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美國單身漢羅尼.阿爾卡拉(Rodney Alcala)登上熱門愛情配對節目《約會遊戲 The Dating Game》。主持人稱他為一名「成功的攝影師」,並稱他也喜歡跳傘和騎摩托車。而且他還懂電影,曾在紐約大學拜師名導羅曼.波羅斯基(Roman Polanski)。
.
皮膚黝黑的阿爾卡拉露出燦爛笑容,應答也深具幽默感,看來確實像是擅於戶外活動的大男孩。時年35歲的他希望能夠在節目當中找到合適的伴侶,而他也如願以償。通過一連考驗,她最終與一名女士雪若.布拉德蕭(Cheryl Bradshaw)配對成功(如附圖)。
.
不過下了節目之後,對方卻不知何故,不願與他約會。
.
1979年七月,也就是節目播出隔一年。阿爾卡拉登上全國報紙,不過不是娛樂版,而是社會版面。他被懷疑殺害了一名12歲少女。不過看似罪證確鑿,卻在隔年有了戲劇性發展,加州最高法院推翻了他的死刑判決,原因是檢方事前向陪審團透露了阿爾卡拉的性犯罪前科,試圖引導判決結果。
.
1986年,案件重審,不過最後卻逆轉判定無罪,因為發現少女屍體的護林員疑似被警調人員「影響」。阿爾卡拉到底是殺人魔變成冤案受害者,社會大眾也有些猶疑不決。不過在2003年,加州當局透過精液的DNA鑑定,發現阿爾卡拉涉及兩名婦女被強暴後謀殺的案件。
.
隨後,更多1960至70年代的疑案都隨之破解,原來阿爾卡拉不止犯下一案,至少犯下七起謀殺案,而且真正殺害過的人數,最多可能達到130人。在他登上節目徵友時,已經殺人無數。在他聲稱自己擔任攝影師的期間,收集了上千張成人女性、男女童的裸照,有些被攝者在事後遭到他當場勒死。
.
事實上,在阿爾卡拉參加節目之前,便曾經遭到通緝,也曾被控謀殺未遂,但他總是冷靜應對,化約罪名,並改假名持續活躍,虛構自己的經歷。他在當時甚至經常秀出自己的作品集,表現自己有能力能說服對方為自己寬衣解帶,拍攝「藝術照」,殊不知許多人可能已成亡魂。
.
而之所以阿爾卡拉可以在犯行累累之下依然得以登上電視舞台,是因為當時該節目標榜不會對參賽者進行背景審查,希望讓所有人都獲得公平的配對機會。諷刺的是,變態殺人犯真的跑來報名了。
.
後來雪若.布拉德蕭拒絕約會的原因也隨之揭露,她認為當時就覺得這個人的氣場不太對勁。這個判斷可能救了她一命。但遭到拒絕的阿爾卡拉卻更加深了自己對女性的仇恨,在上完節目之後至少殺害三人洩憤。
.
在2010年,他第三度被求處死刑,也是第一次不再有人懷疑他可能遭到冤枉。警方隨後公開了120他的照片(但有900張因為太過露骨無法公開),至少有六個家庭出面指認在照片中發現自己失蹤的家人。但在一切真相都被揭露之前,在2021年7月24日,阿爾卡拉在獄中因為自然原因辭世,終年77歲,留下許多依然懸而未解的謎團。
.
2017年,一部名為《Dating Game Killer》(2017)的電視電影問世,由吉列爾莫.迪亞茲(Guillermo Díaz)飾演阿爾卡拉,故事以受害者家屬的角度重新審視這起案件,但該作評價不盡理想。
.
2021年五月,Netflix(網飛)確定著手製作《Rodney & Sheryl》,以戀愛配對節目為出發,主角是阿爾卡拉與拒絕他約會邀約的雪若.布拉德蕭,後者預計將由女星安娜.坎卓克(Anna Kendrick)出演。克蘿伊.奧庫諾(Chloe Okuno)則出任導演,預計今年開始進行拍攝。
#RodneySheryl #RodneyAlcala #AnnaKendrick #ChloeOkuno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0:00) 開場引言 (00:00:43) ▶ 1944-JUN. 15 塞班島戰役 / 《獵風行動》Windtalkers (00:24:35) ▶ 1960-JUN. 16 驚魂記首映 / 《驚魂記》Psycho (00:43:47) ▶ 1994-JUN. 17 OJ辛普森被捕 / ...
「陪審員評價」的推薦目錄:
- 關於陪審員評價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陪審員評價 在 曾玟學 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陪審員評價 在 陳光軒・dpp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陪審員評價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陪審員評價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陪審員評價 在 HubertW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陪審員評價 在 [心得] 十二陪審員,Netflix 比利時法庭劇(雷) - 看板EAseries 的評價
- 關於陪審員評價 在 [心得] 十二陪審員,Netflix 比利時法庭劇(雷)- 看板EAseries 的評價
- 關於陪審員評價 在 菜鳥陪審團ptt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陪審員評價 在 菜鳥陪審團ptt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 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陪審員評價 在 Re: [心得] 十二陪審員,Netflix 比利時法庭劇(雷) - 看板EAseries 的評價
