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 蘋果日報 作者/戚海倫 以及 攝影/胡瑞麒 專題報導
感謝協助 BMW Taiwan總代理 汎德 協助拍攝
中華民國馬術協會Chinese Taipei Equestrian Association
山海觀馬術場
天馬行空 CEO Jack Huang 黃啟芳
June Yu 于長君
https://tw.appledaily.com/…/202…/IE5YD5T3AVEBLFHCMH7SPNH5DE/
【蘋中人】馬術好手 讓台灣被看見 黃啟芳
新北市淡水山海觀馬術俱樂部裡,49歲的黃啟芳與愛駒Victor一次又一次跳過障礙。16歲的大兒子Brandon放暑假,這天坐在場邊、眼睛緊盯著馬背上的父親,為他鼓掌叫好。
「人馬合一的感覺真好!」脫下騎士帽,黃啟芳大汗淋漓,露出招牌燦爛笑容:「剛好,也為之後的比賽暖暖身!」
他不只是馬術選手,多年來已經成為在國內外推廣馬術運動的「大使」。去年在莫斯科舉辦的國際馬術總會FEI大會上,黃啟芳獲選為全球副會長,成為台灣在國際體壇單項運動總會中、極其少數「位高權重」的人士。特別是被視為「貴族運動」的馬術,各國代表動輒「皇親國戚」,Jack黃啟芳的出線,更顯得珍貴與獨特。
「是馬術給了我第二生命,但故事要從我父親黃正國說起;馬術,先給了我爸第二生命。」
黃正國從小就是運動健將,小時候打棒球是主力投手,高中是足球校隊,專科還和同學一起創柔道隊,出了社會持續打棒球,也是高爾夫健將。但萬萬沒想到,命運弄人,年僅38歲時,發現罹患僵直性脊椎炎、併發類風濕性關節炎。
爸爸在48歲時病情惡化,「那個夏天,我們一起在榮總待了一百天。」當時父親只能坐輪椅、手也不能舉,才剛升小學六年級的黃啟芳,白天與家人輪流照顧,帶父親復健、協助進食,晚上都由他睡在醫院、陪伴父親。
即使不放心父親,隔年黃啟芳與大他兩歲的哥哥,仍然遵從父母安排、赴美國讀書。在美前三年無法回台灣,只能透過越洋電話關心。
父親雖然持續復健,仍夜夜要吞止痛藥才能入睡。後來偶然在台北青青農場看到別人騎馬,興起嘗試的念頭。「那時所有醫生都勸我爸不能騎馬,萬一摔下來,會有生命危險。」但「有點固執」的黃正國硬是說服了教練,「愈騎馬、感覺愈好。六個月後,睡前再也不必吃止痛藥了。」
「我爸覺得,若不去試,人也是廢了。」這一試,每周三次、騎馬一年,「後來竟然連拐杖都用不到了。」全家人都覺得好神奇。至今黃正國83歲,身體健康,每周仍騎馬一至兩次。
向大人物學到謙虛 讓約旦公主另眼相看
受到父親影響,黃啟芳放假回台時,也開始學騎馬,那一年他國三,「第一次與馬接觸,牠欺負我耶。」原來是馬完全不理他,只顧著吃樹葉,黃啟芳只能跟教練求救,「後來真的坐上馬背,馬跑起來,那感覺真的好舒服;還有第一次跳障礙,那種快感很難形容,但我知道,自己已經愛上騎馬了。」
後來在美國黃啟芳也打美式足球、練田徑、高中還曾在一票老外中脫穎而出,擔任田徑隊隊長。不過和歷來接觸過的各式運動相比,黃啟芳認為騎馬最獨特,「因為馬是活的,每次騎馬,牠的狀態都不一樣,需要與牠溝通。」黃啟芳說,「馬會記得前一天你離開時候的表情!所以永遠記得,要笑著對牠!」
「其實我小時候想當棒球選手。」Jack話一出,大家一陣驚呼,「後來也曾想當帥帥的警察,覺得很有正義感。」到大學主修經濟學,「以為自己畢業後、會天天穿著西裝、在華爾街金融業工作。」誰想到,因為父親騎馬,「我也騎出了意外的人生。」
現在黃家的愛駒Victor,原本是「種公馬」,後來因繁殖機率不高,才轉為賽馬。「當初考量我女兒與爸爸要騎,需要選一匹安全的馬。」去年黃啟芳將這匹個性比較穩定、不敏感的百萬名駒,從歐洲帶來台灣,成為一家三代的愛馬。
「馬術開啟了我人生好大一扇窗啊!」至今接觸馬術已27年,起初因為父親投身馬術、擔任推廣志工,讓他也想要有所付出,卻沒有想到反而從馬術得到更多回饋。以前黃啟芳怎麼會想到,全世界50幾國都有他的朋友?但如今在國際馬術界提到Jack,很少人不豎起大拇指,「馬術界許多人在他們國家,都是『大人物』,我在他們身上學到謙虛、放下物質欲望,也享受對馬術運動最『純粹』的喜歡。」
黃啟芳英語能力佳,有機會協助全國馬術協會處理國際聯繫事務,所以從2002年開始,就有機會出國參與國際年會。黃啟芳回憶,2009年在丹麥哥本哈根開國際馬總年會,會中討論奧運參賽資格。「當時中亞、東歐國家花了好幾百萬歐元,遊說要把亞洲的一個名額挪走。」眼見年邁的原韓國籍分區主席「被賣掉還幫人數鈔票」,而新加坡籍代理分區主席只打算採消極方式離席,在進行表決前一刻,黃啟芳決定舉手發言。
當時國際馬術總會會長、約旦哈雅公主(Princess Haya bint al-Hussein)以為黃啟芳要「搗亂」,瞪著他,示意他把手放下,黃啟芳仍不卑不亢、以流利英語發言:「或許我說完,結果也不會有任何改變,但請大家聽我說。」他提醒與會代表思考:「今天若用重金可以達到某種結果,未來是否也能用一樣的方式,聯合某個大洲,連本帶利討回來?」
黃啟芳的一席話,確實打動了許多代表。後來經過表決,「我們這方竟然只輸三票,還是很多人秉持良心。」那次讓黃啟芳深刻感覺:「馬術運動不是花錢就能買動的。」
那次發言,黃啟芳讓各國代表印象深刻,當然也包括哈雅公主。2010年,他成功讓國際馬總年會在台灣舉辦,當時要尋求競選連任的哈雅公主,搭乘私人飛機特別提前來台,爭取Jack支持。Jack除了表態支持亞洲人當會長,也提出一些具體建議。歡迎晚宴上,他帶著哈雅公主逐桌與各國代表打招呼,公主也驚訝Jack的好人緣。年會投票結果,Jack的影響力展露無遺,哈雅公主第一輪的票數就篤定當選。
中華奧會顧問沈依婷透露,「當年哈雅公主要離開台灣時,請Jack上私人飛機一談,她笑說,要趕快把飛機門關上,把Jack也一起帶回國。」
對黃啟芳來說,十年前辦國際年會的感動還在。許多國際友人當面對他說,「如果不是因為馬術年會,我不會來台灣,以前甚至不知道台灣在哪裡。」許多外國代表來台之前,「曾經想像台灣就像一座大工廠」,但藉著馬術年會來一趟,他們發現「原來台灣這麼美、這麼進步!有機會一定再來!」
長時間在美國、英國求學生活的經驗,讓黃啟芳熟悉外國人的思維,「東方人講人情,而西方人講數據,通常對事不對人、公事公辦。」這無論對他的工作、或是在國際馬術界穿梭,都有極大幫助。
骨子裡有股不服輸 「愈被看不起愈要玩」
2016年他在約旦王室力薦下,競選成為國際馬總第八分區主席,角色不同,投入更多,「空中飛人」成為生活日常,往往飛行數十小時到國外開會,馬上又飛回台灣。2019年他在莫斯科的國際馬術總會大會上,獲選為總會副會長,兼任跨亞洲與大洋洲、第八分區主席,西從巴基斯坦、北到蒙古、南到紐西蘭,肩負著推廣馬術的重責大任。
