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是當代登山者們最愛的中級山桃源,卻更是世居於此的布農族郡社群人們,思思念念的美麗故土。
距今300年以前,約莫在18世紀的百年之中,郡社群族人們或許是為了更好的土地與獵場、或許是因為厭倦了與強大的鄒族為敵,開始由郡大山東側山谷向外遷徙,但過程並不怎麼順利。自古把拉庫拉庫溪流域當獵場的鄒族特富野群,以強大的獵首行動阻止他族落腳於此,嘗試過的布農氏族曾一次被割下超過10顆頭,那是來自鄒族非常強大的武力宣言。
一直到18世紀的中後期,鄒族因為平地傳入的傳染病猖獗,導致大量人口死亡、嚴重削弱部族力量,難以顧及遙遠的拉庫拉庫溪獵場,才讓布農族郡社群與巒社群在這個流域站穩腳步、落地生根。在拉庫拉庫溪上游,如大分一帶定居的是郡社群族人;而中下游部落如喀西帕南,與今日聞名的佳心石板屋等,則是巒社群的家。他們在語言、文化與習俗上,有著或多或少的差異性存在。
大分部落就是在這個時期建立的,據布農族詩人Salizan沙力浪 《用頭帶背起一座山》書中紀錄的耆老說法:「大分這個地方布農語叫Bongzavan,平臺的意思。」至於為何後來會音譯為「大分」,而有玉山國家公園《八二粁一四五米》一書中所記載的「大分,是日本人取自布農族族語『溫泉』的音譯」,或許是日本人與族人對此地命名邏輯不同而導致的吧。
然而,1914年5月,當北邊的太魯閣族,被佐久間左馬太總督率兵攻打,在「太魯閣戰爭」敗北後,日本的「五年理蕃計畫」彷彿吃下定心丸,開始將槍枝收繳對象擴大到南邊的布農族等民族。此舉嚴重破壞了布農族固有的狩獵文化與日常生活,更是剝奪了族人「抵抗入侵者」的能力;強大的不滿不斷在部落中累積,乃至於隔年5月12日終於爆發了「喀西帕南事件」,族人們決定奪回屬於自己的槍。當天近百名巒社群族人包圍了喀西帕南駐在所,一舉殲滅十名日本警察,將駐在所燒了個精光。
這個事件激勵了遠在大分的郡社群族人。五天後,5月17日,大分社總頭目阿里曼・西肯與其兄長拉荷・阿雷等領袖率領共54名勇士,清晨五點攻入建於1911年的初代大分駐在所,當天馘首11名駐警,成為布農族著名的抗日史詩「大分事件」。而事件後,拉荷・阿雷率領著家人移居荖濃溪上游玉穗社,成為最後一位與日本議和的抗日英雄。
諷刺的是,原本布農族和深入山地管理的日本人沒什麼衝突,一切的根源,大抵始於槍枝的沒收。
大分事件後,拉庫拉庫溪流域的日本勢力近乎真空,族人過了幾年太平日子。然而1920年日本人的捲土重來,卻是率領大批漢人、平埔族、高山族等工班所開闢的八通關古道,從南投與花蓮包夾,狠狠地鑿穿了布農族人的家園;更帶來了1921年日本人報復性的「大分屠殺」事件,一次奪去了23名布農勇士的生命,大分的薄暮也悄悄到來。
諷刺的是,為了紀念過去在此死去的日本警察與布農族人,日本人在初代大分駐在所附近,也就是今日大分第二階平台上,建立了「殉難諸士之碑」與「納靈之碑」。至今人去山空,兩座碑仍一前一後,默默在大分銘誌屬於這裡的血與淚。
1933~1934年,日本的集團移住政策,成功將郡社群與巒社群族人,或強迫、或勸誘的遷離拉庫拉庫溪流域,移居到卓溪鄉。他們淨空了山林,也帶走了布農族的根,留下默默無語的石板屋與耕地,還有無數被含淚熄滅的三石灶。
人去山空之後,為了防止族人復歸舊社,八通關沿線駐在所依然有派警駐守;而古道也漸漸開始有了健行者,或者抱著拓墾夢遷徙的人們,往來南投與花蓮二地。直到1944年,大分駐在所或因日本忙於二戰,或十年過去也確認族人不會再回去住之後,終於最後一次關起武德殿的大門,打理好一切,深深一鞠躬,結束了這裡為時33年的「日本時代」。
1992年大分駐在所慘遭祝融後,如今,整個大分就只剩下紀念碑,還有這座藏在樹林裡的小小彈藥庫,與散落於周遭山上的郡社群舊部落們,靜靜的、悄悄地,繼續看守著大分,述說著這片土地那燦爛如煙花,卻消逝如流星的200年。
