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的布局與心機
(原作者: 全面真軍 )
2014年起,柯文哲倚靠著當時的幕僚塗脂抹粉而在空軍(網路、媒體)上甚有優勢。也因柯文哲非常重視媒體光環以及網路聲量,故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網路聲量被人奪走,一但聲量被蓋過,就開始處心積慮想要營造話題、蹭聲量,希望維持自己的新聞熱度,並為民眾黨2022年地方選舉,甚至為2024年的總統大位謀算,但目前效果看來並不顯著。
近日防疫是我國第一大事,防疫總指揮陳時中部長與防疫團隊的表現受到國內外許多肯定,在過程中柯文哲的態度也多次變化,例如「隔離地點說溜嘴」、酸溜溜的「逆時中」言論,這些言論沒有為柯文哲加分,於是改變策略稱臺灣防疫不錯是「運氣好」,並且在接受新聞台專訪時表示:「我去指揮也可以呀,應該也不會太差。」,對比先前他的一連串不專業發言與行為,不知是哪來的自信。
民眾黨獲得5席立委後,身為黨主席的政治聲望似乎沒有如願與黨團互相拉抬。過年期間,柯文哲原本可望靠著重慶南路高架橋拆除重新獲得一波行政高效率的新聞聲量的,卻完全被疫情的消息所掩蓋,而這段時間表現可圈可點的陳時中部長卻迅速竄紅成為大眾注目的焦點,想當然爾就被柯文哲視作眼中釘,一連串的扯後腿與酸言酸語,都在在顯示柯文哲非常在意出現潛在的競爭對手。
長期觀察PTT八卦版的朋友應該會發現有個奇特現象:相較於其他的社群平台柯文哲的聲量異常的高。在某些文章裡面你會察覺到有相同內容密集推文的情況。有許多人指出柯文哲團隊用「臺北好朋友」LINE群組以及公關公司在PTT上操作風向,我們沒有證據直接證明此事。但若常看PTT的可以發現,柯文哲的超高人氣以及強是護航群眾只存在於「八卦板」,在「政黑板」則沒有這樣的強悍。更奇妙的是,如果只看PTT八卦板會覺得柯文哲可能有8成以上的支持率,但是一走出PTT,就會發現柯文哲的支持度沒有那麼高。由此可知柯文哲的支持群眾(無論是正規軍或義勇軍),在PTT上投注相當大的心力並取得優勢,然而這種操作模式在PTT的影響力日益下降的今時今日效果早已經不若以往。
👎 標新立異的政策
如前所述,柯文哲為了維持他相當看重的網路聲量,必須不斷拋出議題。但以合併文山派出所為例,柯文哲不僅不顧當地民意反對且政策在沒有經過仔細的可行性評估的情況下就要硬推,大多數人不解為何柯市長要如此堅持,也不見得搞得懂合併與否的優點及缺點,更搞不清楚文山區當地民意之所向。議員簡舒培提出當地跨黨派議員(至少包括民進黨、國民黨、時代力量、社民黨)的連署、里長的連署,柯文哲的反映也是極其負面。
這只是柯文哲的一貫手法,用意是要營造出柯文哲合併分局可以省預算的形象,柯文哲並不在意政策效果與可能的副作用,而是一昧追求自己想要的新聞效果。大家可能忘了柯文哲第一任內大力推動的「行動派出所」或「i-voting」,到後來也就是淪為笑話而不了了之。一路走來,柯市長習慣做一些標新立異的政策,實則是譁眾取寵。
👎 黨政不分市府變黨部
從柯文哲宣布組黨後,隨即遭受各方砲轟行政不中立以及黨政不分的批評。
