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週年施政願景之三
#旗艦觀光_守護健康
#觀光 #健康 #金獎
放眼未來,我們期望以文化為經,以觀光為緯,將宜蘭的過去與未來連結成網,用融舊鑄新的方式,讓曾經風華的森林鐵路,再展新容,並在既有的基礎上,打造宜蘭成為處處可看,刻刻可停,時時可留的旅遊首選。
同時,縣民的健康,是我們最最優先需要維護的,除了在疫情期間,加強投資各項醫療資源,防患未然,我們更透過健康磐石大聯盟計畫,整合衛政與社政,希望從頭到腳,守護不同族群、性別、年齡、區域的縣民健康。
--------------------------------------------------
●觀光融舊鑄新,森鐵風華再現
宜蘭觀光立縣的稱號歷久彌新,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太平山森林鐵路復駛」規劃方案,期待以此計畫助總體觀光能量一臂之力。12月初,行政院另核定太平山森林鐵路「山地線」可行性評估經費,縣府預估111年底完成規劃;另外,我們刻正進行的「平地線」可行性評估,則預計在明(110)年中送請中央核定。
太平山森林鐵路的興建復駛,除了重新為宜蘭帶來一條東西向的鐵路運輸外,也將是未來縣內觀光旗艦的旅遊行程之一。當遊客從外地坐火車到羅東,可以先在羅東享受觀光小鎮風華、品嘗美味小吃,之後轉搭森林鐵路,即可至中興文創園區體驗宜蘭豐富的藝術展演活動,沿途經過天送埤、長埤湖、九芎湖到清水地熱園區,鐵路串連羅東和三星知名景點,為交通、觀光與經濟等多元面向帶來提振效果。未來,倘若山地線也能興建,屆時宜蘭縣將具備一條媲美阿里山森林鐵路的國家級觀光路線。
除了森林鐵路,我們也積極開展冬山河綠色河道航運及親水公園溫泉探勘計畫,利用冬山河域的水上航運,串接親水公園、傳藝中心及生態綠舟等3大園區,讓親水公園夏天有童玩、冬天有溫泉,3大園區預計每年帶來約百萬人次以上的遊客數,活化再造宜蘭觀光旅遊旗艦景點。
而節慶活動方面,我們以「2020蘭陽越夜越美麗」系列活動發展宜蘭夜經濟。在過去良好的活動基礎上,縣府團隊努力精進,除了童玩節蛻變升級,情人節浪漫燈景、冬戀蘭陽溫泉季豐富展演、歡樂宜蘭年傳統年味、春季旗艦環境教育活動宜蘭綠色博覽會,讓宜蘭的春夏秋冬都很精彩。
●用心防疫,用愛照顧
因應新型冠狀肺炎疫情,為了讓縣民朋友安居生活,我們特別與陽明大學附設醫院合作,成立全臺灣第一個地方政府與在地醫院聯手打造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專責實驗室」,將原本需要送至臺北檢驗的3天時間,縮短為4個小時。這也說明,宜蘭確實急需一座醫學中心等級的醫院,我們會努力朝這個方向邁進。
在社福及長照政策的推動上,我們看見長者生活的需求與課題,致力於用行動提升長者的生活品質。縣府團隊以「健康磐石大聯盟」為核心,整合資源、強化長照C級據點的醫療能量,使之成為結合健康促進、醫療及長照服務的多功能據點;同時,也在蘇澳鎮、冬山鄉與頭城鎮衛生所設立公辦公營的日照中心,這三家日照中心可服務失能及失智長輩,讓其能就近在熟悉的鄉鎮內使用到最完整的長照2.0服務。另外,為了促進長者「行」的方便,我們也協助五結鄉爭取幸福巴士,購置2臺新車,其中1臺是無障礙升降設備車輛,為長者打造就地安養的宜居城市。
為了守護長者的視力健康,我們在108年起啟動「免費敬老眼鏡」活動,獲得長者的熱烈迴響,109年將服務對象擴大至55歲至64歲原住民長者,邁向第3萬付免費敬老眼鏡之際,為縣內長者拓展美麗新世界。除了敬老眼鏡施政舉措,縣府團隊也努力推進高齡志工與高齡生活大學,促進老人身心健康,兒女安心、放心的醫療友善照顧服務。
另一方面, 針對原住民族及偏鄉地區服務方面,我們與西北扶輪社積極籌資規劃,獲得1臺「口腔保健醫療車」,設有牙醫治療台、X光室及全套消毒儀器等設備,能夠即時為鄉親提供洗牙、牙齒塗氟處理及補牙等服務,並加強社區民眾口腔保健觀念及疾病的預防。