「我經常馬不停蹄出國開會,起初太太有點反對,怕我不好好經營自己事業。」黃啟芳笑說,「後來太太發現我出國真的不是去玩,慢慢就認同了。」
黃啟芳其實是有在工作的,但因積極投入馬術事務,讓人誤以為他是「專職馬術人」。他從美國學成歸國後,先在自家公司磨練,後來轉而經營電子公司,「吃苦當吃補」,從經理一路做到總經理,「走到這年紀,也開始想做些社會責任的事業。」
去年底黃啟芳成立環境工程公司,「我都開玩笑說,現在我開始燒垃圾!」因為看了齊柏林電影《看見台灣》,反思自己在電子業也是污染製造者,開始萌生「友善環境」的念頭,「我們處理最毒的東西,經過機台處理、可以零污染。」
閒不下來的黃啟芳,一天還能睡到八小時,讓人好奇他是如何辦到?黃啟芳說,從小與哥哥到美國求學,沒人管兄弟倆何時讀書,就得自己學著分配時間,「芝加哥大學永遠給我們寫不完的功課,自己要學著挑重點、吸收重點。」這些經歷讓黃啟芳學會時間管理,他笑稱「我的大學生活就像軍人一樣!」黃啟芳只花三年,就完成芝加哥大學學業,接著前往倫敦政經學院深造。如今能在家庭、事業與馬術中找到平衡點,「感謝我有很好的團隊、很好的一群兄弟來幫我,分層負責!」
「或許這就是我的特質,我能帶動一個團隊。」黃啟芳無論做什麼事,骨子裡都有種「不服輸」的特質,「愈看不起我,我就玩給你看!」
如今回首,黃啟芳說,自己花了至少八年,才在國際馬術界「被看見」。他衷心感謝每一次「機會」,也特別感謝當年拉拔他,進入亞洲馬術協會擔任助手的前祕書長金一泓(曾任韓國三星集團核心幕僚)與前會長安德基(曾任三星集團旗下事業部董事長),「從中我學到,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都是要一步一步去爭取的。」
「接下來想看看有沒有機會,把國際年會再帶回台灣。」黃啟芳還有夢,「馬術是很平易近人的!我也想努力把國際品牌與台灣的馬術運動結合在一起!」「2023年想辦亞洲馬術錦標賽,突破以往,成為亞洲第一次的奧運資格賽!」
只要談到馬術,黃啟芳就有說不完的話題與熱情,「馬術已經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他時時用一句拉丁文「Carpe diem(把握當下)」提醒自己:「把握當下、實現夢想。」說這句話時,黃啟芳的微笑中,流露著無比自信。
作者/戚海倫
自由媒體工作者、亞洲體育記者聯盟執行委員,曾任《蘋果》記者。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18的網紅游士衢 Trig Y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是一份給所有畢業生的禮物 每個人截然不同的過程 希望因為這份禮物 讓我們相聚 珍惜、擁抱共同的回憶 從這份回憶裡,獲取能量 然後,向前邁進 如果有機會 希望未來的某一天,我們能夠再見面 如果有機會 接下來的路 我們一起走,好嗎 【影像製作】 導演 Written and directed ...
「陪沈團大學生了沒」的推薦目錄:
- 關於陪沈團大學生了沒 在 June Yu 于長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陪沈團大學生了沒 在 你(妳)好,我是莎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陪沈團大學生了沒 在 你(妳)好,我是莎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陪沈團大學生了沒 在 游士衢 Trig Y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陪沈團大學生了沒 在 沈詠璇skybgir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陪沈團大學生了沒 在 陪沈團- 大家好,開播550天後,我們的Youtube訂閱數終於來到 ... 的評價
- 關於陪沈團大學生了沒 在 陪沈團- 大家好,開播550天後,我們的Youtube訂閱數終於來到 ... 的評價
- 關於陪沈團大學生了沒 在 陪沈團!大家快來告白❤️ - YouTuber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陪沈團大學生了沒 在 陪沈團!大家快來告白❤️ - YouTuber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陪沈團大學生了沒 在 陪沈團成員 :: 全台寺廟百科 的評價
- 關於陪沈團大學生了沒 在 陪沈團介紹-在PTT/MOBILE01上星座命盤民俗禁忌資訊 的評價
- 關於陪沈團大學生了沒 在 陪沈團介紹-在PTT/MOBILE01上星座命盤民俗禁忌資訊 的評價
- 關於陪沈團大學生了沒 在 陪沈團大學生了沒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 ... 的評價
- 關於陪沈團大學生了沒 在 陪沈團大學生了沒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 ... 的評價
- 關於陪沈團大學生了沒 在 [問卦] 有沒有「陪沈團」沈的男友「豚」的八卦?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陪沈團大學生了沒 在 [稱讚] 陪沈團- BaseballXXXX - PTT推薦 的評價
陪沈團大學生了沒 在 你(妳)好,我是莎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紀錄片的社會啟蒙](個人拙見)
我是從去年開始,才開始關注所謂社會之於我。
·
我對自己感到詫異,明明生活在社會之中,生活中的一切動輒都覆含在社會這個大前提之下,我卻選擇視而不見,新聞上播的畫面對我來說都像是假議題一樣地扮家家酒。我將自己的人生簡化為一道道看似複雜無解的公式:工作、想辦法找人戀愛、維繫一些保險般以防失戀時沒人聽你靠腰的友情、空閒時怨天尤人地補充因工作不足的睡眠、計畫下一次旅行或正在旅行途中、擔憂這個月錢花太多沒存到錢而未來的我有辦法搬出家裡嗎?
·
這些看似私密個人的事,其實都受社會影響而少有人關懷。好像社會是一場遊戲規則不能改變鬼抓人,遊戲裡的人都在為了存活拼命,自顧不暇、無法分神,以至於我們都忘了,遊戲規則是「人」訂的,不是那冥冥中存在卻其實不然的鬼魂。若以經濟學的角度而言,那鬼就是亞當斯密所謂市場裡一雙看不見的手。
·
不過那手真的看不見嗎?