- 關於陪審員評價 在 [心得] 第十三號陪審員強烈推- 看板book - PTT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陪審員評價 在 影評《 菜鳥陪審團》真人真事改編,看這部不如看…..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陪審員評價 在 陪審員- Explore 的評價
陪審員評價 在 曾玟學 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雖然質詢時間被議長直接沒收,但會後多位議員本於監督職責,於媒體聯訪時,針對疫情期間衛生局的各項失能,要求縣長撤換不適任的局長。
但包含我在內的數位議員,竟在晚間接連收到嗆聲、甚至威脅的電話。
我被嗆聲「態度別這麼囂張、議員沒有很了不起」這些都還好,但有同事直接被警告「不當議員時小心被修理,自己小心一點。」這真的就必須嚴肅以待了,且值得留意的是,我們的私人手機非公開資訊,為何此人能擁有多位議員手機,且針對性的連續致電警告。
但仍要回到原本的重點,衛生局這段時間的整體規劃毫無章法,導致許多防疫工作亂成一團,我們將這段時間監督所看到的問題逐項列出,以下是議員們的聯合聲明稿。
20210702 聯合聲明
【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即刻撤換失能衛生局長 】
苗栗縣議會今(2日)召開第五次定期會,宋國鼎、徐筱菁、陳光軒、陳品安、曾玟學、黎煥強、羅貴星等議員針對近期苗栗縣衛生局防疫失能發出聯合聲明,要求徐耀昌縣長即刻撤換衛生局張蕊仙局長。
近期因各種防疫缺失,苗栗縣再次成為全國媒體焦點,飽受負面評價。京元電事件爆發後,衛生局一度束手無策,必須由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進駐協助控制疫情。
苗栗防疫工作從號稱防疫資優生,瞬間成為確診數全國第三高,衛生局的再三失能,讓民眾及所有配合防疫的單位都無所適從,徒增大眾無謂的恐慌與對政府的不信任感,負責防疫作業的衛生局長張蕊仙絕對責無旁貸。
對此,議員聯合羅列了衛生局長嚴重失職已無法勝任衛政首長之六大理由,要求縣長徐耀昌即刻撤換衛生局長,為防疫期間的各項倒施逆行負起政治責任,也避免防疫工作和疫苗施打繼續亂成一團,別讓苗栗縣民因不適格的首長,而被牽連受罪。
一、做事找不到人,推卸責任一流: 局長缺乏公衛專業,但疫情期間除了在媒體前談話外,需要其說明、調度時經常連絡不上,需要決策就推給中央,疫苗施打則丟給醫院與衛生所自行規劃,毫無擔當。衛生局表示防疫資源足以因應防疫作戰,但卻看到基層衛所為了疫調通譯、防疫資源,在網路尋求支援,甚至施打站經費還要自己先想辦法。
二、疫苗施打率全國最後一名、施打政策朝令夕改: 苗栗縣政府號稱疫苗接種每日可達2萬劑的量能,實際施打率卻在全國敬陪末座,疫苗庫存量高達15%,衛生局未盡統籌規劃施打疫苗的責任,亦無廣設大型接種站的指導方針以提升施打效能,甚至在75歲長者疫苗接種的政策上朝令夕改,讓所有民眾為了網路預約弄得人仰馬翻。
三、疫調工作不精確,足跡公布標準不一致: 衛生局疫調速度不只是慢,感染源與調查進度交代不清,記者會所公布的足跡圖表,正式公告後經常一改再改,且許多店家都是看新聞才知道自己店內有確診足跡,種種缺失都加深民眾無謂的恐慌與對政府的不信任感。
四、匡列作業東漏西漏,隔離標準亂糟糟: 不只一次發生該被匡列的人沒被框到,該被隔離的人沒立刻隔離,該解除檢疫的也沒按時間解除,這些亂象時常仰賴民眾自救或民代反應衛生局才有所動作,每一個環節都讓防疫工作充滿破口。且工作場所之匡列交給公司提供名單更是讓心存僥倖的公司致員工與社區於高度風險之中。
五、事前無準備,疫情爆發只能臨時抱佛腳: 不論是面對疫情的各項反應慢半拍,到疫情記者會成讀搞機、快篩站點不足、至今仍無集中檢疫所、疫苗施打預約亂象、殘劑使用無明確規範等,都是因為沒有做好事前的準備,所有作業都在急就章,基層都砲轟將帥無能累死三軍,也無怪乎京元電疫情爆發後只能束手無策仰賴中央協助控制疫情。
六、疫苗接種資格審核鬆散,助長特權: 縣內民代被列入疫苗優先施打對象造冊,衛生局未盡把關、審查責任,將重要的戰略物資,讓民代特權施打,張局長回應時卻說解釋尺度不同,這些疫苗濫打情事,皆會影響國際疫苗訂購平台對於臺灣疫苗供應的意願,茲事體大。
基於以上六點防疫期間的重大缺失,加上長期以來各項專業度不足的表現,我們認為衛生局張蕊仙局長已明顯不適任,請徐耀昌縣長即刻撤換。
宋國鼎律師 苗栗縣議員
徐筱菁「延續清新的力量」
陳光軒・dpp苗栗縣議員
陳品安 苗栗縣議員
頭份青年強 議員黎煥強
選做事的人.羅貴星
陪審員評價 在 陳光軒・dpp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向各位關心苗栗縣政的朋友們報告,苗栗縣議會剛剛結束本次會期第一天的議程,今天上午的議程是縣長的「施政總報告」及「三讀會第一讀會」,照會議的程序,縣長在做完其施政總報告,議員們是可以「口頭質詢」要求縣長及縣府官員就施政的內容作答詢,但我們很遺憾的是,徐耀昌縣長在施政總報告時,對於目前縣民最關心的防疫工作竟然是隻字未提,當議員們準備要舉手發言時,議長卻以防疫為由請大家改由書面質詢,然後就直接宣布散會,讓我們所有準備要就教於徐耀昌縣長的議員們一片錯愕。
這又是一次誇張到無法言喻的誇張,再一次讓大家見識到他們所謂的府會一家親,就是一再地建立在「縣長規避監督、議長強勢圍事」,然後營造出苗栗縣政好棒棒,議員通通沒意見,府會和諧一家親,苗栗才有好將來,這種既噁心又無奈的政治生態,你們到底還要我們忍受多久?