但是這半年來,柯文哲並沒有要解決這個爭議,反而變本加厲。在民眾黨獲得五席立院席次後,市府人力抽空就馬上就面臨人才不足的問題。學姊黃靜瑩回任市府任用人事的爭議上只是柯文哲利用市府資源豢養民眾黨人力的冰山一角,近日媒體更報導北市府發言人將擴增為六位,比總統府發言人的人數還要多,多幾個人來說會讓事情變得比較好嗎?真軍表示質疑。
柯文哲的支持者持續把洪慈庸的新職拿來作為攻擊的理由。事實上真軍一點也沒有想為洪慈庸說話的意思,若從游錫堃近日的表現看來,他真的需要一些好的幕僚,但洪慈庸是不是那個「好的幕僚」就見仁見智了。然而若單純用學經歷來評論,我們認為意義不大,就像我們也不會拿出蔡壁如的學歷來說她沒資格當市長辦公室主任、市府顧問、不分區立委一樣;或者我們也不會拿出陳思宇、劉奕霆的學歷來說他們沒資格當局長。柯文哲為了備戰下一場地方選舉,勢必得大舉招募人才並由納稅義務人的稅金來養自己的候選人。只有他就是「知人善任」別人就是「酬庸」,這就是柯學。
👎 高市補選前哨戰
若高雄成功罷免韓國瑜,民眾黨立委蔡璧如表示民眾黨將會在高雄推派候選人。這一點都不讓人意外,對柯文哲而言,這是2022地方選舉的前哨戰。
在綠營選票與泛進步陣營在反中的氛圍下已不可能支持柯文哲,民眾黨如要擴大票源,主要目標恐怕是從國民黨處吸收淺藍選票。簡言之,柯文哲打出不反中且主張超越藍綠的改革路線,將與更加親中(甚至紅統化)卻沒有改革形象的國民黨畫出了市場的區隔。在此狀況下,柯文哲與民眾黨可站在溫和、不反中與改革的戰略制高點上攻略淺藍票源,更希望以「超越藍綠、白色力量」的口號,號召訴求改革的新興選民,使其在喪失親綠的反中票源的狀況下,仍有繼續壯大的空間,這也是這場補選值得觀察的地方。
民眾黨該思考的是:該怎麼樣才能在黨內培養出像樣的戰將,才能擺脫一人政黨的侷限?看看親民黨的宋楚瑜,再看看時代力量在黃國昌落選後之後聲勢大幅衰退,如果民眾黨仍是走個人明星的老路,在柯文哲聲勢崩盤的時候這個政黨也就灰飛煙滅了。柯文哲當然知道這點,所以不斷透過「回收」與「海選」來擴大民眾黨的基礎,而成效如何,相信不久候就能初步檢驗。
👎 務實的高效治理
在台灣的防疫成果獲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同與讚賞的同時,也代表想從這場疫情作政治盤算的柯文哲已經無法討取任何好處。而蘇貞昌院長所帶領的行政團隊治理能力超乎想像,伴隨因為疫情而塑造的共同體意識,更讓民進黨執政的民意支持度節節攀升。
柯文哲一直以來想要塑造出科學、效率的進步形象,也因此上任至今不斷強調他的SOP(但都只是口號)。結果,在這次疫情中,蘇內閣的行政團隊讓大家真正看到什麼是有效率、會做事的行政團隊;對比之下,柯文哲在這次防疫中,大家對他只有不斷爆料與酸言酸語的印象。醫生出身的柯文哲,原本以為在公衛議題上取得話語權與加分,但如今看來只有扣分與失去話語權兩個選項,柯文哲當然受不了要跳出來說哈囉,並告訴大家如果我做也差不多。
最後真軍還是奉勸柯文哲市長,與其眼紅別人的亮眼表現而忿忿不平,做好手中的市政與防疫工作才是累積政治資本求取大位的根本,鄰近的新北市長就用實際行動告訴柯文哲這點。遺憾的是,柯文哲現在心中只剩下權力鬥爭與復仇,柯文哲說:「台灣社會為了選舉,用了太多的精力在製造謊言跟仇恨」,這句話說出來不就正是在作自我介紹嗎?