·
其實我們都看見了,市場裡是哪個國王出手攪和。卻很少有人敢直言不諱,背地裡連議論紛紛的力氣都沒有。
·
·
·
·
去年我的人生發生了一件很大的事,這件事大到,連帶影響了上萬與我完全不相識的人。我參加了罷工。
·
我原以為罷工只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堅定團結地不工作至提出的訴求能被討論為止,直到看見和我們一樣每日來現場站崗的警察、媒體、網路上的輿論,我才發覺自己的生活其實動輒得咎,社會原來可以不是自掃門前雪的冷漠。
·
在罷工中後期,為了引起更多關注,我參加了苦行活動,從我的公司門口徒步走將近三十公里路到總統府陳情。
·
罷工之前,我其實就隱然發覺這個社會有一種殘忍,便是人很容易被各種極致所吸引,不論是極致美麗的,還是極致血腥的,如果無法造成話題,人便會漠然,因為光是忙著活就佔去了人絕大多數時光,況且這個世界還有這麼多人願意貢獻各種極致:為了奧運金牌努力、為了炫耀財富裝逼、為了平息心中某種不平衡殺人越貨、為了被注目而寫下文字拍攝影片⋯⋯。因此,即便我的理智知道苦行活動並不能實際解決問題,蔡英文也不會因此出面,卻也認同必須要做些什麼被大量注目,才有機會翻轉情勢。
·
在苦行的途中,來了幾家媒體一路跟拍。雖然大部分時間記者都是搭車隨行,但也有不少路段記者是實際陪我們一起走的。我們一開始很高興也很感動,高興似乎受到了重視、感動媒體願意陪我們這樣辛苦。不過路程才不到三分之一,便有人發覺事態有異。當我們頂著超過三十度的烈陽走到第一個休息站麥當勞時,有一起苦行的同事發覺有記者刻意拍攝我們打哈欠、吃蛋捲冰淇淋的畫面,似乎想要營造我們懶散、根本不累的觀感。因此走到第二個休息點時,大家都警覺起來,除了上廁所,不敢有一點歡樂嬉鬧的感覺。
·
中午行至餐廳用餐,是一間有在操辦婚宴的海鮮餐廳,工會替大家點購的菜色是最平實粗飽的炒飯、炒麵、炒青菜、沙拉,一大盤一大盤一起上上來,用完餐便繼續行程。為了答謝隨行的記者朋友,工會也準備了一桌相同菜色令他們食用。
·
從早到晚,走了超過八個小時終於行至總統府,平時有運動習慣的人,竟也累掛,結束行程和我一起去做腳底按摩的同事,在按摩店內睡到打呼。
·
隔日,看新聞,有些媒體內容和我們行程本意千差萬遠,有些行文著重在我們中途休息、有些更特意翻拍我們中餐餐廳的宴會菜單,睜眼說瞎話直指我們吃了龍蝦、鮑魚(明明你們和我們吃一樣的食物啊)。我的身體很累,對這個社會也感覺好累。
·
·
·
·
我是相當自私的人,因為對公司政策不滿、認為自己被剝奪,才開始關心社會之於我的事情。公司雖是民營,卻也必須要遵守公司法、勞基法,就像個人也需要遵守交通規則一樣,生活中看不見卻無所不在的秩序便構成了虛擬名詞的「社會」。
·
因為終於切身感受到社會對於我的虧欠,雖然這虧欠好像小到可以被忽略,不過是薪水比同行少一點、不過是工時比別人長一點,但一旦關切了便無法移開雙眼,我便是這樣不合群且自利的人。
·
或許是因禍得福,我因為我的自私自利,開始想要花時間深入了解一個「議題」,再也不願被表面浮誇求極致的大膽標題操弄,想要以少而深的方式,去觸碰所有我可及的事件。剛好,我是喜歡看電影的人,我相信在所有人被工作佔據大部分時間、又有好萊塢漫威英雄電影的今日,沒有人在交友軟體上的自介不會說興趣是看電影,因為那是最快、最輕鬆,可以看起來有點文藝深度又安全的事,比起興趣是收集充氣娃娃要教人感覺正常可靠多了。
·
不過我自我感覺良好地認為自己較一般人多了一份文青式的驕傲,我會自己一個人去看電影,會去松菸誠品、國賓長春看一些非常小眾的影展得獎片,片子來自美日泰韓以外的製作團隊。我秉持著我自私的性格、文青的驕傲,以及一些對社會失望的複雜情緒,開始看我從前從沒有注意過的電影類別——紀錄片。
·
即使是在已故導演齊柏林的《看見台灣》當紅的時候,都沒有激起我為紀錄片花電影票錢的一絲慾望。我購買了影音平台的會員資格,看了我第一部有意為之的紀錄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後來又陸續看了《一首搖滾上月球》及《灣生回家》。
·
有別於一般電影像是無中生有般創造出一個世界,紀錄片則是在這個已經發生且已被形塑出的社會找尋題材,花時間聚焦,企圖以重新拼接的畫面呈現真實,每一顆鏡頭都來自你我周遭不完美的景觀、人物,有些甚至醜陋地令人不忍直視。
·
我突然明白為什麼從前不喜歡看紀錄片,因為即便是一般電影刻意描寫的悲傷、痛苦,人都能藉由螢幕隔出的雙重標準,融入卻又自外於影像之外。有點像是觀眾都愛嘲笑恐怖片主角,總要白目去開地下室的門、總要自告奮勇去冒險一樣,我們可以接受螢幕裡的人物去做出現實中不可能的事,一個人進入鬧鬼森林、暴露於伽瑪射線竟沒死還成了特異功能人士、倒掛於飛機之外,我們能從這些虛假、被設計出的情節得到一種自己也身歷其境的快感;紀錄片卻不然,刀刀見肉的真實題材,沒辦法令人產生一時麻痺的雙重標準,如果看完了紀錄片卻沒有做點什麼,好像還有種無情的罪惡感,而我們平時的人生已經夠累了,看電影是為了逃避現實,不是為了將自己更逼近現實。
·
·
·
·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是一部以「太陽花學運」和其他社會運動為背景的紀錄片,鏡頭環繞在學運領袖陳為廷及在台中國留學生蔡博藝之間開展。我對紀錄片的刻板印象大約是和關懷弱勢掛勾,從沒想過電視新聞、政論節目日日在報已經令人煩膩生厭的政治,竟也能成為被記錄的主題。
·
而我對政治冷感,每次大選投票都比較像是參加廟會一般地湊熱鬧;我是本省人且母親來自台南,卻對民進黨沒有歸屬感,對國民黨也沒有好印象。我覺得政治比較像是一群追逐權勢利益的小丑共演的一齣野台戲,我不知道誰選上了、誰推動了什麼法案會對我有什麼影響,國土計畫法只要沒有計劃到我家,我好像沒有置喙的理由、紅色媒體其心可議,但我不看就好所以也沒差。
·
不過或許是《我》片裡的青春火焰太過耀眼,竟讓年過的三十的我開始檢討起自己的政治無感。我隱約想起一句看過的話:「三十歲前不是左派沒心肝;三十歲後還是左派沒腦袋。」而我從來沒左沒右、隨波逐流,我是不是沒心肝也沒腦袋?