回歸到正題,今天我們幾位議員原本就對於苗栗縣衛生局這段時間的防疫作為有一些話想說,既然不讓我們說,我們還是要以聯合聲明的方式公諸於社會讓大家公評,也呼籲徐耀昌縣長盡快對於衛政系統的失能,做出一個適當的處置,撤換衛生局長,由公衛背景的專家執掌,才能真正處理未來每一次可能的疫情挑戰。
20210702聯合聲明: 將帥無能,累死三軍!即刻撤換失能衛生局長
苗栗縣議會今(2日)召開第五次定期會,宋國鼎律師 苗栗縣議員、徐筱菁「延續清新的力量」、陳光軒、陳品安 苗栗縣議員、曾玟學 苗栗縣議員、頭份青年強 議員黎煥強、羅貴星等議員針對近期苗栗縣衛生局防疫失能發出聯合聲明,要求徐耀昌縣長即刻撤換衛生局張蕊仙局長。
近期因各種防疫缺失,苗栗縣再次成為全國媒體焦點,飽受負面評價。京元電事件爆發後,衛生局一度束手無策,必須由中央疫情指揮中心進駐協助控制疫情。
苗栗防疫工作從號稱防疫資優生,瞬間成為確診數全國第三高,衛生局的再三失能,讓民眾及所有配合防疫的單位都無所適從,徒增大眾無謂的恐慌與對政府的不信任感,負責防疫作業的衛生局長張蕊仙絕對責無旁貸。
對此,議員聯合羅列了衛生局長嚴重失職已無法勝任衛政首長之六大理由,要求縣長徐耀昌即刻撤換衛生局長,為防疫期間的各項倒施逆行負起政治責任,也避免防疫工作和疫苗施打繼續亂成一團,別讓苗栗縣民因不適格的首長,而被牽連受罪。
一、做事找不到人,推卸責任一流: 局長缺乏公衛專業,但疫情期間除了在媒體前談話外,需要其說明、調度時經常連絡不上,需要決策就推給中央,疫苗施打則丟給醫院與衛生所自行規劃,毫無擔當。衛生局表示防疫資源足以因應防疫作戰,但卻看到基層衛所為了疫調通譯、防疫資源,在網路尋求支援,甚至施打站經費還要自己先想辦法。
二、疫苗施打率全國最後一名、施打政策朝令夕改: 苗栗縣政府號稱疫苗接種每日可達2萬劑的量能,實際施打率卻在全國敬陪末座,疫苗庫存量高達15%,衛生局未盡統籌規劃施打疫苗的責任,亦無廣設大型接種站的指導方針以提升施打效能,甚至在75歲長者疫苗接種的政策上朝令夕改,讓所有民眾為了網路預約弄得人仰馬翻。
三、疫調工作不精確,足跡公布標準不一致: 衛生局疫調速度不只是慢,感染源與調查進度交代不清,記者會所公布的足跡圖表,正式公告後經常一改再改,且許多店家都是看新聞才知道自己店內有確診足跡,種種缺失都加深民眾無謂的恐慌與對政府的不信任感。
四、匡列作業東漏西漏,隔離標準亂糟糟: 不只一次發生該被匡列的人沒被框到,該被隔離的人沒立刻隔離,該解除檢疫的也沒按時間解除,這些亂象時常仰賴民眾自救或民代反應衛生局才有所動作,每一個環節都讓防疫工作充滿破口。且工作場所之匡列交給公司提供名單更是讓心存僥倖的公司致員工與社區於高度風險之中。
五、事前無準備,疫情爆發只能臨時抱佛腳: 不論是面對疫情的各項反應慢半拍,到疫情記者會成讀搞機、快篩站點不足、至今仍無集中檢疫所、疫苗施打預約亂象、殘劑使用無明確規範等,都是因為沒有做好事前的準備,所有作業都在急就章,基層都砲轟將帥無能累死三軍,也無怪乎京元電疫情爆發後只能束手無策仰賴中央協助控制疫情。
六、疫苗接種資格審核鬆散,助長特權: 縣內民代被列入疫苗優先施打對象造冊,衛生局未盡把關、審查責任,將重要的戰略物資,讓民代特權施打,張局長回應時卻說解釋尺度不同,這些疫苗濫打情事,皆會影響國際疫苗訂購平台對於臺灣疫苗供應的意願,茲事體大。
基於以上六點防疫期間的重大缺失,加上長期以來各項專業度不足的表現,我們認為衛生局張蕊仙局長已明顯不適任,請徐耀昌縣長即刻撤換。
#議會不該讓監督失能
#徐縣長規避監督防疫工作
#苗栗縣民的悲哀
陪審員評價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00:00:00) 開場引言
(00:00:43) ▶ 1944-JUN. 15 塞班島戰役 / 《獵風行動》Windtalkers
(00:24:35) ▶ 1960-JUN. 16 驚魂記首映 / 《驚魂記》Psycho
(00:43:47) ▶ 1994-JUN. 17 OJ辛普森被捕 / 《辛普森美國製造》OJ: Made in America
(01:08:18) ▶ 1942-JUN. 18 曼哈頓計畫 / 《曼哈頓計畫》Manh(a)ttan
(01:28:47) ▶ 1978-JUN. 19 加菲貓誕生 / 《加菲貓》Garfield
(01:42:30) ▶ 1971-JUN. 13 網球場宣言 / 《凡爾賽拜金女》Marie Antoinette
(02:11:10) ▶ 1582-JUN. 21 本能寺之變 / 《清須會議》Kiyosu Kaigi
(02:38:34) 結語
字幕勘誤:00:31:53 應為《驚魂記》
【影史7日談】用電影回顧那些歷史課不會教的事 6/15~6/21
feat.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感謝收看 / 收聽【影史7日談】節目,在這個節目中我們將會每個禮拜用七部電影,對應到七則歷史故事,來回顧那些歷史課本上不會教的事!
.
▶ 收看YouTube影片:https://youtu.be/lEZQcbGkM3Y
▶ 收聽PODCAST聲音: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py4hl5ahmvx088920gwntkr/platforms
.
這次我們要來分享的電影和歷史事件,分別有:
▶ 1944-JUN. 15 塞班島戰役 / 《#獵風行動》Windtalkers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太平洋戰場,在中途島戰役後,日本從原本的攻勢轉變成為守勢;美軍也在1943年的瓜達康納爾島戰役後取得勝利,連續拿下了索羅門群島、馬紹爾群島,以及新幾內亞地區,一步步逼退日軍。
.
▶ 1960-JUN. 16 驚魂記首映 / 《#驚魂記》Psycho
由驚悚大師希區考克所執導的《驚魂記》,於1960年6月16日紐約首映;這部作品被視為希區考克的經典之一,也被全球電影圈學者、影評人評價為極具影響力的驚悚恐怖片。它不僅讓美國公眾對精神疾病和暴力議題重視,更有不少後世作品向其致敬。
.
▶ 1994-JUN. 17 OJ辛普森被捕 / 《#辛普森美國製造》OJ: Made in America
被指控殺妻的美國前橄欖球星 OJ辛普森,在經過長時間與警方的高速公路追逐,以及幾次自殺未遂後,終於在1994年6月17日晚間,於律師陪同下投案自首。這場公路追逐吸引大批媒體直播連線,出動超過20架直升機追蹤報導,推估有9500萬觀眾收看。
.
▶ 1942-JUN. 18 曼哈頓計畫 / 《#曼哈頓計畫》Manh(a)ttan
以研發核子武器為目標的「曼哈頓計畫」,在經過多年籌備和可行性研究評估後正式啟動;這個計畫最終成功製造了包括1945年終結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兩顆原子彈,也在戰後於比基尼環礁進行多場核子試爆,最終於1947年演變為美國原子能委員會而終止。
.