除了建置原住民族地區微型日照服務中心、推動原住民族地區長照接送巴士,讓醫療照顧服務深入原鄉以外;為了照顧縣民的身心健康,我們也成立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開設全國首座家庭暴力防治館,力求全方位守護大家。
●全國金獎,榮耀共享
宜蘭,是個多雨的城市。在下雨的日子裡,在那些容易忽略的微小之中,你或許會發現,行車經過的路面依舊平坦、明明雨勢磅礡卻不見水淹行路,也不曾因為潮濕的回收處理物而受到孳生的蟲害侵擾。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有縣府團隊的用心與努力,保持路面的安全平整、妥善規劃及建置抽水系統、化污泥為動能,並且有效管理及維持環境衛生安全。
這讓宜蘭的施政成果屢獲金獎與競賽第一名肯定,諸如:交通處獲108年及109年交通部公路養護評鑑「金路獎」全國第1名、109年交通部「金安獎」交通工程類第1名、109年度以「宜蘭橋改建工程」獲得職業安全衛生優良工程金安獎;水利資源處以「茅仔寮抽水站及引水渠道新建工程」及「下水污泥處理碳化示範驗證廠統包工程」獲「公共工程金質獎」兩金殊榮;環保局榮獲全國資源回收績效考核金質獎等。是以在縣府團隊積極行動,以及各方協力下,這份榮耀乃宜蘭縣民朋友所有,期待身為宜蘭人的我們,都能感到幸福與希望。
阿里山森林鐵路 車輛 在 廢臉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關於前陣子新聞集集列車石虎插畫設計案我只有幾個觀點,設計師不見得是插畫師,引用很正常但請支持原作,過度的造神,媒體也把300萬的標案全放在設計師身上~狗屁~怎麼可能拿那麼多,但這就是為了吸引眼球,畢竟大家對於數字總是有很大的好奇心,但這邊真的要跟大家說,其實原創真的是很耗費身心的,所以我才會那麼肚爛不是原創的事,因為盜圖盜想法都只是幾秒,我們卻要花費比這個更多的時間跟心力.然後吸引大家的關心而發想的石虎設計案是好的,但能幫助到多少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上面是屬於我自己的廢話,下面才是進入真正的主題,其實除了石虎台灣還有其他的物種更需要我們關心,這裡我用的插圖可能會有點不適,但我希望能更強烈表達他們的殘存數跟被殺害的模樣,這次看了一些資料來跟大家稍微敘述一下目前物種狀況,在我看了很多資料後,四大瀕臨滅絕物種都是由於人類的開發導致棲息地的變化,而物種的生活型態受到了影響,進而產生殘存數量漸漸地減少.
1:台灣黑熊,大家都知道的,目前數量大約只剩200隻左右,但實際數字沒有更深的調查數字,所以這只是各暫估數字,或許更多也可能更少,海拔1000至3000公尺的楠林帶與櫟林帶是黑熊經常活動的區域,台灣黑熊面臨的危機,包括非法狩獵、棲息地減少或破壞、道路開發、遊憩干擾以及黑熊保育宣導不足等問題,現今一頭熊依然可賣得新台幣10萬元以上,一公斤的熊肉更高達千元, 導致現在野外仍存在非法使用獸鋏或套索陷阱,企圖捕捉黑熊,在玉山國家公園歷時3年的捕捉繫放研究中,捕捉到的15隻黑熊中,便有8隻有斷掌或斷趾的情形.最近一次看到是在2019年3月2日,阿里山森林鐵路鐵道目睹拍下臺灣黑熊下山覓食之影片。
在IUCN 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等級和標準 (Red List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of Endangered Species)屬於 易危 VU, Vulnerable,大家可能看到他做了很多代言,但希望大家更能守護這台灣特有的大v台灣黑熊.