·
我不懂那些學生為什麼要為一個看似那麼遙遠的議題(黑箱服貿)冒險翻進立法院。影片中段,主角之一陳為廷由一個帶頭違法佔領立院的學生,搖身一變為學運明星,然後受黨團徵招參選立委,企圖以合法手段前進議場,後來卻又戲劇性地因為過往的性騷擾案件而黯然退選。另一位主角蔡博藝,也因為以中國學生身分參加淡大學生會會長競選遭到操弄、調侃,在她參選之前的競選公報上從未印過「國籍」項目;在她參選後,公報上非但加入了「國籍」一欄,還刻意似地放得極大,然而中國人蔡博藝參加支持的台灣社會改革運動,我相信比兩千四百萬人中的兩千萬人還多。
·
影片最後,紀錄片導演傅榆哭了,兩位主角由原先的揮灑熱血,初生之犢地企圖改變這個社會,到最後光環退去,被一些無法改變的個人現實吞沒,陳為廷無法否認性騷擾的過往、蔡博藝無法拒絕中國人的身份。即便他們曾有一顆熱切的心,被視為救世主一樣地高高抬起,他們卻終究只是凡人,就像我們這些始終只敢躲在鍵盤後的魯蛇。
·
傅榆哭,是因為她不知道她的電影該怎麼ending,不知道曾經寄予希望的目光在希望破滅以後該怎麼收回。一個紀錄片導演在紀錄片中將自己的影像、自己的信念一併帶入影片中,某種程度是有違紀錄片倫理的,不過這部片令我感動的地方便是在於,我看著看著,竟也和傅榆一樣,懂了那種想被人拯救的無奈沈重。我們都不關心政治、覺得自己沒左沒右、隨波逐流,但心底竟也有一塊地方期待能有完人現世,漫威英雄般替我們拯救世界。接著發現英雄也不過就是跟你我一樣,看a片、打手槍、無法逆流自己的血液,我們失望了但隨著影片的進展一絲絲熱情也被喚起,卻只能卡在中間進退兩難,這便是青春無以名狀的憂鬱、是代表自己「左」過的一點點證據,然後我們回到現實,這部片便是在紀錄人回到現實的現實。
·
·
·
·
《一首搖滾上月球》是用夢想包裝的晦澀,六個家有罕見疾病孩子的父親組成了搖滾樂團,要花一年的時間從零到有站上貢寮海洋音樂祭的舞台。我不知道導演黃嘉俊是怎麼挑選出這個主題的,不知道他怎麼能用「罕病兒的爸爸有夢想」這樣的角度切入觀眾對罕見疾病的關注,而我會點開這部片來看,便是被這樣獵奇超展開的主題給吸引。看完以後我大受震動,而我的震動不是因為同情,卻是因為終於能夠「同理」。
·
印象中,各種描寫罕見疾病的電影、小說,無不聚焦在疾病患者本身,強調他們也需要受人尊重的空間與權力,《一》片卻告訴眾人照護者的生命也一樣珍貴,即便分出了心神在罕病兒身上,夢想仍然不是遙不可及。當我們將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得到罕見疾病有多不幸、多痛苦的時候,我們也就掉入了「同情」的陷阱,只能用一種上對下、慶幸自己是「正常」的眼光看待;但當我們將目光換到和我們一樣「正常」的照護者身上,突然就明白了不論是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都會有同樣的渴望與意欲暫時拋下一切的喘息。
·
影片中,一位爸爸說儘管又要練習樂器又要照顧家裡很辛苦,但每個禮拜和其他爸爸們一同練團的時光卻是他沈重生活的救贖,能夠感覺夢想還握在手上,就有勇氣再面對下一個挑戰。
·
我可以感覺得到影片中的每個爸爸都很愛自己的孩子,就像天下其他爸爸愛自己健康的孩子一樣,而這就是同理了,不論面對什麼情況,有一樣的愛、一樣的需要暫時從家庭現實中翹課的小確幸,不論自己的孩子健康與否、自己的小確幸是練團還是打籃球,人都是一樣的。
·
在這部片中我感受到的不是罕見疾病好可憐,所以我們要多多關心他們(片中每個罕病兒都是幸福的),而是明白每個人都有一樣的需求,所以應該要將這個社會改造成能容納所有人需要的所在,不該只為了「健康」的人設計。我想起年初我到加拿大知名雪場惠斯勒滑雪,居然在海拔兩千英尺的高山上看見有人用特殊改造的輪椅滑雪(將座椅下部改成雪橇狀),那人速度極快,我匆匆看見他的身影後擺動我粗壯的雙腿居然追不上。當我一直誤以為這個世界只有一種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二分法,《ㄧ》片讓我看見,只要讓世界容納所有人,人人都可以是贏家;輪椅滑雪客的恣意暢快也令我知曉容納眾人不是夢想,那是一種可以成為日常的實在。
·
·
·
·
《灣生回家》雖然在片子上映時有些爭議,便是電影製片田中實加(陳宣儒)冒名灣生後代出書一案,這也造成了我在點擊影片前有些猶豫,不過再多查詢了一些資料發現電影內容是導演黃銘正自己找到灣生取材,田中實加僅是提供初步構想,而影片中的灣生的確是真人真事,才放心點開。
·
《灣》片聚焦在一小段被歷史變遷快速洗刷的過去。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當時殖民台灣的日本政府放棄台灣主權,所有在日台人必須回到日本。日本殖民台灣五十年,有些日本人在台灣出生長大,認台灣做「故鄉」,因而被稱為「灣生」,卻因為國與國的無情競爭,像是棋子一般被移動來移動去,因為開墾需要移來台灣,因為戰敗移回日本。如果我們不認識這些灣生,這段歷史便只會像是呈堂證供一般冰冷,證明有罪但人已死了那又如何?
·
影片一開始,一名灣生爺爺回到花蓮村落找尋兒時的朋友,他喊著一些中文名字、也喊著一些原住民名字,爺爺說,小時候他們不會管對方的族裔,大家都是一起玩的好朋友;還有一個灣生奶奶,中學時唸北一女,她的父親在台灣總督府(現總統府)工作。這幾年,台灣開放一般民眾參觀總統府,她也特地來台報名。奶奶說即使自己年紀一大把了,走在總統府中,卻還是有種好像自己的父親隨時都會從哪個角落走出來的錯覺。這些灣生爺爺、奶奶,對台灣有種不合時宜的執念與情感,如此詭異,又如此真切。
·
儘管我們都被教育了要愛國,這是現今世界再政治正確不過的一項觀念,但對於那些國族認同被歷史、被他人的貪婪切一刀的人來說,鄉愁依舊是無法斷開的念想。在《灣》片之前,我無法想像有哪個國籍在GDP比台灣強大國家的人會對這座鬼島存有思念,更何況我們的身邊,還有這麼多人想逃出去,想去做別國人民。
·
有人看《灣》片是加深了對台灣的認同,有種「連日本人都說我們地方好」的潛節奏;我看《灣》片是終於能稍稍理解了死忠藍營支持者,也許他們覺得只有國民黨才能帶他們回「家」,不論是統一還是被統一、一中各表還是一國兩制。
·
其實我的願望是世界大同,人類世界再無種族、國籍之分,人喜歡去哪便去哪、想留在哪裡就留在哪裡。《灣》片用一種溫柔到近乎殘忍的方式重新顛覆了我對國家的想像,然後才發覺,啊,「國家」這個名詞,不也和「社會」一樣是一種人造的箝制?只是它被造久了,久到我們都以為它是天然的。我可以將「社會」解釋為人與人之間需要一種相處的共通原則;但「國家」的樹立,綜觀歷史,好像除了令彼此敵視、征服與被征服以外沒有用處,聯合國及歐洲共同體內也是處處算計,人類不過是登陸月球的猴子。
·
·
·
·
現實是,即便我看了紀錄片也無法改變這個世界。
·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媒體便是這社會的一股洪流,他們有因為同業競爭壓力而發展出的不負責任、不公正報導方式;也有人願意花一年、兩年、五年、六年⋯⋯只為了鑽研一個議題。如果這社會是張網,那麼媒體和我們一樣,都是網中的一部分,這代表著閱聽人的選擇與喜好,亦是間接造成媒體亂象的幫兇。
·
好的媒體,可以是人民的力量,真正成為監督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第四權」。而人的目光向哪,媒體的鏡頭便會追隨。在我們對社會失望,覺得假新聞滿天飛、沒什麼可以相信的時候,我想我們更不能小看自己。德國哲學家班雅明提過一個「微弱的彌賽亞」概念,彌賽亞是基督宗教中的「救世主」之意。我一個人拯救不了世界,可是一群人可以,因為彌賽亞的力量便是散落在每個人體內,當人能結合在一起,彌賽亞就會出現。
·
·
·
·
雖然眼下這疫情肆虐,我們還是可以慶幸,這個病毒沒有人類的狠心及愚昧,造成的死亡人數還不及我們打的一場世界大戰。
·
我是一個沒有政黨傾向的本省人,性格自私自利,身體健全,也沒有令島國人民求之不得的雙重國籍。我的歷程,有造成我成為我的必然,我無法選擇家庭、族裔和基因上的染色體,但我同時也遇見了許多偶然,一點一點侵蝕了我以為不可能被改變的部分,像是我開始願意去了解政治,去設想很多好像離我很遠的事(要是有一天出車禍半身不遂,可是家門口沒有輪椅專用坡道怎麼辦),去感覺如果我是一個被歷史切一刀的人,我會怎麼看待台灣。
·
我不知道你的必然是什麼,但我希望這篇文章也能成為你的一種偶然,成為我們投射目光的望遠鏡。
陪沈團大學生了沒 在 你(妳)好,我是莎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紀錄片的社會啟蒙](個人拙見)
我是從去年開始,才開始關注所謂社會之於我。
·
我對自己感到詫異,明明生活在社會之中,生活中的一切動輒都覆含在社會這個大前提之下,我卻選擇視而不見,新聞上播的畫面對我來說都像是假議題一樣地扮家家酒。我將自己的人生簡化為一道道看似複雜無解的公式:工作、想辦法找人戀愛、維繫一些保險般以防失戀時沒人聽你靠腰的友情、空閒時怨天尤人地補充因工作不足的睡眠、計畫下一次旅行或正在旅行途中、擔憂這個月錢花太多沒存到錢而未來的我有辦法搬出家裡嗎?