▶ 1978-JUN. 19 加菲貓誕生 / 《#加菲貓》Garfield
由美國漫畫家 吉姆戴維斯所創作的經典漫畫角色《加菲貓》,首部漫畫在1978年6月19日問世;這個作品是以一隻名叫加菲的橘貓為主角,以冷眼旁觀的視角看待主人 老姜,以及另一隻不太聰明的狗 歐弟,反諷現代人對於減肥、星期一症候群的厭惡及恐懼。
.
▶ 1971-JUN. 13 網球場宣言 / 《#凡爾賽拜金女》Marie Antoinette
18世紀末,法國因長年的戰爭面臨財政危機;人民也因為負擔重稅而苦不堪言。就在法國的三級會議中,第三等級(平民)代表們因一連串協商未果後決定退出會議,在附近的王家網球場宣示制定法國憲法,象徵著往後的法國大革命正式拉開序幕。
.
▶ 1582-JUN. 21 本能寺之變 / 《#清須會議》Kiyosu Kaigi
16世紀末,日本處於群雄割據的戰國時代;發跡自尾張的戰國大名織田信長,就在即將完成統一大業之際,在京都本能寺遭到家臣明智光秀叛變;此叛變導致織田信長以及繼承人 織田信忠死亡,以及後續 羽柴秀吉勢力崛起,最終結束了日本戰國時代。
.
.
你對這七部電影和七則歷史故事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們討論唷!
#電影 #影評 #movie #history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 #影史7日談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XXY #PODCAST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資訊或線上線下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別忘了追蹤XXY的電影相關文字、影像、聲音創作唷!
📣 https://linktr.ee/XXY_filmcrtics
本頻道為提供觀眾們更好的觀看環境,並無開啟廣告營利
想要贊助我們持續創作,可透過以下管道直接贊助:
📣 XXY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XXY2018
📣 XXY @Firstor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陪審員評價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昨天跟大家分享了《匱乏經濟學》裡面的「稀缺心態」。
「稀缺心態」會導致我們進入一種「隧道效應」,同時也會讓我們進入一種「預支」跟「透支」的生命形態。
那除了隧道效應,跟預支與透支之外,稀缺心態還會怎麼樣全面性的影響我們的生活呢?
接下來談第三個影響哦!第三個影響就是,稀缺心態會導致我們沒有辦法留下任何的餘裕,也就是沒有多餘的「時間」跟「空間」。
其實你不妨想一下,為什麼那些窮人他們會覺得生活特別的累?
其實回到真實的生活現場裡,如果你活在一種「花一塊錢」都要糾結、比較一下;花一點時間都要考慮再三,這個時間用在別的地方會不會更有效?
這樣的一個思維,直覺上看起來好像都是很審慎評估的,但其實如果你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分錢都要進行這樣的執行的話,那會讓你造成很龐大的心智負擔。
而這些心智負擔會消耗你的注意力、消耗你的精力,進一步又強化了你的「隧道效應」,因為你已經沒有辦法再處理別的訊息了!
這種感覺就好像是,你使用手機或者使用電腦,你裡面預備要執行的程式太多,你都沒有去把它刪掉的時候。
有沒有發現,每一次開機、每次關機,或者是每一次執行新的程序,花很長、很長的時間。
甚至於你有一種好像覺得自己的手機,自己的電腦跑不動的感覺!那為什麼會跑不動?就是因為你的不管是記憶體,還是CPU,它都沒有餘裕啊!
就像我們開車在路上,以一般的交通研究來說,如果一個道路的佔有率,超過了85%,它會塞車的幾率是100%的。
因為當車子多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只要其中有一個司機,腳踩了一下剎車,那麼後面所有的司機都會連鎖反應的踩剎車。
你可能有過那種經驗,開車在高速公路上,然後塞車塞了一陣子,你覺得前面一定是有什麼問題,或者是一定有什麼事故。
結果呢你慢慢開,開到了某個階段,你就可以盡情的踩油門,你也沒看到有什麼事故,沒有什麼意外呀!
對呀,因為當那一個區段的車子的佔有率,超過了一定的比例,其實根本不用有任何的事故,就會導致整體的速度放慢下來。
那麼你想想看,在你的生活裡不管是時間、不管是金錢,是不是也是如此?
就像是如果你平常沒有儲蓄的習慣,你平常沒有做時間規劃安排的習慣,特別是幫自己安排休息的時間。
是不是任何的意外,都會導致你的時間或財務,整體的崩潰,這就是因為「稀缺心態」導致你沒有餘裕啊!
那你可能會想那「稀缺心態」導致沒有餘裕,到底是因還是果呢?其實我會覺得它是互為因果的。
因為有很多時候,比如說工作來講好了,你總覺得要把時間塞滿,才叫做有做事;可是呢,我反而在自己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裡,我有特別提醒!
千萬記得哦,不要以為把時間塞滿叫做「有效率」,真正有效率的人,反而要把自己的休息,把自己的放空,有意識的排進自己的行事曆。
因為我雖然這種時間的餘裕,看起來好像會讓一個人效率沒有辦法提高,但是它帶來的整體的正向回饋,是非常高的。
因為你心中覺得自己可以休息,它就是一種很奢侈的心理感受,它會讓我們覺得自己不用急忙、不用匆忙。
隨之而來的就是,我們會感覺更放鬆、更自在;就算犯錯了也沒有關係,這是一種心理上的奢侈呀!而這樣的享受感、奢侈感,對於一個人的主觀幸福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金錢也是一樣,今天你可以花一筆錢,不用太考慮它的CP值,或者是不用太考慮它的對價關係;在合理的範圍裡,這樣的感受,是不是會讓你覺得自己很棒呢!
所以呢,如果長期讓自己處在「稀缺心態」裡,這真的很容易讓人沒有辦法有任何的餘裕;而這裡面最凸顯的,就是從小到大我們接收的信念。
好像有些人會覺得休息是不好的,或者是好像買一些對自己好的東西,就叫做浪費錢!你沒發現其實不一定是你沒時間沒錢,而是你的信念,導致你根本不可能讓自己留有餘裕啊!
而第四個稀缺心態影響的部分,這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會引發我們認知頻寬的不足,什麼叫「認知頻寬」呢?