到了大分,如果只享受這裡「天堂般的靜好」,那就太可惜了。我們應該要到各個遺跡走走,用眼睛與身體見證歷史。而更要知道的是,這份台灣山中的「靜好」,是用多少的血、多少的文化斬根所換來。今天,台灣要尋找屬於自己的文化,應當要從何處著手?這裡,是最適合思考這些資訊量爆炸的議題的地方。
你所看到的「原鄉」,真的是原鄉嗎?
老家,還在山裡,靜靜等著族人們回去。
這是大分的故事,也是布農族的縮影。希望在這一個世代,部落的青年們都能回到那世代埋藏臍帶的屋簷下作夢,重新燃起三石灶的火,傳唱美麗之島的天籟歌謠。
#八通關訪太魯那斯・大分的200年
「阿里曼西肯」的推薦目錄:
- 關於阿里曼西肯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阿里曼西肯 在 睡外面,露營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阿里曼西肯 在 Minnazo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阿里曼西肯 在 [討論] 2015.05.17 大分事件一百週年- 看板TW-history 的評價
- 關於阿里曼西肯 在 拉荷阿雷與阿里曼西肯後裔參訪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阿里曼西肯 在 #阿里曼西肯-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阿里曼西肯 在 阿里曼力量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阿里曼西肯 在 阿里曼力量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YOUTUBE和網紅們 ... 的評價
阿里曼西肯 在 睡外面,露營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美也好遠的嘉明湖
如果你要去(請務必先做好功課和準備)
也許可以一起參加 #一人一公斤活動
為山林盡一份心力
【cidanumas buan】
月亮的鏡子,是布農族幫她取的浪漫名字。(不過我不會唸)
嘉明湖位於台東海端鄉,中央山脈南段,三叉山東側。一般山友的健行路線,會經過標高3,603公尺的向陽山與3,496公尺的三叉山。此路線往北可眺望玉山與中央山脈最高峰秀姑巒山。
從八通關山綿延至新康山一帶,有清代與日據時代的八通關越嶺道。那是布農族人抗日故事的主要舞台,是Alman sikin阿里曼西肯、Dahu Ali拉荷.阿雷、Lamata Sing Sing拉馬達.星星等布農英雄昔日揮灑熱血的壯烈豪情之地。
近年來由於嘉明湖成為熱門景點,每年吸引二萬名山友慕名前往,也造成山徑與生態的沉重負擔。台東林管處除了與千里步道協會及在地高山嚮導合作,以手作步道的方式維護山徑,也推動一人一公斤活動,歡迎想去嘉明湖的朋友,一起為美麗的山林盡一份力。
相關連結:
一人一公斤.永續嘉明湖
https://goo.gl/6hFiPT
我是新手,我想去嘉明湖!|健行筆記
http://tw.hik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2317
三叉山事件 | 中央通訊社
http://www.cna.com.tw/project/201801_mountain/
最後的拉比勇
https://goo.gl/ddNcqq
#台東林區管理處 #向陽山 #向陽山屋 #嘉明湖 #嘉明湖國家步道 #嘉明湖山屋 #一人一公斤 #手作步道 #三叉山 #布農族 #天使的眼淚 #月亮的鏡子 #千里步道 #愛上嘉明湖 #嘉明湖熊出沒