·
這些看似私密個人的事,其實都受社會影響而少有人關懷。好像社會是一場遊戲規則不能改變鬼抓人,遊戲裡的人都在為了存活拼命,自顧不暇、無法分神,以至於我們都忘了,遊戲規則是「人」訂的,不是那冥冥中存在卻其實不然的鬼魂。若以經濟學的角度而言,那鬼就是亞當斯密所謂市場裡一雙看不見的手。
·
不過那手真的看不見嗎?
·
其實我們都看見了,市場裡是哪個國王出手攪和。卻很少有人敢直言不諱,背地裡連議論紛紛的力氣都沒有。
·
·
·
·
去年我的人生發生了一件很大的事,這件事大到,連帶影響了上萬與我完全不相識的人。我參加了罷工。
·
我原以為罷工只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堅定團結地不工作至提出的訴求能被討論為止,直到看見和我們一樣每日來現場站崗的警察、媒體、網路上的輿論,我才發覺自己的生活其實動輒得咎,社會原來可以不是自掃門前雪的冷漠。
·
在罷工中後期,為了引起更多關注,我參加了苦行活動,從我的公司門口徒步走將近三十公里路到總統府陳情。
·
罷工之前,我其實就隱然發覺這個社會有一種殘忍,便是人很容易被各種極致所吸引,不論是極致美麗的,還是極致血腥的,如果無法造成話題,人便會漠然,因為光是忙著活就佔去了人絕大多數時光,況且這個世界還有這麼多人願意貢獻各種極致:為了奧運金牌努力、為了炫耀財富裝逼、為了平息心中某種不平衡殺人越貨、為了被注目而寫下文字拍攝影片⋯⋯。因此,即便我的理智知道苦行活動並不能實際解決問題,蔡英文也不會因此出面,卻也認同必須要做些什麼被大量注目,才有機會翻轉情勢。
·
在苦行的途中,來了幾家媒體一路跟拍。雖然大部分時間記者都是搭車隨行,但也有不少路段記者是實際陪我們一起走的。我們一開始很高興也很感動,高興似乎受到了重視、感動媒體願意陪我們這樣辛苦。不過路程才不到三分之一,便有人發覺事態有異。當我們頂著超過三十度的烈陽走到第一個休息站麥當勞時,有一起苦行的同事發覺有記者刻意拍攝我們打哈欠、吃蛋捲冰淇淋的畫面,似乎想要營造我們懶散、根本不累的觀感。因此走到第二個休息點時,大家都警覺起來,除了上廁所,不敢有一點歡樂嬉鬧的感覺。
·
中午行至餐廳用餐,是一間有在操辦婚宴的海鮮餐廳,工會替大家點購的菜色是最平實粗飽的炒飯、炒麵、炒青菜、沙拉,一大盤一大盤一起上上來,用完餐便繼續行程。為了答謝隨行的記者朋友,工會也準備了一桌相同菜色令他們食用。
·
從早到晚,走了超過八個小時終於行至總統府,平時有運動習慣的人,竟也累掛,結束行程和我一起去做腳底按摩的同事,在按摩店內睡到打呼。
·
隔日,看新聞,有些媒體內容和我們行程本意千差萬遠,有些行文著重在我們中途休息、有些更特意翻拍我們中餐餐廳的宴會菜單,睜眼說瞎話直指我們吃了龍蝦、鮑魚(明明你們和我們吃一樣的食物啊)。我的身體很累,對這個社會也感覺好累。
·
·
·
·
我是相當自私的人,因為對公司政策不滿、認為自己被剝奪,才開始關心社會之於我的事情。公司雖是民營,卻也必須要遵守公司法、勞基法,就像個人也需要遵守交通規則一樣,生活中看不見卻無所不在的秩序便構成了虛擬名詞的「社會」。
·
因為終於切身感受到社會對於我的虧欠,雖然這虧欠好像小到可以被忽略,不過是薪水比同行少一點、不過是工時比別人長一點,但一旦關切了便無法移開雙眼,我便是這樣不合群且自利的人。
·
或許是因禍得福,我因為我的自私自利,開始想要花時間深入了解一個「議題」,再也不願被表面浮誇求極致的大膽標題操弄,想要以少而深的方式,去觸碰所有我可及的事件。剛好,我是喜歡看電影的人,我相信在所有人被工作佔據大部分時間、又有好萊塢漫威英雄電影的今日,沒有人在交友軟體上的自介不會說興趣是看電影,因為那是最快、最輕鬆,可以看起來有點文藝深度又安全的事,比起興趣是收集充氣娃娃要教人感覺正常可靠多了。
·
不過我自我感覺良好地認為自己較一般人多了一份文青式的驕傲,我會自己一個人去看電影,會去松菸誠品、國賓長春看一些非常小眾的影展得獎片,片子來自美日泰韓以外的製作團隊。我秉持著我自私的性格、文青的驕傲,以及一些對社會失望的複雜情緒,開始看我從前從沒有注意過的電影類別——紀錄片。
·
即使是在已故導演齊柏林的《看見台灣》當紅的時候,都沒有激起我為紀錄片花電影票錢的一絲慾望。我購買了影音平台的會員資格,看了我第一部有意為之的紀錄片《我們的青春,在台灣》,後來又陸續看了《一首搖滾上月球》及《灣生回家》。
·
有別於一般電影像是無中生有般創造出一個世界,紀錄片則是在這個已經發生且已被形塑出的社會找尋題材,花時間聚焦,企圖以重新拼接的畫面呈現真實,每一顆鏡頭都來自你我周遭不完美的景觀、人物,有些甚至醜陋地令人不忍直視。
·
我突然明白為什麼從前不喜歡看紀錄片,因為即便是一般電影刻意描寫的悲傷、痛苦,人都能藉由螢幕隔出的雙重標準,融入卻又自外於影像之外。有點像是觀眾都愛嘲笑恐怖片主角,總要白目去開地下室的門、總要自告奮勇去冒險一樣,我們可以接受螢幕裡的人物去做出現實中不可能的事,一個人進入鬧鬼森林、暴露於伽瑪射線竟沒死還成了特異功能人士、倒掛於飛機之外,我們能從這些虛假、被設計出的情節得到一種自己也身歷其境的快感;紀錄片卻不然,刀刀見肉的真實題材,沒辦法令人產生一時麻痺的雙重標準,如果看完了紀錄片卻沒有做點什麼,好像還有種無情的罪惡感,而我們平時的人生已經夠累了,看電影是為了逃避現實,不是為了將自己更逼近現實。
·
·
·
·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是一部以「太陽花學運」和其他社會運動為背景的紀錄片,鏡頭環繞在學運領袖陳為廷及在台中國留學生蔡博藝之間開展。我對紀錄片的刻板印象大約是和關懷弱勢掛勾,從沒想過電視新聞、政論節目日日在報已經令人煩膩生厭的政治,竟也能成為被記錄的主題。
·
而我對政治冷感,每次大選投票都比較像是參加廟會一般地湊熱鬧;我是本省人且母親來自台南,卻對民進黨沒有歸屬感,對國民黨也沒有好印象。我覺得政治比較像是一群追逐權勢利益的小丑共演的一齣野台戲,我不知道誰選上了、誰推動了什麼法案會對我有什麼影響,國土計畫法只要沒有計劃到我家,我好像沒有置喙的理由、紅色媒體其心可議,但我不看就好所以也沒差。
·
不過或許是《我》片裡的青春火焰太過耀眼,竟讓年過的三十的我開始檢討起自己的政治無感。我隱約想起一句看過的話:「三十歲前不是左派沒心肝;三十歲後還是左派沒腦袋。」而我從來沒左沒右、隨波逐流,我是不是沒心肝也沒腦袋?
