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填海篇》 之 危言聳聽的林超英(長文)
小時候聽過這個故事,十來歲的孫中山,見到村民入廟拜神不停叩頭,他便將菩薩像打斷手臂,以證明神仙也自身難保……
林超英一向給我的印象是比較開明和理性, 但當越來越多人引述「林超英這樣說」、「 前天文台長這樣講」,林先生似乎飄飄然,不自覺升了上神枱,說得天花亂墜,什麼也無需證據……
我有一個壞習慣,就是喜歡把別人拉下神壇。
開這個題目,當然要利申,個人對填海持開放態度,曾經多年居住在填海之地(很多香港人不知道自己住屋腳下以前是一片汪洋),所以不盲目支持,更加不盲目反對。
今天就請林超英先生回答六條問題,待我好好思考一下應該支持還是反對。
林超英接受商台訪問,表示【 人家島國都在救國,建人工島是逆天而行】、【人工島建成的樓宇年年都水浸,害死人……】。
第1條問題
「請明確指出哪一個島國? 其陸地平均海拔是多少? 和人工島的關連在哪裏?」
(香港人最熟悉的馬爾代夫,平均海拔是1.2米,赤鱲角機場人工島部分,海拔大約九米,山竹對它絲毫無損。)
第2條問題
「 請確實指出哪裏的人工島樓宇年年水浸?」
( 連碧桂園也有能力在柔佛州興建居住數十萬人的森林城市,包含四個人工島,不明白為什麼香港政府比不上一間中國地產公司。 如果說那裏仍未建成,請解釋一下,阿聯酋在平均兩米浪高波斯灣,興建的人工島豪華別墅 Palm Islands, 世界各地富豪包括碧咸都爭相購買,他們都不怕水浸嗎?)
我再翻查林超英先生8月28號在《明報》發表的「 人工島~只輸不贏的世紀大賭博」
原文:【 ……以政府原本規劃的1000公頃規模估計,填海造人工島及興建接駁道路和鐵路至港島、九龍、新界,需費約4600億元(還未計供水、供電、供煤氣……等);若規模增至2000公頃,則估計耗資逾7000億元。領教過近10年大型工程例行大幅超支,我們必須把人工島視為萬億工程來考量。香港政府財政儲備於上個財政年度結束時,才歷史性首次高於1萬億元水平。即是說2000公頃人工島等於把政府全部儲備貫注入大海,是一場可能「一鋪清袋」的世紀大賭博。一不小心,政府可能破產。】
第3條問題
「 那些什麼供電供煤氣供寬頻…… 和人工島有什麼關係? 在日出康城起樓就不需要嗎?」
第4條問題
「 如果建人工島需花十年八年,這十年八年期間政府就沒有財政收入嗎?」
( 林先生用上的,就是典型結論先行 :
若果規模增加 + 如果嚴重超支 = 政府破產
所以無論政府的儲備是一萬億還是兩萬億,根據以上公式政府亦會破產,對嗎?)
原文 :【 去年超強颱風天鴿襲澳門,海水淹沒澳門市區及氹仔新建賭城,給我們重大警示,不可隨便把人遷到海水包圍之處。】
第5條問題
「 為什麼不舉杏花邨做例子?舉澳門做例子因為天鴿令澳門出現嚴重人命傷亡?」
( 水浸的基本原因其實只有兩大類,降雨量的速度比排水量快、海水或江河水氾濫,所以無論是原有岸邊陸地或填海之地,所受衝擊並無分別 )
原文 :【 把土地抬高一米是天價工程……】
第6條問題 :「 天價代表多少?可否清楚說明佔總工程費用的多少%?」
香港維多利亞港水深大約十多米,周邊外海水深平均20米至50米不等,假設現時要填海20米深,作為一個工程門外漢,保守估計,在海床填高一米的工程費用,最少比在陸地填高一米貴5倍( 有錯請指正),換句話說,在人工島加高一米的費用,最高應該只佔工程費的1%
當然,林超英先生提及的「迷信人口只增不減」、「填海一定破壞生態」等環保ABC,我某程度上同意。
最後,希望林超英先生能詳盡解答上述問題,好讓我能加入反對建造人工島的陣營。
李懂媽
降雨量 公式 在 降雨機率公式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這樣就可以解釋怎麼會不准了,因為是人憑經驗判斷的,不是用條件輸入電腦根據一套複雜的數學運算出來。不是買了超級電腦,怎麼降雨機率也算不好,雨量預測也不出來,看到 ... ... <看更多>
降雨量 公式 在 20180424運用時雨量估算降雨沖蝕指數(李明熹)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又因通用土壤流失 公式 (USLE)中降雨沖蝕指數之計算需要三十分鐘或更短延時的 雨量 資料,而許多地區缺乏短延時的 雨量 資料,因此本研究運用時 雨量 資料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