它就是我們所有、所有認知能力的總和,包含我們去計算權衡,包含我們去關注一件事,包含我們決策去執行,甚至於是抵抗誘惑的能力,這些都是我們的認知頻寬。
就像是前面舉的例子一樣,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我們心智的CPU。
你可以感受一個情境噢,你手上正在忙一件事,同時有人找你講話,而這個時候旁邊的電話又響了;然後你發現你後面正在燒開水的水壺的聲音,也發出了煮沸的聲音,請問一下這個時候,你能夠同時做好這些事嗎?
可是呢,有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自己可以同時做好很多事。所以呢,你同時應付別人、同時眼睛在看螢幕,然後還瞄一下你的手機響的那個畫面到底是什麼?
然後腳呢,同時往後走,你會發現這樣的狀況就是,你每一件事情感覺上都做了,但是沒有一件事情做得好!
然而久而久之呢,這一定就會傷害我們對於長期真正重要事物的規劃。什麼叫做「長期規劃」?
在財務上面,就包含有意識的儲蓄,有意識的去理財,然而對個人而言,就是有意識的去學習,去運動、去健身。
可當你的認知頻寬還不夠的時候,你可能都會在忙於這些表面的事物,所以那些投資未來的事情,要麼你就根本不在乎,要麼就是你理論上知道要在乎,但是你實際上根本沒有去做。
所以呢,它會造成一個很矛盾的現象,理論上來說對一個窮人就是沒有錢,可是你會發現,他們要麼就是太過在乎錢,要麼就是太過不在乎錢,而且我遇到蠻多的是太不在乎錢!
怎麼說呢,先不管他們表面上的認知如何,回到他們的行為,你會發現這些進入財務惡性循環的。
常常是透支他們的信用,常常是衝動消費、衝動購物,常常是把錢花在短期的享受,而不是長期的投資!這就導致他們的債務永遠沒有還完的一天,而且是惡性循環,越來越糟。
那如果體現在時間的管理上,你會發現這樣的人,他們理性上都知道,他們要專注在最重要的事。
可是他們通常在實務上,就會關注太多的事情,而關注太多的事情,因為自己的恐懼,而恐懼就是稀缺心態,又會導致他們認知頻寬嚴重不夠。
所以呢,在他們的心中,再茲念茲的都是那些沒有做完的、應該去做的,或者是很急迫、有壓力的那些事,這就是心理學裡面講的「蔡尼格效應」。
那些事情一直縈繞在他們的心中,那也因為如此,他們根本沒有足夠的頻寬去處理真正重要的事。
於是更容易出現錯誤的決定,然而在錯誤的決定之後,又會導致他們的時間跟財務更加的稀缺。
聽出來了沒有,其實當你沒有給自己餘裕,當你把自己的認知頻寬全部佔滿了之後,那只是讓你有一個好像「你很努力」的錯覺,就像我常說的,你無論做任何事情,你不能讓自己只是很努力而已。
你要讓自己很清楚知道,你為什麼做、你為何而做?而當你做它能得到什麼,並且去檢核是不是真的能夠得到。
然而這一切的動作,都需要你在心中要先「留有餘裕」,而且要能夠留下你的認知頻寬。
然而當你聽到這裡,你可能也發現了,這一切的結果好像跟我們內在一些很核心的信念是有關的。
沒有錯!其實我們的信念,都受到我們過去的經驗,還有原生家庭的影響。
尤其是我們在面對財務的時候,原生家庭到底在你的心中種下什麼樣的信念?這個是你需要好好的認真看待的。
如果你沒有發現這些,或者是你沒有好好的覺察這些的話,你會發現你可能很看不慣自己父母親,面對財務的方式,然而你很有可能就複製了他們的行為。
又或者是你的父母親真的很有錢,可是你因為自己內在的一些功課沒有穿越,你會反其道而行,從此討厭錢。
可是你的理性上,又知道自己必須要好好的看待錢,然而你的行動怎麼樣就是做不到,我相信置身其中的你一定很辛苦吧!
所以呢,這些稀缺心態,導致我們信念跟行為的因果關係,我覺得它們真的很重要!
然而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給自己一個機會去看看,自己在面對金錢面對財物的時候,你的核心信念到底是什麼,而又怎麼來的?
並且從中找到適合自己調整的方法,用很實際的,不管是記帳啊,財務規劃,讓自己活出一個更富有的人生。
其實如果你想要在這方面前進的話,我很鼓勵你可,以加入嘉玲老師的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
尤其是【理財心裡學】哦,到6月30號的晚上12點前,都可以用1399的優惠價加入學習。
我想無論你的功課是面對財務,還是更廣大的人生怎樣活得富有,這門課都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你加入了嗎?歡迎你的加入~
然而更希望你透過我們這一系列的分享,讓自己開始活得更好,活得更自由;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理財心裡學】,相關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期待你的加入。
也期待你能夠把握6月30號1399的特別優惠,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陪審員評價 在 HubertW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胡鴻鈞 #HubertWu #睇電視 #降魔的2
今集既嘉賓不得了,無佢地就唔會有《降魔的》
無錯,就係《降魔的》既監製方駿釗先生同編審羅佩清小姐啦!
想知佢地當初點構思成個故事同佢地又對某啲演員(主要係姓胡個位)有咩評價
就要睇下今集啦 :D
陪審員評價 在 [心得] 十二陪審員,Netflix 比利時法庭劇(雷)- 看板EAseries 的推薦與評價
本週上架的《十二陪審員》De Twaalf 由比利時電視一台Één播映、Netflix 國際發行,談位於根特的「東法蘭德斯刑事法庭」一場兇殺案辯論,取景在根特司法大廈新館Het ... ... <看更多>
陪審員評價 在 Re: [心得] 十二陪審員,Netflix 比利時法庭劇(雷) - 看板EAseries 的推薦與評價
劇情洩漏這部影集把陪審制沒那麼美好的一面給拍出來,即使是最喜歡做紀錄、提出了關鍵問題的陪審員也把後來在屍體上製造傷口的物品卻找不到受害者DNA ... ... <看更多>
陪審員評價 在 [心得] 十二陪審員,Netflix 比利時法庭劇(雷) - 看板EAseries 的推薦與評價
本週上架的《十二陪審員》De Twaalf 由比利時電視一台 Één播映、Netflix 國際發行,談位於根特的「東法蘭德斯刑事法庭」一場兇殺案辯論,取景在根特司法大廈新館Het Nieuw Gerechtsgebouw te Gent。全劇開始就是一個「十二人陪審團」的組成:如同許多陪審制國家,在此每個案子都要徵召一般市民組成 12 人陪審團、加上候補共 14 人,抽到並經審核而又無豁免事由者,就有參與的義務。這種事是市民義務、一般人大多願意每週抽兩三天來參加,不過也有人生活會被嚴重干預,首集就有一位平常很端莊的女子故意穿得俗艷暴露來審核、希望被刷掉但仍被選上。
本劇十集,每集約五十分鐘,我本來以為類似一般警匪與律政劇要來一週解一個案子?看了才發現它花十週只解同一個案子!準確點說,這是同一個被告被起訴兩件兇殺案,兩案有部分關係人重疊而緊密相關,本劇十集差不多就十次法庭辯論,每次傳喚幾名證人與專家出來作證說明展開辯論以釐清案情。然而,此劇也很搶眼的是,每集除了當集開庭戲外、還有更重的戲份在談這些陪審員們的日常生活,當然戲份不夠談「十四人」或「十二人」而只聚焦六位主角,但他們的家庭生活或光怪陸離或狗屁倒灶個個超有戲!重點是,這些家庭戲的情懷,竟然還處處呼應著案情呢 (!)