·
我不懂那些學生為什麼要為一個看似那麼遙遠的議題(黑箱服貿)冒險翻進立法院。影片中段,主角之一陳為廷由一個帶頭違法佔領立院的學生,搖身一變為學運明星,然後受黨團徵招參選立委,企圖以合法手段前進議場,後來卻又戲劇性地因為過往的性騷擾案件而黯然退選。另一位主角蔡博藝,也因為以中國學生身分參加淡大學生會會長競選遭到操弄、調侃,在她參選之前的競選公報上從未印過「國籍」項目;在她參選後,公報上非但加入了「國籍」一欄,還刻意似地放得極大,然而中國人蔡博藝參加支持的台灣社會改革運動,我相信比兩千四百萬人中的兩千萬人還多。
·
影片最後,紀錄片導演傅榆哭了,兩位主角由原先的揮灑熱血,初生之犢地企圖改變這個社會,到最後光環退去,被一些無法改變的個人現實吞沒,陳為廷無法否認性騷擾的過往、蔡博藝無法拒絕中國人的身份。即便他們曾有一顆熱切的心,被視為救世主一樣地高高抬起,他們卻終究只是凡人,就像我們這些始終只敢躲在鍵盤後的魯蛇。
·
傅榆哭,是因為她不知道她的電影該怎麼ending,不知道曾經寄予希望的目光在希望破滅以後該怎麼收回。一個紀錄片導演在紀錄片中將自己的影像、自己的信念一併帶入影片中,某種程度是有違紀錄片倫理的,不過這部片令我感動的地方便是在於,我看著看著,竟也和傅榆一樣,懂了那種想被人拯救的無奈沈重。我們都不關心政治、覺得自己沒左沒右、隨波逐流,但心底竟也有一塊地方期待能有完人現世,漫威英雄般替我們拯救世界。接著發現英雄也不過就是跟你我一樣,看a片、打手槍、無法逆流自己的血液,我們失望了但隨著影片的進展一絲絲熱情也被喚起,卻只能卡在中間進退兩難,這便是青春無以名狀的憂鬱、是代表自己「左」過的一點點證據,然後我們回到現實,這部片便是在紀錄人回到現實的現實。
·
·
·
·
《一首搖滾上月球》是用夢想包裝的晦澀,六個家有罕見疾病孩子的父親組成了搖滾樂團,要花一年的時間從零到有站上貢寮海洋音樂祭的舞台。我不知道導演黃嘉俊是怎麼挑選出這個主題的,不知道他怎麼能用「罕病兒的爸爸有夢想」這樣的角度切入觀眾對罕見疾病的關注,而我會點開這部片來看,便是被這樣獵奇超展開的主題給吸引。看完以後我大受震動,而我的震動不是因為同情,卻是因為終於能夠「同理」。
·
印象中,各種描寫罕見疾病的電影、小說,無不聚焦在疾病患者本身,強調他們也需要受人尊重的空間與權力,《一》片卻告訴眾人照護者的生命也一樣珍貴,即便分出了心神在罕病兒身上,夢想仍然不是遙不可及。當我們將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得到罕見疾病有多不幸、多痛苦的時候,我們也就掉入了「同情」的陷阱,只能用一種上對下、慶幸自己是「正常」的眼光看待;但當我們將目光換到和我們一樣「正常」的照護者身上,突然就明白了不論是什麼人、在什麼情況下,都會有同樣的渴望與意欲暫時拋下一切的喘息。
·
影片中,一位爸爸說儘管又要練習樂器又要照顧家裡很辛苦,但每個禮拜和其他爸爸們一同練團的時光卻是他沈重生活的救贖,能夠感覺夢想還握在手上,就有勇氣再面對下一個挑戰。
·
我可以感覺得到影片中的每個爸爸都很愛自己的孩子,就像天下其他爸爸愛自己健康的孩子一樣,而這就是同理了,不論面對什麼情況,有一樣的愛、一樣的需要暫時從家庭現實中翹課的小確幸,不論自己的孩子健康與否、自己的小確幸是練團還是打籃球,人都是一樣的。
·
在這部片中我感受到的不是罕見疾病好可憐,所以我們要多多關心他們(片中每個罕病兒都是幸福的),而是明白每個人都有一樣的需求,所以應該要將這個社會改造成能容納所有人需要的所在,不該只為了「健康」的人設計。我想起年初我到加拿大知名雪場惠斯勒滑雪,居然在海拔兩千英尺的高山上看見有人用特殊改造的輪椅滑雪(將座椅下部改成雪橇狀),那人速度極快,我匆匆看見他的身影後擺動我粗壯的雙腿居然追不上。當我一直誤以為這個世界只有一種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二分法,《ㄧ》片讓我看見,只要讓世界容納所有人,人人都可以是贏家;輪椅滑雪客的恣意暢快也令我知曉容納眾人不是夢想,那是一種可以成為日常的實在。
·
·
·
·
《灣生回家》雖然在片子上映時有些爭議,便是電影製片田中實加(陳宣儒)冒名灣生後代出書一案,這也造成了我在點擊影片前有些猶豫,不過再多查詢了一些資料發現電影內容是導演黃銘正自己找到灣生取材,田中實加僅是提供初步構想,而影片中的灣生的確是真人真事,才放心點開。
·
《灣》片聚焦在一小段被歷史變遷快速洗刷的過去。一九四五年,日本戰敗,當時殖民台灣的日本政府放棄台灣主權,所有在日台人必須回到日本。日本殖民台灣五十年,有些日本人在台灣出生長大,認台灣做「故鄉」,因而被稱為「灣生」,卻因為國與國的無情競爭,像是棋子一般被移動來移動去,因為開墾需要移來台灣,因為戰敗移回日本。如果我們不認識這些灣生,這段歷史便只會像是呈堂證供一般冰冷,證明有罪但人已死了那又如何?