阿里曼西肯 在 Minnazo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cidanumas buan】
月亮的鏡子,是布農族幫她取的浪漫名字。(不過我不會唸)
嘉明湖位於台東海端鄉,中央山脈南段,三叉山東側。一般山友的健行路線,會經過標高3,603公尺的向陽山與3,496公尺的三叉山。此路線往北可眺望玉山與中央山脈最高峰秀姑巒山。
從八通關山綿延至新康山一帶,有清代與日據時代的八通關越嶺道。那是布農族人抗日故事的主要舞台,是Alman sikin阿里曼西肯、Dahu Ali拉荷.阿雷、Lamata Sing Sing拉馬達.星星等布農英雄昔日揮灑熱血的壯烈豪情之地。
近年來由於嘉明湖成為熱門景點,每年吸引二萬名山友慕名前往,也造成山徑與生態的沉重負擔。台東林管處除了與千里步道協會及在地高山嚮導合作,以手作步道的方式維護山徑,也推動一人一公斤活動,歡迎想去嘉明湖的朋友,一起為美麗的山林盡一份力。
相關連結:
一人一公斤.永續嘉明湖
https://goo.gl/6hFiPT
登山客廚餘改變山林:台灣黑熊頻闖山屋,酒紅朱雀膽固醇飆高 | 報導者
https://www.twreporter.org/a/human-interference-on-wildlife-waste
我是新手,我想去嘉明湖!|健行筆記
http://tw.hik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2317
三叉山事件 | 中央通訊社
http://www.cna.com.tw/project/201801_mountain/
最後的拉比勇
https://goo.gl/ddNcqq
#台東林區管理處 #向陽山 #向陽山屋 #嘉明湖 #嘉明湖國家步道 #嘉明湖山屋 #一人一公斤 #手作步道 #三叉山 #布農族 #天使的眼淚 #月亮的鏡子 #千里步道 #愛上嘉明湖 #嘉明湖熊出沒 #米亞桑戶外中心
阿里曼西肯 在 拉荷阿雷與阿里曼西肯後裔參訪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文物返回臺博館的前一日,拉荷阿雷與阿里曼西肯後裔參訪特地從高雄前來,親眼看看親手摸摸祖先的刀與槍,他們說,心情相當複雜不知如何表達......,一方面感謝台博館的保藏 ... ... <看更多>
阿里曼西肯 在 #阿里曼西肯-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阿里曼西肯. All. Shorts. · … … Nothing to see here. Try searching 阿里曼西肯.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If playback doesn't begin shortly, ... ... <看更多>
阿里曼西肯 在 [討論] 2015.05.17 大分事件一百週年- 看板TW-history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2015.05.17),是大分事件一百周年整。
在一百年前,大正四年(1915)五月初,璞石閣支廳長松尾溫爾率員巡視位於拉庫拉
庫溪南岸的喀西帕南駐在所,當地的布農族人以酒會歡迎支廳長,席間族人唱歌致意,由
於歌詞中有「檻中的鹿隻宰殺容易,但是須待好時機」等語,讓這場酒會的情勢變得十分
微妙。就在五月二日,喀西帕南駐在所才向當地部落追繳了15把槍枝,這等於將族人原本
打獵護身的重要維生利器白白送到日本人手中,一旦失去槍枝,生活便會立刻陷入困境,
因此當地族人十分憤怒,在如此嚴峻的情況之下對著璞石閣支廳廳長松尾溫爾唱出如此的
歌曲,很難不讓人聯想有著言外之音。