https://pics.filmaffinity.com/De_Twaalf_TV_Series-997518915-large.jpg
「陪審團」題材在影劇中並不新鮮,西方影劇尤其好萊塢也常談陪審團如何受到外力操控帶風向,不過像此劇這樣把陪審團成員的平凡生活給花大篇幅拍出來,這拍法對我倒是挺新鮮的。陪審團為了避免受到外力影響有許多守則,譬如開庭期間不能談案情、不能接觸媒體、不能和案情當事人有關係等等,此劇也非常強調這點,雖然不可能保護得密不透風,但已盡可能把一般陪審團題材可以發生的各種帶風向與勾心鬥角等外部因素都去除了。但本劇強調的是避無可避的內部因素:陪審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塑造了自己的世界觀、而這世界觀一定會影響他看待案情的態度。
到底什麼樣的人適合當陪審團呢?是有頭有臉生活上軌道的成功人士嗎?還是荒腔走板左支右絀的各種荒唐人呢?也許我們一般希望法律伸張正義的平凡人,都會希望陪審團是看起來端端正正的前者,覺得他們才能做出理性公正的判斷?但事實上陪審團組成不會有這種壁壘,而是三教九流還算平等地都有機會被選中。本劇被鏡頭聚焦放長線探索的六位陪審員,人人生活方式大不同但都有本難念的經,面對生活有多種陰影、壓抑、妥協、逃避與謊言,不過有趣的是,也許正是生活有這麼多狗屁倒灶的荒唐人們,才會了解案件當事人們的陰影、壓抑、妥協、逃避、以及謊言吧?
https://fr.web.img4.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06/25/10/23/0771312.jpg
本劇每集都採「40% 法庭戲&60% 生活戲」雙線並進,還真的一次次都令人覺得法庭觀察與生活情懷處處呼應著!本劇十集每集的標題都是一到兩個名字,這些名字都不是陪審團成員的而是案情相關人士的,都是該集開庭傳喚的嫌犯、證人與專家之名,但這些名字的社會身份往往就是那集激起眾陪審員們思考與共感的身份。譬如,第一集叫 "Frie" 就是嫌犯的名字,展開凝視罪咎女子的敘事、同時展開每位陪審員生活中的罪咎;譬如第二集 "Donald" 就是一位穩健派警探的名字、第三集 "Elaine" 就是另一位檢方鷹派警探的名字,都反映著陪審員看待人生「罪咎」的態度。
第四五集 "Marc" & "Stefaan" 是兩個案件的兩位被害人父親,這兩集讓陪審員們看看兩位父親的不同作風與態度,或回視自己身為父親的糾結、或呼應生活中面對其他父親角色的眉角,一次次令人發現案件當事人不只是法庭上簡單設定的角色,他們背後可能也自成一個小世界而充滿案件內與案件外的諸多盤算;第七集 "Lutgard & Margot" 則是兩位女人的角色,一次次刺激陪審員們回想身為女人尤其身負母職,會為了生活安全上軌道、或為了愛著孩子們也小心翼翼面對良人們,冒出什麼念頭做出什麼事。最後幾集,則聚焦案情最後釐清,一口氣傳喚好多專家與外部證人。
https://fr.web.img4.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06/25/10/23/0415632.jpg
本劇案件聚焦在中學女老師 Frie 身上,她被控兩件兇殺案:(1) 2000/1/1跨年假期時殺了她年輕時的閨蜜、(2) 2018年聖誕假期時殺了她自己的兩歲女兒 Roos 。這兩件案子,都和她的前夫 Stefaan息息相關,Stefaan 也一口咬定她是個瘋女人充滿佔有慾而犯下兩案:年輕時,她的閨蜜是 Stefaan的女友、但她暗暗喜歡 Stefaan而殺了閨蜜佔為自己的男友;年長後,她和 Stefaan懷了孕準備生下女兒時,Stefaan 受不了她了而和另一位女老師在一起、甚至等女兒生下後還打監護權官司贏走了女兒,於是 Frie 威脅「我愛不到你們也別想得到」、然後入侵他們家殺了女兒。
以上是與她決裂的前夫 Stefaan一口咬定的說法、也是前夫向警方檢舉時所塑造的形象、竟也成為警方與檢方破案爭功下強力塑造的「歇斯底里女人」與「充滿佔有慾的自戀型人格」,真令這社會仇女與獵巫者人人喊打、但也令這社會的女權與平權人士處處質疑。我覺得此劇厲害之處在於:正如這個案件可以吸引到社會上意識型態光譜兩端的群眾、也可以試探螢幕前意識型態光譜兩端的觀眾 XD 我們是要認同還是不認同 Frie 被塑造出的這種形象、是要認同還是不認同 Frie 聲嘶力竭自命受害者的姿態,好像都可以、都是法庭兩造不同切入點、都很切題但就不知真相如何。
https://fr.web.img6.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06/25/10/23/0250272.jpg
本劇 2000 年舊案中,有小有姿色但缺乏安全感一直找伴的嫌疑犯Frie、有號稱被她殺死的受害閨蜜Brechtje、有閨蜜男友 Stefaan雖有女友卻也和她搞點曖昧後來也跟她在一起;這位受害閨蜜還有個社會知名的動保鬥士爸爸 Marc 、當年正和一位農場主人 Guy捲入虐待動物的抗爭中劍拔弩張地、還曾疑似被 Guy入侵住宅潑血威脅,因此多年來案件偵辦鎖定 Guy直到這幾年才改調查 Frie ;除此之外,受害者 Brechtje 當年還懷了身孕、但這寶寶不是男友的而是教授 Ulrich 的,節外枝生出更多人與動機。
https://fr.web.img6.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06/25/10/23/0479592.jpg
本劇 2018 年新案中,則有成家多年終於懷孕生女卻被控殺女的嫌疑犯Frie、有號稱被她殺死的受害女兒Roos、有前夫 Stefaan在她懷孕後移情別戀但女兒出生後馬上打監護權官司、有從第三者升為正宮的前夫現任妻子 Margot 聲稱被 Frie 這瘋狂棄婦毆打甚至威脅性命,Margot背後還有個自己婚姻不幸而不計一切幫女兒爭幸福的媽媽 Lutgard... 但他們表面同一陣線為小寶寶 Roos 討公道訴求把 Frie 這瘋女人關到死外,其實三人間秘密也很多,甚至還有個 Stefaan曾想偷吃的電影院小妹 Elisabeth...