·
影片一開始,一名灣生爺爺回到花蓮村落找尋兒時的朋友,他喊著一些中文名字、也喊著一些原住民名字,爺爺說,小時候他們不會管對方的族裔,大家都是一起玩的好朋友;還有一個灣生奶奶,中學時唸北一女,她的父親在台灣總督府(現總統府)工作。這幾年,台灣開放一般民眾參觀總統府,她也特地來台報名。奶奶說即使自己年紀一大把了,走在總統府中,卻還是有種好像自己的父親隨時都會從哪個角落走出來的錯覺。這些灣生爺爺、奶奶,對台灣有種不合時宜的執念與情感,如此詭異,又如此真切。
·
儘管我們都被教育了要愛國,這是現今世界再政治正確不過的一項觀念,但對於那些國族認同被歷史、被他人的貪婪切一刀的人來說,鄉愁依舊是無法斷開的念想。在《灣》片之前,我無法想像有哪個國籍在GDP比台灣強大國家的人會對這座鬼島存有思念,更何況我們的身邊,還有這麼多人想逃出去,想去做別國人民。
·
有人看《灣》片是加深了對台灣的認同,有種「連日本人都說我們地方好」的潛節奏;我看《灣》片是終於能稍稍理解了死忠藍營支持者,也許他們覺得只有國民黨才能帶他們回「家」,不論是統一還是被統一、一中各表還是一國兩制。
·
其實我的願望是世界大同,人類世界再無種族、國籍之分,人喜歡去哪便去哪、想留在哪裡就留在哪裡。《灣》片用一種溫柔到近乎殘忍的方式重新顛覆了我對國家的想像,然後才發覺,啊,「國家」這個名詞,不也和「社會」一樣是一種人造的箝制?只是它被造久了,久到我們都以為它是天然的。我可以將「社會」解釋為人與人之間需要一種相處的共通原則;但「國家」的樹立,綜觀歷史,好像除了令彼此敵視、征服與被征服以外沒有用處,聯合國及歐洲共同體內也是處處算計,人類不過是登陸月球的猴子。
·
·
·
·
現實是,即便我看了紀錄片也無法改變這個世界。
·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媒體便是這社會的一股洪流,他們有因為同業競爭壓力而發展出的不負責任、不公正報導方式;也有人願意花一年、兩年、五年、六年⋯⋯只為了鑽研一個議題。如果這社會是張網,那麼媒體和我們一樣,都是網中的一部分,這代表著閱聽人的選擇與喜好,亦是間接造成媒體亂象的幫兇。
·
好的媒體,可以是人民的力量,真正成為監督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第四權」。而人的目光向哪,媒體的鏡頭便會追隨。在我們對社會失望,覺得假新聞滿天飛、沒什麼可以相信的時候,我想我們更不能小看自己。德國哲學家班雅明提過一個「微弱的彌賽亞」概念,彌賽亞是基督宗教中的「救世主」之意。我一個人拯救不了世界,可是一群人可以,因為彌賽亞的力量便是散落在每個人體內,當人能結合在一起,彌賽亞就會出現。
·
·
·
·
雖然眼下這疫情肆虐,我們還是可以慶幸,這個病毒沒有人類的狠心及愚昧,造成的死亡人數還不及我們打的一場世界大戰。
·
我是一個沒有政黨傾向的本省人,性格自私自利,身體健全,也沒有令島國人民求之不得的雙重國籍。我的歷程,有造成我成為我的必然,我無法選擇家庭、族裔和基因上的染色體,但我同時也遇見了許多偶然,一點一點侵蝕了我以為不可能被改變的部分,像是我開始願意去了解政治,去設想很多好像離我很遠的事(要是有一天出車禍半身不遂,可是家門口沒有輪椅專用坡道怎麼辦),去感覺如果我是一個被歷史切一刀的人,我會怎麼看待台灣。
·
我不知道你的必然是什麼,但我希望這篇文章也能成為你的一種偶然,成為我們投射目光的望遠鏡。
陪沈團大學生了沒 在 游士衢 Trig Yu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這是一份給所有畢業生的禮物
每個人截然不同的過程
希望因為這份禮物
讓我們相聚
珍惜、擁抱共同的回憶
從這份回憶裡,獲取能量
然後,向前邁進
如果有機會
希望未來的某一天,我們能夠再見面
如果有機會
接下來的路
我們一起走,好嗎
【影像製作】
導演 Written and directed by
連映婷 Ying Ting Lien
執行製片 Executive Producer
游士衢 Trig Yu
代理執製 Cover for Executive Producer
趙宇晨 Asa Chao
攝影 D.O.P
劉嬿妮 Liu Yen Ni
美術 Art Designer
林圻芳 Chi Fang Lin
燈光 Key Grip
黃允劭 Yun Shao Huang
燈光助理 Lighting Assistant :
蔡家揚 Jia Yang Cai、陳樂 Le Chen
池正揚 Johnny、郭政良 Kuo Cheng Liang
邱翊傑 Yu Jie Qiu
場務 Set Coordinator:
游士衢 Trig Yu、張大軒 Ta Hsuan Chang
側拍 Side shot
黃律然 Liu Ran Huang
張大軒 Ta Hsuan Chang
林圻芳 Chi Fang Lin
後期顧問 Post-Advisor
林貫洋 Guan Yang Lin
剪輯 Editor
連映婷 Ying Ting Lien
後期調光 Colorist
連映婷 Ying Ting Lien
後期處理 Post Production
林圻芳 Chi Fang Lin
連映婷 Ying Ting Lien
【音樂製作】
音樂製作人 Music Producer
周已敦 Itun Chou
作詞 Lyrics
游士衢 Trig Yu
作曲 Composer
趙宇晨 Asa Chao
編曲 Arranger
趙宇晨 Asa Chao
編曲後期 Post-Arranger
MOTIV
演唱 Singer
游士衢 Trig Yu
和聲 Backing Vocal
梅傑、曾耀賢、何蘊青
黃欣翎、潘志睿
鍵盤 & 合成器 Keyboard & Syn
趙宇晨 Asa Chao
電吉他 Electric guitar
趙宇晨 Asa Chao
木吉他 A.Guitar
羅紹恩 Shao En Lo
鼓 Drums
李宗諺 Cleaf Lee
貝斯 Bass
賴研傑 YJ Lai
錄音工程師 Recording Engineer
趙宇晨 Asa Chao、周已敦 Itun Chou
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
玩痛研究室 Playtone Lab
狀態音樂 Statemusic
混音、母帶處理工程師 Mixing & Mastering Engineer
周已敦 Itun Chou
母帶處理錄音室 Mastering Studio
狀態音樂 Statemusic
【演員名單】
男主角
蘇勁宇
女主角
郭明媛
樂團成員
游士衢、趙宇晨、羅紹恩
李宗諺、賴研傑
[特別演出]
監考老師:Eating先生
畢業照老師:Power錕
[騎腳踏車、吃早餐學生]
林煒恩、蕭相程、黃韋豪、洪紹祥
[舞者]
林煒恩、陳奕翔、呂旻軒、張朝翔、王廷璟
[教室學生]
閻建銘、簡瓅、吳冠霖、連子鳴、郭澤瀚、邱柏豪
張家恬、游士衢、池正揚、周哲瑋、陳安玲、李毓妍
[女主角好友]
詹郁珍、郭俐彣、陳安玲、陳樂
[畢業生]
徐翊嚴、廖玟銨、楊子霆、陳博煒、吳庭妤
林姿妤、王榮德、楊念潔、許原彰、徐子淳
[校園用功學生]
蔡家揚、林圻芳、游士衢
【企劃協力】
五口創意工作室 Give Meet Five
【特別感謝】
[募資參與](按姓氏筆劃排列)
Daisy Lai、Ian Tsai、PeichunLo
Yue-hua Chen、Yi-Ming Chang
方陳翔、王禹涵、江宇雯、余亞玟
吳孟衡、吳奕鋒、呂尊昱、李友仁、李宣
李槃一、那個、卓昱誠、林洸宇、林勤富
林意淨、施淳耀、胡琇雯、孫明恩、翁宇旲
高君權、張崴傑、張慈欣、張瑞芸、陳宛柔
陳玟傑、陳宣、曾紀雅、游佳欣、黃冠融
黃碁盛、廖玟銨、鄭德馨、閻建銘、應修平
謝佳蕎、謝宗恆、韓寧、簡心成、簡瓅、蘇勁宇
[演員協力]
台大蘭友會 NTUKavalan
台中地區校友會、台大化工系學會
新竹地區校友會、台大文學院學生會
[道具協力]
台大椰風搖滾社 NTU Rock Club
陳沁揚、郭明媛、陳奕翔、王怡婷、沈庭麗、黃冠融、廖玟銨、羅苡瑞、張智彥、閻建銘、張雅筑、連映婷、李庚霖 、劉嬿妮、趙宇晨、黃冠融
[場地協力]
D-School 創新設計學院
小福二樓用餐區
小福經典影印店
社科院
桃花心木道
普通教室
海豚飯店
鹿鳴堂旁草皮
椰林大道
臺大畢聯會
總圖前草皮
[器材協力]
旋轉牧馬 Merry Go Round Inc.