限塑政策ptt 在 公民不健忘-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柯文哲的布局與心機】
2014年起,柯文哲倚靠著當時的幕僚塗脂抹粉而在空軍(網路、媒體)上甚有優勢。也因柯文哲非常重視媒體光環以及網路聲量,故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網路聲量被人奪走,一但聲量被蓋過,就開始處心積慮想要營造話題、蹭聲量,希望維持自己的新聞熱度,並為民眾黨2022年地方選舉,甚至為2024年的總統大位謀算,但目前效果看來並不顯著。
近日防疫是我國第一大事,防疫總指揮陳時中部長與防疫團隊的表現受到國內外許多肯定,在過程中柯文哲的態度也多次變化,例如「隔離地點說溜嘴」、酸溜溜的「逆時中」言論,這些言論沒有為柯文哲加分,於是改變策略稱臺灣防疫不錯是「運氣好」,並且在接受新聞台專訪時表示:「我去指揮也可以呀,應該也不會太差。」,對比先前他的一連串不專業發言與行為,不知是哪來的自信。
民眾黨獲得5席立委後,身為黨主席的政治聲望似乎沒有如願與黨團互相拉抬。過年期間,柯文哲原本可望靠著重慶南路高架橋拆除重新獲得一波行政高效率的新聞聲量的,卻完全被疫情的消息所掩蓋,而這段時間表現可圈可點的陳時中部長卻迅速竄紅成為大眾注目的焦點,想當然爾就被柯文哲視作眼中釘,一連串的扯後腿與酸言酸語,都在在顯示柯文哲非常在意出現潛在的競爭對手。
長期觀察PTT八卦版的朋友應該會發現有個奇特現象:相較於其他的社群平台柯文哲的聲量異常的高。在某些文章裡面你會察覺到有相同內容密集推文的情況。有許多人指出柯文哲團隊用「臺北好朋友」LINE群組以及公關公司在PTT上操作風向,我們沒有證據直接證明此事。但若常看PTT的可以發現,柯文哲的超高人氣以及強是護航群眾只存在於「八卦板」,在「政黑板」則沒有這樣的強悍。更奇妙的是,如果只看PTT八卦板會覺得柯文哲可能有8成以上的支持率,但是一走出PTT,就會發現柯文哲的支持度沒有那麼高。由此可知柯文哲的支持群眾(無論是正規軍或義勇軍),在PTT上投注相當大的心力並取得優勢,然而這種操作模式在PTT的影響力日益下降的今時今日效果早已經不若以往。
#標新立異的政策
如前所述,柯文哲為了維持他相當看重的網路聲量,必須不斷拋出議題。但以合併文山派出所為例,柯文哲不僅不顧當地民意反對且政策在沒有經過仔細的可行性評估的情況下就要硬推,大多數人不解為何柯市長要如此堅持,也不見得搞得懂合併與否的優點及缺點,更搞不清楚文山區當地民意之所向。議員簡舒培提出當地跨黨派議員(至少包括民進黨、國民黨、時代力量、社民黨)的連署、里長的連署,柯文哲的反映也是極其負面。
這只是柯文哲的一貫手法,用意是要營造出柯文哲合併分局可以省預算的形象,柯文哲並不在意政策效果與可能的副作用,而是一昧追求自己想要的新聞效果。大家可能忘了柯文哲第一任內大力推動的「行動派出所」或「i-voting」,到後來也就是淪為笑話而不了了之。一路走來,柯市長習慣做一些標新立異的政策,實則是譁眾取寵。
#黨政不分市府變黨部
從柯文哲宣布組黨後,隨即遭受各方砲轟行政不中立以及黨政不分的批評。
但是這半年來,柯文哲並沒有要解決這個爭議,反而變本加厲。在民眾黨獲得五席立院席次後,市府人力抽空就馬上就面臨人才不足的問題。學姊黃靜瑩回任市府任用人事的爭議上只是柯文哲利用市府資源豢養民眾黨人力的冰山一角,近日媒體更報導北市府發言人將擴增為六位,比總統府發言人的人數還要多,多幾個人來說會讓事情變得比較好嗎?真軍表示質疑。
柯文哲的支持者持續把洪慈庸的新職拿來作為攻擊的理由。事實上真軍一點也沒有想為洪慈庸說話的意思,若從游錫堃近日的表現看來,他真的需要一些好的幕僚,但洪慈庸是不是那個「好的幕僚」就見仁見智了。然而若單純用學經歷來評論,我們認為意義不大,就像我們也不會拿出蔡壁如的學歷來說她沒資格當市長辦公室主任、市府顧問、不分區立委一樣;或者我們也不會拿出陳思宇、劉奕霆的學歷來說他們沒資格當局長。柯文哲為了備戰下一場地方選舉,勢必得大舉招募人才並由納稅義務人的稅金來養自己的候選人。只有他就是「知人善任」別人就是「酬庸」,這就是柯學。
#高市補選前哨戰
若高雄成功罷免韓國瑜,民眾黨立委蔡璧如表示民眾黨將會在高雄推派候選人。這一點都不讓人意外,對柯文哲而言,這是2022地方選舉的前哨戰。