https://fr.web.img4.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06/25/10/23/0599712.jpg
本劇 2019 法庭辯論,有主審法官 Mia中立維持程序正義、有檢察官 Hedwig 努力建立最完整論述來起訴、有鷹派警探 Elaine 急於破案立功而拼湊事證追咬 Frie 但其實處處盲點、有持重警探 Donald 偵辦舊案多年一直不認為證據足夠指向Frie,法庭還傳喚了案件偵辦的外圍專家包括法醫 Cleo 與心理醫師 Jutta... 證人方則有當年受害人父親 Marc 的律師 Inge 代表 Marc 不認為 Frie 有罪的觀點,辯方律師 Ari Spaak是另類律師留大鬍子超有戲、每每發言聳動卻令人暗暗點頭!
https://fr.web.img4.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06/25/10/23/0371952.jpg
不過真正有戲的還是六位陪審團主角,家家各有本難念的經,參與陪審聆聽案情每每呼應他們自己人生難題:(1) 家有兇案陰影的年輕女子 Holly,她家裡很有錢住在一間現代主義豪宅,但幾年前有一天她晚上派對回家時發現父母被人入侵殺死在家裡,但後來審判因為父母有無良企業家形象所以犯人被輕判,這導致人人都認為她嫉惡如仇必影響判斷而傾向重懲 Frie ,只是由於兇案後她改了名字大家一開始都沒發現,倒是陪審團裡有人無意間得知後違規爆料給記者知道還引起過一場風波。只是在這「兇案遺族」的受害者故事背後,她其實也有些秘密一直沒說...
(2) 建築公司二代老闆 Joeri,他和弟弟一起接手父親事業、一起接案拚建設、弟弟賺錢養育妻小他則已離婚而僅養育女兒、他們兄弟還存錢自蓋了一棟大宅供養喪妻的阿茲海默症老父、外表看似光鮮亮麗其實事業與家庭經濟都在刀口上... 這天 Joeri發現弟弟為節省成本聘用非法移民黑工、他規勸弟弟幾天沒規勸成某天竟發現有位黑工在工地墜樓!該叫救護車來救他卻讓自己公司曝光、還是該冒著非專業搬動傷體的風險偷偷把他運到醫院去?結果很遺憾,這黑工死了,他很想贖罪但不得其門、他不惜到處說謊只希望做到最圓滿、但總有一天罪咎都要追上來。
(3) 家有自閉女兒的Carl,他看似最熱心公益盡市民職責,參與陪審團最積極埋首案卷,很想當主席領導個認真研究案情的陪審團,怎奈缺乏紀律的年輕女子 Molly選上了主席,因為說穿了整個陪審團大家都在顧自己的事也沒啥心思參與案子 XD 為什麼獨他一人這麼積極?我們慢慢發現他對紀律有種強迫症般的執迷、在家也一直管訓不上軌道的叛逆女兒當個好學生別交壞男友,聽說學校判定女兒有自閉症徵兆建議做進一步輔導時、他堅決不聽只催促女兒振作起來... 到最後,我們才發現有自閉傾向的恐怕是他自己、他與其說隱瞞說謊不如說潛意識裡從不願面對。
(4) 家有三子的受困母親Delphine,是最典型的女性受害者:她有工作還要帶三個孩子還要養家煮飯、但她那做程式設計外型文青的自戀丈夫家事一點也不碰,丈夫只顧和孩子玩樂嘻嘻哈哈或心血來潮找她調情、但情緒陰晴不定佔有慾強更事事歸咎老婆,她為了參與陪審團要丈夫代接小孩丈夫才不願、找別人代接丈夫又嫉妒生氣還鬧到她公司,每每把她趕出房間趕出家門甚至威脅帶走孩子、隔天再來溫言軟語說我不對耍個浪漫作補償,說到底就是要她乖乖在家當籠中鳥給主人寵愛、別拋頭露面出去參加什麼「陪審團」。身處這扭曲關係,她會怎麼看待案情呢?
(5) 性成癮的失業攝影師 Noël,他在劇初外型身段就是個敗德角色,是一般民眾最不期望當陪審團的酒色味大叔,甚至他三不五時偷看女生語出輕薄令人生厭。不過我們慢慢知道他被診斷「性成癮」也在參加互助團體,他過往也許還涉入過離婚或分居甚至性騷擾等本劇未明說的官司,讓他每月都要湊 5000 歐元償債否則家裡要被斷水了... 於是他身為陪審員做了失格之舉,把陪審團內消息爆料給八卦記者換錢償債。但,當陪審同事 Delphine 需要他時他出手幫助了、每天對她性幻想但強自抑制著、有了關愛也拒絕再爆料、最後寧被斷水也要痛改前非做對的事。
(6) 照顧猴子的動物園員工Arnold,是個比利時社會住宅中常見的獨居老人,他在動物園與猴子為伍一生社交圈子也很窄,就這樣光棍到老對人生已無更多期待。前半季,我們還以為他邂逅了陪審女同事 Veerle 卻發現她是女同志、令他期待又失望陷入憤懣中?但後半季我們才知他悉心照顧猴子、卻眼看猴子被無良的動物園體制強勢界定,甚至猴子可以讓人類官僚隨便安個診斷打個分數就打包裝箱、硬生生剝離原生社會流放國外友園自生自滅... 也許這人人各有個性卻被強勢界定、體制界定個人後再揮刀施展生殺大權的無良現實,將反應到他對案情的最終堅持!
https://i.ytimg.com/vi/Fir-98ZE_2I/maxresdefault.jpg
本劇雖有精美的「十二人」大標題、有完整的「十四人」陪審團、十集也都以案件關係人的名字為單集小標題、陪審團也清楚地分六位主角六線故事... 但它並不採用每集一角色或一事件一主題的清楚結構,而把本來結構清楚的角色地圖與案情推理、先徹底打散歸於混沌,再讓角色們的人際互動、心境變化、對案情與司法體系的認識、以及看待案情的態度與立場,從無到有慢慢有機發展出來。這其中最令我珍惜的,一是各線鋪陳的細火慢熬、二是角色演技的生活化引人認同、三是多線事件交織發展順理成章鮮少硬要、四是本來看似無關的多線到最後高度相關匯聚在一起!
