話錄音。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在兩個方面令人不安。首先是皮耶魯齊先生的遭遇。今年51歲的他身材
魁梧,額頭寬廣,操著濃重的法國鄉音。這位前工業設備銷售員看起來像個會計師,讓人
想不到他在美國身陷囹圄時身著橙色囚服的模樣。
在羅德島一間戒備森嚴、關押暴力罪犯的監獄裡待了三個月之後,皮耶魯齊要參加一場認
罪聽證會。他面臨兩難的選擇。一種選擇是不認罪並接受審判。這條路很危險,因為該案
的檢察官正在爭取法院判處他15~19年有期徒刑。他被告知,審判的準備工作將歷時三年
,並耗費數百萬美元。
另一種選擇是認罪,與美國當局合作,只需再關幾個月就可以出去了。皮耶魯齊當時只承
認了賄賂印尼官員的指控美國司法部提供的郵件顯示皮耶魯齊即便沒有慫恿行賄,也
是知情者承認這部分罪名只會讓他被處以最多六個月監禁,而且刑期一大半已經服掉
了。但儘管如此,他還是被繼續關押了一年;再之後從2014年6月到2017年10月,又經歷
了三年多的保釋期;然後又在監獄待了一年。他說他曾有250多天沒有見到陽光,也沒有
呼吸到牢房外的空氣。
皮耶魯齊的遭遇部分反映出美國嚴厲的司法制度:美國把原本用於打擊匪幫和勒索犯的那
一套東西用在企業頭上。好壞暫且不論,但歐洲對待白領罪犯的態度確實是比較溫和的。
皮耶魯齊聲稱自己淪為“經濟人質”的說法是相當有份量的。美國司法部確實將皮耶魯奇
入獄與阿爾斯通不配合調查的行為聯繫在一起。
更大的擔憂在於,美國司法部的調查影響了阿爾斯通出售資產的程序,使潛在的美國買家
受益。法國議會一次又一次地就阿爾斯通與通用電氣進行交易的情況展開討論。要知道,
法國曾經以戰略重要性為由阻止達能公司被收購,而後者只不過是個酸奶製造商。作為一
家為法國核電站和潛艇提供渦輪機的公司,阿爾斯通竟然要賣給外國競爭對手,這其中的
高度敏感性是不言而喻的。
根據當時阿爾斯通高管的說法,2013年7月皮耶魯齊認罪後不久,阿爾斯通就首次嘗試與
通用電氣進行交易。在達成交易的可能性出現之後,阿爾斯通和皮耶魯齊所面臨的法律壓
力似乎有所減輕。首先,針對高管的逮捕行動停止了。2014年4月24日交易達成的新聞公
佈,就在前一天,阿爾斯通的第四名高管在美屬維爾京群島被捕。兩個月後,就在阿爾斯
通高層簽字將公司資產出售給通用電氣的同一週,皮耶魯齊的保釋申請終於得到批准,那
時他已在監獄裡待了14個月。
沒有跡象顯示通用電氣公司在整個過程中存在不法行為,只能說美國至高無上的地位使其
能把本國的反腐規範強加於世界,這可能使美國公司處於優勢地位。在收購阿爾斯通資產
的競爭中,通用電氣比德國西門子、日本三菱等外國公司更有優勢,其法務部門比外國公
司更擅長通過談判與美國司法部門達成協議。
這一點非常重要。在收購協議中,通用電氣同意支付阿爾斯通旗下電力部門因過去的不法
行為而被判處的罰款,儘管其中部分罰款是阿爾斯通其他業務部門造成的。有意參與競購
的外國公司也要考慮這部分罰款的數額,但它們還是處於劣勢:通過查詢領英資料可以發
現,通用電氣和其他美國公司一樣,僱傭了多名美國司法部前職員。最後,美國司法部下
令由阿爾斯通在法國未被收購的那部分實體繳納罰款,而不是通用電氣來支付。
通用電氣這樣的美國集團公司可以幫助阿爾斯通規避美國的司法風險。在收購協議遠遠沒
有達成的時候,甚至在阿爾斯通與美國司法部和解之前,代表通用電氣和阿爾斯通的律師
便進行了磋商。美國司法部的和解文件裡提到通用電氣承諾在阿爾斯通“實施(通用電氣
的)合規與內控措施”。在美國法庭上,來自本國知名企業的保證比外國公司更有份量。
與同樣面臨美國司法部腐敗指控壓力的西門子公司不同,阿爾斯通成功避免了美國在公司
內部安插“監控員”命運。反正美國檢察官的目標是規範阿爾斯通的行為,那麼這項工作
其實可以讓通用電氣來做。
法國國會議員反覆質詢克朗,公司或個人面臨的法律壓力是否影響了他出售阿爾斯通大部
分資產給通用電氣的決定。克朗極力否認這一點,並稱只有陰謀論者才會把出售阿爾斯通
與美國司法部調查關聯起來。但許多政府高官也支持這個“陰謀論”。2015年,時任經濟
部長的馬克龍在接受國會質詢時表示,“他由衷地相信”,美國司法部的確使克朗先生倍
受壓力。馬克龍說:“就我個人而言,我深信美國司法部的調查與克朗先生(向通用電氣
出售公司資產)的決定之間存在因果關係,但我們沒有證據。”
2014年12月19日,在巴黎舉行的股東特別會議上,克朗出售公司資產的決定得到了正式的
支持。機構股東支持這筆交易,而散戶們則不同意。有人問克朗,是否是阿爾斯通的法律
糾紛導致了這一意外事件。“別再為了批判一樁好買賣而絞盡腦汁虛構原因了,”克朗回
覆道,“這種受虐狂心態太可怕了!”通用電氣和阿爾斯通均拒絕評論本文;美國司法部
未回應記者的置評請求。
電氣“觸電”
然而收購阿爾斯通卻對通用電氣產生了戲劇化的反作用。該公司電力部門的麻煩在一定程
度上解釋了為什麼公司股價在過去五年裡暴跌了三分之二。伊梅爾特的繼任者同時也
是阿爾斯通交易的設計者約翰‧弗蘭納裡,在接管這塊燙手山芋一年之後,於10月1
日被解僱。阿爾斯通在法國繼續存在,只不過規模變小了,它目前正在試圖說服歐洲監管
機構允許西門子公司收購其最後一個大型業務部門。
克朗在出售阿爾斯通主要資產之後幾個月離職。回望過去時他認為,通用電氣後來的遭遇
證明了他出售阿爾斯通的決定是基於商業邏輯,而非法律壓力。因為通用電氣為阿爾斯通
的資產支付了過高的溢價,這筆交易理應被視為阿爾斯通股東們一次徹底的勝利。
然而,美國達成法律和解的手法的確很粗暴。法律程序必須透明、獨立,而且在外界看來
也應當如此,這才具有合法性。在本案中,法律程序和商業程序令人不安地交織在一起。
2014年冬天,就在股東們批准出售阿爾斯通的同一天,阿爾斯通的律師簽署文件承認美國
司法部的指控。他們同意以7.72億美元的罰款和解本案。阿爾斯通的法律糾紛就這樣結束
了,但曾經的阿爾斯通也不復存在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9.110.242.2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A/M.1549040148.A.798.html
※ 編輯: kwei (129.110.242.26), 02/02/2019 00:58:5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