2.台灣狐蝠,可能大家都不知道,狐蝠的殘存量可能比其他瀕臨的動物還要面臨危機,屬於台灣特有亞種的台灣狐蝠,是台灣體型最大的一種蝙蝠,飛翔時雙翼展開可長達1公尺,以植物果實為食,曾經於綠島、蘭嶼、花蓮、台東和高雄等地有發現紀錄,其中又以綠島為其主要棲息地並具穩定的族群,60年代在綠島棲息的數量可達上千隻,族群集中棲息在原始闊葉林裡。
台灣狐蝠喜好棲息在闊葉樹林地,為典型的樹棲型蝙蝠。白天時會以單隻型式群棲倒掛於樹枝上棲息,日落黃昏後始飛離外出覓食,為夜行性動物,但是清晨與傍晚是最為活躍的時刻。
牠們在夜間活動時,並不像一般的食蟲性蝙蝠以超音波回聲定位搜尋,而是靠視覺與嗅覺探查週遭環境與尋找食物。成熟的果實尤其吸引牠們,有時為了尋找食物或棲息地,一個晚上的飛行距離可遠達十多公里,展現出很強的飛行能力與續航力。森林中桑科榕屬植物的果實(如菱果榕)是牠們主要的食物,果實食用後,狐蝠只會將比較軟的果肉部分吞嚥消化,剩下纖維性的食渣則會吐出。由於許多果實中的種子不容易消化,就會隨著狐蝠的排泄物到處散佈。根據最近的研究發現,狐蝠或果蝠這類食果性的蝙蝠,是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森林中植物種子重要的傳播者,許多森林的拓植需要仰賴牠們的覓食行為
然而,歷經人類登島之後數十年的捕捉利用,以及對當地森林地的開發破壞,綠島土地利用的變遷造成牠們的棲地喪失,導致綠島的狐蝠族群數量已大幅銳減,目前粗估全台不超過50隻。屬於 IUCN 紅皮書中列為接近受脅等級(NT),台灣紅皮書中列為極度瀕危 CR, Critically Endangered
3.歐亞水獺是唯一一種棲息在台灣的水獺,過去在台灣本島有零星的發現紀錄,但目前僅能在金門見到牠的蹤跡。歐亞水獺屬於夜行性動物,不易觀察與捕捉,要估算其數量並不容易。目前金門約有100-200隻歐亞水獺棲息。
但歐亞水獺最近在金門西南地區的棲息狀況不太好,古崗湖附近原本還有一些水獺聚落,已經很久沒有發現紀錄。」由於自然棲地減少,能承載的水獺個體數也會變少,推估目前金門的水獺族群數量有下降的趨勢。
歐亞水獺屬於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在去(2017)年公布的陸域哺乳類紅皮書名錄中被列入國家極危等級,正面臨棲地破壞、路殺、流浪動物襲擊等危機,現在僅存不到200隻。(本段歐亞水獺文章擷取於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教授李玲玲的文章資料),不要以為水獺越少跟人類沒關係,就是因為環境越來越不好,水獺才會消失。」當金門面臨缺水、水質汙染,水資源供應出現問題時,歐亞水獺的消失就是對人類的警訊,若不針對問題解決,下一個危機就將直接影響到人類。IUCN 紅皮書中列為接近受脅等級(NT),台灣紅皮書中列為極度瀕危(CR)
4.台灣石虎,這是最近大家注目度最高的動物,是台灣特有的亞種保育動物,因過度的土地開發、及道路開拓導致石虎棲地消失,除此之外,石虎進入道路而遭車輛撞擊死亡的事件也層出不窮,再加上人為的毒殺、獸鋏,甚至是食用野味或迷信食補而宰殺,都導致曾經在台灣廣泛分佈的石虎,正面臨消失的危機。
根據林務局資料顯示,日治時期狩獵調查曾有一年有1150隻的紀錄,不過,在面臨低海拔淺山棲地快速消失、及狩獵壓力以及中毒死亡,開始在台灣各地區陸續減少然後區域性滅絕,現今僅存苗栗、台中與南投三縣市淺山地區仍有石虎出沒,數量可能已少於500隻。
這裡有篇文章大家可以看看,因為我覺得他寫得很客觀也很詳細 建議大家可以去看看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0673/3583055
但在IUCN石虎的殘存量是 無危(LC, Least Concern),台灣紅皮書中列為瀕危 EN, Endangered 不知大家看到有沒有發現,其實很多物種在其他國度其實都處於一個生存良好的狀態,而在台灣的亞種幾乎都是臨危,那代表我們的國度其實對於動物的保育及尊重觀念非常的薄弱,總是到要滅種了才覺得可惜(台灣雲豹是一個多麼美的狩獵者動物,也已滅絕)
所有生物鏈的獵食者頂端都是一個很必須的平衡存在性,牠們數量少,牠們會去捕捉草食動物保持生物鏈平衡,因為草食性動物過多,所有的草及樹的數量會遽減,來不及回復,生生不息的生態鏈就會失去平衡,人或許目前是生物鏈最高端的生存著,但在這樣不尊重其他物種的生存,有天我們將自食其果.