到最後,我更欣賞此劇的是,對於那真相爭議的「案情」與形象爭議的「兇嫌」,此劇幾乎一直保持著兩方觀點的並陳,讓我們一方面知道檢警雖指證歷歷但其實爭功急切、也知道受害者家屬雖聲嘶力竭但其實各懷鬼胎,另一方面又知道嫌犯雖楚楚可憐彷彿受司法迫害但也自有城府、更知道辯方律師雖眼光犀利振振有辭但往往語帶煽動... 。不知不覺間,一天天跟著案情發展聆聽兩方辯論甚至聽盡多方謊言的陪審團員們,竟隱然讓法庭辯論引領他們回到私生活領域做出人生的辯論,到 E09時人人壓抑已久的秘密罪疚或心結、終於都能鼓起勇氣大方解開坦然面對!
面對人生後脫胎換骨的陪審員們,回到 E10宣判前的討論與投票,又會做出什麼決定呢?這最後一集辯論戲很長,每個角色提出的觀點都呼應著他或她這一路人生挑戰所建立的世界觀,而且這世界觀未必是一翻兩瞪眼地如觀眾預設倒向某一方,也可能因此刺激反思換個角度做出截然不同的結論。譬如,看似最能體察性別處境抵抗父權的 Delphine ,她倒不是站在女性這邊疼惜 Frie 受到獵巫的處境,反而因對「佔有慾強的自戀型人格」身受其害而對 Frie 加倍疑懼;又譬如,家有兇殺陰影的 Holly,她在兩案都相信 Frie 是兇手、卻相信一案可能是蓄意另一案則有其苦衷。
https://delagarde.nl/cache/i/12000/image/12676.w1024.188e69d.ff4c5cf.q80.jpg
我不是法律人、也沒打過官司出過庭,算是個對司法還存有浪漫幻想的一般民眾,總覺得法律程序應該都是極嚴謹的吧?要定一個人的罪除了靠推裡總該要有鐵證吧?若證據不足或推理有漏洞總該秉持「無罪推定原則」吧?看完此劇,我不知它對司法實務的描繪有幾分寫實又有幾分誇飾,我只知道看完相當震驚,也許也像某些參與陪審的一般民眾進來看到這過程很震驚、甚至像是本劇嫌犯 Frie 走完這趟過程後宣稱的那般感到震驚吧?即使審判過程中發現檢方取證與證人供詞多有漏洞,但這法律辯論程序還是一次次亮綠燈走了下去,難道只是時間到了就要這樣拍板定案嗎?
最後一集令我很心寒:看這陪審團最後討論,充其量就是一個個普通人聽完這麼多難以消化的資訊後模糊達成的「心證」,而且心證的方向和個人生活所致的世界觀息息相關,當然會做出很明顯充滿漏洞的決定!但有限的他們,其實也不知理想的決定是什麼,只是被抽選入陪審團就來履行市民義務邊學邊做罷了。本劇嫌犯 Frie 身上有兩個兇殺案指控,本劇對「真相」的描繪也不只靠法庭辯論與舉證來建立,而有透過上帝視角帶觀眾看見真相!其中一案有拍出兇殺真相、另一案則保留模糊,當有拍出的這一案判決結果完全違背真相時、沒拍出的那一案判決結果真的完善嗎?
但也許司法才沒「完善」理想而只有「現實」結果。看劇末,本劇上帝視角沒告訴我們真相的那案,說實話是不是 Frie 幹的也很難說,只聽她最後對律師厲聲控訴「你說過只有紮實證據才會定我罪,結果我只不過三小時沒被人用攝影機拍到、就成了兇手?」這樣總結本案發展真是荒謬,這荒謬也讓本劇血淋淋拍出了。本劇到最後,也是有個看似「揭曉」但我覺得只是「偽揭曉」的結局,打開一個寶箱找到兩個看似恍然大悟的關鍵物證,其中一個暗示她就是兇手、但劇中早讓我們知道其實她不是;那麼另外一個也暗示她是兇手時、我們真會照傳統偵探片那樣認定她就是嗎?
https://media.newsmonkey.be/20191031182733/1916-1024x684.png
很唏噓地,此劇結局沒人有什麼好下場、以劇中那位一直花錢買八卦祕辛的記者角度來看就是「沒說出什麼好故事」。在他想說來取悅大眾的美好故事中,兩位受害者的兩位苦命爸爸應該都能得其所望,結果判決結果出來兩位爸爸都失望了,甚至兩位爸爸的人生歷程之黑暗都被這審判過程給挖了一輪、挖完了之後兩人可以得到懺悔救贖的出口都被阻斷了、但兩人本來尚能維持和平走下去的平靜生活也走不下去了。反倒是,經過這一次司法洗禮的六位陪審團員主角們,人人各自像洗一場熱水澡般重審了自己的生活、各自用各自的方式壯士斷腕擺脫窠臼、大膽迎向未知的新生。
我不知道,一般來說看「法庭劇」或「律政劇」時觀眾都期待什麼?而這種劇型又有什麼它需要達成的目標或應盡到的社會義務?總之《十二陪審員》這個懸而未決的結局處理,令我覺得一顆心懸在那裡,看完劇無法為各種心得與情緒畫下個句點;但回想現實的各種生活與案件好像也都沒個句點,只有一次次經歷一次次反思再一次次跌跌撞撞繼續走下去... 總之這齣我是很推的,希望有其他更懂司法課題與法庭劇型的觀眾也來看看、分享見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L9uDVYIrk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9.34.8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series/M.1594697970.A.23C.html
※ 編輯: mysmalllamb (118.169.36.52 臺灣), 07/27/2020 06:55:4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