———【歌詞Lyrics 】———
嘿 還好嗎
前往道別的地方
拍個照吧
紀念一起的時光
嘿 辛苦啦
幾年熬夜的日常
鐘聲一響
一切都 過去啦
第一次認識的模樣
漸漸地變得不一樣
對自己模糊的想像
現在也找到了方向
不知不覺學會說謊
學會保護自己的方法
雖然一路跌跌撞撞
也還是撐過啦
說不完的話 留到未來再說吧
忙不完的忙 暫時放到一旁吧
放不下的他 是時候該去遺忘
出口在前方 我們一起走,好嗎
嘿 不捨嗎
這片校園的魔法
教室走廊
堆滿青春的過往
嘿 煩惱嗎
還沒完成的計劃
鐘聲一響
一切都 過去了
第一次相遇的想法
漸漸也變得不一樣
隨著有不同的方向
生活變得難去分享
女孩男孩學會化妝
學會應對社會的方法
承受著他們的目光
也堅強的成長
說不完的話 留到未來再說吧
忙不完的忙 暫時放到一旁吧
放不下的他 是時候該去遺忘
出口在前方 我們一起走,好嗎
就算會 忘記當年的夢想
至少讓 這首歌迴盪
說不完的話 留到未來再說吧
忙不完的忙 暫時放到一旁吧
放不下的他 是時候該去遺忘
出口在前方 我們一起走,好嗎
#畢業歌
#我們一起走好嗎
#游士衢TrigYu
陪沈團大學生了沒 在 沈詠璇skybgir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大家好~謝謝你的收看
我是小璇老師
純粹是愛跳舞的人分享一些學生一起跳舞的影片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台灣跳舞的人
目前小璇老師開設的
中華民國就是愛跳舞舞蹈協會
在板橋民族路35號地下一樓justdance.tw
有任何問題和需要可以請你跟我聯絡
誠徵舞者和舞蹈老師
沈詠璇老師 fb沈詠璇
https://www.facebook.com/skybgirl
臉書fb粉專 justdance.tw
https://www.facebook.com/justdancetaiwan/
ig justdance.tw
連絡電話 0938-599-856
skybgirl@yahoo.com.tw
line jasmine.shen
2013赴美國 NYU School (紐約大學)of continuing and professional studies (NYU-SCPS)語言進修 與紐約百老匯舞蹈中心舞蹈課程學習進修Broadway dance center 以上兩者皆通過且領取證書
二.執照
美國紐約百老匯舞蹈中心研習證書
美國瑜珈聯盟200小時瑜珈老師證書
護士執照
護理師執照
曾任台北市立仁愛醫院護士3年
三.比賽成績
1..台灣健身有氧國手冠軍
2.代表台灣赴日本東亞盃健身比賽 健身有氧運動雙料亞軍
3..蔡依林舞蹈大賽全國冠軍.
4.李玟舞蹈大賽北區冠軍.
5. MTV電視台 韓流舞蹈大賽季軍
6.NIKE女子舞蹈比賽季軍.
7.中華職棒啦啦隊比賽冠軍
四.演出經歷
1. .F1賽車來台宣傳舞者
2.嘻哈教母蜜西艾莉特來台演唱會開場舞者
3.萬人嘻哈演唱會舞者和舞蹈總監
4.萬人白色派對舞者
5.蔡依林內地上海.四川.南京.海南島.商演舞者.錄製內地天天向上與大陸秋晚演出
6.電視節目~中天電視大學生了沒.衛視中文台麻辣天后宮.中視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東風衛視.三立娛樂百分百.MTV電視台就是愛JK …等街舞表演
7.中國信託.匯豐銀行.台大醫院.華碩.宏碁.BMW.中華汽車.三陽機車.大宇資訊.台新銀行.永豐銀行.三星.海尼根.遠傳電信.美商英特爾.台灣彩卷.國泰世華.富邦金控.中華電信..…..尾牙及各項節目編排
五.教學經歷(18年)
1.榮光育幼院街舞老師 (學童年齡5-18歲) .
2.世界展望會山區兒童街舞舞蹈老師(4年).
3.中國信託.匯豐銀行.台大醫院.華碩.宏碁.BMW.中華汽車.三陽機車.大宇資訊.台新銀行.永豐銀行.三星.海尼根.遠傳電信.美商英特爾.台灣彩卷.國泰世華.富邦金控.中華電信.財團法人資策會舞蹈老師(4年).TRUE DANCE…….街舞老師及尾牙或舞蹈課程老師
六.曾任中華職棒啦啦隊
. 職籃台灣啤酒專屬啦啦隊.(2年)
陪沈團大學生了沒 在 陪沈團- 大家好,開播550天後,我們的Youtube訂閱數終於來到 ... 的推薦與評價
現在就到YouTube 看一下吧求求你,因為我們很希望可以在明晚新片首播時,可以和大家一起歡慶10萬訂閱的到來,但是一天要增加1000訂閱的確是蠻難的,所以 ... ... <看更多>
陪沈團大學生了沒 在 陪沈團!大家快來告白❤️ - YouTuber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首先要說我愛沈️️️ 跟團隊的大家!!,想不到有一天阿姨上低卡了,代表越來越多人認識他們了真是可喜可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所以我不評論 ... ... <看更多>
陪沈團大學生了沒 在 陪沈團- 大家好,開播550天後,我們的Youtube訂閱數終於來到 ... 的推薦與評價
現在就到YouTube 看一下吧求求你,因為我們很希望可以在明晚新片首播時,可以和大家一起歡慶10萬訂閱的到來,但是一天要增加1000訂閱的確是蠻難的,所以 ... ... <看更多>