大正三年(1914)五月底,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帶領軍隊討伐太魯閣,是為太魯閣
戰爭,由於原住民手中的獵槍在平時是打獵的工具,但也是抵抗日本人的武器,所以在太
魯閣戰爭的同時,佐久間左馬太也接著推行「南蕃槍枝收繳行動」,企圖將臺灣原住民手
中槍枝彈藥全部收繳,以利山區統治。七月一日,日本警察就召集了從奧蕃到璞石閣(從
內山到近山地區)各社的頭目以及有力者,希望各社能繳交所有的槍枝,結果是到同年十
月,收到了980把槍,但仍有原住民不願意就此交出維生的利器,對他們來說,這些槍枝是
父祖所遺留下的財產,是維生狩獵的利器,絕對不容許讓外人奪走。也因此「南蕃槍枝收
繳行動」在東臺灣,掀起了一連串的抵抗活動。
日本人一連串的「南蕃槍枝收繳行動」掀起了布農族人的熊熊怒火,五月十二日上午
,喀西帕南社得到附近拉庫拉庫溪以及新武呂溪諸社的幫助,突襲了喀西帕南駐在所以及
附近的腦寮,衝突中十名警手被殺,武器被奪走,駐在所被焚毀,史稱喀西帕南事件。喀
西帕南事件震驚了花蓮港廳,於是派遣警務課長宇野英種帶領人員收斂屍體並搜捕兇手。
受到喀西帕南事件的激勵,大分社總頭目阿里曼西肯與其兄拉荷阿雷率領五十多名壯
丁,於五月十七日早晨日警用餐時攻擊大分駐在所,當場造成十一名日警死亡,另外一位
在逃亡時被殺,而大分駐在所也遭到焚毀,史稱大分事件。大分事件中起事者除了大分社
之外,新武呂溪的拉馬達星星也帶領一百多名族人前來支援,由於被殺的警察官階相當高
,花蓮港廳立刻向外求援。之後因為受到日警搜捕,阿里曼西肯與其兄拉荷阿雷率領族人
遷居到塔馬荷社。
大分事件對日本統治東臺灣的影響十分深遠,由於在歷年來的武裝衝突中,由於道路
交通不便,日本無力征討當地布農族部落,駐在所一再遭受攻擊,無奈之餘花蓮港廳只能
以消極的通電網來阻隔蕃地和平地,同時開始計畫沿著拉庫拉庫溪開闢一條道路,直通大
分地區以討伐當地部落。大正七年(1918)玉里支廳長松尾溫爾率領路線調查隊踏查八通
關越道路預定路線,大正八年(1919)六月,八通關越道路正式動工。今日玉山國家公園
南安遊客中心前的《八通關越道路開鑿紀念碑》,上面仍然刻著八通關越道路的動工以及
完工日期:大正八年六月十日起工,大正十年一月二十二日完成。
八通關越道路完工之後,布農族人的抵抗並沒有因為日本人勢力的再度進入而稍歇,
反而又有許多日本人遭受到攻擊死亡,為了報復歷年來日人在此地的傷亡,大正十年六月
十八日晚,日本人誘殺大分一帶托西佑社頭目共23人,新武呂溪的拉馬達星星之弟也同時
遇害,黎明時分軍警聯合部隊開始在大分地區展開蕃社掃蕩,破壞耕地、焚毀布農族人屋
舍、沒收槍枝,這次事件被稱為大分大屠殺。
原本居住在塔馬荷社的阿里曼西肯與拉荷阿雷,由於當地不利於用大規模軍事征討,
於是總督府改採懷柔政策,昭和四年(1929) 十一月阿里曼西肯向臺東廳長表達歸順之意
,並攜帶眷屬遷出塔瑪荷社。而拉荷阿雷則仍然死守塔馬荷社,繼續抵抗日本人,最後總
督府不得不接受拉荷阿雷所提出的條件,昭和八年(1933)四月,拉荷阿雷帶領部落族人
來到高雄,在高雄州廳前舉行歸順式,是臺灣最後一個向日本人歸順的原住民部落,被稱
為「最後的歸順蕃」。
https://goo.gl/UaaBrv 喀西帕南事件殉職者之碑
https://goo.gl/OYyqFo 大分警察官吏駐在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56.160.7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W-history/M.1431956685.A.A5E.html
※ 編輯: shinshong (61.56.160.77), 05/18/2015 21:44:5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