不管是深山或是平地發現保育類的野生動物,請大家不要去嚇他且不要干擾,更不要餵食東西給動物吃,牠們久了會習慣,比如說台灣獼猴的例子,台灣獼猴已經習慣了人吃的時候,有時候還會發生搶食,甚至是咬傷旅客的狀況。
「讓牠們維持自己的生態,就是最好的保育。」羅尤娟說,就算發現牠們,也不用急著通報,除非動物們是受傷的狀態,才請旅客務必向地方政府通報,並強調,不要干擾牠們的作息,就是最好的保育了。
我不知道這樣的長篇大論有沒有辦法讓大家更體認到保育動物的重要性,但我知道比其他只會喊喊口號有用多了.我是廢臉書.我們下次見
阿里山森林鐵路 車輛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段影片拍攝於1937年(日治時期),紀錄了當時台灣阿里山的風光。
阿里山實際上並不是一座山的名稱,只是特定範圍之統稱,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阿里山區」,地理上屬於阿里山山脈主山脈的一部份,東鄰玉山山脈,北接雪山山脈,最高峰為海拔2,663公尺的大塔山。
阿里山的自然景觀極為豐富精彩,日出、雲海、晚霞、神木與鐵道(阿里山森林鐵路)並列為「阿里山五奇」。依據台灣林務局的資料顯示,從日治時期至今,因森林事業區重劃,阿里山區的範圍多次改變,如今的阿里山區包含大塔山、塔山、松山、烏松山、鹿崛山、獅子頭山、祝山、萬歲山、兜山、千人洞山、光崙山、大凍山、火炎山、篤鼻山和對高岳等15座高度超出1,400公尺的山峰所圍繞的地區,其中以大塔山最高(海拔2,663公尺),整個阿里山區面積高達三萬多公頃。
阿里山神木,最早指的是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高達3000餘年的紅檜。1906年11月,日本技師小笠原富次郎發現這棵高齡的紅檜後,旋即依照日本奉神習俗,在樹幹綑縛粗大的繩索,並且在樹幹底部周圍設柵欄,尊為「神木」,即影片裡出現的模樣。這棵高齡三千歲的神木,其高度為53公尺,樹幹在距地面一公尺半高處的直徑是4.66公尺,樹幹連接地面處的周長為23公尺,材積達500立方公尺,在阿里山森林鐵路通車後,即成為聞名世界的台灣地標。
日治時期的阿里山神木一帶屬於伐木區,多為出口外銷,日人在伐木之後會進行有規劃的植木計畫,以確保木材不會用罄。二戰後,國民政府接收林場後,持續進行伐木,但缺乏植木概念,所以除了阿里山神木因具觀光價值而受到保護外,其餘的大型紅檜都被砍伐殆盡。
1956年6月7日清晨,阿里山神木遭到雷擊,上層起火的樹葉落入中空的樹幹內,樹心的油脂被燒光,導致神木不久後即告枯萎。後來在1960年代,林務局管理處在神木殘幹上種植了紅檜幼苗,以營造綠意盎然的假象,但此舉被發現後,即遭指控是欺騙遊客之舉。
1997年7月1日,神木因連日大雨導致樹幹含水過重,一半的樹身迸裂傾倒在森林鐵路上,壓壞了鐵軌。1998年6月29日,神木終被放倒,成為阿里山著名景點達90餘年的「阿里山神木」自此走入歷史,而傾倒的樹身便一直橫置於地上,成為神木之遺蹟,供人參觀。
目前海拔2,489公尺的祝山矗立於嘉義縣與南投縣交界處,與玉山國家公園、新中橫公路隔神木溪相望。由於地勢突出、視野寬闊,每當日出時分,萬道光芒灑落一地,加上山谷間形成的雲海,蔚為奇觀。許多遊客不遠千里而來,為的就是爭睹這光芒乍現的景致。
早在日治時期,祝山即是觀日出的重要景點,惟當時僅能利用步道登上祝山或對高岳。1971年,林務局開闢祝山林道取代原先的羊腸小徑,但因人車爭道、廢氣污染等衝擊,便於1984年5月另築鐵路,並管制車輛進出。由於祝山線鐵路僅在清晨行駛,專用以載運觀賞日出的遊客,因此,祝山車站不僅是台灣最高的火車站(海拔2,451公尺),亦為全國最早上班也最早下班的車站。
影片來源:http://www.criticalpast.com/video/65675069925_railroad-station_homes-of-families_schools-and-scenic-spots_mountainous-area
阿里山森林鐵路 車輛 在 一部大有來頭的蒸汽火車--阿里山森林鐵道車輛系列3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蘇昭旭老師講授,地點在嘉義林管處車庫園區。編號23號的18噸蒸汽火車,載運過 阿里山 鐵道上充滿歷史、爭議、玄疑的車廂..到底它是一部什麼樣的列車呢? ... <看更多>
阿里山森林鐵路 車輛 在 fun臺鐵- 阿里山森林鐵路自107年3月12日起本線(嘉義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因本線(嘉義~十字路站間)停駛而受影響之旅客,可於1年內持乘車票至森鐵及臺鐵各車站辦理全額退票,免扣手續費,造成不便,阿里山森林鐵路管理處深表歉意。 林務局與臺鐵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