在綠營選票與泛進步陣營在反中的氛圍下已不可能支持柯文哲,民眾黨如要擴大票源,主要目標恐怕是從國民黨處吸收淺藍選票。簡言之,柯文哲打出不反中且主張超越藍綠的改革路線,將與更加親中(甚至紅統化)卻沒有改革形象的國民黨畫出了市場的區隔。在此狀況下,柯文哲與民眾黨可站在溫和、不反中與改革的戰略制高點上攻略淺藍票源,更希望以「超越藍綠、白色力量」的口號,號召訴求改革的新興選民,使其在喪失親綠的反中票源的狀況下,仍有繼續壯大的空間,這也是這場補選值得觀察的地方。
民眾黨該思考的是:該怎麼樣才能在黨內培養出像樣的戰將,才能擺脫一人政黨的侷限?看看親民黨的宋楚瑜,再看看時代力量在黃國昌落選後之後聲勢大幅衰退,如果民眾黨仍是走個人明星的老路,在柯文哲聲勢崩盤的時候這個政黨也就灰飛煙滅了。柯文哲當然知道這點,所以不斷透過「回收」與「海選」來擴大民眾黨的基礎,而成效如何,相信不久候就能初步檢驗。
#務實的高效治理
在台灣的防疫成果獲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同與讚賞的同時,也代表想從這場疫情作政治盤算的柯文哲已經無法討取任何好處。而蘇貞昌院長所帶領的行政團隊治理能力超乎想像,伴隨因為疫情而塑造的共同體意識,更讓民進黨執政的民意支持度節節攀升。
柯文哲一直以來想要塑造出科學、效率的進步形象,也因此上任至今不斷強調他的SOP(但都只是口號)。結果,在這次疫情中,蘇內閣的行政團隊讓大家真正看到什麼是有效率、會做事的行政團隊;對比之下,柯文哲在這次防疫中,大家對他只有不斷爆料與酸言酸語的印象。醫生出身的柯文哲,原本以為在公衛議題上取得話語權與加分,但如今看來只有扣分與失去話語權兩個選項,柯文哲當然受不了要跳出來說哈囉,並告訴大家如果我做也差不多。
最後真軍還是奉勸柯文哲市長,與其眼紅別人的亮眼表現而忿忿不平,做好手中的市政與防疫工作才是累積政治資本求取大位的根本,鄰近的新北市長就用實際行動告訴柯文哲這點。遺憾的是,柯文哲現在心中只剩下權力鬥爭與復仇,柯文哲說:「台灣社會為了選舉,用了太多的精力在製造謊言跟仇恨」,這句話說出來不就正是在作自我介紹嗎?
柯文哲
蔡壁如
限塑政策ptt 在 許淑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蔡政府上任後對於假新聞的查處 「不遺餘力」,多次要求相關單位對於不利執政黨的假新聞嚴加查緝,但反觀對於他人的抹黑與謠言,任憑再怎麼澄清說明,也沒看到政府採取相同的查處動作,蔡政府上任後將NCC作為糾察隊使用成為執政黨的馬前卒,大行黨同伐異之舉,有失公正。
近日林麗蟬委員遭到曲解的「新住民孕婦納保」的相關政策,其本意是為了保障新住民婦女在懷孕期間有更好的醫療照顧,但現行法規狀況下許多新移民婦女尚未達法定期限,便已有身孕,但新住民懷孕婦女在醫療空窗期,除了10次的產檢補助外,無任何醫療補助,這不僅有違我國人權保障,更因此造成不少人間悲劇,但是消息一出即遭到有心人士操作,更有媒體曲解為中國孕婦可以直接納健保,這樣的做法讓全國民眾對於該政策有所誤解。後續陸委會陳明通主委也說明,「中國大陸孕婦」和「未納保的懷孕陸配」之差異,前者和國人沒有婚姻關係,後者則為「自己人」,並認同將兩者混為一談是在造謠,NCC應正視此事並以同樣標準查處。
另蔡總統近日表示,他看到外國媒體引用美智庫指大陸買PTT帳號影響選舉,強調中國大陸介入選舉不是秘密,呼籲國人注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外媒所引用的智庫名稱叫做全球台灣研究所,這個智庫是《商業周刊》稱為「民進黨人士重要金主」紐約台商黃文局所設立,而其首任主席賴義雄先生,除被陳水扁聘任為國研院董事長外,也與資深綠營政治人物交往密切,外媒引用親綠智庫的調查,總統再轉述該筆資料,意圖塑造「芒果乾」這樣的資訊是否屬於假新聞的範疇也應說明。
目前有線電視市場遍地烽火,當初NCC希望可以打破一家獨占的情況,因此開放新進業者跨區經營,盼能提供更多元的節目安排,促進競爭。但是實施至今,效果卻未如預期,頻道、頻道代理商與系統商近年來,年年上演因授權金喬不攏的斷訊事件。去年底民視因授權金談不攏,遭台灣寬頻(TBC)下架;今年6月,體育頻道Eleven Sports宣布從新北市大豐有線與新高雄有線下架。而新業者全國、北都與頻道商的爭議,NCC近4個月至少進行3次調處與6次協調會,但仍然未果,相關爭議持續出現,若無妥適方法處裡,類似情況會持續出現,NCC應盡快檢討,確保民眾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